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合集下载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学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一:公共物品,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成为公共物品二: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政府经济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职能.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其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第二章国家分配论(财政本质)一:财政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财政国家财政类型:1奴隶制国家财政2封建制…。

3资本主义…4社会主义…。

要素:1财政主体2…客体3….形式4…目的二:财政的双重属性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以阶级为主。

2公共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公共性为主三:财政的本质国家为主题的分配关系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财政支出的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1 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所需或用于国家投资的商品和服务支出。

(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情况)2 转移性支出:政府资金无常的单方面转移包括辅助够买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区别:是否在交换、购买商品行为.按支出功能分类共17类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1绝对量指标2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3财政支出的增长率4财政支出的增长弹性系数=财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5财政支出的边际系数=财政支出的增长额/GDP的增长额类比财政收入的规模的衡量指标1绝对量的指标2财政收入的增长率3财政收入的增长率4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GDP增长率5财政收入的边际系数=财政收入的增长额/GDP的增长额三:财政支出规模的一半趋势:一般情况下是不断增长,是绝对增长。

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2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内在因素: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收入提高,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税收上升,故财政支出与GDP上升呈线性关系外在因素:危机时期政府被迫提高税率,财政支出增加,危机过后之粗会持续较高水平。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公共物品的提供、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财政的法制化、 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公共物品的提供、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一 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纯公共物品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 排他性的物品,大家都不愿意买, 排他性的物品,大家都不愿意买,所以公共物 品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只能以公共提供的方式。 品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只能以公共提供的方式。 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Free Rider Problem): ): 想不花代价而指望从别人花费中得到好处的动 机所引起的问题。又称免费搭车。它使纯公共 机所引起的问题。又称免费搭车。 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买卖来进行消费。 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买卖来进行消费。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资源配置效率和生 产效率。
(一)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是指财政资源按照消 费者对最终产品的偏好和预算约束进行配置。 费者对最终产品的偏好和预算约束进行配置。 它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适度的问题。 的比重适度的问题。 它首先是财政支出占 的比重适度的问题 (二)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是指公共商品或劳务 供给方的效率。 供给方的效率。 (三)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 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是社会资源有效配 置和GDP合理分配的综合结果。 合理分配的综合结果。 置和 合理分配的综合结果
财政的法制化、 第三节 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 监督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理论简介 公共选择 理论简介 市场缺陷的存在为政府决策代替市场决策提 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简单地说, 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简单地说,公共选 择理论是对非市场决策(政府决策) 择理论是对非市场决策(政府决策)的经济学 研究,或者说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 研究,或者说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 公共选择理论成形于20世纪 年代, 世纪60年代 公共选择理论成形于 世纪 年代, 1959年,布坎南与塔洛克共同发表了《同意 年 布坎南与塔洛克共同发表了《 的计算》一书, 的计算》一书,奠定了现代公共选择理论的基 础。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含义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的内涵 政府为实现其基本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 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在政府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社会将消耗一定的资源,这构成了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3、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的比较 一般来说,绝对指标比较直观地反映某一财政年度内政府支配的社会资源的总量,在对一国政府支出变化进行纵向对比时有实际意义,但该指标是以现价反映财政支出的数额,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对支出总量的影响,与以前年度的财政支出对比,可比性较差,因此人们在分析时,更注重相对指标,同时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对比时,相对指标更好一些。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中央财政支出 地方财政支出 包括省及省以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
无偿拨款 有偿贷款 财政直接贷款或通过银行贷放给有关部门和单位使用,并收取一定的利息或占用费的支出方式。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政府职能及财政资金供给范围 政府履行的职能不同,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从而影响财政支出的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
财政支出的结构的含义 指政府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具体支出项目的构成及所占比例。
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支出进行划分和归类,目的在于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维持性支出
政府为维持公共安全和宪法秩序的支出。主要包括国防、行政管理和法律方面的支出。 经济性支出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支出理论教案

财政支出理论教案

财政支出理论教案导言:财政支出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国家可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本教案旨在介绍财政支出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以提高学生对财政支出的理论与实践的理解能力。

一、财政支出的概念和作用1.1 财政支出的定义财政支出指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和实现经济社会目标而进行的资金支出,包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投资等。

1.2 财政支出的作用财政支出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 经济稳定和调控:通过财政支出来调节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 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 收入再分配:通过社会保障支出和福利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和减少贫困。

-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府投资来引导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

- 激励和刺激经济增长:通过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活动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二、财政支出理论的基本原理2.1 增长理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通过增加总需求、刺激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活动和增长。

2.2 财政多重器具理论财政支出具有多重效应,通过不同的支出项目和渠道,实现经济政策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2.3 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的决策需要考虑公共利益和效用最大化原则,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

三、财政支出实践案例分析3.1 国内案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规模的财政支出,中国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2 国际案例:美国经济刺激计划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支出,通过刺激消费和投资,推动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

结语:财政支出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财政支出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财政支出的作用和影响,为未来的实践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中级经济师财税专业考试内容

中级经济师财税专业考试内容

中级经济师财税专业考试内容
中级经济师财税专业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包括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的职能、财政的制度与政策等。

2.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包括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财政支出的政策与制度等。

3. 税收理论:包括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原则与效应、税收的制度与政策等。

4. 货物和劳务税制度: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制度及其征收管理。

5. 所得税制度: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制度及其征收管理。

6. 其他税收制度:包括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等税收制度及其征收管理。

7. 税务管理:包括税务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税务行政处罚与行政救济等。

8. 纳税检查:包括纳税检查的概念、纳税检查的方法与程序、纳税检查的内容与范围等。

9. 公债:包括公债的概念、公债的种类与结构、公债的发行与偿还等。

10. 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包括政府预算的基本理论、政府预算的决策
程序及模式、政府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等。

11. 政府间财政关系:包括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划分、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制度
安排、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等。

12.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包括财政平衡的概念与原则、财政政策的目标与
工具、财政政策的效应与评价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考试机构有所差异,建议考生查阅考试大纲或咨询当地考试机构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第三章 财政支出

第三章  财政支出
受保人享受保障待遇,需要接受一定形式的经济 状况调查
(2)我国社会救济的内容:
A城乡困难户救济 B农村“五保户”救济 C灾民救济
3、社会福利:
(1)定义:社会福利主要是民政部门对盲聋哑和鳏寡 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与的各种物质资助。资 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预算拨款。
(2)内容:A抚恤和优抚事业 B社会福利院 C民政部门举办的企业、聋哑学 校等费用
A、财政收入 B、银行存款 C、企业收入 D、家庭收入
4. 政府投资追求的是( )。
A、企业经济效益 B、个人物质利益 C、政府投资回报 D、社会效益
5.教育事业支出应属于( )。 A、纯公共管理支出 B、准公共管理支出 C、企业财务支出 D、家庭消费支出
6.政府投资支出属于(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补偿性支出 D、消费性支出
(二)我国财政支出原则: 1、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解决财政收支问题 2、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3、厉行节约,讲求实效
三、财政支出的增长与控制
(一)财政支出增长的成因分析:
我国国防费用增加
机构膨胀 1、需求: 公共投资增加
人口增长
国民收入增长 2、供给:
税制已强化
社会福利扩增
(二)控制财政支出的必要性:
(三)我国文卫科教支出的内容
1、按支出用途分:
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两大类
2、按部门来划分:
(1)文化事业支出 (4)出版事业支出 (7)公费医疗经费 (2)文物事业支出 (5)科学事业支出 (8)体育事业支出 (3)教育事业 (6)卫生事业支出 (9)通讯、广播、电视
(四)我国传统的科教文卫支出的管理
1、分类: (1)按构成要素分: 建筑工程费、机器设备安装费、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二、财政支出的原则
ϒ 一、效率原则
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 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 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由于市场存在失灵现象, 由于市场存在失灵现象,使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 全,因而要求政府以其权威来对资源配置加以调节和管 理。 二、公平原则 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 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 社会公平的实现,提高社会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 社会公平的实现,提高社会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 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的分配取决于财产所有权和 财富积累的分布状况;而收入的分配则取决于能力、 财富积累的分布状况;而收入的分配则取决于能力、职 业训练和这些技能的市场价格。如果单纯依赖市场, 业训练和这些技能的市场价格。如果单纯依赖市场,则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 从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就要求进行社会的再分配, 从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就要求进行社会的再分配,实现 社会的相对公平。 社会的相对公平。 ϒ 三、稳定原则 财政支出的稳定原则, 财政支出的稳定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促进社会经 济的稳定发展。 济的稳定发展。
(三)具体用途分类法
价 格 务 补 贴 支 出 出 理 支 支 出 出 出 出 支 出 出 支 政 管 保 障 生 支 出 业 支 储 备 出 支 卫 债 行 社 会 教 防 支 农 资 支 费 用 出 支 出 援 物 资 金 项 筑 支 改 造 出 三 文 国 支 国 家 动 流 科 技 易 建 挖 潜 设 支 业 建 简 企 基 本
( 一 ) 按 国 家 职 能 ( ( 能
行政管 理支出 国防安 全支出 社会文教 支出 经济建 设支出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

第十一章财政支出概述第一节、财政支出原则与分类学习要求:掌握财政支出的含义掌握财政支出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掌握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和按支出经济分类的重要意义;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这种分类的意义具体内容:一、财政支出的含义与原则1、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财政支出体现着财政的目的和财政职能的基本内涵;财政支出规模和范围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

财政支出的过程就是执行政府政策的过程。

2、财政支出的原则(1)公平分配原则该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对市场调节所形成的初次分配结果,进行有效的再分配,以实现企业和个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做到机会均等。

市场不能对分配差距进行有效的再分配和实现社会公平,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再分配予以调整和克服。

财政支出坚持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2)效益原则财政支出效益原则,是以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为基点,遵循市场效率准则来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宏观含义:要实现社会均衡,通过财政支出使社会资源在政府和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配置达到均衡,达到这一均衡的标准是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给社会带来的利益大于由政府课税或用其他方式取得收入所付出的代价。

微观含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判定某项支出所消耗资源与其带来的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决定某个项目财政是否配置资源及配置多少资源。

(3)稳定与发展原则该原则是指通过正确安排财政支出的方向和规模,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果是影响社会总需求规模和结果的重要因素,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增加财政支出,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减少财政支出。

【例题1:课后题第2题】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

财政学(第五版)课件: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学(第五版)课件: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methods of public goods provision/)
二、公共生产
(public production )
三、公共定价
(public pricing )
《财政学》(第五版)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财政学》(第五版)
第三节 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流程和财政监督方式
1.财政监督流程:检查、调查、建议与反映 2.财政监督方式: (1)日常监督检查 (2)专项监督检查 (3)个案检查
《财政学》(第五版)
专栏:政府决 策失败原因及 其对策
政府决策程序、选举制度和政府失败
集中体现
《财政学》(第五版)
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
Y
B
30%
A
25%
C
20%
0
70% 75% 80%
z
X
图2-3 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
《财政学》(第五版)
第二节 政府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效益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
《财政学》(第五版)
第二节 政府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包括三个层次:
1.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 (1)财政支出总量效益 (2)财政支出结构效益 (3)财政支出项目效益 2.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 3.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
《财政学》(第五版)
第二节 政府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2.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 (1)缺乏竞争 (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 有些政府干预形式如颁发许可证、配额、执照 等会人为创造出一种稀缺,为寻租创造了条件
公共物品并不一定获得等量的利益,导致个人 愿意支付的价格存在差异
2.1.3 . 1公共物品的提供
2.1.3.1 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 (1)私人物品的最佳提供规模 对私人物品,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厂 商和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能够调 整的只是产品的数量,市场需求线是在 既定价格水平下求出,即进行横向加总
2.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2.1公共物品 2.1 .1公共物品的概念 (1)概念: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
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 服务。 (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分标准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问题(free-rider problem) (4)混合物品
民间资源配置:价格机制 私人物品 个人需要 财政资源配置:预算安排 公共物品 公共需要
• 配置效率的要求:两部门资源使用边际效益相 等
• 财政支出的效率包括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和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
• 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有两方面的含义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政府按公众意愿进行资源配置
• 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指政府的内部组织 管理状况决定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 数量和质量
一是公共提供
二是市场提供
(3)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不完全非排他性 的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
• 部分公共提供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4)有竞争性而难以有效排他的公共物品 (共同资源)
• 通常不具有排他性的物品是难以通过市 场提供的,所以共同资源一般都是公共 提供

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p (一)财政支出控制的必要性 p 1、过度的政府财政支出会影响其他利益主体的经
济选择 p 2、产生“挤出效应”作用 p 3、过度的财政支出会导致通货膨胀
p (二)财政支出控制的形式 p 1、直接控制 p 2、刺激性控制 p 3、协调控制 p 4、政策控制
p (三)控制财政支出的具体方法 p 1、预算监管制度 p 2、政府采购制度 p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特点
在市场上按等 价交换的原则 进行
不经过市场过 程而直接在分 配领域完成收 入再分配,具 有非市场性
对国民经济 的影响
扩大当期的 社会总需求, 对生产就业 产生直接影 响
对收入分配 产生直接影 响,对生产 就业产生间 接影响
我国政府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数额及其所占比重
购买性支出 数额/亿元 比重 1981-1985 5843.6 75.77 1986-1990 11023.0 71.50 1991-1995 22293.8 78.45
p 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 提出若干实现建设性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 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 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是 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其所涉及的问题点多面广, 因此在事先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和科学合理的协调 与安排,在执行中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严谨 的逻辑演绎,最后要拿出令人信服的决策结论。
p 各国财政支出都呈现增长趋势,但财政支 出的结构不同,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 主要集中在转移性支出方面,而发展中国 家财政支出的增长则主要集中在购买性支 出方面。
二、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p 1、 瓦格纳法则
p 认为:“现代工业的 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 的要求,社会进步必 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 加,财政支出不断增 长”。

初级经济师财税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1)

初级经济师财税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1)

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概念知识点:财政支出的概念财政支出是指一国各级政府在一个预算年度内为履行其职能所支出的资金总量。

财政支出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

财政支出的内容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相对的概念,收入是支出的来源,支出是收入的目的与归宿。

理论上,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但在现实生活中两者几乎不可能相等。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关系: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盈余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赤字我国的财政年度采用自然年度,即从当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有些国家的财政年度采用跨历年制(美国)。

在我国一般阐述中,财政支出也就是预算支出。

财政支出反映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公共部门→履行政府职能的单位也是财政会计中的核算单位。

公共部门有两种类型:政府的职能机构及事业单位。

政府的职能机构:纵向:中央和地方政府举例: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等横向:具体职能部门举例:中央政府由国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组成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科研单位事业单位提供准公共物品或劳务。

公共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资金来源大都由财政提供,但定义的财政支出并不是公共部门的所有支出,而是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的支出,并且来源于规定范围内的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由()决定。

A.社会意识形态B.社会公共需要C.经济体制类型D.个人需要『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财政支出是由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的,财政收入是按照财政支出的需要来组织的。

知识点:财政支出的范围财政支出就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开展的资源配置活动,是国家对所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分配的过程。

公共性、非市场性成为界定财政支出范围的基本依据。

就保障对象的社会属性来看,只有纯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才可以列作财政支出对象。

()是界定财政支出范围的基本依据。

A.公共性B.公开性C.非市场性D.市场性E.公平性『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公共性、非市场性成为界定财政支出范围的基本依据。

2024中级经济师财税三色笔记-第2章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2024中级经济师财税三色笔记-第2章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第2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考点:财政支出的规模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1.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1)财政收入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2)财政支出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2.两指标对比优劣:(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常常被人们看作是财政集中程度的指标。

财政支出无论取何种形式,无一例外地都表现为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

(2)财政收入反映的是财政参与GDP分配过程的活动,财政支出反映的是财政在GDP使用过程的活动。

财政支出通过它的规模和结构实现资源的配置,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结构。

(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发挥着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但二者必须相互搭配。

(4)因为财政支出包含了债务收入的使用,所以财政支出指标必然涉及政府债务余额的变化和政府债务的使用情况,而财政收入指标却没有这种功能。

3.反映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规模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总量,财政支出的总量可以是绝对量,也可以是相对量(通常以相对量来表示)。

考点:购买性支出1.购买性支出(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货物或劳务的活动。

(2)特点: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3)购买性支出内容结构:购买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工交商农的部门的事业费)财政投资性支出(基础设施投资、财政“三农”支出)(4)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社会消费性支出的使用不形成任何资产。

2.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1)教育支出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

(2)科学技术支出在我国,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和制度创新。

3.医疗卫生支出由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原因:(1)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

(2)非排他性。

(3)保障人人健康劳动,缓解或消除因收入差距而可能对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财政学老师第二章财政支出基本理论

财政学老师第二章财政支出基本理论

D
AR
O
MR
C
BA
数量
图2-3 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法
公用事业的收费标准应尽量做到政府不补贴, 也不多赚钱。但由于缺乏竞争市场,这一点很 难做到。有一些公用事业带有服务性质,或者 为了照顾低收入阶层,收费较低甚至免费,成 本由全体纳税人负担。(公用事业是指公共交 通、水电煤气、公路服务以及公园、图书馆、 博物馆、消防、治安等服务)
2、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
以安全保护为例:假设有三位居民甲、乙、丙一起住在同一社区内,并且都希 望得到安全保护。保安服务的数量可以通过每个月雇佣的在小区内巡逻的保安 人数来衡量。对这三位居民来说,保安服务代表了一件纯公共产品。如下图所 示, 保安服务的需求曲线D是个人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它代表了社区中三位居民 总的边际社会收益,即 D =ΣMB=MSB。 保安服务的供给曲线S 表示提供保安服务的边际社会成本MSC。 当保安服务的供求实现均衡时,满足: MB 甲+MB 乙+MB 丙=MSB=MSC。
(2)可以排他的公共物品常有利用不足的现象
非排他性并不代表所有公共物品都不能排他,有些公共物品 是可以排他的。一种可以排他的公共物品如果只供付费的人享用, 则常会使利用率偏低,造成浪费而影响效率。
PBULIC FINANCE
补充
公共物品的相关政策
公共物品的价格确定
公共物品收费标准的制定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维持适当 品质与尽可能地予以充分利用。一般说来,这两个条件是互相冲突 的,一种公共物品如认为充分利用比维持品质重要,则其收费标准 应较低,甚至不收费,如某些大众化的公园及公厕等,为使其能充 分利用,则常不收费。反之,一种公共物品认为维持品质比充分利 用重要,则其收费标准应较高,如某些高水准的博物馆及演艺场所 等,为维持其品质,其收费标准应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一、分类1.按经济性质①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

(投入回报)范围:购买日常政务活动和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②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投入无回报)范围: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方面的支出。

2.按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①补偿性支出: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方面的支出。

(以前计划时期用)范围:目前只剩下企业挖潜改造支出②消费性支出:财政用于社会共同消费方面的支出。

(没有形成资产)范围: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等项支出。

③积累性支出:财政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

(形成资产)范围:基本建设支出(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生产性支农支出/(流动资金支出)。

3.按目的性①预防性支出: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等方面的支出。

范围:国防、司法、公安与政府行政部门的支出②创造性支出: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更为发展的支出。

范围:基本建设投资、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支出。

4.按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①不可控制性支出: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所必须进行的支出,刚性很强的支出。

范围:A国家法律已规定的个人享受的最低收入保障和社会保障:失业救济、养老金、食品补贴、职工生活补贴B政府遗留义务和以前年度设置的固定支出项目:债务利息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补贴②可控制性支出: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由政府部门根据需要决定,即弹性较大的支出。

范围:经济建设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流动资金支出)5.按受益范围①一般利益支出: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其所提供的利益的支出。

范围:国防支出、司法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②特殊利益支出: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

范围: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企业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二、经济影响1.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①对流通领域的影响A社会总需求是由个人与经济组织的消费需求,个人与经济组织的投资需求和政府的消费性需求所构成的。

B个人的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中占主要地位。

②对生产领域的影响A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加,增加社会总需求—价格上升—企业利润率提高—企业扩大生产—所需生产资料增多—社会生产的膨胀—增加国民收入—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

B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减少,减少社会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形成经济萎缩的局面。

③对分配领域的影响A购买性支出的总额不变,结构改变,将影响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

B购买性支出在总额改变,结构不变。

a购买性支出普遍增加时:社会生产增长——国民收入增加——资本的利润率和劳动力的工资都会有所提高。

b购买性支出普遍减少时:社会生产萎缩——国民收入减少——资本的利润率和劳动力的工资都会有所下降。

2.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①对流通领域的影响政府的转移性支出的部分会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社会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支出(非政府部门)。

②对生产领域的影响A对象是个人或家庭(居民生活补贴)—对其生产的影响就是间接的;B对象是企业(如企业亏损补贴)—对其生产的影响就是直接的。

③对分配领域的影响(可能改变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A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将使高收入阶层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手中;B以企业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在纳税企业与居民和获得补贴的企业之间的转移。

三、规模1.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规模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常用相对量=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①我国过去使用的衡量指标: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更能反映真实)我国目前使用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物质)的比重,②指标分母:我国用国民收入,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多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非物质及国外收入、折旧)。

国民生产总值更科学的原因:A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忽略第三产业的产值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的全貌。

B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应将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统计在内。

C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很难扣除折旧。

2.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从绝对量上还是从相对量,世界各国都呈上升的趋势)解释:①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因"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②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

公共支出的增长只是由于公共收入增长而造成的,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总是同步增长的。

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

A内在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所征得的税收收入必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支出随之上升。

B外在因素:财政收入因动荡原因增加后,很难再降低。

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总是同步增加的。

③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A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比重。

公共部门须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基础设施。

B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C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公共支出逐步转向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

使得公共支出增长速度加快,3.中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分析从1978年至1996年,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

原因:A政策性调整:财政在政策上“放权让利,政企分开”B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应该上缴的财政收入不能及时、足额缴入国库C管理体制上的原因:相当一部分资金以预算外形式管理分配D统计原因(统计口径变化)四、效益分析(所费越少,所得越多,则效益越高)1.意义:财政支出必须讲求效益,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限性。

2.特点①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较宽。

(直接的、有形的,且分析间接的、无形的)②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

微观经济组织分析:标准就是单纯的经济效益。

(明确易把握)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重的效益标准。

③择优的标准不同。

微观经济组织:自身直接所费最少、所得最多的支出方案即为最优。

财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

3.方法①“成本—效益”分析法——选择不同方案A基本原理:计算成本-效益比率(强调经济效益最大化)B适用领域:适用于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特别适用于投资性支出项目:基本建设投资支出。

C分析难点:在于直接成本与效益之外的其他成本与效益的测算上。

a实际成本、效益与金融成本、效益(该项目建设使得其他方面受影响如西部修路,使得西部水果能运到东部);b直接成本、效益与间接成本、效益;c有形成本、效益与无形成本、效益;d内部成本、效益与外部成本、效益;e中间成本、效益与最终成本、效益等因素。

D方法评价:分析过程的复杂性、多面性,实际运用难度较大,对人员的素质、技术装备水平较严格。

②最低费用选择法——选择不同方案(美国,对①的补充)A适用领域:适用于军事、政治、行政、国防、文化、卫生B含义:只计算有形成本,不用货币计算支出的社会效益,以成本最低(最少的费用)为择优的标准。

③“公共劳务”收费法——选定方案后,对方案定价A含义:公共劳务:国防建设、行政工作,道路建设维护、城市供水与排水工作、住宅供应与公园的建设与维护。

公共劳务收费法: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提高财政支出效益B适用范围: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而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教育、交通)C内容(定价政策):a免费和低价政策:普遍使用,但居民尚未觉悟,获得极大的社会效益。

强制进行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

b平价政策,适用于不鼓励不限制,可以用收取的费用弥补人力、物力耗费。

公路、公园、铁路、医疗。

c高价政策,适用于从全社会利益来看必须限制使用的,限制目的,提供收入。

停车费④公共定价法——选定方案后,对方案定价A含义: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方法。

B内容:a纯公共定价: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b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的价格C方法:a平均成本定价法:在保持单位对外收支平衡,采取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在成本递减行业,为收支平衡,按高于边际成本的平均成本定价。

b二部定价方法(由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反映成本结构,由于具有“以收支平衡为条件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的性质,所以几乎所有受管制的行业,特别是电力、燃气、煤气、自来水、电话等自然垄断行业,都普遍采用这种定价方法)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固定,有助于企业财务稳定)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c负荷定价法: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

电力、燃气、煤气、自来水、电话。

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高,而处于最低峰时,收费最低。

五、购买性支出(等价交换,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1.社会消费性支出(不会形成资产):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工交商农等部门事业费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张趋势。

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

①行政管理费支出A含义: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

B分类:a按支出内容:行政支出:党政机关经费、行政业务费、干部训练费及其他行政费用公安支出:各级公安经费、公安业务费、警察学校和公安干部培训学校经费及其他公安经费国家安全支出:安全机关经费、安全业务费等司法检察支出:司法检察机关经费、司法检察业务费、司法学校与司法检察干部培训经费及其他司法检查费外交支出:驻外机构经费、出国费、外宾招待费和国际组织会议费b按费用要素:人员经费: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公用经费: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业务费、工作人员差旅费C绝对规模不断增长的必然性a世界各国一般都是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应是(相对数)下降趋势。

b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曾一度出现下降的趋势,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却出现了相反的趋势,行政管理支出一度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②国防费支出A含义: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

B内容: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

C我国国防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安排,实行财政拨款制度,按照《预算法》实施管理,国防费预、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由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实施严格的审计和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