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读什么书阅读答案
(期末真题精编)2023-2024年江苏南京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期末真题精编)2023-2024年江苏南京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模拟试卷一(含答案)2023年六年级语文学科毕业考试模拟卷一2023.6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第一部分语言积累和运用一、默写于谦的《石灰吟》(5分)要求:书写正确、规范,行文整齐、美观二.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1分)1.漫步校园,听——那是我们qīng cuì的读书声;看——这是我们相互yīwēi、liáo tiān的huāpǔ。
课间,校园fèi téng了,处处都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童年永远是míng mèi的艳阳天!2.当你gūdú时,书是忠实的伴侣,chèdǐ驱散你的jìmò;当你忧伤时,书是贴心的知己,给你温暖的fǔwèi。
当你茫然时,书是精神的导师,为你bōyún见日。
三、选择正确答案(10分)1.下列每组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在和煦的春风里,孩子们惊奇和喜悦的心情搅和在一起。
B.小树被风吹得直晃动,就像一个摇头晃脑的孩子。
C.在如此困难的处境下,他仍然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
D.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事业兴旺,一定要有广泛的兴趣。
2.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分)A.无独有偶、不可思意、专心致志B.锲而不舍、出人意料、标新立导C.各抒己见、古为今用、迎难而上D.追根求缘、坚持不懈、力挽狂澜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尾搐入两股间(屁股)B.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心志)C.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D.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4.下列关于汉字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书写“辩”字时,中间部分要窄一些。
B.书写“执”字时,第四笔是横折弯钩。
C.书写“莺”字时,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
D.书写“搓”字时,左边部分比右边部分要窄一些。
5.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指的是( )(1分)A.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B.颜真卿柳公权苏轼赵孟頫C.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D.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张旭6.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是()(1分)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附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要读懂《乡土中国》,首先必须了解这本书产生的时代背景。
这本书,有许多内容都是针对乡村建设这一学派的学者们而说的。
我们阅读这本书时,如果能清楚乡村建设者们的主张和学说,就能对书中的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就能学有所得。
此外,阅读《乡土中国》最重要的就是树立文体的概念。
《乡土中国》属于论述类文体,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乡土中国》共有十四篇文章,是对中国乡土社会各个文化层面的现象作规律性的阐释,这些文章用统一的社会功能学派的理论来分析,有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础,同时它们又各自成篇,分别对应独立的主题。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把握这一特点。
为了读懂《乡土中国》,我们还需要对这本书的写法做一些认识,它最大的写法,其一是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即从生活中的事例讲起,逐步分析这些个别现象的特点以及包含的道理,然后再归纳出自己的结论,表明自己的看法。
比如《无讼》一文,作者由浅入深地论述了两种社会形态中维持社会治理的方式,围绕“讼师”(律师)在乡土社会和城市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作论述,判然划分出了礼治社会和法治社会对“打官司”的不同态度与看法。
从而得出结论:都市社会,法律必不可少,律师地位很重要,而在乡土社会里,“讼”的发生,则是社会礼治的衰落和教化的失败。
因为乡土社会的每个人心里都有潜移默化的守规则意识,人们凭借心中的良知,就可以处理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就可以维持和谐的社会治理。
其次,我们还要对《乡土中国》的语言特点做一些分析。
《乡土中国》有明白易懂的语言表述,比如讲到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或讲述一个案例的时候;但讲到某种社会学的概念或理论时,的确是有些艰涩难懂的。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我们要紧扣文章的标题来读,因为文章的标题是全文中心意思的高度提炼。
比如在《血缘与地缘》一文中,开头一段先讲血缘社会的基础是年长者对年幼者有强制的权力,第二段则论述生育是维持血缘社会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四单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第三、四单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摘自网络)材料二: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
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
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摘自报纸)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小宇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
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B.我国成年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
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
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
4.结合三则材料,你会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小朋友提出哪些建议?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完成练习。
【语文】2013高考作文素材:读无用的书(考前押题66)
【语文】2013高考作文素材:读无用的书(考前押题66)【金题回放】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读书分两种,一种是有用的书,跟钱、权与名利有关,读它可以帮你升学、谋生,获得利益;一种是无用的书,不教授技能,或对升学、应聘与挣钱没有直接帮助,但可养心。
读什么书,这是个人趣味的问题。
(《百家讲坛》易中天语)罗素说:要多读点“无用的书”,那些看似无用的书,里面有思想,有哲学与乐趣。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本次作文评讲重点】1、新材料作文类型、命题特点及其审题方法2、留心处皆素材3、作文的语文味和文化味4、写出“我”的感受,表达“我”的思考,展示“我”的视野5、对照思维及辩证思维【阅卷场学生例文精选】道是无用却有用王胜男这是一个拥有《人间喜剧》的年代,我们却出不了巴尔扎克;这是一个拥有《百年孤独》的时代,我们却还没有马尔克斯。
或许是因为我们看了太多“有用之书”,看似有用却庸碌无为,“无用之书”看似无用却有用,令人不得不读。
(开篇不俗,活用素材,文学气息浓厚。
)无用之书看似无用,实则修身养性,增益其所不能。
我们读《凡尔登湖》,可以明了为何梭罗穷其半生,陪伴在湖畔的平和和宁静;我们读《战争与和平》,可以懂得最终胜利的他们有着怎样一腔热血和柔情;我们读《史记》,可以从中看到人性与文化,以史为镜,照亮未来。
《般若心经》中有句话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看上去存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而看上去不存在的事物实际上又是存在的。
这难道和读书不是一样的吗?“世界上开满的,不是邪恶之花,而是庸碌之花”,一些书籍能教你谋生,教你得权,却无法教予你智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权倾势去,钱财两空。
读书读的是思想,读的是心灵,读的是智慧。
这样我们才得以修身养性,增益吾辈之所不能。
(读书十二载,文章阅无数,留心处皆素材,深刻处见思想。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名著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名著阅读一.试题(共32小题)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
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
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名著阅读(1)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里。
(2)《父亲的病》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
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问题。
【甲】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
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
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
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
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乙】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
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
丈母也不肯。
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
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
【丙】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第1页(共4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①,数学使人②,科学使人③,伦理学使人④,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字。
改为改为(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①~④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只选序号)选项:A.周密 B.庄重 C.灵秀 D.深刻我会选:①②③④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
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
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
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定的气质。
书能教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看材料一材料二阅读书怎样的理解和看法呢至少写三条
看材料一材料二阅读书怎样的理解和看法呢至少写三
条
材料一: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区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材料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节选自冰心《荷叶母亲》)分析:材料一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其中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母亲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才没有说完,但我懂了,母亲是让我好好活着。
材料二节选自冰心《荷叶母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答案:这篇文章中描写的母亲是如此的勤劳、慈爱,让我们印象深刻。
材料一中的母亲,更是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还念念不忘鼓励自己的瘫痪的儿子,让人看了震撼不已。
在这些文章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我们也有孝敬自己的父母。
点评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仔细审题。
如“结合主题谈启示”,一定要明确结合主题进行谈论,“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动“情”动人。
2、善于提炼。
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
出自己的观点。
3、合情合理。
感悟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4、表述流畅。
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25(含答案)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5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之称。
小说评点也常将小说做法或效果比于《史记》等经典之作。
以往,人们常将这种比附性的小说评点归因于“为抬高小说文体地位”。
其实这并不允当。
《史记》成为小说评点家比附的主要对象,主要不是因为它是“史家之绝唱”,而是因为它早已成为唐宋以来古文家效仿的榜样,乃至被明代李贽视为宇宙间“五大部文章”之一,兼具“史传”与“文传”两重性。
这种文史兼属的身份和性质注定会引发一场场“史”“稗”论辩。
小说评点家以《史记》等经典之作的文势、文法诠释小说文本创构之道,均强调其“文性”而不是“史性”。
史以实为要,文以幻为美,虚假小说读来让人信以为真,是因其有别于史传“实录”的“为文”之道。
在许多有识见的评点家眼里,小说写作所采取的基本手段是“捏造”“造谎”,通过“捏造”“造谎”实现“变幻”“奇变”,即以“造”为“变”。
在小说评点中,“造”是一个颇为热门的关键词。
评点家通常会把“凭空造谎”当作小说创作的一大经验,并进而认为,才子文心是“捏造”的结果。
在评点家看来,小说家除了“凭空造谎”的本能外,还有“变账簿以作文章”的天分,以此超越史著乏味的不可读之弊。
对这种既讲究意脉贯通、相映成趣,又讲究跳跃、转换、顿挫、衔接、断连、吞吐、揖让、虚实、直曲、急缓、起伏、开合等相反相成的为文之道,小说评点家常依经立义,采用一批含有阴阳同构辩证色彩的文法术语加以概括。
这首先在《水浒传》各评本的评点中有大量运用。
如“袁无涯本”评点所用“正逆”“缓急”“宾主”“急来缓受”“疏密互见”“水穷云起”“形击”“极省法”等术语;“贯华堂本”所用“绵针泥刺法”“正犯法”“略犯法”“极省法”“欲合故纵法”“重作轻抹法”等术语,都是小说相反相成的行文之道。
相对而言,小说之“文”是“因文生事”之“文”,是对事件的应然重组,注重的是合乎“情理”,不妨“虚拟”。
第八单元“读书明智”(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知识点: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古人谈读书》一文呈现了三则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将孔子、朱熹、曾国藩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化为精炼的文字,使其蕴含深刻的哲理,旨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忆读书》一文没有理论化的说教,而是另辟蹊径,如话家常。
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结论。
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学生的心中,使其终身难忘。
《我的“长生果”》这篇散文在内容上,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将其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
作者在文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表达了对书的深厚感情和对阅读的热爱,感情真挚,层次分明。
本单元在阅读时,要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到五年级上册,我们要继续深入,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如读《忆读书》中要求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总结她认为的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中要梳理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及她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相比于四年级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本单元训练的提升之处在于学生要根据要求对课文的内容要点对信息进行提取、归纳和整理,要求不同,把握的内容要点就不同。
比如要完成忆读书的课后第一题,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就要知道作者读书的不同阶段、所读书目的名字,再通过她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梳理出她认为的好书的标准。
“梳理信息,把握要点”的技巧(1)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用不同的符号圈画作者年龄或时间、书名,以及作者的评价感受等信息。
在圈画重点信息时,如何利用圈画的符号,做到既准确,又一目了然。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解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附优秀范文)
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快意自然,知行合一。
”研学旅行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道风景。
但在某校组织高二暑期赴省外进行山水研学之旅时,遭到了“冷遇”。
“马上高三了,出去耽误学习。
”“从来没有独自外出过,谁能照顾我?”“去省外,又这么多天,怕家长担心。
”“打开网络观天下,何必劳费身心?”……面对各种不同理由,你会做出怎样的回应?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二年级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告高二年级全体同学书”,体现你的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高二全体同学书亲爱的高二全体同学:大家好!学校组织暑期赴省外研学之旅,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担心学习的,有担心安全的,有担心没人照顾的,但我想说,我们即将成年,成年人需要独立解决许多事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踏上研学之旅,为成年献礼。
我们高二学生会借此机会与大家做以沟通交流。
第一,放松身心。
高三期间的假期少之又少,压力大,因此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放松身心,为了更好地进入高三,迎接高三充实的学习生活。
第二,感悟生活。
山水研学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于山水之中亲自感悟生活,这种感悟是课堂学习所不能达到的。
第三,增长见识。
目前学生普遍学习压力大,负担重,眼界过小,仅仅停留在一方教室。
网络或许能遍观天下事,但绝没有自己亲身经历印象深刻。
第四,独立自主。
步入高三意味着成年,但不少学生在生活方面过分依赖父母,自理能力不足,可谓“一心只读圣贤书”。
而这次研学无疑提供了一个好机会,锻炼我们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
第五,增进友谊。
就同学间关系而言,这种活动更能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班级凝聚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行教给我们的并不只有知识,更有那种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的信心与毅力。
第六,开阔眼界。
有的同学会说,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为何不坐在家中打开网络遍观天下呢?网络可以想看什么就有什么,但也只能是眼观而不能身临,我们和自然美景之间永远隔着屏幕,眼界决定了一个人内心的世界,领略过世间万物的多彩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领悟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感慨。
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 (十四) 含答案
2016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十四一、阅读《大度读人》,完成1—3题.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
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她。
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
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
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
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因为有人肯于分享你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的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
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
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共含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试题内容: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
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
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材料二】我国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选自中国新闻网)【材料三】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
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童年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童年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童年读书》阅读材料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
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
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
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
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
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
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
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
后来又把“__”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
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
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
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
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
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
2023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名著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名著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真题及答案简介《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容易激发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亲近经典,了解经典。
可以说,《经典常谈》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原名朱自华,江苏扬州人。
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
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
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
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
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
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
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
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
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
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
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
徒歌是随口唱。
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
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
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废话。
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
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读不完的大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读不完的大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事物的神秘,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也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下面由第一我为你带来关于读不完的大书阅读答案,盼望对你有关心!读不完的大书阅读材料七十多年前的农村,不像今日小伴侣的家里有很多自动或机动的玩具,没有开发儿童智力的新式玩具。
我在幼年时,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大人们不关怀孩子玩耍的事。
我在五六岁时就自己到大自然去找可以玩的东西。
农村的特点是接近大自然。
宽阔的天空,宽阔的大地,浩瀚的河流,繁茂的花草和树木,空中的浮云和飞鸟,地上的走兽和昆虫,水中的游鱼等等,有说不完的好玩东西,能够引起孩子的遐想和试验的爱好。
例如小麻雀的蹦蹦跳跳、欢乐活泼的样子,叫你兴奋。
老鹰在高空中回旋时,展翅飞腾或流荡滑翔,有时猛扑而下,像在捕获小鸡或什么东西,给人以雄健威猛的感觉。
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寒荣枯,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
草的叶子不一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开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外形也有单瓣、重瓣的,有四瓣、五瓣的等等。
树木的千姿百态,更有给人乐趣的东西。
昆虫的动作也很好玩,例如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井有条的阵营,个个尽自己的力气,把货物全部搬迁。
这种组织性很强的小动物的行动,真叫人佩服。
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更是好看,队伍整齐;正式打仗时,打得你死我活,直至尸体积累如山,英勇忠贞的精神,真令人鄙视。
我家房子的前后左右都有余地,栽有各种的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酸橙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
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子,非常鲜美。
我家后面还有两丛竹林和一株棕榈,是我最爱的。
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出土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笋子炒咸菜,味道鲜美无比。
更可爱的是它们那耸入高空的青翠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净!微风吹来,一片沙沙声,是那么温顺细腻。
但当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最先发出萧萧的喧声,不安静的调子,奏出我幼当心灵的怅惘心情。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
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
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
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圣人之道,不传于世。
周之衰,好事者各以其.说干时君,纷纷藉藉相乱,六经与百家之说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
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孟轲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
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
考其辞,时若不粹;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
抑犹在轲、雄之间乎? 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故《诗》《书》《春秋》无疵。
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欤!孟氏,醇乎醇者也。
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选自韩愈《读荀》,有删改) 材料二:孟子去齐,充虞涂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矣。
由周以来,七百有余岁矣。
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乎?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而谁也? 吾何为不豫哉!”夫孟子言“五百年有王者兴”,何以见乎?帝喾王者,而尧又王天下;尧传于舜,舜又王天下;舜传于禹,禹又王天下。
四圣之王天下也,继踵而兴。
禹至汤且千岁,汤至周亦然。
始于文王,而卒传于武王。
武王崩,成王、周公共治天下。
由周至孟子之时,又七百岁而无王者。
“五百岁必有王者”之验,在何世乎?云“五百岁必有王者”,谁所言乎?论不实事考验,信浮淫之语,不遇去齐有不豫之色非孟子之贤效与俗儒无殊之验也。
(选自王充《论衡·刺孟》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不遇A去齐B有不豫C之色D非孟子E之贤效F与俗儒G无殊之验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与《过秦论》中“赢粮而景从”的“景”用法不同。
《文史通义 知难》《文心雕龙 辨骚》(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
人知《易》为卜筮之书矣,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离骚》为词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
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忧,则几乎罔矣。
然则古之人,有其忧与其志,不幸不得后之人有能忧其忧志其志而因以湮没不章者盖不少矣。
刘彦和①曰:“《储说》②始出,《子虚》③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韩囚马轻。
”夫李斯之严畏韩非,孝武之俳优司马,乃知之深,处之当,而出于势之不得不然,所谓迹似不知而心相知也。
贾生远谪长沙,其后召对宣室,文帝至云,久不见生,自谓过之,见之乃知不及。
君臣之际,可谓遇矣。
然不知其治安之奏,而知其鬼神之对,所谓迹似相知而心不知也。
刘知几负绝世之学,见轻时流,及其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可谓遇矣。
然而语史才则千里降追,议史事则一言不合,所谓迹相知而心不知也。
夫迹相知者,非如贾之知而不用,即如刘之用而不信矣。
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
(节选自《文史通义·知难》) 材料二: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最之。
”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
界浇二姚④,与左氏不合。
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
”王逸以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
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
百世无匹’者也。
”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
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⑤谓不合传。
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节选自《文心雕龙·辨骚》[注]①刘彦和,即刘勰,字唐和。
②《储说》指战国时期韩非撰著的《内储说》《外储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材料一读什么书阅读答案(2014江苏模拟)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13…查看次数:添加时间:2014-5-12 18:55:25 作者:xueyou04 (2014江苏模拟)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13-16题。
(12分)【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
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
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材料二】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小说、科技等——参考自中国新闻网【材料三】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
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
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
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
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
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
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来源:17教育网]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材料四】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
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
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3.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
(2分)14.你从“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来源:17教育网] ▲ 15.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 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 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 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16.试分析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了我国国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3分)▲ 17.读完上述文字,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一些建议。
(3分)如果对父母,你会建议:▲。
[来源:17教育网]如果对老师,你会建议:▲。
如果对政府,你会建议:▲。
来源试卷:考点分析:答案解析: 13.(2分)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14.(2分)①阅读成就一个人长大后的命运与发展。
②父母对阅读的重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就。
15.(2分)a 16. (3分)①父母自身对阅读的关注与重视。
②看电视时间过长,导致人们无法忍受纸质阅读方式;③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图书馆藏书量不足;④阅读内容以实际用途和消遣为主,缺失精神的享受。
(答出一点得1分)其他类似试题(2014江苏模拟)阅读《小丑》一文,完成13~16题。
(共11分)[来源:17教育网] 小丑屠格涅夫世间曾有一个小丑。
他长时间都过着很快乐的生活;但渐渐地有些流言传到了他的耳朵里,说他被公认为是个极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伙。
小丑窘住了,开始忧郁地想:怎样才能制止那些讨厌的流言呢?一个突然的想法使他的脑袋瓜开了窍……于是,他一点也不拖延地把他的想法付诸行动。
他在街上碰见了一个熟人,那熟人夸奖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画家。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这位色彩画家早已经不行啦……您还不知道这个吗?我真没想到您会这样……您是个落后的人啦!”熟人感到吃惊,并立刻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多么好的书啊!”另一个熟人告诉他说。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您怎么不害羞?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大家老早就已经不看这本书了,您还不知道这个?您是个落后的人啦!”于是,这个熟人也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我的朋友某君真是个非常好的人啊!”第三个熟人告诉小丑说,“他真正是个高尚的人!”“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某君明明是个下流东西!他抢夺过所有亲戚的东西。
谁还不知道这个呢?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第三个熟人同样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并且不再同那个朋友来往。
总之,人们在小丑面前无论赞扬谁和赞扬什么,他都一个劲儿地驳斥。
只是有时候,他还以责备的口气补充说道:“您至今还相信权威吗?”“好一个坏心肠的人!一个好毒辣的家伙!”他的熟人们开始谈论起小丑了,“不过,他的脑袋瓜多么不简单!”“他的舌头也不简单!”另一些人又补充道,“哦,他简直是个天才!”末了,一家报纸的出版人,请小丑到那儿去主持一下评论专栏。
于是,小丑开始批评一切事一切人,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手法和自己趾高气扬的神态现在,他——一个曾经大喊大叫反对过权威的人——自己也成了一个权威了,而年轻人正崇拜他,而且害怕他。
他们,可怜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呢?虽然一般地说,不应该崇拜……可是,在这儿,你试试不再去崇拜吧——你就将是个落后的人啦!在胆小的人们中间,小丑们是能很好地生活的。
(选自《小小说》2014年第五期) 1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分)快乐的小丑生活→▲→▲→▲→继续很好地生活14.小说讲了一个小丑的故事,为什么结尾却说是“小丑们”?(2分)答:▲ 15.这篇小小说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启示?(3分)答:▲16.下列对于这篇小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小丑”意蕴深刻,用打倒别人来树立自己的人是小丑,盲目崇拜小丑的也是小丑。
b.小丑与三个熟人的对话缺一不可,对画家、好书、朋友的批评多侧面的表现了小丑对一切事、一切人的诋毁,刻画了小丑的趾高气扬,傲视一切的形象。
c.文末“小丑们是能很好地生活的”这句话,指的是小丑像以前一样过着单纯快乐的生活。
d.小丑是个可悲的人,他被流言所累,又成为流言的制造者;小丑所处的社会也是可悲的一个小丑快乐的生活却遭到非议,而当他摇身一变,总是毫无根据的批评一切时,反而莫名其妙地成了被崇拜的对象。
更多类似试题2014-5-92014-5-92014-5-82014-5-8篇二:材料一读什么书阅读答案篇四:材料一读什么书阅读答案答案(1) 1859 年,达尔文创立进化论, 指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不是不变的, 而是会发生变异的,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分)(2) 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对欧洲科学界和宗教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有利于打破神学对生物学的束缚。
(4分)(3) 积极宣传和介绍。
原因:中国民族危亡加剧,他们宣传进化,唤醒国人,以避免亡国灭种之灾。
(4分)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指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由低级向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现存的物种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生物进化论对欧洲科学界和宗教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否定了神创说,对封建神学是个有力挑战。
进化论打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3)从材料三、四可以看出,晚清时期以严复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翻译《天演论》,积极宣传进化论思想。
原因需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回答: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考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点评:生物进化论诞生的历史意义:①对思想界: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②对科学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③对宗教界:否定了神创说,对封建神学是个有力挑战;④社会影响: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篇五:材料一读什么书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小题.[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题目详情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小题。
(12分)【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