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碧水蓝天(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捍卫碧水蓝天(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捍卫碧水蓝天(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天蓝、地绿、水清、人和”,被誉为“西部之花”的绵阳,以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优美洁净而名声远播。如今,在绵阳科技城建设全面启动之际,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向着又一个新目标——创建西部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发起了冲刺。
金山银山和碧水蓝天
从西部内陆腹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到今天初具现代城市雏型,绵阳人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
早在建市初期,经过全市人民以“生产力标准”为主题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在城市化方面,取得了对今后长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两项成果:一是确立起“科技兴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走“军转民科技兴市”之路。二是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以“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为行动口号,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推进;以建设“富裕、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大城市”为目标追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建市后十多年的发展中,我市始终遵循一条原则: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时推进、相互支撑。绵阳人认识到,工业化进程要与改善市民生存环境同时推进,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必须做到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并有预见性地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建设一个以电子工业为支柱的新兴工
业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工业化进程要服从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有利于解决人们的生活、工作基本条件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为工业的发展营造日益良好的环境。总之,要千方百计避免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发展综合症”。在绵阳人心中,一个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城市,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有效地治理废水、废气、噪声、废弃物、农药和工业化学药物等各种污染,保护好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自然资源,保护好城市的视角空间,有预见性地防止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
十多年来,我市坚持“人造环境、环境育人”,通过科技兴市,依法治市,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提高城市文化艺术品位,用良好环境熏陶人、感染人,培养市民的家园意识;通过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准。
精心打造城市文明1999年,我市获得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省级山水园林城市称号;2000
年,又正式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称号和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并且获得了来自联合国的褒奖——“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绵阳人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引来世人瞩目。
一顶顶光彩夺目的桂冠,源自绵阳人的精心打造,加大资金投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城市档次。仅去年一年就完成投资8160万元建成全长4.75公里、宽15.5米的安昌河堤五期工程;投资110万元完善了全长3公里的韩家脊河堤和芙蓉溪河堤道路工程;投资3800万元完成了平政河整治工程5.62公里;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长3.8公里、宽34米的剑南西路至园艺道路;市重点工程三江工程已蓄起盈盈碧水;热电厂的热力管网拓伸延展,城区的烟囱不断消失,城市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塔子坝污水处理厂去年又新投资5100万元,今年将正式投入运行;绿化三江两岸滨河地段共23.97万平方米;实施景观改造工程,完成了市中心医院门前广场、铁牛广场、滨河广场、安昌河五期河堤等12处绿地建设任务;完成了时
代广场、青年广场的整地及铺植草坪工作;完善了安昌河堤、涪江河堤绿化配套工程,城区绿地面积得到拓展。经过精心打造,合理的城市格局逐步形成。市内的居民小区紧靠在商业中心四周;高新技术开发区,电子、机械、化工等几个产业的工业园区,风景旅游和别墅区,行政机关等分布在市区周围的几个卫星城;城、镇之间道路通畅,用一环路和将要修造的二环路、三环路将各卫星城、镇联系起来;随着卫星城、镇的发展和三条环形干道的建成,城市人口分别向着60万、80万、100万规模发展,始终保持合理的人口密度,使人们可以生活、工作、学习、休息在宽松、方便、舒适的环境之中。
据统计,建市后我市在城市精神文明“软环境”重点项目上投入10亿多元,在道路和城市基础设施“硬环境”重点项目上投入达90亿元。
努力改善生存环境
涪江、安昌江是我市几百万人民的母亲河,是我市工业、农业生产用水、人民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的主要水源。由于历史原因,两江流域分布着200多个工业污染源,加之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造成两江不同程度的污染。1996年以前,每到枯水季节,绵阳城区段的河水发黑变臭,成了一条纳污沟,不仅制约我市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社会安定。
1996年10月,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两江”水质“三年变样,五年变
清”。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具体的行动。“两江”水质已实现了“三年变样”的阶段目标,从1999年开始转入“五年变清”的攻坚工作。
为了实现承诺,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检查关停“十五小”企业和治理污染的情况,分析、解决治污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分别与各县(市、区)和有关企业、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两江”沿岸重点污染源纳入目标管理,对其进行限期整治。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厂一策,分类指导”的办法。市政府还先后安排3300万元财政资金,无偿用于“两江”污染治理。积极建设2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第一期日处理10吨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新建了日处理400吨垃圾的卫生填埋场,防止了垃圾对江河的污染。环保部门依法行政,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认真落实《责任书》内容和市政府有关环境保护各项决定,确保“两江”沿线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到去年底,全市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为97%,完成了国务院提出的“一控双达标”任
务。经过几年艰苦努力,“两江”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为了重见蓝天,我市积极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大中心城市烟尘污染整治力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1997年,国家三部委局公布淘汰第一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和设备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停小水泥厂、小玻璃厂、小煤窑、小冶炼厂等共20多家。
为改善绵阳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市环保局在城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烟尘整治工作,市政府给予100万元作为城区烟尘整治工作的补助、表彰、奖励资金。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下,仅1998年-1999年,绵阳城区就完成1900家企事业单位及餐饮娱乐业的锅炉、煤灶整治。与此同时,又大力开展实施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车工作,市内公共汽车、垃圾清运车及出租车基本为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汽车,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1999年,绵阳城区的NOX、二氧化硫、TSP五日平均浓度值分别比1997年下降5.9%、42.3%和27.7%,达到国家规定的Ⅱ级标准。今年一季度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市空气质量达到历年同期监测最好水平。
从科学规划到科学管理
我市在建市初期确立的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面向现代化,力求高起点迈步;对城市形象设计的要求是,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力求富有特色和风格;对城市管理的
目标是,走制度化、规范化和依法治市的道路,做到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
绵阳人从科学规划起步走向科学管理,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水平进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
——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几年来,我市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控制新污染源产生。游仙区拟建垃圾处理厂,但其选定地址不符合城市规划和“环评”要求,环保部门积极帮助支持,游仙区即按照标准重新选址。长虹厂的印制板车间是长虹厂污染较重的车间,在搬到高新区时,遵照环保部门的要求,污水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在有关部门的理解配合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基本做到了经济增长污染不增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齐抓共管,治理污染动真格。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的环境监督管理和环保现场执法也加大了力度。首先,市上四大班子领导亲自深入污染企业进行现场办公、现场执法,推进环境监督和管理。还是在1996年,时任市长的杨海清同志亲率有关执法部门深入两江沿岸县(市、区)污染企业,就贯彻国务院《决定》,落实我市两江水污染整治工作现场办公,创造性地制定出了“一厂一策”的整改措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1998年,新上任不久的黄学玖市长又率领有关部门深入污染企业,落实两江整治“五年变清”任务,提出关停造纸厂的蒸球生产线,有力地推动了达标工作和“两江”整治进程。对于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市上先后拿出3300多万元财政资金无偿投入;治污动真格,转产、关停了8家中型造纸厂,年产160万吨的双马水泥集团的
1号、2号、3号老窑实行了粉尘治理,双汇肉联厂、梅林罐头厂、丰谷酒厂进行了废水治理,关停小造纸、小皮革、小化工等“十五小”企业70多家,关停小煤窑、小水泥等“新五小”企业20多家。
——环保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环保部门每年与市政府签定执法目标责任书,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聘请了29名环保督察员,在<
我与蓝天碧水同在环保论文 美丽 城市 专题片解说词 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电视解说词 风光片解说词 污水处理专题片解说词 绵阳
TSP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