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感觉器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 动在1.5~8.0mm之间。
⑴瞳孔近反射
近反射通路:
与晶状体调节的反射通路相似,不同之处 为效应器(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近反射意义: 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 使 成像更为 清晰。
⑵瞳孔对光反射
概念: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度而变化 , 强光下 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特点:具有双侧效应 ( 互感性对光反射 ), 即不仅 光照侧瞳孔缩小,而且对侧瞳孔也缩小。•
刺激强度的编码 冲动频率高低和神经数量多少。
(四)适应现象(感受刺激的持续性)
指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时,其反 应逐渐降低的现象。 类型与意义 快适应感受器:嗅觉、触觉。利于机体重新接 受新刺激。 慢适应感受器:痛觉、血压。利于机体进行持 续检测,以便随时调整机体的功能。
第二节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视角 = 1’ = 1.0 (5.0) 视角 =10’ = 0.1 (3.3)
(三)眼的调节
如前简化眼所述,当看6m以外的物体时,远物发 出的光线(≈平行光线 )入眼后 ,折射聚焦、成像在视 网膜上,看清远物。 但当看 6m 以内的近物时 , 近物发出的光线 ( 是辐 射状)入眼后,折射聚焦、应成像在视网膜之后 ,• 视物 模糊不清。 这个过程即为眼 的调节:晶状体调节、 瞳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性 局部电位 1.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2.具有“全或无” 的特征; 3.可总和; 4.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三)编码作用(感受刺激的信息整合作用)
指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将外界刺激的信息 转移到感受器电位(其幅度、持续时间和波动方向) 以及神经冲动(特定序列)的可变参数之中的过程。 刺激性质的编码 编码和冲动所传到的特定皮层。
2. 简化眼 与生理眼球有等效折光能力的折光系
统(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射率为1.333,曲率半径
为 5nm, 节点 (n, 光心 ) 在角膜后方 5mm 处 , 前主焦点在角膜前 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 简化眼中的 AnB 和 anb 是对顶相似三角形。如果物 距和物体大小为已知,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1.晶状体调节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皮层-中脑束 视物模糊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弹性↓→老花眼
近点: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
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3.视敏度(视力) ⑴概念 指人眼分辨精细结构的能力。
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物像 ≥5μm(视角≥1’)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1’角的物 像可分别刺激 不相邻的两个 感光细胞,其 各自的感光信 息传入才能分 辨两个点。
⑵视敏度的限度 用能分辨两点的最小视网膜上的物像 (5μm)或视角(1’)表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折光异常
眼的折光能 力异常,或眼球 的形态异常,平 行光线不能在 视网膜上清晰 成像,称为屈光 不正(非正视 眼)。 常见的有远 视、近视和散 光。
1.近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角膜和晶
状体曲率半径过小 ,折光能力过强。近视眼的远点比正 视眼的近,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2.远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
统的折光能力过弱。因此 ,远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的 远 , 看远物、看近物都需要调节 , 故易发生调节疲劳。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
视 觉 器 官
适宜刺激:可见光(波长370~740nm的电磁波)。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感受器电位→视NAP
视觉中枢→视觉
一、眼的折光系统 (一) 光学原理
光线由一媒介进入另一媒介所构成的单球面折 光体时,就会发生折射。折射能力(F2 )的大小由该 单球面折光体的曲率半径(r)和折射率(n2)决定。 若空气的折射率n1,其关系式为: n 2 ·r F2越小,其折光能力越强; F2 = n2越大,其折光能力越强; n2 - n1 (后主焦距) r越小,其折光能力越强。 折光能力还可用焦度(D)表示: D = 1/F2 1D = 100度
意义: ①调节光入眼量: ②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③协助诊断:
过程:


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 神 经
中脑的顶盖前区(双侧)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双侧) 睫状神经节 瞳孔括约肌
瞳孔缩小
3.眼球会聚
当双眼凝视 一个向前移动的 物体时,两眼球 同时向鼻侧会聚 的现象称为眼球 会聚。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使视 觉更加清晰和防止复视。
第九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听 觉 器 官 前 庭 器 官
第一节


一、感觉(sensation) 感觉 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主观反映。 感觉的产生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感受刺激 (二)传通路的信息传入 (三)中枢的整合分析
二、感受器 分类
分布部位分 内、外感受器。 刺激性质分 机械、化学、温度、光和声感受器等。 结构形式分 简单:感受细胞、N末梢(痛、触等) 复杂:感受细胞+非N附属结构=感觉器官
(二)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
1.折光系统
折射率
曲率半径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1.000
1.336
1.336
1.437
10.0(前) -6.0(后)
1.336
7.8(前) 6.8(后)
∵整体眼折光 能力最强的是:空 气-角膜界面。 ∴当不戴潜水 镜潜水时,水中视 物模糊的原因是空 气-角膜界面的折 射率↓所致。
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适宜刺激(感受刺激的特异敏感性) 指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形式 如:眼:一定波长的光波 耳:一定频率的声波
感觉阈 ( 阈值 ) 能引起感觉传入冲动产生 的最小的适宜刺激强度。
(二)换能作用(感受刺激的能量转换性)
∴将感受器看作“生物换能器”。 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 电位(感觉神经末梢上的称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传入神经→神经冲动(A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