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民间文学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具有传授民众历史知识、增强文化认同的功能,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一、传授知识的功能。
(一)传授礼俗知识。
口头讲述或演唱的民间文学可以使人们了解礼仪、民俗风情,如向民众传授关于婚姻等习俗方面的常识:民间小戏《洪月娥做梦》便描述了传统婚俗中的细节,使观众或听者获得了丰富的民俗知识。
附:民间小戏《洪月娥做梦》中的一段: ……叫声女儿“快起来吧,你梳洗打扮好上车。
今天女儿你出闺去,妈我有知心话对你说。
公婆面前闲话少说,小姑子不好你别管,小叔子不好你要少说”。
(二)传授自然和生产活动知识。
民间文学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其中积淀了民众丰富的生产知识、劳动经验。
如在散文体叙事题材中,包含着丰富的自然和生产活动知识。
附:承载自然和生产等知识《梯玛神歌》土家族祭祀仪式上由祭司梯玛所演唱的《梯玛神歌》即《社巴歌》中有关于时令特点的自然知识。
而《社巴歌》的第三部分是讲述诸如割草砍树、挖土、种包谷、犁田、撒谷种、薅草、踩田、背包谷、打谷子等农业生产劳动的各个环节以及打镰刀、绩麻、纺纱、织布等生产活动知识的。
二、传授民众历史知识、增强文化认同的功能。
(一)传授历史知识。
民间文学是群体口述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民间文学的各个类别或者直接描述历史,或者隐含着历史,或者具有历史的背景,它们与人们的历史记忆相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群体的全部口述历史。
而其中的口头叙事部分总是或讲或唱已经发生过或存在过的人物、事件。
这在原始社会或无文字的人类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如原始的图腾神话、族源神话等等便是该群体追溯群体起源的历史。
而苗族古歌中对祖先辗转迁徙等方面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苗民对自身历史的追忆。
民间文学的演述是传统社会民众获取历史知识最为直接和便捷的方式,民间文学的影响使民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历史观。
因而,透过民间文学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民众对于当时社会历史的认识和评价,如关于三国曹操的知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导读:1、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
这四个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创作、传播方面的区别,同时也成为辨别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本文是关于民间文学小常识,感谢您的阅读!1、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如下: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与特征
1.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作并广泛
流传的口头文学。
2.特征: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点。
二、民间文学的分类
1.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2.民间歌谣:包括民歌、民谣、谚语等。
3.民间谚语:包括民间谚语、歇后语等。
4.民间曲艺: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
5.民间戏曲:包括地方戏曲、民间小戏等。
三、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1.价值:民间文学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等。
2.功能:民间文学具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传承功能等。
四、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
1.搜集方法:包括直接记录、间接采集等。
2.整理原则:包括保持原貌、尊重群众创造、去粗取精等。
五、民间文学的传播与传承
1.传播方式:包括口传、书面传播、现代传媒传播等。
2.传承方式: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等。
广西民族地区民间文学的语文德育功能
二、 广西 民族 地 区 民 间文 学 的 语 文 德 育 功 能
高 中语 文课 程标准要求 学生“ 阅读与 鉴赏 活 在 动 中 , 断充 实精神生 活 , 善 自我 人格 , 升人 生 不 完 提
境界 , 步加 深对个人 与国家 、 逐 个人 与社会 、 个人 与 自然 关系的思 考 和认 识 。| 广 西 民族 地 区 的各 少 ”2 数 民族大多没有 自己 的文字 , 他们传 承 民族 文化 传 统 的形式是言传 身教 。言传有许 多种形 式 , 中 口 其 头传 承形式范 围最 广 , 影响也最 大。 口头 传承 的 民 族 民间文学就是 重要 的语文德 育资源 之一 , 中蕴 其 涵 的语文德育 养分值 得语文教 师用心挖 掘 , 以丰富 语 文德育 内容 , 高语文德育质量 。 提
Oc . t 20l 1 V O . N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2 4
第3 2卷 第 4期
广 西 民族 地 区 民间文 学 的语 文 德 育 功 能
口韦 美 日
( 广西 师范学 院 文学 院 , 广西 南宁 5 0 0 ) 3 0 1
[ 摘 要 ] 广 西 民 族地 区 语 文 德 育 存 在 的 问题 是 : 整 的 目标 体 系 和 可 操 作 性 差 的 矛 盾 ; 象的 道 德 概 完 抽
在体 现 国家课 程 意 识 形 态 的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语 文教材 、 师用 书 中 , 教 推崇 和倡 导 的是 高 尚的 品 德修 养 和审美 情趣 , 照取法 乎上 , 按 仅得 其 中的教 育 常识 , 这是 有 道 理 的。赞 可夫 “ 教学 与 发 展 ” 教 学 理论 也认 为 , 学 要 有一 定 的难 度 。但 是 在 教
浅析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
浅析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发布时间:2021-12-21T02:51:03.229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0期作者:梁定发[导读] 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由勤劳民众口头撰写,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梁定发南昌大学江西南昌 330103摘要: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由勤劳民众口头撰写,并在民间广泛传播,以表现勤劳民众生活和思想趣味的口头传播语言文字艺术[1]。
它的重要艺术体裁包含了散文体的神话故事、传奇民间故事、民俗寓言和段子等,韵文体的民俗歌曲、小说诗、史诗和谚语,与韵散体紧密结合的民俗说唱、民俗戏剧等。
民间文学作品通常围绕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了解社会事物为主题,以展示劳动人民的政治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法、审美趣味,及其对社会各类客观事物的评论为重要题材,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重点刻画对象,具有表现社会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关键词:民间文学;功能;价值一、民间文学的相关特征(一)口头性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的口头撰写、口头传播的基本特征。
虽然在个别时期也有对民间文学作品的抄录家,有文本收集笔录本,有电子本,但文本并非传播民间文学所必需的传播载体,是辅助性的传播载体。
相反,作家文学用笔书写、借助书面文本传播。
在个别时期,作家文学也采取了口头传递形式,如诗歌朗诵会,但口头传递形式对作家文学来说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到目前为止,人类内部的社会交流中仍然以口头语言形式为最普遍的工具。
(二)集体性集体性也确保了民间文学作品在群众之间的最高限度的自由流传。
例如,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都经过了众多人的再创造,已经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也变成了汉族民间文学的杰作。
他们的思想和艺术作品,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的某些特征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
(三)传承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创新,不断变化的。
同样,民间文学也具有一定的家族承袭特点,可以世世代代流传。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民间文学是语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一种自然类型的即兴创作,
内容涉及农耕文化、宗教文化、礼仪文化以及军事文化等等。
它丰富
多彩的内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
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唤起学生的热爱,活跃学习气氛。
民间文学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情趣盎然的语言特色,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阅读,打破课堂上死板乏
味的学习气氛,唤起学生们进行文学鉴赏和鉴藏的热情,激发其对文
学的热爱。
二、让学生掌握人文素养和智慧。
民间文学蕴藏着浓郁的文化精髓,
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听取环境的能力,塑造和谐的道德情趣。
在这样的
语境中,学生可以发掘民间文化的智慧,掌握人文素养。
三、建立文字表达能力。
民间文学中的内容细腻诗意,可以让学生学
会正确、细腻的语言表达,培养出良好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
大学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复习提纲(免费完整版)
民间文学复习绪论关键概念1、民间文学答:概括地说,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
对于该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2、民间文艺学答:从文艺属性着眼研究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
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就是民间文艺学。
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这个说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另一种含义就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也就是“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
所谓的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第二种含义,即“民间文学之学”,也就是民间文艺学。
3、民俗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4、语言民俗答: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
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
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
5、民间答:什么是“民间”,也就是什么是民俗学之“民”的问题,是近年来被中外民俗学者普遍关注,并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
在西方民俗学史上,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的“民”的概念在外延上经历了一个由窄到广的演变过程。
大致经历了一下一段演变轨迹:民是以承载着“大众古俗”的乡民为主的民众——乡民和野蛮人——乡下人和流入城里的乡下人和他们的后代——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只要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并有自己的传统。
在我国,民“民”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大体上可总结为是这样一个过程: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或“民众”,重点指下层平民——“人民”或“劳动人民”,是与“反动统治者”、“剥削阶级”相对的一个群体,是以农民、工人等直接生产者为主的并富于革命性的阶级群体——打破很长时期以来关于“民”的阶级论,重要的民俗,在一个民族里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它不仅仅限于哪一个阶级。
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审美作用:民间文学通过某些内在旳东西予以美旳感受。
(四)娱乐作用: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我娱乐旳工具。
4、民间文学与民众心理ﻫ透过民间文学作品,可以觅到民众老式心理旳轨迹。民旳心理活动是复杂旳,影响个人心理活动旳因素多种多样。而民族旳心理构造,是历史旳积层而成旳。如民间信奉,扎根旳土壤深厚。重要表目前如下几种方面。(1)以“自然崇拜”为核心旳“万物有灵”观念;(2)对鬼魂观念旳迷信。(人是有灵魂旳,醒时,与肉体合一,睡时离开---梦、守灵、化为另一物。)(3)对多种“超自然力”旳盲目崇拜。浮现种种祝祭典礼,形成固定期间与内容旳周期纪念活动,进而演化成多种老式节日。
第三章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第三章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第一节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民间文学的生活功能,是指作为一种生活文化现象的民间文学,在一个民族文化体系中所发挥的效用。
我们知道,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而创造文化,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互相联系的各种文化要素构成,其中每一要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发挥这一定的功能。
民间文学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具有多形态、多层次性。
从我们的认识来看,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传授功能由于民间文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没有掌握文字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伴随着他们的生活。
从而,民间文学担负着一项主要的使命,那就是传承民众的知识和经验。
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大量的文本都是知识的汇集。
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由来和人间秩序的形成,尽管并非真正科学的知识,却是当时人们认识成果的结晶。
如中国地理形势西北高东南低的现象,神话是这样解释的: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
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汤问篇》】非常明显,神话叙述中国独特的地理形势,并与日月星辰西落和水向东流的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
这无疑成为当时民众传授知识的途径。
神话这样,传说也是如此。
民众获得大量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的知识,并不是依靠传统的典籍,而多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
尽管这些故事传说与历史真实会有一定距离,但是民众是将其作为历史知识加以认同的。
至于谚语之类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民众通过谚语的运用传授气象、劳动、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就更直接明了了。
二、道德塑造功能“传统对于社会有无上的价值,所以再也没有比社会分子遵守传统更为重要的了。
必须严格遵守前代遗留的民俗与知识,才能维持秩序与文明。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第23页】道德规范就是传统中极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众历来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自我道德约束,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大量属于风俗习惯中的村规民约、礼俗禁忌之外,人人们还通过舆论以及家庭教育规范各自的行为,成为人民自觉遵守的传统。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国民间文学概论课程编码:095528课程类别:专业限选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开课学期:第四学期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并修课程:无教学方法:多功能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
课堂讲授、视听、观看教学录像、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相结合。
选用教材:黄涛编著《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2版参考书:1 .段宝林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4版。
2 .田兆元敖其主编《民间文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 月第1版。
3 .万建中主编《新编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5月第1 版。
二、课程教学目标民间文学是与作家文学并驾齐驱的两大文学组成部分之一。
民间文学概论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
它的主要教育目标是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认识民间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掌握民间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民间文学的重要作品;并初步掌握进行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丰富和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民间文学概述(共4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民间文学的概念知识要点:什么是民间文学,是和作家文学并行的一种文学,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
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民间文学的范围与性质,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民间文学的民俗学属性第二节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知识要点:民间文学的功能,生产生活的独特伴侣:劳动生产中的知识传授;阶级斗争中的精神武器;社会交往中的礼俗功能;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娱乐。
民间文学的价值,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民间文学与民俗学、人类文化学(语言、民族);民间文学与哲学;民间文学与历史学;民间文学与自然科学(农业、气象、水文、地理、医学、心理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绪论1.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2.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民间文学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也是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
2)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
3)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4)民间文学是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3.民间文学与民俗的关系:1)民间文学与各种活动相融合2)民间文学活动本身形成娱乐民俗3)民间文学反映了民俗生活4.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民间文学与生产劳动的关系2)民间文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3)民间文学与阶级斗争的关系5.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2)历史追溯法3)共时比较法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1.民间文学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
2.群体性又叫“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最具区别性的特征。
1)民间文学的群体性体现在它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
2)民间文学的群体性表现在其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
3)民间文学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群体性的表现:1)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合作式、综合式)2)在流传过程中3)在民间艺术创作、表演方式上4)在思想内容上5)在艺术形式上4.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5.变异的原因:1)口耳相传,难保原样2)讲究著作权,传播者可以改动3)作品异地流传,因环境不同而变异4)因时代变化而变异6.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1)创作主体不同2)创作流传的形成不同3)思想、情趣有所不同4)功能作用有所不同7.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1)民间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影响。
比如中国第一个大诗人屈原的创作在题材和内容等方面就受到民间文学的很大影响。
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
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
民间文学是指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文学,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歌谣等。
在当代社会,民间文学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传承: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智慧。
通过民间文学的传承和传播,可以使后代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 艺术价值:民间文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理解和感悟。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教育功能:民间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它通过故事、传说等形式,传递着诚实、勇敢、善良、勤劳等价值观,对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
4. 心理调适:在当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中,民间文学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理调适的方式。
民间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轻松、幽默、乐观的特点,能够让人们在阅读或欣赏中释放压力,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5. 旅游资源:民间文学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可以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通过挖掘和利用民间文学元素,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应该重视民间文学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绪论一、☆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情感的自发流露;又是他人关于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三大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二、folklore英国威廉。
约翰。
汤姆斯首次使用folklore一词,指“大众古俗”,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有了一个正式名称。
三、民间文学的范围1、民间散文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歇后语2、民间韵文作品:名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3、民间说唱作品:民间曲艺、民间小戏四、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愿望,传达政治见解的方式,它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是民众交流思想的一种艺术化手段。
2、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3、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工具4、是了解民风民情和进行相关研究的的参考资料五、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历时追溯法共时比较法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差别1、作者的差异。
最显著的标志是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作者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2、民间文学是口传文艺,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家文学以文字为载体3、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作家文学是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和慰藉物4、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
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并成为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通过培育人的的精神来实现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论述)钟敬文说:民间文学和一般作家文学,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
民间文学本是作家文学的源头或母体,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1、民间文学在题材、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产生影响。
民间口头作品往往成为作家再创作的题材。
民间文学孕育了作家文学,它表面上虽没有采用民间口头作品的内容,但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却接受了民间文学作品的影响。
论述民间文学的功能及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功能及价值
1、认识功能:民间文学,是民众智慧的结晶。
在民众生活中,还发挥着生活教科书的功能。
劳动大众在世代相续、年复一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知识、劳动经验。
特别是一些农事谚语、歌谣乃至谜语,常常只用一两句,或三四句话,便能概括出一条规律,或总结一个经验。
2、教化功能:民间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劳动大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是民众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最方便、最常用的形象教材。
3、审美和娱乐功能:民间文学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
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具有审美价值。
口头创作是广大民众休闲时光自娱自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唱山歌、演小戏等都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
这种娱乐活动,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表现尤为集中和突出。
4、族群认同功能:在生产劳动中,民间文学可以协调劳动动作,统一劳动节奏;坚定劳动信心,表达人民战胜大自然的愿望和信念;鼓舞劳动热情,提高劳动兴致;总结劳动生产经验,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因而增加凝聚力和族群认同力。
5、文化传承功能: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往往思想精粹、艺术高超,其优秀之作可以和第一流大作家的名著相媲美。
民间文学历史悠久,出现了许多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经典文献。
既有民谣、谚语、
笑话、寓言、谜语那样的精致小品,也有四大传说、史诗那样的篇幅较长甚至结构恢宏的名篇巨著。
文学常识《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1、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
这四个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创作、传播方面的区别,同时也成为辨别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第二讲:民间文学的功能和价值
一、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 1、什么是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 民间文学的功能,是指作为一种生活文 化现象的民间文学。在一个民族的文化 体系中所发挥的效用。民间文学的功能 具有多形态、多层次性。
一、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 2、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 (1)知识传授功能:总结生产生活劳动 经验、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 • (2)道德教化功能:运用民间文学开展 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 • (3)社交中的礼俗功能。 • (4)娱乐休闲功能。
• • • • (三)科学价值 1、历史研究价值。 2、文化研究价值。 3、自然科学研究价值。二、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
• • • • • (四)艺术价值 1、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2、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灵活简便的艺术形式。 4、鲜活的语言。
二、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
• • • • (一)实用价值 1、协调劳动动作,统一劳动节奏。 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 3、讽刺不良,匡扶政治。
二、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
• (二)认识价值 • 1、表达劳动者对各种压迫的不满和控诉。 阶级压迫 妇女压迫 • 2、表现对于各种压迫的斗争。
二、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
民间文学启蒙教育建议
民间文学启蒙教育建议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
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儿童文学的发展,民间文学在儿童启蒙教育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因此,本文将针对民间文学在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民间文学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具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功能。
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道德内涵等都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
例如,著名的《三只小猪》故事中,通过三只小猪和大灰狼的斗智斗勇,让孩子们明白了勤劳和智慧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读民间故事,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情感、品德和人生观。
其次,民间文学还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民间故事中,常常涉及到神奇的情节和离奇的事件,这些都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比如《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让孩子们领略到了东方神秘的魅力,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接触民间文学作品,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此外,民间文学还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民间故事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这些都能够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善良和坚持的重要性,教育他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坚持追求美好的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品味民间文学作品,以此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民间文学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品德,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民间文学在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推动相关工作,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民间文学的魅力。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能够重视民间文学在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作用,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浅论文化传承过程中民间童话的审美教育功能——以《三只小猪》为例
浅论文化传承过程中民间童话的审美教育功能———以《三只小猪》为例冯玲萍,吴静之(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520)【作者简介】冯玲萍(1993-),女,甘肃天水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吴静之(1987-),女,山东济南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摘要】民间童话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民间童话在审美教育的功能上具有相当高的价值与意义,以广泛流传的英国民间童话《三只小猪》为例,体现了奇幻美、诗意美、游戏美等审美功能,具有陶冶性情、教化道德、增长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等教育功能。
【关键词】文化传承;民间童话;审美教育;《三只小猪》【中图分类号】I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20)01-0061-02民间童话是流传于民间的儿童故事,是以儿童为接受对象的口头叙事体裁。
我国民间文学的研究专家刘守华教授认为:“童话是幻想与生活真实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凭借奇丽的想象,曲折地反映出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出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愿望。
”[1]汤锐著作《童话应该这样读》中也指出:“作为一种文学体栽,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换句话说,幻想是童话的主体、核心、灵魂和生命,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2]可以看出,幻想是民间童话最常用的叙事手法,情节发展方向也以歌颂劳动、同情被压迫者为主,在人物配置上,也多用形象鲜明的对照手法,譬如长相、品德相反的两姐妹、兄弟等。
童话故事发展的结局,往往是正直、善良、朴实、被压迫的一方得到公平的待遇,而反方最后都惨遭失败,表现出人们对正能量的热情歌颂和对恶势力的尖锐批判。
总之,反映出朴实的劳动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民间童话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内涵丰富而精深,在文化传承中生生不息,天然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一、民间童话文化传承的强大生命力民间童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适应性。
论民间文学的作用.wps
论民间文学的社会作用姓名····人文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本科班择要:民间文学的生活作用,是指作为一种生活文化现象的民间文学,在一个民族文化体系中所发挥的效用。
关键词:论文民间文学作用我们知道,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而创造文化,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互相联系的各种文化要素构成,其中每一要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民间文学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民间文学的社会作用具有多形态、多层次性。
从我们的认识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传授作用由于民间文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没有掌握文字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伴随着他们的生活。
从而,民间文学担负着一项主要的使命,那就是传承民众的知识和经验。
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大量的文本都是知识的汇集。
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由来和人间秩序的形成,尽管并非真正科学的知识,却是当时人们认识成果的结晶。
如中国地理形势西北高东南低的现象,《列子·汤问篇》中神话是这样解释的:“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
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非常明显,神话叙述中国独特的地理形势,并与日月星辰西落和水向东流的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
这无疑成为当时民众传授知识的途径。
神话这样,传说也是如此。
民众获得大量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的知识,并不是依靠传统的典籍,而多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
尽管这些故事传说与历史真实会有一定距离,但是民众是将其作为历史知识加以认同的。
至于谚语之类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民众通过谚语的运用传授气象、劳动、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就更直接明了了。
二、道德塑造作用“传统对于社会有无上的价值,所以再也没有比社会分子遵守传统更为重要的了。
必须严格遵守前代遗留的民俗与知识,才能维持秩序与文明。
” 道德规范就是传统中极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众历来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自我道德约束,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大量属于风俗习惯中的村规民约、礼俗禁忌之外,人人们还通过舆论以及家庭教育规范各自的行为,成为人民自觉遵守的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左昊昊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优秀民族,丰富的文化积淀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这其中,有一种文化承载方式,几乎从尚在蒙童的年纪,就开始伴随我们成长,并将传统文化中那最鲜活、最分明的价值取向,书写在孩子心头,于时时的口耳相传中,润泽心灵,这便是民间文学。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民间文学在教育方面的功能,分别为:传授知识的功能,传授民众历史知识、增强文化认同的功能,以及道德教化的功能,与大家共同研讨。
一、传授知识。
(一)传授礼俗知识。
口头讲述或演唱的民间文学可以使人们了解礼仪、民俗风情,如向民众传授关于婚姻等习俗方面的常识:民间小戏《洪月娥做梦》便描述了传统婚俗中的细节,使观众或听者获得了丰富的民俗知识。
附:民间小戏《洪月娥做梦》中的一段: ……叫声女儿“快起来吧,你梳洗打扮好上车。
今天女儿你出闺去,妈我有知心话对你说。
公婆面前闲话少说,小姑子不好你别管,小叔子不好你要少说”。
(二)传授自然和生产活动知识。
民间文学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其中积淀了丰富的生产知识、劳动经验。
如在散文体叙事题材中,就包含了丰富的自然和生产活动知识。
附:土家族祭祀仪式上,由祭司梯玛所演唱的《梯玛神歌》,即《社巴歌》中,有关于时令特点的自然知识。
而《社巴歌》的第三部分则讲述了诸如割草、砍
树、挖土、种包谷、犁田、撒谷种、薅草、踩田、背包谷、打谷子等农业生产劳动的各个环节,以及打镰刀、绩麻、纺纱、织布等生产活动知识。
二、传授民众历史知识、增强文化认同的功能。
(一)传授历史知识。
民间文学是群体口述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民间文学的各个类别或者直接描述历史,或者隐含着历史,或者具有历史的背景,它们与人们的历史记忆相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群体的全部口述历史。
而其中的口头叙事部分总是或讲或唱已经发生过或存在过的人物、事件。
这在原始社会或无文字的人类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如原始的图腾神话、族源神话等等便是该群体追溯群体起源的历史。
而苗族古歌中对祖先辗转迁徙等方面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苗民对自身历史的追忆。
民间文学的演述是传统社会民众获取历史知识最为直接和便捷的方式,民间文学的影响使民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历史观。
因而,透过民间文学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民众对于当时社会历史的认识和评价,如关于三国曹操的知识。
(二)增强文化认同
民间文学是以口头方式进行述说和记忆的历史,是群体凝聚力的牢固纽带。
民间文学在民族的层面上,是某一个民族的史书。
民族在逝去的岁月中所经历的兴衰荣辱、喜怒哀乐等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都在口头文学方面有所反映。
民间文学所聚焦的是整个民族的劳动创造和奋斗进取。
这些记忆中的历史一方面通过平时的讲唱活动等潜移默化地注入民众的心底,成为普遍植根于民间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许多重要的叙事必须在隆重
的场合和庄严的仪式上由该群体公认的权威进行讲唱,借以强调口述历史的神圣与权威,强化民族认同感,在反复的讲唱中实现历史的延续。
广泛流传于布努瑶族中的《密洛陀》是长篇叙事诗,内容有女始祖的诞生和创世业绩;女始祖作古后,布努人的山居生活、族群内外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布努人的各个分支谱系及其繁衍的历史。
每当始祖母的诞辰即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的祝著节来临之际,即便是远离家乡的人也会千里迢迢赶回家乡祭拜始祖母,并聆听曾不止一次聆听过的《密洛陀》,密洛陀便逐渐成为布努瑶族群体凝聚力的牢固纽带。
民间文学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故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建构往往以民间文学中最具传播力和美誉力的材料作为地域认同、民族认同的标志形象,在近些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种争夺,既体现出人们对于传说资源的争夺,也体现出这些群体曾经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的现实。
三、道德教化的功能。
民间文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故而具有鲜明的寓教于乐的功能。
“摇篮曲”和“儿歌”便明显地体现了这种功能。
“谚语”则具有教育的功能。
如“买卖不成仁义在”,告诫人们经商不能唯利是图;“人情到处赶,下雨好借伞”,告诉人们社会交往的实际意义。
民间故事等散文口头叙事大都有劝善惩恶等方面的道德教育功能或对群体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约束功能。
如“一把筷子折不断”的故事则传达着一个群体所有的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团结的寓意。
歌颂劳动、团结互助、父慈子孝、兄弟友爱、为人忠厚、忠于爱情、反抗剥削、反对重男轻女等也是民间文学常见的主题。
恩格斯曾说过: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
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
壮族的叙事诗《传扬歌》共20章,内容包括“天下为公”、富人”、“官家”、“穷人”、“志气”、“求嗣”、“养育”、“训子”、“勤俭”、“善良”、“交友”、“睦邻”、“孝敬”、“择婿”、“为妻”、“夫妇”、“妯娌”、“分家”、“鳏寡”、“后娘”。
第6章到13章是劝导年轻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第14章到第20章是教育人们怎样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
《传扬歌》对恪守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给予热烈的赞扬和歌颂,对社会上种种违反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鞭挞。
它用警句谚语和俗语阐明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导人们要勤劳、正直,提倡团结和睦、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反对赌、偷、骗、懒惰,不要多嘴多舌、争强好胜。
许多民间文学直接记录社会制度、信仰、道德,成为口头的法典或乡规民约。
如瑶族的“石牌话”、苗族的“议榔词”、侗族的“款”,水族的“诘俄伢”等都是韵文形式的口头法典。
有了“石牌律,瑶山固如铁,石牌大过天,对天也不容”。
这些口头法典曾经对社会内部有着不可忽视的约束力,对群体成员的思想、行为等方面起到强有力的约束作用,这是法律所不能替代的。
这篇论文只是简略论述了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虽是管中窥豹,但希望在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性与生命力方面,能够有些些启发作用,与大家探讨。
参考书目:《民间文学概论》,田兆元、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