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合集下载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含碳量为ωc=0.77%。

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硬度180 ~280HBS(HB170-220),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3、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4、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

在相同的成分下,粒状珠光体的硬度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但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5、片状珠光体一般经退火得到,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组织,疏密程度不同。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呈白亮色,但其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

在不同放大倍下观察是组织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奥氏体分解成粗片状的珠光体和铁素体。

这种组织不仅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而且在以后淬火时容易产生组织不均匀,过热组织和变形量大等缺陷6、粒状(球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

它由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比体积大,强度大,所以经过预备球化热处理的工件淬火变形相对较小。

同时有良好冲制性能,冲压件常使用这种工艺。

球状珠光体的成因:在720°C退火时,由于成分的不均匀,在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晶界处局部萌芽奥氏体晶核,原来的片状渗碳体破断。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第一章强度: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抗拉强度: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变形的抗力。

(强度极限)屈服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开始发生塑性形变的最低应力值。

弹性极限:试样有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所承受的应力。

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塑性:材料断裂前具有塑性变形的能力。

延伸率:试样拉伸断裂后的相对伸长值。

断面收缩率:断裂后试样截面的相对收缩值。

布氏硬度:以试验力除以压痕球型表面积所得的商值。

洛氏硬度:试验力作用后,测量压痕的深度,以深度大小表示材料的硬度。

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第二章晶胞种类: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立方晶胞。

晶体:整个材料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的排列,原子呈长程有序排列时称为晶体。

单晶体:晶格排列方位完全一致称为单晶体。

B中和B弥散强化:强化颗粒借助粉末冶金或其他方法加入的。

细晶强化:金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都随晶粒的细化而提高的现象。

弹性变形:在载荷全部卸除后,变形完全恢复。

塑性变形:在外力去除后,在材料中留有一定量的永久变形。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相对于另一部分进行滑动。

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滑移和孪生的方式进行。

滑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塑性变形方式。

临界切应力: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切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滑移才能开始,这一切应力称为临界切应力。

形变织构:经过强烈变形后的多晶体具有择优取向,产生形变织构。

加工硬化:金属在变形过程中,随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属在形变加工过程中,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加,晶体内的位错数目随之增加并产生相互交割且不易运动;由于晶粒变形、破碎,形成亚晶粒,并且增加了亚晶界位错严重畸变区,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因而不易产生塑性变形,即造成加工硬化。

残余内应力:去除外力后,残留于金属内部且平衡与金属内部的应力。

金相培训- 名词解释-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贝氏体,魏氏组织

金相培训- 名词解释-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贝氏体,魏氏组织

在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中,奥氏体晶粒较粗大,由高温以较快的速度冷却时,先 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从奥氏体晶界上沿着奥氏体的一定界面向晶内生长,呈针 状析出。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从奥氏体晶界上生长出来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近似平 行,呈羽毛状或三角形,其间存在着珠光体的组织。这种组织称为魏氏组织。
转变产物是碳过饱和的Fe和碳化物组成的机械混合 物。
根据形成温度的不同,分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下 贝氏体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工业应用广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珠光体是奥氏体 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 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得名自其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
按珠光体中渗碳体的形态,可把珠光体分成片状珠 光体和粒状珠光体两类。
片状珠光体由片层相间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片组成, 若干大致平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片组成一个珠光体 领域或珠光体团
TTT图,如右图所示。
① 等温冷却C曲线分析(共析碳钢)
最上水平虚线为钢的临界点A1。 水平线Ms和Mf为马氏体转变开始
温度和终了温度。 中间有两条C曲线,分别是过冷奥
氏体转变开始和终了线。 Ms和Mf之间是马氏体转变区。 C曲线区域是奥氏体向珠光体或贝
氏体转变区。
① 影响C曲线的因素
碳含量的影响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 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 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 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 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也叫托氏体
马氏体在Fe-C相图中没有出现,因为它不是一种平 衡组织。平衡组织的形成需要很慢的冷却速度和足 够时间的扩散,而马氏体是在非常快的冷却速度下 形成的。由于化学反应(向平衡态转变)温度高时 会加快,马氏体在加热情况下很容易分解。

工程材料复习题问答分析题 2

工程材料复习题问答分析题 2

四、问答题1、什么是金属的力学性能?金属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材料在一定温度条件和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

2、什么是钢的热处理?常用热处理方法有哪几种?通过对钢件作一定条件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从而改变整体或表层的组织,获得所需的性能。

常用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3、钢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哪几类?钢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其中,碳素钢按含碳量的多少分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合金钢按合金元素种类分锰钢、铬钢、硼钢、铬镍钢、硅锰钢,按合金元素含量的多少分低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

4、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蠕墨铸铁在组织上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四种材料的在组织上的根本区别是铸铁中的石墨的形态不同(形状、大小、数量、分布等),灰铸铁的石墨是片状,球墨铸铁的石墨是球状,可锻铸铁的石墨是团状,蠕墨铸铁的石墨是虫状。

5、硬质合金的主要组成是什么?常用硬质合金分哪几类?各有何主要应用?硬质合金的主要组成是难熔金属碳化物和粘结金属。

常用硬质合金分为钨钴类硬质合金(代号YG)和钨钴钛类硬质合金(代号YT) 两种。

YG合金多用于加工产生断续切屑的的脆性材料(如铸铁),YT合金多用于加工产生连续切屑的韧性材料,特别是高速切削钢件。

分析下列材料强化方法的强化机理1、细晶强化:晶界增加提高强度2、热处理强化改变组织结构提高强度3、固溶强化晶格变形提高强度4、合金强化固溶强化和碳化物强化5、加工硬化位错增加提高强度1.在铸造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获得细晶粒组织?答:(1)增加过冷度(2)进行变质处理(3) 附加振动2.说明实际金属晶体缺陷种类及特征。

答: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尺寸大小可分为三类: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点缺陷的主要类型有空位和间隙原子。

晶体中的线缺陷就是位错。

面缺陷包括晶界、亚晶界和孪晶界。

3.简述石墨形态对铸铁的影响?答:根据铸铁中石墨形态,铸铁可分为: (1)灰铸铁它是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

工材

工材

习题1.名词解释(1)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2)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贝氏体、马氏体;(3)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效处火临界冷却速度(V k ),淬透性,淬硬性; 临界温度以上,奥氏体形光体:以共析钢为例:在A1~650℃温度范围内形成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绝大部分的退火工艺)或在临界点以下(如去应最小冷却速度。

淬透性:钢在+高温回火的复合工艺。

变质处理:在铸造生产中,在液态金属结晶.分析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

度越快,冷却后钢的硬度越高。

(4)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冷处理、时理(5)淬(6)调质处理、变质处理。

答:(1)起始晶粒度:是指在成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实际晶粒度:是指在某一具体的热处理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晶粒尺寸。

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930±10℃保温足够时间(3~8小时)后测定的钢中晶粒的大小。

(2)珠合物。

索氏体:在650~600℃温度范围内形成层片较细的珠光体。

屈氏体:在600~550℃温度范围内形成片层极细的珠光体。

贝氏体:在550℃~Ms 的温度范围内形成的稍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和碳化物组成的混合物,根据形成温度的的不同,又可分为上贝氏体(B 上)和下贝氏体(B 下)。

马氏体:在Ms ~Mf 的温度范围内过冷奥氏体形成的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3)奥氏体: 碳在γ-Fe 中形成的有限(间隙)固溶体。

过冷奥氏体:处于临界点以下的不稳定的将要发生分解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由于马氏体转变具有不完全性,M 转变结束后剩余的奥氏体。

三种所谓的奥氏体其晶体结构的本质是相同的,既均为碳在γ-Fe 中形成的有限(间隙)固溶体。

(4)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力退火)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十分缓慢的冷却速度(炉冷、坑冷、灰冷)进行冷却的一种操作。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A c3或A ccm 以上30~80℃,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工艺。

各种氏体比较

各种氏体比较

各种氏体比较(奥氏体、马氏体、屈氏体、莱氏体、珠光体、贝氏体、索氏体、铁素体)屈氏体or托氏体多数文献称之为托氏体。

通过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极弥散的混合物。

是一种最细的珠光体类型组织,其组织比索氏体组织还细。

钢经淬火后在300~450℃回火所得到的屈氏体称为回火屈氏体。

600-550℃范围内奥氏体等温转变形成,片层间距平均小于0.1μm,即使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出片层,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层片,与珠光体、索氏体只有粗细之分,并无本之分。

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如墨菊装的黑色形态。

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当其大量析出时,成大块黑状。

索氏体的耐蚀性较差。

莱氏体(ledeburite)莱氏体是液态铁碳合金发生共晶转变形成的奥氏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共晶体,其含碳量为ωc=4.3%。

当温度高于727℃时,莱氏体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用符号Ld表示。

在低于727℃时,莱氏体是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用符号Ld’表示,称为变态莱氏体。

因莱氏体的基体是硬而脆的渗碳体,所以硬度高,塑性很差分为高温莱氏体和低温莱氏体两种。

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高温莱氏体,用符号Ld或(A+Fe3C)表示。

由于其中的奥氏体属高温组织,因此高温莱氏体仅存于727℃以上。

高温莱氏体冷却到727℃以下时,将转变为珠光体和渗碳体机械混合物(P+Fe3C),称低温莱氏体,用Ld'表示。

莱氏体含碳量为4.3%。

由于莱氏体中含有的渗碳体较多,故性能与渗碳体相近,即极为硬脆。

莱氏体的命名得自Adolf Ledebur (1837-1916)。

关于他,我们只知道他是Bergakademie Freiberg的第一个"Eisenhüttenkunde"教授,并因在1882年发现了铁碳"Mischkristalle" 而闻名。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

金相培训- 名词解释-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贝氏体,魏氏组织 共22页24页PPT

金相培训- 名词解释-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贝氏体,魏氏组织 共22页24页PPT

金相培训- 名词解释-珠 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 氏体,贝氏体,魏氏组织
共22页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知识交流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知识交流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含碳量为ωc=0.77%。

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硬度180 ~280HBS(HB170-220),伸长率为20 ~25%, 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3、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4、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

在相同的成分下,粒状珠光体的硬度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但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5、片状珠光体一般经退火得到,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组织,疏密程度不同。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呈白亮色,但其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

在不同放大倍下观察是组织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奥氏体分解成粗片状的珠光体和铁素体。

这种组织不仅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而且在以后淬火时容易产生组织不均匀,过热组织和变形量大等缺陷6、粒状(球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

它由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比体积大,强度大,所以经过预备球化热处理的工件淬火变形相对较小。

同时有良好冲制性能,冲压件常使用这种工艺。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含碳量为ωc=0.77%。

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硬度180 ~280HBS(HB170-220),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3、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4、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

在相同的成分下,粒状珠光体的硬度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但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5、片状珠光体一般经退火得到,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组织,疏密程度不同。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呈白亮色,但其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

在不同放大倍下观察是组织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奥氏体分解成粗片状的珠光体和铁素体。

这种组织不仅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而且在以后淬火时容易产生组织不均匀,过热组织和变形量大等缺陷6、粒状(球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

它由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比体积大,强度大,所以经过预备球化热处理的工件淬火变形相对较小。

同时有良好冲制性能,冲压件常使用这种工艺。

球状珠光体的成因:在720°C退火时,由于成分的不均匀,在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晶界处局部萌芽奥氏体晶核,原来的片状渗碳体破断。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含碳量为ωc=0.77%。

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硬度180 ~280HBS(HB170-220),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3、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4、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

在相同的成分下,粒状珠光体的硬度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但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5、片状珠光体一般经退火得到,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组织,疏密程度不同。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呈白亮色,但其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

在不同放大倍下观察是组织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奥氏体分解成粗片状的珠光体和铁素体。

这种组织不仅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而且在以后淬火时容易产生组织不均匀,过热组织和变形量大等缺陷6、粒状(球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

它由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比体积大,强度大,所以经过预备球化热处理的工件淬火变形相对较小。

同时有良好冲制性能,冲压件常使用这种工艺。

球状珠光体的成因:在720°C退火时,由于成分的不均匀,在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晶界处局部萌芽奥氏体晶核,原来的片状渗碳体破断。

钢中各种组织硬度

钢中各种组织硬度

一马氏体590HV ,53HRC;贝氏体345HV,36HRC;索氏体31.5--32HRC,310--332HV;
二要看楼主问的是什么钢种,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什么组织才比较好回答。

不同的钢种,同样是铁素体、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索氏体、屈氏体,使得到的硬度也不尽相同。

相同的钢种,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得到的铁素体、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索氏体、屈氏体的硬度也不尽相同。

即使相同钢种、相同的热处理工艺,得到相同的组织,硬度有的也有稍微有点差别。

铁素体一般200HV以下。

三。

共析钢连续冷却与等温转变结果的比较
连续冷却等温冷却
冷却速度(℃/分)转变产物硬度(HB)等温转变温度(℃)转变产物硬度(HRC)
1 粗片珠光体 180 717 粗片珠光体7
60 珠光体 230 675 珠光体 22
600 索氏体 250 648 索氏体 28
3000 屈氏体 350 593 屈氏体 33
奥氏体分解温度与转变产物的硬度关系
奥氏体分解温度(℃)组织名称分解产物硬度(HRC)
717 粗片珠光体7
704 片状珠光体 15
675 细片状珠光体 22
648 索氏体 28
593 屈氏体 33
450 上贝氏体 44 300 下贝氏体 55 200 马氏体 63。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含碳量为ωc=%。

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硬度180 ~280HBS(HB170-220),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3、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4、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

在相同的成分下,粒状珠光体的硬度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但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5、片状珠光体一般经退火得到,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组织,疏密程度不同。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呈白亮色,但其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

在不同放大倍下观察是组织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奥氏体分解成粗片状的珠光体和铁素体。

这种组织不仅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而且在以后淬火时容易产生组织不均匀,过热组织和变形量大等缺陷6、粒状(球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

它由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比体积大,强度大,所以经过预备球化热处理的工件淬火变形相对较小。

同时有良好冲制性能,冲压件常使用这种工艺。

球状珠光体的成因:在720°C退火时,由于成分的不均匀,在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晶界处局部萌芽奥氏体晶核,原来的片状渗碳体破断。

钢中各种组织硬度

钢中各种组织硬度

一马氏体590HV ,53HRC;贝氏体345HV,36HRC;索氏体31.5--32HRC,310--332HV;二要看楼主问的是什么钢种,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什么组织才比较好回答。

不同的钢种,同样是铁素体、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索氏体、屈氏体,使得到的硬度也不尽相同。

相同的钢种,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得到的铁素体、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索氏体、屈氏体的硬度也不尽相同。

即使相同钢种、相同的热处理工艺,得到相同的组织,硬度有的也有稍微有点差别。

铁素体一般200HV以下。

三。

共析钢连续冷却与等温转变结果的比较连续冷却等温冷却冷却速度(℃/分)转变产物硬度(HB)等温转变温度(℃)转变产物硬度(HRC)1 粗片珠光体 180 717 粗片珠光体760 珠光体 230 675 珠光体 22600 索氏体 250 648 索氏体 283000 屈氏体 350 593 屈氏体 33奥氏体分解温度与转变产物的硬度关系奥氏体分解温度(℃)组织名称分解产物硬度(HRC)717 粗片珠光体7704 片状珠光体 15675 细片状珠光体 22648 索氏体 28593 屈氏体 33450 上贝氏体 44300 下贝氏体 55200 马氏体 63教你如何用WORD文档(2012-06-27 192246)转载▼标签:杂谈1. 问:WORD 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

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 问:请问word 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

简言之,分节符使得它们独立了。

这个工具栏上的“同前”按钮就显示在工具栏上,不过是图标的形式,把光标移到上面就显示出”同前“两个字来。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含碳量为ωc=%。

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硬度180 ~280HBS(HB170-220),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3、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4、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

在相同的成分下,粒状珠光体的硬度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但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5、片状珠光体一般经退火得到,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组织,疏密程度不同。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呈白亮色,但其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

在不同放大倍下观察是组织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奥氏体分解成粗片状的珠光体和铁素体。

这种组织不仅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而且在以后淬火时容易产生组织不均匀,过热组织和变形量大等缺陷6、粒状(球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

它由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比体积大,强度大,所以经过预备球化热处理的工件淬火变形相对较小。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含碳量为ωc=0.77%。

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硬度180 ~280HBS(HB170-220),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3、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4、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

在相同的成分下,粒状珠光体的硬度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但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5、片状珠光体一般经退火得到,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组织,疏密程度不同。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呈白亮色,但其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

在不同放大倍下观察是组织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奥氏体分解成粗片状的珠光体和铁素体。

这种组织不仅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而且在以后淬火时容易产生组织不均匀,过热组织和变形量大等缺陷6、粒状(球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

它由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比体积大,强度大,所以经过预备球化热处理的工件淬火变形相对较小。

同时有良好冲制性能,冲压件常使用这种工艺。

球状珠光体的成因:在720°C退火时,由于成分的不均匀,在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晶界处局部萌芽奥氏体晶核,原来的片状渗碳体破断。

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相同点

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相同点

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相同点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是金属材料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形态,在一定的温度和条件下会发生相变转变。

虽然它们都是金属的晶体结构,但是在一些性质和形态上存在相似之处。

下面将具体展开说明关于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的相似之处。

1.结构相似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的晶体结构都是由金属原子组成的。

珠光体的结构属于面心立方结构,即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角上和六个面的中心。

索氏体和托氏体的结构也是属于面心立方结构,但是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略有不同。

这三种晶体结构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具有一定的密堆率和结构稳定性。

2.具有金属的典型性质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作为金属的晶体结构形态,都具有金属的典型性质。

首先,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这是由于金属原子的自由电子可以在金属结构中自由运动,从而导致电流的传导。

其次,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这是因为金属原子之间的紧密连接和自由电子的高迁移速度,使得热能可以快速传导到整个晶体中。

再次,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这是由于金属的晶体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滑移系统,使得金属原子可以在应力作用下进行滑移,从而产生塑性变形。

3.相变转变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都可以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相变转变。

这些相变转变通常是由于温度的改变和外界的应力作用导致的。

例如,珠光体可以通过退火、加热和冷却等方式来实现相变转变。

在它们之间的相变转变过程中,晶体结构的排列方式和原子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得材料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4.形态与性能的关系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的形态与性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不同的晶体结构和原子排列方式会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等方面的差异。

一般来说,珠光体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适用于制备需要较高强度和塑性的材料。

索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适用于制备耐磨材料。

托氏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热处理性能,在高温环境下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总之,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作为金属的晶体结构形态,在一些性质和形态上具有相似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
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
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含碳量为ωc=0.77%。

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硬度180 ~280HBS(HB170-220),伸长率为20 ~25%,
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
3、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4、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

在相同的成分下,粒状珠光体的硬度比片状珠光体的硬度稍低,但塑性较好,但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5、片状珠光体一般经退火得到,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组织,疏密程度不同。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溶液浸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皆呈白亮色,但其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

在不同放大倍下观察是组织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奥氏体分解成粗片状的珠光体和铁素体。

这种组织不仅增加切削加工的难度,而且在以后淬火时容易产生组织不均匀,过热组织和变形量大等缺陷
6、粒状(球状)珠光体
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

它由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
或马
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球状珠光体比片状珠光体的比体积大,强度大,所以经过预备球化热处理的工件淬火
变形相对较小。

同时有良好冲制性能,冲压件常使用这种工艺。

球状珠光体的成因:在720°C退火时,由于成分的不均匀,在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晶界
处局部萌芽奥氏体晶核,原来的片状渗碳体破断。

由于渗碳体呈球体时,表面的自由能最低,所以有长大成球状的趋势,奥氏体缓冷时,以渗碳体为核心,逐步长大因而呈球状。

在720°C退火,实际是在这个温度附近震荡,在震荡过程中,片状渗碳体不断破断,并逐渐长成球状。

球状珠光体,经球化退火获得,渗碳体成球粒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渗碳体球粒大小,取决于球化退火工艺,特别是冷却速度。

球状珠光体可分为粗球状、球状和细球状和点状四种珠光体。

在球化退火条件下,珠光体中的渗碳休也可呈粒状,这样的珠光体称为粒状珠光体.珠光体经2-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不同特征的珠光体组织.当放大倍数较高时可以清晰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排列分布的宽条铁素体和窄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只能看到一条黑线;而当放大倍数继续降低或珠光体变细时,珠光体的层片状结构就不能分辨了,此时珠光体呈黑色的一团.
7、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

片状珠光体又可分为粗片状、中片状和细片状三种(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1)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
间距离越小
2)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
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3)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
看到
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中片状,称为索氏体。

索氏体的特性:硬度、强度和冲击韧性均高于珠光体,具有最优良的机械性能,有良好的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抗拉强度为700-1400MPa,延伸率10-20%,硬度HB为250-320。

4)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
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细片状,称为屈氏体。

屈氏体的特性:其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索氏体。

比索氏体硬度更高,HB400-500,HRC43-51,抗拉强度1400-1700MPa, 延伸率5%-10%。

8、金相
1)在高倍(600倍以上)下观察时,珠光体中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都呈白亮色,而其边界呈黑色
2)中倍(400倍左右)观察时,白亮色渗碳体被黑色边界所“吞食”而成为细黑条。

这时看到的珠光体时宽白条铁素体和细黑条渗碳体的相间混合物。

高倍600倍中倍400倍3)低倍(200倍以下)观察时,连宽白条的铁素体和细黑条的渗碳体也很难分辨,这时,珠光体为黑块组织
低倍200倍球状珠光体
球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后,得到球状渗碳体。

经3~5%硝酸酒精浸蚀后,球状珠光体为白色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这白色渗碳体小颗粒,其边界为黑圈。

(亚共析钢也有,只是呈现少量的球状、点状或短片珠光体)
片状珠光体
1)低倍(200倍以下)观察时,连宽白条的铁素体和细黑条的渗碳体也很难分辨,这时,珠光体为黑块组织。

2)中倍(400倍左右)观察时,白亮色渗碳体被黑色边界所“吞食”而成为细黑条。

这时看到的珠光体时宽白条铁素体和细黑条渗碳体的相间混合物。

3)在高倍(600倍以上)下观察时,珠光体中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都呈白亮色,而其边界呈黑色
4)铁素体的体积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索氏体金相图屈氏体金相图
珠光体
2013年5月6日
四川德阳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