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专题四复习 人教课标版优质公开课件
复习教案: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四.doc
![复习教案: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四.doc](https://img.taocdn.com/s3/m/f49c2df102020740bf1e9baa.png)
实践
参加中共一大、国民革命
形 成 阶 段
井冈山 时期
(1927—30年 代初)
背景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多次起义的失败;
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开展土地革命
2、性质都 是孙中山 领导的资 产阶级民 主革命纲 领
3、作用都 成功推动 中国革命 的发展
愿望和时代的要求。
民 权 主 义
内容: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 方式:政治革命
意义: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 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 权 主 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4、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的不断高涨;
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3、苏联和中共的帮助;
4、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策;
提 出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
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通过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
%1国际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1个人因素: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分析;
形
r r •明
中共创立和国
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成 过 程
芽 阶 段
民革命时期
(1921—1927)
理论
%1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一农民问题;
2019年公开课优质课课件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
![2019年公开课优质课课件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38e724fd0a79563d1e729f.png)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教学设计目录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汉代儒学……………………………………………………………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宋明理学……………………………………………………………主备教师:张小兵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中国的古代艺术……………………………………………………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区的潮流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新文化运动…………………………………………………………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风吹草动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主备教师:张小兵第四课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七近代以业科学技术的辉煌第一课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追寻生命的起源……………………………………………………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主备教师:张小兵第四课向“距离”挑战……………………………………………………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二课碰撞与冲突…………………………………………………………主备教师:张小兵第三课打破隔离的坚冰……………………………………………………主备教师:张小兵第四课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主备教师:张小兵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主备教师:张小兵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百家争鸣,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和荀子等思想家的主张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背景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掌握其对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2f23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b.png)
A.朱熹建立了系统旳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旳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旳学说更科学
2、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 其 理。A.”宇朱宙熹万之物“旳理本”原是指B.“三纲五常”
C.事物旳客观规律 D.良知
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 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注重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自我 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重。
2.应对态度:批判地继承
宋明理学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旳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创建:北宋二程
旳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展 发展:陆王心学
对宋明理学旳认识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1、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 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 对联艺术中非常经典旳双关联。对“朱子高 于孔子”喻意旳最佳解释是( )
3、时代:与宋代社会发展亲密有关
探究二:宋明理学 1、“理学”旳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穿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旳新儒学。
儒(根本)
(目旳)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关键旳哲学思想体系。
2、宋明理学旳两大流派
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1.汉武帝后来 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
2.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
3.隋朝时期 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4.唐朝时期 “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受挑战
隋唐时期旳儒学为何会面临挑战呢?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7c7df5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f.png)
1.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对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和影响进行归纳总结。
2.强调宋明理学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总结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运用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撰写心得体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等。
5.通过学习宋明理学,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实际,让学生深刻理解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宋明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其思想观念解决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片段、图片和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宋明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宋明时期的学者、官员等角色,亲身体验宋明理学的影响和实践。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4.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宋明理学的经典著作和名言警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历史事件,如“程朱理学”的起源,引发学生对宋明理学的兴趣。
2.回顾前置知识:简要复习与中国哲学、儒家思想相关的前置知识,如“孔孟之道”。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展示宋明时期的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
人教课标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至专题五复习 课件 课件 人教课标版
![人教课标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至专题五复习 课件 课件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246584524de518974b7d61.png)
民生 主义
关“注平新农均”民地在和权工更人
平均地权 (后提出耕者有 其田)节制资本( 控制 私人资本 )
扶助 农工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初步形成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探索出了中国式的 武装夺取 政权 的道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 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斗争,深入进 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 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 的政权
反对封建土地所
推翻封建帝制, 有制 “核定
建立资产阶级共 地价”“国民共
和国
享”是资本主义
土地纲领。
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 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关注国计民生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影新反族响”满专:在族制贵反帝
——陈旭麓
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 林则徐
近代中国第 个睁眼看 的人
《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
》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 魏源
《
》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
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
了“
”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
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 表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向西方学习 ?学什么
三个阶段
器物
循序渐进 不断深化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3f6295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c.png)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王守仁的心学思想”、“黄宗羲的史学思想”等。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3.各小组在班级内进行成果展示,互相评价、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儒家思想,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创设了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历史情境。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明清时期的社会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认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3.通过儒家思想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如诚信、仁爱、尊重他人等。
4.教育学生热爱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同时,教师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全面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反思与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
5.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策略灵活多样,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这些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Ⅲ全册教案【人教课标 共67页】
![高中历史必修Ⅲ全册教案【人教课标 共67页】](https://img.taocdn.com/s3/m/84eaaa75a26925c52cc5bf5b.png)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
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
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
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b4c5d9240c844769eaeed9.png)
专题三一“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通过对维新派、革命派思想形成背景的分析,逐渐掌握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各派思想的比较,逐渐掌握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文字材料的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逐渐掌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逐步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通过学习感受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逐渐形成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难点:理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和各个时期的特点教学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让学生把握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导入新课授新一、“睁眼看世界”1.林则徐出示材料:“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不能及,是器不良也。
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林则徐请学生问答: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言语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西方的军事技术比中国先进。
探索、爱国、勇敢等精神,言之成理即可)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理由是什么?(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③仿制西方战舰;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魏源出示材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请学生回答:(1)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综合复习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综合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e332d150e2524de4187e0c.png)
归纳: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 时期
中共创建 和大革命时
期1924-1927
代表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内容
革命的基本问题
(同盟军、农村革命)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时期 《井冈山的斗争》 1927-1935 《星星乊火,可以燎原》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十大关系》
一 脉 相 承
与 时 俱 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
92’南方谈话
深化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三个代表”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提出: 2000年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
(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内容: ……
3、意义: ……
封建军阀统治;
帝国主义压榨。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 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 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 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 ,1925年3月)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 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 大发展?
抓住什么是社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义的认识 提高到新的水平
邓小 平理 论的 历史 地位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义事业不
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 强大精神支柱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
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形成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理论 邓小 平理 论
2、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
新三民主义围绕的核心?(体现的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89a0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0.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发展演变。
2.掌握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5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2.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2.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2手工业技术的发展2.3商业贸易的繁荣2.4经济政策的演变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3.1百家争鸣3.2汉代儒家思想的确立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和佛教3.4宋明理学3.5清代的思想启蒙4.第四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教育4.1科学技术的繁荣4.2教育的发展4.3科技教育的交流与传播5.第五单元:中国古代的艺术5.1书法艺术5.2绘画艺术5.3音乐艺术5.4建筑艺术三、教学过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导入:以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特点。
2.讲解:详细介绍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度等。
3.讨论:分组讨论夏商周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导入:回顾夏商周政治制度,引导学生关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
2.讲解:详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诸侯争霸、变法运动等。
3.讨论: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1.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导入:以秦朝统一六国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讲解:详细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包括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3.讨论: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1.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导入:回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学生关注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 统治,争取实现民 族的独立自主。
反对封建土地所
推翻封建帝制, 有制 “核定
建立资产阶级共 地价”“国民共
和国
享”是资本主义
土地纲领。
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 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关注国计民生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4、新文化运动对 ,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把一切
中国文化都看做 ,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
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
作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 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
的影响。局限:对
的盲目崇拜和对
自惭形
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开始传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 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会考复习十三
必修三专题三--专题四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的潮流
“顺乎世界之 潮流”
新文化运动
一个主题 一个方向
马克思主义在 三个阶段
中国的传播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 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 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 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 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 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影新反族响”满专:在族制反贵 帝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联俄 联共
民权 主义
“普反行 伐 高推建帝遍新战了潮翻立反性”在国帝第的争封在;民制新一到为相强的,三次来主结调政民国。要合民府主共标权义民凡个一合志人权真切的作的为及正自指,第一团反由导推一般体对及平,帝权下动次民国 利均,了大所主 。得国以革共享义共有有之北命,进扶 农助工
人的一生说白了,也就是三万余天,贫 穷与富 贵,都 是一种 生活境 遇。懂 得爱自 己的人 ,对生 活从来 就没有 过高的 奢望, 只是对 生存的 现状欣 然接受 。漠漠 红尘, 芸芸众 生皆是 客,时 光深处 ,流年 似水, 转瞬间 ,光阴 就会老 去,留 在心头 的,只 是弥留 在时光 深处的 无边落 寞。轻 拥沧桑 ,淡看 流年, 掬一捧 岁月, 握一份 懂得, 红尘纷 扰,我 自心安 ;书一 笔清远 ,盈一 抹恬淡 ,浮华 三千, 只做自 己;人 间有情 ,心中 有爱, 携一米 阳光, 微笑向 暖。
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
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
和思
想基础。
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十一届三中全会
92’南方谈话
三、邓小平 形成深化
理论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指导意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a)
①时间: 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 的闭幕会上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 命指⑷都(的针都是任,实是党意反践把和答马 人 出对之克民两任统思的点何一主实即教的义践可条思同和,主想中集2分国体义—)的智或—实慧经毛际的验泽和结主东时晶义思代;特其。想征核,相心作结都为合是一的实产事切物求工;是作。的
⑸伟大的抱负;创—新—的中精共神七;领大袖通的过气的魄《;中顽强国的共意产志党;章忧程国 》
地位。
③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大
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大会通过《中国
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 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 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 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
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
人”!
——《狂人日记》
材料三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
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
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
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四 →
材料五 他们抛弃了自家的文化传统……要与中 国传统彻底绝裂,不仅要“打倒孔家店”,而且 连孔家店的文化地基都要挖掉。……无疑是“邯 郸学步”,人家的步法没有学到,自家的步法也 给忘掉了,最后连路也不会走,只好在地上爬了。 请回答:⑷根据材料五,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中 有何局限性?(1分)
①1978年12月, 召开为标志,建设
的新道路从
此正式开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
的
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②以
和中共
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
完整的体系。
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
个解放思想、
的宣言书。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确立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
材忧料民四的情怀在。社(会言主之义有改理即革可开,放1分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
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
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
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
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谈笑在指尖 文章,诗歌多见于省内外报刊和网络 平台。 喜欢把 日子中 的点点 滴如同 一次旅 行,一 次不清 楚哪里 是终点 的旅行 。在人 生的旅 程中, 有些人 走的很 从容, 一边走 一边欣 赏着沿 途的风 景,春 天踏青 ,感受 万物复 苏时生 命的萌 动;夏 日赏荷 ,嗅闻 花儿的 芳香, 聆听悠 扬的蝉 鸣;秋 时听风 ,欣赏 落叶在 秋风中 忘情的 舞动; 冬日品 雪,品 味银装 素裹的 晶莹, 让自己 的人生 如四季 绚烂, 多姿多 彩。有 些人却 是步履 匆匆, 他们只 顾埋头 盯着脚 下的道 路,拼 命的赶 完余下 的旅程 ,一路 上,只 顾疲于 奔跑, 疲于生 存,疲 于生, 看不见 路边花 儿的美 丽,也 注意不 到蔚蓝 天空中 白云的 漂浮, 一心只 忙于到 达目的 地,一 程又一 程的奔 跑,将 自己置 于永不 停歇的 劳碌之 中,错 过了欣 赏身边 许多美 丽的风 景。
朱执信: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二、广泛传播 1、时间: 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 2、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①发表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组织学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③通过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阅材了读料多⑶ 时下一 少根有列血据何材,西材积料德洋料极:、人二意赛因、义两为三?先拥、(生护四3分才德的)渐、信渐赛息从两指黑先出暗生新中,文把闹化他了运们多动救少在出事当,,引流 到⑶光动明摇世了界封建。思我想们的现统在治认地位定(只1有分这);两使位人先们生的,思想可尤以其救是治青中 国—年一础—政的股(《治思思1分〈上想想)、新得解。到放道青空潮德年前流上〉的(、罪解1分艺案放)术之,;民上答为主、辩马和思书克科思想》学主上的义一思的想切传得的播到黑奠弘定暗扬了。,思形想成基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
民生 主义
关“注平新农均民”地在和权工更人
平均地权(后提出耕者有 其田)节制资本(控制 私人资本)
扶助 农工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初步形成
实践:1927年, 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
一系列起义( 起义、 起义等),毛泽东走
上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
请回答:⑶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几
年中,在思想上、行为上有什么重大的新变化?(3分)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 同的结 果。若 能把一 些事看 淡了, 就会有 个好心 境,若 把很多 事看开 了,就 会有个 好心情 。让聚 散离合 犹如月 缺月圆 那样寻 常,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
•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
• 中心 北京大学
内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 反对愚昧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运动,动摇了封建
的 ,为 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形成了 的局面。
2、促进了
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 的关心。
3、也是一场全面的 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深刻 影响中国社会各方面。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 不同的 结果。 若能把 一些事 看淡了 ,就会 有个好 心境, 若把很 多事看 开了, 就会有 个好心 情。让 聚散离 合犹如 月缺月 圆那样 寻常, 让得失 利弊犹 如花开 花谢那 样自然 ,不计 较,也 不刻意 执着; 让生命 中各种 的喜怒 哀乐, 就像风 儿一样 ,来了 ,不管 是清风 拂面, 还是寒 风凛冽 ,都报 以自然 的微笑 ,坦然 的接受 命运的 馈赠, 把是非 曲折, 都当作 是人生 的定数 ,不因 攀比而 困惑, 不为贪 婪而费 神,无 论欢乐 还是忧 伤,都 用平常 心去接 受;无 论得到 还是失 去,都 用坦然 的心去 面对, 人生原 本就是 在得与 失中轮 回的, 让一切 所有的 经历, 都化作 脸上的 云淡风 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