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比较复习
初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常考题型答题方法

记叙文阅读一整体感知:问题一概括文章内容: 3分绝对不能多答,简洁回答。
{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答:主要人物1分+ 事件(或事件的结果)1分+ 特定环境1分(特定环境有时强调的是:时间/地点/背景/方位,看文章强调的是什么)问题二提炼信息点:(信息点指的是文章写的几件事情): 答卷时一定先看分值,几分几点1)回到原文找答案(答案一定在原文找.)2)看分值,有几分答几点(偶尔三分题有四点答案,要多答,答全)3)回答问题时要扣中心句或扣中心内容(要简单,明了)4)多知识点信息提炼,回答时要求字数.并扣中心内容填写二文章标题的作用一看,标题是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二看,题目是否点明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三看,标题的表现形式是否新颖遇到这类标题,就答:形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四看,标题是否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如:《小桥、流水、人家》带给我们非常明显的心理感受是:温馨、惬意、浪漫、温婉的感受,因此,我们说标题奠定了本文温馨、惬意、浪漫、温婉的基调。
五看,写景标题——描绘的情境是否优美六看,修辞运用,及其带来的艺术效果很多文章的标题,运用了修辞方法,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必将带来各种艺术效果。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反语、双关是标题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方法。
1.标题运用比喻。
答题时,(1)要指出运用了比喻,(2)要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3)要指出把什么内容表达的生动、形象、具体。
七看,标题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何作用文章标题常用的写作方法,主要有以下6种:设置悬念,对比、象征、渲染气氛、借景抒情、以小见大。
例如:《谁是谋杀者》答案:设置悬念,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八看,是否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线索。
九看,标题交代了哪些内容标题交代的内容,主要指:记叙文的六要素、事件发生的环境、事件发生的背景,八个方面。
有一个方面答一个方面,不要遗漏。
三:句子和段的作用:(一) 开头:1).总领全文2).设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为下文…做铺垫4).欲扬先抑5).开门见山6).引出下文(二) 中间:1).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先总说,后分说-----承接…引出…)2). 总结上文…3). 引出下文…4). 为下文…做铺垫5). 与…相呼应(三) 结尾:1).总结全文2).深化中心(升华主旨)3).首尾照应(呼应…)问题四:文章的线索(只能答一个单线)1).时间顺序(人或物的成长经历)答题时只答成长经历…2).空间顺序(游记的行踪)答题时答行踪或所见所闻所感(具体写)3).某一事物为线索(具体写出)4).情感为线索(具体写)问题四: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答题时写出具体内容)1).渲染…的气氛(环境) 2).烘托人物…的心情3).为下文…做铺垫4).抒发作者…的情感问题五:人物描写(正面)的作用(三点都答,具体写)1).刻画人物…的形象或...的心情.(外在描写)2).体现(衬托,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在描写)3).抒发作者…的情感(要答中心内容)问题六:侧面描写(烘托)的作用衬托一定是正面刻画(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心情.)问题七修辞的作用(四点都答)1).先答运用了…修辞方法(比喻<有喻词一定是比喻>,拟人,排比等,具体说出)2).刻画人物…的形象或...的心情.(外在描写)3).体现(衬托,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在描写)4).抒发作者…的情感(要答中心内容)问题八文章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初中阶段最常用的是对比)3分1).先答用了对比作用是衬托突出/正面刻画人物的…..心情/形象/精神/品质等.2).欲扬先抑3).借景抒情4).借物喻人5).象征6).托物言志问题九文章中“这”指代什么?绝对不能多答1).指前一句话(具体写出)2).“这”在句首指上一段(或前几段)内容的概括(具体写出) 问题十开放命题:1).至少写60—80字(如不是要求写标语,广告语要简洁明了的)2).结合实际谈,一定写名人,伟人的事例谈,要有代表性.(如果文章要求结合亲身经历的写自己亲身经历)3).必须运用修辞写,(运用名言,排比,拟人,比喻)增加文采可得满分,否则扣1分。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一、记叙的线索:1、以人物为线2、以时间为线3、以事件为线4、以情感为线5、以某物为线6、题目为线7、明暗两线二、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三、注:插叙就是在叙事时暂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事件。
它有作用有: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推动情节发展。
3、烘托主要事件,拓展丰富主要内容。
4、突出人物形象。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1、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描写方法及作用: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某某身份、某某地位、某某处境、经历以及某某心理状态、某某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对话)描写:体现人物性格、品质。
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某某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某某性格特征或某某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某某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某某性格或者某某品质,突出中心。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季节和环境特点。
3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2)预示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3)渲染的气氛。
(4)烘托人物的感情(或心情、形象)(5)烘托人物形象,突出、深化主题(6)象征或暗示、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感观(听觉,触觉,嗅觉..)描写五、关键词语的赏析(或分析其表达效果,或分析其作用)答题要点:1、指出词语的词性或所用的描写方法(如:煤炭工用力地握着——动作描写)..2、说出词语所表达的含义或所反映的人物的情感。
3、如有修辞,须指出。
1、含义:字面义语境义(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修辞手法、词的言外之意、一词多义等)2.作用:动词: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归纳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人称:①第一人称(我、我们):便于直接表情达意,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②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③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生活较为自由、灵活。
(3)线索: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
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某种思想感情,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
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时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法显示,有时文章的题目就包含着线索的因素。
(4)详略:突出中心的主要材料详写,次要材料略写。
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5)顺序:①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
顺叙容易把事情叙述得有头有尾,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鲜明。
②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6)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说明、议论和抒情。
(7)人物五种描写方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8)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形象生动;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此外还有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9)语言风格:亲切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朴素自然、生动形象、新颖精美等。
(10)常见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
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练习题(含用什么感动人?均有答案)

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练习题题目一:记叙文重在以()动人,( )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用形象感染读者,()情操;议论文重在以()服人,( )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说明文是以( )明人,( )性事它的主要特点,用( )或生动的语言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 )。
记叙文有很浓的主观感情色彩;议论文表达()的思想见解。
记叙文材料( )化、个性化;议论文材料( )性强;说明文材料()性强。
从阅读文章的文后阅读题也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文体来。
如:(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议论文和说明文不强调个性,而强调()性和一()。
题目二:用什么感动人?1、曹文轩先生说:“能感动人的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是()的力量、()的力量、()的力量和()的力量。
2、能感动人的当然还有那些()、()、()、厄运中的()、困境中的()、孤独中的()、冷漠中的()和()…3、好作品能够于柔弱中富含一种(),于清唱中隐藏一种(),于诗意中饱含着一种(),在岁月的激情中写出激情燃烧的()。
供你选择的词语:1、力量2、思想3、道义4、岁月5、激情6、情爱7、默默8、理解9、相助10、相扶11、情怀12、离散13、生离14、智慧15、美16、情感答案二::1、用什么感动人?曹文轩先生说:“能感动人的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还是那(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
2、能感动人的当然还有那(生离)死别、游驻(离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默默)温馨和殷殷(情爱)。
3、好作品能够于柔弱中富含一种(力量),于清唱中隐藏一种(思想),于诗意中饱含着一种(激情),在岁月的激情中写出激情燃烧(岁月)。
题一答案一::记叙文重在以(情)动人,( 形象性)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用形象感染读者,(陶冶)情操;议论文重在以(理)服人,( 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说明文是以( 事)明人,( 科学知识)性事它的主要特点,用( 平实)或生动的语言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 知识)。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1、修辞方法及其作用⑴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感情。
⑵拟人:赋予xx以人的情态(动作、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特点。
抒发了作者……感情。
⑶排比:句式整齐,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写出了xx……的特点,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突出作者……感情。
⑷反问:加强语气,强调突出了……,突出作者……感情。
⑸反复:强调……内容,突出作者……情感,富有感染力。
⑹设问(自问自答):强调……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人们的思考。
⑺夸张: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突出事物……特征。
⑻对比:把xx和xx对比,突出xx……特点。
⑼引用:引用……,增添文章文采。
⑽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⑾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2、表达方式(5种)记叙、议论(对人或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抒情(抒发感情)、描写(生动具体的描绘,刻画)、说明(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人增长知识)。
3、描写方法⑴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人物出场设置典型环境,突出人物性格;交代天气时令;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预示人物命运象征等意义。
⑵人物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的作用:运用了……描写,写出了……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性格或心理,表现出……中心情感。
4、写作手法:对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多种感官角度相结合、衬托、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古讽今、作铺垫、卒章显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
5、题目作用:(1)是文章线索;(2)概括文章内容;(3)点明主旨,表达感情;(4)交代对象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阅读;(6)具有某种象征、比喻意义。
中考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汇总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知识小结1、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或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真诚)、第三人称(客观、实际、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事线、物线、情线、地点为线、时间为线。
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特殊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复杂的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描写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此外,还可以从描写的角度来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常叫作细节描写。
有的则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8、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9、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具体技巧(1)先从原文找现存语句(有特别规定除外),再做适当调整、提炼。
(2)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3)记叙中的议论语句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①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文章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阅读理解提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最全版)

阅读理解提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最全版)No.1记叙文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A.如何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B.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C.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中考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全)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⑧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意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知识归类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知识归类一、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文的特点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分类: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
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
“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
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
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
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三)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83-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二、议论文阅读技巧 (5)三、议论文的常见题型 (7)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文体知识

十五、说明文的文体知识1、说明文文体: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
故宫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映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的地方,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
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任何事物都有空间性。
说明文抓住这个特点构成自己的条理,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或者从整体到部分。
在介绍某有建筑物的结构,说明某种产品的构造,介绍某一地方情况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是读者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
(2)时间顺序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
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有些说明文根据事物的时间性,把事物的各部分组成先后关系,这也是一种条理性。
介绍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一般都是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介绍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的说明文,一般按照生产和工作的程序,逐一说明。
(3)逻辑顺序有些说明文主要是剖析事理的,在说明时就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或者从主到次,或者从浅到深,或者从原因到结果,构成严密的条理性。
有些说明文还可以按事物的性质分几个方面来安排,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就形成了一种并列关系。
5、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考点

记叙文考点1:标题的作用或含义出现形式:方法:内容、主题、线索、设置悬念考点2:概括题出现形式:1.概括段意2.全文3.梳理情节4.人物心理变化5.行文思路6.表格题方法:人+事+结果文章标题拓展考点3:记叙文顺序方法:(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考点4:段落、句子的作用方法: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考点5:环境描写的作用方法:1.交代(暗示)故事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等)2.渲染(烘托)气氛3.烘托人物性格或心情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预示结局5.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6设置悬念等考点6:句义或句子赏析方法:修辞手法+作用句子含义+作者的情感倾向考点7:词语含义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词语效果、作者的情感态度考点8:修辞手法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归纳人物描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的描写之一,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②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记叙文中不可或缺的描写之一,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景物描写可以包括对自然环境、建筑物、物品等的描写。
③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是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描写,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事件的紧张、悬疑或者温馨。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1)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解释、说明为主要目的的文体,通过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描述、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来阐明其性质、特点、规律、作用等。
2)特点:客观、准确、简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3)分类:①分类说明文:对一类事物进行分类,阐明各类事物的特点和区别。
②功能说明文:介绍某种事物的作用、功能、用途等。
③原理说明文:介绍某种事物的原理、构造、工作原理等。
④操作说明文:介绍某种事物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等。
4)写作方法:①明确文体: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解释说明,因此要注意客观准确,语言简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②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说明文可以采用定义、分析、比较、归纳、举例等方法,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③注意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部分,其中主体部分可以按照时间、空间、逻辑等方式进行组织。
5)语言风格:说明文的语言应该简明、准确,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同时也要注意使用一些图表、表格等辅助说明工具。
议论文的文体知识1)定义:议论文是一种以论证、辩证为主要目的的文体,通过对某种观点、问题或现象的分析、论证、评价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看法。
2)特点:主观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争议性。
3)分类:①议论文的分类:议论文可以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分为说明型、论证型、辩论型、批判型、鼓励型、劝说型等。
中考语文轮复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格式实用必备!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格式实用必备! (一)中考语文轮复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格式实用必备!随着中考的临近,语文考试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阅读理解也是考试中重要的一环。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不同类型的文章答题方法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在这里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答题格式作出详细的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中考!一、记叙文的阅读答题格式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来传达情感、经验、事件的文学作品。
对于记叙文的阅读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阅读文章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情感和事件。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人物情感、心理变化以及事件的发生和变化,从而为后续的答题做好铺垫。
2.抓住文章中心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抓住文章的中心,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情感,并把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针对问题找到答案阅读过后,针对问题找到答案,可以借助于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断和猜测,同时也需要学会合理的跨文本阅读,一些在文章之外的知识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
二、说明文的阅读答题格式说明文是一种通过阐述事物的特点、规律、性质等来传达信息的文学作品。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文章同样,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对文本进行理解。
注意把握文章的文体、篇幅和语言风格,以及作品传递的信息、说明的事物和概念等。
2.重点关注核心内容说明文中通常会有明确的核心内容,因此需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内容。
通过对核心内容进行细化和分类,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解和分析。
3.把握主旨思想和记叙文一样,抓住文章的中心也是说明文阅读答题的关键,需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主旨思想和信息,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线索。
三、议论文的阅读答题格式议论文是一种通过表达观点、引用事实、分析比较、论证证据等方法来展现作者意图的文学作品。
对于议论文的阅读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文章同样需要仔细阅读文章,注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和结论,同时也要重点关注文章中的主张、论据和论证过程等。
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精选范文)

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知识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复习专题

? 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反面描写
? 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 貌
? 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 觉
? 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 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 换景
? 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 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
?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对象+特性 ?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 +对象 +特性 ?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
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 反复:强调了 ……加强语气
? 5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 证)
? 6.议论文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 (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 7. 结构形式: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 有并列式、递进式)
3、议论文的一般要求:
? (一)开头时,根据题目所规定的范围, 定下一个立场或论点。
? (二)以所持论点为基础,提出有力的论 据或道理来令读者信服。
? 2、记叙文结构:
?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地点和 时间六大要素。(可根据内容需要,穿插 使用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手法。)
? 3.记叙顺序: ?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 4.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 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 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 物、抒情议论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 地说明了速冻食品的解冻方法。
• ⑦当今医学界也已经在成功地利用 声音治疗疾病。俄罗斯生物学家运 用声音渐次减弱现象获得的数据证 明,森林里树木摇摆的声音对降低 病人血压的疗效胜过任何药物。而 音乐对疾病的疗效也是广为人知的。 专家发现,胃肠道具备音符“fa”的 共振频率。音符“do”能够治疗牛皮 癣,而“si”“so”和“do”的和声对 肿瘤病患者有治疗作用。
为什么?
看例子
1、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 中转站。“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 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 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 密。
• 2、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 失至少200亿元。“至少”可不可以去 掉?
不能去掉。“至少” 这个词用得 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 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 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 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 了。
•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说明 了三根棉线编制成的烛芯的优点。
3、从所需装饰布置的环境特点看,所 选用的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 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应。如在广场 的入口及建筑的周围,为保证交通、 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可用整齐高 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 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还 可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 5、作比较:通过对比,突出说明…… 6、摹状貌:通过描写,具体生动地说明…
7、列图表:直观清晰地说明…… 8、下定义: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9、作诠释:对事物的部分特征进行解释
议论文相关知识考查内容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点 议 论 文 论据 的 三 要 素
论证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关于论点的判断: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
正确
论点直接表明作者主张什么,
反对什么。
正确
论点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
句子。
正确
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正确
论点出现在开头
错误
论证:
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 的过程和方法,是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 关系纽带。
9.摹状貌
“心中装有两幅图”
• 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
•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 分类别:条理清晰
• 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
说 • 作比较:突出强调
明 方
•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
法 • 列图表:直观形象
• 作诠释:解释说明
• 引用:指出说明对象及特征;强调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九楚地说明……
•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 花卉装饰必须与环境特点相适应。
4、速冻食品是“冻透”的,需要一定 的时间才能从外到内完全解冻。应该如 何解冻呢?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用 凉水,如果用很热的水,会过度加热食 物的外层;温水则会使食物成为细菌生 长的温床。二是用冰箱,把食物放在冰 箱的保鲜层中,在保鲜的温度下,既能 慢慢解冻,又有大大减缓细菌的生长速 度。还可以使用微波炉,因为微波炉的 加热方式跟传统的加热方式不同,能快 速有效地解冻。
阅读训练
准确掌握文体知识,做好说 明文和议论文中的方法及作
用
答题常见错误: 相似写作方法的不同文体作用不清
• 举例子/举例论证;作比较/对比 论证;打比方/比喻论证;引用。
• 说明文——说明 议论文——论证
说明文相关知识考查内容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 4、说明语言。
立论 论证方式
驳论
注意:
在驳论中,还往往采用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 批驳方法。
议论文的结构: 提出问题 (引论)
分析问题 (本论)
解决问题 (结论)
说明文阅读训练
辨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1、通常一个能干的爱斯基摩建造者能在 一小时内建完供三四人居住的雪屋,在 零下几十度的寒冷天气下,从选料、切 砖到搬运,不是常人所能及的。
【要点分析】
类 事物说明文 别 事理说明文
语 准确 简明 严密 言 生动 活泼
【要点分析】
说 空间顺序 建筑 参观顺序
明 顺
时间顺序 事物和事件
的变化过程
序 逻辑顺序 事物内部联系
技巧:语言标志
【要点分析】
1.下定义 说 5.作诠释 2.举例子 明 6.引 用
3.作比较 4.分类别
方 法
7.列图表 8.列数字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 么作用?
•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的说 明方法,说明红树林是重要的海 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 值,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 具有可信度。
分析说明语言的典型题型:
1、请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 2、下面加点词语能否去掉,说说理
由。 3、下面加点词语能换成某某词语吗?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爱斯基 摩人建造雪屋所用时间之短,同时也表 现了他们的聪明能干。
• 2、“何当共剪西窗烛”看似浪漫,实 际是件很麻烦的事。最早用两根棉线搓 成的烛芯无法充分燃烧,如果没有及时 把碳化的末端剪掉,蜡烛就可能熄灭。 直到1820年,一个法国人发明了三根棉 线编成的辫状烛芯。与两根棉线搓成的 烛芯相比,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燃烧时 能自然松开,末端完全烧掉,省去了剪 烛花的麻烦。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 5、作比较:通过对比,突出说明…… 6、摹状貌:通过描写,具体生动地说明…
7、列图表:直观清晰地说明…… 8、下定义: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9、作诠释:对事物的部分特征进行解释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九种: 1、举例子:具体说明…… 2、列数字:准确说明…… 3、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
• 14、第⑦段划线句子举了树木 摇摆的声音对降低病人血压的 疗效胜过药物的例子,具体说 明了当今医学界也已经在成功 地利用声音治疗疾病,增强了 文章说服力。
5、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 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以海南岛的红树林 为例,该系统内有鸟类114种(占全岛 的40%以上)、昆虫100多种、水生动物 100多种,平均每公顷每年可产鱼、虾、 蟹等海产品750多千克,所以海南自古 有“万亩红树养万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