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合集下载

成语使用正确的

成语使用正确的

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所以要弄清成语的来源,不能望文生义,例如“文不加点”如果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就错了,它的意思是文章写成不用涂改,形容写文章写得很快; “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得;“万人空巷”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屡试不爽、七月流火、明日黄花、三人成虎等。

二、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作为一种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注意其感情色彩,以便正确运用。

如“明目张胆”,古代形容不畏权势,敢作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现代,指人公开干坏事,成了贬义词;又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是存心已久,费尽心思,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当;还有如“趋之若骛”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用来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含贬义。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明哲保身、好为人师等。

三、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有些成语意思大致相同,但在程度轻重,意义侧重方面有所不同。

如“惨无人道”与“惨绝人寰”都指极残酷,极狠毒,但后者指世上没有过的惨事,手段之残酷,情形之凄惨到了极点,程度比前者重;如“信口开河”与“信口雌黄”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后者有“歪曲事实”随意掩盖真相,进行诽谤污蔑之意,语义比前者重;再如“朝三暮四”与“朝秦暮楚”都有反复无常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朝秦暮楚”多指大的原则方面的反复,比喻不讲原则,反复无常。

例“中国现代史上的军阀都要依靠一个外国势力,但他们朝秦暮楚,没有一个准后台。

”“朝三暮四”比喻经常改变主意,例“他研究学问朝三暮四。

”再如“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前者侧重徒有虚名而毫无实际,犹如镜花水月一般,虚幻而不能捉摸,后者指以物示人而不落实,望梅虽不真正解渴,但有梅可望总比虚幻不可捉摸实在一些。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形象生动、简练精确的特点。

然而,由于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往往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避免出错或误解。

本文将介绍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使用成语的前提。

成语虽然短小精悍,但其内涵却往往十分丰富。

因此,我们在使用成语时,应该先通过查阅词典或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确保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成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出现与原意相悖的情况。

例如,在描述人物个性特点时,可以使用成语“一丝不苟”来形容一个做事十分认真、严谨的人。

但如果我们误用成语,可能会导致表达的内容与本意相反,给人产生误解。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确保自己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二、正确运用成语的语境成语的表达需要根据语境来进行,不同的语境会对成语的意义产生不同的解读。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使其更好地与周围的语言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使用成语“水落石出”来形容一种情况变得清晰明朗,毫无疑问。

但如果我们将这个成语用于其他语境,可能会引起误解,降低表达的效果。

因此,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表达。

三、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成语在语法上有一定的特点,掌握了成语的语法结构,才能更好地使用它们。

在成语使用中,一些常见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倒装结构等。

例如,成语“一鸣惊人”中的“一鸣”是主语,“惊人”是谓语。

如果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改变了语法结构,可能会让人产生困惑。

因此,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是使用成语的基本要求。

四、避免成语的滥用和重复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过度使用或滥用成语会使文章显得艳俗和不自然。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应该注意适度,避免成语过于频繁地出现。

成语的正确使用

成语的正确使用
D、这座从前破旧的博物馆如今装饰一 新,看起来古朴庄严,器宇轩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 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 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 从根本上解决 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 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例3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
5、少年时就到关外谋生的四爷,老大归来,还是 孤单的孑然一身。
6、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制止滥砍滥伐,防止土地进 一步沙漠化。
错误四:
语 意 重 复
类五:
1、这则笑话,因为对某些办事推诿,漠不关 心人民疾苦的干部讽刺得很有力量,因此在民 间流传颇广。
2、历史上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 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有可原,罪不容诛。 6、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
志成城。
错误一:
误 解词义
类二
1、近日,竟出现了为区区二元五角钱, 游戏室的老板杀害三个小学生的震撼人心 的事件。
2、现实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 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 挠改革。
3、《动物世界》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非 常受欢迎的节目,其始作俑者是赵忠祥。
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
A、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地救 火,火烧了头发,烧灼了皮肉,他们忘乎 所以,直到把火扑灭为止。
B、我军识破了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到 了泸定桥,把他们消灭在对岸。
C、这家银行的资金投资于建筑上太大, 问题一发生,当然就尾大不掉,很难应付 用户需求。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 “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凝练了丰富的寓意和情感,能够生动地形容事物和表达观点。

然而,由于成语的广泛运用和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有时会误用或滥用成语,造成误解或让人感到突兀。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成语的意义和来源要正确使用成语,首先要了解成语的意义和来源。

成语通常具有含蓄和隐晦的特点,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只有真正理解了成语的实际含义,才能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误用或滥用成语。

二、注意成语的语境成语的使用要结合语境进行,只有在恰当的语境下使用才能发挥出它们的表达效果。

不同的场合需要使用不同的成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要注意成语的时态和语气,适当调整它们的用法和形式。

三、避免滥用成语虽然成语可以起到形象生动的表达作用,但滥用成语可能会造成矫揉造作、过于庞大或煞风景的感觉。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适度,避免在不适合的场合频繁使用成语。

四、注重成语的形象表达正确使用成语需要注重其形象表达的效果。

成语通常采取了一种隐喻或象征的方式,能够更加形象地描绘事物。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选择具有明确形象的成语,并且在表达时要尽量贴近成语的意义和形象。

五、积累丰富的成语搭配正确使用成语需要积累丰富的成语搭配,掌握它们在实际语境中的用法。

通过广泛阅读和实际运用中积累搭配,能够更好地把握成语的使用方法,避免误用或滥用成语。

六、注意成语的变化和演变成语是语言的产物,它们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有些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可能与原来的含义有所出入,因此要注意对成语的了解和掌握,以避免发生因过时或错误理解而产生的误用。

七、避免直译成语有些成语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直译成语可能会造成语义上的歧义或不通顺的表达。

因此,要避免在跨文化交流或翻译中直译成语,而是选择合适的翻译或替换。

八、注重成语的适用性虽然成语已经成为中文表达中常用的固定搭配,但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惠云) 3

正确使用成语(惠云) 3

二.望文生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 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 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 宅空荡荡的。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多用来 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 的情景。
例2: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削 瘦凸起的肩胛骨;他的双手交叉护 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 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噤若寒蝉”,形容闭口
解析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 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 困难的问题。根据语境这里应用 “ 无足轻重 ” 。 “ 举重 若轻 ” 和 “ 无足轻重 ” 虽有部分语素相同,但两者语义 相差甚远,这往往是形近而造成的误用。
七、义近词混用
注意和“不翼而飞”的区别
• 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 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 了。 • 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置自己的 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来 金钱。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注意
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 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 栋。
栋:栋宇,房屋。运书很多累得 使牛出汗,书多得存放时可堆至 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3、文章在对小麻雀的叙述、描写中 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情感,有着极强的 感染力,读来真是楚楚动人。 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容美好,令 人动心。
3、 你要办工厂,没有资金没关系,我一定 鼎力相助。 鼎力相助:敬辞,全力相助 。使用错误。
4、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 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班 长一职实难胜任。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 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使用正确。
五.语境不合
如果对成语的语义、色彩、轻重等把握不准,很容易造成 不合事理、前后自相矛盾等错误。 例1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 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0年江苏卷) 解析: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 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 生。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

9、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 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作为商品的 运动服本不属于己有,因无钱而不买自己喜欢的商 品不叫“忍痛割爱”。 10、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 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 描写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六、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 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 错位。
例11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 精神值得提倡。(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 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例12 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 提出了许多建议。(谦辞)
6、目无全牛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 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不能理解为“没有 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不能误用作贬义词。 【误例】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 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
7、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 学艺术。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误例】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 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 念。 8、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 不发。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误例】我对任何邪教组织的言论不赞一词。 9、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误认为“连 续不断”。 【误例】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 攘攘,不绝如缕。
13、经过挑选,66名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 子踏进北京警院的大门,她们的平均年龄 只有23岁。 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14、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飞黄腾达了。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达:形容马 的飞驰。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 不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我们要小心音、形、义相近的成语。

由于成语以文言文为主,常有生僻字,加上字音、字形或字义相近,容易写错。

例如:准确理解成语的感情色彩:要准确理解成语意义,首先表现在感情色彩(褒贬)上。

有时基本意义差不多,主要区别在于褒贬。

例如:夸夸其谈──侃侃而谈;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留意褒贬倾向,褒贬倾向不太明显,则特别留心。

例如:不刊之论:多误解为贬义,指不值得刊登的言论。

其实,“刊”是删除修改之意,全句是褒义,指不可删除的正确言论。

趋之若骛:多误解为褒义,指一群鸭子争着赶过去,实含有讽刺的贬义。

切忌望文生义,成语大多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或经典名言概括而来,故不能单凭成语字面意思来理解,否则容易误解。

我们必须了解成语的来源或典故,方能理解真正含义。

例如:“四面楚歌”字面意思指:“四面都是楚国的歌曲”。

其实道出秦末汉王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把他困于垓下,项羽夜间听到四面楚歌,以为楚国已被刘邦占领,军心动摇。

其真正含义是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助的困境。

要熟悉成语意义的发展变化,不要望文生义。

例如:“不求甚解”出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意即喜欢读书,只追求精神实质的理解,不拘泥一字一句的解释,显然是褒义。

但现今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解释,属贬义。

成语的直用成语多含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实际意义的使用率很高,但有时成语用的是其直接意义,更显生动有趣。

例如:他走进理发店,打算“改头换面”。

青菜豆腐汤,可真是“一青二白”啊!成语的仿用有些成语可仿照临时造出一些新成语,亦具同等效果。

例如:望洋兴叹:望书兴叹、望路兴叹、望肉兴叹、望车兴叹等。

鬼迷心窍:色迷心窍、钱迷心窍、官迷心窍、车迷心窍等。

成语的反用有些成语可利用其中的反义词,创造一个新的反义成语。

例如:无的放矢──有的放矢;以怨报德──以德报怨;事半功倍──事倍功半;大材小用──小材大用;以柔克刚──以刚克柔;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表达中,成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表达方式。

正确使用成语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添文章的文采和韵味。

然而,由于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多样,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使用不当或者理解错误。

本文将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进行探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正确使用成语要准确理解其含义。

成语是汉语的瑰宝,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因此,在使用成语之前,要确保自己对其含义有准确的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成语词典、阅读相关文章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真正理解了成语的意义,才能够在恰当的时候选用合适的成语来进行表达。

其次,正确使用成语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

就像其他词语一样,成语的使用也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意义和用法。

同一个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和引申含义。

因此,在使用成语的时候,要仔细考虑所处语境,并选择最符合表达意图的解释。

只有在正确的语境中使用成语,才能达到准确表达的效果。

此外,正确使用成语要注重语法和修辞的搭配。

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其语法和修辞的搭配也需要我们注意。

在句子结构上,要注意成语的位置和搭配,使得句子结构完整、通顺。

在修辞手法上,要注意成语的运用是否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正确的语法和修辞搭配,能够让成语的使用更加得体和生动。

最后,正确使用成语需要适度,不要“画蛇添足”。

成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过多地堆砌在文章中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甚至会让文章显得刻意和不自然。

因此,在使用成语的时候,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和整体风格,适度地运用成语。

有时候,用简洁的表达甚至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总之,正确使用成语是一项需要细心和技巧的任务。

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注意上下文的语境、注重语法和修辞的搭配,以及适度地运用成语,都是成语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正确使用成语(易误成语识别)

正确使用成语(易误成语识别)

不一定用于男女之间的: 喜结金兰:指朋友交情深厚。也指高兴地成为 结拜兄弟姐妹。 同床异梦: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打算。 相濡以沫 :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 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心心相印 :彼此心意一致 眉来眼去:形容眉目传情,也形容暗中勾结。 暗送秋波:原指暗中眉目传情,泛指献媚取宠, 暗中勾结。
(二)用于文艺作品的:别具匠心(文艺方 面构思独特)、出神入化(技艺达到绝妙境 界)、荡气回肠(形容乐曲、文辞等婉转动 人)、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 超奇妙)、浩如烟海(文献资料等丰富)、 绘声绘色(文艺作品描述生动)、活灵活现 (形容描述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或议论等新奇惊人,不同凡响)、 天马行空(诗文、书法豪放无拘)、惟妙惟 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逼真)、下里巴人 (通俗音乐)、栩栩如生(只形容艺术形象 的生动,逼真)、阳春白雪(高雅音乐)等 等。
(三)用于其他特定对象的:楚楚动人(青年妇 女美丽可爱)、大快人心(坏人受到应有惩罚 而高兴)、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 集在一起)、美轮美奂(多用于建筑物高大华 美)、拍手称快(多指仇恨消除后的痛快)、 萍水相逢(只用于陌生人)、起死回生(形容 医术高明)、情同手足(非兄弟间)、十室九 空(天灾人祸使人民流离失所的惨象)、舐犊 情深(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天伦之乐 (家人之间)、信手拈来(写文章时能熟练运 用)、秀外慧中(外貌秀美,多指女性)、鳞 次栉比(形容房屋、船只等密集排列)等等。
正确用例:经他再三解释,一场误会总
算涣然冰释了。
【例】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
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 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 有很强的感染力。
错用对象: 物(文章)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一)成语的相关知识1、成语概念成语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

大多由四字组成,也主要考查四字成语。

2、成语来源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成才之路》P48)3、成语特点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成才之路》P48)4、成语的语法结构(二)了解成语使用错误类型在文章中,成语误用现象较多,了解成语误用的类型,对正确使用成语、增强辨析能力是有益的。

以下是常见的八种成语误用类型:1、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

①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此用于“人”,适用对象误)②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此对象错用于自然物)③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洗革面”是指“彻底改悔”,往往用于犯有过失或罪行的人)④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⑤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此指“影子闪得忪,对象错)2、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③“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正确使用成语》课件

《正确使用成语》课件

常见的成语错误用法
1 字面解释误用
一些成语被误用为字面解释,而不是根据语境理解其意义。
2 语义混淆
一些成语的意义与其他成语相近,容易造成语义混淆。
3 错误拼音使用
一些成语的拼音在使用时被错误地写作其他相似的汉字。
如何记忆和理解成语的意思
1
学习成语故事
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2
联系实际应用
将成语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情境联系起来,更易记忆。
3
参加成语比赛
通过参加成语比赛或是和朋友一起猜成语的游戏来加深记忆。
实例和练习
通过实例和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结论
正确使用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生动的形象来 表达意义,更容易让人记住。
分类繁多
成语根据用途、主题和来源 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1 理解上下文
在使用成语时,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其意义。
2 适当运用
成语应在合适的场合和情境中使用,增强表达的效果。
3 避免滥用
不应频繁使用相同的成语,避免陈词滥调。
《正确使用成语》PPT课 件
通过这份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正确使用成语。了解成语的定义、特点 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大家记忆和理解成语的意思。
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我们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它们由几个字组成,每个字的意义与整个成语的意义可能存在差异。
成语的特点和分类
多义性
成语的意义并不总是与字面 解释相符,需要根据语境来 理解。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

从1992年到2005年连续十三年考查了成语的运用,成语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不可不予以重视。

面对浩如烟海的成语,又感到不知从何下手。

因此,要学好成语,不能“硬攻”,只能“巧取”。

要积累经验,归纳方法,找出规律。

本文从以下方面做了归纳,为成语复习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注意区别近义成语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相互间仍然存在着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注意区别。

譬如:“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

又如“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作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

再如“参差不齐”和“犬牙交错”,都有不齐之义,但“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

平时多区别这些近义成语,从中积累经验,归纳方法,形成语感,是十分必要的。

二、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中国成语数量虽多,但很多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都很特殊,因而,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像以下这些成语:“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指行医济事;“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的春天的景色的;“折冲樽俎”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庞大,不大听从调动指挥,现在也指组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椿楦并茂”指父母都健在;“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琵琶别抱”指妇女改嫁;“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很大,多指变的不好;“日理万机”指高级领导人工作繁忙;“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句中;“空穴来风”用于否定句中;“长此以往”多强调将来的情况。

正确使用成语技巧

正确使用成语技巧

正确使用成语技巧正确使用成语是写作中的一项重要技巧,能够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魅力。

下面是一些使用成语的技巧:1.熟悉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在使用成语之前,先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成语有不同的寓意和表达方式,只有理解了它们,才能够正确地运用。

2.根据上下文选择成语。

成语的运用应该符合文章的整体语境。

根据文章的主题和语气,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运用,避免与文章内容不符或者产生歧义。

3.注意成语的音韵和韵律。

成语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内容,也涉及到声音的美感。

如果成语的音韵和韵律与文章的整体语调相符,可以让文章更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4.避免成语的滥用和重复。

尽管成语能够丰富文章的表达,但是滥用和重复成语会让文章显得呆板和缺乏创意。

适量地使用成语,让它们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而不是占据过多的篇幅。

5.灵活运用成语。

成语的运用不仅仅是固定的词组,也可以进行改编和延伸。

有时候,对成语进行一些变换和创新,能够让文章更有新意和个性。

6.注意成语的准确性。

成语本身是对事物的一种概括和总结,所以要确保成语的使用准确无误。

如果不确定成语的用法或者意义,最好进行查询和确认,避免用错。

7.不要过于依赖成语。

虽然成语能够增加文章的表达力,但是完全依赖成语的使用并不是一个好的写作方式。

写作应该以清晰明了的语言为主,成语只是其辅助手段。

总之,正确使用成语需要一定的积累和理解,也需要灵活的运用和创新。

只有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才能够达到文思泉涌、表达准确的效果。

写作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写作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写作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成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语意完整、形式简洁、字数固定、表现力强的固定词组。

成语的正确使用,可以让语言简洁明了、文采飞扬,使文章的表现力更加生动。

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喜欢使用成语,然而却经常有用错成语的现象。

成语用错可不是小事,轻则不知所云,重则谬以千里。

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课中,如何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成语、避免用错是很有必要的。

1 学生用错成语面面观1.1 错误一:以今释古相当多的成语是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的,因此,许多成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词义,不能用现代汉语词义去解释,这样就会误解误用。

例如对“不刊之论”的误解。

有一篇学生习作这样写道:“我的好朋友赵明亮平时爱看一些玄幻小说,所以他有时说的话我总觉得是不刊之论、不实之词。

”“刊”在古汉语中指消除错字,“不刊”就是不可消除不可修改,“不刊之论”引申为言论正确不可改动。

而本例中学生把“不刊”按现代语“不可以刊登”来理解了,当然属于误用了。

1.2 错误二:望文生义许多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有些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或古代诗歌,有些具有深层次的含义,绝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对“三人成虎”的误解。

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星期天我们去郊游。

我们把郊游所需的物品都一一罗列写在纸上,以防把什么东西落下了。

当然对于郊游有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我们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一定会三人成虎,克服各种困难。

”显然把“三人成虎”理解成立众人人团结起来可以顶个老虎。

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

“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策》,原意是城里没有老虎,三个人谎报集市有老虎,听者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多次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1.3 错误三:任意曲解:有一个学生在她的作文《观灯展》中写道:“春节城墙灯会灯火通明,灯火辉煌、灯火阑珊,我和妈妈兴致盎然的欣赏着……”她想表达灯光明亮,但显然是随意曲解“阑珊”一词。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
(全国I)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 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 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 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 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 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 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 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 能事倍功半。
常见的褒义词
凤毛麟角 叹为观止 蔚然成风 雨后春笋
不刊之论 耳提面命 方兴未艾
常见的贬义词: 八面玲珑 半斤八两 飞扬跋扈 评头品足 抱残守缺 别有用心 粉墨登场 趋之若鹜 闭门造车 处心积虑 沽名钓誉 弹冠相庆 捕风捉影 翻云覆雨 好高骛远
褒贬两用的成语 灯红酒绿 想入非非 如虎添翼 左右逢源
四、重复累赘
③把这样的诗歌拿给中文系讲授现代文学史和文 艺理论的教授去分析,不见得一定就能讲出更多 到位的真知灼见。
“真知灼见”意即正确透彻的认识,用“到 位”来修饰它,有重复之嫌,“到位”应去掉。 ④据《中国商报》9月21日报道,各地交通厅长 接二连三地出事,已经让人们觉得习以为常了。 “习以为常”是经常做某件事,就会习惯 地把它当作最平常的事情来看待,“觉得”多 余
⑥在这方面,我是当之无愧的泰山北斗。
“当之无愧”指当得到某种光荣称号或荣誉, 毫无愧色。“泰山北斗”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 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这两个词都是敬 词,表示对人的赞扬,只能用于对方。 ⑦就先请李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 畅所欲言吧。
“抛砖引玉”比喻用不成熟的、肤浅 的意见,引出成熟的、高明的意见。谦词, 只能用于己方。

三年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三年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三年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是汉语的瑰宝之一。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正确使用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和正确使用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三年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成语呢?下面将从认识成语、学习成语和运用成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三年级学生要认识成语。

认识成语是学习成语的第一步,只有了解成语的含义和来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三年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听老师讲解、观看动画等方式来认识成语。

在认识成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故事来理解成语的含义,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记忆和理解成语。

其次,三年级学生要学习成语。

学习成语需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和练习来掌握。

学生可以通过背诵成语、编写成语故事、参加成语接龙游戏等方式来学习成语。

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课文、课外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来运用成语,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三年级学生要运用成语。

正确运用成语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让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口头表达、演讲等方式来运用成语。

在运用成语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成语的搭配和用法,避免出现不当使用成语的情况。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成语比赛、成语故事会等活动来锻炼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综上所述,三年级学生要正确使用成语,首先要认识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和来源;其次要学习成语,通过积累和练习来掌握成语;最后要运用成语,通过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运用成语,才能让成语成为学生语言表达的利器,丰富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希望三年级的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和运用成语,让成语成为你们语言表达的亮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一、明确成语含义。

词语的含义,从字面上看,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语言的使用有一个法则:约定俗成。

这约定俗成,就是词语的在一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这种约定俗成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了词语的运用"规则"。

例1:随着"砰"的一声枪响,一张大网从空而降,罩住正在逃跑的疑犯,巡警迅速上前抓获疑犯。

昨日,福田巡警首次配备网枪上路,他们是全市第一支使用网枪的巡警队伍。

网枪学名捕网器,长约20公分,平常可当警棍挂于腰间。

疑犯逃跑或拒捕时如果现场群众多,往往不便开枪,网枪便派上用场。

网枪击发后,一张10多平方米巨网瞬间铺开,以每秒50米的速度扑向疑犯并将其完全包裹,警员可兵不血刃地制服疑犯。

例2:战争是残酷的,在敌对双方的厮杀中,兵不血刃是难以想象的。

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血。

从字面上看,可能有这么几个意义:一是未曾发生战争或战斗;二是指未交锋就取得胜利;三是以智取胜,不必动用刀枪。

其中第二种解释是约定俗成的。

例1"兵不血刃"用的是"未交锋就取得胜利"这个意思,而例2仅仅理解为"兵器上没有沾血",而"未交锋就取得胜利"的意义就显示不出来。

二、把握词义引申。

语言是丰富的,而词义的引申、扩大是汉语言丰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地说,词语的意义有一个基本意义,在这个基本意义上不断的延伸,不断地外扩,形成了词语的多义性。

例1:总部的研发人员对电子商务改变传统法则的警钟充而不闻,各地蓬勃发展的网络计划被忽略和搁置。

例2:"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态哲学。

可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们却日益面对自然之物视而不见充而不闻了。

"荒野"以其独到的多样性、自育性,做为生命的温床而存在,可是,现代文明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着荒野的价值。

例3、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沸的赛场上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充耳不闻,原义是塞住耳听不见。

比喻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例1取的是"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例2引申为不愿意听到大自然的声音。

例3总不能说她"不愿意",而是精力集中。

三、符合语言环境。

使用语言,要合乎语境。

合乎语境,一是要看清说话的对象,二是要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三、是要符合语境特点。

例1、王厂长的一席话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例2、湖南湘潭市有人利用封建迷信行骗坑人,有关方面守株待兔,一举交行骗的人抓获。

例1"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的不好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好的意见或作品,谦辞。

但对他人发言的评价,不能说是"不好的意见"。

例2"守株待兔",原比喻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贬义,与语境不符,且这里也不能看成贬义褒用。

)四、适合语言范围。

语言的使用范围,是指语言使用在范围上限制,不能太宽,不能过小,也不能张冠李戴。

例1、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松奇观。

例2、走进这个著名的风景区,只见瀑布叠挂,飞短流长,甚是壮观。

例1"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用于赞许人物,不用于赞美事物。

例2"飞短流长",飞流,散布;短长,是非。

意谓布谣言,恶意中伤。

可改为"飞流四溅"。

五、不要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是使用词语一大忌讳。

这里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对某个词语确实不懂,难以确定意义,只好从字面猜想;二是基本懂得某个词语的意义,但一时疏忽,没有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对于第一种情况,要结合语境,揣摩体味,然后确定其意义;对于第二种情况,一定要谨慎待之,防止因不慎产生的错误。

例、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

有人认为,许鸿运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诛,处死。

意谓判处死罪还还抵偿不了罪恶。

《孟子o离娄上》说:"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可见,罪不容诛,是"罪不容于诛"的省略。

根据语境,由于省略,常被误解为:犯罪,但还够不上被杀。

六、切忌语义重复。

这里的语义重复指的是,成语的一部分意思与除了这成语外句子所表达的部分意思重叠。

语义重复就使得句子的表述赘余,不精练。

这就与使用成语的目的相背。

本来使用成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句子的表述精练一此。

例1、你看他双眉紧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例2、这所大学一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含有被动的意思。

)例1的"难言之隐的"的"隐"是"苦衷"的意思。

例2的"贻笑大方"含有"被"的意思。

七、防止前后矛盾。

所谓的“前后矛盾”,指的是所使用的成语,与句子要表述的意思相反了,真像是“南辕北辙”了。

例1、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诗宋词的成就,不禁令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啊。

例2、计算机尽管是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例3、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例1"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

这里用反了,可改为"今不如昔"。

例2"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是一对反义词语,这里用反了。

"豆蔻年华",常用一比喻处女,多指女子十三四岁之时。

汉语历史悠久,成语丰富。

在语言表达中恰当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精练、形象和生动。

但成语使用能力的提高,是立足于大量的阅读和作文之中,并非靠少许的练习或靠他人的点拨就能一蹴而就的。

要相信,语言是一种"慢功"。

正确使用成语《考试说明》在要求正确使用词语时,提出“包括成语”。

这是因为正确使用成语和正确使用词语的目的、考查方式是一样的,只不过成语比词语更精练、更典型,因而更能体现使用是否恰当。

所以历年高考都把成语作为高考保留项目。

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成语呢?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

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

例如:“当时暴雨如泣,满路泞泥,汽车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句中“安步当车”使用不当。

“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步行,就当是坐车”,而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抢险队员在当时暴雨如泣,满路泞泥,汽车无法行走的情况下,只好步行赶到大坝抢险。

句意表达的意思是“急匆匆”,而词义则侧重于“慢悠悠”。

意义差别很大。

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了解成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成语的“涵义”:1、字面义:有少数成语大致可以从字面上看出来,如“一目十行”“不计其数”“长年累月”“东拼西凑”等。

一般来说,了解了字面义,成语的意义就清楚了。

2、整体义:成语是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一般说来,大多数成语的含义从字面上看不出来,他们的真实意义与字义没有直接的联系,也不是构成成语的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他具有整体义。

我们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把握成语的整体意义,否则,不求甚解,望文生义,就会出现使用不当的问题,甚至还会闹出“肚子里竹子”那样的笑话。

近几年高考,比较强调对把握成语整体意义的考查。

例如:①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②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③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财力让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④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上述四句加点的成语,有三句是由于不明成语的整体义而出现错误。

(1)句中,“差强人意”原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被误为“强人所难”。

(2)句“万人空巷”是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奇的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

句中误解为路上没有行人。

“望其项背”意思是望着别人的颈项或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这里却被误为“赶不上”“比不上”。

句(4)是正确的,但人们往往误以为是不能刊载的言论。

这道题迷惑性较大。

3、比喻义:成语有其独特的比喻含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近几年高考有许多成语都涉及到比喻义。

例如:“灯红酒绿”“趋之若骛”“美轮美奂”“炙手可热”“凤毛麟角”“蠢蠢欲动”。

4、褒贬义:有许多成语含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使用时若不注意也会出错。

例如:①自从中国颁布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②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日常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③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④这些年许多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蠢蠢欲动”是比喻坏人准备进攻或捣乱,是贬义,句①用于积极投资的外商,感情色彩不恰当。

同样,“处心积虑”和“趋之若骛”也是感情色彩不当。

有时一字之差,使褒贬色彩不同。

例如“无微不至”“无所不至”,“无微不至”是指关心、照顾得很仔细、很周到,是褒义,“无所不至”,是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是贬义,还有“无以复加”和“无以伦比”。

前者是形容坏到不能再坏的程度,后者强调好到没有跟它相比的。

5、特定义对于那些古文出现的成语或由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事件概括而成的成语,使用前一定要了解它的特定意义,否则就会出错。

例如: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竟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正好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出自法国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猪》,猴子骗猪给他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猪一烧焦皮毛为代价换来的栗子却全被猴子吃光了。

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却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此句是说,市民可以得到实惠,语义不当。

二、要注意使用范围如“日理万机”这个成语习惯用于国家领导人,如果用于一般人就不当。

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造成误用。

如“有口皆碑”,它的使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必须是“突出的”,需要长久颂扬的;二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经过较长时间验证,是被普遍肯定的。

而“机关作风的变化”显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所以这里就不能用“有口皆碑”。

这类题目常有涉及,像“美轮美奂”是形容房屋华美高大众多的,而题中却用来形容工艺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