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清政府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事件

合集下载

辛丑事变老照片:屈辱的历史

辛丑事变老照片:屈辱的历史

辛丑事变老照片:屈辱的历史《辛丑条约》百年图志--不忘那段屈辱的历史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丧权辱国条约。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9月7日由清政府全权代表奕(匡力)、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个国家的代表在北京签订。

共十二款,附件十九件。

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2)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

(3)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和从北京至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

(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对所属境内发生的“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刻镇压,否则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5)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并改善北河及黄浦两水道。

(6)清政府承认“纵信”义和团的错误,向帝国主义各国“道歉”,惩罚擅敢得罪外国的官员,提升为帝国主义效劳的官员。

(7)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扩大和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整整一个世纪过去,打开尘封已久的历史,看到祖国苦难的过去,被她的屈辱和伤痛深深触动!百年前的中国的苦难是这样的触目惊心!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悲哀的一段时期,让我们看到了珍贵的历史见证. 这些照片主要是外国人拍摄的。

其中三分之一由亲身参与联军侵华的一位英国军人拍摄,并且是第一次面世。

1996年英籍华人陈钧先生在英国伦敦佳士德拍卖行购得这些照片,遂转赠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这些百年前的镜头,给人以历史的启示和教益。

(PS:本贴为陈钧先生购得的老照片和网上搜索的其他照片结合而成,对作者表示感谢)辛丑条约的局部内容平民烟馆比比皆是,简陋的烟榻上总是横满了吸食鸦片的人。

公元1900年历史大事件

公元1900年历史大事件

公元1900年历史大事件公元1900年历史大事件公元1900年1月(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月)诏立大阿哥24日(十二月二十四日丁酉),慈禧太后立端郡王子溥?为大阿哥(皇储),谋废光绪帝。

1898年戊戌政变后,后党起初企图谋害光绪帝,宣称“帝病重”,因驻京各公使警告,未逐。

继又改取废立,宣称“帝久病不能君天下”,密电南方各督抚,征取同意,遭到反对。

两江总督刘坤一复电有“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二句,发生颇大效力。

康有为在海外鼓动保皇党华侨纷纷发电“请皇帝圣安”,要求归政。

梁启超在日本办《清议报》,歌颂光绪帝“圣德”,揭发后党丑恶。

慈禧太后废黜光绪帝之企图又未能如愿。

1899年,荣禄向太后献计,请“立大阿哥”为同治帝载淳子嗣,“徐篡大统”。

1900年1月24日,太后召王公大臣、满汉尚书集议于仪鸾殿,诏立端王载漪子溥?为“大阿哥”,预定庚子年元旦(1900年1月31日)光绪帝行让位礼,改元“保庆”,不料各国公使拒绝入贺。

同月26日,上海绅商经元善等联名一千二百三十一人上书谏立嗣。

维新派蔡元培等及海外保皇党华侨号称数十万人,纷电反对。

迫使清廷搁置建储计划。

经元善,字莲珊。

浙江上虞人。

初在沪经商。

盛宣怀督办电报时,因以三十万两附股,被任为上海电报局总办。

甲午战后,在上海首创女学堂。

慈禧太后立“大阿哥”,他以候选知府衔,联合蔡元培、黄炎培等千余人上书总理衙门,清廷以“叛逆”罪下诏严捕治罪。

寻籍其家。

他得英教士李提摩太保护逃往澳门。

著有《居易初集》等。

是月,兴中会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

公元1900年2月(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2月)14日(正月十五日戊午),清廷又命闽、浙、粤各省悬赏十万两,严缉康有为、梁启超,并命毁其所著书籍,购阅其报章者并罪之。

公元1900年3月(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3月)14日(二月十四日丙戌),清廷以毓贤为山西巡抚,袁世凯实授山东巡抚。

公元1900年4月(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4月)6日(三月七日己酉),英、美、德、法四国公使照会总署,要求清政府两月内“剿灭”义和团,否则将出兵“代剿”。

1900年清政府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事件

1900年清政府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事件

49 (栏目编辑:胡 菡)

入北京。
但是到了 7 月 14 日,清军攻势大为减退,给了使
案 文
列强步步紧逼北京的态势,迫使慈禧太后做出围 馆人员以喘息之机。16 日以后,清军对使馆的进攻竟

攻东交民巷各国使馆区的决定,并且对义和团的态度 一度停止。双方信使往来不断,清政府方面还给使馆
也由镇压变为利用。慈禧太后围攻使馆区的目的,其 人员送去蔬菜、白米、西瓜、酒等。此时清军停止攻击
地道、在法军防御工事下埋炸药进行爆破的办法,逐 只 需 要 一 次 性 的 护 送 努 力 ,而 在 东 交 民 巷 使 馆 ,则
档 案 文 化
1900 年的东交民巷使馆区建筑
京 城 茶 座
1900 年清政府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事件
■蔡晨
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 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史称“庚子国变”。 在这场浩劫中,北京的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成为了清 军和义和团围攻的目标,也是清政府和西洋各国进行 外交博弈的战场。使馆围攻战持续了将近两个月,最 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在围攻期间的外交博弈战 场上,清政府也被各国公使所利用,功亏一篑,暴露了 其懦弱无能的本质。
国使馆,在法国兵防守地段轰开缺口,随即进入缺口 方 面 :第 一 ,解 释 了 公 使 在 去 往 天 津 途 中 而 不 是 在
发起攻击,并以长竿系火把,火攻法军阵地,但是清 使 馆 内 ,能 获 得 更 大 程 度 的 保 护 的 原 因 。 因 为 由
军的多次攻击均被法军击退,于是清军又采用了挖 清 军 护 送 各 国 公 使 去 往 八 国 联 军 占 领 下 的 天 津 ,
6 月 20 日,清军和义和团突然发起了对东交民 的这些行为都使各国公使意识到联军正在进逼北京, 巷使馆区的猛烈进攻,奥、意使馆很快被清军攻占。 他们很快就能得救。于是各国公使利用清政府对其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八国联军侵华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朝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11国签订《辛丑条约》,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主权。

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

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而引发的日俄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是指公元1900年8月14日(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派遣的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增至约5万人。

油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多项主权。

影响所及,清帝国内部及远东(满洲平原)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衰落、俄日冲突升级等变化。

[1-2]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战争起因: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慈禧与洋人之仇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变法维新,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

义和团

义和团

一、1900年,中国农历庚子年。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史书上一般都以“庚子国变”,或“庚子国难”笼统概括。

而所有这些事件,都与一群在历史长河中本无足轻重,却被历史之手诡异推上前台,至今仍被史书定义为“反帝、爱国者”的群氓有关。

他们被称作“义和团”。

一百多年前的这个时候,整个中国的北方都处于一种狂迷的状态之中。

村村有拳坛,家家练神拳,山东、直隶等地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红布包头、手持大刀的义和团拳民,连小脚女人都练起了据说能刀枪不入的“红灯照”和“黑灯照”(红灯照是少女练的,而黑灯照是成年妇人练的)。

大家最热衷的事情就是烧教堂,杀教民和洋教士——这一类活动被清政府称为教案,八国联军侵华前的40年间,全国共发生了各类教案800多起,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教民的血腥味。

显然,这些人很清楚,若打杀了真洋人,官府决不会置之不理;铁路、电报无法拿来吃喝,他们也不感兴趣。

所以那个阶段,义和团的打砸抢对象,几乎全是与他们自己一样弱势的贫苦中国人,区别只在于,对方“入教”了。

这种“理性”确实带来了好处:在1900年战争爆发以前的数年间,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的。

当袁世凯1899年底就任山东巡抚,准备以武力镇压本省义和团时,朝廷接连给他去了三封电报,要求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可一味进剿——毕竟只是屁民之间的争斗,并不威胁统治。

直到有一天,光绪与慈禧的权力之争白热化,义和团这个奇葩才鬼使神差登上了历史舞台:老佛爷看上了这群暴民(“拳民可用”),并“御赐”了“爱国无罪”的绚丽外衣,开始奉旨“全面排外”和打砸抢。

自此,中国历史开始走上一条极其吊诡、扭曲的曲线,最终的巨大代价与成本,则由这个民族背负了一百年之久,迄今或仍未卸去。

▌二、作为一个极懂权谋的政客,慈禧本身也并不“排外”,但如果涉及权斗,则一切都可以改变。

戊戌政变后,慈禧希望废黜光绪帝,但东南各督抚都表示反对,列强既出于维护其在华利益的私心,也确实在价值观上同情变法,也明确反对废立图谋。

东交民巷的故事

东交民巷的故事

龙源期刊网
东交民巷的故事
作者:董祎萌
来源:《东方少年·布老虎画刊》2019年第05期
东交民巷紧邻天安门,全长1552米,是北京最长的胡同。

元朝时,因管理水运米粮进京的部门设在这里,所以胡同叫“江米巷”。

明清時,“江米巷”一分为二,朝廷重要政府机构,如吏部、户部、兵部、翰林院、太医院等都设在东巷,“东交民巷”的名字开始使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户部银库被日军抢走白银三百万两,太医院稀世珍宝——
针灸铜人被劫,翰林院《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尽毁。

《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在四周建起围墙、碉堡,不许中国人随意进入。

东交民巷屈辱的历史从此开始。

1949年,北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通过东交民巷,洗刷了几十年来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这里的耻辱。

后来,使馆迁出,东交民巷成为文物保护街区。

今天,安静的小街上只留下一些外国风
格的建筑,向人们讲述过往的历史。

西什库教堂与东郊民巷

西什库教堂与东郊民巷

西什库教堂与东郊民巷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也是针对在华西方人,包括传教士、基督徒在内的大规模排外事件。

1990年,义和团围攻了外国人集中的东郊民巷使馆区和西什库大教堂,结局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而告终。

这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英勇斗争,但同样,也突出体现了晚清中国普遍的仇教和排外立场。

本文梳理了晚清排外运动的发展历程、原因及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标签:义和团;晚清;排外一、庚子事变发生的过程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各帝国主义国家加强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侵略步伐,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990年,即清光绪二十六年夏,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于华北乡村,并迅速发展蔓延至京津地区。

在进入北京城后,义和团成员喊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断地焚烧教堂、打杀教民。

此时,在北京的外国人主要被围困在三个地区——东交民巷使馆区、美国美以美会(卫理公会)教堂和西什库天主教堂(北堂)〔1〕。

在短短几天之内,美以美会教堂,天主堂东堂、南堂、西堂相继遭焚毁,教堂内的避难者全部转移到了更安全的东交民巷使馆区。

6月15日起,义和团开始围攻使馆,而此时的西什库教堂,作为北京天主教的总堂,也成为这场起义中拳民进攻的焦点〔2〕。

在当时的义和团营中曾有顺口溜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

在义和团围攻教堂的初期,清政府仍有意控制局势,并未下决心对义和团实行全面招抚,随着事件发展,清朝宣布对外开展后,清军也加入了进攻,主要实施远程炮轰。

这场战斗持续了两个多月,以八国联军一路烧杀抢掠,进入北京为结束。

晚清朝廷对待义和团的态度从最先的不明确立场,到战争期间的默认和利用,最终被逼归于武力镇压。

1900年8月,清政府发下谕旨,正式命令对义和团加以剿除,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二、晚清排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晚清的守旧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和渗透时所产生的一种抗拒性回应。

庚子年那场奇特的“使馆之围”

庚子年那场奇特的“使馆之围”

庚子年那场奇特的“使馆之围”作者:金满楼来源:《百家讲坛》2010年第11期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后,北京的各国公使们陷入了恐慌,他们更加坚定地认为清廷将要对他们进行有预谋的屠杀,于是立刻取消了撤出使馆的计划,并打算在北京使馆区固守待援,等待从天津前来的各国军队。

由于距离英、法等主要使馆较远,比利时、荷兰、奥地利三国使馆的外交人员离开了他们的使馆,来到防卫较好也比较宽敞的英国使馆。

当时的英国使馆是使馆区中面积最大、房子最多的。

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在京的外国人(近900人)也都纷纷躲进了英国使馆,还有很多传教士也带着他们的一些中国教民来到使馆区避难。

英国使馆原本只住六十多个人,这些人来后让使馆完全变了样,就连马厩里都挤满了人。

就在6月20日这一天,清廷发布上谕,称:“近日京城内外,拳民仇教,与洋人为敌,教堂教民连日焚杀,蔓延太甚,剿抚两难。

洋兵麇聚津沽,中外衅端已成,将成如何收拾,殊难逆料。

”随后,清廷又将上谕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发给各省督抚,要求本省“通盘筹画于选将、练兵、筹饷三大端,如何保守疆土,不使外人逞志;如何接济京师,不使朝廷坐困”;并要求“各督抚互相劝勉,联络一气,共挽危局。

时势紧迫,企盼之至!”当天下午,清军便向使馆区发动了进攻。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攻打使馆的主要力量是义和拳,而清军则在暗中保护使馆,事实上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时人李希圣在《庚子国变记》中说,6月20日下午,“董福祥及武卫中军围攻东交民巷,荣禄自持檄督之,欲尽杀诸使臣。

炮声日夜不绝,屋瓦自腾,城中皆哭,拳匪助之,巫步披发,升屋而号者数万人,击动天地。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当时拳民们并没有亲临攻击第一线,他们虽然人数众多,有心杀贼,但只能“升屋而号”,并没有直接进攻使馆区。

事实上,从拳民们进入北京到使馆最终解围,除了极少数拳民的零星活动外,义和拳自始至终都被隔离在战线之外,并没有直接、大规模地进攻过使馆区,也远未构成对使馆的真正威胁。

历史研究‖东交民巷《庚子肃王府之战》(一)

历史研究‖东交民巷《庚子肃王府之战》(一)

历史研究‖东交民巷《庚子肃王府之战》(一)《庚子肃王府之战》| 专题论文作者:邱涛郑匡民内容提要:1900年6-8月发生于北京的围攻使馆之役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期震动中外的事件。

这一交织着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复杂事件,有诸多基本史实问题像乱丝一样长期困惑着学界,亟需缕清。

围攻使馆之役的各项重要战斗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肃王府防线的战斗最为激烈,是重中之重。

肃王府之战,守方是以日本使馆卫队为主力进行的,故本文以中、日、英档案史料互证,具体探讨使馆战守布防、双方兵力、该役的起始阶段、肃王府防线的重要性和肃王府战斗的状况,以在更可靠的史料基础上重建这段历史。

通过细化围攻使馆事件的关键过程,可以明了荣禄严格遵照慈禧意旨指挥的围攻使馆,并非假攻,而是真打,战斗异常激烈,但这些战斗均服从并服务于慈禧“以战逼和”的政治决策及其变化,并由此严重影响到清军进攻的路线图和效率。

加之围攻使馆之役具有城市街垒攻坚战的特点,清军不具备这样的近代军事素质,军纪、训练差,对先进武器掌握差,清军火炮的种类和性能不利于城市街垒作战,难以发挥自身优势,遂造成使馆久攻不下。

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中国独特的社会政治局势和东亚国际格局,使得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要在华北地区展开,其中,北京和天津的战事最能反映这场战争的水平。

特别是1900年6 月中旬至8月中旬发生于北京的围攻使馆之役,对于这一时期军事、政治形势和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化均具有关键性作用。

它不仅导致近代中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也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极为特殊的战例,同时还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具有独特价值的案例。

但目前国内外学界对清廷围攻使馆的决策、对外战争态度的演变、清军执行围攻使馆的决策、重要战斗的具体情况均未研究清楚,甚至由于资料缺乏或中外学界对史料发掘不足等局限,尚未构建出清晰的史实架构,以致出现依靠臆测来重建这段历史的状况。

因此,学界对庚子围攻使馆之役的研究虽不断有进展,但一些关键问题迄未获得突破,其中最为激烈和重要的肃王府之战,其历史价值久为学界所公认,可作为判断围攻使馆之役是真打假打的重要依据。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公开课教案_4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公开课教案_4

教学设计课题: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材分析】内容:《抗击八国联军》是八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开端、高潮、结果及意义等基本史实。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抗,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屠杀劫掠,其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所历外祸之总和。

清政府被迫同西方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面对外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抗争,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是下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到了关键和承接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作用:义和团运动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民族灾难,它使中国人民陷入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危机也是转机,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让八年级学生深入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事实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不够全面,他们对那段历史的求知欲非常强烈,但是仅局限于感性认识,对于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尚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初步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对列强侵华的线索有了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理解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北京使馆区的“国际斗争”

北京使馆区的“国际斗争”

北京使馆区的“国际斗争”作者:喻尘来源:《决策与信息》2014年第06期北京使馆区的形成北京前门外的东交民巷,是中国半殖民地时代的使馆区。

东交民巷原来叫东江米巷,曾是老北京最长的巷子,也是京城征米的储运和集散地。

在1901年清政府与各国先后签订的《北京各国使馆界址四至》和《辛丑和约》中,东交民巷被划作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使馆区”。

此前,清政府曾建议把圆明园划为使馆区,遭到各国的反对。

建国之后,在北京建国门外和朝阳门外渐渐形成新的使馆区,习惯上被称为“第一使馆区”和“第二使馆区”。

“第一使馆区”,主要聚集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使馆。

这些国家一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较早承认了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

使馆一般很宏大,有很高的围墙、壮观的大门、俄式的建筑,围墙上都带着国徽、国花、国旗。

一些亚非拉和东欧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的使馆也被安置在这里。

“第二使馆区”也叫“北使馆区”,西方发达国家使馆聚集此处,沿亮马河排开来,比第一使馆区更幽静。

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中国建交国的增多,1980年,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按指示将亮马河下游过三环路的区域规划成“第三使馆区”。

不过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有国家在此建设驻华使馆。

随着“第三使馆区”的兴建,这一带正逐渐形成仅次于国贸中心中央商务区的国际化地区,一些五星级酒店已经建成或开始兴建,每天晚上都是一片灯红酒绿的景象。

据北京市的统计资料显示,仅居住在此的德国人就有5000多人,所以这里有专门提供纯德式面包和香肠的食品店。

“第三使馆区” 的快速开发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多不谐音,比如站街女。

虽然朝阳区的警察经常“扫荡”,但她们始终以“游击战”的方式存在着,那里也就有了一个别称“停鸡坪”。

此外,办假证、倒黑市外汇、卖盗版光碟的人,还有一些外国骗子也游荡其中。

在“第三使馆区”的希尔顿酒店、硬石餐厅和星期五美式餐厅,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中国的名人与外国人在一起。

沿着亮马河再向东北方向走,就到规划中的望京“第四使馆区”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精品】.docx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精品】.docx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3分)100多年前,八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起来组成联军,他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虎门销烟D.陈胜吴广起义2.(3分)关于《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3分)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黄海海战4.(3分)下列选项中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A.1850年,英国人在上海经商B.1891年,日本占领台湾C.1902年,英国派兵驻扎山海关D.1903年,中国人不能居住在东交民巷5.(3分)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A.孙中山B.李鸿章C.洪秀全D.谭嗣同6.(3分)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7.(3分)据太常侍卿陈兰彬1876年奏称:“创办招商局后,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一千三百余万两。

”据李鸿章自己估计“创办招商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

”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在某种程度上()A.推动了了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B.抵御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C.加快了追赶西方国家的步伐D.成就了中国求富求强的梦想8.(3分)有人这样评述中国近代前期某场战争:“它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使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3分)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东交民巷的尘封往事

东交民巷的尘封往事

东交民巷的尘封往事作者:王兰顺来源:《北京档案》2013年第03期东交民巷街区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南与前门东大街相邻,北到东长安街。

1900年庚子国变后,清廷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东交民巷街区被划为租界区,开始了“国中之国”的历史。

以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片“国中之国”的格局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解放后东交民巷街区才被真正收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

从东江米巷到被迫设立的使馆区元朝时东交民巷属于城外,和西交民巷连在一起统称江米巷。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都城规模向南扩展将其划入内城。

在修建棋盘街时,江米巷被截断分为东西两段,即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

明清时期,在东江米巷西口北边设有礼部和鸿胪寺负责办理涉外事务,接待各国来使,当时东江米巷中部偏西还设有四夷馆,住着藩属国的贡使,清朝改称会同四译馆。

贡使们在馆中学习礼仪,与内地商人进行贸易活动。

清代规定贡使居住以46天为限。

康熙年间,根据中俄贸易协定,在东江米巷中部偏西还设有固定的“俄罗斯馆”,专门接待俄国商队。

1793年,经过10个月的航行,英使马戛尔尼率领的庞大使团带着开拓东西贸易的梦想来到北京,就住在会同四译馆。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清廷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英、法、俄、美等国在东江米巷设立了钦差府,东江米巷也被外国人谐音为东交民巷。

1900年义和团起事,在北京首攻的目标就是东交民巷。

6月21日,义和团助清军围攻东交民巷街区,前后共56天。

8月14日,八国联军攻破了北京,解围了东交民巷。

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匆匆“西狩”,史称“庚子国变”。

1901年9月7日,在东交民巷西班牙钦差府,清政府代表奕勖、李鸿章与英、美、日、德、法、意、俄、奥、比、西、荷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第七款规定:该区“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使馆区东至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兵部街,南至内城南墙,北至东长安街,东西北三面围以高墙,北东二面又留出练兵操场。

红灯照内幕历史故事[修改版]

红灯照内幕历史故事[修改版]

第一篇:红灯照内幕历史故事1900年六月,义和团进入北京。

当时,普通中国人深信义和团法术强大,只要他们念几句咒语,太上老君、诸葛亮、孙悟空、关羽、武松会从四面八方飞驰而来,辅佐拳民,对付洋人。

义和团到处张挂揭帖(大字报):“义和团,神助团,灭绝洋教安中原;天主教,妄信天,不信佛神忘祖先;天无雨,地晒干,俱是教堂止住天……”拳民与清军联手进攻东交民巷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

其时,东交民巷只有四百名洋兵,西什库教堂仅四十一条洋枪。

义和团将与洋人作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超自然力量上,如《闭火分砂咒》:“弟子在红尘,闭住枪炮门,枪炮一齐响,沙子两边分”。

他们和洋人的战斗是“神”与“鬼”的战斗——“拳众只作揖,不动步,即能前进。

作一揖,进数百步,作三揖,即与洋兵接,洋兵不及开枪,身已被刃。

”有首领向清政府保证,可以将洋人的枪炮“闭住”。

义和团认为洋人之所以厉害,是因为洋兵额前抹有女人阴血,或是用女人秽物抹在了教堂墙壁上,使义和团请来的众神力量发挥不出来。

于是,他们弄来许多没出嫁的十五六岁的女孩,给她们扎红带、裹红巾,红肚兜上写“护心镜”三个大字,走路如舞蹈状,左手持红巾,右手摇纸扇或提红灯,号称能飞至外洋烧杀洋人——这就是“红灯照”。

其结果如何呢?据当时一名教民亲眼所见,义和团向教堂进攻时,“只见一个秃头僧人手持一束高香,来到西什库教堂外面,身后跟着无数手执高香的拳民……一排枪,皆打在他们身上,一个也没有倒下;又一排枪,拳民躺下一片。

原来头次不倒之故,是因为前面的人中了枪,但为后面的人拥挤着,一时没有倒下。

死了三十余人,没有死的拳民爬的爬,滚的滚,都逃走了”。

对此,义和团首领起初的解释是,这些拳民死伤,是因为贪财,身上藏了财物,所以法术不灵。

久而久之,他们的话也没人相信了。

围攻时,只要洋人冲出反击,拳民就回头逃跑,说天下雨了,可以回家种地了。

事实证明,迷信思想并不能在先进技术面前取胜。

直到六十多天后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义和团和清军也没有攻陷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

论义和团时期的围攻使馆事件

论义和团时期的围攻使馆事件

作者: 李德征;丁凤麟
出版物刊名: 文史哲
页码: 32-38页
主题词: 义和团;清政府;使馆区;西太后;帝国主义侵略;反帝斗争;八国联军;总理衙门;窦纳乐;
武卫中军
摘要: <正> 义和团时期,从清政府对外宣战前夕到北京沦陷,即从1900年6月20日至8月14日,驻京清军和部分义和团持续围攻东交民巷的外国驻华使馆,震动了当时整个世界。

八十年来,国内外对这一事件贬褒不一,意见分歧很大。

最近几年,有的同志又把围攻使馆事件用来比拟十年浩劫时的红卫兵火烧英国代办处,从而对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力加鞭挞。

我们认为,这种研究方法及其结论都有值得商榷之处。

现将我们的不成熟意见论述如下,期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北京记忆丨昔日“国中之国”,东交民巷使馆界

北京记忆丨昔日“国中之国”,东交民巷使馆界

北京记忆丨昔日“国中之国”,东交民巷使馆界1900年,英、俄、德、法、日、意、美、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次年(1901),清朝政府与这八国及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共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将北京城内东交民巷(原东江米巷)一带划为“使馆界”,各帝国主义国家可在界内常驻军队,保护使馆和侨民,中国人一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使馆界”由各国使馆行使治外法权共同管理,中国政府无权管辖,条约签完后,清朝政府即将原在界内的中国衙门和居民迁移各城区。

次年,各国开始划分地段,大兴土木,并成立“管理使馆界事务公署”,管理界内事务,形成了一个在中国首都之内的“国中之国”。

今日东交民巷一带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部分,同北京市的其他地区一样,分布着国家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和居民楼,所有外国使馆早已迁往新建的使馆区,旧日“使馆界”的遗迹已不复存在。

一些年轻人已不知道当年的“使馆界”是个什么样子,笔者作为老北京的新闻记者,对使馆界比较熟悉,愿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使馆界概况略作介绍。

使馆界占地约75万平方米,其范围东至崇文门内大街,西至东公安街(东公安街在扩建天安门广场时已拆除)及东交民巷西口,南至崇文门到正阳门的城墙(今二环路前门至崇文门一段),北至东长安街及东三座门大街(三座门今已无存)。

界内有东交民巷、台基厂、御河桥街三条大街和若干胡同,分布着各国使馆、兵营、练兵场、管理使馆界事务公署、巡捕局、教堂、银行、洋行、学校、医院及公用设施等。

东、西、北三面有界墙、炮楼,东交民巷东西口、台基厂北口及使馆界西北角均设有大铁门两扇,为使馆界的出入路口,另有比利时使馆处一个路口,共有五条交通路口。

英、美、法、意、德、日、西、比、荷、奥、俄等十一国各设有使馆一处,当时习惯称某国使馆为某国府,其中英、美、法、日、意五国各设兵营,驻扎海军陆战队官兵,并开练兵场。

上述五国使馆、兵营门前各有本国士兵站岗。

各国使馆均为形式各异的西式楼房,使馆大门英、德、法、日、荷、西为中式琉璃瓦朱漆大门,俄、意、奥、比、美则为西式铁栅栏门,均装饰华丽,富丽堂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0年清政府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事件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略中??的非正义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史称“庚子国变”。

在这场浩劫中,北京的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成为了清军和义和团围攻的目标,也是清政府和西洋各国进行外交博弈的战场。

使馆围攻战持续了将近两个月,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在围攻期间的外交博弈战场上,清政府也被各国公使所利用,功亏一篑,暴露了其懦弱无能的本质。

一、围攻使馆的原因随着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的日益壮大,清政府已无力控制政局,并有利用义和团对抗洋人的打算。

这使得列强十分紧张,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在写给英国女王的报告中这样写道:“总理衙门即使有庆亲王作为他的发言人,已不再有效地代表中国统治势力;同时我感到,它作为推动中国政府的一个杠杆,正在彻底瓦解。

”[1]列强认为清政府已经无力控制局面和镇压义和团运动,于是决定派兵前往中国,镇压义和团,维护自身在华利益。

各国公使以保护公使、镇压义和团为名,于1900年5月31日和6月2日两次调遣外国官兵进入北京,总计达449人,并携带机关炮等武器。

他们还要求在天津大沽口外的舰队增派援军进入北京。

列强步步紧逼北京的态势,迫使慈禧太后做出围攻东交民巷各国使馆区的决定,并且对义和团的态度也由镇压变为利用。

慈禧太后围攻使馆区的目的,其实是想将使馆区人员作为人质,以此和向北京进发的联军讨价还价,迫使他们停止战争。

[2]外国使馆卫队的恶行激起了中国军民的愤慨,也成为清军和义和团进攻使馆的动因之一。

在围攻使馆区的战斗开始前,使馆卫队就已经开始四处开枪寻衅,杀伤中国军民。

6月13日,使馆的洋兵在使馆外向义和团开枪,打死打伤多人。

14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带领一些水手在内城上对义和团团民开枪,打死约20名团民。

[3]17日,德国士兵打死一两名武卫后军官兵。

外国使馆人员此时在京进行的活动,已经不是正常的外交活动,而是无视国际准则的恶意挑衅和杀伤行为。

如果说围攻使馆区违反了国际关系准则,那么应该看到,率先践踏国际关系准则的正是外国使馆。

二、围攻使馆期间的战与和6月20日,清军和义和团突然发起了对东交民巷使馆区的猛烈进攻,奥、意使馆很快被清军攻占。

在清军和义和团对使馆发动攻击的第二天,清政府就发布了“宣战上谕”,对列强正式宣战。

6月25日,清军短暂地停止了进攻,但到了当天夜晚,双方又重新进入战争状态,据英国使馆人员普特南?威尔记载:“此数日中,予放哨无休歇,枪声连续无稍停之时,……有八尊或十尊之炮攻毁予等之防线,守御更难。

”[4]从6月25日到7月14日,清军对肃王府、法国使馆、德国使馆发动攻击,其中以肃王府、法国使馆的战事异常激烈。

在肃王府,守卫的日军多次打退清军的进攻,清军经过殊死战斗,只攻破了日军的第一道防线。

[5]而在法国使馆,清军用大炮猛烈轰击法国使馆,在法国兵防守地段轰开缺口,随即进入缺口发起攻击,并以长竿系火把,火攻法军阵地,但是清军的多次攻击均被法军击退,于是清军又采用了挖地道、在法军防御工事下埋炸药进行爆破的办法,逐渐攻破法军防线,使得法军放弃了使馆的大半部分,退守北京饭店。

普特南?威尔认为,只要清军再进攻一个星期,法国使馆就会完全陷落。

肃王府和法国使馆位于东交民巷外国使馆防线东部的北段和中段,如果被清军拿下,将会使整个使馆区防线土崩瓦解。

但是到了7月14日,清军攻势大为减退,给了使馆人员以喘息之机。

16日以后,清军对使馆的进攻竟一度停止。

双方信使往来不断,清政府方面还给使馆人员送去蔬菜、白米、西瓜、酒等。

此时清军停止攻击和天津被联军攻陷有很大关系,天津在7月14日沦陷,使得京津局势日益恶化,慈禧太后急于向西方列强乞和,便削减了对使馆的攻势,并设法和公使们取得联系,恢复自围攻使馆以来就已经中断的外交联系。

14日总理衙门庆亲王奕?恋热烁?各国公使的照会中,提出由清兵护送各国公使携带家眷及随员分批出馆,暂居总署的办法,但明确提出使馆人员出馆时不可携带洋兵。

[6]各国公使意识到这是清朝方面的阴谋,不予答复。

次日,光绪帝发布的上谕中写道:“朝廷谊重邦交,仍不肯轻于决绝,迭经明降谕旨,保护使馆……”[7]7月16日,各国公使接到一封清朝方面的信件,同意暂时接受各国公使不前往寓所的要求,并将对各国使馆予以保护,负责围攻使馆的荣禄也和各国公使达成了停战协议。

7月19日,清政府又给各国公使发来公函,劝告他们立即前往天津,如不前往,则后果自负。

清政府的这些行为都使各国公使意识到联军正在进逼北京,他们很快就能得救。

于是各国公使利用清政府对其既威胁又保护,企图以他们为人质来乞求和联军停战媾和的矛盾心态,对清政府采取了拖延策略,对其19日要求各国公使前往天津的要求不明确回绝,但是回信要求清政府说明为什么不能在北京保护其人身安全,而在去往天津的途中就可以?同时指出他们应该继续留在北京,强调清政府不能放弃保卫使馆人员安全的责任。

随后,公使们接受了清政府送来的蔬菜、水果等“礼品”。

7月24日,清军再次发起短时间的进攻,第二天,英国公使窦纳乐就致函荣禄,抗议他破坏了停战协议。

荣禄当即回信,信中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解释了公使在去往天津途中而不是在使馆内,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护的原因。

因为由清军护送各国公使去往八国联军占领下的天津,只需要一次性的护送努力,而在东交民巷使馆,则需要持续不断地给公使们提供保护。

第二,荣禄的回信中还要求各国公使拍发明文电报,向联军表示自身处境安全。

对于第一项要求,各国公使认为荣禄的解释有些道理,但是他们仍旧怀疑这是清政府将其扣押为人质的阴谋,认为在北京更为安全,并且也认为从北京去往天津将帮助清政府摆脱政治上的责任,不利于日后高价勒索清政府。

[8]27日,各国公使回复清政府,要求清政府提供各国公使及其随员去往天津所需的交通工具的详细情况,狡猾的各国公使对于清政府要求他们去往天津的建议并不作明确答复,而是采取“既不接受也不拒绝”的态度和清政府周旋,对其百般刁难。

对于拍发电报的要求,则予以拒绝,因为这会给联军造成使馆人员安全无恙的假象,不利于联军加速前往北京。

28日,清政府回复了各国公使提出的交通运输问题,并指明他们对于各国公使没有恶意。

就在同一天,一名信差给使馆送信,使得各国公使确信了救援部队正在向北京赶来的消息。

29日,清军在北御河桥上修筑工事,再次对使馆区开火,之后清军对使馆区不断放冷枪,但其对使馆洋兵的攻击程度,早已比不上7月14日以前。

30日,英国公使窦纳乐又以清军正在进攻产生的安全问题为借口,对去往天津的建议不予回应。

但是到了8月12日,清军突然发起猛烈进攻,这次进攻主要是因为联军已经攻占北京的门户――通州,很快就要攻进北京城了,慈禧太后等人意图给各国公使施加强大压力,实现其“停战乞和”的目的。

然而此时的进攻为时已晚,这次猛烈地攻势很快消退下去。

14日,联军攻陷北京,被围困56天的东交民巷使馆区解围。

使馆人员被打死66人,受伤近200人。

从清军和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的行动中,我们不难看出,清政府优柔寡断,打打停停,边打边谈,造成了使馆区最终获救。

那么清政府为什么在围攻使馆区的过程中显得如此游移不定?这和当时的局势以及慈禧太后的策略有很大关系。

慈禧太后的策略,并不是要杀死使馆里的各国公使,而是以外国使馆人员为人质,向八国联军大部队施加压力,逼迫他们停止向北京前进,借此向西方列强求和。

这一策略造成了对各国公使既威胁又保护的尴尬局面,显得十分矛盾。

在这个矛盾策略的指导下,清军和义和团在攻打使馆区的行动中被缚住手脚,不能全力进攻,加上清军缺乏街巷作战的经验,在行动中往往使用添油战术,伤亡惨重,进攻乏力,使得使馆久攻不下,最终获救。

从以上史实我们不难看出,慈禧太后等人为了向联军施加压力,迫使其停止战争行为,下令清军向使馆发起进攻,但是在进攻使馆的行动中,慈禧太后等人投鼠忌器,始终不敢全力进攻,打打停停,边打边谈,对清军和义和团的行动多有遏制,寄希望于通过各国公使向列强停战乞和。

军事行动的间断给各国公使提供了喘息之机,并且清政府的这种乞和心态给了各国公使以可乘之机,被他们所利用,进而采取拖延战术和清政府周旋,令其无可奈何。

三、围攻使馆区带来的后果围攻使馆区事件虽然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嚣张气焰,给列强带来极大的恐慌,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后果:首先,围攻使馆区牵制和削弱了反帝爱国运动的力量。

围攻使馆区的力量是荣禄统领的武卫中军和董福祥的武卫后军(甘军),这两支军队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编练的新式军队,装备大量新式武器,战斗力很强,但是在围攻使馆的战斗中损失惨重,据美国公使致美国驻天津领事的信中称:“华兵奋击共二十六日,一夜连击至六点钟之久,约计施放炮弹四千有奇,枪弹数万……中国兵约死两千余名。

”[9]清政府的数千名精锐部队被投入使馆区,连续作战,被400余名洋兵所牵制,而且伤亡惨重,削弱了其保卫北京和迎击联军的能力。

在围攻使馆的战斗开始前夕,清政府甚至将在杨村、廊坊战斗的3000余名武卫后军调回北京待命,以备不测。

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中也遭受了较大的损失,被清政府陆续调离北京,或者编入清军部队,继续留下攻打使馆的义和团团民,也惨遭清军屠戮,成了清政府“胁迫公使、停战乞和”政策的牺牲品。

[10]围攻使馆区事件也成为列强对华增兵,进行侵略的借口,当时列强利用其舆论工具,在国内煽风点火,利用这一事件说明清政府的残酷和野蛮,挑起各国民众对中国的仇恨。

这一事件也成为列强共同对华行动的一个纽带。

在西摩尔带领的联军败退回天津后,列强为出兵多少而激烈争吵,正是由于拯救公使的原因,他们以共同增兵达成互相之间的谅解,联合攻占天津。

在攻占天津以后,英俄等国为了争夺联军总司令职位,相持不下,也是在保护公使的旗号下,他们决定让德国元帅瓦德西担任联军总司令,以协调在中国的统一行动。

围攻使馆区事件还在外交上充分暴露了清政府软弱求和的无能本质。

各国公使了解到清政府急于胁迫他们,从而停战求和的策略,于是将计就计,用拖延政策和清政府进行周旋,拖住了清政府的大批精锐部队,有效地配合了联军大部队对北京的进犯。

而清政府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使馆区,不能兼顾整个战局,使得京津战局更为恶化。

注释及参考文献:[1]胡滨.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0:85.[2]林华国.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171-172.[3]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第二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220-225.[4]普特南?威尔著,冷汰,陈诒先译.庚子使馆被围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70.[5]邱涛,郑匡民.庚子肃王府之??[J].近代史研究,2014:3-20.[6]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59:325.[7]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59:328.[8]李德征,丁凤麟.论义和团时期的围攻使馆事件[J].文史哲,1981,(1):36.[9]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59:449.[10]张寄谦,林华国等.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0:4-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