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育唤醒学生内动力
唤醒、激励、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唤醒、激励、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作者:严国芳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7年第04期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师应点拨学生,努力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一、凭借唤醒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课堂只有唤醒学生,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1.演说名人故事,唤醒学习欲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凭借榜样的力量来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欲望是极其有效的方式之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赞美名人勤奋学习的文本,比如,《徐悲鸿励志学画》《少年王冕》《司马迁发愤写》《梅兰芳学艺》等,教师借助教材中这些名人成长的故事,一定会让学生涌起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2.运用幽默语言,唤醒学生情趣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时,执教者事先将小刀、苹果放在讲台抽屉里,待教学到文本中切苹果的环节时,便微笑着对学生们说:“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吗?谁身边有苹果呢?让我们去见证一下。
”学生们面面相觑。
执教者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小手帕,学着魔术大师刘谦的样子对学生说:“看,老师学习刘谦变魔术,见证精彩时刻。
”只见小手帕往讲台抽屉里一按,小刀、苹果就拿出来了,学生们感到新奇有趣,教室里一片欢呼雀跃,探究文本秘密的情趣空前高涨。
3.开展多彩活动,唤醒竞争意识南宋诗人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提示出要想探寻事物的本质就必须通过自主实践才能揭示其中的奥秘。
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有效平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田野收花生,来到果园摘苹果、摘橘子,来到大海边观看潮起潮落,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体验、感悟大自然的慷慨恩赐,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二、凭借激励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激励”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感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学有所得,从而增强学习意识。
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内在动力
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内在动力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而学生学习的动力则是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提高其学习效果、创造知识和实现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内在动力。
一、提供有趣和具有挑战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
创造一个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以及设置有趣的学习任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或者组织学术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在建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奖励和激励机制奖励和激励机制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常用手段。
学生有时需要外在的奖励或者激励来进一步推动自己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积极的奖励机制,例如公开表扬、班级奖励等,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此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建竞赛性的学习氛围也可以促进学生们之间的相互激励。
四、让学习目标与学生利益相契合学生学习的动力会因为学习目标与个人利益的关联程度而有所差异。
如果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对于其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就会更有动力去学习。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探讨学习目标的相关性,让学生明确学习对于他们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五、提供积极的学习反馈积极的学习反馈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及时、准确地给予学生学习反馈,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并根据反馈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
励志教育的国旗下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站在国旗下,共同感受着祖国的温暖与力量。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深感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励志教育的心得体会。
励志教育,是一种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健全人格、塑造优秀品质的教育。
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追求卓越,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励志教育的重要性。
一、励志教育是培养学生内在动力的源泉1. 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习兴趣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必定是一个有追求、有信念的人。
励志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当同学们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拼搏,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动力。
2. 培养自信,增强抗压能力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励志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抗压能力也会得到增强,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励志教育是塑造优秀品质的途径1. 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励志教育中,我们要教育同学们要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信念。
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勇往直前。
2. 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励志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在团队中,同学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 培养感恩情怀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励志教育要教育同学们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在感恩中,同学们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
三、励志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1. 培养综合素质励志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健康等方面。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励志教育要鼓励同学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 培养国际视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励志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为将来走向世界做好准备。
积极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教师的学习激励策略
积极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教师的学习激励策略教师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
本文将探讨教师所采用的有效的学习激励策略,以积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一、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 创设积极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2. 提供支持和鼓励: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3. 营造互相尊重的氛围:教师应建立一个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的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支持。
二、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动力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应明确学习的重点和目标,将其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或知识。
2. 分解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分解成可以达成的小目标,以便学生可以逐步取得成就感,增加学习动力。
3. 设定挑战性目标:教师应为学生设定适度挑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追求更高的成就。
三、提供有趣和互动的学习活动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活动的形式。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增加学习活动的吸引力: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增加学习的动力和参与度。
3. 提供选择和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和探究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
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对于长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1. 建立学习目标的价值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大步励志教育简介
三大步励志教育简介理论来源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励志教育以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激励为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的道德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意志战胜挫折的赏识教育。
三大步励志教育概念学校励志教育,是学生成人成才、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建设的平台和抓手。
以三大步育人模式为主的励志教育四大体系为:学生励志体系、导师育人体系、班级课程体系和管理评价体系。
具体实施进程第一部分学生励志体系学生励志每日三大步,育人目的是通过励志促进品德形成。
突出之处是以励志为主导给学生以行为动力,对某个道德规范,每天进行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层次的“训练”。
采用的办法是读、思、行。
“读”是第一步,具体做法是集体朗读励志信(对认知)。
“思”是第二步,具体的做法是填写成长记录(对思想)。
“行”是第三步,具体的做法是自我评价(对行动)。
第一步. 认知与朗读励志信励志信装在信封里,信封装订在课本《励志册》里。
这种以神秘、亲近和权威为特点的信函收纳和书信交流方式,以及这种内容以信念和励志为特点的德育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内容的认同度,学生读完一封,期待下一封。
集体朗读励志信,要求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同样的一封励志信,要求读三周。
朗读的姿势要求是,全体起立,挺胸抬头,双手捧信,齐声朗读。
学生励志体系,通过集体朗读励志信的方式,实现道德认知。
第二步. 反思与成长记录在《成长册》中,学生需要每天记录自己的思想变化,记录的基本要求是“只记进步不记忏悔,只记快乐不记烦恼,因为进步与快乐的累积会产生巨大的力量,给我自信助我前行”。
这种要求,促使学生反省和自励。
其中较成熟的有一种“主题式成长记录”,以规划的主题或者校本的主题,去引导学校、班级和宿舍的文化导向。
填写和批阅成长记录,使用《成长册》作为载体。
积极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积极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现代教育中,积极激励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变得愈发重要。
学生的学习动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果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因此,教师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方法来激励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学业表现。
首先,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室应该整洁、宽敞,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空间。
同时,教师应该创造一种互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其次,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需要明确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才能有动力去追求。
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制定学习目标,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小目标,让他们逐步实现整体目标。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流学习目标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自我驱动力。
第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容易保持投入和动力。
因此,教师可以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并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第四,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需要得到及时的鼓励和帮助。
教师可以积极表扬学生的好表现,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认可。
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有价值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最后,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游戏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积极激励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发现兴趣、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以及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励志教育唤醒学生内动力
励志教育唤醒学生内动力励志教育唤醒学生内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升级,而励志教育则是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教育理念。
励志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成长。
励志教育是一种基于个体动机和生活意义的教育理念,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强调学生的分数和成绩,而励志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个人价值观。
通过激励学生内心深处的动机和愿望,打开他们心灵的扉门,让他们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励志教育的实践方法除了普及励志课程和演讲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逐渐明确自己的追求和目标。
在这个方面,学校和老师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启发式问题、情感引导、个性分析、团队协作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和“修改自我”。
启发式问题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疑问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
例如,老师可以用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你平时最感到自豪的事情是什么?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清晰自己的追求,进而形成坚定的目标和信念。
情感引导是励志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感同身受的体验,为他们树立榜样和鼓励。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励志故事和历史上的伟人事迹,来激发学生的对自己目标的信仰和对人生的追求。
个性分析是基于您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自己的意见反馈,来促进学生内在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体现。
通过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兴趣和特长,老师可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力,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跟随内心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倾听、关怀和合作。
通过不断的团队协作活动,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从而增强自信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励志教育是一种推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教育方式,它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和愿望,帮助他们建立追求梦想的信念和动力,不断塑造自我。
九个方法唤醒孩子学习内驱力
九个方法唤醒孩子学习内驱力1、归功表扬法。
孩子遇到难题,不是替代完成,也不是放任不管,更不是责备、抱怨,而是提醒、协助孩子完成。
最后要归功于孩子:“哇曝,这么难都被你搞定了!”要让孩子找到一种我就喜欢挑战难题的感觉,培养迎难而上的品质。
2、目标奖励法。
不要贪心设置高、大、上的目标,孩子完不成,一定有挫败感。
挫败感是内驱力的杀手。
和孩子一起设立本周、本月的小目标,完成后及时庆祝和奖励。
3、随机奖励法。
如果孩子每个成功都会不出意外的得到奖励,那不是内驱力。
而是孩子所有的内驱力都被看见,不一定有固定奖励,但往往会出其不意的给予欣赏和奖励,让他感到意外惊喜。
就像三伏天的运动会,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操场,背后偷偷摸出一个冰淇淋,让他超级惊喜而且感受到爱。
4、荣耀激励法。
孩子所有的努力都应该被看见、被重视。
他所有获得的成就都要表示:孩子的努力是我的荣誉。
经常把孩子的小小成就挂在嘴边:幸好生了这个孩子,总会给我带来荣誉和惊喜。
5、制造感觉法。
让孩子感觉我是学霸,不是学渣。
欣赏出天才,打击出废材。
不断制造学霸的感觉,让孩子自信满满。
6、营造关系法。
五种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绩,可以说没有关系就没有成绩,好关系带来好成绩。
想尽办法搞好老师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科目关系、学校关系。
7、潜能引导法。
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学霸,但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能,有自己的天赋、特长,发现孩子的天赋、潜能、兴趣、爱好,并不断培养,使孩子自信满满,天天向上。
8、榜样影响法。
父母不断努力学习,营造爱学习的家庭学习氛围,设置“家庭共读日”,让孩子看到父母学习的身影,使孩子受到鼓舞,更加努力的学习。
9、超常发挥法。
很多孩子平时成绩好,一到中、高考分数就变少。
记住要把平时练习当考试,把考试当平时练习。
唤醒学生内驱力案例
以下是一些唤醒学生内驱力的案例:1. 案例一:开展主题班会在学校中,开展主题班会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习惯,从而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一场以“重塑习惯”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讨论和总结过去的行为习惯,并对新学期的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目标,激发自我成长的意愿。
2. 案例二:举办讲座和培训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为学生举办讲座和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
例如,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北路中学曾邀请董杨老师为学生做《提升学生心理内驱力》的讲座,引导学生们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 案例三:制定学业生涯规划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学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内驱力。
例如,在上述讲座中,董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等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4. 案例四:开展多元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科技比赛、文艺表演、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在多元领域中取得成就感。
5. 案例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关怀和指导。
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例如,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学习效果。
唤醒学生内驱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用心去关爱和引导,学生的内驱力就会被逐渐唤醒,从而自发地追求学习和成长。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也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一、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首先要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点。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要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知识的追求。
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和进步。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忽视的,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喜好。
有些学生喜欢听课,有些学生喜欢看书,还有些学生喜欢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更好地参与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三、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定对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非常重要。
如果学生对学习的目标不清晰,他们就缺乏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学习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学习的方向和进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动力。
四、提供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学习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非常重要。
激励与奖励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激励与奖励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内在动力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激励和奖励是教师们常用的手段,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文将探讨激励与奖励对学生内在动力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激励与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一、激励对学生内在动力的影响1.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可以通过创造积极、有趣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课程,引入趣味故事、实例和互动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
2. 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激励的语言和行为可以对学生的情绪和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
例如,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完成任务时,教师可以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果,让他们感到自豪和满足,进而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3.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激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教师可以提供正面的反馈和指导,强调学生的优点和潜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这种肯定性的激励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心,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奖励对学生内在动力的影响1. 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奖励可以成为学生努力学习和自律行为的回报,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激励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立学习目标和挑战,当学生达到目标或取得好成绩时,给予他们奖励和认可。
学生通过获得奖励,将将学习与积极行为联系起来,自觉地坚持努力学习。
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设立竞赛和团队合作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竞争来提高自己。
奖励可以作为激励因素,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并培养他们的竞争心理和合作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目标导向奖励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追求高标准的学术成就和个人发展。
通过奖励学习成果,学生将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目标导向。
激励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激励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激励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激励教育是一种注重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教育方法。
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激励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激励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动力。
通过激励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激励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调控学习过程的能力,它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
激励教育倡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激励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
激励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同时,激励教育通过合理的反馈和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因此,激励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激励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与实践等方面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激励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之,激励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教育激发内在动力的重要性
学生教育激发内在动力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学生教育被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然而,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忽视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学生教育激发内在动力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方法。
一、激发内在动力的意义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的关键。
与外在动力相比,内在动力源于学生内心的热情和追求。
学生在内在动力的驱动下,会展现出更强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首先,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专注和投入,在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思考和理解。
与此同时,内在动力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学生在内在动力的推动下,能够自觉地制定学习计划并积极地执行,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懂得自我激励,不需要外界的引导和监督,更加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内在动力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寻找新的问题和挑战,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教育者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激发内在动力的方法1.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
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发展自己,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2.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育者可以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
3. 设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个人成长方面的。
让学生朝着这些目标努力,并给予他们及时的认可和激励。
4. 引导学生寻找学习乐趣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乐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
唤醒、激励、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唤醒、激励、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作者:严国芳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第4期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师应点拨学生,努力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一、凭借唤醒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课堂只有唤醒学生,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1.演说名人故事,唤醒学习欲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凭借榜样的力量来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欲望是极其有效的方式之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赞美名人勤奋学习的文本,比如《徐悲鸿励志学画》《少年王冕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梅兰芳学艺》等,教师借助教材中这些名人成长的故事,一定会让学生涌起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2.运用幽默语言,唤醒学生情趣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时,执教者事先将小刀、苹果放在讲台抽屉里,待教学到文本中切苹果的环节时,便微笑着对学生们说: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吗?谁身边有苹果呢?让我们去见证一下。
”学生们面面相觑。
执教者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小手帕,学着魔术大师刘谦的样子对学生说:看,老师学习刘谦变魔术,见证精彩时刻。
”只见小手帕往讲台抽屉里一按.小刀、苹果就拿出来了,学生们感到新奇有趣,教室里一片欢呼雀跃,探究文本秘密的情趣空前高涨。
3.开展多彩活动,唤醒竞争意识南宋诗人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提示出要想探寻事物的本质就必须通过自主实践才能揭示其中的奥秘。
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有效平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田野收花生,来到果园摘苹果、摘橘子,来到大海边观看潮起潮落,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体验、感悟大自然的慷慨恩赐,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二、凭借激励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激励”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感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学有所得,从而增强学习意识。
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学校特色教育概述一、指导思想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战胜挫折,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励志教育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激励为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广义教育。
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的道德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意志战胜挫折的赏识教育。
二、主题“励志、赏识、关注”励志使人进步,赏识使人自信,关注使人成功,以励志教育来关注与赏识每一位学生。
三、总体思路“励志是一盏灯,点亮老师,点亮学生,照亮我们农村学校”。
教育就是在我们的孩子心中留下美丽的痕迹。
创建励志教育特色就是想把励志这种品质扎根在学生心中。
把励志这颗种子,在小学六年当中深深的埋藏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一辈子都能享用的一种财富。
开展励志教育总的愿景和思路。
两条基本途径来展开励志教育:一条是主题活动的路径。
通过阅读励志类的书籍,诵读励志名言名句,聆听励志报告,观看励志电影,还有一些励志实践活动,开展励志文化节,以及开展励志之星的多元评价。
第二条路径是课堂。
课堂是孩子们生活的主阵地,把励志这个主题演绎到我们课堂中,从教材中挖掘励志资源。
第一个是教材背后的励志人物和励志故事,我们好好的梳理一下语文、数学、品社、体育、科学等课程里面的励志人物、励志故事,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可以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人物、故事来开展励志教育。
第二个是这门学科本身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说数学课中让学生每日口算练习,天天坚持,这就是一种励志教学活动。
再如写字,天天坚持练字,也是一种励志类的实践活动。
还有体育、艺术等都可以选择一些项目,让学生学习。
英语中有很多的励志名言,如何每节英语课开始用一分种的时间说一句励志名言,一周熟练记住一句就可以,一年下来就能记住四五十句,既培养了励志品质,又提高的英语水平。
沿着这两条线索去挖掘励志资源,孩子们的收获一定是丰富的。
教师的励志与激情 学生学习的动员
教师的励志与激情学生学习的动员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启迪者,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成才和塑造学生品格的重要使命。
教师的励志与激情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教师自身的励志与激情。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首先,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设定学期目标,并在学期末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次,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够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最后,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
学习是一种辛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
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教师自身的励志与激情教师自身的励志与激情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样重要。
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良好的心态和激情,才能够真正地感染和影响学生。
下面是几种教师自身励志与激情的方法: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导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进修,教师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其次,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教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教师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因此,教师应该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并用积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教师的励志与激情应该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和关注。
教师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并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
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一、确立目标与愿景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首先要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愿景。
这可以是短期的小目标,也可以是长期的大目标。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想要实现什么,从而产生追求的动力。
二、培养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和积极进取的心态。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积极方面,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自信和动力。
三、树立榜样与导师学生往往受到他们敬仰的人的影响,因此树立榜样和导师非常重要。
寻找一些成功人士、优秀学生或身边人的例子,他们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
同时,教师也可以担任导师的角色,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四、创造支持性环境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这种环境应提供安全、积极、鼓励和包容的条件。
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和被支持,从而更愿意参与学习活动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鼓励自主探索与选择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需要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选择。
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机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当学生感受到自主权和自由度时,他们更有可能主动参与并产生内在的动力。
六、提供及时的反馈与认可及时的反馈和认可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给予学生具体、建设性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赞扬和认可,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七、培养责任感与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还需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会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时间、任务和目标。
通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产生更强的内在动力。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通过确立目标与愿景、培养积极心态、树立榜样与导师、创造支持性环境、鼓励自主探索与选择、提供及时的反馈与认可以及培养责任感与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三大步励志教育简介
三大步励志教育简介三大步励志教育,即学生励志每日三大步,育人目的是通过励志促进品德形成。
突出之处是以励志为主导给学生以行为动力,对某个道德规范,每天进行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层次的“训练”。
采用的办法是读、思、行。
“读”是第一步,具体做法是集体朗读励志信(对认知)。
“思”是第二步,具体的做法是填写成长记录(对思想)。
“行”是第三步,具体的做法是自我评价(对行动)。
第一步. 认知与朗读励志信道德认知,是对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等。
根据道德认知的基本要求,依托《规划纲要》的育人精神,依据教育激励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课题组把道德认知的内容,用一系列纸质信函进行表达,这种纸质信函就是励志信。
励志信装在信封里,信封装订在课本《励志册》里。
这种以神秘、亲近和权威为特点的信函收纳和书信交流方式,以及这种内容以信念和励志为特点的德育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内容的认同度,学生读完一封,期待下一封。
集体朗读励志信,要求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同样的一封励志信,要求读三周。
朗读的姿势要求是,全体起立,挺胸抬头,双手捧信,齐声朗读。
学生励志体系,通过集体朗读励志信的方式,实现道德认知。
第二步. 反思与成长记录道德情感,是一种心理体验。
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产生价值判断,由此判断而产生爱与恨、好与恶、喜与悲等等的心理体验。
反思与成长记录,是学生每日三大步的第二步。
在《成长册》中,学生需要每天记录自己的思想变化,记录的基本要求是“只记进步不记忏悔,只记快乐不记烦恼,因为进步与快乐的累积会产生巨大的力量,给我自信助我前行”。
这种要求,促使学生反省和自励。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成长记录已经成为导师育人的重要载体。
成长记录不但可以使学生自我反思,由于导师的“批阅”,更增加了师生交流和导师关爱的机会,成为了导师多元评价和正向引导平台。
根据学校的实践研究,我们提出了“主题式成长记录”,以规划的主题或者校本的主题,去引导学校、班级和宿舍的文化导向。
“立志教育”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立志教育”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发布时间:2021-12-28T06:11:16.56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41期作者:胡东[导读] 塑造奋发有为的精神气质,追求高尚的人格品质,培养健康向上的身心素质。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510000教育即唤醒,教育即点燃,教育即激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做人,当立志!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则学校一定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学生有了明确的志向和人生目标,就会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做一个阳光自信、努力上进的好少年!一、什么是“立志教育”“立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唤起人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人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人的成功品质、激发人潜能的教育。
通过立志教育,能够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内生动力,引导人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养成执着勤奋的学习态度,塑造奋发有为的精神气质,追求高尚的人格品质,培养健康向上的身心素质。
二、“立志教育”的必要性当前,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多样,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对青年学生影响很大,容易导致学生思想困惑和价值迷失。
在现代家庭中,很多孩子沉迷于游戏、电视、网络,无所事事,甘于堕落,缺少自律;也有很多的孩子患有“公主病”“王子病”,唯我独尊,放任自我,不能合作,缺少自立。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对诱惑和迷茫,青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武装自己,清醒头脑,辨析真假,判断是非,形成对错误思潮的强大免疫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的理想信念和行为指南。
学校更应该以立志为抓手,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提升德育实效。
三、“立志教育”的现实价值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习总书记说过: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将家国情怀、报国之志、爱国之情与民族复兴大任相结合,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励志教育激发学生成长的动力
近几年,学校在学生中积极开展了以“定目标、养习惯、促成长”为核心的励志教育活动,注重多角度、多形式、多重目标的激励与实践,以目标引领促进学生成长。
在目标实践中探究励志教育的途径为了强化目标的引导作用,我们将小学阶段应该养成的各种好习惯按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细化,制定出低、中、高3个年级段的“习惯养成目标教育体系”,学校编辑了《目标激励我成长实践手册》,在目标的实践中探索励志教育的途径。
自我分析制定目标。
学期初,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对照目标教育体系,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制定出个人本学期的目标达成小计划和特长发展小目标,记录在《实践手册》上,作为自己一学期的奋斗方向。
反思评价体验成功。
我们在《实践手册》中设计了评价促成长的环节。
要求教师每月上好一节评价课,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目标评价中来,通过这样的反思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文化建设中展现励志教育的精髓环境文化建设重在“化”。
学校将环境划分为励志区、厚德区、康体区。
走廊、楼道分层次设计,一层一主题,以故事、古诗文、名言、成语等经典为内容,对自信、合作、勤奋、厚德四大励志教育主题进行阐释;以名家书法、绘画作为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内容中受到启迪,从高格调的文化形式中得到美的熏陶。
教育文化建设重在“浸”。
只有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生才能将认知和体悟默化为行为。
因此,我们提出学校每月有主题、班内每周有活动,要求班主任结合德育校本教材认真上好主题教育课。
学校教育活动与班内教育活动形成多元互补格局,为学生提供极具内涵的精神营养套餐。
课余文化建设重在“习”。
学生只有在本领的习得中,其潜能才会得到深度的开发,兴趣爱好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自主意识才会逐渐觉醒,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张扬。
因此,我们重视学生的课余文化建设,重视学生特长的培养。
尽量收集全校学生的个体信息,建立学生特长档案,将学生特长培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将课余活动的开展作为学生特长培养的主阵地,进行全方位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励志教育唤醒学生内动力
作者:霖格轩
来源:《青春期健康》2013年第02期
有一位新来的老师,在课堂上叫了一个同学回答问题,这个同学还没有回答问题,就遭来同学们的一阵窃笑。
下课了,老师叫来这个男生询问原因,男生说同学们笑话他是因为他是差生。
放学了,这位老师交给这个男生一份资料,里面列举了上学时成绩很差但后来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伟人的事迹,有达尔文,有爱因斯坦,有丘吉尔……用特例去激励平常人,这是我们目前一贯的思维和做法。
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关于励志教育的概念,集中在两个字上,即“励”和“志”。
首先是“志”,我们要立什么“志”,是考大学的志向,是升官的志向,还是什么其他的。
其次是“励”,这个字有两种解读,一种是磨砺、砥砺的意思,是个人行为;另一种是字的本义,激励和鼓励的意思,显然是教育行为。
从励志教育的总体来看,这两种意思都有,即个人砺志和教育砺志。
励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励为手段的信念教育。
信念是对观点、对人或对事的一种坚信的状态。
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
信念有时是由目标产生,有时是由信仰产生,有时是由兴趣产生。
励志教育的核心,是我们给学生什么信念。
这种信念首先是前面讲的“志”,当然还有自信,还有道德。
“我是最棒的”,这是自信角度的信念;“我能讲文明我能有礼貌”,“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华魂”,这是道德角度的信念。
教育激励是教育者为了满足学生成长、人才发展和道德教育的需要,创设激发学生动机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的过程。
在教育激励中,信念就是学生对教育目标的坚信。
通过教育激励,让学生对教育目标产生信念。
前几年,山东有一所学校搞了“誓词激励”的“励志教育”特色办学,起床喊誓词、跑操喊誓词、课间喊誓词,很多学校竞相仿效。
几年后,这种以高考为目标的激励被教育厅叫停。
高考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必然会贻害学生。
我们的励志教育一定要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激励,而这种信念一定要是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并且兼顾社会需求的。
还有,爱恨情仇功名利禄,这些刺激尽管可以对人产生巨大力量,但由于这些都是狭义的爱,是个人主义的,是不能作为学生的信念来培养的。
当然,广义的爱心,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生命,是非常值得倡导的。
我们谈到励志教育,可能更多想到的是对学生在挫折中的教育,在挫折中如何产生自信和坚定信念。
但是,励志教育一定要以赏识教育为主,只有赏识学生,才能使学生产生自信。
而且学生在挫折中,教师的赏识尤为重要。
励志教育之“励”,主要意思是勉励、激励,是激发和唤醒。
因此我们的主要教育手段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赏识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这说明在教学中进行以“激励和鼓舞”的赏识教育是必要的。
在励志教育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些提法,比如“你是最棒的”,在商界有“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等等。
这些提法都是较具体的人生价值的理念,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但是极有必要提出的是,这里的“最”,可以不是第一,将来也可以不是。
这样的提法,是不是志向,是不是符合逻辑,似乎不是特别重要,它的激励和鼓舞效果却是重要的、公认的。
现在,大家普遍反映,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笔者以为,这与没有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
该赏识的时候不去赏识或赏识不到位,该批评的时候批评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做思想工作甚至体罚学生。
挫折教育与打骂无缘,打骂只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扭曲其人格,培养叛逆者与奴才。
学生犯了错误,要批评教育,但批评应讲究方式方法,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惩戒”之中。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思想与情感是非常复杂的,这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有很强的灵活性与机动性。
赏识也好,批评也罢,甚或惩戒学生,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师长教育孩子会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
而教育孩子中的许多无奈、许多出格行为都有悖于这个前提,哪怕你说你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那也是一厢情愿,说不定有时候还会留下终身的遗憾。
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可以总结成以下三点:
一、社会思想功利化,思想教育无味。
为什么思想教育无味,因为社会思想功利化。
在金钱和功利面前,有的人丧失自尊,丧失荣辱和社会责任。
更多的人没有信仰,依靠网络游戏和电视节目充填自己的思想。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发展,严重影响青少年成长,而我们社会和学校的思想教育却呈现形式化和无力的局面。
因此,我们要对时代提出强烈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在对社会的思想教育上,更集中在学校教育上,集中在教育的实际效果上。
二、学校德育形式化,德育成效微弱。
大多数学校的政教主任和级部主任反映,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越来越难管,而且越管越差。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经常得到两个非常“恐怖”的回答,一是“没必要”,二是“无所谓”。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育人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尤其是高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提高教学成绩上,与学生的课下交
流比较少,即使有交流,也更多的是在学习层面。
任课教师德育教育的缺失,导致班主任工作负担不断加重。
当一个班主任面对五十多个学生时,如何能够关心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呢?
三、应试教育文化化,素质教育无力。
无疑,应试教育在中国已经成为了文化现象。
应试教育的文化背景像一个恶魔一样,在鞭打着我们的课程,在控制我们的教师,在诱导我们的家长,学生的天性被无情的吞噬。
教师和家长,成了应试教育这个恶魔的帮凶,学生是应试教育蹂躏的对象。
尽管我们的教学课程设置得很德育很育人,但是,实质上还是受应试教育文化控制着。
因此,励志教育的成功之处,不但在于立志和励志,给人以方向和精神;更在于没有回避应试教育的文化现状,在重视学生成长的同时,正视成绩。
(编辑李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