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课件: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 (共18张PPT)
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
材料不能说明( A )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
同合作的精神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年)
医学: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 农业: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 影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 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推进新课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推进新课
问 题 情 境
新中国在科技发展有哪些侧重点?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业有关的
教 尖端科学技术为侧重点。这是由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 师 (2)20世纪80年代以后侧重点是科技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 讲 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技发展战略。这主要是适应国 解
内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初步方案汇报时的讲话
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
——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
推进新课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问 题 情 境
新时期我国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教 师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讲 (3)‚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 解 的相继实施。
推进新课 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
⑴成立中国科学院(1949); ⑵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1956),制定《十二年科 技发展远景规划》; 新中国为什么要采取自力更生的政策? ⑶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58); ⑷欢迎知识分子归国; ⑸大力培养人才。
历史课件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五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3.意义
(1)反映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
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 的理论概括。 科教兴国 战略的理论基础。 (2)成为中国实施“__________”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1)“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火炬计划 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 863 计划 、“__________” (2)“__________” 继实施。
宙飞船,杨利伟 ______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4)信息技术 ①1983 年,第一台“银河 ______”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②2002 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 1.027 万亿次的超级
计算机。 (5)生物工程
①2001~2002 年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 ______
3.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培育
和形成了一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调、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并使之成为中国 各族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4.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使我国赢得了与自己的 辽阔的大国相适应的政治、军事大国地位,加重了世界上爱好 和平力量的砝码。 5.奠定了中国人民开发利用核工业和空间技术的技术和人 才基础,成为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在新世纪把中国特
(2)医学和农业科技领域 结晶牛胰岛素 。 ①1965 年,首次人工合成______________ ②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籼型杂交水稻 。 的________________
4.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2)“文革”后,邓小平提出了“ __________, _________” 的号召。 (3)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4)1985 年开始实施科技体制改革。 科学技术是第一 2.提出:1988 年 9 月,邓小平明确提出“ _______________ 生产力 ______”的论断。
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经典课件(共41张PPT)
领域
核技术 空间技术 运载火箭 信息技术
成就
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 业体系的国家之一(军、工、农、医、科) 成功发射卫星;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 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 迈入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超级计算机;中国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高性能计 算机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在推动国际基因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 也建立起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技术和 科研队伍
去!”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
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 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 国。” 他在艰苦的环境下成功的为中国造出了第一枚原 子弹和第一枚氢弹,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邓稼先
(60年代)
邓稼先生前,由于他功勋 卓著,得到过许多大奖。为此, 许多人问他搞两弹得到多少奖 金,邓稼先对此总是笑而不答。 在邓稼先病危期间,远在美国 的杨振宁赶了回来,到医院看 望。这次会面中,杨振宁也提 到了奖金的事情。 当时许鹿希回答,奖金是 人民币10元。邓稼先补充说, 是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美苏争霸、中美对抗、中苏交恶
陈毅直截了当地说:干!就是当了裤子, 我们也要搞核导弹。
国防部长林彪说:“原子弹一定要响, 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响了。”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 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 要不受人家欺侮,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 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 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 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
就
导读:本文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民版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ppt 2011年11月1日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3日凌晨1时36分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对接。
神八与天宫一号的“相会”,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首次空
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从神五的起步,到神八的成功,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完成了一个划时代的跨越。
外国媒体称中国确保了“宇宙空间站技术”、“中国力量再次震撼了世界”。
尝试探究:在国防科技领域,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各有何意义?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人民高二历史必修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共张讲课文档
人民高二历史必修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共张PPT
第一页,共30页。
一、新中国科技之奠基篇(1949年-1965年)
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
能造。 ——毛泽东
发展方针: 自力更生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为振兴科技,政府采取 了哪些重大举措?
——邓小平
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 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 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 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3.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第二十九页,共30页。
4. 199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23名在
“两弹一星”事业中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功勋奖章。其中两弹一
星不包括(
• ⑵医学:196年5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⑶农业: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
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第四页,共30页。
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李四光(地质力学)
钱学森(空气动力学) 华罗庚(数学)
邓稼先(核物理学)
第五页,共30页。
吴阶平(泌尿外科)
“两弹一星”指 什么?
• 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科
第一页,共30页。
一、新中国科技之奠基篇(1949年-1965年)
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
能造。 ——毛泽东
发展方针: 自力更生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为振兴科技,政府采取 了哪些重大举措?
——邓小平
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 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 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 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3.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第二十九页,共30页。
4. 199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23名在
“两弹一星”事业中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功勋奖章。其中两弹一
星不包括(
• ⑵医学:196年5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⑶农业: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
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第四页,共30页。
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李四光(地质力学)
钱学森(空气动力学) 华罗庚(数学)
邓稼先(核物理学)
第五页,共30页。
吴阶平(泌尿外科)
“两弹一星”指 什么?
• 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科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课件: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共35张PPT)
走向世界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原因
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科技规划的实施 核技术
成就
空间技术 运载火箭研究 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
学思之窗
猜一猜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 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 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 “中国导弹之父”。
香港市民庆祝我国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成功
月球基地
• 构想中的月球基地
1983年 12月22日 ,中国第一台 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 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 。 1992年 11月19日 ,“银河— 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 过国家鉴定。 1997年 6月19日 ,“银河—Ⅲ” 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 鉴定。 2002年中国研制运转速度可达每 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工作舱模型
10月12日上午9时,“神 舟六号”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聂海胜
神六
费俊龙
载人航天工程的意义 ⑴ 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超过欧日, 在21世纪成为世界上具有强大科技和竞争力的国家 ⑵ 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学思之窗
猜一猜
“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 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是一个真正的耕 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 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 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 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被誉为“水稻之父”。 袁隆平 他是谁? ________
他学识广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科研与教学成果卓著。是我国 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他长期担任我国医学卫生部门的重要领导职 务,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现代化建设竭心尽力,在我国科技界享 有崇高声望。
高二历史复习课件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人民版必修3)
⑶“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2.成就 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技 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一定时期的科技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 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 技术的发展; •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 3.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4.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二、十年曲折:文革时(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科研事业受挫 科研工作瘫痪 科技差距拉大
三、科研腾飞:文革后(1978年后到21世纪)
1.(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 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卫星 世界首次 标志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 平 首次研制出每秒运算1亿次的 计算机
2001— 2002年
2002年 2003年
完成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 务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神州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标志中国的航天和运载火箭技 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5年神州6号载人宇宙飞船 Nhomakorabea射成功一、科研起步(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平低
2.政府措施 建立发展方针
2019教育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共41张PPT数学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完成基因测序任务 D 、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世界首次
进入航天时代
1983年 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84年 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发射成功 2001— 完成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 2002年 基因测序任务 2002年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2003年 神州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 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
利于世界和平。
4.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 组织在2004年8日发表 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 全状况报告》中指出, 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 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 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 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 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 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 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秦山核电站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长征二号 运载火箭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卫星在太空运行3天后返回地面。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 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我国风暴一号运 载火箭发射实践二号3颗空间物 理探测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
当时许鹿希回答,奖金是 人民币10元。邓稼先补充说, 是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60年代)
华罗庚 (数学) 吴阶平(泌尿外科) 李四光 (地质力学)
世界首次
进入航天时代
1983年 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84年 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发射成功 2001— 完成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 2002年 基因测序任务 2002年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2003年 神州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 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
利于世界和平。
4.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 组织在2004年8日发表 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 全状况报告》中指出, 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 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 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 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 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 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 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秦山核电站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长征二号 运载火箭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卫星在太空运行3天后返回地面。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 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我国风暴一号运 载火箭发射实践二号3颗空间物 理探测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
当时许鹿希回答,奖金是 人民币10元。邓稼先补充说, 是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60年代)
华罗庚 (数学) 吴阶平(泌尿外科) 李四光 (地质力学)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件PPT
了解历史 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表
时期
原因
领域
成就
意义
六七 十年
代
改革 开放 新时
期
李四光 华罗庚
钱学森 邓稼先
吴阶平
原子反应堆 长征一号
国防科技
原子弹
东方红一号
结晶牛胰岛素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王大珩
王淦昌
陈芳允
863倡议人
863倡议人
之一,中国科 之一,中国
学院院士,中 科学院院士、
教学重点: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
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了解,加深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 解。
本课指导思想
由于该课结束后又要做好本专题的复习小节 工作,因此,这节课教师可事先设计科技发展 成就表,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方式完成基础知 识的落实与巩固;利用材料可以重点对“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与“科技没有国界”, “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发展的互动关系” 方面加深理解认识即可。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刚起步,也许本世纪末可以看到比较显 著的进步,真正的进步要到下个世纪的三十至五十年。中国的 特点是又大又落后,办起事来不容易。对于你们的帮助,我非 常感激。当然还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从现在的状况看是有希 望的。
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要共同努力。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
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
开科学
——1986年邓小平会见李政道科学家时的谈话
1、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界的互动 关系。
2、开展课堂一分钟演讲:“我们与21 世纪的中国”
新中国的文化、教育、科技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基础梳理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 1.措施 (1)成立科研机构:1949年,成立中国________; 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此后逐步形成完整 的科研体系。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兴
工业的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 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 的世界高新科技。拉特瑙带回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 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 成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 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 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电子计算机由美国人制造,细胞学说由德 国人提出,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只 有B项是由中国参与各国共同努力的科技项目。故答案为 B项。
【答案】B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2】(2009· 广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
(2)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李四光、华罗庚、 ________、吴阶平、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 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同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3)编制科技发展远景规则:1956年,科学规划委员 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国家重 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2)在医学领域:中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 成结晶牛胰岛素。 (3)在农业领域:1973年,________成功培育出被誉 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 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点拨提示: (1)促进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 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 调整,促进了科技、经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振奋 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 力。 (2)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 和太空格局。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 修 三
必修三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专题5
现代中 的 文化与科技 国
必修三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第2讲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1
目标定位
4
典题示例
2
基础梳理
5
课堂巩固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2.成就 (1)在国防科技领域:1964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_ 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加强了国防,提高了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 ________;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 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送入 预定轨道,宣布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 (5)你对我国发展科学技术有何建议?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
轮蒸汽舰了。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 使用的,1850年以后被用于军事。 ——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 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 划所造出的枪炮船舰性能极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 从国外购买船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 奋斗》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三
从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
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 定、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 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重 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 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国 防力量。这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 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
互动探究
6
课后强化作业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目标定位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课标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 展示 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考纲 要求 考点 聚焦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科技体制的建立、“两弹一星”、“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核技术、空间技 术、信息技术。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二
[美]经济学家唐· 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
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材料三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
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 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 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 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 上天。”
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 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 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 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 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新华社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参考答案: 一、1.(1)科学院 2.(1)原子弹 (2)钱学森 东方红一号 (3)袁隆平
氢弹
二、(3)②杨利伟
(5)水稻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易错易混提示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 星,其中 ·历史 ·人民版
互动探究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探究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 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解析】第(1)问需要结合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和课 本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需要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 信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 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将继 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 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由此判断材料出 现的时期,一是文革时期,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 时期。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答案】(1)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 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 主题。(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 范围内酌情给分。)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 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 天技术能力。”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 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问题: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世界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 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 要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 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 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 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的表现。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
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 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 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 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 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新华社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3)运载火箭 ①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 火箭。 ②2003年中国在酒泉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 飞船,________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