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摘要:副高是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特别是西太平洋副高的进退与中国夏季旱涝有极密切的关系。
在它的控制下将产生干旱、炎热、无风天气。
它还通过与周围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其它类型的天气。
因而,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东部的雨季、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字: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强度变动中国天气气候影响
1、副高概述
西太平洋副高是指出现在西太平洋(180度以西洋面)副热带地区的暖性深厚高压。
副高具有明显的季节位移,冬季位置偏南,夏季偏北,南北变化约为20度,这种位移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很大。
平均而言北半球副高的强度在暖季要比冷季强大的多,尤其是在盛夏最为强大,其面积几乎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在暖季较冷季的位置更偏西而维度更偏高。
在南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因而西太平洋副高是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
它的位置和强度变动都对我国雨带的进退造成较大影响。
2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变动
副高强度的年变程呈双峰型,第一峰值在6月,第二峰值在9月。
而副高位置的年变程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
副高强度的年变程与我国雨带活动有关,而副高位置的年变程和太阳辐射的年变程十分一致。
所谓副高的季节性变动是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随季节而发生的变化。
一般来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冬到夏位置北移,强度增大;从夏到冬,位置南撤,强度减弱。
一般在8月份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点,8月以后,副热带高压开始南撤,如图5.11所示。
需要强调的是,副热带高压一年中北进与南撤过程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是表现为稳定少变、缓慢移动与跳跃三种形式。
平均而言,冬季副热带高压脊线在15°N附近,3、4月份开始缓慢北移,5~6月间(一般在6月中旬),出现第一次北跳,脊线北跳到20°N以北,并稳定在20°~25°N之间达一月左右。
到7月中旬,脊线再次北跳,越过25°N,在7月底或8月初,副高到达一年中的最北位置,9月以后,副高向南撤退。
3、副高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夏半年更为突出,是我国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虽然主要是依靠西南气流从孟加拉湾、印度洋输送来,但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关系着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水汽的路径和数量,而且还影响着西南气流输送水汽的状况。
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的本身;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
每年2月~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N~20°N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
6月副高脊线北跳超过20°N,稳定在20°N~25°N时,降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正值江南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
由于每年副高的势力强弱不同,北进快慢有别,梅雨期长短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较大差异。
例如:西太平洋副高中心的推移,对我国江淮一带的天气变化影响更大,它的强弱和位置,直接影响我国境内夏季雨带的分布。
由于西太平洋副高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因此,我国主要雨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春末,雨带往往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着副高面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于长江流域一带,造成长江中下游四十天左右的阴雨天气。
“黄梅时节家家雨”所反映的正是这种情况。
但是,如果某年副高的位置较常年偏西或偏北,北方的冷空气的路径也偏西,这就是副高西侧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锋的雨带也异常偏西,于是就会在长江流域连续暴雨,而东部地区则在副高控制下出现持续干旱。
尽管是梅雨时节,但天晴无雨,正是“梅子黄时日日晴”的写照啊!
气象专家指出:2010年西太平洋副高正向北退进,一直到8月份副高依然盘踞在华北地区东郊,这是副高10年来强度最大,位置最偏北偏西的一次,受其影响,我国一些地区陆续出现一系列极端的天气,致使“2012年末日”之说稍许的影响一些市民的思想。
据新闻播报,2010年5月以来,我国华南地区首先遭遇罕见的强降水,接着江南10个省市先后遭遇洪涝灾害,7月上、中旬还在长江流域发生多地局部灾害。
与此同时,极旱的青海格尔木出现2000年一遇洪涝。
汛期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是西太平洋副高和北极极涡共同影响,导致江南一带出现强降雨。
总之,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但也有异常现象,它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各国各省市的气象局也应做好监测,尽量降低灾害对其的影响。
参考文献:1.《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第二版李爱贞刘厚凤编
2.百度百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3.中国新闻网(2012-3-31)
4.京报网-北京晚报(2010-8-26)
5.新闻晨报(20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