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与答案

合集下载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精练(含解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精练(含解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ké)深处。

B.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yìng)急措施。

C.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yǔn)石的撞击。

D.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fèng)。

2.下列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们确实检侧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B.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夕大浪。

C.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但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组是()A.特朗普对美国新冠疫情的应对方式,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灾难)。

B.大约经历..(经过)了一亿年。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悲壮)得多。

D.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B.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发现过斯石英的事实,可以证明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C.斯石英原子间结合得极为致密,不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

D.“泛大陆”是指板块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的这个大陆。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及答案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及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一、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 )带碰撞( )褶皱(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选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迁移漂移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割分裂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严密周密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3.填空。

本文作者阿西莫夫是国家、家,代表作有《》《》等。

4.“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八年级某班级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关于对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答:(2)该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传“低碳生活”的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议学生低碳生活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

40字左右。

答:(3)李沁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特意在网上找了一则资料,但是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习题一种叫自养。

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

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很多根毛。

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

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

在阳光下,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000亿个二氧化碳分子。

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也许有人怀疑,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的确,汽水厂就是利用压力把二氧化碳压在水里,再加上些果汁香料之类,制成清凉可口的汽水的。

然而植物不能靠喝汽水过日子,它们需要的是含有高能的食物。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

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一个肉细胞里,一般会有20至100个。

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

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废气──氧,由气孔排出。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

看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小部分经呼吸作用又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之用。

1、这些文字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文段中“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一句中的“它们”所指代的是:。

3、“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这一句的主干是:。

4、“光合作用”的定义是( )A、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变化的结果。

B、叶绿体吸收了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高能的有机物质的作用。

C、叶绿体和蛋白质组成的小颗粒和水以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并放出废气──氧的过程。

部编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鸟臀.目(tún) 褶.皱(zhě) 两栖.(qī) 携.带(xié)陨.石(yǔn) 劫.难(jié) piāo(漂)移骨gé(骼)追sù(溯) péng(膨)胀尘āi(埃) 潮xī(汐)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联的。

B.此次“爱心书包公益活动”首批捐赠共复盖偏远山区少数民族14所小学,4 754名学生。

C.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如果美苏双方没有在最后关头收手,很可能会暴发大规模的冲突,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

D.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

(解析:A.“联”应写作“连”;B.“复”应写作“覆”;C.“暴”应写作“爆”。

)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B.“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C.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成绩的原因,在于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

D.李克强总理围绕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中心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全面部署。

(解析:A.句式杂糅,“本着……的原则”与“以……为原则”两种句式任取一种即可;C.句式杂糅,“之所以……”与“……的原因”两种句式任取一种即可;D.句式杂糅,“围绕……”与“以……为中心”两种句式任取一种即可。

)4.填空。

本文作者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①它们把很多生物并不喜欢的木材、真菌和半腐烂的枝叶当美食,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纤维素和木质素。

②白蚁只需嚼碎树枝草茎等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并吞入腹中,消化工作则由披发虫负责。

第1课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习题含答案(部编版)

第1课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习题含答案(部编版)

第1课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积累和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鸟臀.(tún)褶.皱(zhě)两栖.(xī)岛屿.(yǔ)B、潮汐.(xī)劫.难(jié)衍.射(yǎn)骨骼.(gé)C、追溯.(sù)遗骸.(hái)陨.石(xǔn)熔.化(róng)D、蟾蜍.(yú)携.带(xié)膨胀.(zhàng)地壳.(qiào)【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B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栖”应读“qī”。

C 项“陨”应读“yǔn”。

D项“蜍”应读“c hú”。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骨骼蟾蜍飘移深渊B、驮着汇聚分裂爆发C、措施致蜜趋势膨胀D、携带悲残舒适流逝【答案】B【解析】考查字形的识记。

A项,“飘移”应为“漂移”;C项,“致蜜”应为“致密”;D项,“悲残”应为“悲惨”。

故答案为B。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答案】B【解析】似乎:大多数情况下为副词,表示揣测,有仿佛、好像的意思。

几乎:①将近于;接近于于。

②差点儿(儿化)。

恐龙时期的生活环境离现在太远,只能推测,不能确定,故用“似乎”。

常常:指时常,经常。

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解析)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会运用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解析:在细读两文的基础上,抓住两篇文章的结尾段进行归纳。

二、参考答案:《恐龙无处不有》的论证思路: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现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

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一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超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呢?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是大陆在漂移面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一推断最近一次“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一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成四部分一于是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最后得出结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被压扁的沙子》的论证思路;起笔提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引出恐龙灭绝的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然后分析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通过严密的推理,肯定“撞击说”否定“火山说”,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外最体撞击地球。

解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一般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两篇文章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行文的。

三、参考答案:1.补充说明性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注重观察、善于发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2.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意在强调此研究的现实意义。

3.使晦涩难懂的化学名词变得浅显,适合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理解。

4.对上文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文所讲的道理,从句子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幽默和思维的活跃。

解析:结合上下文,体会这些补充说明性文字的作用,体会论证语言的严密性。

四、参考答案:板块构造理论。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海沟”的形成过程,从文中“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等句子可知,材料描述的现象是与课文中的“板块构造“理论相联系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piāo yí (2)liú shì(3)zhě zhòu (4)xié dài (5)jié nàn (6)zhì mì(7)zhuī sù (8)tiān yī wú fèng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2):随身带着。

(3):不能弄明白的事物。

(4):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5):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幅画原已破损,但经过郑师傅一天的精心修补和整理,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破旧的痕迹都看不出来。

B.古生物学家发现原始人类遗骸化石,时间可追溯到180万年前,这表明人类最古老的祖先当时生活在该区。

C.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人感受到其真正的意义;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你我懂得时间之于生命的重要。

D.麦收时节,某市农业部门组织了近百名农机具修理能手奔赴田间地头,在这些修理能手的妙手回春之下,一批受损收割设备重新恢复了麦收作业。

4.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森林扑火实战演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演练提升森林防火指挥员和队员们的实战能力。

B.进博会不仅是采购、交易、洽谈、合作的舞台,更是观察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措施成果及走向的窗口。

C.2019 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658.71亿元,同比增长超四成。

D.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兴趣。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作者阿西莫夫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B.阿西莫夫的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属于科普作品。

C.《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板块构造”学说。

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鸟臀(tún) 深渊(yuān) 两栖(xī) 岛屿(yǔ)B.潮汐(xī) 劫难(jié) 衍射(yǎn) 骨骼(gé)C.追溯(sù) 彗星(huì) 陨石(xǔn) 薄层(báo)D.漂移(piào) 携带(xié) 膨胀(zhàng) 地壳(qià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是错别字,对其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1)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溶化。

(2)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贱到了平流层中。

(3)它的原子相据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4)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邹变形。

A.(1)中的“溶”改为“融”。

B.(2)中的“贱”改为“溅”。

C.(3)中的“据”改为“距”。

D.(4)中的“邹”改为“皱”。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4.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

( )(2)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3)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5.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中“曾经”是副词,“劫难”是名词。

B.“所有的科学家”“散落在地球表面”“同时认为”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

初二语文课内《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语文课内《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基础知识讲解。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字形。

遗骸蟾蜍褶皱鸟臀⽬两栖追溯劫难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遗骸:遗留下来的⾻骸。

蟾蜍:⼀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癫蛤螺。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上,向江河发源处⾛。

⽐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缝:神话传说,仙⼥穿的天⾐,不⽤针线制作,没有缝⼉。

⽐喻事物没有⼀点破绽。

3、了解相关常识。

1长期以来,⼈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

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地都是连在⼀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陆⼀分为⼆,继⽽⼜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陆。

南极洲、⾮洲、南美洲、⼤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陆。

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场深刻⾰命的⼤陆漂移学说。

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就为这⼀学说提供了有⼒证据。

2关于恐龙的灭绝。

在距今⼤约23亿⼀8000万年的中⽣代,恐龙这个庞⼤的爬⾏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灵。

这些庞然⼤物在中⽣代的陆地上⾃由⾃在地⽣活了1亿多年。

但是随着中⽣代的结束,曾经不可⼀世的恐龙,竟悄悄地在地球上灭绝了。

⾄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多种猜测:⼀是⽓候变冷使得⼤部分⾷草恐龙因饥寒交迫死去,⽽以吃⾷草恐龙为⽣的⾷⾁恐龙也⾃然随之⽽去;⼆是中⽣代的⽩⽟纪后期,地壳活动频繁,地球上地震、⽕⼭喷发接连不断,⼤洪⽔也相继肆虐,动作笨拙的恐龙们因来不及逃脱⽽⼤量死去,侥幸剩余下来的却⼜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最后便全部死掉;三是⽩⾄纪后期,宇宙中有距离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量⾼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很多恐龙及其他⼀些同时期的⽣物都杀死了;四是在⽩垩纪后期,可能有⼩⾏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量死亡。

3阿西莫夫(1920—1922),美国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说家。

本⽂选⾃《新疆域》。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潮汐.(xī) 劫.难(jué) 天衣无缝.(fènɡ)B.褶.皱(zhě) 地震.(zhèn) 海洋深渊.(yuān)C.追溯.(sù) 陨.落(yǔn) 地壳.运动(ké)D.彗.星(huì) 衍.射(yǎn) 两栖.动物(xī)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是大陆在(漂移迁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漂移迁移)。

(2)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迅速)。

3.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大约经历了一亿年, 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①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②气候逐渐变冷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④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A.②④③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①③④②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 )(2)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3)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4)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5.填空。

(1)本课两篇短文的作者是,他是国作家、科幻小说家。

(2)《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鸟臀(tún)褶皱(zhě)两栖(xī)B.潮汐(xī)劫难(jié)衍射(yǎn)C.追溯(sù)遗骸(hái)陨石(xǔn)D.蟾蜍(yú)驮着(tuó)地壳(qiào)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烦躁瑰宝松懈含辛如苦痛心疾首改为②凋零谛听暇想别出心裁物竞天择改为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所有陆地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风,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反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是()A.大约经历(经过)了一亿年。

B.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悲壮)得多。

D.这一地区的战争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灾难)。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B.“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C.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D.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请把下面的词语工整、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骨骼流逝褶皱携带劫难致密陨石追溯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骨骼.(gé)臀.部(diàn)不解.之谜(jiě)B.彗.星(huì) 岛屿.(yù) 冰天雪.地(xuě)C.携.带(xié) 撞.击(chuàng) 天衣无缝.(fènɡ)D.追溯.(sù) 陨.石(yǔn) 二氧化硅.(guī)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时间流逝水土流失B.岩石熔化冰雪融化C.导致失败本末倒置D.大陆漂移白云飘遗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劫难:灾难;灾祸。

B.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C.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D. 不解之谜:不了解的秘密。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2)“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3)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课内精读阅读《被压扁的沙子》,回答问题。

6.文中介绍了哪两种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主要为了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2018·聊城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鸟臀.目(tún) 褶.皱(zhě) 两栖.(qī) 携.带(xié)陨.石(yǔn) 劫.难(jié) piāo(漂)移骨gé(骼)追sù(溯) péng(膨)胀尘āi(埃) 潮xī(汐)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联的。

B.此次“爱心书包公益活动”首批捐赠共复盖偏远山区少数民族14所小学,4 754名学生。

C.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如果美苏双方没有在最后关头收手,很可能会暴发大规模的冲突,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

D.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

(解析:A.“联”应写作“连”;B.“复”应写作“覆”;C.“暴”应写作“爆”。

)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B.“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C.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成绩的原因,在于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

D.李克强总理围绕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中心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全面部署。

(解析:A.句式杂糅,“本着……的原则”与“以……为原则”两种句式任取一种即可;C.句式杂糅,“之所以……”与“……的原因”两种句式任取一种即可;D.句式杂糅,“围绕……”与“以……为中心”两种句式任取一种即可。

)4.填空。

本文作者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①它们把很多生物并不喜欢的木材、真菌和半腐烂的枝叶当美食,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纤维素和木质素。

②白蚁只需嚼碎树枝草茎等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并吞入腹中,消化工作则由披发虫负责。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

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试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参考答案:【示例一】《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从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出发,联系到其他大陆也有恐龙化石,从而说明恐龙无处不有;然后又写到现代两栖动物不能在南极生存,但在南极确实发现了两栖动物的化石,从而推论出不是恐龙在迁移,而是大陆在漂移。

最终得出结论:恐龙的灭绝和大陆漂移有关。

【示例二】《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首先通过新闻报道和一些科学家的观点,引出目前存在的造成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然后根据地质学上的发现进行推理分析,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论证,并最终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类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点拨:回答本题首先一定要读懂括号前语句的含义,然后再分析括号内语句的含义,最后分析其对前面语句起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1.这一句补充说清楚明了大陆漂移假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说明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

2.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点拨】 “致密”的意思是“细而密;细致
精密”,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亲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
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500万年前的一颗
___躯__体___增__大__不___利__于__物__种___的__生__存___和__繁__衍____。
【点拨】围绕材料中的“沦落为珍稀的自然保 护动物”,抓住关键词“小个子”“最庞 大”“灵活小巧”思考,便可得出答案。
(2)【口语交际】近期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讲述了在不久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 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 “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 阳系,寻找人类的新家园的故事。为此,八年 级(3)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传“低碳生活”的 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议学 生低碳生活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50 字左右。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答案
1.红色字的读音或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A.深渊(yuān)
不解之迷
B.喷发(pèn)
岛屿链
C.地壳(ké)
褶皱
D.缓慢(huǎn)
携带
【点拨】 A项“不解之迷”应为“不解之谜”; B项“喷”应读pēn;C项“壳”应读qiào。
2.下列句中红色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示例: 同学们,低碳环保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
活方式。营造一个低碳的生活环境,应从我们 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我们大家 一起行动起来吧!
A.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其中饮食文化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年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有误的一项是()。

A.褶(zhě)皱劫(jié)难B.遗骸(hái)蟾蜍(yú)C.两栖(qī)深渊(yuān)D.追溯(sù)衍(yǎn)射2. 下列词语有错误的是()。

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所有陆地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风,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反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4.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海峡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B.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C.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5. 选出缩句正确的一项( )。

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A.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B.斯石英被转化为二氧化硅。

C.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D.任何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6. 选出没有运用说明方法的一项()。

A.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B.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完成时间:30分钟编者:李陈妍审核:林剑波学校:班级:学生:一基础训练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鸟tún()目(2)chánchú()()(3)xié()带(4)潮xī()(5)领yù()(6)yǎn()射(7)二氧化guī()(8)排chì()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3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二课时达标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恐龙无处不在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5.“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什么是泛大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9.“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那时指________。

10.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被压扁的沙子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

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

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

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

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1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1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1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A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

B金刚石和斯石英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恢复原貌的趋势。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D斯石英的原子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

14.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A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三能力提升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赤潮(1)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赤潮”的记载。

(2)直到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才逐步揭开了赤潮的神秘面纱。

原来是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从而引起水色异常,形成赤潮。

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较多,主要是微型或小型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现在已知的有40多属、120多种,其中以夜光藻、骨条藻和原生物中的溢虫等较为常见。

它们主要分布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的海水表面。

(3)赤潮的颜色,主要由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决定,如以夜光藻为主形成的赤潮,主要呈红色;而以绿色鞭毛藻形成的赤潮则为绿色。

因此,赤潮实际上是各种有色潮的总称。

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常带有粘性和腥臭味,所以又被称为“臭水”、“厄水”。

(4)近年来,赤潮的频繁出现与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人类长期向海洋倾倒垃圾,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和农业肥料大量流入海洋,给海洋生物增加了过量的食物,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和聚集,造成海洋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这是赤潮形成的根本原因。

(5)此外,海区内的水文气象条件,也与赤潮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强烈的日照、水温的升高、海水的停滞以及海面上空气流稳定等因素,均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

因此,这也是赤潮形成的自然条件。

(6)密集的赤潮生物不仅堵塞鱼类的鳃,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海水极度缺氧,而且还能够形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生存,导致其大量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这种生物毒素不仅能够引起鱼类及贝类中毒或死亡,人若食用了含有这种毒素的海产品,也有可能发生中毒或致死事件。

(7)人类怎么也没有想到,早在20亿年前就已经活跃在地球上的藻类,今天会以这样的方式向我们敲响警钟。

这是海洋对人类破坏生态的报复,它告诉我们,海洋绝不是人类的“垃圾站”和“污水桶”。

保护海洋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选自《化石》,有删改)15.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赤”是红的意思,但“赤潮”时海水并不一定都呈红色。

B“赤潮”对海洋鱼类、贝类甚至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C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不少,它们都是微型或小型的原生动物,都生活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的海水表面,所以才引起了水色的改变。

D“赤潮”发生时,海水常常会变粘并伴有腥臭味。

16.第(7)节画线句子中“这样的方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向我们敲响警钟”中的“警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2)节中加粗词语“一些”能否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建国初到60年代以前,我国沿海仅发生过4次赤潮,70年代达15次,80年代以来达到了260次。

请运用选文中的相关知识解释我国赤潮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