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文件系统的API应用)
操作系统实验心得
![操作系统实验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2ba7a817a8114431b90dd8bd.png)
1-1:通过这次小实验,是我更加了解Linux一些常用指令的操作以及其作用,对于一个刚开始接触lniux操作系统的初学者来说非常有用,助于以后能够更进一步学习Linux操作系统。
1-2:在实验过程中,使用VI编辑器虽然不能像window操作系统那样对文本进行熟练度编辑,但是,VI编辑器使用命令来操作,将可以锻炼我的记忆力、对键盘的熟练读,还能帮助我们尽快适应linux操作系统的操作。
1-3:原本对liunx下的编译和调试环境不是很熟悉,但通过这次的实验,让我熟悉了linux 下的编译器和调试器的使用。
实验中使用了gcc命令,gcc首先调用cpp进行预处理,在预处理过程中,对源代码文件中的文件包含(#include)、预编译语句(如宏定义#define等)进行分析。
当所有的目标文件都生成之后,gcc就调用ld来完成最后的关键性工作,这个阶段就是链接。
在链接阶段,所有的目标文件被安排在可执行程序中的恰当的位置,同时,该程序所调用到的库函数也从各自所在的库中链接到合适的地方。
1-4:API 接口属于一种操作系统或程序接口。
通过实验,我了解了Windows的这种机制,加深了对API函数的理解。
2-1: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一些常用进程管理命令的使用,例如ps、kill命令,了解到换个kill与killall的不同,对于linux操作系统下的进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更好的学习进程。
2-2:本次实验是熟悉掌握Linux 系统常用进程创建与管理的系统调用,linux下使用fork()创建子进程,与windows下CreateProcess()创建子进程完全不同,通过比较小组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了进程的创建,对于进程的管理的理解也有了清晰地认识。
实验中遇到fork函数返回2次结果,经过分析结果如下:由于在复制时复制了父进程的堆栈段,所以两个进程都停留在fork函数中,等待返回。
因为fork函数会返回两次,一次是在父进程中返回,另一次是在子进程中返回,这两次的返回值是不一样的。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abbd0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6.png)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稳定的工作环境。
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专业版,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为 C 和 C++。
实验硬件环境为一台配备Intel Core i7 处理器、16GB 内存、512GB SSD 硬盘的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通过编程实现创建新的进程,并在完成任务后终止进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Process 和 TerminateProcess 来完成进程的创建和终止操作。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终止过程,深入理解了进程的生命周期和状态转换。
2、进程同步与互斥为了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我们使用了信号量、互斥量等同步对象。
通过编写多线程程序,模拟了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实现了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和同步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进程同步与互斥的重要性,以及不正确的同步操作可能导致的死锁等问题。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VirtualAlloc 和 VirtualFree 进行内存的分配和释放操作。
通过实验,了解了内存分配的不同方式(如堆分配、栈分配等)以及内存释放的时机和方法,掌握了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内存分页与分段通过编程模拟内存的分页和分段管理机制,了解了内存分页和分段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实现了简单的内存分页和分段算法,对内存的地址转换和页面置换等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File、ReadFile、WriteFile 等进行文件的创建、读取和写入操作。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1de91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7.png)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进程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包括进程的创建、执行、同步和通信。
通过实际编程和实验操作,提高对操作系统原理的认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编程环境为 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进程创建实验1、首先,创建一个新的 C++项目。
2、在项目中,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CreateProcess`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3、为新进程指定可执行文件的路径、命令行参数、进程属性等。
4、编写代码来等待新进程的结束,并获取其退出代码。
(二)进程同步实验1、设计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模型。
2、使用信号量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之间的同步。
3、生产者进程不断生成数据并放入共享缓冲区,当缓冲区已满时等待。
4、消费者进程从共享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进行处理,当缓冲区为空时等待。
(三)进程通信实验1、选择使用管道来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2、创建一个匿名管道,父进程和子进程分别读写管道的两端。
3、父进程向管道写入数据,子进程从管道读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一)进程创建实验结果成功创建了新的进程,并能够获取到其退出代码。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执行过程,加深了对进程概念的理解。
(二)进程同步实验结果通过使用信号量,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能够正确地进行同步,避免了缓冲区的溢出和数据的丢失。
分析结果表明,信号量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进程之间的资源竞争和协调问题。
(三)进程通信实验结果通过管道实现了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
数据能够准确地在进程之间传递,验证了管道通信的有效性。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在进程创建实验中,遇到了参数设置不正确导致进程创建失败的问题。
通过仔细查阅文档和调试,最终正确设置了参数,成功创建了进程。
(二)在进程同步实验中,出现了信号量使用不当导致死锁的情况。
(完整word版)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一 WINDOWS进程初识
![(完整word版)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一 WINDOWS进程初识](https://img.taocdn.com/s3/m/128ba89c551810a6f52486f9.png)
操作系统教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WINDOWS进程初识1、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VC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控制台应用程序)。
(2)掌握WINDOWS API的使用方法。
(3)编写测试程序,理解用户态运行和核心态运行。
2、实验内容和步骤(1)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步骤1:登录进入Windows,启动VC++ 6.0。
步骤2: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projects”选项卡中选择“Win32 Consol Application”,然后在“Project name”处输入工程名,在“Location”处输入工程目录。
创建一个新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工程。
步骤3: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Files”选项卡中选择“C++ Source File”, 然后在“File”处输入C/C++源程序的文件名。
步骤4:将清单1-1所示的程序清单复制到新创建的C/C++源程序中。
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5:在“开始”菜单中单击“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进入Windows “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进入工程目录中的debug子目录,执行编译好的可执行程序: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1\debug>hello.exe运行结果 (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运行成功,结果:(2)计算进程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步骤1:按照(1)中的步骤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然后将清单1-2中的程序拷贝过来,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2:在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程序的参考程序如清单1-3所示,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并执行。
步骤3: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运行步骤1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测试步骤2中可执行文件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d4dc55be1e650e52ea99e9.png)
篇一: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完全版《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进程控制与描述一、实验目的通过对windows 2000编程,进一步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较好地理解windows 2000的结构。
通过创建进程、观察正在运行的进程和终止进程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操作,进一步熟悉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理解windows 2000中进程的“一生”。
二、实验环境硬件环境:计算机一台,局域网环境;软件环境: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visual c++6.0企业版。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第一部分:程序1-1windows 2000 的gui 应用程序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下的gui应用程序,使用visual c++编译器创建一个gui应用程序,代码中包括了winmain()方法,该方法gui类型的应用程序的标准入口点。
:: messagebox( null, “hello, windows 2000” , “greetings”,mb_ok) ;/* hinstance */ , /* hprevinstance */, /* lpcmdline */, /* ncmdshow */ )return(0) ; }在程序1-1的gui应用程序中,首先需要windows.h头文件,以便获得传送给winmain() 和messagebox() api函数的数据类型定义。
接着的pragma指令指示编译器/连接器找到user32.lib库文件并将其与产生的exe文件连接起来。
这样就可以运行简单的命令行命令cl msgbox.cpp来创建这一应用程序,如果没有pragma指令,则messagebox() api函数就成为未定义的了。
这一指令是visual studio c++ 编译器特有的。
接下来是winmain() 方法。
其中有四个由实际的低级入口点传递来的参数。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6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6](https://img.taocdn.com/s3/m/d2a8b6a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f.png)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6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概念和相关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工具包括 Visual Studio 2019 等。
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创建多个进程,并观察它们的运行状态和资源占用情况。
通过编写简单的C++程序,使用Windows API 函数创建多个进程。
在程序中,设置不同的进程优先级和执行时间,观察操作系统如何调度这些进程,以及它们对 CPU 使用率和内存的影响。
2、进程间通信实现了进程间的管道通信和消息传递。
通过创建管道,让两个进程能够相互交换数据。
同时,还使用了 Windows 的消息机制,使进程之间能够发送和接收特定的消息。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使用 C++的动态内存分配函数(如`malloc` 和`free`),在程序运行时动态申请和释放内存。
观察内存使用情况,了解内存碎片的产生和处理。
2、虚拟内存管理研究了 Windows 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机制,通过查看系统的性能监视器,观察虚拟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页面文件的大小和读写次数。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进行了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删除等基本操作。
通过编写程序,对不同类型的文件(如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进行处理,了解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
2、目录操作实现了目录的创建、删除、遍历等功能。
了解了目录结构在文件系统中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
四、实验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步骤1、打开 Visual Studio 2019,创建一个新的 C++控制台项目。
2、在项目中编写代码,使用`CreateProcess` 函数创建多个进程,并设置它们的优先级和执行时间。
3、编译并运行程序,通过任务管理器观察进程的运行状态和资源占用情况。
hdfs的javaapi操作实验报告总结
![hdfs的javaapi操作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86036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5.png)
hdfs的javaapi操作实验报告总结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Java API对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进行操作,通过编写Java程序实现对文件的读写等基本操作。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实验。
下面是本次实验的总结。
一、实验目的1. 掌握HDFS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掌握Java操作HDFS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学会使用Hadoop命令行工具和Java API操作HDFS。
二、实验环境1. Windows 10操作系统。
2. JDK 1.8以上版本。
3. Hadoop 2.7.7版本。
4. 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三、实验步骤1. 配置Hadoop的环境变量,并启动Hadoop服务。
2. 在Eclipse中创建Java项目,并导入Hadoop组件。
3. 使用Java API创建HDFS文件系统,并实现对文件的基本操作,如写入和读取等。
4. 运行Java程序进行测试,并查看文件的读写结果。
四、实验心得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先了解HDFS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Hadoop 命令行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编写Java程序操作HDFS。
2. 实验中使用的Java API主要包括HDFS的Configuration、FileSystem、FSDataInputStream和FSDataOutputStream等类。
3. 在编写Java程序时,需要给出正确的HDFS地址和文件名,否则会出现错误。
4. 在代码编写过程中,需要注意异常处理和关闭文件流等问题。
5. 实验的结果显示,通过Java程序操作HDFS文件系统,可以实现对文件的读写等基本操作。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Hadoop在大数据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当然,这只是一个入门实验,还需要不断深入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Hadoop技术,为实际应用做好准备。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训报告范文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训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288fa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1.png)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训报告范文英文版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Practical Training Report SampleIntroductionIn this report, I will discuss the practical training I underwent in th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The training involved hands-on experience with various operating systems, including Windows, Linux, and MacOS. I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tasks I completed during the training, as well as the skills I acquired.Tasks CompletedDuring the practical training, I completed a series of tasks aimed at familiarizing myself with the different operating systems. These tasks included installing and configuring the operating systems, managing user accounts, setting up network connections, and troubleshooting common issues. I also learned how to use command line interfaces and perform system maintenance tasks.Skills AcquiredThrough the practical training, I acquired a range of skills that will be valuable in my future career as a computer scientist. I learned how to navigate and customize different operating systems, troubleshoot software and hardware issues, and optimize system performance. I also gained experience working with virtual machines and remote access tools, which will be useful in a variety of professional settings.ConclusionOverall, the practical training in th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was a valuable learning experience. I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operating systems work and developed practical skills that will benefit me in my future career. I lookforward to applying what I have learned in future projects and continuing to expand my knowledge in this field.英文版计算机操作系统实训报告范文介绍在这份报告中,我将讨论我在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中接受的实训。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九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九](https://img.taocdn.com/s3/m/13f4ad4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9.png)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九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概念和技术,并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提高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开发工具为 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为 C++。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1、创建进程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Process 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观察新进程的创建过程和相关的系统资源分配。
2、进程同步与互斥使用互斥量(Mutex)和信号量(Semaphore)来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操作。
编写多个进程,模拟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并通过同步机制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VirtualAlloc 和 VirtualFree 来进行内存的动态分配和释放。
观察内存分配和释放过程中的内存状态变化。
2、内存页面置换算法实现简单的内存页面置换算法,如先进先出(FIFO)算法和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
通过模拟内存访问过程,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和效率。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File、ReadFile、WriteFile 等来进行文件的创建、读取和写入操作。
观察文件操作过程中的系统调用和文件系统的响应。
2、文件目录管理实现对文件目录的创建、删除、遍历等操作。
了解文件目录结构和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进程管理实验结果1、创建进程成功创建新的进程,并观察到新进程在任务管理器中的出现和相关的资源占用情况。
2、进程同步与互斥通过互斥量和信号量的使用,有效地实现了进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操作,避免了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冲突,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
(二)内存管理实验结果1、内存分配与释放能够成功地进行内存的动态分配和释放,观察到内存地址的变化和内存使用情况的更新。
hdfs的javaapi操作实验报告总结
![hdfs的javaapi操作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cf5d2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b.png)
hdfs的javaapi操作实验报告总结HDFS的Java API操作实验报告总结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DFS)是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它是Apache Hadoop的核心组件之一。
HDFS被设计用于存储大量数据,并且能够在集群中进行高效的数据处理。
HDFS的Java API提供了一组用于操作HDFS的Java类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HDFS的Java API进行文件的读写、删除和重命名等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环境如下:- 操作系统:Ubuntu 18.04- Hadoop版本:3.2.1- Java版本:1.8.0_292实验步骤1. 创建一个HDFS文件系统在Hadoop集群中创建一个HDFS文件系统,可以使用以下命令:```hdfs namenode -format```2. 启动HDFS服务启动HDFS服务,可以使用以下命令:```start-dfs.sh```3. 创建一个Java项目创建一个Java项目,并添加Hadoop的依赖库。
4. 创建一个HDFS文件系统对象在Java代码中创建一个HDFS文件系统对象,可以使用以下代码:```Configuration conf = new Configuration();conf.set("fs.defaultFS", "hdfs://localhost:9000"); FileSystem fs = FileSystem.get(conf);```其中,`fs.defaultFS`指定了HDFS的默认文件系统地址。
5. 创建一个HDFS文件在Java代码中创建一个HDFS文件,可以使用以下代码:```Path path = new Path("/test.txt"); FSData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fs.create(path); outputStream.write("Hello, HDFS!".getBytes()); outputStream.close();```其中,`Path`指定了文件的路径,`FSDataOutputStream`用于写入文件内容。
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78da74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0.png)
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1. 了解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
2. 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
实验内容:
1. 安装操作系统。
2. 进行基本配置。
3. 测试系统运行情况。
实验步骤:
1. 准备安装光盘或USB启动盘。
2. 将光盘或USB启动盘插入计算机,并启动计算机。
3. 按照提示选择安装语言和时区等信息。
4. 选择安装类型(新安装或升级)。
5. 选择安装目标磁盘。
6. 进行分区和格式化。
7. 完成安装并进行基本配置(设置用户名、密码、网络等)。
实验结果:
1. 成功安装操作系统。
2. 完成基本配置。
3. 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和基本配置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分区和格式化时出现了错误提示,但通过查阅资料和询问同学,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在以后的实验中能够继续学习和提高。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8ce667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4.png)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范文模板这是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四次实验最终报告,内包括进程通信实验,进程同步互斥实验,文件系统模拟实验和Linu某hell操作。
里面的程序都是我运行过的。
操作系统上机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地点:实验时间:这是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四次实验最终报告,内包括进程通信实验,进程同步互斥实验,文件系统模拟实验和Linu某hell操作。
里面的程序都是我运行过的。
实验一进程的建立【实验目的】创建进程及子进程在父子进程间实现进程通信【实验软硬件环境】Linu某、Window98、Window2000【实验内容】创建进程并显示标识等进程控制块的属性信息;显示父子进程的通信信息和相应的应答信息。
(进程间通信机制任选)【实验程序及分析】编程思路:首先本程序在Linu某用C语言完成的,父子进程的创建用fork函数来实现,然后是父子进程间的通信,这里用pipe实现。
可以定义chan1[2],chan1[2],chan某[0]表示读,chan某[1]表示写。
他们配合使用。
【实验截图】【实验心得体会】通过这次上机练习,我熟悉了用c++实现进程的创建,销毁,父子进程间的通讯等一系列课程中需要学习的内容。
本来进程的概念在一开始我始终无法清晰地理解,但是通过自己用mfc的方法去实现它后,我开始慢慢地理解操作系统的进程的运作机制。
虽然,我只是实现了一个父子进程的创建和通讯,但是,管中窥豹,我想自己开始明白一个操作系统正是由很多这种进程实现功能的。
其中,系统整体的进程调度,管理等等还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进一步学习、理解。
实验二进程间的同步【实验目的】这是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四次实验最终报告,内包括进程通信实验,进程同步互斥实验,文件系统模拟实验和Linu某hell操作。
里面的程序都是我运行过的。
理解进程同步和互斥模型及其应用【实验软硬件环境】Linu某、Window98、Window2000【实验内容】利用通信API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建立司机和售票员进程;并实现他们间的同步运行。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2ce43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b.png)
实验1:安装操作系统--安装Wind ows 2000 Profes siona l1、实验目的:1) 通过对Win dows2000 Profes siona l的安装操作,了解操作系统应用环境建立的初步过程。
2) 掌握对Win 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系统设置。
3) 了解Wind o ws多操作系统安装的方法。
2、工具/准备工作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
需要一台准备安装Windows2000 Profes siona l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Window s 2000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它对系统的要求也比较高。
系统安装时,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最低要求如表1-2所示。
表1-2 安装Windows 2000的硬件需求基本硬件设备基本需求建议需求实际情况CPU Pentiu m 166MHz Pentiu m II以上内存32MB 64MB以上磁盘空间(可用空间/总空间) 650MB/2GB 1.5GB/4GBCD-ROM或DV D-ROM光驱24倍速以上网卡和调制解调器VGA显卡及显示器、键盘、鼠标3、实验内容与步骤本实验以光盘启动、全新安装为例。
可以利用Windows2000 Profes siona l光盘来直接开机启动,开机后自动执行安装程序。
(因此,在执行安装操作之前,请检查你的计算机是否允许从光盘驱动器引导启动,否则应对机器的BIOS进行相应的设置。
)安装Windows 2000 Profes siona l首先需要建立分区,然后才开始运行安装程序。
所以,整个安装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文字模式阶段:主要是选择用来安装Windows2000的硬盘。
安装程序提供了建立分区、删除分区以及格式化等功能。
操作系统文件管理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文件管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f8660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3.png)
操作系统文件管理实验报告.
本报告旨在分析本次实验的实验内容,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探究和总结。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操作系统文件管理,主要包括文件系统管理,文件系统操作,以及
文件属性设置。
首先,我们以某操作系统为例,在该操作系统中搭建文件系统。
通过该操
作系统的api,可以快速的实现文件的创建,查看,编辑,复制,移动等文件管理操作。
同时,该操作系统还提供了对文件属性进行修改,设置和定义文件,文件夹,文件属性,
文件权限,文件结构等文件管理相关的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熟悉了文件系统,完成了文件管理功能的快速搭建,并对文
件系统的操作和操作步骤进行了了解和详细学习;其次,我们尝试完成了对文件的创建,
查看,编辑,复制,移动等操作;最后,我们还进行了对文件属性的设置和修改,更好的
完成了文件管理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操作系统文件管理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对文
件系统的操作及其步骤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可以快速的搭建文件系统,实现文件管理功能。
总而言之,本次实验通过实操方式,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的
相关知识,促使我们更加熟练的操作。
最后,期待我们能在今后的实验中更多地熟悉和掌
握操作系统相关知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2)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2)](https://img.taocdn.com/s3/m/0a08ba26f121dd36a32d82c3.png)
c.将subdir目录的读权限去掉,看看是否能用ls命令看到其中内容?
权限不够
(三)Shell程序设计
1.上机编辑、执行实验内容中的例1~例6过程,写出每个脚本(例1~例5)的功能和执行结果;
然后把t01.txt复制一个新文件t03.txt,catt01.txt>t02.txt;
用cat命令将f01.txt的内容追加到t01.txt的末尾,catf01.txt>> t01.txt;
再用diff命令比较t01.txt,t02.txt和t03.txt,比较t01.txt,t02.txt:diff t01.txt t02.txt,结果是否相同:__相同___;比较t01.txt,t03.txt:diff t01.txt t03.txt,结果是否相同:不相同;比较t02.txt,t03.txt:diff t02.txt t03.txt,结果是否相同:不相同。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例5,使脚本中不出现break循环控制语句;
3.编写一个Shell过程完成如下功能:
a.合并两个$1、$2文件为$3,并显示内容。
b.如果缺少$3,那么先报告缺少$3,将合并后的内容输出到totaltext.txt,并显示内容。
c.如果缺少$2、$3那么先报告缺少$2、$3,只显示$1的内容。
b.用ln命令给t03.txt建立一个符号链接t04.txt,ln–st03.txt t04.txt;用cat命令看看t04.txt,___cat t04.txt_____;然后删去t03.txt,___rm t03.txt____;再用cat命令看看t04.txt,___cat t04.txt___;结果是:___t04.txt为空____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d2525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7.png)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机制,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以及设备管理等方面。
同时,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操作系统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和 Linux(Ubuntu 2004 LTS),实验所使用的编程工具包括 Visual Studio Code、gcc 编译器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在 Windows 系统中,使用 C++语言编写程序,通过调用系统 API函数创建新的进程,并观察进程的创建和终止过程。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C 语言编写程序,通过 fork()系统调用创建子进程,并通过 wait()函数等待子进程的终止。
2、进程调度观察Windows 和Linux 系统中进程的调度策略,包括时间片轮转、优先级调度等。
通过编写程序模拟进程的执行,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和执行时间,观察系统的调度效果。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在 Windows 系统中,使用 C++语言的 new 和 delete 操作符进行内存的动态分配和释放,并观察内存使用情况。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C 语言的 malloc()和 free()函数进行内存的分配和释放,通过查看系统的内存使用信息来验证内存管理的效果。
2、虚拟内存管理研究 Windows 和 Linux 系统中的虚拟内存机制,包括页表、地址转换等。
通过编写程序访问虚拟内存地址,观察系统的处理方式和内存映射情况。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在 Windows 和 Linux 系统中,使用编程语言对文件进行创建、读取、写入、删除等操作。
观察文件的属性、权限设置以及文件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
2、目录操作实现对目录的创建、删除、遍历等操作。
研究目录结构和文件路径的表示方法。
操作系统实验教程
![操作系统实验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a394cf8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1.png)
操作系统实验教程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机制,并通过实验来巩固和拓展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教程将带您走进操作系统实验的世界,帮助您掌握操作系统的关键概念和实践技能。
一、实验环境的搭建在开始操作系统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搭建一个合适的实验环境。
这通常包括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Linux 等),安装相关的开发工具和编译器(如 Visual Studio、GCC 等),以及配置必要的环境变量。
对于初学者,建议选择较为常见和易用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 10 或 Ubuntu Linux。
在 Windows 系统中,可以通过安装 Visual Studio 来进行 C/C++程序的开发;而在 Linux 系统中,可以使用命令行工具来安装 GCC 编译器,并通过文本编辑器(如 Vim 或 Emacs)来编写代码。
二、进程管理实验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在进程管理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创建、终止进程,以及如何进行进程间的通信。
1、进程的创建与终止通过编程实现创建新的进程,并在完成任务后终止进程。
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 API 函数(如 Windows 中的 CreateProcess 函数或 Linux 中的 fork 函数)来创建进程,并通过相应的函数(如 ExitProcess 或 exit 函数)来终止进程。
2、进程间通信进程间通信是指不同进程之间交换数据和信息的方式。
常见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包括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这些通信方式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编写程序进行实际的通信操作。
三、内存管理实验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负责合理地分配和回收内存资源,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
1、内存分配与释放学习使用编程语言中的内存分配函数(如 C 语言中的 malloc 和 free 函数)来动态分配和释放内存。
Windows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
![Windows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f5d20487cd184254b353595.png)
Windows操作系统C/C++ 程序实验姓名:_____王晨璐_____学号:____1131000046____班级:____1班_____院系:___信息工程学院_____2015__年_10_月_26_日实验二Windows 2000/xp进程控制一、背景知识二、实验目的三、工具/准备工作四、实验内容与步骤请回答:Windows所创建的每个进程都是以调用CreateProcess()API函数开始和以调用TerminateProcess()或ExitProcess() API函数终止。
1. 创建进程步骤5:编译完成后,单击“Build”菜单中的“Build 2-1.exe”命令,建立2-1.exe可执行文件。
操作能否正常进行?如果不行,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正常运行。
清单2-1展示的是一个简单的使用CreateProcess() API函数的例子。
首先形成简单的命令行,提供当前的EXE文件的指定文件名和代表生成克隆进程的号码。
大多数参数都可取缺省值,但是创建标志参数使用了:CREATE_NEW_CONSOLE标志,指示新进程分配它自己的控制台,这使得运行示例程序时,在任务栏上产生许多活动标记。
然后该克隆进程的创建方法关闭传递过来的句柄并返回main() 函数。
在关闭程序之前,每一进程的执行主线程暂停一下,以便让用户看到其中的至少一个窗口。
CreateProcess() 函数有10个核心参数?本实验程序中设置的各个参数的值是:a. LPCSTR lpApplivetionName szFllenameb. LPCSTR lpCommandLine szCmdLinec.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ProcessAttributes NULLd.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ThreadAttributes NULLe.BOOL bInherithandle Falsef. DWORD dwCreationFlage CREATE_NEW_CONSOLEg. LPVOID ipEnvironment NULLh. LPCTSTR lpCurrentDirectory NULLI. STARTUPINFO lp startupinfo &siJ. LPPROCESS_INFORMATION lpProcessInformation &pi 程序运行时屏幕显示的信息是:提示:部分程序在Visual C++环境完成编译、链接之后,还可以在Windows 2000/xp的“命令提示符”状态下尝试执行该程序,看看与在可视化界面下运行的结果有没有不同?为什么?界面是一样的2. 正在运行的进程步骤10:编译完成后,单击“Build”菜单中的“Build 2-2.exe”命令,建立2-2.exe可执行文件。
最新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
![最新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https://img.taocdn.com/s3/m/8a47b07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e.png)
最新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最新操作系统的架构和特性。
2.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配置方法。
3. 分析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Intel Core i7处理器,16GB RAM,256GB SSD。
- 软件环境:最新操作系统版本X.Y.Z,图形界面和命令行界面。
实验步骤:1. 安装最新操作系统X.Y.Z,记录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遇到的问题。
2. 配置系统环境,包括网络设置、显示设置、用户账户管理等。
3. 测试文件系统的性能,包括文件的创建、复制、删除和搜索操作。
4. 测试多任务处理能力,通过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来观察系统响应时间和资源分配情况。
5. 检验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用户权限管理、防火墙设置和病毒防护功能。
6. 评估系统的稳定性,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记录是否有崩溃或异常行为发生。
7. 对系统进行基准测试,使用专业工具如SPEC CPU测试套件来评估系统性能。
实验结果:1. 安装过程中,系统顺利识别硬件并完成驱动安装,未遇到兼容性问题。
2. 系统配置简便,图形用户界面直观易用,网络配置通过向导快速完成。
3. 文件系统测试显示,读写速度达到预期标准,搜索操作响应迅速。
4. 多任务处理测试中,系统在开启多个资源密集型应用时仍保持流畅,未出现明显延迟。
5. 安全性测试表明,用户权限分级明确,防火墙和病毒防护均能有效工作。
6. 稳定性测试中,系统连续运行72小时无故障,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7. 基准测试结果显示,系统性能较前一版本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多线程处理方面。
实验结论:最新操作系统X.Y.Z在本次实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系统的用户界面友好,配置和管理方便。
文件系统和多任务处理能力均达到预期目标,安全性和稳定性也符合最新的操作系统标准。
推荐对性能和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用户进行升级。
操作系统上机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上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5a33867f1922791688e8a4.png)
5.在主菜单里选择系统工具选择系统监视器来监视系统性能。
评语:
日期:年月日
实验五:vi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vi命令模式、文本编辑模式和最后行模式三种工作模式之间的转换方法。
2.掌握利用vi新建和保存文件;熟悉光标的移动,文本的插入与删除等操作。
3.掌握字符串替换;行的复制、移动、撤消和删除等操作。
2.打开f2文件并显示行号。
3.在f2文件的第一行后插入如下一行内容:“With the development of
4.将文本中所有的“eyeballs”用“eye-balls”替换。
5.把第二行移动到文件的最后,删除第一和第二行并恢复删除,并不保存
6.复制第二行,并添加到文件的最后,删除第二行,保存修改后退出vi。
实验内容:
1.利用vi新建文件f2,内容为:
How to Read Faster
When I was a schoolboy I must have read every comic book ever published. But as I got older, my eyeballs must have slowed down or something I mean, comic books started to pile up faster then I could read them!
14.重复上一步操作。
15.查看刚执行过的5个命令。
实验步骤:
1.先安装VMwareWorkstation。安装后,双击图标弹出界面,在界面上单击新建虚拟机,新建一个Linux的虚拟机,按界面提示一步一步完成操作。注意:(安装过程ISO镜像操作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an()
{
char buf[SIZE];
int n;
while((n=read(0,buf,size of buf))>0)
write(1,buf,n);
exit(0);
}
运行结果:
3、open和creat系统调用的使用,实现文件复制。
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实验题目
文件系统的API应用
小组合作
否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实验目的
文件系统是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重要接口。通过实验学习文件系统的系统调用命令,提高对文件系统实现功能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环境
计算机一台Windows XP及安装了Linux虚拟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利用宏来检查给定文件的类型
代码如下:
#include<sys/types.h>
五、实验总结
UNIX系统文件有如下的分类:普通文件、目录文件、符号链接文件、有名管道文件、字符设备和块设备文件等。文件的分类主要是由其I节点中的i_mode给出。为了能够检查每个文件的类型,linux系统在sys/stat.h中定义了文件类型structstat,并用宏定义来决定文件的类型,每个宏的参数就是结构stat中的st_mode的值。
{
err_ret("lstat error");
continue;
}
if((S_IFMT & bf.st_mode)==S_IFREG)
ptr="regular";
else if((S_IFMT & bf.st_mode)==S_IFDIR)
ptr="directory";
else if((S_IFMT & bf.st_mode)==S_IFCHR)
exit(1);
lseek(fd,184L,0);
where=lseek(fd,0L,1);
printf("NOW new pointer value is %d.\n",where);
where((where=read(fd,&c1,1){
printf("the char is %c,"c1);
}
printf("the char is %c,",c1);
}
printf(".\n");
}
运行结果:
四、实验过程与分析
对于实验的第1个进行操作时注意stat()函数与lstat()以及fstat()的差别:stat()函数统计由文件名制定的文件信息,并填充到以struct stat为结构的buf中;lstat()函数与stat()函数功能一样,只是仅仅统计文件的符号链接时有所不同;fstat()函数与stat()函数功能一样,只是仅仅统计被打开的文件。
#include<sys/types.h>
#define PERM 0644
char * progname;
main(argc,argv)
int argc;
char *argv[];
{
int f1,f2,n;
char buf[BUFSIZ];
progname=argv[0];
if(argc !=3)
{
printf("Usage:%s from to ",progname);
}
if((f1=open(argv[1],0))==-1)
{
printf("can't open %s",argv[1]);
}
if((f2=creat(argv[2],PERM))==-1)
{
printf("can't creat %s",argv[2]);
printf(".\n");
}
$./lseek ./lseek.c
NOW new pointer value is 184.
lseek(fd,184L,0);
where=lseek(fd,0L,1);
printf("NOW new pointer value is %d.\n",where);
while((where=read(fd,&c1,1)==1){
对于实验的第2个目的在与实现键盘输入的内容显示到屏幕上的目的,输入dinghongzhng显示dinghongzhang,输入fehf显示fehf这就是实验的正确结果。
对于实验的第3个目的在于实现打开相应的文件,创建一个新文件时使用如下的语句: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ys/stat.h>
ptr="character special device";
else
ptr="*** unknown file mode ***";
printf("%s",*ptr);
}
exit(0);
}
运行结果:
2、cat命令的简单实现,完成从键盘复制到终端显示器。
代码如下:
#include<unistd.h>
#include<sys/stat.h>
#include<unistd.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i;
struct stat bf;
char *ptr;
for(i=1;i<argc;i++)
{
printf("%s:",argv[i]);
if(lstat(argv[i],& bf<0))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unistd.h>
#include<fcntl.h>
#include<stdio.h>
main(int ragc,char * argv[])
{
int fd,where;
char c1;
if(ragc!=2)
exit(1);
if((fd=open(argv[1],O_RDONL,Y))==-1)
UNIX系统把所有的文件都看成武结构的字符流式的文件,如果特定的应用中使用了某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只能由程序员对数据结构增加相应的数据结构。这样使得UNIX对文件的接口变得特别简单。
UNIX提供文件的顺序存取,也提供文件的随机存取。NUIX把文件看出字符流文件,这类文件只能顺序存取,为此,NUIX提供了随机修改文件的读写指针,以满足用户对文件的随机存取。
#include<fcntl.h>
int creat(const char * pathname,mode_t mode);
返回值:如果正确创建,返回文件的描述符;否则返回-1。
这里pathname是要创建文件的路径名。创建文件时,文件只能以只写的方式打开,mode用来规定该文件的拥有者、小组用户及其他用户的访问权限。
}
while((n=read(f1,buf,BUFSIZ))>0)
{
if(write(f2,buf,n)!=n)
{
printf("write error",(char *)0ose(f2);
exit(0);
}
运行结果:
4、利用lseek系统调用移动文件的读写指针
代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