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一、导入新课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说明蝉伺机出穴)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一三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一qi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

11 与朱元思书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感受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

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

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文。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miǎo)泠.泠(líng)嘤.嘤(yīng)千转.不穷(zhuàn) 鸢.飞戾.天(yuān)(lì)经纶.(lún) 窥.谷(kuī) 横柯.(kē)3.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梳理思路思考:本文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

请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与朱元思书》教案一(一)知识与水平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水平。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使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查找有江的介绍,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

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步感知初步感知课文的前提是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

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

1.初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如“俱”“绝”“息”“犹”等的含义,采用沟通古今文言词语法,请学生查找工具书,找出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这些文言实词意义用法的成语,感受文言词语的生命力。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4.在整体感知大意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结构之美。

倡导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

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思考提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5.三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做片段示范朗读,要学生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在读的同时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6.再次熟读课文,达到成诵的地步,较好的学生要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句的水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目录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那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目录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本店铺分享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翻译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言文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内容,提高文言文翻译和解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魏晋时期的文学特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表达与交流: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增进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
5.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历史、珍惜友情的价值观,提升人文关怀和道德素养。
举例:文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重点在于理解“风烟”是指自然景色,“俱净”表达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以及“共色”描绘出天山的壮美。
2.教学难点
-文言文阅读: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是一大难点。
-翻译技巧:如何准确把握词义,将文言文翻译成流畅的现代汉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词汇、句式、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
- 课后在线互动交流
- 课文朗读与表演
- 课后作业与作品展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与朱元思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文言文的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听说过陶渊明吗?他是一位怎样的文学家?”
展示陶渊明的画像和简介,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文人的形象。
简短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的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 分析测试成绩,总结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 针对测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和措施,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
4. 期末评价
- 结合学生在本学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期末评价。
- 在期末评价中,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 文言文学习辅助工具书(如《文言文词典》)
2. 软件资源:
- 课文PPT课件
- 文言文学习软件
- 古诗文阅读APP
3. 课程平台:
-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 语文课程学习平台
4. 信息化资源:
- 电子课本
- 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
- 古诗文学习网站资源(不含网址)
5. 教学手段:
- 课堂讲解与讨论
- 小组合作学习
- 根据期末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学期的教学提供借鉴。
八、教学反思
在完成《与朱元思书》的教学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文言文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分析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知识。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的一篇文言文,作者通过书信的形式,向朱元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文章以描绘山水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进行适当的翻译和赏析。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可能会感到困难。

学生对于山水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把握可能有不同的程度,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朗读和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3.能够进行适当的文学赏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生僻词语、特殊句式等。

2.对文章中描绘的山水景色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3.进行文学赏析,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文言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自己发现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赏析法: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调。

2.参考译文:为学生提供参考的译文,帮助理解课文。

3.相关山水诗文的图片或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山水景色,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山水诗文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山水景色进行欣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作者朱元思的背景和与本文的关系,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老师正确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翻译,互相讨论和帮助,老师巡回指导。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人教版

11 与朱元思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怎样解释文言实词
[解题技法]
解答词语解释题,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以及古今词语意义的联系和变
化。

对课本中的文言文语段,要逐词逐句理解透彻;对课外阅读语段,也要掌握这个原则,
不能望文生义。

注意:①解释加点词一定要准确,避免只解释大意,造成丢分。

②课内文段中的加点词
一般都出自课本注释,要识记准确。

③要注重文言词语意义的迁移,以应对课外文段中的加点词。

④解释词语时,字要写对,不要出现错别字。

素材积累:
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宋·苏轼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教案)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同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举例:通过组词、造句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3)文章主题把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举例: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线索,逐步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4)修辞手法运用:学生可能难以将修辞手法与具体语境相结合,分析其表达效果。
举例:教师可以提供例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仿写,提高运用能力。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词义、语法现象,理解课文内容。
4.文章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把握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探讨文章主题。
5.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6.课后习题: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与朱元思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给朋友写过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书信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书信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文言文表达友情等。
2.诵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

11* 与朱元思书◇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

本文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信的一部分,是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1.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情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情分析◇1.重点:(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2.难点: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志士的共同追求。

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甚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预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吴兴主簿,累迁奉朝请。

后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官。

不久又奉诏撰《通史》,事未竟而卒。

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今存诗歌140余首。

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3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3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对于难点部分,如“青青子衿”等句子的深层含义,我会通过对比现代用语和举例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书信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文言文中如何表达友情、尊重等情感。
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3.增强思辨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学会推理、论证,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了解古代文人的人际交往和品德修养,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5.提高审美情趣,感悟课文中修辞手法的美,学会运用美的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其次,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比喻、对偶等修辞技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些概念的解释不够生动形象,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修辞手法的美感和作用。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可以尝试设置更多有趣的讨论主题,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人际交往原则,如尊重、礼貌等。
-举例:
-难点1:学生可能对“篡”字的用法感到困惑,需要解释其在文言文中的含义,以及与现代社会用语的差异。
-难点2: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对偶,需要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修辞效果。
-难点3: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和观点应用到实际写作中,需要教师提供指导,如仿写练习,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深入理解课文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美文——《与朱元思书》。

请大家先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感受一下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3.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第一段师:课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景象?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生: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

师:作者在描绘山水之美时,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生:对比、拟人、排比等。

(2)分析课文第二段师:课文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生:写了富春江的水清澈、山险峻。

师:作者在描绘富春江的水和山时,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生:对比、拟人、排比等。

(3)分析课文第三段师:课文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生:写了作者与朱元思的书信往来。

师:作者在书信往来中,表达了哪些情感?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等。

4.课文写作技巧分析师:同学们,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发现了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对比、拟人、排比等写作手法。

下面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作用。

(1)对比手法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生:课文第一段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与“富春江上,山水奇丽”形成对比,突出了富春江山水之美。

(2)拟人手法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生:课文第二段中,“江水碧透,山色空蒙”运用拟人手法,使江水和山色具有了生命力和情感。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六、巩固训练:
学生齐读第三段。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心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七、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八、布置作业: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 二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检查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检查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写水异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 __ _和 的特点;写山奇,分别从 觉和 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它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3)简单赏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
教 学 流 程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十、布置作业: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短文,语言生动优美,巧妙地运用各种比喻、夸X等修辞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5.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掌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与朱元思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给朋友写信或留言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文言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教授了《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写信经历来引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话题确实让他们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习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更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导入方式。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文言文在现代社会有哪些运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的基本内容、文言文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态度。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本节课将紧扣核心素养目标,结合课文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文言文,本节课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例如,文中“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等典型成语的由来和含义,以及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2.教学难点
-文言文句式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
-古代文化背景知识:文章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地名等,学生可能不太熟悉。
-情感态度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体会作者对友情的深切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审美情趣。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上进行深入分析。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课上收获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举例:文章中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一句,学生可能对“许”字的用法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详细解释其在文言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对于文言文句式理解,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和特殊用法。
-对于古代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或进行简短介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与朱元思书》这一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友情。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句式和词汇掌握程度不够理想,这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的地方。
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我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来说明重点难点,但显然,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点仍然难以消化。我想,或许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心得体会。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人教版(2017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2017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程度都有所提升,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把握,我意识到在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时,还需进一步简化语言,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比如,在解释“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个句子时,我可以结合实际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江水的湍急,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含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我们将尝试仿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言文,体验文言文的写作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仿写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言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举例:课文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江水的汹涌澎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2.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部分词汇和句式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与其奇”。
-课文写作手法的运用:分析课文中的骈文、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重点掌握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句式,如“与朱元思书”、“自康乐以来”等,以便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准确理解文意。
-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分析课文写作手法:学习课文的骈文、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体会作者情感:感悟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在案例分析方面表现得较为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还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分析、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
【教材简析】
《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风光。

读来音节和谐如一篇文笔清丽韵味隽永的小诗。

该文描绘的景物特色鲜明,诗情画意,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情景交融,辞章俱佳,自然流畅。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俱以写景见长,在传神贴切的刻画周围景物里,自然融情于景。

故《梁书》里称赞“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教学目标】
1、参照注释,熟读课文,理解句意,批注疑处。

(课前预习)
2、理解作者笔下山“奇”水“异”的特点和景物描写的方法。

3、参考背景,结合文题,了解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情怀;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简单了解六朝山水小品文骈散相间、简练隽永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感悟法。

【教学流程】
一、课文导入: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

从标题看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

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

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二、预习检查
1、课文诵读:学生代表朗读、个人自由诵读、师范读(提示:感受声音表现的情境画面)。

2、重点词语积累:缥碧(青白色)、寒树(让人有寒意的树/长在高山上的树)、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泠泠(水的拟声词)、好鸟(美丽的鸟儿)、戾天(至天空)、经纶(治理/筹划)。

3、自读疑难处质疑思考:
(1)“风烟”之“烟”,是炊烟,还是雾气?“天山共色”,天与山颜色相同吗?
(2)“任意东西”,“任意”除写船方向随水流变化外,还有何意外之意?
(3)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4)一说“水皆缥碧”,又说“急湍”“猛浪”,是否矛盾?
(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式如何对应调整会更好理解?
(6)“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具体指谁?
(7)作者的行踪(观察视角)的变化?
(8)文章主要内容描写山水风光之美,与题目“与朱元思书”似乎关系不大?
(9)“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风光,与郦道元的“三峡”相似,如何理解“天下独绝”?
(注:以上质疑,是老师读文所思,不知有多少会与学生质疑相同?其中,有些问题,是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处。

课前,教学生质疑自学,很有必要。

质疑的问题,择其重点课内探究交流,其余可交给学生课外解决。


三、理解作者笔下山“奇”水“异”的特点和景物描写的方法。

1、理解山“奇”、水“异”的特点?
(1)读一读文中描写山“奇”、水“异”的句子。

(2)圈划归纳出水“异”、山“奇”特点的词语。

异水:缥碧、见底(清澈)、急猛
奇山:高(险)、轩邈(绵延)、(生机)
(3)写“寒树、泉水声、鸟鸣声、蝉猿叫声和横柯、疏条”山上物,突出山的什么特点?
山“生机”之奇:山争高直指/生寒树/泉水响声/鸟鸣声/蝉猿叫声
(4)轻声读文,想象文句描写所表现的“奇山异水“的画面特点。

2、作者描写“奇山异水”时,运用了哪些写法?
(1)侧面描写:写“游鱼细石”“无碍”,衬托出水的“清澈”;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衬托山的“高峻”;“泉声、鸟鸣、蝉猿叫声”的丰富变化,也是侧面写山的幽静、空荡和挺拔;“息心、忘反”,侧面写山水的美丽诱人。

侧面描写,既丰富景物描写的内容,又给人想象的乐趣。

(2)夸张比喻:“千丈”、“甚箭”、“若奔”,形象写出水流特点,同样给人无限想象。

(3)拟人想象:“竞上”、“轩邈”、“争高”,化静为动,想象奇妙,写山之高峻和活力。

(4)描写山水风光(景物),可以借鉴“侧面描写、比喻、拟人、夸张”手法。

四、参考背景,结合文题,了解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情怀。

1、作者对“奇山异水”有怎样的感受与评价?
(独绝/独一无二,这里最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2、从作者对山水美景的描写、感受与评价看,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补充吴均资料简介:南朝文学家,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被举荐入仕,诗文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时人效仿,谓“吴均体”,是六朝山水作品优秀代表。

六朝山水小品文,是古代散文一种,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在写景中抒发感悟与追求。

六朝文人书信中好用“景语”点缀,作用有二:一是用优美的景物和语言打动对方,二是借景语烘托写信人的心情(或表达写信人的志趣)。

此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却非叙事抒情,而是描绘奇山异水之美,此书宗旨如何?因不见其原信全文,难以臆断。

但可从作者自叹与自悟句,明其志趣,似有与友人分享、共勉或规劝之意。

奇人:热爱神奇、秀美、充满生机的大自然
希望远离世俗名利、官场,归隐山林
五、简单了解六朝山水小品文骈散相间、简练隽永的语言风格。

1、本文体式叫“骈体文”,全篇多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少数散句错落其中。

找出文中的“对偶句”(骈句),大声读一读。

2、比较原文第3段与译文,读一读,体会古文“简练隽永”的语言风格。

思考:两段文字诵读理解时的不同感受?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六、作业安排
1、背诵全文,准备默写。

2、仿照课文,写一篇观景的短文。

板书设计
水皆缥碧
游鱼细石
视觉高山寒树
横柯疏条
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奇山异水
好鸟相鸣
听觉蝉啭不穷
猿叫无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