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受到了颠覆性的改变。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和发展,为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新媒体成为了连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桥梁,也成为了国际传播的重要工具。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正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来推广中国国家形象,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
首先,新媒体的出现给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带来了更广泛和快速的覆盖面。
传统媒体的传播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新媒体平台则能够实时发布信息,并且没有地域限制。
通过新媒体平台,中国可以将国家形象直接传递给全球各地的受众,为国家形象的宣传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无论是政府官方网站、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为中国提供了多种对外宣传的渠道。
通过这些平台,中国可以及时发布国家形象宣传片、文化艺术活动信息、历史遗产介绍等内容,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文化和艺术。
此外,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也为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
中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全球各地的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增加国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新媒体的特点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带来了更多元化和创新性。
新媒体平台为中国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呈现方式。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国家形象,增强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通过制作精美的宣传片、微电影、纪录片等,中国可以将国家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全球各地的受众。
此外,新媒体平台还可以通过直播和云直播等技术手段,将国家的大型活动、文化盛会、艺术表演等实时传递给全球观众,增加国家形象的魅力和吸引力。
此外,新媒体平台还可以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精准定位和受众分析,为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制定更科学和精准的策略。
再次,新媒体平台的国际化特点为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和深入的渠道。
新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
新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全球化、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国际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媒体的兴起使国际新闻传播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和多样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的特点、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特点1. 实时性增强:新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国际新闻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国际新闻的最新动态,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2. 互动性提升:新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工具,更是人们交流互动的平台。
在国际新闻传播中,读者和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记者、媒体机构以及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评论。
3. 多媒体形式:新媒体不仅包括了文字、图片,还涵盖了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国际新闻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时,可以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内容展示方式,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增强受众的阅读和观看体验。
二、新媒体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1.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国际新闻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重大新闻事件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全球范围,人们可以几乎同时了解到各个国家的最新消息。
2. 信息来源多样化: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获取国际新闻,不再仅依赖传统媒体。
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移动应用等成为人们获取国际新闻的重要途径,大大增加了信息的来源和多样性。
3. 用户参与度增加: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得国际新闻传播不再是单向的。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其他用户进行讨论和交流,参与到国际新闻事件的讨论中。
4. 虚假信息传播风险增加: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信息多样性也带来了虚假信息传播的风险。
在新媒体时代,谣言和假新闻很容易被传播,影响到国际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新媒体时代下国际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数据驱动的新闻传播:新媒体时代海量的用户数据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新媒体时代如何培养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新媒体时代如何培养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国际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新媒体的兴起更是为国际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元化,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
同时,传播的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除了文字、图片,还有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此外,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也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他们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准确可靠的国际新闻。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
他们需要系统地掌握新闻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国际新闻的采写编评等业务流程,熟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法规和政策。
其次,出色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
不仅要精通英语等国际通用语言,还应了解和掌握其他重要语种,以便能够直接获取第一手的新闻素材,进行准确无误的翻译和报道。
同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国际新闻传播人才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差异,避免因文化误解而导致的传播失误。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是必备的。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新媒体工具和平台,如社交媒体的运营、短视频的制作与传播、数据分析等,能够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
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重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充斥着网络,国际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核实和分析,为受众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
那么,如何培养具备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呢?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方面,要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新媒体技术、跨文化传播、国际政治经济等相关课程,使学生构建起全面的知识体系。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并且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的特点、挑战和影响,并同时探讨如何在这个时代有效推进国家各类信息的传播和互动。
一、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的特点和挑战公共外交是国家与外部公众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传播活动。
在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具有以下特点:1. 多元化传播渠道:传统媒体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渠道进行信息传播,而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信息发布和传递。
2. 信息传播速度快: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新闻和事件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这对于加强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外交也面临挑战:1. 假新闻和信息泛滥: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成为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领域的重要问题。
虚假信息的传播往往会对国家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2. 跨文化传播的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跨文化传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需求和利益,以减少误解和冲突。
二、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的影响1. 提高了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力: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使得国家形象塑造更加直接和广泛。
国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展示自己的文化、发展成果和国家形象,吸引国际社会的目光。
2. 增强了国际人文交流和合作:新媒体提供了一个开放和互动的平台,促进了国际人文交流和合作。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轻松地与世界各地的人沟通、交流和分享。
3. 加大了跨文化理解和认同的机会: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跨文化理解和认同提供了更多机会。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促进相互间的和谐与认同。
新媒体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与改变
新媒体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与改变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国际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并分析其所带来的改变。
首先我们将介绍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然后深入探讨新媒体对国际新闻传播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广泛性、提高了传播效果和用户参与度,接着我们会分析新媒体对国际新闻传播所带来的挑战:信息来源的不可靠性和选择性、传播平台的不稳定性和侵权问题。
最后,我们将总结新媒体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和改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新媒体是指使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媒体形式,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性和互动性:新媒体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传播和互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 多样性和个性化:新媒体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媒体形式和内容选择,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使用户可以个性化地获取信息。
3. 平台和用户共创:新媒体鼓励用户参与到内容创作和传播中,形成了平台和用户的共同创造和分享,提高了用户参与度。
二、新媒体对国际新闻传播的积极影响1. 增强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广泛性。
新媒体的实时性和互动性使新闻能够迅速传播到全球范围内,使人们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国际新闻,而不再受制于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2. 提高了传播效果和用户参与度。
新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呈现效果。
同时,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积极参与新闻传播,增加了用户参与度。
3. 拓宽了新闻来源和视角。
新媒体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渠道分享和传播新闻,拓宽了新闻报道的来源和视角,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国际事务。
三、新媒体对国际新闻传播的挑战1. 信息来源的不可靠性和选择性。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成为重要的问题,虚假信息和低质量的新闻泛滥。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方法与理论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方法与理论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新闻传播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一门学科,新闻传播学将其研究视角拓展至国际层面,旨在揭示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现象以及背后的影响力和机制。
为了深入探讨国际新闻传播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本文将重点论述其主要内容。
一、跨文化研究方法跨文化研究是国际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者需要借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深入分析其新闻产业、媒体体制、新闻报道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与共性。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研究者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能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新闻传播进行比较和探究,从而揭示其共同点和差异。
二、跨媒体平台研究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国际新闻传播已经从传统媒体扩展到跨媒体平台。
在研究国际新闻传播时,研究者需要关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例如,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新闻报道往往容易引发舆论的激烈讨论,研究者需要借助网络分析和大数据研究等方法,来探究这些新媒体平台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
三、受众研究与传播效果分析国际新闻传播的研究不仅需要关注媒介和内容,还需要关注受众的接受态度和传播效果。
研究者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和调查研究等方法,探究不同受众群体对国际新闻的态度和反应。
此外,还可以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传播效果对受众行为和社会认知的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新闻传播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四、全球传播流动与文化冲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新闻传播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最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之一。
这种传播流动既带来了文化多样性和认知改变,也引发了文化冲突和价值观碰撞。
因此,国际新闻传播的研究需要关注全球传播流动与文化冲突的关系。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新闻报道的对比和分析,探讨文化差异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以及如何处理文化冲突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新闻与国际传播的互动与合作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新闻与国际传播的互动与合作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不再只是国内范围内的信息传递,而是与国际传播展开了紧密的互动与合作。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与国际传播的互动与合作,并分析其对全球信息流动的影响。
一、互动的网络新闻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主要依赖于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渠道。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通过网络得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而且在互动性方面也有了巨大的突破。
首先,网络新闻实现了双向传播。
与传统媒体只能提供单向信息流动不同,网络新闻允许读者通过各种互动平台对新闻进行评论和讨论。
这种双向传播的机制使新闻更具参与性和开放性,有助于促进公众参与和舆论交流。
其次,网络新闻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丰富了信息呈现方式。
传统媒体主要依靠文字和图片进行信息传递,而网络新闻则可以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等形式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这种多媒体的形式不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也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果。
最后,网络新闻的实时性和更新速度也是其互动性的重要体现。
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闻可以实时发布信息,让读者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新闻内容。
同时,网络新闻还可以随时更新,对新闻报道进行修订和补充,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网络新闻与国际传播的合作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网络新闻在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网络新闻,不同国家的新闻机构可以共享资源,并开展合作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首先,网络新闻促进了国际新闻信息的传递。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新闻可以及时、全面地传递给全球范围内的读者。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体育等领域的新闻,通过网络可以迅速传播到国外,让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了解到发生在他国的重要事件和动态。
其次,网络新闻加强了国际新闻机构之间的合作。
通过网络平台,不同国家的新闻机构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报道,共同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的关系,并分析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跨越时空的传播: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使信息可以实时传播到世界各地。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即时互动。
2. 多元化的传播形式:新媒体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传播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形式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使传播更加生动、直观,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3. 个性化的传播体验: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个人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视频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个性化的传播体验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国际传播中,推动了信息的多样化和民主化。
二、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方面,全球化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全球化使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样化,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三、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带来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虽然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信息过载: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数量和速度呈指数级增长,人们很容易被大量的信息淹没。
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虚假信息的传播: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更加容易。
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会误导受众,还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准确辨别和传播真实的信息,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媒体时代下的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
新媒体时代下的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在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和分享信息,这为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传播速度快: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实时获取和分享各种信息,无论是新闻、娱乐还是文化内容,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
2.传播渠道多样化: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各种新闻网站和视频网站。
这些渠道的多样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和全面。
3.用户参与度高:新媒体时代,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其中的主体。
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方式,用户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二、国际传播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促进文化交流: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便捷性和广泛性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和交流。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风俗和习惯,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认知。
2.拓宽视野: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更多的国际新闻和事件,拓宽自己的视野。
不再局限于本地或国内的信息,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动态和发展。
3.加强国际交流: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便捷性使得国际交流更加频繁和紧密。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朋友、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
三、文化交流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交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文化多元性: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内容,包括音乐、电影、艺术等。
这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和交流,促进了文化多元性的发展。
2.文化融合:新媒体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和融合。
新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与公共外交
新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与公共外交在新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与公共外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国际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效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特点、影响和挑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特点1. 多元化渠道:新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兴媒体平台,新闻可以实现多维度、多角度的传播。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全面。
2. 用户参与:新媒体时代的国际新闻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更加注重用户的参与。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对新闻进行互动,发表意见和观点。
这种用户参与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开放、民主,也为公共外交提供了更多可能。
3. 虚拟社交空间:新媒体时代的国际新闻传播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通过虚拟社交空间,人们可以跨越国界,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虚拟社交空间的打破传统的信息壁垒,加深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影响1. 加深国际了解:新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广泛渠道和多样化内容使人们更容易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这种加深国际了解的作用有助于降低误解和偏见,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2. 影响国家形象:新媒体时代的国际新闻传播是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新媒体渠道传播的信息和观点,直接影响着其他国家和地区对该国的看法。
因此,国家在新媒体时代需要重视新闻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3. 提升国际竞争力:新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同时也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通过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本国优秀的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成果,国际新闻传播可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吸引外国投资和合作。
三、新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挑战1. 虚假信息泛滥: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极快,但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
新媒体语境下的全球传播初探
国际法 的约束 以及 民族 国家安全 能力 的 下降。 ”① 毫无 疑 问 , 受到全 球化 的冲击 ,
主权 国 家 在 国 际 事 务 中越 来 越 力 不 从 心 ,
的传媒产业市场潜力 巨大 , 都会对全球传 播产生正效应 。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 媒 介 的 形 态 也 越
方政治宣传和教育 为主要 途径和手段 。 其
恰如传播学 中对于全球传播 的定义 : 个 国家社 会 系统 内部 的传 播称 为国 内 国际传播 , 而将 国内传播 与 国际传播融为
一
传播 , 不 同国家社会 系统之间的传播称为 体, 以整个地球世 界为范 围的传播则是 范围和传播对象 ,即整个世界 的阅听群 , 而其传播 理念无 非也 是在世 界范 围 内塑
的规律 , 有 利 于 在 国际 传 播 中争 取 到 好 的 效果 。
彩, 并 且其将对象 国的阅听群 体作为受众 的定位 也在 很大 程度上 限制 了传播 的进
行 和 效 果 的发 挥 。 与 国际 传 播 不 同 的是 ,
全 球化进 程加快 所带来 的空前 剧烈 的信 息流 动 , 改变 了传统 意义上相对狭隘的 国 际传播 , 取 而代 之的便 是更具广泛性和包 容性 的全球传播 。在 当今新媒体语境 下 ,
时空和地域 的限制 , 突破 了国际传播 的壁 垒, 成 为全球传播不可或缺的载体 。
一
、
全球 传 播 的 实质
全球传播 。② 这 就厘 清了全球传播 的传播
对 传媒业 的管制 , 以发 展传媒 经济 。 在 此 背 景下 , 传媒业 走上 了产业化 道路 。 比如
全球 传播理 念的 产生 与时代 大背 景
如上所述 , 全球传播与 国际传播 在传
试析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试析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全媒体时代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国际传播媒体也在这一趋势下进行了融合发展。
本文将从媒体融合的意义、融合发展的途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对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进行分析。
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媒体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媒体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单向传播媒介进行国际传播,但在全媒体时代,传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信息的传递已从单一的线性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碎片化的形式。
媒体融合使得国际传播更加互动、便捷、快速。
国际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有多种途径。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传统媒体机构可以通过拥抱互联网、建立自己的网站、手机应用等多种方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与整合也是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际传播媒体可以通过与社交媒体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等合作,扩大影响力、提高用户黏性。
通过整合不同媒体的资源、平台及技术等,进行全方位的传播也是一种融合发展的途径。
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信息过载与碎片化问题加剧了媒体竞争。
在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媒主体,而海量的信息让用户面临更大的选择。
这意味着传媒机构需要找到适合用户需求的特色和定位,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融合发展也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的挑战。
传统媒体机构需要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工具,使得媒体的传播更加多元化、创新化。
媒体融合也带来了员工管理的问题,传媒机构需要培养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人才,提高组织的适应性与创新能力。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和侵犯问题也日益凸显,传媒机构需要加强对于用户信息的保护,合规运营。
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媒体融合的意义在于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传播服务。
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需转型,不同媒体间需合作整合,面临的挑战包括信息过载、技术与管理问题以及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
从当前国际舆论环境看国际传播着力点
从当前国际舆论环境看国际传播着力点一、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日益紧密。
国际传播需着力加强跨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在当前国际舆论环境中,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着力点。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跨国合作项目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互鉴和交流,为不同国家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奠定基础。
二、新媒体下的国际传播格局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媒体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传播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当前国际舆论环境中,新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日益增大,国际传播需要着力加强新媒体应用,积极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拓展国际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增强国际传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和解决。
当前国际舆论环境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着力点。
国际传播应加强对全球性问题的报道和解读,推动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全球医疗卫生等全球性挑战,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发挥积极作用。
四、加强国际公共舆论引导国际舆论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日益凸显,如何加强国际公共舆论引导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着力点。
当前国际舆论环境中,国际传播需要着力加强对国际公共舆论的引导,塑造积极健康的国际公共舆论环境,消除各种不实信息和谣言,提升国际传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五、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国家形象和软实力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国际舆论环境中的重要着力点。
国际传播需要加强对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宣传和塑造,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积极展示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成就和社会发展成果,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国际舆论环境中的重要着力点。
新媒体时代下中国对外传播的创新方法
新媒体时代下中国对外传播的创新方法新媒体时代下中国对外传播的创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传播手段:利用新媒体技术,如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AR/VR、流媒体、超高清等,打造多位一体、互补互动的传播体系,推出全息化、可视化以及沉浸式、交互式传播产品,丰富国际传播形态、传播样式。
同时,灵活运用境外社交媒体平台,增强我国国际传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找准受众需求:平等地看待传播者和传播对象,准确地了解受众的心理,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需求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播。
例如,通过互联网直播、创意短视频等形式向国外民众介绍当地文化,利用外籍友人进行更加广泛的传播。
3.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一方面,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把握好大的传播方向。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的扶持,这些视频传播平台也要发挥其主导和审核作用,为制作精品内容的创作者提供更好的条件,促使其创作出更多优质内容。
同时,培养一批外语水平高、熟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作为传播的主体,向外国呈现出一个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
4.提供中国方案:找准传播对象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和利益交汇点,小切口展现大图景、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运用能够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表达形式,构建中国叙事逻辑。
新媒介语境下中国影视的国际传播“新”路径
20201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作者简介】郭书君,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传播学。
一个国家的影视国际传播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目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下,中国影视的国际传播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下的影视文化传播需要依靠我国的文化自信,通过文化产业进行积极的文化输出,将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地转化,提高影视作品的全局观,从而提升中国影视作品的质量,将中国的文化向世界进行有效的传播。
一、中国影视文化的传统传播途径(一)单方面传送在中国影视早期的传播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式是单方面的传送,通过这种方式将我国优秀的影视作品输出到国外,利用外国的播放平台的优势达到与观众交流的目的。
因为冷战的背景及一些政治原因,在早期我国的影视作品文化主要突出表现的是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在这一时期的影视传播更多的以“宣传品”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把中国的革命经验向其他国家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影视作品的商业价值并没有得到凸显,政治价值被更多地展示出来。
(二)双向交流在经过单方面传输的传播时期后,双向交流成为我国影视作品的主要传播形式,各个国家举办的“文化节”等活动为优秀的影视作品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增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每个国家的电视台、影视机构也都积极地加强交流活动,交换两国优秀的影视作品进行播出,但在这一时期的资源有限,国内的影视作品单指望这种形式进行大量的传播是不太现实的,并且这种形式的传播对我国的影视作品也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未来后期的宣发和品牌塑造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参展增加曝光率在近现代这个时期,优秀的导演层出不穷,例如张艺谋、陈凯歌这些中国的第五代导演在各大电影节上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斩获了许多奖项,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让世界都认识到中国的电影。
但是这个时期我国的影视作品的输出还是不够强烈,因为我国的影视行业不是以一种规模统一化的形式进入到国际市场,所以传播力度有待加强。
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
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为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新媒体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形式。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在国际传播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首先,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
通过互联网,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无论是新闻、音乐、电影还是其他形式的娱乐内容,都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得国际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其次,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具有快速的传播速度。
传统媒体需要经过编辑、印刷、发行等环节,而新媒体可以实现即时发布和传播。
只需一台电脑或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使得国际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再次,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具有低廉的传播成本。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成本更低。
传统媒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新媒体只需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就可以进行信息传播。
这降低了国际传播的门槛,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国际传播中。
最后,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具有个性化和互动性。
新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推荐,使用户获得更加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
同时,新媒体还可以实现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国际传播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二、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媒体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新媒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交流和合作。
无论是政府间的合作、企业间的合作还是个人间的交流,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实现。
这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其次,新媒体丰富了国际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新时代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思考
新时代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思考【摘要】新时代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变得愈发重要。
媒体融合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和形式,但也带来了挑战,传统媒体需要转型适应新的环境。
新媒体则为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挑战。
国际传播的挑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因此需要有效的应对策略。
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播方式,要想在国际传播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运用新技术提升传播效果。
结论指出,新时代下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媒体发展,创新思维是推动媒体发展的关键,加强国际合作可以促进传播格局的提升,实现更多国际文化的交流互动。
【关键词】新时代、新闻媒体、国际传播、媒体融合、传统媒体、转型、挑战、新媒体、机遇、发展、国际传播、策略、新技术、影响、创新思维、国际合作、传播格局提升。
1. 引言1.1 新时代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思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时代新闻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而是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技术手段,实现了更广泛、更深入、更实时的国际传播。
新时代媒体的国际传播思考,不仅要关注媒体融合带来的转变和挑战,也需重视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
传统媒体面临着阅读量下滑、媒体信任危机等问题,需要不断创新,拓展传播渠道,提升内容质量,以适应新时代的传播需求。
新媒体的崛起为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但也带来了信息真实性、可信度等问题。
媒体机构需加强自律,提升内容审核能力,确保新媒体传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在国际传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中,需要注重新技术对传播方式的影响。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媒体传播的方式和形式,提升传播效率和效果。
新时代下应对国际传播的策略应包括创新思维推动媒体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传播格局提升。
只有不断学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媒体才能在国际传播中保持竞争力,为推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做出贡献。
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说明:
1. 提供传播渠道:新媒体为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平台。
传统媒体需要通过印刷、广播或电视等方式传播信息,而新媒体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实时传递信息,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
2. 扩大受众群体:新媒体能够跨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将信息传递到全球各地。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机构,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连接和互动,扩大受众群体,传播自己的观点和信息。
3. 促进文化交流: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文化传播的限制,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直接。
通过新媒体,人们可以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4. 影响公共舆论: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广泛覆盖使其成为塑造公共舆论的重要力量。
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和分享往往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从而影响政策制定和社会变革。
5. 传播国家形象和品牌:新媒体为国家形象和品牌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国家可以通过新媒体向外界推广本国的文化、旅游景点、科技成果等,塑造积极的形象和品牌形象。
总的来说,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起着连接、传递、互动和影响的作用,对促进文化交流、塑造形象和影响舆论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中文国际传播的新思路与新策略——以“李子柒”的短视频传播为个案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新媒体背景下中文国际传播的新思路与新策略———以“李子柒”的短视频传播为个案伍晨辰(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院本文从中文国际传播的角度对“李子柒”短视频进行了详尽分析,认为“无声”、“共情”、“真实”、“主动”、“自信”是“李子柒”视频的主要特点,是其能够受到海内外人士欢迎的主要原因。
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当今在新媒体背景下中文国际传播的新思路与新策略。
关键词:中文;传播;新策略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7-012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7.062一、背景近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关于网红“李子柒”的讨论络绎不绝。
这位来自四川的“90后”小姑娘,自己拍摄手工美食和中国传统文化视频上传网络。
截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微博粉丝超2100万,抖音粉丝超3200万;在海外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粉丝达到763万,Facebook上的粉丝超290万。
2017年8月21日加入YouTube以来,视频累计播放量达9亿8100万次。
而同期世界各知名新闻广播机构的粉丝量最多不过800万,李子柒在海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如今,随着中国“抖音”、“快手”等视频软件平台的兴起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非常容易的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拍成短视频上传到网络与大家分享,随之出现的“网红”屡见不鲜,但大多都是“昙花一现”。
李子柒不但红于中国,而且红于海外,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同时,有关中国美食、文化的节目数不胜数,全国各大电视台包括中央电视台都曾制作过,《舌尖上的中国》便是一例,当时也可以说是火遍大江南北,但海外的观众对此似乎并不“感冒”。
作为课程素材,笔者给所任教的留学生班级分别播放《舌尖上的中国》和“李子柒”制作的各类短视频,尽管他们只有HSK四级左右的水平,但是对“李子柒”视频的理解程度几乎为100%;与之相对的是,对《舌尖上的中国》理解程度并不高。
新媒体时代下,中国的国际传播新模态——以“新四大发明”为例
中外互鉴 |新媒体时代下,中国的国际传播新模态——以“新四大发明”为例□叶育鑫钟思雨/文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国际文化传播经历了根本性的变革。
传统的文化传播渠道和模式因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被重塑,社交媒体、网络直播、论坛博客等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国际传播的新阵地。
中国的国际传播亦需适应新的传播环境,以更加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而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新四大发明”国内外的新媒体材料,研究我国当代的国际传播新模态。
1 新四大发明1.1“新四大发明”概念的由来“新四大发明”这个概念最早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提出[1]。
在2017年5月,该研究院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发起了一次为期一周的调查,对象是该校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不同专业和宗教信仰的留学生。
通过留学生的投票评选,最终确定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包括高铁、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
这个概念通过这次调查逐渐传播开来,成为表达中国创新和科技发展成就的象征之一。
这四个方面代表了中国在交通、电子商务、支付和共享经济等领域的显著进步。
1.2“新四大发明”的横空出世1.2.1 高铁高铁如今早已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
据人民日报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5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70%以上,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商业运营速度最高、高铁技术最全面、运营场景最为丰富的国家。
中国不仅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还向世界许多国家提供了材料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
中国高铁的发展经历了快速的扩张和技术进步。
中国高铁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网络之一,覆盖了国内大部分主要城市,以及连接到中国的国际铁路。
中国高铁技术也逐步向国际市场输出,参与了多个国家的高铁项目。
1.2.2 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将中国的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有效地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型的支付体系。
移动支付不仅仅能够进行货币支付,还可以缴纳话费、燃气、水电等生活费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 田智辉【内容摘要】 新媒体语境下国际传播具有了新的特点,新媒体跨越地域和时空,突破国际传播壁垒,在表现手段上丰富多样更具针对性。
以用户制作内容出现的新媒体接纳内容成为国际传播重要的民间力量,以多媒体、丰富的视频内容呈现的网络电视是国际传播未来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 新媒体;国际传播;用户制作内容;网络电视 当今传媒业已经开始进入媒体大融合的时代,国内外传媒业的生态和业态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媒体纷纷拓展新媒体,新旧媒体的相互融合势头强劲,媒体终端的变化导致传播格局、传播手段、受众市场和传播效能发生重大改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是与生俱来的全球传播载体,具有超越国界、天然落地和快速到达等特点,能有效突破信息屏障等优势,利用新的传播手段和载体进行国际传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具有的高度参与性和互动性,在技术上给公众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信息平等机会,每一个网民都能方便快捷地参与公共讨论,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资源,积极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国际传播体系,逐步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转变,由对外传播向国际传播转变,发展成综合性现代媒体的国际传播大格局成为我国国际传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一、新媒体跨越地域和时空,突破国际传播壁垒众所周知,传统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传播发行等均受到地域、时空的限制。
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的覆盖都有区域界限,报刊发行也有一定的范围。
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区域限制,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超越现实社会的管理边界,瞬间传遍全球,使人类“地球村”的梦想成为现实。
它们无视国界的存在,所有与网络联机的人都能自由浏览、检索、下载、转发,并且在网上作出反应。
通过一些行政管理和干预虽然仍可进行,比如屏蔽某些信息来源,或者采取某种过滤技术,专门识别或阻止某些信息的进入。
但是网上信息源太多,搜索的通道极为多样,往往堵不胜堵,防不胜防,难以彻底阻挡。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以强大的软实力为后盾,取得了世界话语霸权地位,并形成了新闻传播的排他性。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控制了全世界90%以上的信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媒体无法进入西方话语体系,因而难以将自己的声音传递出去,经常处于无言或失语的窘境,在国际传播中处于明显的劣势。
而少数强国、富国在国际传播中处于优势地位,按照它们的政治需要和价值观念采制的报道和评说通常在世界上广为传播,甚至操纵世界舆论,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威胁或损害。
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对传统传播方式产生了颠覆性冲击。
网络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打破西方对他国信息传播的制约和排斥,有效促进信息流通渠道的畅通,实现国与国之间信息的公平竞争。
过去垄断了传统媒体话语权的西方,已经无法垄断互联网的话语权。
这在西藏“3・14”事件舆论攻防战中得到鲜明体现。
当西方媒体大肆扭曲事件真相之时,许多国内和华裔的网民通过发布视频、照片和文字说明等多种方式,向西方网民公布事实真相,驳斥错误报道,戳穿媒体谎言。
正是借助了互联网这一革命性的传媒手段和通讯工具,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信息,不仅突破了西方主流媒体的语言封锁,还成功发动大规模反击。
网络传播无国界,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隐匿性和交互性很强。
网络媒体以其天生的优势,为世界各个角落的机构和个人获取信息、输出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使得传统媒体条件下的传播弱势国,能借助网络输出自己的信息,并放大自己的声音,而这是传统媒体不可能做到的。
在2008年抵制家乐福事件中,博客、播客、即时通讯等新媒体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场以抵制去家乐福购物的舆论抗议,因家乐福股东LVMH与达赖喇嘛的关系而起,法国媒体的某些言论和在巴黎奥运火炬传递遭遇的不快,让中国的网民们“很愤怒”。
在这次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一个全新的媒体传播机制使传播的效果能得到较大面的扩散。
整个事件的传播先由传统媒体,如电视和报纸等平面媒体,以及视频播客、文字和图片博客、网络论坛发帖等新媒体同时传播给受众,这些报道内容是火炬传递在巴黎遭遇的混乱场面,法国媒体和一些人士的不正确言论等,激发和影响了受众的情绪。
在法国事件发生现场的视频、图片和文字记录,被视频网站、博客等迅速传递到国内。
网民和观众自己充当传播渠道———在自己的MS N聊天工具和博客上传递给更多的人。
由于民众的舆论和反感情绪等各种因素,家乐福最后取消了在“五一”期间的一些打折活动,并向公众道歉。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使信息环境从区域传播转向全球流动,过去对新闻信息的封锁、对新闻报道的歪曲报道、信息传播的不对称都将被逐步打破。
二、新媒体手段丰富更具针对性在传播信息内容方面,传统大众媒介相对而言较为单一。
而各种新媒体传播的服务内容则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快速、及时、大量传播新闻和各类信息外,还提供极为广泛多样的服务,诸如影视、体育、娱乐节目和电子游戏,通信、通话、短信服务,文档、图片、数据、声像资料的传递或下载,电子商务,网上论坛、网上教学、学术交流,等等。
总之,互联网络把国际间的新闻信息交流和多种服务融会交织在一起,已成为人们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精神和物质交流的重要平台。
新媒体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化。
网络媒体兼容了三大传统媒体的表现形式,既可以传输文字、实时的声音,又可以传输动态的图像。
网上链接使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立体化。
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特点和优势,使它在国际传播领域产生着日益巨大的影响。
充分利用因特网、广播电视网、宽带局域网、无线移动通讯网等多种新媒体技术,整合包括电脑、电视、手机、P DA等多种终端,资源形式多样,信息来源多渠道、支持以用户制作为主等资源内容,通过网络电视、数字电视、博客、播客、无线音乐、流媒体、手机报纸、网络广播、移动媒体等多种应用形式发布。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些社交网站(S NS)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强烈地震,一些通讯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新闻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无法正常开播和印刷,但通过新媒体如Facebook发布一些地震消息后,国际援手纷至沓来。
Facebook1月14日推出“全球救助”主页,用户可在这一主页中看到有关救助受灾者的信息。
Facebook网站发言人安德鲁・诺伊斯在一份声明中说:“海地强烈地震凸显互联网在灾难降临时连接世界的关键性角色……‘脸谱’用户可在‘全球救助’主页上找到如何援助受灾者(的信息)。
”博客作为一个简单易行的网络个人表达工具受到青睐,成为身居异国跨国表达工具的首选。
过去的个人跨国传播交流大多以电话或信件等私人通信方式,不经同意,第三方是无法阅读、测量、管理和控制的。
博客的出现当然不能代替电话和电子邮件等其他通信方式,但对这种跨国传播,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可供公开阅读、获得和研究的文字、图片及音像资料等。
这些博客已经超越了“向家人报平安”的单一功能,而成为可为国际传播利用的一种新渠道。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近年来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媒体布局。
某些国家和地区,短波广播已经失去了市场,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业务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其目的是从传播效果出发,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业务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由独立制作媒体内容向合作制作媒体内容,共建媒介转变。
这种转变是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和效果。
三、用户制作内容———国际传播的民间力量国际报刊和通讯社大多是商办的,国际广播主要是官办的,国际电视是商办先行、官办跟上,而新兴的媒体其经营主体的种类则远为多样。
其中有传统的大众媒体,有新兴的信息服务商,有政府机构和政治组织,有公司企业等经济实体,有教科文卫等机构团体,还有目的各不相同的个人。
这些实力迥异的经营者,在因特网上各占一角,设立了不计其数的大小不等的网站、网页或数据库,从事着面向世界的传播。
中国对外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唱主角、由政府为主导,民间外交、民间传播的比重还有待提高。
让公众在对外经济、文化、教育传播中扮演积极角色,不但可以极大地拓展传播渠道,而且可以大大地提高中国传播的效能。
完全由国家控制的传媒单独进行标准意义上的“对外宣传”,声音单一,空间狭小,只体现了国家官方形象。
由于是代表国家或最高统治权力说话,它必须非常严谨和小心,由此极大地压缩了话语空间,但它承受的却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即整个社会形象的所有责任。
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价值体系中,官方传播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被接受和被信任。
从当代国际传播环境角度而言,应充分利用本应产生更大更重要影响的另一传播资源和渠道,即非官方或民间传播的重要力量。
用户以他们自己的兴趣、需求自主制作,接受或传播信息或新闻,这些信息或新闻是不经过新闻组织或机构的严格把关或者编辑、过滤而发布的,内容包括用户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新鲜事实信息的交流和分享,通过一定中介手段如短信、电话、书信或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特别是网络媒体提供的各种方式,如电子邮件、BBS、博客等,自主交流的各种信息内容等。
“用户制作内容是指读者、听众、观众、网民等以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制作、发布、传播各种信息,传播与分享日记、知识、资讯、技术、体验和观点内容等。
”①互联网将千家万户连接起来,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连接起来,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都可以摆脱相对封闭的区域性的信息环境,进入开放的、无疆界的信息空间。
在这个信息空间里,人们不仅可以自主性地寻找和接收信息,作为信息传播客体而存在,同时也可以主动发布信息,成为信息传播主体中的一员。
当然,即便是在网络传播时代,多元传播主体形成以后,政府作为国际传播控制者的身份仍然没有改变。
这也正是目前各国政府适应新的传播环境的要求,在控制的方式方法上做相应调整的原因。
国际传播的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②过去,我国的国际传播主体的官方色彩过于浓厚。
我国的国际传播媒体过多地表现出“官方”色彩,传播的几乎都是“官方观点”,即便有民间声音或观点,也都是以符合与支持官方观点的形式出现的。
这样,就容易给外国受众形成一种印象:中国的媒体讲话就等于政府表态,致使我们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
而长期以来被这样“特殊角色定位”了的国际传播媒体,由于担心在事件发展走向尚不明朗时作出出格评价,在对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时往往过于迟缓。
这样的媒体形象在国际传播工作中,是很难树立起其国际公信力的,因而也就很难提高其国际传播信息的有效接受率。
国际传播既要讲道理,更要摆事实,做好隐形宣传。
“用事实说话”、“用镜头讲故事”,使人们在认识事实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我们的观点乃是宣传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