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安全人机系统中人的作业特性讲解
安全人机工程学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5、听觉特性 (1)人耳构造和听觉过程(见图3-8,图3-9) 将声能有骨膜经放大传达到相当于鼓膜面积1/20 的卵圆窗,继而传给前庭阶的液。传到前庭的每 一个振动,都使一定量的液体从前庭向耳蜗的前 庭阶移动,并使听细胞受到刺激,转化成神经脉 冲,经听神经传给大脑,这就是听觉过程。 (2)听觉特征 可听范围 (见图3-10) 能感觉到的频率范围16-20000Hz,最佳2020000Hz,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率感受的上限逐 年连续降低。
表3-4
听觉 触觉
反应时间随感觉通道的变化
味觉
视觉 嗅觉 咸味 甜味 0.446 酸味 0.523 苦味 1.082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T (秒 )
0.115 ~ 0.182
0.117 ~ 0.201
0.188 ~ 0.206
0.200 ~ 0.370
0.308
表3-5
动作部位 握取 手 旋转 脚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图3-6 学 ︵ 第 三 章 ︶
图3-7a 几种常见视觉错误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图 3- 7 b
一系列视错觉图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图
3-7c
视 错 觉 图
二、人的反应时间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1、定义 2、影响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
随感觉通道不同而不同 (见表3-4) 与运动器官有关 (见表3-5) 与刺激性质有关 (见表3-6) 随执行器官不同而不同(见表3-7) 与刺激数目的关系 (见表3-8) 与颜色的配合有关(见表3-9) 与年龄有关(见表3-10) 与训练有关
安全人机工程学概述及其研究方法
系统科学体系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层次与内 涵: 系统学或一般系统论
系统理论中的各专门学科 系统方法论
系统方法论的运用
系统理论中的 各专门学科
主要包括
运筹学
控制论信息论
耗散结构论
协同学
超循环理论
任何一个有目的系统必然包含着控制,而控制要依赖于信息 的传输、交换与反馈,因此系统、信息、控制这三者相互渗 透、相互交叉、相互促进。
安全人机工程学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目录
第1章 安全人机工程学概述及其研究
0 1 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第3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与热
0 3 感觉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第5章 人的自然倾向与人的可靠性概
05 论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05 人-环关系的研究;
机的特性研究; 02
06 机-环关系的研究;
研究内容
环境的特性研究; 03 人-机关系的研究; 04
07 人-机-环境系统 总体性能的
08
研究。
人-机-环境 系统工程研究 范畴的示意图
人-机-环境 系统工程研究
的 基本核心问题
控制论
三 个
模型论
理 论
优化论
方案决策
研制生产
02 安全科学要体现科学性、理论性
安全科学既要体现它的交叉性,又要体
03 现研究对象的全面性
01 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例如事故致因理论、 灾变理论、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等)
安全科学研究 的内容
02 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例如安全人机学, 安全心理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等)
安全人机工程学人的生理特征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了解人在各种工作环境中的生理特征 ,探究其变化规律,为设计更安全、 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设备提供科学依 据。
研究意义
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改善工作条 件和环境,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 发生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 意度。
02
人机工程学概述
人机工程学定义
1 2
定义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器、环境之间相互 作用的学科,旨在提高人机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问题的出现,安全人机工程学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理论和 方法,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人机交互的机制和规律,深入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以及人机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未来研究还应关注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将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其他领域如心理学、 生物学、医学等相结合,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肌肉锻炼
通过锻炼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 力,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灵活性,预 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疾病。
人体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构成
人体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是人体内最复杂的系 统之一。
神经功能
神经系统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调节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维持 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
神经保护
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需要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同时摄取足够的B族 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THANKS
感谢观看
人体承受能力考量
在设计安全设备时,应考虑到人体的承受能力,如力量、 耐力和姿势等。设备应减轻操作者的负担,避免过度疲劳 和损伤。
根据人体生理特征优化工作环境
适宜的照明环境
工作环境的光线应适宜,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对眼睛造成伤害, 影响视觉效果和工作效率。
安全人机工程
安全人机工程
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机-环境”系统,并使三者从安全的角度上达到最佳匹配。
人是核心起到主导作用,机器起着安全的保障作用;
安全人机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分析机械设备及设施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2)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和机器功能,构成最佳人机系统;
(3)研究人与机器界面中信息传递的安全问题;
(4)建立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原则。
一、人的特性
(一)人的生理特性
1.人体供能与劳动强度分级
(1)人体特性参数
①尺度参数:静态参数,如人体高度及各部位长度尺寸等;
②动态参数:运动状态下,人体的动作范围参数;
③生理参数:耗氧量、心跳频率、呼吸频率、表面积和体积等;
④生物力学参数:握力、推力、推举力、转动惯量等;。
人机工程学培训教材
作业空间设计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1. 作业空间:人、机器设备、工装以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称作业空间。 作业空间按所包含的范围,可分为
3)能量代谢量:人体进行作业或运动时所需消耗的总能量。 能量代谢率:用M表示
能量代谢量=MS t
基础代谢量
维持体位所应 增加的代谢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所增加 的代谢量
安静代谢量 能量代谢量
三种代谢量的关系
3. 相对代谢率(Relative Metabolic Rate)
劳动强度不同,所消耗的能量不同,由于劳动者的体质差异,即 使同样的劳动强度,不同劳动者的能量代谢也不同,为了消除个体差 异,常用相对代谢率来衡量劳动强度。用RMR表示。
人
机
工
程
学
Manufacturing
的
应
用
Service
Home & Leisure
Office 返回
人机系统中人的作业特性
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 人体作业过程的调节与适应 作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 作业疲劳及其测定
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
一、动态作业
2、静态作业
所有的肌肉运动都会导致疲劳,但程度取决于很多事情:如舒适程 度、年龄和经验。静态的肌肉运动,其疲劳的恢复时间是动态运动的10 倍。
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一、 主要人体尺寸的应用原则
设计中常用测量尺寸见图2-15,有关这些数据的定义、应用条件、 选择依据等参阅表2-9。
二、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
1.确定所设计产品的类型 2. 选择人体尺寸的百分位数 3. 确定功能修正量 4. 确定心理修正量 5. 产品功能尺寸的确定
最新安全人机工程学第三章人的生理和心理及生物力学特性-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章 ︶
视网膜的锥体细胞及杆体细胞接受光
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经由视神经
传导到各视觉中枢。
2008.9
环境工程系
第 14 页
4、人的视觉及其特性
• (2)视觉的基本参数
安
• 波长和强度效应
全
• 视角(见图3-3)
人 机
工
视角是确定被观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光线射入眼球 的相交角度,视角的大小与观察距离及被观测物体 上两端点直线距离有关。
应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
2008.9
环境工程系
第3页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环境工程系
第4页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环境工程系
第5页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环境工程系
第6页
2、感觉的基本特征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 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表3-1)
环境工程系
第 15 页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图 6 人眼球的基本结构
2008.9
环境工程系
第 16 页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2008.9
环境工程系
图 3 - 2 眼 球 的 水 平 解 剖 图
第 17 页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图3-3 视角
三
章 ︶
=2arctgD
• 从人的感觉阈限来看,刺激本身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 能对感受器官发生作用。(表3-2)
安全人机工程学(3.1)
二、感觉和知觉
1.感觉 1.感觉: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并不能反映客观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事物的全貌。如颜色、气味、触觉等。 事物的全貌。如颜色、气味、触觉等。 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 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 将其传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便产生了感觉。一切较高级的、 将其传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便产生了感觉。一切较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如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神经系统
1. 神经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组成。
延髓、脑桥、中脑、 脑: 中枢神经 间脑、小脑、大脑 脊髓:中枢神经最低部位 12 脑神经( 对) 神经系统 按解剖分 脊神经(31对) 周围神经 按功能分感觉传入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
神经系统是整个机体的主导系统,全身各器官系统均在神经系统的统一 神经系统是整个机体的主导系统, 控制和协调下,互相影响,互相协调, 控制和协调下,互相影响,互相协调,保证机体的整体统一及其与外界环 境的相互平衡。在此过程中,首先借助感觉器官接受体内外的各种信息, 境的相互平衡。在此过程中,首先借助感觉器官接受体内外的各种信息, 经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再经周围神经系统控制调节各系统的活动, 经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再经周围神经系统控制调节各系统的活动,从而使 机体得以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同时也调节内部环境相对平衡。 机体得以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同时也调节内部环境相对平衡。
安全人机工程学-人的生理特征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防止疲劳,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有助于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人体姿势与健康
不良姿势对健康的影响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会导致肌肉疲劳 、关节压力增加,甚至引发慢性疼痛 和损伤。例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 电脑屏幕会导致颈椎问题。
正确姿势的保持
02 人体的生理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
01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 生理结构,负责协调和整 合身体各部分的功能。
02
03
04
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 神经组成,控制着人的 思维、感觉和运动。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核心, 负责处理信息、决策和 调节身体活动。
脊髓是大脑与身体之间 的主要通道,传递信息 和控制身体的运动。
办公环境中的安全人机工程实践
办公家具布局
合理布置办公家具,如电 脑、座椅、桌子等,确保 员工坐姿舒适、视线良好。
显示器位置
调整显示器的高度和角度, 减少员工的颈部和背部疲 劳。
键盘和鼠标位置
优化键盘和鼠标的位置, 降低员工手腕和肩部的疲 劳程度。
家庭环境中的安全人机工程实践
家用电器设计
优化家用电器设计,如电视、冰 箱、洗衣机等,使其更符合人体
工程学原理,方便使用。
家居布局
合理安排家居物品的位置,如家具、 厨房用品等,提高生活便利性和舒 适度。
家用工具使用
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家用工具, 如厨房刀具、清洁工具等,降低使 用过程中的疲劳程度。
06 结论与展望
对安全人机工程学的总结
人的生理特征在安全人机工程学中的重要性
人的生理特征在安全人机工程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特征包括人体测量数据、人 体姿势、人体运动能力等,它们决定了人在操作机器或执行任务时的效率和安全性。
安全人机工程第三章
3.1.3 能量代谢的测定
能量代谢和气体代谢之间存在特定的量的联系。测 气体代谢量就可算出能量代谢量。 测定方法可分为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 直接测热法笨重不便,已为间接测热法所代替。 间接法是通过对氧耗量和 CO2产生量的测定,计 算出产生的热量。 间接测定法又分为开放式测定和闭合式测定两种方 法。这里仅介绍开放式测定法。
luhz@
No.9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
3.1.1 能量代谢
4、能量代谢率 为了消除个人之间的差别,采用劳动代谢量和基础 代谢量之比来表示某种体力劳动的强度,这一指标 称为能量代谢率(RMR)
RMR=
劳动时总能耗量 -安静时能耗量 基础代谢量
luhz@
wwwdocincomluhzcugbeducn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no292疲劳测定方法生化法生理心理测试法他觉观察及主诉法血尿汗等检查能量代谢率测定膝腱反射机能检查法触觉两点阈值测定频闪融合阈值测定连续色名呼叫检查法反应时间及脑电肌电测定法判别力测定心率脉搏数测定332332作业疲劳的调查与测定作业疲劳的调查与测定wwwdocincomluhzcugbeducn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no303434作业疲劳与安全生产作业疲劳与安全生产341疲劳与安全342防止过劳提高生产安全性wwwdocincomluhzcugbeducn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no31341341疲劳与安全疲劳与安全睡眠休息不足困倦引起的事故反应和动作迟钝引起的事故重体力劳动的省能心理疲劳心理作用疲劳与机械化程度环境因素加重疲劳程度wwwdocincomluhzcugbeducn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no32环境因素加重疲劳程度341341疲劳与安全疲劳与安全wwwdocincomluhzcugbeducn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no33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选拔合格工人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制度342342防止过劳提高生产安全性防止过劳提高生产安全性wwwdocincomluhzcugbeducn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no34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制度工作日制度劳动强度和作业率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休息方式轮班工作制度业余活动和休息的安排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改进操作方法合理应用体力342342防止过劳提高生产安全性防止过劳提高生产安全性wwwdocincomluhzcugbeducn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no35本章的内容重点和思考问题本章的内容重点和思考问题1什么是能量代谢率
安全人机系统中人的作业特性讲解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人机系统概述 • 人的作业特性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安全人机系统中人的作业特性, 包括人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以 及这些特点对安全性和效率的影响。
背景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人机交 互越来越频繁,因此人的作业特性的 理解和利用在提高安全性、生产效率 和质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符合人的心理特性原 则
认知特性
了解人的认知过程和记忆特点,合理设计信息显 示和控制方式,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情感特性
关注人的情感变化,创造安全、舒适、愉悦的工 作环境,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动机特性
激发人的工作动机,通过奖励、激励等方式提高 人的工作动力和效率。
提高人机交互效率原 则
信息显示清晰
信息显示应该清晰、直观,避免信息过载和混淆。
控制方式自然
控制方式应该符合人的自然运动和操作习惯,提高操作效率和准确 性。
交互反馈及时
及时提供交互反馈,让操作者了解操作结果和系统状态,提高作业 效率和安全性。
05
安全人机系统应用
案例分析
案例一:汽车驾驶安全系统设计
总结词
汽车驾驶安全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了人的因素,包括驾驶技能、反应速度、注意 力分配等。
详细描述
汽车驾驶安全系统设计主要针对人的作业特性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智能辅助驾 驶、预警提示、安全带、气囊等措施提高驾驶安全性。
案例二:航空航天安全系统设计
总结词
航空航天安全系统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高空中环境因素和人的心理因素对飞行安全 的影响。
详细描述
航空航天安全系统设计需要考虑高空缺氧、低气压、温度变化等环境因素对飞行 员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同时还需要考虑飞行员的操作技能、决策能力、注意力分 配等因素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32人体的特性参数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32人体的特性参数人体的特性参数【大纲考试内容要求】:熟悉人体特性参数及人的心理因素。
【教材内容】:(二)人体的特性参数1、人体特性参数与产品设计与操纵机器有关的人体特性参数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4类:1)静态参数静态参数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形态参数,也称人体的基本尺度,如人体高度及各部分长度尺寸。
2)动态参数动态参数是指在人体运动状态下,人体的动作范围,要紧包含肢体的活动角度与肢体所能达到的距离等两方面的参数。
如手臂、腿脚活动时测得的参数。
3)生理学参数生理学参数要紧是指有关的人体各类活动与工作引起的生理变化,反映人在活动与工作时负荷大小的参数,包含人体耗氧量、心脏跳动频率、呼吸频率及人体表面积与体积等。
4)生物力学参数生物力学参数要紧指人体各部分(如手掌、前臂、上臂、躯干(包含头、颈)、大腿与小腿、脚等)出力大小的参数,如握力、拉力、推力、推举力、转动惯量等。
2. 人体劳动强度参数。
(1)能量代谢率。
能量代谢率= 劳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所谓基础代谢率是指劳动者在绝对安静横卧状态下,为维持生命,在单位时间内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量。
劳动代谢率是指劳动者在劳动时的能量消耗量与安静时的能量消耗量之差除以劳动时间。
安静时的能量消耗量大体为基础代谢量的120%。
能量消耗量可通过测定劳动时呼出气中的O2及CO2的比例,算出劳动者O2的消耗量折算得到。
能量代谢率RMR的经验计算公式为:LogRMR=0.0945x-O.53794 (4—2)log(13.26-RMR)=1.1648-0.0125x (4—3)式中X——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即x=每分钟呼气量/每平方米体表面积。
按上式分别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类活动与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谢率。
(2)耗氧量(单位L/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摄入的物质(糖、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能量中 约有一半是热能,用以维持体温并不断地向体外散发;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 于三磷酸腺苷(ATP)内,ATP分解时放出能量,供应合成代谢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 的能量。机体活动的大部分能量来源于三磷酸腺苷。
ATP生成后,除直接为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外,还可以把它的高能磷酸键转移 给肌酸,生成磷酸肌酸(CP)。 CP是机体内的贮存库,多含于肌细胞内,其贮存量是 ATP的5倍。每当细胞内ATP消耗时,即由CP生成新的ATP加以补充,使ATP在细胞内 的量保持恒定。
2010年7月
7
第二节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一、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反映了劳动的繁重、紧张或密集程度,是劳动者体力消耗、生理 和心理紧张程度的综合反映。 劳动强度也反映了作业过程中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作功与机体代谢能力之 比。劳动强度的大小可以用耗氧量、能耗量 、能量代谢率等参数加以衡量。
可以将所有作业归为静力作业和动力作业两种 。 1. 静力作业 静力作业主要是依靠肌肉的等长收缩来维持一定的体位,即身体和四肢关 节保持不动时所进行的作业。如脑力劳动、计算机操作人员、仪器监控者等所 从事的作业。 静力作业的特征是能耗水平不高,但容易导致疲劳。 2.动力作业
表3-4 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指数(I) ≤15 ~20 ~25 >25
2010年7月
级别 Ⅰ Ⅱ Ⅲ Ⅳ 轻 中 重 过重
9
第二节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2. 劳动强度指数Ⅰ的计算
谢率。
表3-1 中国人基础代谢率的水平 kJ/(m2. h)
2010年7月
(2)安静代谢 安静代谢是指人仅为保持身体平衡及安静姿势所消耗的能量代谢量。一般在工作前或 后进行测定。安静代谢率一般取为基础代谢率的1 .2倍。 (3)劳动代谢 劳动代谢量是指人在工作或运动时的能量代谢量。作业时的能量消耗量是全身各器官 系统活动能耗量的总和。一般而言,体力劳动的能耗量可高出基础代谢的10-25倍,它与 体力劳动强度直接相关。
3
3.能量代谢率 为了消除个人之间的差别,通常采用劳动代谢量和基础代谢量之比来表示某种体 力劳动的强度。这一指标称为能量代谢率(RMR,Relative Metabolic Rate)。 (式3-1)
2010年7月
4
二、作业时的氧消耗
1.氧需与氧债 劳动过程中每分钟的需氧量称为氧需。成年人安静时的需氧量为0.2~0.3L/min。劳动时随着劳动强 度的增加,需氧量也随之增多(最大需氧量可达安静休息时的30倍),供氧能否满足人体活动的需要取 决于人体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人体在每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也称氧上限), 成年人的最大摄氧量一般不超过3L,经常锻炼的人可达4L以上。 一般情况下,摄氧量与耗氧量大致相等。在劳动过程中,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强,存在摄氧量满足不了 需氧量增加的情况,需氧量大于摄氧量时,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从事活动,形成氧缺乏,这种供氧与需 氧之间的差,称为氧债。 2.氧债及其偿还 氧债及其偿还与劳动强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133.8 163.2 741.0 979.2 1070.0 1173.0 1303.8 1501.2 1835.4 1889.4 1956.0 2074.8 2267.4
2010年7月
5
图3-1 氧债及偿还图
2010年7月 6
第二节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一、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反映了劳动的繁重、紧张或密集 程度,是劳动者体力消耗、生理和心理紧张程 度的综合反映。 劳动强度也反映了作业过程中劳动者在单 位时间内作功与机体代谢能力之比。劳动强度 的大小可以用耗氧量、能耗量 、能量代谢率等 参数加以衡量。
心率 RMR --4.32 6.10 6.78 7.55 8.52 10.0 12.50 12.90 13.40 14.29 15.73 次/min 64.1 75.0 113 124 128 133 140 149 166 168 171 177 187
极限负荷时间 min ---215 158 112 72 37 12 10 8 5 3
2010年7月
2
第一节 作业过程中人体的能量代谢
一、能量代谢
2.能量代谢量 能量代谢分为基础代谢、安静代谢和劳动代谢。
(1)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指维持生命所必需消耗的基础情况下的能量代谢量。所谓基础代谢率 (BMR,Basal Metabolic Rate)是指人在进餐12 h后,在清晨清醒地静卧于 18℃~25℃环境中,并保持神经松弛,体位安定,各种生理活动维持在较低水平下的代
表 3-3 人的极限工作能力参数
负荷 W 基础 安静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氧耗量 L/min 0.18 0.22 0.99 1.32 1.44 1.58 1.76 2.03 2.43 2.54 2.64 2.80 3.06
能量消耗
kJ/(m2. h)
第三章 安全人机系统中人的作业特性
第一节 作业过程中人体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第三节 作业疲劳及其预防
2010年7月
1
第一节代谢过程的同时发生着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1.劳动时的能量来源 糖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人体所需能量约有70%由糖的分解代谢来提供。脂肪则起 着储存和供应能量的作用。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糖和脂肪在体内经生物氧 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
动力作业是靠肌肉的等张收缩来完成作业动作的,即经常说的体力劳动。
2010年7月 8
第二节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Hygienic standards for the Desig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之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规定了我国的体力劳动强度 分级方法。 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采用体力劳动强度指数(Ⅰ )为分级指标,将体力劳动强度 分为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