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PPT课件
兴起。 ➢ 文化上:理学日趋僵化,“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
思想。西学东渐,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历史定位:明朝晚期异端思想家 李贽 思想主张:《焚书》《藏书》 ➢ 批判程朱理学,挑战孔孟之道的统治地位。 ➢ 承认私欲,提倡个性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 ➢ 否定天理,提出“万物皆生于两(阴阳)” ,撼摇了“存
王【理[心]学】 明清 李、王、黄、
顾【进步思潮】
4
儒学初创 儒家思想体系基本形成 儒学受到打压 儒学神学化,确立统治地
位 儒学衰微 儒学得到改造发展,理学
成为官方哲学 儒学遭到批判,仍占统治
地位
2020/2/29
春秋:孔子(前551—前479)
历史地位: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 人
12
2020/2/29
儒家以外其他思想流派的思想主张
道家
➢ 老子:哲学思想:“道” “朴素辩证法”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 庄子:齐物,逍遥,顺应自然
墨家
➢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
法家
➢ 韩非:政治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历史定位:明清之际早期民主思想家 黄宗羲 思想主张:《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 ➢ 抨击君主专制,反对暴君政治 ➢ 主张君臣平等,否定伦理纲常 ➢ 倡导言论自由,设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 ➢ 重视工商业,主张“工商皆本”
11
2020/2/29
历史定位: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家 顾炎武 思想主张:《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 “亡国”非“亡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为学应求实务,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思想。西学东渐,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历史定位:明朝晚期异端思想家 李贽 思想主张:《焚书》《藏书》 ➢ 批判程朱理学,挑战孔孟之道的统治地位。 ➢ 承认私欲,提倡个性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 ➢ 否定天理,提出“万物皆生于两(阴阳)” ,撼摇了“存
王【理[心]学】 明清 李、王、黄、
顾【进步思潮】
4
儒学初创 儒家思想体系基本形成 儒学受到打压 儒学神学化,确立统治地
位 儒学衰微 儒学得到改造发展,理学
成为官方哲学 儒学遭到批判,仍占统治
地位
2020/2/29
春秋:孔子(前551—前479)
历史地位: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 人
12
2020/2/29
儒家以外其他思想流派的思想主张
道家
➢ 老子:哲学思想:“道” “朴素辩证法”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 庄子:齐物,逍遥,顺应自然
墨家
➢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
法家
➢ 韩非:政治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历史定位:明清之际早期民主思想家 黄宗羲 思想主张:《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 ➢ 抨击君主专制,反对暴君政治 ➢ 主张君臣平等,否定伦理纲常 ➢ 倡导言论自由,设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 ➢ 重视工商业,主张“工商皆本”
11
2020/2/29
历史定位: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家 顾炎武 思想主张:《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 “亡国”非“亡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为学应求实务,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PPT课件
•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 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 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 纲领。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 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 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 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 变法运动的高涨。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 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 强保种的目的。虽然后来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告 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 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 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 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 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 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 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 “工农武装 割据”道路。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 ,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 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 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 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 技术 (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 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 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五四运动后,新文化 运动发展到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中国先进知识分 子例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 等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 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 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地宣传马克 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人教课标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至专题五复习 课件 课件 人教课标版
民生 主义
关“注平新农均”民地在和权工更人
平均地权 (后提出耕者有 其田)节制资本( 控制 私人资本 )
扶助 农工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初步形成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探索出了中国式的 武装夺取 政权 的道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 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斗争,深入进 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 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 的政权
反对封建土地所
推翻封建帝制, 有制 “核定
建立资产阶级共 地价”“国民共
和国
享”是资本主义
土地纲领。
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 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关注国计民生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影新反族响”满专:在族制贵反帝
——陈旭麓
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 林则徐
近代中国第 个睁眼看 的人
《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
》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 魏源
《
》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
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
了“
”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
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 表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向西方学习 ?学什么
三个阶段
器物
循序渐进 不断深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专题四复习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联俄 联共
民权 主义
“普反行 伐 高推建帝遍新了潮战立翻反性”在帝国争第的封在;制民新为一到相强,的三主次来结调政民要国。合民府主标共权义民凡个一志合权真人切的的作为正及自指第,一反团由导一推般对体及平帝,权下次动民国 均 利,大了所主 得 。国革以共义 享共有之 有命北,进扶 农助工
1915年,陈独秀在 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
•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
• 中心
北京大学
内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 反对愚昧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运动,动摇了封建
的 ,为 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形成了 的局面。
2、促进了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一、新旧三民主义的提出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补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充
平均地权 和
内容
前提
内容 核心 内容 发 展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 统治,争取实现民 族的独立自主。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 ?学什么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循序渐进 不断深化
制度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复习题目(问题罗列) 19ppt
• 4.比较洋务派和维新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第15课
• 1.三民主义的背景、提出(同盟会有关内 容)、内容(关系、范畴)、实践(注意 时间)、评价
• 2.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提出(国民党一大的 有关内容)、内容、实践、作用
• 3.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 • 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 5.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比较
社会转型的原因
第五课
1.智者学派时间、产生背景、研究 主题、代表人物、基本观点、评价
2.苏格拉底背景、主张、评价 3.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各自的主张
第六课
• 1.文艺复兴时间、兴起原因、实质、形式、 矛头、核心、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影响
• 2.宗教改革时间、兴起原因、标志、性质 • 3.马丁·路德的主张 • 4.宗教改革影响(教材)
第七课
• 1.启蒙运动时间、背景、性质、进程、主要 内容、批判矛头
• 2.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思想家 的代表作、观点
•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 4.启蒙运动的评价
第八课
• 1.四大发明演进过程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2.宋元时期科技地位及原因 • 3.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 4.16世纪后,中国科技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
第一课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百家争鸣的影响 3.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各自的思想主张 4.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主张 5.各家主要代表人物的阶级立场
第二课
• 1.汉代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 •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目的 • 3.董仲舒思想主张的影响 • 4.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 5.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根本原因
的近代科学的原因
第九、十课
1.《诗经》内容、地位,楚辞代表、汉赋特 点,唐诗原因,宋词原因,明清小说原因 2.汉字演变过程、形成体系,书法艺术的阶 段;注意区分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 书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两宋时期风俗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写 意画特点 4.中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 5.京剧的形成过程、艺术形式、角色行当、 表演特点
第15课
• 1.三民主义的背景、提出(同盟会有关内 容)、内容(关系、范畴)、实践(注意 时间)、评价
• 2.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提出(国民党一大的 有关内容)、内容、实践、作用
• 3.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 • 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 5.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比较
社会转型的原因
第五课
1.智者学派时间、产生背景、研究 主题、代表人物、基本观点、评价
2.苏格拉底背景、主张、评价 3.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各自的主张
第六课
• 1.文艺复兴时间、兴起原因、实质、形式、 矛头、核心、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影响
• 2.宗教改革时间、兴起原因、标志、性质 • 3.马丁·路德的主张 • 4.宗教改革影响(教材)
第七课
• 1.启蒙运动时间、背景、性质、进程、主要 内容、批判矛头
• 2.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思想家 的代表作、观点
•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 4.启蒙运动的评价
第八课
• 1.四大发明演进过程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2.宋元时期科技地位及原因 • 3.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 4.16世纪后,中国科技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
第一课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百家争鸣的影响 3.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各自的思想主张 4.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主张 5.各家主要代表人物的阶级立场
第二课
• 1.汉代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 •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目的 • 3.董仲舒思想主张的影响 • 4.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 5.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根本原因
的近代科学的原因
第九、十课
1.《诗经》内容、地位,楚辞代表、汉赋特 点,唐诗原因,宋词原因,明清小说原因 2.汉字演变过程、形成体系,书法艺术的阶 段;注意区分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 书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两宋时期风俗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写 意画特点 4.中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 5.京剧的形成过程、艺术形式、角色行当、 表演特点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必修三复习指导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经孟子、荀子
的总结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逐渐完备。
特点:较为完整,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没有严密的理论,多是道德规范和治国原则;开 始与政治结合,但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二)道家
• 1 .道家学派的整体特点
• 以“虚无”的道“ ”为世界的根本,以 因循自然无的为“ ”、“逍遥”为处世的方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法家 韩非 战国
道、无为
加强君主集权、奖励耕战 变法革新 和法治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该如何遏制 学生自习课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现实问题
• 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 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请从儒家、道 家、法家、墨家等学派主张出发分别给该校提 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
3 .影响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第三节 宋明理学
• (一)理学的创立:程颐和程颢 • 1.宋代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
想体系——理学,又称新儒学 。 • 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
就是“仁”。
(二)理学的成熟
“仁者爱人”、“克己 复礼”; “为政以德”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 神敬而远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礼、乐、射、御、 书、数(六艺)
弟子三千 儒家“五经”
2 .孟子(战国)
• “仁政”学说,“君轻民贵” ,“性本 善”
• 3 .荀子(战国) • (1)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
的总结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逐渐完备。
特点:较为完整,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没有严密的理论,多是道德规范和治国原则;开 始与政治结合,但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二)道家
• 1 .道家学派的整体特点
• 以“虚无”的道“ ”为世界的根本,以 因循自然无的为“ ”、“逍遥”为处世的方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法家 韩非 战国
道、无为
加强君主集权、奖励耕战 变法革新 和法治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该如何遏制 学生自习课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现实问题
• 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 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请从儒家、道 家、法家、墨家等学派主张出发分别给该校提 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
3 .影响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第三节 宋明理学
• (一)理学的创立:程颐和程颢 • 1.宋代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
想体系——理学,又称新儒学 。 • 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
就是“仁”。
(二)理学的成熟
“仁者爱人”、“克己 复礼”; “为政以德”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 神敬而远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礼、乐、射、御、 书、数(六艺)
弟子三千 儒家“五经”
2 .孟子(战国)
• “仁政”学说,“君轻民贵” ,“性本 善”
• 3 .荀子(战国) • (1)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
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史复习最新PPT课件
理性主义+浪漫主义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天朝上国”
“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自强”
民族资产阶级
“改良、维新” 君主立宪制
“民族、民权、民生” 民主共和制
“民主”“科学”
无产阶级 孙中山伟大转变 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
“马克思主义传入” “毛泽东思想”形成 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
并有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古典文化,反对封建神权的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
国家 人物
思想主张
英 霍布斯
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
英 洛克
主权在民说;分权说
法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说(立法—人民代表、行政—民选 临时机构、司法独立;三者相独立又监督)
法
伏尔泰
自然权利说(不反对财产不平等); 反君主专制(但赞成“开明君主专制”)
文艺复兴的概况:
时间 国别
人物
14
文学
薄伽丘
世 “前三杰” 但丁
纪 意大利
彼特拉克
代表作品
《十日谈》 《神曲》
开始: 肯定人的欲望, 歌颂自然人性
《歌集》
15 艺术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世 “后三杰” 米开朗琪罗 《大卫》《摩西》
纪 意大利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辉典范.
《新民主主义 论》《中国革 命和中国共产 党》等
新民主主义思想
集中表现在革命性 质、对象、任务、 动力、前途等
中共七大确定为党的指 导思想,成为一切工作 的指针;为新民主主义 在全国胜利奠定思想和 政治基础。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配套课件:期末复习指导(共18张PPT)
方法指导 1.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 变化。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技方面成功 发射“两弹一星”;文学艺术领域提出“双百” 方针,科技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教育上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 方针。 2.注意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现代中国所取得的 科技成果与世界近代科技成就加以比较,理解科 技教育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促进作用。
2.现实主义:19 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 实主义风格为主,作品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黑暗, 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这一时期世界音 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形成了民族乐派;美术 作品则以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为主。 3.现代主义:20 世纪以来文学艺术领域异常活跃, 异彩纷呈,文学艺术出现了现代主义的流派。 4.影视艺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艺术的进步、艺术 和科学的结合,产生了影视艺术,影视艺术为本 民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方法指导 1.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资本主义发展与思想解放运 动的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是思想解 放潮流兴起的经济根源;反过来,思想形态领域 的变化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2. 复习本专题时要重点把希腊先 哲时期是萌芽时期;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是兴起时 期;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是发展时期;启蒙运动时 期是进一步发展时期。要从人类探索社会、追求 理想、 追求和谐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人文主义的 发展。
专题六 知识线索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从古希腊到近代,西方人文 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 1. 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苏格 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 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
2.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 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 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 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 反对专制和神学,这种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精神 的进一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 时间
近代史的复习时间很重要
• 1840-1842,鸦片战争 •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 • 1900,八国联军侵华 • 1911,辛亥革命爆发 • 1912,中华民国成立 • 1915,新文化运动开始 • 1919,五四运动爆发 • 1921,中国共产党诞生
雕版印刷
诗画-开放繁荣 颜真卿-安史之乱
理学
毕昇
宋词、《清明上河图》 -商业.城市.市民
《授时历》《农书》
元曲
文人画-融合.个性.抒情
背景 主张
《农政全书》 《本草纲目》
四大名著、京剧、文人画 -专制.萌芽.市民
D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古希腊:各自的主张和地位,智者学派(强调人 否定神)、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人)、柏拉图 (理想国)、亚里士多德(逻辑论证)
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 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 地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 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解题方法-文字材料】——勿忘关注整体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法律规定, “小学读经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 做法;“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 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 学手工科,应加注重”;“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 分科”;“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 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 体操”。
• 文艺复兴:14-16世纪,短篇小说《十日谈》、 但丁《神曲》、莎士比亚
• 宗教改革:16世纪,德意志,马丁·路德 • 启蒙运动:17-18世纪,具体-几位思想家的主
张,定位-与近代科学、法国革命等的关系
人文主义的发展
关注人而非神灵与自然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关注人的现世幸福生活
彼特拉克:
我是一个凡人,我 只要尘世的幸福
• 棉花帝国和棉铁主义的碰撞,体现出西方工业化国家 与亚非拉传统农业国的利益冲突,体现出西方主导的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冲 击,以及后者既要抵御外来侵略、又要加速自身现代 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艰辛抗争与努力。
(2018-01高一期末54-2)图14和15分别是1957年 中国和匈牙利发行的十月革命纪念邮票。请你结合所 学知识,对这两张邮票进行解读。
“人造血”广告用语 10月20日,“川乱未已,鄂 变复起”,向革命军捐赠军用药 品“无非为人道计”。10月28 日,以“川鄂乱事忽起”代指 武昌起义事件。 11月1日后,“专制与共和之 过渡”的醒目字体,“今则时 局日变,世事已急”,对于爱 国男儿正值“用武之地”。表 示该产品“于今日而得饷军国 民从事铁血之需”。 11月19日后,开始直接使用 “鄂省举义,全国响应”的语 句。
分科”;⑦“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 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
体操”。
结合材料,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① ②③
废除旧式教育;
④⑧
提倡共和;体现平等;
⑤⑥⑦
注重实践教育; 强调学生全面发展。
【解题方法-图片材料】——顺序、细节、整体
城市居多;集中在英格兰地区 • 外贸:出口工业品,进口原料,在国际贸易中
居于优势地位
18.(20分)“棉花帝国”与“棉铁主义”
你如何认识“棉花帝国”和“棉铁主义”?(14分)
• 棉花帝国是近代欧美国家对外经济扩张的一种具体体 现。……
• 张謇提出的“棉铁主义”,是近代中国在遭受西方列 强经济侵略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实业救国”方 案的具体体现。……
D6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新旧三民主义理论(发展,作用)1924 • 毛泽东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结合背景(著作) •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会议) • 2002,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
进了党章
D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 • 1986年3月,提出高技术研究发展的“863计划” • 90年代以后,载人航天事业发展
18世纪意大利铜版画,“带有欧洲建筑风格的皇宫午门”
杜牧为何要冤枉项羽?
——参考:李惠军《笃学行思录——一个历史教师团队的教学随笔》
也有因主观目的,留下的带有“偏见”甚至是错误的 信息
杜牧(803年-约852年) 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唐敬宗李湛(824年—826年在 位), “游戏无度,狎昵群小”, “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 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 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 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 (《通鉴》卷二四三)
持续时 间长
伴随着城市 发展,以中 小为主
行业分布, 采矿业和轻 工业为主
主要分布在 英格兰
伦敦为中心
整体看:主 要分布在英 格兰
英国工业革命特点: • 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轻工业和采矿业;集中
在英格兰地区 • 交通:铁路交通以伦敦为中心,四通八达;海
航业发达 • 城市:城市以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为主;中小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 注意课本中与历史背景相关的表述
整体现状及原因分析
• 反映问题:1.基础知识不牢,时序混乱,史 实错位;2.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对历史理解 不足,不能构建完整的思维网;3.不会审题, 提取信息不全,概括能力偏弱。
• 原因分析:由于应对合格考,统考授课和复 习时间均很紧张;日常教学无力兼顾思维训 练;对相关题型训练不足,解题方法指导不 充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整理自刘忠奎《辛亥革命与“人造自来血”广告宣传》
(2017东城二模)16.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 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 “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 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 是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
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 培育的杂交水稻
结论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 高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 自然科学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 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 短缺问题
由于材(史)料不足,客观上导致的误解
(2016西城期末)17世纪以来,欧洲画师以来华传教士 的记载为素材,绘制了不少有关中国的图画。其内容包括宫 殿、桥梁、民居、生产工具、乐器、船只等等。
综合图中信息,概括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本国面貌的。
• 工业:从国外大量引进原料,发展轻工业,并 带动采矿业的发展,使英国完成工业化,成为 “世界工厂”;
• 交通:为了扩展国内市场,英国修建了大量铁 路,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城市:大量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 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历史情境 10月10日革命爆发。袁世凯复 出,10月18日起,革命军与清军 的十余天的汉口争夺战。
11月初,辛亥革命的浪潮已波 及南方主要省份。上海是辛亥革 命的宣传基地,辛亥革命后第三 天,《申报》即开辟了有关武昌 起义的专电,一些关于共和观念 的讨论也见诸报端。11月3日, 上海南市起义开始。次日,起义 军占领江南制造局,建立了新生 的革命政权——上海军政分府, 上海形势逐步趋于稳定。
• 1973年,袁隆平选育“南优2号” • 1983年,中国研制出“银河-I号”
• 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 教育的复兴:1977年恢复高考、80年代《义务教育法》,
“科教举国”、“211工程”、希望工程
D8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注重理解和联系(流派、材料)
• 不必记忆琐碎的文艺常识 • 结合具体的画作、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 考》——同盟会成立
C.金田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 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 论》——一届人大召开
【审题和答题方法】——明确目标、答题结构
(39中张云老师)
提纲:织网、磨刀(绝不可省)
材料二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 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商鞅认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1)指出材料一中对理学进行评价的原则;(2分)按照 这一原则,评价材料二中的两个观点。(8分)
宏观把握材料,结合材料情境
综合图中信息,
概括说明英国
工业革命是如
何改变本国面 貌的。
——伏尔泰
重要时间节点、结合背景理解意义
•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经 典力学
•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 • 1946年,美国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D5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物、主张)
• 选考学生,学习态度更端正
建议二:精心设计复习课
• (宏观)做好复习计划:几个专题/单元、安排 课时、检测、补差时间协调……
• (微观)一节复习课:有趣味、有知识、有方法
• 按单元、按主题、将读材料、概括等方法融入其 中
建议三:进行答题训练和指导
• 必要的思考方法、答题训练和解题指导 (概括、比较、解读、论证/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建议一:落实好主干知识
D1、D3 中国古代史复习-凸显阶段特征
朝代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明清
近代史的复习时间很重要
• 1840-1842,鸦片战争 •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 • 1900,八国联军侵华 • 1911,辛亥革命爆发 • 1912,中华民国成立 • 1915,新文化运动开始 • 1919,五四运动爆发 • 1921,中国共产党诞生
雕版印刷
诗画-开放繁荣 颜真卿-安史之乱
理学
毕昇
宋词、《清明上河图》 -商业.城市.市民
《授时历》《农书》
元曲
文人画-融合.个性.抒情
背景 主张
《农政全书》 《本草纲目》
四大名著、京剧、文人画 -专制.萌芽.市民
D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古希腊:各自的主张和地位,智者学派(强调人 否定神)、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人)、柏拉图 (理想国)、亚里士多德(逻辑论证)
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 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 地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 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解题方法-文字材料】——勿忘关注整体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法律规定, “小学读经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 做法;“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 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 学手工科,应加注重”;“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 分科”;“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 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 体操”。
• 文艺复兴:14-16世纪,短篇小说《十日谈》、 但丁《神曲》、莎士比亚
• 宗教改革:16世纪,德意志,马丁·路德 • 启蒙运动:17-18世纪,具体-几位思想家的主
张,定位-与近代科学、法国革命等的关系
人文主义的发展
关注人而非神灵与自然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关注人的现世幸福生活
彼特拉克:
我是一个凡人,我 只要尘世的幸福
• 棉花帝国和棉铁主义的碰撞,体现出西方工业化国家 与亚非拉传统农业国的利益冲突,体现出西方主导的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冲 击,以及后者既要抵御外来侵略、又要加速自身现代 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艰辛抗争与努力。
(2018-01高一期末54-2)图14和15分别是1957年 中国和匈牙利发行的十月革命纪念邮票。请你结合所 学知识,对这两张邮票进行解读。
“人造血”广告用语 10月20日,“川乱未已,鄂 变复起”,向革命军捐赠军用药 品“无非为人道计”。10月28 日,以“川鄂乱事忽起”代指 武昌起义事件。 11月1日后,“专制与共和之 过渡”的醒目字体,“今则时 局日变,世事已急”,对于爱 国男儿正值“用武之地”。表 示该产品“于今日而得饷军国 民从事铁血之需”。 11月19日后,开始直接使用 “鄂省举义,全国响应”的语 句。
分科”;⑦“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 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
体操”。
结合材料,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① ②③
废除旧式教育;
④⑧
提倡共和;体现平等;
⑤⑥⑦
注重实践教育; 强调学生全面发展。
【解题方法-图片材料】——顺序、细节、整体
城市居多;集中在英格兰地区 • 外贸:出口工业品,进口原料,在国际贸易中
居于优势地位
18.(20分)“棉花帝国”与“棉铁主义”
你如何认识“棉花帝国”和“棉铁主义”?(14分)
• 棉花帝国是近代欧美国家对外经济扩张的一种具体体 现。……
• 张謇提出的“棉铁主义”,是近代中国在遭受西方列 强经济侵略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实业救国”方 案的具体体现。……
D6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新旧三民主义理论(发展,作用)1924 • 毛泽东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结合背景(著作) •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会议) • 2002,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
进了党章
D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 • 1986年3月,提出高技术研究发展的“863计划” • 90年代以后,载人航天事业发展
18世纪意大利铜版画,“带有欧洲建筑风格的皇宫午门”
杜牧为何要冤枉项羽?
——参考:李惠军《笃学行思录——一个历史教师团队的教学随笔》
也有因主观目的,留下的带有“偏见”甚至是错误的 信息
杜牧(803年-约852年) 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唐敬宗李湛(824年—826年在 位), “游戏无度,狎昵群小”, “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 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 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 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 (《通鉴》卷二四三)
持续时 间长
伴随着城市 发展,以中 小为主
行业分布, 采矿业和轻 工业为主
主要分布在 英格兰
伦敦为中心
整体看:主 要分布在英 格兰
英国工业革命特点: • 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轻工业和采矿业;集中
在英格兰地区 • 交通:铁路交通以伦敦为中心,四通八达;海
航业发达 • 城市:城市以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为主;中小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 注意课本中与历史背景相关的表述
整体现状及原因分析
• 反映问题:1.基础知识不牢,时序混乱,史 实错位;2.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对历史理解 不足,不能构建完整的思维网;3.不会审题, 提取信息不全,概括能力偏弱。
• 原因分析:由于应对合格考,统考授课和复 习时间均很紧张;日常教学无力兼顾思维训 练;对相关题型训练不足,解题方法指导不 充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整理自刘忠奎《辛亥革命与“人造自来血”广告宣传》
(2017东城二模)16.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 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 “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 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 是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
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 培育的杂交水稻
结论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 高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 自然科学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 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 短缺问题
由于材(史)料不足,客观上导致的误解
(2016西城期末)17世纪以来,欧洲画师以来华传教士 的记载为素材,绘制了不少有关中国的图画。其内容包括宫 殿、桥梁、民居、生产工具、乐器、船只等等。
综合图中信息,概括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本国面貌的。
• 工业:从国外大量引进原料,发展轻工业,并 带动采矿业的发展,使英国完成工业化,成为 “世界工厂”;
• 交通:为了扩展国内市场,英国修建了大量铁 路,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城市:大量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 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历史情境 10月10日革命爆发。袁世凯复 出,10月18日起,革命军与清军 的十余天的汉口争夺战。
11月初,辛亥革命的浪潮已波 及南方主要省份。上海是辛亥革 命的宣传基地,辛亥革命后第三 天,《申报》即开辟了有关武昌 起义的专电,一些关于共和观念 的讨论也见诸报端。11月3日, 上海南市起义开始。次日,起义 军占领江南制造局,建立了新生 的革命政权——上海军政分府, 上海形势逐步趋于稳定。
• 1973年,袁隆平选育“南优2号” • 1983年,中国研制出“银河-I号”
• 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 教育的复兴:1977年恢复高考、80年代《义务教育法》,
“科教举国”、“211工程”、希望工程
D8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注重理解和联系(流派、材料)
• 不必记忆琐碎的文艺常识 • 结合具体的画作、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 考》——同盟会成立
C.金田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 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 论》——一届人大召开
【审题和答题方法】——明确目标、答题结构
(39中张云老师)
提纲:织网、磨刀(绝不可省)
材料二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 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商鞅认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1)指出材料一中对理学进行评价的原则;(2分)按照 这一原则,评价材料二中的两个观点。(8分)
宏观把握材料,结合材料情境
综合图中信息,
概括说明英国
工业革命是如
何改变本国面 貌的。
——伏尔泰
重要时间节点、结合背景理解意义
•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经 典力学
•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 • 1946年,美国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D5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物、主张)
• 选考学生,学习态度更端正
建议二:精心设计复习课
• (宏观)做好复习计划:几个专题/单元、安排 课时、检测、补差时间协调……
• (微观)一节复习课:有趣味、有知识、有方法
• 按单元、按主题、将读材料、概括等方法融入其 中
建议三:进行答题训练和指导
• 必要的思考方法、答题训练和解题指导 (概括、比较、解读、论证/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建议一:落实好主干知识
D1、D3 中国古代史复习-凸显阶段特征
朝代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