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 地震孔隙度和地层压力
用地震速度计算孔隙压力预测方法
用地震速度计算孔隙压力预测方法
地震速度计算孔隙压力预测方法是地球物理学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来推断地下岩石的
孔隙压力。
孔隙压力是指岩石孔隙中的流体(通常是水或油气)对
岩石施加的压力,它对地下储层的性质和流体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地震速度计算孔隙压力的方法通常基于岩石物理学原理,包括弹性波理论、孔隙介质理论和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通
过地震勘探获得的地震速度数据可以揭示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如
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流体的性质,从而间接推断孔隙压力。
其次,地震速度计算孔隙压力的方法还涉及地震反演技术和地
震数据处理方法。
地震反演是指通过地震波资料反推地下介质的物
理参数,包括孔隙压力。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地震波速度分析、
反射波形处理、速度模型建立等步骤,这些步骤对于准确计算孔隙
压力至关重要。
此外,地震速度计算孔隙压力的方法还需要考虑地下介质的复
杂性和非均质性,以及地震数据的解释和解释模型的建立。
在实际
应用中,地震速度计算孔隙压力的方法还需要结合其他地球物理勘
探方法和岩石物理实验数据,以提高孔隙压力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地震速度计算孔隙压力的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探中重要的
预测手段,它通过地震波速度与地下岩石孔隙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油气勘探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地质等多方面因素,以制定合
理可行的预测方案。
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formation pressure)是指由于沉积物的压实作用,地层中孔隙流体(油、气、水)所承受的压力,又称之孔隙流体压力(pore fluid pressure)或孔隙压力(pore pressure)。
正常压实情况下,孔隙流体压力与静水压力一致,其大小取决于流体的密度和液柱的垂直高度,凡是偏离静水压力的流体压力即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abnormal pres.sure),简称异常压力。
孔隙流体压力低于静水压力时称为异常低压或欠压,这种现象主要发现于某些致密气层砂岩和遭受较强烈剥蚀的盆地。
孔隙流体压力高于静水压力时称为异常高压或超压,其上限为地层破裂压力(相当于最小水平应力),可接近甚至达到上覆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分类常用的指标是地层压力梯度(单位长度内随深度的地层压力增量,单位为MPa/km)和压力系数(实际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之比)。
本文来自: 博研石油论坛详细出处参考/thread-27166-1-5-1.html压力系数:指实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压力之比值。
压力系数是衡量地层压力是否正常的一个指标。
压力系数为0.8~1.2为正常压力,大于1.2称高压异常,低于0.8为低压异常。
摘自《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压力梯度:首先理解什么是梯度:假设体系中某处的物理参数(如温度、速度、浓度等)为w,在与其垂直距离的dy处该参数为w+dw,则其变化称为该物理参数的梯度,也即该物理参数的变化率。
如果参数为速度、浓度或温度,则分别称为速度梯度、浓度梯度或温度梯度。
当涉及到压力的变化率时,即为压力梯度。
区别之处就在于,压力系数为衡量地层压力是否正常的一个指标,压力梯度为压力的变化率。
压力系数就是实际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压力之比。
压力梯度即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变化率。
地层的压力系数等于从地面算起,地层深度每增加10米时压力的增量。
压力梯度是指地层压力随地层深度的变化率。
储集层的基本特征是具孔隙性和渗透性,其孔隙渗透性的好坏、分布规律是控制地下油气分布状况、油气储量及产量的主要因素。
地层孔隙压力
在等效深度处,d指数相等
PP—所求深度的地层压力,MPa; H—所求地层压力点的深度,m; G0—上覆地层压力梯度,MPa/m; HE—等效深度,m; Gn—等效深度处的正常地层压力梯度,MPa/m。
地层压力计算步骤
钻井参数录入
钻速、钻压、转速、地层水密度、钻井液密度
H
计算dc指数
回归正常趋势线
计算地层压力
而地层孔隙内流体(水)的压力为: p=0.00981ρh =0.00981×1.07×3000 =31.547MPa
主要内容
地层孔隙压力的概念 地层孔隙压力的预测方法
孔隙压力计算实例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二、地层孔隙压力的预测方法
基于压实理论、均衡理论及有效应力理论,地层压力预测方法主要有: (1)地球物理方法(地震波法)——钻前 (2)钻速法(dc指数法)——钻井中 (3)测井法(声波时差法)——钻后
二、地层孔隙压力的预测方法
2、dc指数法
(1)原理:机械钻速是井底压差、钻压、转速、钻头类型及尺 寸、水力参数、钻井液性能、地层岩性等因素的函数。当其它因 素一定时,只考虑压差对钻速的影响,则机械钻速随压差减小而 增加。
(2)适用范围:岩性为泥岩、页岩;钻进过程中的地层压力监
测和完钻后区块地层压力统计分析。
标准钻速方程:
d
P e V = KN D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b 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二、地层孔隙压力的预测方法
3、声波时差法
(1)原理: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与岩性密
切相关,当岩性一定时,声波的速度随岩石孔
隙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正常地层压力井段,随
地层压力
6.33
1.20
1.24
3.33
1.36
13.33
5)特点
岩石强度法通过在渤海油田和新疆塔西南油田 两探区多口井的现场试验,具体可归纳出如下 特点:
克服了常用的dc指数法的不足,考虑了钻头类型、钻 头水力工况及水力因素的影响;不需建立趋势线,人 为影响因素少。
岩石强度法是建立在对岩石物性的研究的基础上的, 从理论上讲,它对所检测地层岩性没有太严格的限制, 它的使用范围广。
4. 作dc指数正常趋势线。
作图法:在正常压力井段通过绝大多数点 画一条斜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两点即可写 出正常趋势线方程。
dc=b+ah
及式
dc=10ah+b
式中: H-井深。
a-正常趋势线斜率
b-正常趋势线截距。
解析法:在正常压力井段,用回归法求出dc-H之 间的回归方程。
5.求地层压力:
钻遇压力过渡带时,为避免很快钻遇高压过渡带,往往把钻
压转速降低,已达到减慢钻速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用c指
数法监测地层压力需要对机械钻速加以校正,修正公式如
下:
vh Ke P N 'a
当泥浆密度较底时,c值对地层压力变化很敏感,只要地层压 力稍有变化,C值变化很大.计算C值时不要选用压力过度带 的数据来计算,应在正常压力井段或地层压力基本不变的 井段计算C值,同时,还可用实测压力加以校核
地层压力评估技术
概述 原始地层压力评估
钻前评估技术 随钻评估技术 钻后评估技术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地层压力预测
一、钻前评估技术
意义
无钻井资料的新探区来说,是获得孔隙压力数 据的重要途径
方法
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
地层压力简介
二、为什么要预测地层压力
2、异常压力的危害
异常地层压力是含油气 盆地一种普遍存在的现 象。
它带来的潜在危险包括: 井漏、井喷、卡钻、地 层污染。
三、如何预测地层压力
1、超压的成因
压实效应 成岩作用 密度差作用 构造应力及构造活动
三、如何预测地层压力
三、如何预测地层压力
5、几个相关概念
骨架应力系数:岩石骨架水平与垂直应力 之比。
它和泊松比有以下关系:
K
1
四、地层压力监测软件简介
实时监测地层压力,预报工程事故, 实现安全钻进;
根据某一口井的数据计算压力趋势, 可推测当前区块的地层结构。
三、如何预测地层压力
3 . 1、dc指数法
为了消除钻井液密度对d指数的影响,引入dc 指数:
dc d
n
ECD
ρn—正常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克/厘米3 ECD—钻井液循环当量泥浆密度,克/厘米3
三、如何预测地层压力
3 . 1、dc指数法
考虑到钻头磨损造成的误差,得到dcs指数:
B ROPAV ln 60 RPM n AV dcs 12WOB AV ECD ln 6 10 D
三、如何预测地层压力
4、破裂压力梯度
伊顿法
马氏法 黄式法
Gff= Gf+( μ / (1- μ) ) * ( G0-Gf )
Gff= Gf+K * ( G0-Gf ) Gff=η * Gf+ (2μ / (1- μ) +K )* ( G0Gf )+1000 * St / H
三压力剖面定义
三压力剖面定义三压力剖面是一种常用于地球物理勘探和油气开发中的方法,用于揭示地下岩石的压力分布情况。
通过测量不同深度处的地层压力,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油气储层的性质和开发潜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三压力剖面的定义及其应用。
一、概述三压力剖面是指由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钻井和测井数据得出的地下岩石压力剖面。
它包括三个主要的压力参数:孔隙压力、地层压力和井底压力。
孔隙压力是指地下岩石中孔隙中的压力,主要由地层中的水和天然气等填充物体积和压缩性决定。
地层压力是指地下岩石固有的压力,主要由岩石的重力和地层深度决定。
井底压力是指钻井中井底的压力,主要受到孔隙压力和地层压力的影响。
二、三压力剖面的测量方法测量三压力剖面的常用方法是通过钻井和测井数据来获取。
在钻井过程中,通过测量井底的压力来获得井底压力数据。
测井是指在钻井完井后,通过将测井仪器沿井筒下放到不同深度,测量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压力参数。
通过测井数据,可以得到井底压力和孔隙压力的分布情况。
而地层压力则可以通过钻井记录和地震资料等间接推断得出。
三、三压力剖面的应用三压力剖面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三压力剖面可以用来评估油气储层的性质和开发潜力。
通过分析不同深度处的压力分布情况,可以判断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流体性质等。
其次,三压力剖面可以用来预测地层的压力梯度,从而指导钻井和完井的设计。
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合理的井底压力和地层压力对于保证油气的产出和井口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最后,三压力剖面还可以用于优化油气开发方案。
通过分析不同井点的三压力剖面,可以确定最佳的井网布置和开采方式,提高油气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三压力剖面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和油气开发工具,通过测量不同深度处的地层压力和井底压力,可以评估油气储层的性质、预测地层压力梯度,并指导油气开发方案的优化。
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中,三压力剖面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地层压力公式
地层压力公式1.静液压力Pm(1)静液压力是由静止液柱的重量产生的压力,其大小只取决于液体密度和液柱垂直高度。
在钻井中钻井液环空上返速度较低,动压力可忽略不计,而按静液压力计算钻井液环空液柱压力。
(2)静液压力Pm计算公式:Pm=0.0098ρmHm (2—1)式中 Pm——静液压力,MPa;ρm——钻井液密度,g/cm3;Hm——液柱垂直高度,m。
(3)静液压力梯度Gm计算公式:Gm=Pm/Hm=0.0098ρm(2—2)式中 Gm——静液压力梯度,MPa/m。
2.地层压力Pp(1)地层压力是指地层孔隙中流体具有的压力,也称地层孔隙压力。
(2)地层压力Pp计算公式:Pp=0.0098ρpHp(2—3)式中 Pp——地层压力,MPa;ρp——地层压力当量密度,g/cm3;Hm——地层垂直高度,m。
(3)地层压力梯度Gp计算公式:Gp=Pp/Hp=0.0098ρp(2—4)式中 Gp——静液压力梯度,MPa/m。
(4)地层压力当量密度ρp计算公式:ρp=Pp/0.0098Hm=102Gp(2-5)在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地层压力可分为三类:a.正常地层压力:ρp=1.0~1.07g/cm3;b.异常高压:ρp>1.07g/cm3;c.异常低压:ρp<1.0g/cm3。
3.地层破裂压力Pf地层破裂压力是指某一深度处地层抵抗水力压裂的能力。
当达到地层破裂压力时,使地层原有的裂缝扩大延伸或使无裂缝的地层产生裂缝。
从钻井安全方面讲,地层破裂压力越大越好,地层抗破裂强度就越大,越不容易被压漏,钻井越安全。
一般情况下,地层破裂压力随着井深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上部地层(套管鞋处)的强度最低,易于压漏,最不安全。
(1)地层破裂压力Pf计算公式:Pf=0.0098ρfHf(2-6)式中 Pf——地层破裂压力,MPa;ρf——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g/cm3;Hf——漏失层垂直高度,m。
(2)地层破裂压力梯度Gf计算公式:Gf=Pf/Hf=0.0098ρf(2-7)式中 Gf——地层破裂压力梯度,MPa/m。
现场地层压力计算
现场地层压力计算地层压力是指存在于地下岩石层中的岩石和流体的压力。
地层压力的计算对于油田开发、地质勘探和钻井工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介绍现场地层压力计算方法。
地层压力的计算是根据一定的地质参数和已知资料进行的。
计算地层压力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地下岩石的密度、岩石的压缩性、地层深度、地温以及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等。
首先,地下岩石的密度是计算地层压力的重要参数。
通过地震勘探、地质勘探和岩心分析等方法,可以获得岩石的密度数据。
地层压力的计算需要将岩石的密度转换成重量压力。
地下岩石密度的计算可以使用Archimedes 原理进行,即通过比重计算。
其次,岩石的压缩性也是计算地层压力的重要参数。
岩石的压缩性指的是岩石在受到应力作用下的压缩性能。
岩石的压缩性与岩石的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岩石的强度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通过实验方法或者根据已知的地质数据可以近似估计岩石的压缩性,然后将其应用到地层压力的计算中。
地层深度也是计算地层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地层深度一般通过钻井深度已经测井等方法获得。
在计算中需要注意,地层深度越深,地下岩石所受的重力也越大,地层压力也随之增加。
地温也是计算地层压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地温的计算通常根据已知地质数据或者实地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
地温的计算可以通过热传导方程进行,考虑到地表温度、地下岩石的热导率和传热距离等因素。
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也是计算地层压力的重要参考参数。
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包括岩石的饱和度、岩石的孔隙度以及流体的密度等。
这些参数通常通过岩心实验、测井数据和地质勘探进行获取。
总结起来,现场地层压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下岩石的密度、岩石的压缩性、地层深度、地温以及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等。
基于已知的地质数据和实测资料,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公式对地层压力进行计算。
这些计算可以为油田开发、地质勘探和钻井工程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地层压力系数
地层压力系数地层压力系数是石油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用来描述油气地层中的岩石对地下井筒的压缩性质。
地层压力系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正确评价地层压力、设计井筒工程和实现高效采油具有重要意义。
地层压力系数的概念地层压力系数是指单位深度地层岩石的体积收缩率或体积弹性模量,通常用符号α表示。
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地层压力系数的确定是井下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地层压力系数的大小受地层岩石的固结和岩石本身的性质影响。
地层压力系数的影响因素1.地层岩石类型: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地层压力系数,比如砂岩和泥岩的地层压力系数就有较大差异。
2.孔隙度:孔隙度越大,地层压力系数通常越小。
岩石孔隙度的大小会影响地层的压缩性。
3.地层深度:地层压力系数通常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为深部岩石受地层以上压力的影响更大。
4.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地层岩石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地质构造下的岩石地层压力系数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地层压力系数的应用1.井下地层压力预测:利用地层压力系数可以预测井下地层的压力情况,指导井下作业的进行。
2.井筒封固设计:地层压力系数也是设计井筒封固方案的重要参数,有助于确保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采油效率提升:正确评价地层压力系数可以帮助优化采油工艺,提高采油效率和产量。
结语综上所述,地层压力系数是石油工程领域中一个关键的参数,对于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地层压力系数的准确测定和合理应用可以帮助实现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
希望通过对地层压力系数的认识,能够促进石油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8.第八章-地震孔隙度和地层压力
Vf
Vm
Vf (V Vm )
V (Vf Vm )
注意: 时间平均方程只适用于纯净砂层,而不适用于含泥质砂岩。 一般情况下,在海相砂岩中应用此公式预测效果较好; 在陆相砂岩中,只有少数纯净砂层适用此公式。
泥质含量 80 %
泥质含量为 0%
砂岩速 度与孔 隙度的 关系受 到泥质 含量等 因素的 影响 !
1 1
V Vf Vsh
Vma
Ψ 泥质
1-Ψ 纯砂岩 Φ 孔隙 Ψ 泥质 ma 骨架
二、地震孔隙度分析原理 1、在含泥质砂岩储层中
利用扩展时间平均方程计算地震孔隙度:
扩展时间平均方程岩石模型示意图
1 V1
1
Vs
Vsh
1
V Vf Vsh
Vma
Kp
Kp为校正因子,可由实测资料求得
Ψ 泥质
3、改进的菲利普恩模型
实际上,在中浅层,当异常压力幅度不太大时,地层压力与地 层速度可能为对数关系。
刘震(1993)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模型
pf
ln(Vmax ln(Vmax
Vint ) Vmin )
•
pov
该模型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改进的菲利普恩模型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修正式所具有的误差 不超过5.07MPa, 而原菲利普恩公式计 算的误差,最大可达 10.13MPa,平均也在 8.1MPa左右。 也就是说,修正式的 误差比原公式误差降 低了近一半。
沙三下段压力系数等值线图
递推反演方法是根据反射系数进行递推计算地层波阻抗或层 速度的方法。 其关键在于由原始地震记录估算反射系数和波阻抗, 测井资 料不直接参与反演, 只起到标定和质量 控制的作用 , 因此 又称为直接反演。 地层的反射系数和波阻抗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地震波阻抗资料预测地层压力
地震波阻抗资料预测地层压力1968年,潘贝克提出利用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
随着岩石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地震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地震技术预测地层压力成为可能,其精度大幅度提高。
在地震压力预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是地震速度谱资料和地震反演得到的地震波阻抗资料。
由于地震速度谱资料在纵向上测点较少,不能满足压力精确预测的需要。
反演波阻抗资料在纵向上是连续的,可用的信息较多,是压力预测的主要基础资料。
地震波在地层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地层的岩性、岩层的压实程度、岩层的埋藏深度以及岩层的地质时代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地层埋藏深度的加大而增加。
因此,同样岩性的岩石,埋藏深、时代老,要比埋藏浅、时代新的岩石波传播速度要大。
但在高压地层段内,由于岩层孔隙空间充填气体或液体,压力的增大和岩石密度的减小,使波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要低于在岩石骨架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因而,孔隙度和波传播速度有反比关系,即同样岩性岩石,当孔隙度大时,其速度相对较小。
孔隙度的变化意味着岩石密度的变化,它同密度亦有反比的关系,即孔隙度变大,密度相对减小。
因此,速度的变化实际随岩石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综上分析,地震波在地层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岩层埋藏深度、岩石沉积年代和岩石密度有正比关系,与岩石孔隙度变化成反比关系,这些特性与常规声波测井的规律性是一致的,因此,用地震波进行地层压力预测的理论是可行的。
异常高压地层具有高孔隙度、低密度的特点,因而在地震速度上具有低速的特征。
在浅层正常压实带,地震层速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但是,若在地下某一深度出现异常高压,则表明该深度的地层处于欠压实状态,其孔隙度比相同深度处正常压实的孔隙度高,地震层速度比相同深度处正常压实的地震层速度小。
利用这一特征,即地震层速度在同一深度上处于异常压实带和处于正常压实带的差异,可以定量的计算地下地层压力。
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常用的有图解法和公式法两大类。
地层压力基本知识PPT课件
一、孔隙压力术语
Typical trend curves for resistivity, so地ni层c 压ve力lo基ci本ty知, a识nd density. Blue curves denote normal compaction trends. Arrows indicate deviations due to overpressure.
In overpressure, fluids are trapped in the pores and bear part of the weight of the overlying solids.
Any pressure over the hydrostatic pressure is overpressure(超压). The
静岩压力梯度的变化原因
★ 岩石体积密度随压实作用的增大而增加 ★ 地层水密度的增加(溶解在水中的固体总量(TDS)
随深度而增加
地层压力基本知识
一、孔隙压力术语
• 孔隙压力(pore pressure)
The “pore pressure” is the pressure of the fluid in thePproersesusrpeace of the rock. The point at which pore pressures exceed hydrostatic pressures is the “top of overpressures.”
地层压力基本知识
前言
• 针对胜利地质录井公司而言,由于它是一个 集钻前地质设计、随钻地质录井、钻后研究、 解释、评价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因而 异常地层压力预测与监测技术贯穿于公司各 个主营环节,搞好这项工作有助于提高地质 设计水平、提高随钻监测精度、提高地质研 究深度、提高解释评价水准,从而提高公司 的整体技术势力,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 深入、更准确、更优质的服务。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第八章 储量计算
④ 油气田地质研究是否达到本级储量要求的认识程度
⑤ 分析所选择的储量计算方法是否合理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2、储量综合评价
申报的油气储量按:储量规模、产能、储量丰度、
埋藏深度、储层物性、含硫量、原油性质7个方面进行 综合评价。
1)储量规模
分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特小型
2) 按产能大小划分
石油储量:可根据千米井深的稳定产量、每米采油指 数和流度划分为:高、中、低、特低产四个等级。 天然气储量:仅根据千米井深的稳定产量划分为: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二)可采储量分类 1.可采资源量 潜在可采储量 推测可采储量 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次经济可采储量 控制技术可采储量 控制经济可采储量 控制次经济可采储量 预测技术可采储量
2.可采储量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3.储量状态分类
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已开发的经济可采储量指油气藏的开发井网钻探 和配套设施完成后,已全面投入开采的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的经济可采储量 指已完成评价钻探或已开辟先导生产试验区的油气藏 (田)尚未部署开发井网的经济可采储量
每米采油指数-- t/MPa.d.m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二、工业油气流标准
工业油气流标准包括:油气井的工业油气流标准, 储集层的工业油气流标准。
油气井的工业油气流标准:指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
件下,一口油(气)井具有实际开发价值的最低产油气量
标准(即油气井的产油气下限)。
★★
储集层的工业油气流标准:指工业油气井内储层的产
Proved 证实 美国 Developed 已开发 前苏联 (1983) A Undeveloped 未开发 B,C1
Probable or Possible or Hypothetical+ Indicated 概算或预示 部分C1 Inferred 可能或推断 C2 Speculative 假定+推测 C3 D
地层压力梯度
井控基本知识
井控基本理论
▪地层坍塌压力:所谓地层坍塌压力是指地层钻开后,井壁围岩产生 剪切破坏而向井内产生坍塌或缩径时的井内静液柱压力。单位MPa或 psi。
▪异常压力:指与正常压力趋势不相符的任何压力。正常条件下,地 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等于地层流体作用于该处的静液柱压力。地层 压力梯度在0.0098~0.0105MPa/m(或0.433~0.465Psi/ft或0.l~ 0.107kg/cm2/m)之间的为正常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梯度大于0.0105MPa/m(0.465psi/ft)为异常高压。 地层压力梯度小于0.0098MPa/m(0.433psi/ft)的为异常低压。 异常高压的上限大约等于上覆岩层的总重量,即相当于压力梯度为 0.02262MPa/m(lpsi/ft)。但在浅处则要稍小些,也有局部地层 超过上覆岩层压力梯度达40%的所谓“压力桥”
井控基本知识
井控基本理论
(3)根据页岩岩屑参数的变化来监测。页岩密度下降、页岩岩屑中搬 土含量增加、岩屑体积、尺寸和形状有变化等现象可能是异常高压地 层出现的征兆。 (4)随钻气侵监测。 ▪ 钻后检测: 电测井、声波时差测井、中途测试和完井测试等都是最直接的异常 高压地层的钻后检测方法。 ▪ 几种具有代表性预报和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
井控基本知识
井控基本理论
▪ 上覆岩层压力:指覆盖在该地层以上地层岩石和孔隙中流 体(油、气或水)的总重量造成的压力。用符号Po表示,单 位MPa或ps i或Kg/cm²。 ▪ 当量钻井液密度 压力可用当量钻井液密度的形式来表示,等于实际钻井液密 度与所附加压力钻井液密度之和。
P We Wo C3 H
井控基本知识
井控基本理论
地层异常压力的预报和监测 ▪ 钻前预报:包括地震法、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地球 物理方法以及利用井底以上的电测资料预报井底以下尚未钻开地层的 孔隙压力和对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 ▪ 随钻监测: (1)根据钻井参数的变化进行监测。其中有根据机械钻速增加、d 指数下降、dc指数下降、钻速方程、随钻测井以及扭矩、卡阻增加等 现象来判断高压地层的出现。 (2)根据钻井液参数的变化来监测。钻井液气侵、出口钻井液密度 下降、出口钻井液温度上升、钻井液中氯化物含量增加、钻井液的电 阻率下降、钻井液性能的突变、泥浆池液面上升、钻井液总量和钻井 液出口管流量增加、钻井液灌不进或灌进量减少等现象都可能是异常 高压地层出现的征兆。
地层压力划分标准
地层压力划分标准一、正常地层压力。
正常地层压力呀,就像是一个乖宝宝,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一般来说,正常地层压力大致等于从地表到地下该地层深度处的静水压力。
想象一下,就像一个平静的湖泊,湖水对湖底的压力是有一定规律的,地层里也是类似的情况。
这个压力值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常规现象一样。
在正常地层压力的情况下,很多钻探呀、开采呀之类的工作都能按照常规的流程和设备来进行,不会出现太多意想不到的状况。
比如说在这种地层进行石油开采,工人们就像在熟悉的环境里工作,按照既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操作。
二、异常高地层压力。
异常高地层压力就有点像调皮捣蛋的小怪兽啦。
它比正常地层压力要高很多呢。
这种压力的形成原因有好多好玩的情况。
可能是地层里有大量的流体被封闭起来,就像一个气球被不断地吹气,里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也有可能是地层快速沉积,下面的流体还没来得及跑出去,就被压得压力超高啦。
在钻探遇到异常高地层压力的时候,那可就要小心啦。
就好像你在探险的时候突然遇到一个超级强大的对手。
钻井设备可能会突然面临很大的压力,如果设备不够坚固,就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像井喷这种危险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石油工程师们这个时候就像勇敢的战士,要想办法应对这个强大的“敌人”,调整开采策略,加固设备,防止意外的发生。
三、异常低地层压力。
异常低地层压力呢,就像是一个有点虚弱的小伙伴。
它比正常地层压力低不少。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地层里的流体被过度开采,或者是地层有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让流体流失得比较多。
这就好比一个装满水的水桶,突然有个大洞,水都流走了,桶里面的压力就变得很低。
在这种地层进行工作的时候,也会有一些麻烦。
比如说可能会导致地层塌陷之类的问题。
开采的时候呢,就不能按照常规的方式来,要更加小心谨慎,要想办法给地层补充一些支撑力,就像给虚弱的小伙伴补充营养一样。
而且对于这种地层压力的监测也要更加频繁和细致,因为它比较脆弱,任何一点小的变化都可能引发比较大的问题。
地震与地下岩层孔隙结构
地震与地下岩层孔隙结构地震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对地下岩层孔隙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震能量的传播和释放引起了岩石的强烈震动,同时也引发了地下岩层孔隙结构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地震对地下岩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并介绍岩石的孔隙结构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一、地震对地下岩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地震具有破坏性的振动能够引起岩石的裂隙扩展和断裂破坏,从而改变岩石的孔隙结构。
在地震过程中,岩石受到的应力远远超过其承受能力,导致岩体发生塑性变形、断裂以及裂隙的产生。
这些破坏过程会导致原本存在的孔隙变得更加连通,使得岩石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
此外,地震还会引起岩石的体积变化。
当地震波通过岩石时,岩石内部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岩石的体积发生微小的变化。
这种体积变化会进一步改变岩石的孔隙结构,使得孔隙的大小、形状和分布发生变化。
二、岩石的孔隙结构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岩石的孔隙结构是指岩石内部的孔隙空间的大小、形状和分布等特征。
孔隙结构对岩石的物理、力学和流体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地震活动对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孔隙度变化:地震会引起岩石的体积变化和破坏,使孔隙度发生变化。
当岩石受到破坏和裂隙扩展时,原本封闭的孔隙变得更加连通,孔隙度增大;反之,当地震波通过岩石时,岩石的体积变小,孔隙度减小。
2. 孔隙形状变化:地震波的振动能够引起岩石内部的孔隙变形。
如果孔隙形状本身就不规则,地震波能够使其变得更加复杂和不规则。
这种变形会改变孔隙对流体的渗透性和流动性。
3. 孔隙连接性变化:地震会导致岩石中原本存在的孔隙更加连通,使岩石的渗透性变大。
这种变化对地下水的运移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也影响地下岩层的稳定性。
三、地震对地下岩层孔隙结构的应用地震对地下岩层孔隙结构的影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研究地震引起的岩石孔隙结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下岩层的地质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
同时,在地下岩层工程勘探和采矿活动中,对地下岩层孔隙结构变化的了解有助于评估地震灾害与工程安全的关系,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
地层压力梯度
井控基本理论
▪井底压力:指井眼底部所受的总压力,包括钻井液柱压力和井口所 受压力的总和。
▪地层破裂压力:由于井内液柱压力过高,会使地层产生拉伸破裂或 使地层原有裂缝张开而造成井漏。使地层原有裂隙张开或形成新裂隙 时的井内静液柱压力,称为地层破裂压力。单位MPa或psi;用符号Pf 表示。 每单位深度增加的破裂压力值,叫地层破裂压力梯度。 地层破裂压力梯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层参数,它对研究地层的稳 定性,确定钻井过程中的钻井液密度,保护油气层,确定合理的压井 液密度以及正确的井身结构设计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实现优质、快 速和安全钻井,必须保持井内流体压力介于地层孔隙压力和地层破裂 压力之间。
井控基本知识
井控基本理论
地层异常压力的预报和监测 ▪ 钻前预报:包括地震法、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地球 物理方法以及利用井底以上的电测资料预报井底以下尚未钻开地层的 孔隙压力和对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 ▪ 随钻监测: (1)根据钻井参数的变化进行监测。其中有根据机械钻速增加、d 指数下降、dc指数下降、钻速方程、随钻测井以及扭矩、卡阻增加等 现象来判断高压地层的出现。 (2)根据钻井液参数的变化来监测。钻井液气侵、出口钻井液密度 下降、出口钻井液温度上升、钻井液中氯化物含量增加、钻井液的电 阻率下降、钻井液性能的突变、泥浆池液面上升、钻井液总量和钻井 液出口管流量增加、钻井液灌不进或灌进量减少等现象都可能是异常 高压地层出现的征兆。
井控基本知识
井控基本理论
溢流发生的原因 溢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地层与井眼系统压力失去平衡,井内液柱压 力小于地层孔隙压力而引起溢流或井喷。其影响因素主要由: ▪ 地层掌握不准确,钻到异常高压层,事先未预告或者预告不准确 ,特别是在新探区钻井经常出现这种现象。 ▪ 钻井液柱压力减少。引起液柱压力减小的主要因素有: (l)因井漏,井内液柱高度降低而使液柱压力减小。这种情况往往 不易及时发现,要加强观察。 (2)起钻时未向井内灌足钻井液。起钻时由于井内钻具起出而使钻 井液面下降,如不及时灌足钻井液,就会使液面下降,使井内液柱压 力降低可能引起溢流。
地层压力——精选推荐
地层压⼒地层压⼒⼀、基本概念1、静液压⼒:是由钻井液柱重量引起的压⼒。
2、地层压⼒:是指作⽤在岩⽯孔隙内流体(油⽓⽔)上的压⼒,也称为地层孔隙压⼒。
3、上覆地层压⼒:指覆盖在地层以上的地层基质(岩⽯)和孔隙中流体(油⽓⽔)的总重量造成的压⼒。
4、破裂压⼒:在井中⼀定深度处的地层,其承受压⼒的能⼒是有限的,当压⼒达到某⼀值时会使地层破裂,这个压⼒称为地层的破裂压⼒。
5、压⼒系数:是地层原始压⼒与同⼀深度地层⽔静⽔柱压⼒的⽐值(实际仍是当量密度,只是去掉密度量纲)。
6、当量钻井液密度:某深度处的钻井液液柱压⼒(包括循环阻⼒和波动压⼒等)等于该深度的地层压⼒时的钻井液密度(ECD=101.97*压⼒梯度)7、静⽔压⼒(Hydrostatic Pressure):指单位液体重量与静液柱垂直⾼度的乘积。
ph = (g*ρ*H )/1000 ≈ (ρ*H)/1000ph------ 静⽔压⼒ Mpag ------ 重⼒加速度 9.81m/s2ρ ------ 钻井液密度 g/cm3H ------ 垂深 m8、静⽔压⼒梯度(HydrostaticPressureGradient):静⽔压⼒梯度是指每单位深度上静⽔压⼒的变化量。
Hpg = ph/H ≈ρ*g/1000Hpg ------ 静⽔压⼒梯度 MPaρ ------ 单位体积质量 g/cm3体积密度法:Hpg =(103* ph)/g*H9、地层孔隙压⼒(Pore Pressure):指作⽤地岩⽯孔隙中流体上的压⼒。
对于现场计算,孔隙压⼒与流体液柱的密度及垂直深度有关pf = (ρf*g*H)/1000pf ------- 地层孔隙压⼒ MPaρf ------- 地层流体密度 g/cm310、地层孔隙压⼒梯度( Pore Pressure Gradiet):指单位深度上地层孔隙压⼒的变化量。
pfg = pf/H ≈ρf*g/1000体积密度法:pfg =(103* pf)/g*H孔隙压⼒梯度等于或接近于静⽔压⼒梯度时称为正常孔隙压⼒梯度;低于静⽔压⼒梯度时称为低压⼒异常孔隙压⼒梯度,简称低压⼒异常。
地层压力组成
地层压力组成
地层压力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静液压力:由地层中静止的流体产生的压力,它与地层深度和流体密度有关。
孔隙压力:由于地层中的孔隙和裂缝中的流体产生的压力,它与孔隙和裂缝的大小、形状以及流体的性质有关。
弹性压力:由于地层岩石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压力,它与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地层岩石的变形情况有关。
在实际的地层压力分析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三部分压力的影响。
除了以上三部分地层压力,地层压力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地层中的化学物质、温度和压力梯度等。
地层中的化学物质可以影响地层压力,因为它们可能会与地下流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流体的性质和压力。
例如,地下流体中的气体可以与岩石中的某些矿物发生反应,释放出能量并改变流体的压力。
温度和压力梯度也可以影响地层压力。
随着地下流体温度的升高,其体积会膨胀,从而增加地层压力。
此外,地层压力梯度也会影响地层压力,因为流体在向井筒流动时,由于压力梯度的存在,会使得流体在地层中产生额外的压力。
综上所述,地层压力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实际的地层压力分析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以得到准确的地层压力预测和评估。
现场地层压力计算
六、地层压力计算1、地层孔隙压力和压力梯度(1)地层孔隙压力H g p f p ⨯⨯⨯=-ρ310式中,P p —-地层孔隙压力(在正常压实状态下,地层孔隙压力等于静液柱压力),MPa ; ρf -—地层流体密度,g/cm 3;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H ——该点到水平面的重直高度(或等于静液柱高度),m 。
在陆上井中,H 为目的层深度,起始点自转盘方钻杆补心算起,液体密度为钻井液密度ρm ,则,H g p m h ⨯⨯⨯=-ρ310式中,p h ——静液柱压力,MPa ; ρm -—钻井液密度,g/cm 3; H -—目的层深度,m ;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在海上钻井中,液柱高度起始点自钻井液液面(出口管)高度算起,它与方补心高差约为0.6~3.3m ,此高差在浅层地层孔隙压力计算中要引起重视,在深层可忽略不计。
(2)地层孔隙压力梯度HP G Pp =式中 G p —-地层孔隙压力梯度,MPa/m 。
其它单位同上式。
2、上覆岩层压力及上覆岩层压力梯度 (1)上覆岩层压力])1[(1081.93o ρρΦ+Φ-⨯=-m H P式中 P o ——上覆岩层压力,MPa ; H --目的层深度,m; Φ——岩石孔隙度,%;ρ——岩层孔隙流体密度,g/cm 3; ρm --岩石骨架密度,g/cm 3。
(2)上覆岩层压力梯度HP G oo =式中,G o ——上覆岩层压力梯度,MPa/m ;P o ——上覆岩层压力,MPa ; H -—深度(高度),m.(3)压力间关系z p P p O σ+=式中,P o -—上覆岩层压力,MPa ; P p —-地层孔隙压力,MPa ;σz ——有效上覆岩层压力(骨架颗粒间压力或垂直的骨架应力),MPa 。
3、地层破裂压力和压力梯度 (1)地层破裂压力(伊顿法)p p z f P P P +--=)(1σμμ式中, P f ——地层破裂压力(为岩石裂缝开裂时的井内流体压力),MPa ; μ—-地层的泊松比;σz ——有效上覆岩层压力,MPa; P p -—地层孔隙压力,MPa.或 试P P P h f += 式中,P f -—地层破裂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改进的菲利普恩模型
实际上,在中浅层,当异常压力幅度不太大时,地层压力与地 层速度可能为对数关系。
刘震(1993)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模型
ln(Vmax Vint ) pf pov ln(Vmax Vmin )
该模型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改进的菲利普恩模型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修正式所具有的误差 不超过5.07MPa,
实际地层是介于这两种极端条件之间,总是含有一定孔隙流体。
如果按菲利普恩公式,实际计算地层压力时,只是用地层实际速 度,在这两个极端点间进行直线内插。 则要求地层压力与层速度呈直线关系 ----隐含的假设条件 实际上,在中浅层,当异常压力幅度不太大时,地层压力与地 层速度可能为对数关系。
三、地震地层压力预测的主要方法
1、在纯净砂岩储层中
利用时间平均方程计算 地震孔隙度:
1 1 V Vf Vm
时间平均方程物理模型示意图
V f (V Vm ) V (V f Vm )
V是地震反演得到的砂岩绝对速度 ,
Vm=5486~5944m/s
V f (盐水) 1600m / s
V f (油) 1300m / s
泥质含量为 0%
砂岩速 度与孔 隙度的 关系受 到泥质 含量等 因素的 影响 !
泥质含量 80 %
二、地震孔隙度分析原理
2、在含泥质砂岩储层中 利用扩展时间平均方程计算地震孔隙度:
(1)宏观尺度
该砂层视为由纯砂岩和纯泥质两部分组成
Ψ 泥质 1-Ψ 纯砂岩 Φ 孔隙
1 1 V Vs Vsh
POV上覆负荷与深度成正比: Pov=ρr gZ
故只要给定某点的埋深和地层速度,就可根据上式求出地层压力。
菲利普恩法存在的问题:
Vmax Vint pf pov Vmax Vmin
实际上,菲利普恩公式仅仅在两个极端条件下成立:
(1)当Vint=Vmax时,岩石为致密层,无孔隙和孔隙流体存在,自 然也不存在地层压力。按上式也同样得出pf=0,说明公式成立。 (2)当Vint=Vmin时,岩石为纯流体,无固体骨架存在,液体承担全 部上覆负荷。这时按上式也求出Pf=Pov,表明公式在这一点上也成立。
反演的速度剖面
1-86 1-12
1-22 1-25
1-24 DK32
1-33
1-47
1-55
DK241-ຫໍສະໝຸດ 9P1x3P1x2 P1x1
南 南北向剖面(3)
北
1-55
1-56
1-58
1-59
1-51
1-60
1-54
P1x3 P1x2 P1x1 西 东
反演成果显示中波阻抗色标的岩性标定技术
反演的速度剖面
(二)递推反演方法原理
地震记录为反射系数和子波的褶积,通过反褶积处理, 得到地层的反射系数。同时,由上式可以得到 :
这样即可由递推的方法通过反射系数计算出地层各层 的波阻抗(或层速度):
式中Z0为初始波阻抗,Zi
十 l
为第 i+1 层地层波阻抗。
低 频 速 度 分 量 补 偿
反演成果显示中波阻抗色标的岩性标定技术
砂体的纵横向展布特征清楚,井间小层关系清楚,可以 实现小层的横向追踪。 在井网较密的区域,反演剖面上能够清楚地反映各单砂 体在井间的变化,从而可以分析各单砂体在井间的连通 关系,为分层系开采或开发过程中的注采关系调整提供 依据。
新立三维区T2反射层构造图
第一节 地震孔隙度分析
三、地震孔隙度分析原理
沙四下段超压分布局 限于南部缓坡带,压 力系数总体上比沙四 上段小得多
沙三下段大部分地 区处于超压控制之 下,最大压力系数 达1.55之上。
沙三下段压力系数等值线图
Ψ 泥质 1-Ψ 纯砂岩 Φ 孔隙 Ψ 泥质 ma 骨架
扩展时间平均方程岩石模型示意图
1 1 V Vs Vsh 1 1 Kp Vma V V f Vsh
Kp为校正因子,可由实测资料求得
扩展时间平均方程计算的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交会图 1.45°对角线;2.多项式拟合曲线
式中Vs是纯砂岩的速度,Vsh是 纯泥质的速度,ψ是泥质含量。
扩展时间平均方程岩石模型示意图
Ψ 泥质 ma 骨架
(2)微观尺度
该砂层视为由岩石骨架颗粒、泥质 和孔隙流体三部分组成
1 1 V V f Vsh Vma
二、地震孔隙度分析原理 1、在含泥质砂岩储层中 利用扩展时间平均方程计算地震孔隙度:
三、地震地层压力预测的主要方法
2、菲利普恩法
Vmax Vint pf pov Vmax Vmin
pf是地层孔隙压力, POV为上覆静岩压力(上覆负荷压力);
Vint是地层中的层速度;
Vmax接近于在岩石刚性基质中的速度; Vmin接近于岩石孔隙流体速度。 Vmax和Vmin与Vint相比,是两个常数
Z
A B
SB=ρr gZe pfB=ρw gZe
p fA S A SB p fB
ρr是岩石平均密度 ,
SA=ρr gZ
Ze是等效深度
ρw是孔隙水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1、等效深度法
pfA=ρr gZ+(ρw –ρr)gZe
B点等效深度Ze 为:
Ze
0 eCZe
φ为A点的页岩孔隙度,φ0为地 表页岩孔隙度,C为经验常数。
Z
t tm t f tm
A点的地层压力为
Δt为页岩声波时差,Δtm和Δtf分别是页岩 孔隙流体和页岩骨架的声波时差,均可 视为常数
p fA
ln 0 ln[( t tm ) ( t f tm )] r gZ e ( w r ) g C
递推反演方法是根据反射系数进行递推计算地层波阻抗或层 速度的方法。 其关键在于由原始地震记录估算反射系数和波阻抗, 测井资 料不直接参与反演, 只起到标定和质量 控制的作用 , 因此 又称为直接反演。
地层的反射系数和波阻抗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式中 ,Ri 为界面反射系数 ,ρi+1和ρ i为界面两侧介质的 密度,Vi+1和Vi为界面两侧介质的速度 ,Zi+1 和 Zi 为界 面两侧介质的波阻抗。
应用实例
辽西凹陷东下段DM1砂体 泥质含量等值线图
辽西凹陷东下段DM1砂体 孔隙度等值线图
第二节 地震地层压力分析
一、地震地层压力预测的意义
1、预测盆地压力场分布,确定油气运移方向和有利的油气聚 集场所;
2、钻前预测地下压力,估算油藏产能。
3、钻前预测地下压力,设计合理钻井程序,保障钻探安全;
第二节 地震地层压力分析
二、地震孔隙度分析原理 1、在纯净砂岩储层中
利用时间平均方程计算地震孔隙度:
1 1 V Vf Vm
注意:
V f (V Vm ) V (V f Vm )
时间平均方程只适用于纯净砂层,而不适用于含泥质砂岩。 一般情况下,在海相砂岩中应用此公式预测效果较好; 在陆相砂岩中,只有少数纯净砂层适用此公式。
二、地震波阻抗反演 (一)基本概念
1、地震反演
由地震信息得到地下地质信息的过程,称之为地震反演。
包括叠前反演和叠后反演。具体又分为(1)道积分反演、 (2)递推反演、(3)基于模型的反演、(4)波动方程反演 和(5)人工神经网络反演等。
2、波阻抗反演
由地震反射剖面得到地下波阻抗剖面的过程
(二)递推反演方法原理
Vf (气) 300 ~ 400m / s
Vf和Vm是孔隙流体和岩石骨架的速度, 均可视为常数 。
二、地震孔隙度分析原理 1、在纯净砂岩储层中
利用时间平均方程计算 地震孔隙度:
t tm t f tm
Δt是从合成声波测井剖面上拾取的砂岩时差值; Δtf和Δtm孔隙流体和岩石骨架的时差,均可视为常数 。
Ze
Z
Ze是等效深度
因此A点的有效应力就与B
点的有效应力相等
A B
泥岩孔隙度和流体压力与埋深关系示意图
1、等效深度法
根据特察模型,存在两个 等式,即
Ze
S A A p fA SB B p fB
此处SA和SB分别是A、B两点 的上覆负荷压力;σA和σB 分别是A、B两点的有效应 力;PfA和PfB分别是A、B两 点的孔隙(流体)压力。 因为
二、地层压力的确定手段
1、地层压力测试; 2、据声波测井等资料转换出的地层压力 ; 3、地震地层压力预测 。
第二节 地震地层压力分析 三、地震地层压力预测的主要方法
1、等效深度法
假设: 等孔隙度时有效应力相等
欠压实段中埋深为Z的A点 处页岩孔隙度值与其正上 方正常压实段投影点B处 页岩孔隙度值相等,
而原菲利普恩公式计 算的误差,最大可达 10.13MPa,平均也在 8.1MPa左右。
也就是说,修正式的 误差比原公式误差降 低了近一半。
辽东湾地区地层压力计算误差对比图 (a)Phillippon 公式压力计算误差;(b)Phillippon修正式压力计算误差
沙四上段除北部 陡坡带外其它地 区均在超压控制 之下,最大压力 系数在义17井区
第八章 地震孔隙度和地震地层压力分析
第一节 地震孔隙度分析
储层孔隙度确定方法
实验测定法(岩心):精度最高 测井解释法:精度居中 地震解释法:精度最差
第一节 地震孔隙度分析
一、地震孔隙度预测应用的速度
层速度分辨率太低!
地震孔隙度预测时, 应用地震反演的
绝对速度
对地震资料作反演处理,利 用反演出的合成声波速度类 资料(如Seislog、Velog、 ISIS、Jason等)进行孔隙 度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