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专题四复习 课件

合集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复习提纲)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的背景: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⑵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⑶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⑷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

2、三民主义的提出:⑴1894年11月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⑵1905年在日本成立的同盟会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⑶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的内容:内容关系来源具体主张评价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积极:局限:(见下面)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核心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补充发展平均地权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4、三民主义的评价:⑴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⑵积极:①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描绘了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

②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

③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⑶局限: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③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三民主义实践及结果:⑴实践:①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③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四第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共4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四第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共49张PPT)

助租界当局捕获凶手﹐宋案真相大白﹐国民党理
事长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但由於实力不足﹐国
民党的军事领袖黄兴迟疑不决﹐主张法律解决﹐
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要求
栏 目
C、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链 接
D、没有提出自己的土地纲领
5、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
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
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链 接
B、清政府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涨。……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
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
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
栏 目
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链接
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
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1906.12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
年大会的演说
___展示___点评
3、具体内容:
栏 目
民族主义:关系、口号、主要内容、意义
链 接
民权主义:关系、口号、主要内容、意义
民生主义:关系、口号、主要内容、意义
4、评价
(1)性质: (2)意义:①②③④
___展示___点评
栏 目 链 接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905年)
1、历史背景: 1)经济:2)阶级:3)政治:


本课时学习目标:
链 接
1、分析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2、知道三民主义是怎样提出的。 3、简述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 4、评价三民主义。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PPT课件

•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 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 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 纲领。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 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 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 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 变法运动的高涨。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 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 强保种的目的。虽然后来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告 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 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 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 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 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 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 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 “工农武装 割据”道路。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 ,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 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 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 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 技术 (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 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 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五四运动后,新文化 运动发展到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中国先进知识分 子例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 等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 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 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地宣传马克 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

③2008年6月9日,“_中__星__9_号__”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和卫星直播领域。 ④目前,我国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 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二)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发展状况 (1)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2.应用: (1)政治生活:_政__府__职__能__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2)经济生活:_网__上__购__物__成为互联网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 (3)其他方面: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等,都成为民众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报刊业的特点和作用
·【易错点拨】 1.在中国,电视的出现要比电影和广播晚。电影、广播、电视在中国出现时间 分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 2.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 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种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 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与互联网 (一)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事业: (1)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在_上__海__正式开播。 (2)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_哈__尔__滨__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_私__营__广播电台。 (4)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_南__京__开播。 (5)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 有了新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专题四复习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专题四复习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联俄 联共
民权 主义
“普反行 伐 高推建帝遍新了潮战立翻反性”在帝国争第的封在;制民新为一到相强,的三主次来结调政民要国。合民府主标共权义民凡个一志合权真人切的的作为正及自指第,一反团由导一推般对体及平帝,权下次动民国 均 利,大了所主 得 。国革以共义 享共有之 有命北,进扶 农助工
1915年,陈独秀在 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
•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
• 中心
北京大学
内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 反对愚昧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运动,动摇了封建
的 ,为 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形成了 的局面。
2、促进了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一、新旧三民主义的提出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补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和
内容
前提
内容 核心 内容 发 展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 统治,争取实现民 族的独立自主。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 ?学什么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循序渐进 不断深化
制度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专题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3-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4省优获奖课件

专题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3-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4省优获奖课件
4.晚年奢纵:晚年的唐太宗渐趋奢靡,求仙长生,服丹暴亡。
主题 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史料探究】 史料一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 贵顺物情(顺乎事理人情)。……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 见可欲(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 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 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 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 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2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 表现。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 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1.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 及其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难点:对唐太宗客观公正 地评价。
知识点一 东征西讨定基业 1.反隋建唐 (1)背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626年,李世民发动兵变,逼父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 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 唐太宗 。
2.大败东突厥 (1)原因:贞观初年,东突厥长驱直入,兵临渭水北岸。
①战争:629年,派李靖、李分路出击东突厥;

630年,突利可汗投降,后来唐军俘获
颉利可汗 ,东突厥灭亡。 (2)过程②管理: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把投降的东突厥
④建立唐朝: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李世民受
封为秦王。
2.统一全国 (1)从617年到618年,李世民率军击败 薛举 集团,消除了 来自背后的威胁。 (2)击溃勾结突厥攻入河东地区的 刘武周集团。 (3)打败窦建德部和 王世充集团。624年,唐朝统一全国。
知识点二 击破东、西突厥 1.“玄武门之变”

高中历史历史必修三学法指导优秀教学PPT 人民版

高中历史历史必修三学法指导优秀教学PPT 人民版

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时间 14-17C 资本
背景 主义萌芽
中心
意大利
启蒙运动
17-18C 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法国
异 矛头 核心
天主教会 人文主义
天主教会、封建专制制度 理性主义
内容
批判旧秩序
批判旧秩序,提出了资 产阶级理想社会的蓝图
根源 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 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维新 思想。但维新派不主张推翻清王朝,也没有批判儒家思想。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
解决的问题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毛泽东 革命任务是什么 思想 怎样进行革命
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群众路线 了;确立起社会主 独立自主 义制度。
晚霞破月的天际,依旧映红了归家的路途,流浪了好久的笔调写满了疲倦的素笺,伴着枯萎的憔悴,与年华斑驳的碎影相逢,溅起涟漪在心田的几缕游丝浅叹,让年华牵住执笔的手,静听潺潺流水;波动在逐流的心海,唤名为;婆娑年华,勾勒了谁的斑驳唯有情醉琉璃一宿,又是一个不眠的夜。 真正的相爱,是人在千里,却梦魂相依;真正的相爱,是岁月流转,却不离不弃;真正的相爱,是彼此付出,却无怨无悔。
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②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 ③1915年到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④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以俄为师”。 4、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①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②20世纪初,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正 统思想的统治。

高中历史必修三 复习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 复习课件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法则和无为而治,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总结词
道家思想由老子创立,后经庄子等人的发展,形成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不强行干涉,认为人类应当顺应自然法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详细描述
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方面。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词
1931-1945年,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抗日战争
1919年,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土地改革运动,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课件
目录
CONTENTS
中国古代思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经济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
中国古代思想
总结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主张以德治国、以德育人。详细描述: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儒家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孝道、忠诚、礼制等道德规范,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行的重要手段。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强调家庭伦理、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思想基础。同时,儒家思想也对东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
01
02
03
04
官僚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执行皇帝的意志和维护国家稳定。
官员的选拔主要通过科举制度实现,选拔标准包括品德、才能、学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促进了
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 的关心。
3、也是一场全面的
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深刻
影响中国社会各方面。
4、新文化运动对 ,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把一切
中国文化都看做
,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
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
作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 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
的影响。 局限 :对
材料五 他们抛弃了自家的文化传统……要与中 国传统彻底绝裂,不仅要“打倒孔家店”,而且 连孔家店的文化地基都要挖掉。……无疑是“邯 郸学步”,人家的步法没有学到,自家的步法也 给忘掉了,最后连路也不会走,只好在地上爬了。 请回答:⑷根据材料五,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中 有何局限性?(1分)
⑷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看 法。(1分)
? 开始标志
1915 年,陈独秀在 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 ?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
? 中心 北京大学
内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 反对愚昧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运动 ,动摇了封建
的 ,为 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形成了 的局面。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联俄 联共
民权 主义
“普反行伐高推建新遍帝了战潮翻立”性反在帝国第争的在封;制民新一为到强相,的三次主来调结政民国要。合民府主共标权义民凡个一合志权真人切的作的为正及自指,第反团由一导对体及推一般帝,权平下动次国均利民,了大主得。所国以革义享共之有有共北命,进扶农助 工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
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
人”!
——《狂人日记》
材料三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 分子⑴的材普料遍一欢中迎提,到被的誉“为德“、青赛年两界先之生金”针” 和青具年体的各“指良什师么益?友(”4。分“)青年得此,如清 夜闻⑵钟根,据如材当料头一一、棒二。,”指出新文化运 材料动四前期→的主要内容。( 6分)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一、新旧三民主义的提出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补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充 和
内容
前提
内容 核心 内容 发 展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 统治,争取实现民 族的独立自主。
会考复习十三
必修三专题三--专题四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的潮流
“顺乎世界之 潮流”
新文化运动
一个主题 一个方向
马克思主义在 三个阶段
中国的传播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 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 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 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 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
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 的道路。
②理论:《 》、《 》、《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形成,标
民生 主义
关“注平新农均”民地在和权工更人
平均地权 (后提出耕者有 其田)节制资本( 控制 私人资本 )
扶助 农工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初步形成
实践:1927年, 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
一系列起义( 起义、 起义等),毛泽东走
上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
反对封建土地所
推翻封建帝制, 有制 “核定
建立资产阶级共 地价”“国民共
和国
享”是资本主义
土地纲领。
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 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关注国计民生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影新反族响”满专:在族制贵反帝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 ?学什么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循序渐进 不断深化
制度
思想文化
?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 新文化运动
? 马克思主义传播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 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共同点
资 产 阶 级 维
康有 为
梁启 超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 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 君主立宪制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
⒈反对君主 专制 ⒉主张君主 立宪制 ⒊变法图存
新 派
谭嗣 同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 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⒋发展资本
主义
严 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新文化运动
的盲目崇拜和对
自惭形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开始传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 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朱执信: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二、广泛传播 1、时间: 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 2、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①发表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组织学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③通过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陈旭麓
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 林则徐
近代中国第 个睁眼看 的人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 魏源

》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
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
了“
”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
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 表
阅 材 了读料多⑶时少下一根有血列据何材,西材积料德洋料 极、:人二 意赛因、 义两为三 ?先拥、 (生护四3才德分的渐、)信渐赛息从两指黑先出暗生新中,文把闹化他了运们多动救少在出事当,,引流 到⑶光动明摇世了界封。建我思想们的现统在治认地定位只(有1分这)两;位使先人们生的,思可想以尤救其治是中青 国年 一政的股治思思上想想、得解道到 放德空潮前流上的(、解1艺分放术),;上民为、主马思和克科想思学上主的一义思切的想传的得播黑到奠暗弘定扬。了,思形想成基 —础—(《1分〈)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