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青铜器图例
6第六讲云南青铜时代的艺术(下)
从狩猎图像与雕像的内容看,滇人的狩猎方式可分为几 种:
(1)猎人骑马逐猎:一个或几个骑士跃马追逐鹿或野 猪。骑士策马飞奔,奋力疾追,鹿或野猪惊恐奔逃,当 精疲力竭时速度放缓,在骑士即将接近鹿或野猪的一瞬 间,一手控缰,一手高举长矛等投掷兵器刺向猎物,而 猎物就在垂死挣扎时被俘获。
(2)多人持兵围猎:在这种狩猎方式中可见到八人二 犬猎鹿﹑八人猎虎﹑四人二犬猎虎﹑三人猎虎﹑七人二 犬猎豹﹑三人二犬猎豹﹑二人猎野猪等多种集体围猎方 式。这种狩猎方式是依靠多人的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俘 获虎﹑豹﹑野猪等凶猛的猎物。一般是狩猎者多人将猎 物围住,有的按住后身,有的拉住兽尾,有的立于兽前, 有的虽已被虎、豹、野猪咬住,仍手持短剑奋力向猎兽 刺去。在多人围猎中常见携带猎犬相助,它们追随于猎 人前后,勇敢地向猎物扑去。当猎物被俘获后,有的图 像表现了多人抬猎物喜悦归来的情景。
《牧羊》等。
第二种组合:人与动物不友好的组合,人类杀戮动物,主要
是狩猎活动。佟伟华教授有《石寨山文化青铜器狩猎图像与雕像
考》(《古代文明之光》)专文进行系统研究。狩猎图像和雕像
的题材有猎鹿﹑猎虎﹑猎豹﹑猎猪等等。代表作如晋宁石寨山
M7:30《猎手刺鹿》铜饰物。一猎手着短衣裤,跣足,正与鹿
进行搏斗,其左手抓住鹿颈,右手举短剑下刺,鹿双前足腾空跃
上猪背的豹相呼应,把矛盾的焦点集中到三个动物的头部,收到
对立统一的效果。猪、豹脚下是一条表示土地的长蛇,将重叠着
的三者从脚下联系起来,使整个构图具有一种向前翻滚着的运动
感。在造型上,作者以夸张而又概括的手法,准确、生动地塑造
了每个动物在搏斗时的神情和动态。那只扑到猪背上的豹非常突
出,为了加强其粗壮的四肢而收细了躯干。一条富有弹性的尾巴
云南省博物馆藏青铜器
云南省博物馆藏青铜器云南省博物馆藏青铜器云南省博物馆创建于1951年。
建馆以来,云博经过近60年的考古发掘、调查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的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已逾19万件之多,其中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约1千余件,成绩斐然,馆藏品非常丰富。
云南省博物馆的藏品最具特色的是滇文化青铜器,南诏与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以及近现代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物精品。
这些图片都转自于云南省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五牛铜线盒时期:战国尺寸:高31.2厘米、盖径18厘米出土地:江川李家山描述:器身上段为圆形,下段渐收束,至底部呈圆角方形;平底,底部有四个扁平足;器盖饰蛇纹及竹节纹,顶端正中饰一大牛,周围有四小牛,牛身有云纹及编织纹图案;盒内装满残丝线,已碳化。
立鹿铜针筒时期:战国尺寸:高27.5厘米出土地:江川李家山描述:整体作圆筒形,器身遍布蛇形花纹;器盖与器身口沿处均有对应的小耳,盖顶立一鹿,四肢弯曲,尾上扬,侧首张望,作惊惧状。
立牛铜尊时期:战国尺寸:高31厘米出土地:江川李家山描述:侈口,扁圆腹,平底,喇叭形圈足;豆形盖,表面有鸟纹及竹节纹图案;盖顶立一牛,头微仰,尾下垂。
虎鹿牛贮贝器时期:战国尺寸:高34.5厘米出土地:江川李家山22号墓器物呈圆筒形,束腰,底有三足,足作人形,头部及双手上托器身。
腰部阴刻人物、动物等花纹三组:一组为6只孔雀衔蛇;一组为4人,有牵牛者、赶牛者及持斧者;一组为鹿、牛及绳纹。
直径16.6厘米器盖上圆雕一组动物造型:一牛体型较大,居中,周边一虎三鹿,逆时针环绕大牛。
铸造精细,纹饰华美。
虎噬牛铜枕时期:战国尺寸:高15.5厘米出土地:江川李家山17号墓器物整体似马鞍状,两端上桥翘,各雕铸一牛,牛静立状,恬静、可爱;枕一侧以云纹为底,饰浮雕三组虎噬牛图像,另一侧饰云纹。
是滇国特有的专供随葬用的枕具。
滇王编钟时期:西汉尺寸:高42∽29.5厘米出土地:晋宁石寨山6号墓因与“滇王之印”同墓出土故名滇王编钟。
牛虎造型,滇中奇葩——李家山牛虎铜案雕塑造型特征解读
比我艺苑】literary牛虎造型,滇中奇葩------李家山牛虎铜案雕塑造型特征解读■张喜云(玉溪市文化馆)早初认识牛虎铜案这件雕塑作品源于江取川青铜博物馆门口三面柱体上端青铜造型,并对S体前面的空心才像书体颇感兴趣,阅后方知叫牛虎铜案。
后来在云南省博物馆(现在叫云南省美术馆)门口,还有昆明圆通山也见到牛虎铜案这件作品。
今天再审视牛虎铜案的造型形态,让我感思良多,作为一名制工作者,长期养肿寸造型有着敏感反应,这艮有刽生的作品,在同期历史中没有见过类似造型青铜雕塑。
牛虎铜案既反映西南民族的生活图腾崇拜,又不失实用功能的祭祀造型严肃。
翻开古滇国的青铜文明史,重新来认识这件滇之重器,国■牛虎铜静勺造型槪正1972年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一个叫李家山的地方在发掘战国古墓时,24号墓中出土滇国青铜文物一虎铜案,它是迄今为止,滇中文化(物)中最高级的文物之一,是云南代表象征,性文物,对古滇国历史施到重要作用。
牛虎铜案铸造时间为战国后期,整体作品为两牛一虎组合而成,高细3附,长76厘米宽36厘大牛为主体,大牛健壮的脚立于地面为案足,前后蹄间有横梁相连,牛背作椭圆形平面如一大盘子,可以大牛越两脚之'可立T昨,一虎扑于大牛之臀部啃噬牛尾部。
牛虎铜案中硕大的牛头给人以重心前移犹如崩塌之势,但尾部老虎后仰,其后坠力使案身恢复了平衡。
牛的头、肩、颈、脚造型写实有力,神情镇定;虎的站立咬噬造型翔实生动;表情核的力牛I卖正好立于整件铜案的中间位置,既稳固了重心,又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一静-动,对t血明,其设计的巧妙,构思之大胆,而不失严谨之造型。
专家认为,两巨角前伸牛是云南当地常见的封牛。
“案”古代又称“俎”,中国古时一种摆放肉之类的祭祀礼器。
牛在“三牲”祭品中位居首位,牛虎铜案用牛为献祭,是为最高规格首位祭品。
牛是财富和生命的象征,在古代是不允许杀牛的,甚至有杀牛者偿命之说,只有在重大事件或者在祭祀鬼神有关活动时才可杀之。
浅谈李家山墓地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
浅谈李家山墓地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成,溶点在700―900℃之间,具有优良的铸造性,有很高的抗磨性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在采矿、熔烁、制模、翻范、铜锡铅合金成份的比例配制,熔炉和坩锅的制造等方面,完成一系列技术问题。
青铜铸造技术随着早期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冶铸业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式样精巧、新奇,纹饰细密华丽的一代青铜器。
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说:“夏代青铜器一开始就出现礼器和兵器两大类”“从此礼器和兵器的铸造,一直是青铜器的主要部分,青铜艺术也主要是礼器和兵器的艺术。
”因为“国之大事,在礼与戎”。
所以,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礼器和兵器几乎同时时期产生,并一直占据了主导地位。
青铜器时代的划分,是考古学分期法的一个时期,主要指以青铜为材料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处于新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我国青铜器时代,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经夏、商、周、春秋、战国,大约发展了15个世纪。
我国青铜器时代,以大量使用青铜礼器、生产工具、兵器为特征。
经过商代早、中期的发展。
到了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铸业达到高峰,制作精湛的成套礼器和乐器数量、品种之多,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此时的青铜器在器物上刻饰兽面纹和各种动物纹,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从西周早期开始,礼器上普遍铸有长篇铭文,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
青铜器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它有重量感,而且冷峻、沉重如斯。
青铜器在造型艺术上,经过我国古代无数艺术家和能工巧匠不断地摸索、实践、锤炼、才完善定型。
青铜器不仅融入了思想,而且具有图腾式的神秘与庄严。
自古以来,青铜器就被称为庙堂重器,足以昭示子孙万代,是凝聚了中华五千年的青铜文明。
一李家山青铜器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云南青铜文化发展于商末、周初,成熟于春秋、战国。
西汉中期青铜器达到鼎盛时期,结束于两汉之交,东汉初叶被中原王朝的郡县制所取代。
4第四讲云南青铜时代的艺术(上)
墓葬和遗址中,共出土青铜器约1.5万件。其中,含大
量青铜艺术品,有些是世界级的艺术珍品,例如“牛虎
铜案”、“二豹噬猪”青铜扣饰等。
第二节 云南青铜器分类
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器型复杂,中外专家、 古今图集分类方法众多。一般以用途来划分青 铜器的类型较为科学。我国古代青铜器分为7 种:生产工具、兵器、饪食器、酒器、盥水器、 乐器、杂器。(见马承源主编《中国青铜器》)
王大道将滇池地区青铜文化分为4期(见《云南考
古文集》p144,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他对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晚期墓葬进行过如下的分期:第一期,春秋晚期至战国
中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前半期)。特点是铜
器占主要地位,没有金器,罕见铁器,也不见马饰,随
葬的货币全是海贝,不见中原地区直接传入的器物。随
葬品的基本组合是:无格青铜短剑、半圆或椭圆銎铜斧、
天子庙古墓群 天子庙位于呈贡县龙街乡小古城村东北,
面积约5000平方米。天子庙墓群事实上与其东面的黄土 山墓群是连接成一片的,其分布面积总约近2万平方米, 为目前所知的仅次于羊甫头墓地面积的又一超大型墓地。 经1975年、1976年、1996年、1999年的数次发掘,清 理墓葬总数已逾100座,从已发掘的墓葬看,均为长方 形竖穴土坑墓,部分墓坑有腰坑或二层台,还出现膏泥 填塞现象。大、中型墓有棺有椁。天子庙墓地情况与羊
汉晚至东汉初(公元前1世纪后半期至公元1世纪)。汉式器物逐渐占
主要地位。铁兵器和工具逐渐取代了铜兵器,青铜器的纹饰趋向简单
化。用雕铸立体人物和动物图象装饰器物的作风完全消失。器物组合
与第三期接近,新出现了环耳铜釜、甑、鐎斗、提梁壶等。
这一类型文化青铜器的特点是:第一,种类繁多,被使用到生产、
云南青铜器
贮贝器
• 贮贝器是云南青铜文化特有的青铜容器,主要用于贮存海贝。在出土
的大多数贮贝器中发现的这种海贝有黄圈,经鉴定,属于“环纹海 贝”,产于太平洋、印度洋等沿海热带地区,中国的海南岛和西沙群 岛一带也有分布。而云南属于内陆高原,并不产贝,只有与沿海地区 进行沟通接触,才可能获得这些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海贝,这 说明古滇国历史时期滇民族即已经和太平洋及印度洋区域的国家和地 区有了远程贸易。古滇国的统治阶级把这些海贝视为非常稀罕贵重, 能证明拥有者尊贵身份的珍稀之物,为了保存这些珍稀之物,专门制 造了特殊的收藏容器来收存这些宝贝,于是,代表青铜文化的贮贝器 应运而生。海贝是古滇国历史时期的交换媒介货币。贮贝器按形体差 异,一般分为筒形贮贝器、鼓形贮贝器、不规则形贮贝器等几类。
• 贝币 • 贮贝器及海贝的出土,形象地证明,在古滇
•
人的交易活动中已经出现了货币的雏形——贝币, 这标志着古云南的商业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由于海贝的大小和重量的不均等及贝壳的易 碎性,在交易中不方便使用和保存,故战国时期 又出现了金属铸币,海贝逐步退出货币流通领域。 由于云南过于封闭,贝币一直延用至明朝前。
• • • •
• • •
贮贝器盖上铸刻有激烈而生动的狩猎场面,使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古滇人的一些狩猎场景。 两名猎手骑在马背上,手握缰绳正在追杀两头鹿,而两只猎物则拼命奔跑。 战国秦汉时期云南滇池周围区域气候温暖湿润,丛林密布,很适宜于动物的生存,这自然也 是滇人的肉食资源,《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传》记载:“蛮夷贫薄……荒服之外……食肉衣皮”。 狩猎也就成为滇人食物和衣物的重要来源。在已发现的滇人青铜器中,带有狩猎图像的实属不少。 “贮贝器”是一种用于贮存贝钱的器具,是滇池一带古代青铜文化中特有的一种器物,大都 是鼓形或束腰圆桶形,因发现时器中满盛贝壳,故名。而这件贮贝器便是鼓形的。在贮贝器出土时, 里面盛满钱币——海贝,如同今天的储钱罐。这件叠鼓形贮贝器中就有将近24公斤的海贝,这应是 一笔数额可观的财富。贮贝器是身份、财富的象征,制作都比较精美豪华,只有当时的贵族才能拥 有贮贝器,已发现的贮贝器,都出土自贵族大墓。“叠鼓”由上下两鼓重叠焊铸而成。 下图就是“狩猎叠鼓贮贝器”的全貌。 这件狩猎场面贮贝器,高62.1厘米,盖径35厘米。晋宁石寨山71号墓出土。 人类最早的交易方式是与物易物,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则是在较晚的时候才出现。海贝 原产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水区域,其美观性使人们用为饰品和玩物,对于远离大海的人,海贝更显 其珍稀,便用作赠予、交换的珍贵物品,进而渐渐演化成为可兑换一切商品的货币功能,是夏、商、 周时期重要的实物货币。
云南青铜文明之巅——牛虎铜案
▲滇池夜话2021.01 第31583云南青铜文明之巅——牛虎铜案叶之声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24号墓的牛虎铜案震惊了中国文物考古界。
它记录了一场牛虎厮杀的场景:一头壮硕的大牛笔直站立,一只猛虎撕咬着大牛牛尾,大牛腹下横置一只等比缩小的小牛。
这件文物高43厘米、长76厘米,因其独特的造型和民族特征成为了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牛虎铜案是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器物动静结合、平稳美观。
也因其器奇特的造型和新颖的构思,体现出中原四足案特征的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
一、牛虎铜案的时代特征与出土地滇青铜文化是中华青铜文化中的一支奇葩,虽然在时代上成熟较晚,但种类丰富、铸造精美,合金比例较为完善,民族风格十分鲜明,相较于中原的青铜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江川李家山古墓群是古滇贵族墓葬的代表之一,为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墓葬,也是古滇青铜文明的巅峰时期,位于江川县城北16公里的江城镇早街村后的山丘上。
其随葬品以青铜器为主,另有金器、银器、铁器、玉石器等,涉及礼器、乐器、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装饰品等,除最为珍贵的“牛虎铜案”,还出土了各类贮贝器、铜鼓、编钟等精品文物。
牛虎铜案发掘时并非完整器物,其压损断裂主要集中在大牛的左脖颈处,且在修复的过程中发现,此案在古代就被焊接过。
在修复完成之前曾一度以为是一个凳子,但在修复完成后,整个器物程案桌形态,特别是大牛的背部凹陷成平面,应为盛放祭祀牺牲品的案或俎,加之其两牛一虎的组合,将其定名为“牛虎铜案”。
案这种器型虽在中原常见,但在古滇青铜器中是唯一一件,且这件器物动静结合,平衡大气,无论是在古滇青铜器还是在中国的青铜器中都是独特的存在。
二、牛虎铜案的释义古滇国没有文字,除史书上简单的记载,并无古籍出土,青铜器上也没有铭文,但古滇青铜器生动、写实的特征赋予了学者们无限的猜想,因此也导致了众多释义中的争议。
滇族青铜器
滇族青铜器滇族青铜器多指战国至秦汉时期,西南夷(四川西南和云贵地区的各民族)的青铜制品。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滇族青铜器的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阅读!滇族青铜器简介其青铜器物上,刻绘的装饰画和立体雕塑,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构思奇异,造型神秘。
大多刻划着牛的形象,用它作为财富的象征。
也有刻划着数百个人物形象的,也有描绘战争的。
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广泛地表现了当时生产、生活和其他的社会景象,反映了奴隶主的残暴。
表现手法较写实,如“献粮图”、“‘藉田’出行图”等。
滇族青铜器分布滇池地区青铜文化分布区域较广,以滇池为中心,范围广及滇中的广大地区,东北至曲靖市,南至元江,西至禄丰,北不过金沙江,涉及地区为昆明、晋宁、呈贡、江川、澄江、安宁、禄丰、石林、陆良、曲靖等14个县市的60多个地点。
其中最主要的地点为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曲靖八塔台、呈贡天子庙、呈贡石碑村、安宁太极山等。
青铜展厅以沙盘模型的形式形像生动地向观众展示了上述地点古滇王国青铜文化的分布情况。
青铜展厅内展出的主要是晋宁石寨山71号墓以及呈贡天子庙墓葬群出土的部份青铜器。
古滇文化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据有关方面统计达90种之多,造型各异,制作精美,从类型上分,有乐器、礼器、兵器、生产工具、纺织工具、生活用具、装饰用具等。
古滇王国的臣民已经懂得使用模具铸造(范模铸造法、填模铸造法、蚀腊铸造法等在当时十分先进的铸造工艺)铸造青铜器,而且对青铜合金已有熟练的运用和成功的经验。
滇族青铜器鉴赏贮贝器贮贝器是云南青铜文化特有的青铜容器,主要用于贮存海贝。
在出土的大多数贮贝器中发现的这种海贝有黄圈,经鉴定,属于“环纹海贝”,产于太平洋、印度洋等沿海热带地区,中国的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一带也有分布1、铜筒身无纹饰,器形如筒,锣形盖,盖中央阴刻八角芒光体,腹较大,发掘出土时内盛海贝600枚。
其形体与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提筒较为相似。
提筒是沿海百叶族盛酒用的器皿,由此可知铜筒是由沿海白越族使用的提筒演变而来的,属于早期的贮贝器。
云南青铜器图例
刷形铜器
01 生产 02 生活 03 军事 04 舞乐 05 装饰 06 贮贝器
目录
01 生产 02 生活 03 军事 04 舞乐 05 装饰 06 贮贝器
铜屋宇饰物
01 生产 02 生活 03 军事 04 舞乐 05 装饰 06 贮贝器
高11.5厘米,宽12.5厘米。深7.5厘米 石寨山6号墓出土房屋为干 栏式建筑,平台周围置高栏杆,形成一回廊。台前拦梯处竖一板, 上端靠拢屋檐,有一蛇蜿蜒而上。栏杆和栏板上刻有精细的菱格纹 和三角形纹饰。屋舍前小龛中供一人头。平台上立者和坐者约十多 人,男女均有,皆为滇人。廊右方有五人,计跪者三,依楯而立者 二。小龛前右有两人,一立一坐,坐者双手扶于案上。龛下置一鼓 ,鼓前靠梯左侧伏一犬,其右跪一小人。屋左后方有两人。皆跪坐 ,其一吹葫芦笙。正面左角上有三人及铜鼓数具。栏板上有鹦鹉、 牛和猪腿等。台前地上有三人,作烹饪食物状,台下及两侧有牛、 羊、猪等家畜。
云南青铜器素材
滇王金印
边长2.4厘米,高1.8厘米,重90克 石寨山6号墓出土 蛇钮,蛇背上饰鳞片纹,蛇头伸向右上方。此印印钮与印身分别铸成 后再烙接一起,印文为凿制,笔划两侧的凿痕尚清晰可见,篆文“滇 王之印”四字。
目录
01 生产 02 生活 03 军事 04 舞乐 05 装饰 06 贮贝器
孔雀衔蛇纹铜锥
立牛铜针线盒
01 生产 02 生活 03 军事 04 舞乐 05 装饰 06 贮贝器
四牛铜线盒
01 生产 02 生活 03 军事 04 舞乐 05 装饰 06 贮贝器
三枝铜俑灯
01 生产 02 生活 03 军事 04 舞乐 05 装饰 06 贮贝器
草叶纹铜镜、百乳铜镜和昭明铜 镜 01 生产
彩云之南,滇国故地——云南省博物馆馆藏20件珍宝
彩云之南,滇国故地——云南省博物馆馆藏20件珍宝云南位于西南地区,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之一。
云南省博物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6393号,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收藏有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共计20余万件。
以下就对云南省博物馆馆藏的20件珍宝进行盘点。
1. 新石器时代鸡形陶壶此陶壶长12.6厘米、宽9厘米、高12厘米,夹砂灰陶,制成母鸡形,呈蹲踞状。
器口两侧各有一枚泥泡,状似鸡眼;遍体饰点线纹,象征羽毛;背部和尾部饰三行乳钉纹,作为鸡翅。
在大墩子遗址里出土了鸡、牛、羊、猪的骨骼,除马之外,几乎六畜俱全,说明家禽饲养业在当时尚为发达,鸡形陶壶便是家禽在原始造型艺术上的反映。
1972年出土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大墩子遗址,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此壶构思奇巧,制作精致,造型优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原始社会的艺术精品,是云南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陶器。
2. 战国牛虎铜案此铜案高43厘米,长76厘米,为古滇战国时期青铜材料铸成的案祭礼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此铜案是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椭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
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牺牲自己对小牛犊的保护。
1972年出土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李家山24号墓,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此器奇特造型,新颖构思,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更为我国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品,国宝级文物。
古滇国的青铜器造型艺术赏析
古滇国的青铜器造型艺术赏析作者:王珂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6期摘要:古滇国的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地域民族艺术风格,以及远古生命初期的原始犷朴之美,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描述着古滇国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的历史画卷。
尤其是青铜器的造型精美奇特,具有丰富细腻的纹饰,不仅写实性强,构思也十分的巧妙,可谓之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古代青铜文化中的一支耀眼的奇葩,同时其中具有的造型艺术、独特风格以及所蕴含的民族宗教信仰与审美思想都值得广大研究者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主要以古滇国的青铜器造型艺术为中心进行赏析,以期为现代艺术领域中古滇国青铜文化的美学意义和潜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挖掘和完善提供一些依据和帮助。
关键词:古滇国;青铜器艺术;造型艺术中图分类号:K8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059-02云南古滇国的青铜器开创了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先河,是对云南青铜时代艺术魅力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古代青铜文化中一支耀眼辉煌的珍宝。
据考证,古滇国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帝国。
它勃兴于滇池之滨,鼎盛于战国至西汉时代。
由于偏居西南一隅,远离中原文化视野。
古滇国曾长期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显得神秘而离奇。
直至一九五六年,考古学家在昆明近郊的晋宁石寨山发掘出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特别是在第六号墓发现的“滇王金印”,结合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的零星记录,古滇王国灿烂的历史文明在沉睡两千年后开始露出冰山一角。
一、古滇国的青铜器造型滇系青铜器在世界古代青铜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国际学术界誉为世界四大青铜文明体系之一。
作为古滇国存在的证据,这些青铜器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记录下古滇人生产、生活、战争、祭祀等场景,有力证明了两千多年前曾有滇人在富庶的滇池岸边择湖而居的史实。
青铜器虽然铜锈斑驳,却难掩古滇国在青铜时代的辉煌,它们代表了云南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阶段。
地下考古资料显示,云南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存在了一种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
殷墟青铜器与云南青铜器的比较研究
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公元前 3000年左右 , 中国已经有 了青铜铸品 ,但进入青铜 时代 的 时间 ,目前所知大约是 在夏代 ,即公元前 21 世纪。与此 同时,居住云南古滇池 、洱海 、 滇西北 和红河 流域地 区 的云南 民族先 民也 同样创 造 了富有 地方 民族特 色 的光辉灿 烂 的青铜 器文化 ,充分体现 了当时云南青铜时 代的艺术成就 ,成为 中华民族古代青铜文化 中的一支夺 目的奇葩。
为什 么 中国中原 和云南 青铜 时代 的起 止时间会有这样 的差异 ,这不仅仅是地理位 置不同而出现 的 ,主要 的原因是 :创造文化
的主体不 同。中国中原青铜时代是汉族先民 创造 的,而云南青铜时代文化是云南少数先 民创造 的。
商朝 (前 1600年 一前 1046年 ),中国 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 。公元前 16o0 年商族部落首领商汤灭夏创立 ,商王朝 经历 l7代 31王 。历经 554年 ,至前 1046年 1月 20 El被周武王所灭。商朝建立后 ,从 仲丁到 盘庚的一百多年间 ,商朝统治 阶级内部发生 了诸子弟争相代立的长期王位纷争 ,商朝历 史进入 中衰时期。为摆脱 政治动乱和灾 害困 扰 ,商 王先后五次迁都 。盘庚迁殷是商代历 史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扭转 了商王朝 的颓 势 ,走上 了中兴 的道路 。出现 了 “百姓 由宁 , 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 。这座商朝王都在武 王灭纣以后遭 到破坏 ,逐渐废弃 ,成为废墟 , 故称 “殷墟 ”。殷 墟出土 的青铜器也 是在商 王朝的繁荣昌盛 中形成 的。
祖 国西南 的云南边疆 ,气候 温和 ,湖泊 众多 ,物产丰 富。从很早起 ,我 国少数 民族 就生息 、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 的土地上 。中
6第六讲云南青铜时代的艺术(下)
第二类作品:动物组合。有两种组合情况:
第一种组合:同类动物组合。以《三水鸟铜饰物》
为代表作。作品中,两蛇身体互相缠绕,构成绳辫状的
图案,其上站立三只水鸟,左右两只引颈举首,颈部美
丽的羽毛清晰可见,中立水鸟则亮翅举首,使我们仿佛
见到它那五色斑斓的翎羽。构图十分完美,左右两只水
鸟对称而立,若从中立的一只水鸟胸部中心画一条垂直
猎猪的代表作是江川李家山M13:6《二人猎猪》铜扣饰。一猎 手立于一粗壮的野猪身后,持剑刺入猪后胯,另一猎手腰部被猪咬 住,即将倒下,前面一猎犬惊恐奔逃,另一犬扑于猪身下正张口猛 咬猪腹。下有一蛇,口咬猎犬之前足,尾部缠绕于野猪后腿之上。
在表现狩猎的图像与雕像中,从狩猎参加者的衣着﹑佩饰等推 断,主要有三种身份:一般平民猎手﹑上层贵族以及军骑。如一些 执矛佩剑的猎鹿者多着短衣短裤,跣足,头顶高髻,有的佩臂镯﹑ 耳环等饰品,是典型的“椎髻之民”。还有一些骑马的猎手,多着 华贵的衣饰和佩饰,头缠包巾,马身也佩辔负鞍,显然是具有较高 身份的贵族阶层人士。再有一种身份的人是前已述及的军骑,这些 人多披挂战甲,策马执兵,驰骋于狩猎场,正在进行紧张的军事训 练。
这样的构图已经十分新颖,但古代的艺术家并不因此而
满足,在大牛的四足——即案足之间又另铸一只小牛犊,
使整件铜案的造型愈臻完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代艺
术珍品。此外,这件作品的深刻含义应该是表达母爱。
作品中的母牛宁可让猛虎咬噬自己,也要忍受着剧痛,
屹立在那里“巍然不动”,让小牛犊在自己的“卵翼”
下安然无恙。这不是伟大的母爱又是什么?
云南古代青铜动物雕塑作品,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单独一件的圆雕,多表现家畜、家禽以及一些温顺 的食草动物,还有飞禽、鸟类等等。第二类是动物群的组合。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类动物作一组合,在一件高浮雕 上表现出来,如群牛、几只孔雀等。另一种是表现动物格斗, 如牛虎格斗,野猪与豹格斗等等。第三类是人和动物组合在 一起,题材是表现狩猎、放牧等等。第四类是以动物为题材 用以装饰实用器物。
23214079_云南宜良青龙山墓地出土喇叭形青铜器试析
云南宜良青龙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匡远街道办娄桃营村西部边缘,为金星社区与李毛营社区的分界山。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7′55",北纬24°55′33",海拔1626米。
(图1)宜良青龙山墓地,为圆形缓坡台地,表面为耕地与杂草、灌木丛等植物相间。
北坡、南坡、东坡相对较为平缓,墓葬主要集中于此。
西坡较为陡峭,墓葬分布较少。
2017年4月,受昆明市文化广电体育局委托,昆明市博物馆与宜良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队,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青龙山约1万平方米范围内进行重点文物考古调查勘探。
墓地的核心区域,为东坡中部平台区。
此次文物考古调勘共清理青铜时代墓葬26座(编号M1~M26)。
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墓长170~220厘米、宽70~90厘米,均遭盗挖且较为严重。
墓葬及地层出土器物较为丰富,青铜器有喇叭形青铜器、胸甲、腿甲、当卢、斧、锛、矛、戈、箭镞、铃、簪、镯、扣饰和泡钉,陶器有纺轮、尊和罐,玉石器有玉玦、条形石坠、方形砺石、磨制细小的穿孔绿松石圆片,海贝3000余枚,部分海贝被平整地削去一半。
其中,M1出土的1件喇叭形青铜器,属云南考古中首次发现①。
笔者亲身经历此次考古调勘,对这件喇叭形青铜器的功能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写成此文求教于方家。
一、器物出土情况喇叭形青铜器,出土于M1第二层西北角。
出土时,底部稍有残损、变形。
(图2)□贾溪涛梁银云南宜良青龙山墓地出土喇叭形青铜器试析图1云南宜良青龙山墓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喇叭形青铜器①昆明市博物馆《宜良县青龙山青铜时代墓地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评价报告》(内部资料),梁银同志为此次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考古领队。
M1位于墓地核心区域东坡中部平台。
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埋藏较深,长、宽、深为250厘米、130厘米、240厘米,墓向290°。
上部被盗洞打破,一直到第三层,并打破M3。
墓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
青铜时代的云南滇青铜器艺术
理论纵横Theory research70云南古滇国青铜文化在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地位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存在年代上限断定的分歧。
比较统一的断代其下限应该是在西汉中晚期,即通常所称“滇王国”时期。
建国后至今,在云南境内数次大型青铜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已经证实了关于古滇国青铜器具有的极其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及学术地位。
有关古滇国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西南夷列》。
有关它的存在和消失在之后的史书上竟没有留下任何记载。
在古滇国历史经历的五百余年间,它兴盛于战国,至西汉之后走向衰亡。
东汉初叶云南被中原王朝的郡县制所取代,直至古滇国消失。
古滇国时期的青铜文化一个重要的代表性特征是:器型与小型的动物雕塑附饰的形式或是器型与独立的人物和动物雕塑的组合。
滇青铜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古滇国的文化脉络有着清晰的确定性。
古滇国青铜器区别于我国中原地区青铜器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青铜器附饰雕塑的写实性。
从云南省晋宁石寨山古滇国墓地和江川李家山滇墓考古发掘情况看,有代表性的当是江川与晋宁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和虎鹿贮贝器。
古滇国贮贝器种类包括的范围很广,如骑士、狩猎、人乐、播种与纺织贮贝器等等。
1992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玉溪地区、江川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江青铜时代的云南滇青铜器艺术内容摘要:滇青铜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古滇国的文化脉络有着清晰的确定性。
古滇国青铜器区别于我国中原地区青铜器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青铜器附饰雕塑的写实性。
古滇国时期的青铜文化一个重要的代表性特征是:器型与小型的动物雕塑附饰的形式或是器型与独立的人物和动物雕塑的组合。
与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同时,云南古滇国的青铜器至商代以后,居住云南古滇池、洱海、滇西北和红河流域地区的云南民族先民也同样创造了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光辉灿烂的青铜器文化,在这些青铜器中,完整而精美的造型包括了动物组合、人和动物的组合及圆雕、浮雕及直形体浇铸与焊接的工艺。
其写实性之强,令人叹为观止。
云南古国出土青铜器赏析——春祈秋报尚武之国
云南古国出土青铜器赏析——春祈秋报尚武之国牛虎铜案,战国(475-221年),高43、长76厘米,江川李家山24号墓出土,云南省博物馆藏牛虎铜案,战国(475-221年),高43、长76厘米,江川李家山24号墓出土,云南省博物馆藏。
案,即俎,古代祭祀时安放祭品的器物。
这件铜案取形于两牛一虎,在大牛的造型中削去其宽厚的背部成为椭圆形的俎台,牛站立的四腿自然成为案桌的四足。
这件取材于自然的青铜器在造型艺术的构思上,非常值得品味。
牛虎铜案独特的设计之美也反映出了其创造者——古代滇人亲近自然、不拘一格的生活状态。
凝结着古滇人智慧与思想的牛虎铜案堪称云南青铜文明的一件杰出代表。
猎首纹铜剑,战国(475-221年),高28.8厘米,云南省博物馆藏猎首纹铜剑,战国(475-221年),高28.8厘米,云南省博物馆藏。
该铜剑剑柄及刃后锋两面均有浮雕人像,皆双目鼓圆,阔嘴咧齿,面目狰狞可怕。
从两者的面貌衣着及行为动作看,似为滇国时期专门从事宗教祭祀活动的巫师。
滇国百姓在对自身和自然周遭缺乏认知的情况下,往往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祈求神灵的庇佑和恩赐。
然而人和神鬼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于是伴随着宗教信仰的产生,出现了一批专门沟通人神情感的所谓巫师。
在个人专制的酋邦社会,巫师掌握了超自然的唯一途径,从而攫取了崇高的独特地位。
女俑杖头,战国(475-221年),高18、銎径2.2厘米,江川李家山18号墓出土,云南省博物馆藏女俑杖头,战国(475-221年),高18、銎径2.2厘米,江川李家山18号墓出土,云南省博物馆藏。
滇国墓葬中发现过数量较多的木杖遗迹,杖的上端均有此圆雕铜饰,铜饰连接圆形銎,銎两侧多有对称的钉孔,用以固定木杖。
这些圆雕铜饰的题材广泛,有人物、走兽、飞禽、鱼蛇等,制作都十分精致。
关于木杖的用途,有的人认为是滇国祭祀活动或集会时使用的仪仗器,有的认为是王族的令牌或是扶老用的“鸠杖”,但其确切的用途仍有待考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03
04 05 06
铜棒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玉衣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目录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铜编钟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四牛铜线盒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三枝铜俑灯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草叶纹铜镜、百乳铜镜和昭明铜 镜 01 生产
02 03
04 05 06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虫兽纹铜臂甲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蛇头纹铜叉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曲援铜戈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猴衔蛇钮铜钺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立鸟铜盖陶杯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三鸳鸯铜盒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五牛铜桶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鎏金立兽器盖
02 03
04 05 06
高9厘米,宽12厘米,深7.5厘米 石寨 山13号墓出土 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其布局系用巨木自 平地筑一平台,高约与人齐。台周置有 栏板。前有阶梯,以备上下。后台建一 茅舍,当为草木建筑。舍屋两端各立一 圆柱,柱头斜出支柱,以撑屋檐。屋顶 以长木枝条交叉排列,屋脊两山向外突 出,其下各挂一牛头。屋有墙,正面中 间开一小龛,龛中供一人头。平台上有 二十余人,男女皆有,均为滇人。平台 右侧跪坐五人,前置一案,上置供物。 案前立有四男子,作舞蹈姿态,舞佣旁 有三人,作击鼓之状。小龛下覆置一铜 鼓,鼓前蹲一犬,犬旁跪一人。平台正 面,有四人在烹饪食物。平台左后方, 跪坐五人,前置类似炊器三件。往前复 有八人及不详用途的器物四件,其中一 件作吹笙之状。滇人聚集在这屋宇中进 行怎样的祭祀活动,专家们各有说法。
04 05 06
孔雀纹铜铲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人头纹铜斧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蛇头纹铜斧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鱼尾纹铜斧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高19厘米 石寨山10号墓出土
02 03
04 05 06
直柄葫芦笙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长60厘米, 石寨山17号墓出土 在直管的上端焊接圆雕的虎噬牛装饰,下面有一个较大的圆孔, 背面六个长方形孔;直管的下端为一圆球体,圆球正面有一个很 大的圆孔,似铜勺形状,吹奏时可起共鸣作用。
虎噬牛铜枕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五牛铜枕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二牛铜枕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立牛铜伞盖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鎏金双人盘舞铜扣饰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高12厘米,宽18.5厘米 石寨山13号墓出土 器物为两男性作舞蹈状,高鼻深目,形象奇特,头后均挽一小髻。 着紧身衣襟,其上有纹饰,腰间佩长剑,两手伸开,手中各持一 盘作舞蹈状。其下有一蛇,蛇口咬住一舞蹈者之后腿。
蹲蛙铜鼓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尖叶形孔雀纹铜锄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阔叶形孔雀牛头纹铜锄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三角形纹镂孔铜锄和镂孔铜锄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双鹿穿銎铜斧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孔雀践蛇穿銎铜斧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02 03
04 05
漆柄直援铜戈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02 03
04 05
三熊穿銎铜戈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02 03
04 05
虎熊搏斗穿銎铜戈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蛙形铜矛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长17厘米 石寨山征集 矛刃部后端及銎部铸有一浮雕青蛙,两前肢弯曲成双环耳,两后肢 下蹲作起跳状。蛙背及四肢上有双旋纹、圆涡纹、回纹及竹节纹等 纹饰,既刻画出青蛙的生动形象、又巧妙地成为装饰图案。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水獭捕鱼穿銎铜戈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豹衔鼠穿銎铜戈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虎猪搏斗穿銎戈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缚虎纹铜矛
04 05 06
刷形铜器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目录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铜屋宇饰物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高11.5厘米,宽12.5厘米。深7.5厘米 石寨山6号墓出土房屋为干 栏式建筑,平台周围置高栏杆,形成一回廊。台前拦梯处竖一板, 上端靠拢屋檐,有一蛇蜿蜒而上。栏杆和栏板上刻有精细的菱格纹 和三角形纹饰。屋舍前小龛中供一人头。平台上立者和坐者约十多 人,男女均有,皆为滇人。廊右方有五人,计跪者三,依楯而立者 二。小龛前右有两人,一立一坐,坐者双手扶于案上。龛下置一鼓, 鼓前靠梯左侧伏一犬,其右跪一小人。屋左后方有两人。皆跪坐, 其一吹葫芦笙。正面左角上有三人及铜鼓数具。栏板上有鹦鹉、牛 和猪腿等。台前地上有三人,作烹饪食物状,台下及两侧有牛、羊、 猪等家畜。
四人乐舞铜俑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高9厘米, 石寨山17号墓出土 四俑发饰、服形相同,脚下都有一环形小扣,均属女性。其中一 人吹曲管葫芦笙,边吹边跳;其余三人均作舞蹈状,或摆动双手, 或移动双脚,姿态十分优美。以上四人皆蓄银锭发髻,耳佩大环, 手戴铜镯数件,右肩带上系短剑,腰间束带上有一圆形扣饰,身 披有花纹的毛纺织物,上衣后襟较长,下拖至脚后,两膝以下各 绕兽尾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女性铜俑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女性铜俑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立牛铜尊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孔雀盖铜杯
01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吊人铜矛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三兽铜啄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三人一牛铜啄
01
生产
生活 军事 舞乐 装饰 贮贝器
02 03
04 05 06
虎噬牛铜狼牙棒
云南青铜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