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1

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1
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1

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1

乙脑疫苗2013年10月15日2014年12月30日乙脑减毒活疫苗JE-1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目录1简介2种类3预防的疾病4历史5接种程序6接种方法及剂量、规格7免疫效果8接种人群9免疫程序10不良反应11不良反应的处理12禁忌症1简介乙脑疫苗

  注射乙脑疫苗(Encephalitis vaccination)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蚊子不但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而且乙脑病毒在蚊体内可经蚊卵传代。蚊与猪是本病毒的主要长期储存宿主和扩散宿主。鉴于

此,目前防蚊灭蚊是切断乙脑病毒传播途径,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预防乙脑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注射乙脑疫苗,以保护易感人群免受乙脑病毒的感染。2种类1、乙脑灭活疫苗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 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乙脑疫苗2、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剂量:0.5ml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

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凝块、安瓿有裂纹、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变色(红),不可使用。2.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剂量:0.5ml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凝块、安瓿有裂纹、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变色(红),不可使用。3预防的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后感染所致。乙脑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为6~16天。被叮咬的人大多数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只有极少数人发病,发病率一般在2~10/10万,病死率较高(5%~50%),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由于疫苗的大量接种和人群的隐性感染,使得儿童成为该病的主要侵害对象。中国是世界上乙脑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至今全国每年乙脑发病人效占全世界当年总发病人数的肌%以上。1950年以来,先后暴发3次大的乙脑流行(l957、1966和1971年),每次流行均持续3~4年。自1971年以来,全国除部分地区发生暴发流行外,大部分省区的乙脑发病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5/10

万)。乙脑疫苗&nbsp;&nbsp;注射乙脑在中国的流行有三个显著的特点:①严格的季节性,主要限于夏秋季(6~10月),流行高峰在8~9月,南方和北方地区可相差10天左右。②病例呈高度散发。③分布范围广,除西藏、青海、新疆三省区为非流行区外,其它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近十几年来,由于气温、降雨量及南部沿海地区登革热的流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乙脑疫区有明显的北移趋势。经多年研究证实,三带喙库蚊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猪为主要扩散宿主,人、马等哺乳动物和鸟类也可作为宿主。乙型脑炎病毒感染马和猪后可引起马脑炎和猪流产。做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乙脑的流行强度取决于主要传播媒介的密度、主要扩散宿主的数量和人群的易感性。这些因素均因自然界诸多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在乙脑流行期和流行期前一个月内自然界环境因素的变化,特别是自然灾害(旱灾、洪涝灾害、地震等)的发生对乙脑的流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4历史最早的乙脑疫苗是日本学者Mitamura等

在1936年用感染鼠脑制备的灭活疫苗。该疫苗用甲醛灭活,疫苗效力用病毒直接攻击小鼠保护试验测定。现场观察显示疫苗的免疫反应在非流行区比较差,而在流行区效果比较明显。1946-1949年,美国和日本联合在日本流行区进行疫苗现场观察,统计学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发病率降低了1/3到1/4。1954年,日本政府批准疫苗生产。此时的疫苗还仅仅是感

染病毒的5%鼠脑组织悬液加甲醛灭活的简单疫苗。而总氮含量是该疫苗质量控制的唯一指标。同年日本又颁布了乙脑疫苗规程。乙脑疫苗[1][2]中国,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1950年和1951年先后研制出鼠脑组织乙脑疫苗和鸡胚乙脑疫苗。由于鼠脑组织疫苗中含有脑组织成分,1957年受种疫苗者发生了严重的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1958年开始生产鸡胚疫苗,副反应明显改善,但是免疫效果相当于前者的50%。1968年研制成功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其生产方法是解剖地鼠,制备肾细胞悬液,用15升转瓶培养成致密单层后接种P3株乙脑病毒,培育适当时间后收获病毒悬液,加甲醛灭活后即为成品。这种以地鼠肾细胞代替了鼠脑组织和鸡胚细胞的疫苗,大大降低了过敏反应发生率,同时疫苗的免疫效果明显提高,解决了鸡胚疫苗免疫原性低的问题,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都明显提高。因此一直沿用至今。5接种程序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18~24月龄和六周岁各加强1针;乙脑减毒活疫苗按照08年实行的扩大免疫规划方案,将程序由原来的3剂次订为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6接种方法及剂量、规格每瓶0.5ml,8月龄和2岁儿童注射0.5ml,含乙型脑炎活病毒不低于5.4lgpfu,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进行皮下注射。7免疫效果乙脑疫苗&nbsp;&nbsp;注射灭活疫苗:地鼠肾组织培养灭

活疫苗经2针基础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在60%~85%。次年加强注射后中和抗体滴度上升明显,阳转率可达到90%以上,且可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流行病学效果经大量人群调查,其保护率一般在80%左右。乙脑灭活疫苗的保护率为60%~90%。乙脑减毒活疫苗一次注射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80%以上,第二年加强后可达90%以上。减毒活疫苗:地鼠肾组织培养灭活疫苗经2针基础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在60%~85%。次年加强注射后中和抗体滴度上升明显,阳转率可达到90%以上,且可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流行病学效果经大量人群调查,其保护率一般在80%左右。8接种人群不宜接种灭活疫苗的人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不宜接种减毒活疫苗的人发热;患有急性传染病、中枢神经系统、心、肾及肝脏等疾病;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均不可注射本疫苗。9免疫程序根据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灭活疫苗在孩子8个月时接种两针,两针间隔时间为7~10天;18~24个月时接种第三针;6岁时接种第四针。减毒活疫苗在孩子8个月时接种第一针,18~24个月时接种第二针,6岁时接种第三针,以后不再免疫。10不良反应乙脑疫苗灭活疫苗:首次接种时不良反应较少,但多次加强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减毒活疫苗:不良

反应发生率低,主要包括局部反应和轻度的全身症状。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有发热,一般均在38℃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11不良反应的处理接种乙脑疫苗发生的一般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必要时对症治疗即可。使用的灭活或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但较之鼠脑提纯疫苗的发生率要低很多,应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治疗,一般都有较好的效果。处理原则是立即停用可疑疫苗及其结构类似的疫苗;输液促进排泄,应用抗过敏药或类固醇;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支持疗法(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和注意护理;抗组胺类药物可用苯海拉明、扑尔敏等H1受体拮抗剂,也可用甲氰咪哌、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选用1~2种即可;对有过敏性休克可能者及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和过敏性紫癜者,应尽早足量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一般应用氢化考的松300~500mg/d或地塞米松10~30mg静滴,待体温正常、皮疹渐退减量或口服强的松;症状严重、皮疹广泛者,可选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中等量短期服用或遵医嘱早期应用大剂量均有很好疗效;有过敏性休克症状成人皮下

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l,儿童按每次0.01 ml/kg。如体重不详,2岁以下用0.0625ml(1/16),2~5岁0.125 m1(1/8),6~11岁0.25ml(1/4),11岁以上0.33 ml。此外可用维生素类药物,如VitC、VitK、路丁和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能增加血管致密度,有助症状消退。12禁忌症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13乙脑疫苗-注意事项1、疫苗混浊、变色、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2、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3、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以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4贮存方法流行性乙脑灭活疫苗于2℃~8℃贮运,自效力检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2年;流行性乙脑减毒活疫苗于8℃以下贮运,有效期在8℃以下保存为1年半;在-20℃保存为2年。15研究进展美国学者正在研制用黄热病毒17D和乙脑病毒抗原蛋白构建嵌合病毒,希望不久的将来会诞生一种更高效,更廉价,更安全的乙脑疫苗。16预防措施蚊类传播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蚊子不但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而且乙脑病毒在蚊体内可经蚊卵传代。蚊与猪是本病毒的主要长期储存宿主和扩散宿主。鉴于此,目前防蚊灭蚊是切断乙脑病毒传播途

径,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预防乙脑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注射乙脑疫苗,以保护易感人群免受乙脑病毒的感染。17

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是什么是很

多朋友迫切想要了解的,了解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对大家的帮助比较大。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疫苗的注射时间和有效期1、注射时间乙脑灭活疫苗:国家免疫程序规定基础免疫共注射两针,出生后满6月龄的宝宝开始接种第一针,7-10天后接种第二针,1岁半至2岁龄(18月龄至24月龄)及4岁

时各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对于流行地区的宝宝,应对于6岁以下乙脑免疫史不详或未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的宝宝进行应急接种。国内还使用减毒活疫苗:1岁龄时接种第1针,2岁龄时加强免疫一针,7岁龄时再加强

免疫一针。发热、急性疾病及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既往对抗生素有过敏史者以及对过敏性体质

的人均不可注射。2、有效期乙脑灭活疫苗的保护率为60%~90%。乙脑减毒活疫苗一次注射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80%以上,第二年加强后可达90%以上。乙脑疫苗接种

注意事项,具体接种事宜1、乙脑疫苗接种应注意,疫苗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2、乙脑疫苗接种要注意在

启开小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如在使用疫苗时发现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块状物、小瓶有裂纹或溶解前疫苗

变红时均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后应在1小时内用完,对用不完的要废弃。3、8个月龄以上的健康儿童以及来自非流行地区的其他健康人群均为接种对象。4、本疫苗不良反应较少,

乙脑疫苗接种注意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反应,但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

般也不需要特殊处理。5、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儿童的

接种方法是首次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毫升;2岁时加强注射0.5毫升;7岁时再注射0.5毫升,以后就不再免疫; 其他人群的接种方法可参考儿童的免疫程序进行。

6、患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及心、肝、肾等疾病,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均不可注射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这是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需特别注意的。

乙脑减毒活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英文名称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Live。为淡黄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

色澄明液体。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目录1药品名称2成份和性状3接种对象4作用与用途5规格6免疫程序和剂

量7不良反应8禁忌9注意事项10贮藏11包装12有效期1药品名称通用名称: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英文名称: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Live汉语拼音:Yixing Naoyan Jiandu Huoyimiao2成份和性状本品系用流行性乙

型脑炎病毒SA14-14-2减毒株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加适量明胶、蔗糖保护剂冻干制成。为淡黄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3接种对象

8月龄以上健康儿童及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4

作用与用途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5规格复溶后每瓶

0.5ml。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含乙型脑炎活病毒不低于5.4lgPFU。6免疫程序和剂量(1)按标示量(0.5ml)加入乙脑稀释液,待完全复溶后使用。(2)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3)8月龄儿童首次注射0.5ml;分别

于2岁和7岁再各注射0.5ml,以后不再免疫。7不良反应

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8禁忌(1)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或心脏、肾脏及肝脏等疾病者。(2)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史者。(3)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4)妊娠期妇女。(5)庆大霉素过敏者。9注意事项(1)注射疫苗过程中,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2)疫苗复溶后有摇不散的块状物、复溶前疫苗变红、疫苗瓶有裂纹或瓶塞松动者,均不得使用。(3)疫苗复溶后立即使用完。(4)本品为减毒活疫苗,不推荐在该疾病流行季节使用。10贮藏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11包装疫苗为管制注射剂瓶、卤化药用丁基橡胶塞和铝塑组合盖内包装,稀释液为安瓿内包装。冻干疫苗1瓶+1支乙脑稀释液(每安瓿1ml)/小盒、20小盒/中盒、200小盒/箱。12有效期18个月。过敏性紫癜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特约专家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杨申淼(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路瑾(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小血管炎,以皮肤紫癜、关节炎、腹痛、血尿为主要表现。多数情况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目录1疾病简介2病生理3流行病学3.1 发生率3.2 预后3.3 性别3.4 年龄4病史5查体6病因7鉴别诊断7.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疾病简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小血管炎,以皮肤紫癜、关节炎、腹痛、血尿为主要表现[1]。1801年Heberden在《皮肤疾病》一书,对过敏性紫癜进行了描述:一个5岁的男孩下肢有出血点,伴有腹痛、血便和血尿,以及痛性的皮下水肿。但是,疾病最终以2个德国医生的名字进行了命名。因为他们明确

了过敏性紫癜的血管炎本质:1837年,Johan Sch?nlein描述了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关节疼痛的关系,他命名为风湿性紫癜。之后,他的学生,Eduard Henoch描述了本病还可以出现胃肠道和肾脏表现。2病生理过敏性紫癜是免疫球蛋白A(IgA)、C3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一种小血管炎。过敏性紫癜和IgA肾病是相关的两个疾病。两种疾病都有血清IgA水平升高,肾活检有相同的发现。但是,IgA肾病几乎只有年轻人发病,并且主要累及肾脏。过敏性紫癜主要发生在儿童,症状可以涉及皮肤和结缔组织、关节、胃肠道、阴囊以及肾脏。3流行病学发生率在美国,过敏性紫癜在学龄儿童的发生率为14/100000。成人也可以发生过敏性紫癜,但比儿童少见得多。预后多数情况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 迁延为慢性的不到5%。· 进展至肾功能不全终末期的不到1%。性别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约为2:1。年龄2-11岁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可以占到总患者的75%。在一些报道中成年患者比例可以达到27%[4]。4病史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皮疹(95 %),尤其是下肢,但也可能不是首发症状·皮下水肿(20-50%)·腹痛和呕吐(85%)·关节疼痛(60-80%),尤其是累及膝盖和脚踝·阴囊水肿(2-35 %)·便血5查体过敏性紫癜的阳性体征可以包括:·隆起皮面的紫癜,在臀部和腿部尤为多见·手、足、耳和头皮水肿·关节炎,膝盖和脚踝最常见·腹部压痛·消

化道出血·急性阴囊水肿,可以出现类似睾丸扭转的表现6病因·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明确。· 约50%的患者有前驱的上呼吸道疾病(URI)病史。· 多种感染因素以及药品、食

品和昆虫叮咬都可以诱发过敏性紫癜。· 20-50%患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7鉴别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皮肤紫癜的形态不高出皮肤,分布不对称及血小板计数减少,不难鉴别。过敏性紫癜皮疹如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或多形性红斑更易区分。败血症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引起的皮疹与紫癜相似,但本症中毒症状重,白细胞明显增高,刺破皮疹处涂片检菌可为阳性。风湿性关节炎二者均可有关节肿痛及低热,于紫癜出现前较难鉴别,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出现紫癜,则有助于鉴别。肠套迭多见于婴幼儿。如患儿阵阵哭叫,腹部触及包块,腹肌紧张时应疑为本病。钡灌肠透视可予鉴别。但过敏性紫癜可同时伴有肠套迭,故应引起注意。阑尾炎二者均可出现脐周及右下腹痛伴压痛。但过敏性紫癜腹肌不紧张,皮肤有紫癜,可予鉴别。8实验室检查过敏性紫癜是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并不是确诊的依据。常规实验室检测的结果通常都在正常范围内。· 有助于排除其他诊断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血细胞计数、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脂肪酶的水平。· 尿液检查:10-20%的患者可以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 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检测:

血小板计数通常是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升高,但不会下降。除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正常和凝血功能(即PT、APTT、纤维蛋白裂解产物)正常,可以除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脂肪酶水平正常,用于除外急性胰腺炎。· 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或升高。有时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血沉可以正常或升高。· 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可以是过敏性紫癜的肾损害,也可以是肾前性原因造成的。9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可用于过敏性紫癜(HSP)相关的肠套叠。· 多普勒超声或放射性核素睾丸扫描结果显示:过敏性紫癜时血流量正常或增加;睾丸扭转时血流减少。10治疗· 支持治疗为主,包括充分水化,以及监测腹部和肾脏并发症。· 大多数患者几周内可以康复,无需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而并不加重皮肤紫癜。但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NSAIDs 需要慎用。· 临床医生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皮下水肿和肾炎。但是,尚无前瞻性对照研究可以证明其有效性。随机对照研究不支持激素用于预防和治疗肾脏疾病[,但是也有学者主张应用糖皮质激素。· 强的松的剂量为1mg/kg/d,服用2周,然后在2周内减停,可缩短腹部和关节疼痛的持续时间,但要注意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其他治疗方案也可以联合以下药物或处理方法: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双嘧达莫、血浆置换、高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达那唑或鱼油。重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案可以有: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0mg/kg/d共3天,然后口服强的松在2mg/kg/d共2个月、环磷酰胺2mg/kg/d共2个月,以及双嘧达莫5mg/kg/d共6个月。最近的研究报道:成人重症过敏性紫癜糖皮质激素再加上血浆置换治疗可以获得良好

疗效[10]。11治疗转归· 超过80%的患者只有单一脏器累及,症状可以持续几周。· 10-20%的患者可以复发。· 迁延成慢性的患者少于5%。· 大部分病人在72小时内腹痛可以自发缓解。过敏性休克本词条由北京市卫生局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过敏性休克是人体对某些生物制品(如异体血清)或药品(如青霉素、含碘造影剂)过敏而产生的一种急性全身性反应。是由于速发型抗原抗体反应中所释放的组织胺、血清素和其他的血管活性物质所引起的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管壁渗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休克,同时常伴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肺水肿等。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腹痛、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严重者迅速进入休克状态。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在5-10分钟内死亡。目录1临床表现2诊断鉴别3疾病治疗3.1 治疗原则3.2 用药原则1临床表现1.皮肤瘙痒、荨麻疹;2.头晕、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咳嗽;3.腹痛、恶心、呕吐;4.出汗、脉搏增快,血压下降。2诊断鉴别诊断依据1.有过敏原接触史。2.头晕、面

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咳嗽。3.腹痛、恶心、呕吐。4.脉搏细速,血压下降。3疾病治疗治疗原则1.立即平卧,肌注肾上腺素。2.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以维持组织灌注。3.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应用支气管解痉剂。5.早期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6.严重喉头水肿者须作气管切开术。7.尽早去除病因。用药原则1.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和抗组织胺类药物。2.病情较重者迅速补充血容量如右旋糖酐、生理盐水、人体白蛋白等。3.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术。相关文献安痛定致过敏性休克死亡抢救护理教训-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第2期(9)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医药导报-2011年第1期(30)微量阿托品致过敏性休克并急性左心衰竭1例-甘肃医药-2011年第2期(30)血管性水肿本词条由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符美华(主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杨雪源(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

医院血管性水肿,又称血管神经性水肿、巨大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的病变累及皮肤深层(包括皮下组织),多发生在皮肤组织疏松处,发生局限性水肿。目录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鉴别诊断6治疗1病因血管性水肿的病因和荨麻疹相似,常见原因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遗传性血管性水

肿是由于血液和组织中的C1酯酶抑制物水平的减低和无活性所致。2临床表现为急性局限性水肿,多发生于组织疏松处,如眼睑、口唇、包皮和肢端、头皮、耳郭,口腔黏膜、舌、喉亦可发生。皮损皮肤处紧张发亮,境界不明显,呈淡红色或苍白色,质地柔软,为不可凹性水肿。患者自觉不痒或较轻,或有麻木胀感。肿胀经2~3天后消退,或持续更长时间,消退后不留痕迹。单发或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常合并有荨麻疹。当喉头黏膜发生血管性水肿时,有气闷、喉部不适,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的可能。一般无全身症状。3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IgE可增高。C1酯酶抑制缺陷的血管性水肿患者血清中缺乏C1INH或仅有无活性的C1INH,还可伴有补体系统前段补体成分(C1,C4,C2)水平异常。4诊断根据皮损为疏松组织处发生的的局限的不可凹性水肿,淡红色或苍白色,肿胀2~3天后消退,不留痕迹,考虑神经性水肿的诊断。诊断确立后应寻找有关致病因素。5鉴别诊断单个的皮疹需要与虫咬症鉴别诊断,另外,要与面肿型皮肤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等鉴别。本病需与丘疹性荨麻疹和多形性红斑鉴别。6治疗首先应找寻病因并加以去除。对症治疗常采用抗组胺受体H1拮抗剂,对顽固的、应用抗组胺受体拮抗剂无效的患者,可合并应用抗组胺受体H2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甲氰咪呱)或兰替丁,有时可取得

满意效果。酮体芬亦可合并使用。拟交感神经药物主要用于急性荨麻疹和(或)神经性水肿,尤其是喉水肿患者,应用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对严重急性过敏性反应可隔20~30分钟注射。同时给予糖皮质类固醇激素静脉滴注,氨茶碱口服或静脉注射。对呼吸道特别是喉部发作水肿,必要时应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以保持呼吸道畅通。活性减弱的雄性激素如达那唑、司坦唑(康力龙)、羟甲烯龙(康复龙)等治疗先天性C1INH缺陷,可纠正其生化缺损并有预防发作的效用,但不能用于小儿和孕妇,后者只能用抗纤维蛋白溶酶药物如6-氨基已酸,有时可控制自然发作。相关文献2011年深圳市华侨城医院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数据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年第2期(3)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2年第6期(3)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年第24期(3)

哪些疫苗是减毒活疫苗

哪些疫苗是减毒活疫苗 现在临床上有部分疫苗是减毒的活疫苗的,这个是只会引起我们人体的免疫反应的,不会引起人体生病的,种类还是很多的,因为这种疫苗的见效是很快的,就是通过生物方法将病毒的致病性降低的,下面就给各位讲解有关减毒活疫苗的健康知识的。 一、哪些疫苗是减毒活疫苗 目前已经在临床使用的减毒活疫苗有:麻疹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口服狂犬病减毒活疫苗等。减毒活疫苗是指病原体经过甲醛处理后,A亚单位(毒性亚单位)的结构改变,毒性减弱,但B亚单位(结合亚单位)的活性保持不变,即保持了抗原性的一类疫苗。 二、减毒活疫苗的优点 1、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免疫反应,有的制品:通过自然感染途径接种,还可以诱导出黏膜免疫,使机体获得较广泛的免疫保护。 2、使用的是活的微生物,可在机体内长时间起作用、而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 3、活的微生物有再增殖的特性,理论上只需接种一次,即可以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 4、可能引起水平传播,扩大免疫效果,增强群体免疫屏障。 5、无需添加佐剂;生产工艺一般不需要浓缩纯化;价格低廉。 三、减毒活疫苗的缺点 1、一般减毒活疫苗均保留一定残余毒力,对一些个体(如免疫缺陷者)可能诱发严重疾病。 2、由于种种原因(如基因修饰等),减毒活疫苗有可能出现毒力返祖现象。 3、是活微生物制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而引发交叉感染等。 4、缺损颗粒可能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 5、产品的分析评估较为困难。 6、保存、运输等条件要求较高,如需冷链等。 以上就是关于减毒活疫苗的健康知识的,宝宝在接种疫苗的时候要注意时间的,千万不要超过期限的,否则就是没用的,还有感冒发烧的是不可以的,有时候由于免疫力的问题,极个别情况也会引起生病的,一般是家长也可以自己选择的。

甲肝疫苗减毒和灭活区别(养生小贴士)

甲肝疫苗减毒和灭活区别 宝宝从出生以后,每个月都要接种一些疫苗,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在接种甲肝疫苗的时候,主要分为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有什么区别呢?应该说这两种疫苗各有优点,各有缺点,可以在专业的人士指导下,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选择注射疫苗的种类。 市场上的甲肝疫苗主要有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大类。由于制备原理的不同,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存在差异。相对于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甲肝减毒活疫苗的价格相对便宜。那么,甲肝疫苗减毒和灭活的区别在哪里呢? ★【甲肝减毒疫苗】 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 通俗一点讲,即疫苗是活的,但一般选用的是“无毒或毒力很低但免疫性很高的病毒或支原体种株”培养繁殖后制成。既可

产生保护性抗体,又可增强细胞免疫的活化、识别、吞噬等能力。 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 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比如:水痘疫苗是减毒活疫苗,麻风、腮腺炎疫苗都是属于活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优点】 1、所需接种次数比较少,有的减毒活疫苗只需接种1次,类似自然感染的过程; 2、在人体内停留一个时期,可增殖产生大量抗原,从而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效果;

3、免疫效果比较牢固,不仅可以促使全身免疫形成,而且可以产生局部免疫; 4、可以采取自然感染的途径进行接种,免疫效果会更好,如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缺点】 1、在人体内有毒力返祖的潜在危险性;可能形成潜在感染或传播; 2、疫苗中有可能污染对人体不利的因子; 3、减毒活疫苗不稳定,不易于保存和运输;病毒可能干扰免疫。

活疫苗与灭活疫苗区别

为了减少婴幼儿的疾病的发生,我国已针对婴幼儿的疾病研究了很多疫苗。这些疫苗可以有效地防止许多婴幼儿疾病。减少80%婴幼儿疾病的发生。每一个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在医院就要接种直到一周半之前每月都要接种一次。今天小编来介绍下活疫苗与灭活疫苗区别。 活疫苗与灭活疫苗区别 灭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等)及其代谢产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其灭活,丧失毒力,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而制成的疫苗,如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等。 但是,灭活疫苗的稳定性好,容易保存。 减毒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疫苗。将减毒品活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使人体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类似的免疫反应,但不会发病,却可获得抵御各种疾病的免疫力。 接种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注意事项 1、灭活疫苗一般不干扰其它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应答和增加不良反应。也就是说,灭活疫苗接种在先,再接种其它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通常不需间隔一定时间接种。 2、二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28天以上。但口服活疫苗可在注射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前后任何时候接种。 3、抗体(免疫球蛋白)与疫苗之间的相互作用:灭活疫苗通常不受循环抗体的影响,因此灭活疫苗可以在输入抗体之前、之后或同时接种。减毒活疫苗受循环抗体的影响,干扰其复制,因此,使用抗体前后,两者必须间隔足够时间(至少2周以上)。

活疫苗与灭活疫苗区别,以上小编针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一些分享,并且对接种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注意事项也着重讲了几点。虽然孩子接种疫苗是好事,但也需有许多注意,在接种疫苗时要确定孩子有没有感冒,发烧之类的疾病,如果有一定要告诉接种医生。

常见疫苗简介.

常见疫苗简介 一、免疫规划一类疫苗 (一)卡介苗(BCG) 用减毒的结核杆菌制成的活疫苗,为冻干剂型。出生24小时内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0.1ml,对预防粟粒性结核与结核脑有较好的效果。接种2~3周后在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结痂,痂脱后留下1个小疤。这是正常过程,一般持续2个月。(二)乙肝疫苗(HepB) 分重组酵母基因工程疫苗和CHO基因工程疫苗两大类。新生儿接种的剂型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支);16 岁以下推荐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10μgCHO乙肝疫苗;成人建议接种10μg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20μgCHO乙肝疫苗。各种规格均按0、1、6月免疫间隔,在上臂三角肌肌内各注射1针,5~7年后加强免疫1 针。 (三)脊髓灰质炎疫苗 目前国内使用的是口服三价糖丸剂型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初免2月龄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剂,每次至少间隔4周,4周岁时加强免疫1次。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四)麻疹疫苗(MV) 为冻干减毒活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

0.5ml。初免年龄为8月龄,1.5~2岁加强免疫。对鸡蛋有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五)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DPT) 分为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DTwP)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混合制剂(DTaP)。我国纳入免疫规划的是DTwP。DTaP的免疫效果与DTwP相当,免疫副反应较DTwP低,经济条件允许时建议接种DTaP。初免年龄为3月龄,连续注射3针,每次至少间隔4周,1.5~2岁时加强1针;6岁时注射白喉、破伤风二联疫苗(DT)。接种方法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0.5ml。DPT属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成人可接种白喉破伤风二联疫苗,每10年加强1次。在婴儿期完成DPT基础免疫和使用DT加强者,在首次妊娠后4个月至分娩前4周注射1针破伤风类毒素(TT)即可。 (六)乙脑疫苗 分为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纯化灭活疫苗。初免年龄均为8月龄,减毒活疫苗初免仅需1剂,灭活疫苗初免需2针,间隔7~10天;两种疫苗均需在2岁加强免疫。接种方法均为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注0.5ml。 (七)流脑疫苗 分为A群流脑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的初免年龄为6月龄,初免2 针,间隔3 个月,分别在3、6岁加强免疫1针。A+C群流脑疫苗建议初免年龄为3周岁,

活苗与灭活苗的区别

活疫苗是指:将细菌或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促使其变异,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和剩余毒力,接种后在人体内有一定程度的繁殖或复制,类似一次轻型的自然感染过程,但不会导致人发病。 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病原体减毒或从自然界筛选某病原体的无毒株或微毒株所制成 的活微生物制剂,有时称减毒活疫苗,如卡介苗,甲型肝炎疫苗。 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 由于疫苗是将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经过灭活或减毒等方法制备而成,因此任何人在接种疫苗后都有可能出现接种反应。但发生反应的比例是很小的,在及时进行医学治疗后均可康复。严重的异常反应非常罕见。 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 灭活疫苗(死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经人工大量培养,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后制成的疫苗。这种疫苗已失去毒力,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常用的有伤寒、百日咳、钩端螺旋体、斑疹伤寒、乙型脑炎等疫苗。 灭活疫苗:就是一种被杀死的病毒,将其输入人体,既不会使人染病,又可以促使人体产生抗体,抵御病毒入侵。科研人员在获取病毒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可以使病毒完全丧失活性,从而得到被杀死的病原微生物,进而制成灭活疫苗。将这种疫苗注入机体后,其中的病原微生物不会对机体产生危害,而机体则会对病原微生物表面的抗原结构产生两种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机体通过一种名为“B淋巴细胞”的白细胞,合成分泌针对病原微生物抗原结构的抗体分子,抗体分子将病原微生物包裹,可阻止其感染机体细胞并帮助机体其他免疫分子将其消灭。在细胞免疫中,机体通过一种名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白细胞来摧毁寄生于受到感染的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微生物。目前,我们广泛使用的灭活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基因重组疫苗和减毒疫苗三种类型。其中,灭活疫苗最经典、最简单、最快捷,人类对于它的研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开发出的大部分疫苗都属于这种类型。我国在研制灭活疫苗方面拥有较强的科研和生产能力。 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强而持久的免疫力,需要多次重复注射。为减少注射次数,将不同种类的死疫苗适当混合,组成联合疫苗。如伤寒、副伤寒甲、乙混合的三联疫苗等。死疫苗易保存,保存的时间也较长(一般可保存一年左右)。但需多次注射,且注射剂量大,局部及全身反应比较明显,且缺乏局部免疫。

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1

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1 乙脑疫苗2013年10月15日2014年12月30日乙脑减毒活疫苗JE-1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目录1简介2种类3预防的疾病4历史5接种程序6接种方法及剂量、规格7免疫效果8接种人群9免疫程序10不良反应11不良反应的处理12禁忌症1简介乙脑疫苗 &nbsp;&nbsp;注射乙脑疫苗(Encephalitis vaccination)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蚊子不但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而且乙脑病毒在蚊体内可经蚊卵传代。蚊与猪是本病毒的主要长期储存宿主和扩散宿主。鉴于

此,目前防蚊灭蚊是切断乙脑病毒传播途径,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预防乙脑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注射乙脑疫苗,以保护易感人群免受乙脑病毒的感染。2种类1、乙脑灭活疫苗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 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乙脑疫苗2、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剂量:0.5ml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

乙脑疫苗及接种注意事项

乙脑疫苗及接种注意事项 什么是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乙脑疫苗包括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2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但是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蚊子不但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而且乙脑病毒在蚊体内可经蚊卵传代。蚊与猪是本病毒的主要长期储存宿主和扩散宿主。鉴于此,目前防蚊灭蚊是切断乙脑病毒传播途径,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预防乙脑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注射乙脑疫苗,以保护易感人群免受乙脑病毒的感染。 按照国家规定,乙脑疫苗属于计划免疫范畴,国家免费提供接种的疫苗。一般都会建议家长们定时给宝宝接种国家计划疫苗。 乙脑疫苗的接种时间 乙脑疫苗包括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2种,注射乙脑疫苗后,一般乙脑灭活疫苗的保护率为60%~90%。乙脑减毒活疫苗一次注射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80%以上,第二年加强后可达90%以上。一般注射乙脑疫苗就是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两种疫苗的接种时间是有区别的。 1、乙脑灭活疫苗:国家免疫程序规定基础免疫共注射两针,出生后满6月龄的宝宝开始接种第一针,7-10天后接种第二针,1岁半至2岁龄(18月龄至24月龄)及4岁时各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对于流行地区的宝宝,应对于6岁以下乙脑免疫史不详或未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的宝宝进行应急接种。 2、乙脑减毒活疫苗:1岁龄时接种第1针,2岁龄时加强免疫一针,7岁龄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发热、急性疾病及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既往对抗生素有过敏史者以及对过敏性体质的人均不可注射。 乙脑疫苗的副作用 乙脑疫苗都是经过国家检验过证明对人体无害才能使用,但是因为一般疫苗都是通过刺激人体机能作出某些反应而进行自我保护的,因此在注射疫苗后,部分人因体质问题会产生

不同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和注意事项

不同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和注意事项 (副主任医师:岁月如歌) 注射了免疫球蛋白的孩子能否按时打卡介苗和吃“糖丸”? 从理论上讲,体内如果有针对疫苗的抗体可以降低或完全消除疫苗的免疫反应。但是,这种抗原-抗体的反应一般只会影响减毒活疫苗的作用,对灭活疫苗没有影响[1]。例如新生儿体内有来自于母亲的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所以在出生后8个月以前接种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减毒活疫苗,常常不能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其相应的抗体,都会延迟到婴儿8月龄以后再进行接种。这是因为减毒活疫苗包括的抗原很少,接种到人体内必须先在体内复制,然后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可是,体内如果有针对疫苗抗原的抗体,疫苗在体内还没有复制就被抗体消灭了。因此,如果输注了含有抗体的血液制品后,接种减毒活疫苗的时间至少要间隔3个月[1]。但是,这种情况也有例外。体内的抗体对口服和鼻腔内接种的减毒活疫苗影响较小,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口服伤寒菌苗、鼻腔内接种的流感减毒活疫苗,因为这些疫苗只在肠道和鼻腔的接种部位复制,诱导局部产生抗体,不会进入血液。因此,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出生时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出生2个月后可以正常接种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不必等三个月。除了口服和鼻腔给药的活疫苗外,对卡介苗的接种也无影响。卡介苗诱导的是细胞免疫,而不是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与抗体无关。因此,来自于母体的抗体及出生时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均不影响出生时接种卡介苗,对卡介苗的免疫效果也无影响。所以,国家免疫规划没有把卡介苗推迟到婴儿8月龄后再接种,卡介苗的接种是越早越好[2]。 不同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和注意事项 ①一般情况下,广泛使用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同时接种,不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也并不会增加副反应的发生率。但必须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②2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减毒活疫苗,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但两种注射用减毒活疫苗如果不是同时接种,为减少先注射的疫苗对后注射疫苗的干扰,这两种疫苗的接种时间至少应间隔28天。如果间隔少于28天,那么应在接种第二种疫苗至少4周后重复接种1针,或者对受种者进行血清学检测以确定免疫是否有效。 ③注射用减毒活疫苗一般不会对口服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产生影响,口服减毒活疫苗可在注射减毒活疫苗的同时或接种前后任何时间进行接种。 ④两种灭活疫苗,或者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可相互同时或接种前后任何时间在不同部

(完整版)疫苗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疫苗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 疫苗:它是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和治疗用的试剂,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用于人或动物体的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或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免疫原性:指疫苗接种进入机体后引起抗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免疫原性强弱的因素包括机体的因素和疫苗的因素。 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是指能使接种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要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on dose,ID50 ): 是指能使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后,在 灭活疫苗:是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或细胞培养物中生长繁殖后、经灭活处理使其失去致病力,但仍保留完整的生物结构和免疫原性。疫苗中含有的菌体或病毒颗粒是“死”的,因此又称作死疫苗。 弱(减)毒活疫苗: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手段,使病原体的毒力即致病性减弱或丧失后获得的一种由完整的微生物组成的疫苗制品。因其中的微生物体是活的,因此也叫活苗。 亚单位(组分)疫苗(组分疫苗):指的是除去病原体中无免疫保护作用的有害成分,保留其有效的免疫原成分制成疫苗。

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 ):又称佐剂或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其本身不具有抗原性,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 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或者改变抗原诱导的免疫反应类型。 冻干保护剂:又称稳定剂,指在冻干过程中及冻干后使得生物制品的生物制品免受损害的一类物质。如冻干疫苗中常用的乳糖、明胶、山梨醇等。 判断题或填空题 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能够使免疫者获得完全的保护。(单价疫苗) 弗氏佐剂:弗氏完全佐剂(由石蜡油、去垢剂羊毛脂和灭活的分枝杆菌(卡介苗)组成的弗氏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 (弗氏不完全佐剂用于加强免疫刺激。为了减少副作用,不含结核分枝杆菌成分)。 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核酸(DNA )疫苗、合成肽疫苗、病毒—抗体复合物疫苗、抗独特性疫苗。 合成多肽疫苗(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 ):是用化学手段合成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多肽或表位并将其连接到大分子载体上,再加入佐剂制成的疫苗。 优点: (1)安全 (2)可在同一载体上连接多种保护性肽链或多个血清型的保护性抗原肽链。(如:口蹄疫合成肽疫苗、乙型肝炎和疟疾合成肽疫苗 ) 缺点:制造成本较高。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又称重组亚单位苗(recombinant subunit vaccine :是指将病原体保护性抗原基因在原核或真核系统中表达,再以表达产物制成亚单位苗。 优点:产量高、纯度高、安全性好,用于难以培养或具有潜在致癌性病毒的疫苗制备。 缺点:生产成本比较高(纯化),产品研发成本高,免疫接种成本高(多次注射),与传统疫苗相比,免疫效果较差。 基因缺失疫苗(deletion -mutant vaccine ):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病毒或细菌的致病性基因进行缺失,从而获得弱毒株活疫苗。 优点:安全性好 突变性状明确稳定,毒力不会返强。免疫原性好 (其免疫接种与强毒感染相似,机体可对病毒的多种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力强,免疫期长,尤其是适于局部接种,诱导产生黏膜免疫力,因而是较理想的疫苗。) 制品纯度高、副反一般要接种接种次数少,反应 病原微生物组分接病原体失去毒力但保接种后的病原体在体 以化学方法获得病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用减毒或无毒的全病 应小、需多次接种2-3次,反应较大,维持时间较短,稳定性好,较安全小,免疫效果持久, 稳定性较差,并应考 虑毒力返祖优缺点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持免疫原性,接种后产生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内有一定生长繁殖的 能力,类似隐性感 染,产生细胞、体液 和局部免疫 免疫机理原体的某些具免疫原性的成分将病原体杀死原体作为抗原 抗原制备亚单位疫苗灭活疫苗活疫苗项目

疫苗接种禁忌及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禁忌及注意事项 一、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一般不能和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后至少需间隔4周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减毒活疫苗2周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 二、免疫损害者的接种 接种灭活疫苗并无危险性,但免疫应答不如无免疫损害者,常需接种较大剂量或多次进行加强接种,免疫损害者一般不得接种活疫苗,白血病人停止化疗3个月后可以接种活疫苗。 三、早产儿的接种 我国目前暂定体重<2500g的早产儿暂缓接种BCG,其他可按常规进行。(《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 四、接受免疫球蛋白(Ig )预防或治疗者和近期接受输血者 在接受Ig后至少4周才能接种活疫苗,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不能接种活疫苗;接种灭活疫苗的免疫反应也可能降低,家庭有免疫缺陷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不能口服脊灰疫苗,某些药物可引起免疫抑制,如烷基化合物、抗代谢药物,接受放射治疗都不能接种活疫苗,在治疗停止后至少3个月才能接种活疫苗。 五、妊娠妇女的接种

妊娠期间妇女的危险性主要是接触传染病的危险性增高,以及接种疫苗和感染传染病后对母亲和胎儿的特殊危险性。如果需要对孕妇进行疫苗接种,必须评估在这特殊时间段接种疫苗的医学、法律和社会危险性,着眼点在于保护孕妇和新生儿。接种灭活疫苗对孕妇和新生儿都是安全的,个别减毒活疫苗也可以给孕妇接种。 六、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1.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在出生后暂缓接种卡介苗、口服脊灰疫苗;当确认儿童HIV抗体阴性后再予以补种;当儿童确认HIV抗体阳性,不予接种卡介苗、口服脊灰疫苗。 2.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如经医疗机构诊断出现了艾滋病相关症状或免疫抑制症状,不予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如无艾滋病相关症状,可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 3.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百白破、A群流脑、A+C群流脑和白破等灭活疫苗。 4.对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不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 5.其它疫苗的接种可参考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七、禁忌证有些书籍也称为特殊禁忌证,它是专指对某种疫苗所特有的禁忌,并不是对所有的疫苗都不能接种。不同疫苗的特殊禁忌证也有不同。

病毒活疫苗与灭活苗的优缺点

病毒活疫苗与灭活苗的优缺点病毒疫苗的主要效果是预防或降低病毒病的严重程度。目前使用的抗感染疫苗可以分为三类: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其它类型疫苗还有:核酸疫苗、合成肽疫苗和抗独特型疫苗。 减毒活疫苗 通过不同的手段,使病毒的毒力减弱或丧失,机体在接受该疫苗后不发生或出现很轻的临床症状,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病毒的免疫反应,使之在以后接触该病毒时,保护机体不患病或患病的临床过程较轻。 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诱导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免疫方式,具有较强保护作用。 2)由于是活病毒,病毒可以在体内增殖,长时间和机体细胞发生作用,诱导较强的免疫力。 3)只需接种一次,即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4)可以通过自然感染途径接种(点眼、滴鼻、口服等),这样不仅可以产生全身免疫反应,而且可以诱导产生局部免疫反应。 5)可以通过病毒所有抗原(病毒包括多种抗原,其中一种或两种就能引起反应)刺激机体产生反应。 6)一般采用真空冻干工艺,需冷冻保存(-15℃~-20℃)。 其主要缺点: 1)既然是活病毒制剂,有可能污染其它活的病原体; 2)一些减毒活疫苗仍保留有一定的毒力;

3)传统的减毒活疫苗可能出现病毒毒力回复; 4)在一些免疫缺陷的个体中可能诱发严重疾病; 5)在某些时候,野毒株感染可以导致活疫苗效果降低; 6)缺损颗粒可以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 7)对保存和运输的要求较高。 灭活疫苗 由完整的病毒组成,使其致病性丧失或减弱,但是仍然保持病毒的全部或部分免疫原性,接种后病毒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达到保护作用。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的差别在于疫苗中的病毒不具有感染性,在体内不能增殖。 其主要优点: 1)由于不存在有感染性病毒存在,比较安全; 2)保存方便,无须冻干保存; 3)其它活病原体污染问题较少; 4)生产相对简单。 主要缺点: 1)免疫效果一般低于减毒活疫苗,虽然能够诱导产生包括中和抗体在内的免疫反应,但不能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 2)诱导产生的免疫反应持续时间较短,需要多次接种。 3)灭活剂对病毒抗原有影响,而且对不同的抗原成分影响不同。 4)由于诱导的免疫反应水平较低,以及各个抗原成分之间的疫苗应答不平衡,可能诱发疾病。

乙脑接种培训计划

乙脑疫苗培训材料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 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 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 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 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 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 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蚊子不但是乙 脑病毒的传播媒介,而且乙脑病毒在蚊体内可经蚊卵传代。蚊与猪是本病毒的主要长期储存 宿主和扩散宿主。鉴于此,目前防蚊灭蚊是切断乙脑病毒传播途径,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 之一;预防乙脑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注射乙脑疫苗,以保护易感人群免受乙脑病毒的感染。 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 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 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 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 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 疫苗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 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篇二:2012 年乙脑灭活疫苗接种实施方案 衡山县新桥镇2012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虫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后,致死率、 致残率高,是严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 吸衰竭、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征为主要特征;多发于夏、秋季节;严重危害青少年儿童的 身体健康。据疫情报告,2007年以来衡阳市乙脑疫情呈现迅速上升趋势,其中2011年乙脑 发病率较上一年上升40%,为降低乙脑疫情,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现根据《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以村为单位目标人群接种率达到90%以上,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控制乙脑疫情,防止 暴发流行。 原则:加强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知识宣传,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 关规定和要求,遵循群众自愿接种的原则,努力提高乙脑灭活疫苗接种率。 二、组织措施 1、新桥卫生院负责制定全乡实施方案、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物资准备、疫苗订购、分 发及监测评价。 2、乡村医生负责承担本辖区内乙脑疫苗接种、宣传、发动工作,并按常规要求填写“预 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册”。 3、成立乙脑疫苗接种领导小组,由曹伟同志任组长,李铁军任副组长,李文昌、李自龙 为成员;成立预防接种技术指导小组,李铁军同志任组长,李文昌、李自龙、任组员,负责

甲肝减毒活疫苗的使用注意事项及禁忌

甲肝减毒活疫苗的使用注意事项及禁忌甲肝减毒活疫苗是一种可以防止甲肝疾病的疫苗,小儿普遍需要注射这种疫苗。但是对于急性传染病患者、发热症状者、免疫缺陷者以及过敏体质的人群,却是不能使用甲肝减毒活疫苗的。此外,在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的过程中,也有很多讲究。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甲肝减毒活疫苗的使用注意事项及禁忌。 ★甲肝疫苗的使用注意事项 1、本品系减毒活疫苗,溶解疫苗和注射疫苗时切勿使消毒 剂接触疫苗。 2、疫苗溶解后应为透明、澄清液体。如有混浊、有摇不散 的沉淀、异物或西林瓶有裂纹者,均不宜使用。 3、注射丙种球蛋白者,应间隔一个月以上再接种本制品。 4、疫苗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甲肝疫苗的使用禁忌

1.、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2、发热、体温超过37.5摄氏度。 3、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4、.过敏性体质。 ★甲肝疫苗的选择 目前,甲肝疫苗有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活疫苗包括水针剂和冻干剂)两种类型。灭活疫苗的成分是灭活后纯化的全病毒颗粒,而减毒活疫苗的成分以减毒的活病毒为主。减毒活疫苗水针剂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保护期限可达5年以上,但其存在疫苗稳定性差的弱点。克服了这一弱点的冻干减毒活疫苗近年已经问世。灭活疫苗抗体滴度高,保护期可持续20年以上,由于病毒被充分灭活,不存在毒力恢复的危险,安全性有充分保障,国外均使用灭活疫苗。 以往我国的甲肝灭活疫苗全部依赖进口,通过组织“九五”

科技攻关,我国已成功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甲肝灭活疫苗,并已开始推广使用。在接种程序上,减毒活疫苗接种一针,灭活疫苗接种两针(0,6月)。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种疫苗进行接种。

201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注:1. 选择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四剂次接种程序;乙脑灭活疫苗第1、2 剂间隔 7~10 天; 2. 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 ( 2016年版) 一、一般原则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 1 剂:出生后 24 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 3 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 3剂、脊灰疫苗第 3 剂、百白破疫苗第 3 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 1 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 2 剂:< 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2剂:< 18 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 1 剂、百白破疫苗第 4 剂:< 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 2 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 3 剂、甲肝灭活疫苗第 2剂:< 3周岁完成。 7.A群 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1剂:<4 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 4 剂:< 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 A群 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 4剂:<7 周岁完成。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下述疫苗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 14 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下文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

【VIP专享】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 Yixing Naoyan Jiandu Huo Yimiao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 Live 本品系用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减毒株病毒接种于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加入适宜稳定剂后冻干制成,用于预防乙型脑炎。 1 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有关要求。 2 制造 2.1 生产用细胞 生产用细胞为原代地鼠肾细胞或连续传代不超过5代的地鼠肾细胞。 2.1.1 细胞管理及检定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用动物细胞基质制备及检定规程”规定。 2.1.2 细胞制备 选用10~14日龄清洁地鼠,无菌取肾,剪碎,经胰蛋白酶消化,用培养液分散细胞,制备细胞悬液,分装培养瓶,置37±1℃培养。细胞生长成致密单层后接种病毒。来源于同一批地鼠、同一容器消化制备的地鼠肾细胞为一个细胞消化批。源自同一批地鼠、于同一天制备的多个细胞消化批为一个细胞批。 2.2 毒种 2.2.1 名称及来源 生产用毒种为乙脑病毒SA14-14-2减毒株。 2.2.2 种子批的建立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规定。 原始种子批传代应不超过第6代,主种子批应不超过第8代,工作种子批应不超过第9代,生产的疫苗应不超过第10代。 2.2.3 种子批的检定 主种子批应进行以下全面检定,工作种子批至少应进行2.2.3.1~2.2.3.4项检定。 2.2. 3.1 鉴别试验 取毒种做10倍系列稀释,取适宜稀释度分别与非同源性乙脑特异性抗体和乙脑阴性血清混合,置37℃作用90分钟,分别接种地鼠肾单层细胞或BHK21细胞进行中和试验,观察5~7天判定结果。中和指数应大于1000。 2.2. 3.2 病毒滴定 取毒种作10倍系列稀释,至少取3个稀释度的病毒液,分别接种BHK21细胞,用蚀斑法进行滴定。冻干种子批病毒滴度应不低于应5.7 LgPFU/ml;液体种子批病毒滴度应不低于 7.2 LgPFU/ml。 2.2. 3.3 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附录XII A ),应符合规定。 2.2. 3.4 支原体检查

灭活、减毒疫苗工艺流程

病毒性疫苗

(一)疫苗原液生产区: 1、细胞操作间(C级洁净度,无毒区)。进行细胞复苏,细胞CO2培养箱培养,为细胞大量培养做准备;检测细胞恒温室、发酵罐中细胞生长状态。 2、细胞培养恒温室(C级洁净度,无毒区)。使用转瓶机进行细胞培养,为病毒接种准备细胞。 3、细胞罐培养间(C级洁净度,无毒区)。利用20L发酵罐进行细胞大量培养,为病毒接种准备细胞。 4、毒种操作间(C级洁净度,有毒区)。复苏含有毒种的细胞,为毒种的扩增做准备;检测病毒感染后细胞的生长状态。 5、种毒间(C级洁净度,有毒区)。将病毒按照适宜比例接种于细胞恒温室、细胞发酵罐培养得到的细胞中。 6、病毒培养恒温室(C级洁净度,有毒区)。将种毒后的细胞置于温室中转瓶培养。 7、病毒罐培养室(C级洁净度,有毒区)。种毒后的细胞在50L发酵罐中大量培养,培养至适宜程度,将发酵物泵入离心间。 8、离心间(C级洁净度,有毒区)。使用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将病毒发酵罐内发酵物进行离心,分离上清液与细胞沉淀。 9、病毒粗纯间(C级洁净度,有毒区)。对于分泌于细胞培养液中的病毒,使用超滤膜包过滤澄清细胞上清液,得到粗纯后的病毒液;对于胞内病毒,利用细胞冻融、超声破碎技术破碎细胞,释放病毒,并使用有机溶剂抽提法抽提得到病毒。 10、病毒精纯间(B级洁净度,有毒区)。对粗纯后的病毒液进行超滤浓缩等操作,得到减毒活疫苗原液。 9、灭活前纯化间(C级洁净度,有毒区)。对灭活疫苗进行纯化(粗纯、精纯) 10、灭活间(C级洁净度,有毒区)。灭活病毒 11、灭活后纯化间(B级洁净度,无毒区)。灭活后疫苗纯化间。 (二)减毒疫苗西林瓶分装单元

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的定义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接种乙脑疫苗的作用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后感染所致。乙脑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为6~16天。被叮咬的人大多数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只有极少数人发病,发病率一般在2~10/10万,病死率较高(5%~50%),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由于疫苗的大量接种和人群的隐性感染,使得儿童成为该病的主要侵害对象。 乙脑疫苗的种类 1、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2、乙脑减毒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 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 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凝块、安瓿有裂纹、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变色(红),不可使用。 乙脑疫苗的接种程序 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18~24月龄和六周岁各加强1针;乙脑减毒活疫苗按照08年实行的扩大免疫规划方案,将程序由原来的3剂次订为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特点与区别

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特点与区别 发表时间:2012-12-25T10:42:09.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陈娅娅 [导读] 我们对甲肝疫苗研发之初以来的文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调研,我们现将有关研究结果呈现出来。 陈娅娅(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目前,我国使用的甲肝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其中大部分地区纳入计划免疫的甲肝疫苗是减毒活疫苗,然而在欧美发达国家,采用的是甲肝灭活疫苗。通过调研相关文献,对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进行比较,认为甲肝灭活疫苗在安全性,保护期,产生抗体时间,适用于应急接种,可与其他疫苗一起使用等方面优于减毒活疫苗,并且,甲肝减毒活疫苗的一针免疫程序效果欠佳,需要加强免疫。 【关键词】甲肝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 1前言 我国于2007年开始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将甲肝灭活和减毒活这两种疫苗同时纳入接种程序,但全国大部分地区主要使用甲肝减毒活疫苗。与此同时,在2009年WHO发布的各国免疫程序当中,甲肝灭活疫苗已在全球18个国家EPI中常规使用。作为一名计划免疫工作者,我们也在思索:为什么中国和欧美国家有如此不同?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对甲肝疫苗研发之初以来的文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调研,我们现将有关研究结果呈现出来。 2甲肝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的比较 2.1甲肝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比较 国外专家认为[1],如果HAV能够被适当且不可逆地减毒,则可制备活疫苗。减毒不足和减毒过度之间的恰当折衷是一种微妙的平衡,而且难以证明。人体内疫苗毒株的合适减毒程度(毒株必须无毒,同时又能保持感染性和免疫原性)必须通过志愿者中开展认真研究来确定。对于一种减毒活疫苗来说,必须有广泛且昂贵的临床试验明确证明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才能被普遍接受。不会排毒到体外和不会传播给接种对象的密切接触者也是活疫苗的理想特征。在中国4个现场进行了甲肝减毒活疫苗病毒的水平传播研究[2]。疫苗接种后数天病毒即自粪便排泄,且可持续数周,排毒率为85.7-90.3%,抗体阳性率为97.3-100%;易感接触者的排毒率为63.5-71.9%,抗体阳性率为13.3-13.7%,说明疫苗病毒在人体中增殖活跃,在人群中大量使用时有次传播能力。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甲肝减毒活疫苗不具备“不会排毒到体外和不会传播给接种对象的密切接触者”,这些活疫苗的理想特征。假如按照2009年甲肝减毒活疫苗批签发1820万剂推算,受种者一次排毒率为90%,易感接触者二次排毒率为70%,将可能带来新的公共卫生问题。难以实现最终消灭本土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因此由于甲肝减毒活疫苗存在着导致排毒,二次传播与隐性自然感染的安全性隐患,WHO与全球专家对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仍有疑虑;这也是令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开发、不使用甲肝减毒活疫苗的主要原因。WHO对甲肝减毒活疫苗的排毒、二次传播以及隐性自然感染等安全性问题也很重视,在2010年6月的全球疫苗安全委员会议上对特别提及此项问题[3]。然而对于甲肝灭活疫苗的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在《甲肝疫苗WHO立场意见书》中明确评价:甲肝灭活疫苗是安全有效的[4]。 2.2甲肝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 目前我国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为接种1剂,其血清抗体阳转率可达90%以上,但抗体水平(GMT值)比灭活疫苗明显低1个数量级。详见表1。 表1 甲肝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比较 为了提高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复旦大学,河北、广西、天津、广州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等多家单位研究了甲肝减毒活疫苗加强接种的效果。甲肝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1针后,抗体滴度由免疫前141.2 mIU/ml提高到2747.1mIU/ml~3926.3 mIU/ml [5]。并指出:2~3剂甲肝减毒活疫苗可获得与甲肝灭活疫苗相似的抗体反应,加强免疫能诱导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免疫效果均优于初免1针法,对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会提高疫苗保护效果,并延长疫苗的免疫持久性[6-8]。由上述研究可以得出,甲肝减毒活疫苗1剂免疫程序效果欠佳,加强免疫1剂可以取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甲肝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为接种2剂,间隔6-12个月。在多次临床观察中,接种后阳性为100%,抗体GMT值为3237-5963 mIU/ml [9]。根据国际通用的抗体持久性数学模型推算,甲肝灭活疫苗的保护期可长达25~30年。 WHO在《甲型肝疫苗WHO立场文件》中指出,根据研究数据提出抗体衰减动力学模型显示,保护期至少达20年,甚至可能是终生的。 2.3甲肝灭活疫苗相较于减毒活疫苗的优势 2.3.1甲肝灭活疫苗更快产生抗体,适于流行和暴发时应急接种 在上世纪90年代,欧美等国多采用甲肝灭活疫苗控制甲肝社区性暴发流行。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免疫球蛋白与甲肝灭活疫苗的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发现二者在暴露后预防方面同样有效,而且灭活疫苗还可以提供长期保护[10]。因此,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在2007年将甲肝灭活疫苗作为暴露后预防的优先措施[11]。甲肝减毒活疫苗由于未见暴露后预防效果,因此2010年版《中华人民国和国药典三部》不推荐甲肝减毒活疫苗在甲肝流行季节使用[12]。以往认为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周产生保护作用,2010年的研究报道发现甲肝灭活疫苗接种1周后即产生保护性抗体[13],早于甲肝潜伏期(2-6周),这使之适于甲肝流行季节及疫情暴发时的应急接种[14,15]。 2.3.2甲肝灭活疫苗可与其它疫苗同时接种 甲肝灭活疫苗与麻腮风、水痘、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疫苗同时接种,对各自的免疫原性和反应性都没有影响[16]。然而减毒活疫苗与其它活疫苗使用时需要间隔1个月以上。 3结果 基于上述循证医学证据,人们可以充分理解为何甲肝灭活疫苗因其优越的安全性、免疫效果及免疫持久性,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在18个国家纳入免疫规划。甲肝灭活疫苗在安全性、免疫原性、抗体持久性、暴露后预防等方面均优于甲肝减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