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结构计算统一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部结构施工图技术统一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用地面积21万m2,由市政规划路划分为自编S1、S2两独立地块。S1地块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1.2万m2,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18.3万m2;由A、B、C、D、E、F型高层塔楼、L~K型多层洋房及商业会所等组成;其中B、C、D型高层塔楼地上部分19层,A、F、E型塔楼地上部分12层,L、M、J、K型洋房地上部分6层,H型洋房地上部分7层。S2地块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6万m2,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7万m2;由A、E、G型塔楼、幼儿园组成;A、E、G型塔楼地上部分12层。两区地下室均为一层,功能为地下停车库,不设人防地下室。

二、结构概况

高层塔楼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洋房结构体型为异型柱框架-剪力墙结构;非塔楼的地下室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有如下特点:①各塔楼结构高度类别均属于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②高层塔楼的剪力墙沿周边设置端柱或独立的框架柱;③部分塔楼考虑架空层的建筑使用,首层、二局部架空或涉及局部构件范畴的竖向转换;④地下室顶板非塔楼范围采用加腋板+框架梁楼盖体系;⑤地下室底板采用无梁平板的板式体系。根据不同的建筑平面及使用功能、层数、层高等条件,分两类型单体进行结构设计,详下表:

本工程按7度抗震设防、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及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地面粗糙度为A类;

体型参数表:

表2.1洋房(属于多层异型柱框架-剪力墙结构)

a)洋房结构形式为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

b)抗震等级:框架三级,剪力墙二级;

c)剪力墙底部加强区-1~二层,地下室~三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四层~七层(六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d)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3,地面粗糙度按A类场地;强度及刚度计算时风荷载取值0.85(50年重现期);表2.1.2塔楼(属于高层剪力墙结构)

三、荷载取值

根据本工程的特殊性及功能的要求,除以下表所列的荷载取值外,其余按国家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和《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定》DBJ15-2-9取值。

3.1、风荷载

控制结构水平位移的基本风压按50年重现期的风压W O=0.85kN/m2,控制结构强度的基本风压高层按建筑高度分别以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Wo=0.9KN/m2(建筑高度超过60m)及按50年重现期的风压W O=0.85kN/m2(建筑高度60m内)控制,风荷载选择按表2.1选用。

地面粗糙类别为A类,风荷载体型系数1.3-1.4按表2.1选用。(注意架空层对总高的影响,及体型系数按高规附录计算取值)

3.2、恒、活荷载

1)面荷载取值:(板上隔墙自重转换成附加恒载计算)

a)地下室顶板的施工荷载与覆土荷载两者选取较大者进行计算。

b)基础设计时首层按正常使用荷载考虑,不计入施工荷载。

2)梁上线荷载取值(按层高3m考虑,其余层高另作折算):

贴石材外墙线荷载另外计算(按5.0kN/m 2X 墙高折算)

3)构件容重按以下数值采用:

混凝土:26kN/m 3(含构件抹灰重量),钢筋:78kN/m 3。 4)砌体容重按以下数值采用:

外墙采用180页岩砖,厨房、卫生间四周内隔墙采用120页岩砖,其他内隔墙采用120页岩砖,砌体密度≤1800kg/m 3,砌体干燥收缩率≤0.4mm/m ,强度等级≥MU5。砂浆采用M5水泥石灰混合砂浆。砌体结构砌质量控制等级为B 级。

厕所等回填料采用干燥的砂石。

四、结构材料

4.1钢筋

表4.1 钢筋材料强度:

HRB400(

) HRB335() HPB235(

) CRB550(

a) 墙、柱、梁主筋 d=10、12、14时采用HRB335钢筋() fy=300N/mm 2;

d ≥16 时采用HRB400钢筋(

fy=360N/mm 2; b) 墙柱、 梁箍筋 d=8 时采用HPB235钢筋(

fy=210N/mm2;

d=10、12、14时采用HRB335钢筋() fy=300N/mm2;

c)板筋

①地下室底板、地下室非塔楼范围顶板采用HRB335钢筋() fy=300N/mm2;

②其余楼层采用冷轧带肋钢筋网(优先考虑采用焊接钢筋网) fy=360N/mm2;

4.2混凝土

a)墙、柱强度等级C50~C30;

b)侧壁强度等级C30;

c)底板及承台强度等级C30;

d)梁、板强度等级C30。

五、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区

注1:后浇带、后浇加强带采用微膨胀砼。

六、砼主筋保护层厚度(mm)

注:1) 保护层厚度为钢筋外过边缘至砼表面的距离,且不小于钢筋直径d。

2) 板、墙、侧壁的分布钢筋保护层为10。

3) 梁、柱中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为15。

七、结构计算控制指标

7.1高层及小高层计算控制指标

a)地上结构单位面积重度控制在16kN/m2左右。

b)轴压比(控制到负一层):

①高层(二级抗震)剪力墙μ≤0.6、框架柱μ≤0.85;

②小高层(三级抗震)剪力墙μ≤0.7、框架柱μ≤0.95。

c)周期比:Tt/T1≤0.9,控制Tt在第三周期。

d)结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μ/h≤1/800。

e)扭转位移比μ<1.50,控制在1.2~1.3范围内比较合适。

f)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相邻上层的80%,不应小于上层的65%。

g)层间位移角不大于相邻上层的1.3倍,且不大于相邻三个楼层平均值的1.2倍。

h)除部分连梁可抗剪超筋外,其余梁不能超筋。

i)大部分框架梁底、面筋要控制在2排。

7.2洋房计算控制指标

a)地上结构单位面积重度控制在15kN/m2左右。

b)轴压比(控制到负一层):

①框架柱(三级抗震)μ≤0.65;

②剪力墙(二级抗震)μ≤0.6;

c)结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μ/h≤1/850。

d)扭转位移比μ<1.50,控制在1.2~1.3范围内比较合适。

e)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小于相邻上层的80%

f)层间位移角不大于相邻上层的1.3倍,且不大于相邻三个楼层平均值的1.2倍。

g)大部分框架梁底、面筋要控制在2排。

h)控制不出现节点域抗剪超限。

i)保证基本振型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