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和测量过程管理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一、引言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是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确保组织能够及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以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的要求和实施方法。
二、程序目的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1. 监视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关键参数,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数据;2. 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确保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3. 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以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产生;4. 持续改进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
三、程序要求1. 确定监视和测量的对象根据组织的业务特点和产品特性,确定需要监视和测量的过程和产品。
这些对象应该是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参数,如尺寸、重量、力学性能等。
2. 制定监视和测量计划制定监视和测量计划,明确监视和测量的频率、方法和责任人。
计划应该覆盖所有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并确保能够及时获取和分析监测数据。
3. 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确保使用的测量设备具有准确的测量能力,并能够追溯到国家或国际标准。
定期校准和检验测量设备,记录校准结果并保留相关证明文件。
4. 采集和分析监测数据按照监视和测量计划,及时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于超出规定要求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5. 纠正和预防措施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问题的根本原因。
同时,还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6. 持续改进通过持续监视和测量,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定期评估监视和测量程序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四、程序实施方法1. 确定监视和测量的对象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产品质量要求和关键参数,确定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
可以借助质量手册、技术规范、客户要求等文件进行参考。
环境监测和测量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和测量管理程序1.0目的为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和可能造成事故后果的关键活动进行例行监督、监测,以便判断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情况,并对环境体系的策划、实施和改进提供依据。
2.0范围适用于有计划的对本公司环境绩效、运行控制、环境目标和指标等的监视和测量过程。
3.0职责3.1管理者代表监督监视和测量过程,确认监测数据及汇总报告,指示、确认进行不符合时的纠正措施。
3.2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公司环境绩效、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程序完成情况的监控、测量及结果的评价,并负责外部监测机构的联络。
3.3行政人事部负责定期对各部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改善要求。
3.4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环境绩效、环境运行控制、环境目标指标的实施情况的检查和改善工作。
4.0工作程序4.1监测与测量内容4.1.1环境绩效:判断环境绩效的提高程度,反映持续改进的效果,重点是对环境因素(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和水、电、气、资源等的消耗)的监测(包括外部监测和内部监测),以及控制重大环境因素的效果。
4.1.2与重大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控制:污水处理系统、固体废弃物收集和处理、重要的耗能设备、危险气体管理、压力容器、消防设施、化学品泄漏控制、车间内有毒气体的控制及火灾、爆炸隐患预防等。
4.1.3目标、指标实现程度监控依据《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对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或完成程度进行监控。
4.1.4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a.行政人事部每年组织各单位、部门对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污染物排放指标,建设项目、技改项目符合性,消防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有害废弃物的处理,隐患治理等方面。
b.当出现新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时,则按新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监测,旧版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作废。
c.环境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依据《环境法律法规合规性控制程序》执行。
ISMS-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1目的通过对各项控制措施满足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监视、测量与分析,为策划、实施、持续改进信息安全与服务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本公司区域内所有业务职能部门的安全特性控制、绩效及管理体系运行的监视和测量。
3职责3. 3.1管理者代表4. 1.l负责掌握信息安全与服务管理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并向总经理汇报,对总经理负责。
4.1.2负责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对本公司职能部门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3.2运营管理部3.2.1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订和监督实施。
3.2.2负责定期对各职能业务部门进行监视和测量,对各职能业务部门的监视和测量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为纠正和预防提供信息。
3.2.31负责收集项目交付后的顾客满意程度信息,并进行汇总、分析和传递。
3.3运维服务部3.3.1负责收集项目运维过程的顾客满意程度信息,并进行汇总、分析和传递。
4工作程序4.1监视和测量的范围及依据4.1.1根据本公司业务范围内信息资产的控制范围,确定监视和测量范围。
4. 1.2测量的范围一般包括:a)控制措施的实现过程;b)关键特性;控制措施实现目标程度;适用法律、法规的符合性;业务持续性控制措施;事故、事件和其它不良的绩效;c)不可接受风险计划中确定的措施;cl)顾客信息安全的满意程度。
4. 1.3监视和测量的依据是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顾客合同、适用性声明、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
4.3.监视和测量的要求应按照国家及地方技术规范规定和顾客要求的检验和试验项目、标准、方法进行监视和测量。
4.4.监视和测量的实施4.3.1本公司运营管理部根据各职能部门确立的监视和测量范围,确定监视和测量的依据、项目、关键特性、频次、使用的仪器设备等。
4.3.2监视和测量可选择的方法a.对控制过程进行日常检查;b.信息安全措施状况的抽查;c.设备装置的检查;d.作业环境的监视;e.记录检查。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是指在组织中建立和实施一套有效的监视和测量措施,用于评估和管理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风险和影响。
这些程序的目的是保护员工和环境免受潜在的危害,并确保组织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以下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的主要步骤:
1. 风险评估:首先,需要对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这包括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来源、工作过程和物质,并评估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可能影响。
2. 监视和测量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监视和测量计划。
这包括确定监测点、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
3. 监测和测量实施:根据监视和测量计划,采集必要的数据和样本。
这可以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噪声水平测量、有害物质浓度检测等。
4.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任何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风险和问题。
5. 风险管理:基于数据分析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这可以包括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培训和教育、并制定紧急应对计划等。
6. 持续改进:定期审查和评估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这可以包括更新风险评估、改进监测方法和工具、以及更新相关政策和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是确保组织符合职业健康和安全要求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供一个持续改进的框架,以确保持续的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是一个组织用来评估和监测工作场所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状况的系统。
该程序旨在确保工作场所环境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要求,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以下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的主要步骤和活动:
1. 确定监视和测量的目标:确定需要监视和测量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和安全指标,例如噪音、空气质量、化学物质浓度、职业病发病率等。
2. 确定监测方法和频率:根据监测目标,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和仪器,并确定监测频率和持续时间。
3. 收集和分析监测数据:使用选择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进行监测,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评估工作场所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状况。
4.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和比较:将监测数据与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要求进行比较,评估工作场所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是否符合要求。
5.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制定适当的改进计划,包括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改善工作场所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状况。
6. 实施改进计划:执行制定的改进计划,并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7. 定期审查和评估:定期审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程序的有效性,评估改进计划的结果和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8. 培训和意识提高: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意识提高活动,以加强他们对工作场所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的认识,培养安全意识和行为。
以上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的基本步骤和活动,通过有效地实施和管理这个程序,组织可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降低职业风险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2生产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L目的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适当的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过程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并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2.范围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包括质量目标的监视和测量。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一般工序与特殊工序的生产条件设置、监视及产品的自检。
3.2质保部负责特殊工序生产条件的确认与监视,负责对原材料及外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监视与测量;3.3综合部负责对公司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
3.4各岗位工作人员负责相关岗位工作的监督、对下属岗位工作的检查、对相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
4.工作程序4.1质保部,对原材料及外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监视与测量。
4. Ll对外部采购的钢材,均按《原材料验收规程》进行监视与测量,确保事前控制质量,不让不合格原材料进入后续工序;对不合格原材料等,参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L 2对外部提供产品,必要时驻厂质量跟踪检验;其成品出厂的质量检验,产品部按《原材料验收规程》进行监视与测量,确保事前控制质量,不让不合格外部提供产品进入后续工序;对不合格原材料等, 参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 1.3质保部在生产部制造过程中,按关键质量控制点控制。
4.3生产部,对生产过程进行自检自查,按相关作业文件进行。
对不合格品必要时开具《不合格品处理单》进行纠正和反省。
根据生产服务过程特性,配备所需具备能力的人员,使用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资源,对服务及产品进行监视与测量。
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由质保部进行外部提供过程产品质量的监视与测量,负责对生产部在制造过程的质量检验,参与项目的验收和交付。
对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的产品和服务,生产部及时改进,必要时开具《不合格品处理单》;生产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采取有关措施,防止人为错误、过程质量控制失效。
公司产品生产与服务的过程直接涉及产品自身的特性和要求,因此要明确并实施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如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售后服务等。
质保部应经常对过程监视及过程检验的记录予以分析,掌握生产条件变化的规律,并与过程控制规范相比较,以不断改进过程控制方法,在适当时应尽量考虑采用防措、自动控制等方法来监视生产过程以不断改进过程监视的有效性提高效率。
GBT23331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GB/T23331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一、目的及时准确获取各种监视和测量数据,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DXC能源管理体系绩效过程能力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测量装置的管理。
三、职责1、环保科技中心负责对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负责全矿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和统一管理,负责环保能源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
2、机电运营部负责DXC电力用能的监视和测量,负责委托上级部门对用能系统及设备进行定期检测。
3、经营部负责矿用油的计量。
4、相关单位负责规定项目实施检测。
四、工作程序㈠对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监测1、环保科技中心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审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验证,对体系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2、最高管理者每年主持管理评审,对能源管理方针及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进行评价。
㈡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监测1、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所涉及到的部门或单位,应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时间和措施进行实施。
每月进行一次自检,写出自检报告报送环保科技中心。
2、环保科技中心每季度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监测,检查情况下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现不符合项时,进行整改。
3、当有关单位和部门发生变更,应及时修订能源管理方案,确保方案落实到相关部门、岗位。
㈢对过程的监视和检测。
1、当能源因素有重大改变时,责任单位必须及时报环保科技中心。
由环保科技中心依据《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做出判断。
2、机电运营部、生产技术部等单位在设备选型时,应优先采用高效低耗的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
3、环保科技中心和机电运营部不定期对用能单位进行现场监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
4、各单位制定能源管理目标、指标时,目标要具体、指标要量化。
5、各用能单位要健全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检修人员定期检修和巡回检查,确保用能设备、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转。
ISO27001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通过对各项控制措施满足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监视、测量与分析,为策划、实施、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控制措施衡量、法律法规符合性验证、安全目标、方针贯彻。
3、术语和定义引用ISO/IEC27001:2022标准及本公司信息安全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4.1管理运营部4.1.1负责信息安全控制措施有效性、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实现程度测量。
4.1.2负责识别与公司有关的法律法规,并检验是否满足。
4.2管理者代表4.2.1负责掌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对最高管理者负责。
4.2.2收集、评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的改进建议;4.3管理运营部4.3.1负责获取、识别、更新适用于本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所有法律法规,发布《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清单》,对本程序的实施情况进行组织、监督和检查。
体系管理部负责法律法规的更新以及适用性的确认,并传达给各部门。
4.4采购保障部4.4.1负责每半年对各职能市场销售部门进行监视和测量,对各职能市场销售部门的监视和测量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为纠正和预防提供信息。
4.4.2负责收集的顾客信息安全满意程度信息,并进行汇总、分析和传递。
5、工作程序5.1法律符合性测量5.1.1法律识别由管理运营部负责每半年收集、更新与公司运营有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编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清单》,解读法规要求,在制定公司信息安全规章制度时作为遵循条件之一,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理解培训。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须进行相关的法律合规性评价活动:1)原有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者有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时;2)外部环境标准发生变化或者环境体系进行换版时;3)公司内部或者周边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4)有新的设备或者设施投入使用前;5)一般情况下每年末进行相关的法律合规性评价工作。
各部门根据信息系统日常运行及检测记录,对控制效果、过程的符合性进行相应评价。
HSE监视与测量管理程序
HSE监视与测量管理程序
1目的和适用范围
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关键特性、运行绩效进行有效的测量和监测,并定期评价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为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2引用标准
————
3职责和权限
3.1生产中心负责公司HSE运行的监视和测量。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HSE的监视和测量。
4管理内容和要求
4.1 HSE监视和测量主要包括:
表1:监视和测量一览表
4.2生产中心将日常、周期检查情况记录在HSE检查记录中,发现问题,现场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下发整改通知单,责任部门按要求整改,生产中心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4.3各部门将日常检查情况中,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4.4生产中心保留委外检测、检修等结果和采取措施的记录。
4.5在管理评审前,各部门对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和采取的措施进行汇总,作为管理评审输入。
5 记录
《HSE检查记录表》
《隐患整改通知单》。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GB/QC8.2-2022-R1)一、目的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并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二、合用范围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管理过程2. 设计和开辟过程3. 采购和外包过程4. 生产过程5. 服务过程6. 管理过程7. 资源管理过程三、职责范围1. 总师办应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密切与用户的沟通,及时提供满制。
4. 工程技术部应确保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按相关工艺要求进行生产,生产环境的良好率。
5. 售后部应及时、准确地获取、分析和利用用户满意信息,进行持续改进,增强用户满意。
6. 各部门应确保管理的高效率和有效性。
7. 设备动力室应做好设备的维护,经理/人力资源部应测量公司各岗位人力资源的配备、各类人员能力的考核和培训。
四、过程的监视和测量1. 合同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1.1. 项目:a) 合同履行率b) 用户检验合格率1.2. 方法a) 按期履行合同数/应履行合同总数*100%b) 用户一次检验合格数/用户检验总数*100%a) 设计和开辟的缺陷率b) 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2.2. 方法a) 设计和开辟缺陷的产品数/设计和开辟的总产品数*100%、设计和开辟缺陷的分析报告、改进报告b) 取得的成果和经济效益统计2.3. 频次每年检查一次以上各个项目的情况。
2.4. 判定准则是否满足策划的预期目标的要求,有设计和开辟缺陷的产品能否提供其分析报告、改进报告。
3. 采购和外包过程的监视和测量3.1. 项目:a) 供货及时率b) 采购产品问题率(包括退货率、维修率)c) 外包过程控制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上各个项目的情况。
3.4. 判定准则是否满足策划的预期目标的要求,能否及时供应,外包过程的记录完整性、质量数据统计。
4. 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4.1. 项目a) 工艺纪律执行率(生产现场使用的所有文件图纸是否现行有效)b) 质量损失c) 生产环境良好率4.2. 方法a) 按工艺纪律进行生产的项目数/生产项目总数*100%b)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损失费用c) 6S 检查4.3. 频次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上各个项目的情况。
公司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公司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对产品实现的必需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预定目标的能力和用于生产的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3.职责综合部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进行监控。
生产部负责产品特性的监控和测量。
4.工作程序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包含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活动的监视和测量及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1.1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活动的监视、测量,可采用调查、了解、分析的方法,每年进行一次。
4.1.2对产品实现各过程的监视、测量,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为“焊接、组装、调试”过程进行重点监视和测量。
质检部负责制定焊接、组装、调试的技术规范、测试指标及数据记录等。
4.1.3生产过程的测量和监视a) 生产部门负责使用控制图,对质量形成的关键过程进行测量,对图形数据分布进行趋势分析,明确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时机。
b) 当过程产品合格率接近或低于控制下限时,生产部门应及时发出《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单》,定出责任部门,对其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分析原因、制定和实施4.2 产品的监视与测量4.2.1综合部编制检验指导书,明确检验点、控制频率、抽样方案、控制项目、监测方法、使用的计量器具设备等。
4.2.2进货验证对购进的材料,仓库管理员核对送货单,确认财产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后,置于待检区或挂上“待检品”牌予以标识和区分。
并填写《送检单》交有关部门检验,具体内容见《采购控制程序》。
4.2.3半成品的监视和测量4.2.3.1对于生产和组装线上的产品,按规定要求设置质量控制点,按规定间隔依检验规程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在产品上贴上工号标签,对关键过程由检验员进行检验,在产品上贴上检验员工号标签,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如不合格则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要求得到满足,应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对产品的特性和服务质量进行监视和测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工程施工、验收和售后服务的日常监控和测量工作。
3.职责3.1项目部、子公司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视和测量。
3.2物业子公司负责对物业管理服务的工作质量进行监视和测量。
3.3品质部负责对各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行监视和测量。
3.4各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工作质量进行监视和测量。
4.工作程序4.1工程施工的监控和测量。
4.1.1材料进货验证对进场的工程建设所需材料、设备、物资要进行检验、验证。
验证合格贴上合格标签,准于施工使用;验证不合格的,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4.1.2阶段检查验收4.1.2.1各阶段的施工符合规定要求时,项目部、子公司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4.1.2.2验收内容a.基槽验收主要检查基槽土质情况;b.主体封顶验收主要对混凝土外观、各轴线间距、梁柱截面尺寸及质量记录资料等情况的检查;c.竣工验收是对单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和工程相关资料的全面检查。
4.1.2.3为不影响产品的交付使用时间,项目部、子公司可决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中间结构验收。
4.1.3验收评审进行现场实测检查后,验收小组召开评审会议,以会议记录的形式如实的记录验收情况。
验收合格的,准许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4.1.4日常检查为确保工程质量,品质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工程施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4.1.4.1检查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的质量及上次发现的问题的改进情况。
4.1.4.2检查时间项目总监按照检查规定的内容,每月对工程进行定期检查,对现场管理作综合考评。
4.1.4.3检查方法和要求a.在定期检查时,通过检查记录(包括监理单位与工程管理部门)、现场办公例会的会议纪要和工程现场加以确认,实事求是的予以评价,并作好检查记录。
b.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含流程)
有限公司程序文件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文件编号:QG/ATECH 018ZL06-20061.目的明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和方法,以实现对过程的动态管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有效地控制生产和服务质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的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3. 术语和定义无4. 职责4.1 管理者代表是总经理授权的全权负责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随时掌握过程实现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4.2 公司各部门在各自范围监视和测量所涉及的过程,及时汇报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5. 流程6. 内容6.1 监视和测量的工作范围:6.1.1 监督检查按规定实现过程;6.1.2 适用时,测量过程对有关规定的符合程度;6.1.3 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并及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
6.1.4 监视和测量的具体对象主要包括:a) 质量目标的实施;b)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实施;c) 控制计划、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服务规范的实施;d) 制造过程稳定性和过程能力的监控。
6.2 监视和测量的实施6.2.1 管理者代表负责并成立监督组,监督检查质量目标的实施和企业范围的全部质量活动,制止和纠正违章活动,确保按规定实现过程。
6.2.2 各部门监督检查本部门范围的全部质量活动,制止和纠正违章活动,确保按规定实现过程。
6.2.3 生产部经理负责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6.2.4 监督检查人填写《过程监视和测量检查表》写明所属部门、过程名称、检查情况、检查人、检查日期、检查结论和纠正措施建议并签名。
6.2.5 质保部每月收集顾客投诉情况等报管理者代表确认。
6.2.6 质保部和生产部按《数据分析管理程序》的要求统计分析过程数据,对控制计划要求的工序进行过程监控(控制图)和过程能力分析。
6.2.7 对发现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及时按《持续改进程序》的规定纠正和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按《文件管理程序》的规定更改文件的规定。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管理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管理程序在任何项目或生产过程中,监视测量是确保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管理程序,并提供相关的步骤和方法,以确保监视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背景介绍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管理程序旨在跟踪和记录项目或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指标。
这些数据和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过程的控制和产品的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从而确保项目或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程序步骤1.确定监视测量目标:在开始项目或生产过程之前,需要明确监视测量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与项目或过程的目标相一致,并能提供有关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的有效信息。
2.选择适当的监视测量方法:根据监视测量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监视测量方法包括:抽样检验、统计过程控制、仪器仪表测量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结合使用多种方法。
3.确定监视测量频率:确定监视测量的频率,即监视测量的时间间隔。
这将取决于过程的稳定性和重要性。
对于稳定的过程,可以选择较低的频率进行监视测量;而对于不稳定或关键的过程,应增加监视测量的频率。
4.确保测量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在进行监视测量之前,需要确保测量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
校准和验证测量设备,并保持其正常的维护和保养。
确保测量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可以提高监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5.收集和记录监视测量数据:按照设定的监视测量频率,定期进行监视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用合适的记录方法和文件格式。
6.数据分析和问题识别:对收集到的监视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以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通过统计和图表等方法,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过程的变化和产品的质量情况。
7.问题纠正和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问题纠正和改进措施。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以优化过程和提升产品质量。
三、关键要点- 确定监视测量目标,并与项目或生产过程的目标相一致。
- 选择适当的监视测量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应用多种方法。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控制程序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对产品实现的过程进行测量和监控,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
对产品特性进行测量和监控,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确定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实施的改进。
2范围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确认。
对产品和服务过程、顾客满意进行测量和监控。
对测量和监控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来源的数据分析的控制。
3职责3.1管理层为管理体系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及改进过程进行策划,对各种监视、测量、分析及改进活动的实施批准。
3.2品质部负责与产品品质有关数据的收集、分析、评价。
负责组织数据分析应用统计技术的培训工作。
负责对现用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控制、检查,确保其正确性。
3.3营销部负责对顾客满意状况的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
3.4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关数据的收集、分析、评价。
3.5各相关部门负责与本部门过程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评价。
4程序4.1监测对象(数据)确定适用的监测对象(数据)收集、分析、评价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不限于):a)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包括原材料检验批次合格率﹑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检验合格率﹑成品检验合格率﹑客户验货合格率和损耗数等。
b)顾客满意度(或顾客反馈信息)。
包括顾客抱怨、投诉、顾客的退货﹑顾客的服务信息资料﹑顾客满意度等。
c)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包括质量体系内外部审核资料,第二方﹑第三方审核﹑管理评审等资料。
d)策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包括:1)过程方面:包括过程控制资料﹑过程监视和测量资料﹑过程不合格资料,服务提供准确率和准时率等方面。
2)产品方面,产品的生产月度计划﹑周计划完成资料﹑批次﹑返工数量等资料方面。
3)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资料,如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和校准验证结果。
e)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f)供应商的绩效:包括供应商来料批次合格率﹑原材料批次交付准时率。
g)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
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一、引言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监视,并对产品进行测量和控制的程序。
该程序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程序概述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计划核实:在生产开始前,核实生产计划是否符合要求,并对生产任务进行分配。
生产计划核实:在生产开始前,核实生产计划是否符合要求,并对生产任务进行分配。
- 生产过程监视: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环节进行监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生产过程监视: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环节进行监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 产品测量和检验: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测量和检验,并比对标准和规范进行确认。
产品测量和检验: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测量和检验,并比对标准和规范进行确认。
- 控制措施实施:对于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及时实施跟进。
控制措施实施:对于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及时实施跟进。
- 纪录和报告:对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要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应信息。
纪录和报告:对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要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应信息。
三、程序实施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标准化:根据标准和要求制定生产流程和相关程序,确保生产过程规范化。
标准化:根据标准和要求制定生产流程和相关程序,确保生产过程规范化。
- 全员参与: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不仅是质检人员的工作,所有参与生产的人员都应该参与其中。
全员参与: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不仅是质检人员的工作,所有参与生产的人员都应该参与其中。
- 持续改进:在实施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改进,以提高程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持续改进:在实施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改进,以提高程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四、结论生产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只有实施了该程序,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过程及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修订履历1.目的对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产品特性的监视和测量进行策划,并在工程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依据策划的安排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承包工程项目的来料、过程和最终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过程以及施工所用原材料、过程产品和成品的测量和监视。
3.职责3.1行政财务部负责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3.2工程部负责对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所需的原材料、施工过程、及施工完工的最终检验。
3.3研发部负责计算机软件的监视和测量4.工作程序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1.1管理者代表负责识别要进行的监视和测量的公司各个过程,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改进四大过程。
4.1.2管理者代表应根据公司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部门具体的质量目标,如工程部的工序产品合格率、采购部采购产品的合格率、客服部的顾客服务满意率等。
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管理者代表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
4.1.3工程部对施工过程的监视点实施监控,并对各过程的监视结果(包括运行状况、对过程能力和过程输出的监视结果等)的数据分布趋势进行分析,明确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4.1.4当过程产品合格率接近或低于控制下限时,工程部应及时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定出责任部门,对其人员、设备、原材料、各类作业指导书、生产环境及检验方面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需要采取改进时,工程部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责任部门实施,工程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4.2.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包括:来料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最终的监视和测量。
4.2.2在对产品实施监视和测量前,应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进行策划(即根据产品或过程的重要程度、客户的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等来确定监视测量点的设置、测控所用文件、验收准则等内容),策划的结果应作出规定,必要时形成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产品和服务、应对风险和机遇的结果进行监视和测量,以判定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及时发现异常状态或趋势,以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满足预期要求。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全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3职责3.1 品质部为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归口管理部门。
3.2 各相关部门负责分管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工作。
4工作程序4.1 总要求品质部负责策划并组织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负责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保持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记录以及采取措施的记录。
4.2 控制要求4.2.1 品质部a)应对公司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要求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确保公司质量目标的实现。
b)应收集公司各部门的质量信息,对质量处理、传递和利用情况、质量管理体系年度改进计划的实施情况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持续改进。
c)通过检验和试验,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符合情况;通过工艺监督、过程检验监视生产过程的受控情况;d)及时对检验规范的完整、可操作性及准确性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检验规范能正确指导检验;e)定期对产品检验的错、漏检情况进行统计,确保检验工作质量满足策划的结果。
f)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环境条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g)定期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或检定合格情况进行测量,确保在用监视和测量设备处于受控状态,对校准或检定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组织有关部门与人员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4.2.2 行政部a)每半年对各部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考核,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部门责成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完成。
b)应通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日常监督检查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对发现的不符合事实责成有关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验证。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过程稳定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
该程序的目的是监视和测量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并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符合预期的质量要求。
一、监视过程1. 设定监视指标: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监视指标,例如温度、压力、湿度等。
2. 确定监视频率: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确定监视的频率。
对于稳定的过程,可以采用定期监视;对于变化较大的过程,可以采用实时监视。
3. 监视方法:选择适当的监视方法,例如使用传感器、仪器设备等进行监视。
确保监视方法准确可靠,能够及时反映过程的变化。
4. 监视记录:对每次监视结果进行记录,包括监视时间、监视数值、监视方法等。
记录应保存完整,以备后续分析和追溯。
5. 监视数据分析:对监视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测量控制1. 确定测量参数: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质量要求,确定需要测量的参数,例如尺寸、重量、含量等。
2. 确定测量方法: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例如使用测量仪器、设备等进行测量。
确保测量方法准确可靠,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3. 确定测量频率: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确定测量的频率。
对于稳定的过程,可以采用定期测量;对于变化较大的过程,可以采用实时测量。
4. 测量记录:对每次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测量时间、测量数值、测量方法等。
记录应保存完整,以备后续分析和追溯。
5. 测量数据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控制措施1. 过程控制:基于监视和测量结果,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根据过程的变化,及时调整操作参数,确保过程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2. 产品控制:基于测量结果,对产品进行控制。
如果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C=0零缺陷
4.职责:
4.1工程部:负责依据顾客要求制定来料检验标准。
4.2品质部:负责根据检验标准、样板等对进货物料、过程检验、巡检、测试和最终入库前的抽查检验和测试。
4.4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和成品的自主检验和测试。
5.检验管理程序:
5.1进料检验管理过程
作业流程图
检验管理程序
负责部门
输入
过程重点提示
输出文件/表单
仓储部
点收物料
收料仓管接到供货商或加工商开立送货单,在ERP系统中核对料号、数量、订单号等无误后,再核对实物,无误后签送货单并盖收货专用章。
帐务文员凭送货单录入ERP系统中,自动生成【进货单】或【委外进货单】,送IQC检验。
IQC检验合格后,仓管员搬离待检区,按物料所属仓位归位。检验不合格在ERP系统中生成【退货单】或【委外退货单】经采购确认后退回供应商或加工商。
FQC检验不合格贴:红色不合格标签,放置不合格区,及时通知各车间相关人员进行改善。
FQC发现依据《制程检验规范》的要求针对重大异常,通知IPQC填写《品质异常报告》交PE\QE进行分析改善。
品质部QA
成品检验
生产结束后,生产部填写《送检单》和《入库单》通知OQA进行入库检验。
OQA组装的成品由QC依CP、FMEA、抽样计划(C=O)《成品检验规范》等要求进行抽检,填写《出货检验报告》。
品管部
全尺寸和功能
应根据若组织适用的顾客工程材料及性能标准,按控制计划的规定,对每一种汽车产品定期的进行全尺寸检验和功能验证。其结果应可供顾客评审。
客户暂无外观要求:若组织生产零件被顾客指定为“外观项目”,则组织应提供:
——适当的资源,包括评价用的照明;
——适当时,颜色、纹理、光泽、金属亮度、结构、鲜映性(DOI)的标准样品;
仓储部
办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库
仓库依IQC的《进料检验报告》和《实验测试报告》及合格标签办理入库。
物料出入库时,仓管员均须凭单据及实际收发数量于【物料(成品)进出存卡】上登销帐。
5.2制程及成品检验管理过程
IPQC
生产条件稳定后,产线制作首件,交品保部进行首件确认填写《首件确认单》。
IPQC接收《首件确认报告》依(成品检验规范、图纸、BOM、客户订单、ENW、ECN、NPI)等对首件的(外观、功能、内部结构)进行首件确认填写在《首件确认报告》上。
监视与测量过程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QEP-055
版 本 号
A/0
制定部门
品管部
生效日期
2018.9.1
1.目的:
对公司收到的材料,半成品,成品通过实施规定的检验、试验来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不合格物品不进入仓库或不流入给客户。
2.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包装材料、外发加工产品及半成品,成品检验的控制。
3.定义:
依据《制程检验规范》的要求针对重大异常,IPQC填写《品质异常报告》交PE\QE进行分析改善。
《IPQC巡回检验记录表》
《品质异常报告》
生产部
内部检验
生产部依全检工位作业指导书对半成品进行全检,红色不合格标签,放置不合格区,及时通知各车间相关人员进行改善。
生产部QC
成品检验
生产部组装线别的完成品由FQC依CP、FMEA、QCFC、SOP、《制程检验规范》等要求进行巡检填写《FQC检验日报表》。
品管部
物料信息
IQC准备相关检验资料文件。如:样品、图纸、来料检验规范、抽样计划C=0(零缺点)、样品承认书、检测工具等。
《来料检验规范》
《抽样计划》
品管部
待检物料
IQC进行来料检验参照《来料检验规范》,一般对外观、尺寸、材质、包装、性能、可靠性等项目进行检验和测试。
品管部
来料检验
IQC依检验规范对来料进行初步判定合格/不合格并进行检验状态标识:
合格的批物料,IQC检验合格的贴:绿色合格标签,填写《进料检验报告》,报告经品质部主管审核后归档保存。
不合格IQC检验不合格贴:红色不合格标签填写《进料检验报告》经PMC部、采购部、工程部和生产部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确认进行MRP处理。
参照《不合格品管理程序》《标识与可追塑性管理程序》
《进料检验报告》
对于首件判定不合格,生产部门需重新调试再做首件再确认。
IPQC对合格的首件贴合格标签,将首
件放置生产首件放置区。
品管部IPQC
在制品的检验
IPQC每2小时进行一次依CP、FMEA、QCFC、SOP、《制程检验规范》等要求进行巡检填写《IPQC巡回检验记录表》。
IPQC检验不合格贴:红色不合格标签,放置不合格区,及时通知各车间相关人员进行改善。
品管部
来料检验
针对原料材质不同要求,IQC依《物料检验标准》对来料进行可靠性测试如:(高温、酒精、3M、盐雾、拉拔力、粘性、可焊性)。实验合格的,填写《进料检验报告》相关实验项目判定合格。
IQC无法做实验(盐雾、摇摆),则填写《实验测试申请表》同原料一起提交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实验室依《实验规范》、《相关实验设备操作指引》对来料进行可靠性实验/试验,填写《实验测试报告》。
检验合格的对成品进行封箱放置存放区,通知生产部.
生产部依此填写《送检单》通知出货检查员进行出货检查。
《QA检验报告》
OQA
成品检验
若要出货,仓库部将《销货单》《出货通知单》通知OQA进行出货核对。
OQA对包装、外箱等进行核对,合格在《销货
单》盖QAPASS章。
不合格的,OQA通知相关部门到出货现场进行确认和改善。
《进料检验报告》《实验测试申请表》
品管部
仓库
供应商
来料检验报告
IQC判定不合格的针对不合格进行处理,退货及报废贴:玫瑰红退货标签,填写《来料检验报告》、【进货单】或【委外进货单】,通知仓库办理退货处理。
针对物料异常同类问题发生超过3次以上,IQC填写《8D》报告,要求供应商进行分析改善。
采购部协助品管部共同,必须在3-5个工作日内积极的跟进供应商品质异常处理的结果。
成品检验合格的贴:蓝色PASS印章并在《送检单》和《入库单》进行签名确认,通知生产部办理入库。
成品检验不合格的贴:红色箭头标或红色不合格标签填写《返工通知单》,通知生产部进行改善。针对返工的产品需重新送检确认合格再进行入库。
《出货检验报告》《返工通知单》
品管部OQC
成品检验
生产部依QA检验合格标签对成品进行包装后,通知OQC进行包装附件检验填写《QA检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