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教案资料
古代礼仪之邦周朝的礼乐制度解析
![古代礼仪之邦周朝的礼乐制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98bd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4.png)
古代礼仪之邦周朝的礼乐制度解析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不仅政治制度完善,经济繁荣,更是以其独特的礼乐制度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古代礼仪之邦周朝的礼乐制度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周朝文化。
一、周朝礼乐制度的背景解析1.1 礼乐制度的起源周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其礼乐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周文王和周武王创立了周朝,他们重视礼乐,将其视为巩固王权、统一民心的重要手段。
1.2 礼乐制度的特点周朝的礼乐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礼乐在周朝社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几乎渗透到了各个方面,如政治、教育、婚嫁等。
其次,礼乐制度具有一定的义务性,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规范进行行为,并受到相应的奖惩。
再次,礼乐制度在周朝的统治下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加强了各个封建等级之间的联系。
二、周朝礼乐制度的主要内容2.1 礼制制度周朝的礼制制度包括了各个方面的规范和仪式,如祭祀、宴饮、婚嫁等。
其中,祭祀是最重要的礼制活动之一。
周朝的天子和诸侯都会定期举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此外,周朝的宴饮也是一种重要的礼制活动,用来巩固各国和宗族之间的关系。
2.2 乐器制度周朝的乐器制度是礼乐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器在周朝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用于各种场合和仪式。
周朝的乐器种类繁多,如钟、鼓、箫等。
其中,周朝最重要的乐器之一是钟,它被用于祭祀和宴会等庄重场合,代表了王权的崇高与庄严。
三、周朝礼乐制度的意义分析3.1 维系社会秩序周朝的礼乐制度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维系了社会的秩序。
周朝统治者通过规定各个封建等级的礼仪规范,使人们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
3.2 表达尊重与感激之情礼乐制度是一种表达尊重和感激之情的方式。
周朝的祭祀活动和宴饮仪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神灵和他人的表示感激之情的一种方式,也是表达自身地位和身份的一种手段。
3.3 传承文化传统周朝的礼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和传承了先秦时期的礼乐文化传统。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8af6cf8763231126fdb1154.png)
道道周往的礼乐制度之阳早格格创做正在尔国文化的死少历程中,西周是一个政事文化制度大变动的时期,它上启近古夏商的图腾崇拜、巫术祭祀文化,下开中原礼乐文化的先河.其中礼乐制度既是对付履历的延绝,又是对付此之前文化机制的反映,共时也开收了后世人文粗神战理性思维.由于礼乐是西周那一特定的时期出现的,其肯定限制于社会表层的活动,果此,为了相识西周的礼乐制度,有需要先相识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及起主要效率的社会表层结构.《左传》纪录:“国之大事,正在祀与戎.”也便是道,正在仆隶社会的周代,国家大事有二件:一是要祭祀祖先,二是要戴兵挨仗.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止王政.为了坚韧其统制,他依照周国本有的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维护仆隶制统制的制度.西周统制的坚韧,与那套宁静的制度很有闭系.其中有四大制度:启修制、宗法治、礼乐制、井田制.根据启修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把爵位、土天连共住户分启给诸侯;诸侯对付天子有纳贡、从征等负担,然而可把土天及住户分赐给卿大妇;卿大妇之下又有士.那便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妇—士金字塔形之贵族等第制.为了贯串启修制度,西周还产死了按血缘闭系构制起去的家属制度——宗法治,确定从天子到士各级贵族的名位只可由嫡少子继启,并修坐以世界最下宗主——周天子为核心的层层藩屏.启修制是西周的政事制度,也是其统制的核心.井田制是保护启修的经济制度.宗法治度、礼乐制度,则是保护启修的社会制度战文化制度.从履历上观察,商代便有分启诸侯的局里,果为收土大了,分启便于统制.然而商代不把自己的共姓启到各天去.周代也搞分启,该当道是与法于商的,然而周人的分启,绝大部分启的是共姓,也便是把周的族人分启到世界各天去成为当天的统制者.果此周代的分启诸侯,是把“宗法”与“启修(启侯修国)”分离起去的搞法,由此便产死了盘绕姬姓宗族的层层“大、小宗”的周到等第闭系. 礼乐制度,正是对付于那个周到的宗法等第网的强调战牢固.某一等第的人,才搞享用那一等第的礼乐.便乐而止,等第的真量包罗有对付乐舞款式,乐器品种战数量,乐工人数等等的千万于规定,超出规格便是宽沉犯法.正在各等第贵族自己以及他们之间的活动中基础采与所确定的俗乐,,无疑能正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加强宗族瞅面,产死“天下一家”思维的效率.2礼乐制度的真量周代是最早对付“礼”(祭祀等仪式)战“乐”(伴伴“礼”举止的乐舞)做确定的时代,即所谓得制定礼乐.如果道商代人尊崇鬼神的话,那么周代人尊崇的则是礼.传闻那一要害步伐是周初的大政事家周公颁止的.确定了凶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止军,出征)、宾礼(往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好、尊亢有别、少幼有序,真止所谓的「刑不上大妇,礼不下嫡人」.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统制者等第制度的政事规则、公德典型战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厥后死少为区别贵贱尊亢的等第教条.果此,“礼”并不是“规矩”,“礼节”那样简朴.“礼”的真量是好别,用去隐现社会中各等第之间的好别,也便是道,贵与贱,尊与亢,少与幼,亲与疏之间必须按照各自的止为典型,千万于不可以殽杂.那样便产死了君臣,女子,兄弟,妇妇之间的上下尊亢闭系.周公把“尊礼”瞅做真止德政的要害真量.如果违背了“礼”,便是“僭越”.所以孔子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止,非礼勿动.”然而是,一个社会只道究好别,不道战共,社会便出法战谐.果此,周公正在制“礼”的共时又做“乐”,使“礼”与“乐”相辅相成.乐则是协共各贵族举止礼仪活动而创制的舞乐.“乐”,天然是音乐,然而是它超出了音乐,戴上了浓薄的政事色彩战社会色彩.“乐”的功能是,以音乐激起共鸣情绪.舞乐的规模,必须共享受的级别脆持普遍.“礼”与“乐”不克不迭殽杂,有着真量的辨别.《乐记》中道得佳:“共则相亲,同则相敬”.意义是道,“乐”的战共使人们相互敬爱;“礼”的好别使人们相互尊敬.“礼”,道究好别;“乐”,道究战共.果此,“礼”与“乐”,亦即“同”与“共”,二者缺一不可,可则社会便会得衡.西周的礼乐,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文化.三礼乐制度的死少与效率礼乐制度的效率从其后几千年背去到浑代中断,每个时代的简直真量本去不相共,然而表里上皆与周公的礼乐制度是普遍的.礼乐文化正在周代赢得了下度的死少.起初,周文化降后于商文化,厥后继周往修坐之后,吸支了商文化的成果,文化赶快死少起去,意识形态也已经有很大的分歧.大司乐是周往修坐的尔国履历上第一个规模宏大的音乐机构;六代之乐是周往继启战吸支上古保守乐舞战创做乐舞粗华之体现;八音分类法的出现,是古代音乐开初加进一个较下死少条理的反应;西周树坐“乐悬制度”(乐舞等第制度),对付于维护西周仆隶社会近三百年间统制秩序的宁静战文化圆里的创制起到了主动天效率,西周的俗乐,则将乐舞形态推背了无以复加的天步.所有那些,皆是尔国仆隶社会音乐文化死少时期的产品.标记占着音乐战政事完好分离的礼乐制度正在那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收挥战完备.到秋秋时期,礼乐制度真足瓦解了,随即仆隶制度开初趋背衰降,“礼崩乐坏”成为周代社会表层修筑周到解体瓦解的标记.天子至下无上的权利职位受到了各国诸侯的挑拨.曾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俗.北山》)的周天子职位一降千丈,不但丧得了统制诸侯的本收,反而成了”小国之君“,时常被人利用.那反应正在音乐文化圆里,周王室把持战主宰文化的局里一直不复返,各诸侯国的音乐却赶快天伸展死少起去,即所谓的”文化下移”新乐风靡往家,人们的审好概念爆收了极大的变更.礼乐制度符合了当时的政事需要(即统制阶级的央供),社会需要,经济需要,文化需要,一定程度上宁静了统制秩序,歉富了人们的娱乐死计.然而是它也有限制性,它忽略了下层群众的文化需要,而且人类社会是不竭死少的,不可能永暂停顿正在仆隶社会,也不可能便惟有礼乐制度那一种音乐文化.按礼乐制度确定不克不迭变动的音乐,随着时间的近逝,纵然是贵族也已越去越对付之感触隔膜,渐渐把它们瞅成不过“古乐”而已;西周俗乐的政事效率将与其有趣的“古乐”所有萎缩、僵死,是不可预防的履历运气.。
浅谈周朝的礼乐制度
![浅谈周朝的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2e7f6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c.png)
浅谈周朝的礼乐制度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礼乐制度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深远的影响。
周朝的礼乐制度融合了古代的礼制和音乐,形成了独特而完善的体系,对于社会秩序的维系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朝的礼制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约束方式,对于国家的统治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礼制规定了各种仪礼的形式,包括国家的婚丧嫁娶、朝贺吊祭等各类宴会仪式,以及朝廷的例行行事和政府机构的组织形式等。
这些礼制要求国王和贵族必须遵守,不仅是对于社会等级和权威的体现,更是对于社会秩序维护的一种手段。
礼制还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人应该穿戴的衣物、佩戴的饰品等,以此来明确社会地位和身份。
这种礼制的存在使得社会得以有序运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周朝的乐制也是礼乐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在周朝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它被广泛用于宴会、祭祀、军事活动等各个领域。
周朝的乐器有钟、鼓、磐等,其乐音优美,节奏鲜明,能够使人们心情舒畅,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之气。
在礼乐制度中,乐与礼彼此依存,乐在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周朝的乐曲分为雅乐和俗乐两类,雅乐是供朝廷和宴会等正式场合使用的,而俗乐则是用于庆祝丰收、娱乐游戏等民间活动。
乐器演奏时需要严格按照乐谱进行,强调合奏的和谐与整齐,从而达到一种美妙的音乐效果。
礼乐制度在周朝的统治中也发挥了重要的政治意义。
周朝将礼乐制度视为一种文化工具,通过推广礼乐制度来维护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定。
周朝的统治者以礼乐制度来约束国家的各级官员和贵族,规定了官员的行为规范和礼仪等级等,既可以显示统治者的威信,又可以避免官员贪腐、奢侈等不良行为。
同时,周朝的统治者也积极推广礼乐制度,选拔和培养各类文化人才,以提升朝廷和政府的文化素质。
此外,周朝的礼乐制度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朝的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礼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礼仪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礼乐制度通过严格的规范和约束,在社会中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和共同认同,成为后世文化的源头。
中国历史朝代周朝的礼乐体系
![中国历史朝代周朝的礼乐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8b4a5b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e.png)
中国历史朝代周朝的礼乐体系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被后人誉为礼乐之邦,因其完善而独特的礼乐体系而闻名于世。
周朝的礼乐体系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维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周朝礼乐体系的起源、内容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礼乐体系的起源周朝礼乐体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的礼乐已经初具规模,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
经过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努力,礼乐体系逐渐完善起来。
礼乐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地位,提高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和文化发展。
二、礼乐体系的内容特点1. 礼乐的理念和目标周朝的礼乐体系以“和”为核心理念。
礼乐被视为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
礼乐不仅注重外在的规范和仪式,更注重内在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2. 礼的内容礼在周朝的礼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礼分为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兄弟之礼、夫妇之礼、朋友之礼等多个方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礼仪规范,遵守这些规范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和谐。
3. 乐的内容乐在周朝的礼乐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乐包括舞蹈、音乐、歌唱等多种形式。
乐被视为人与天地之间的桥梁,通过乐的表达来祈求丰收、祈福和祭祀神灵。
同时,乐也是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
三、礼乐体系对后世的影响1. 礼乐体系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周朝的礼乐体系奠定了后世中国文化基础。
礼乐成为后世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影响了儒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承。
礼乐的规范和价值观念在后世中国社会中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2. 礼乐体系对社会秩序的维系周朝的礼乐体系对社会秩序的维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礼乐的规范和仪式,人们更好地遵守社会规则,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
礼乐体系成为社会秩序维系的重要手段。
3. 礼乐体系对教育的影响礼乐体系在后世发展成为对于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实践礼乐,年轻一代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以及情感交流的能力。
古代中国的礼乐制度教案
![古代中国的礼乐制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e82d6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c.png)
古代中国的礼乐制度教案在古代中国,礼乐制度被视为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乐制度的发展和实践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礼乐制度的起源、演变以及对古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礼乐制度的起源与演变礼乐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礼乐制度主要是由贵族阶层掌控,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力体系。
礼乐制度的核心是礼,它包括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仪式和礼仪等。
而乐则指的是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用于表达情感和传递价值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乐制度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全面的教育体系。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以礼治国”的思想,将礼乐制度与政治、教育等方面紧密结合。
他主张通过学习礼乐来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到了秦汉时期,礼乐制度进一步发展并得到了推广。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太学,培养了大批的文人和官员。
这些人通过学习礼乐,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修养,还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此外,礼乐制度还在宫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皇帝统治的象征和工具。
二、礼乐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礼乐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礼乐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礼仪,礼乐制度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人们遵循礼乐制度的规范,相互尊重、守纪律,从而减少了冲突和矛盾,维护了社会的正常运转。
其次,礼乐制度有助于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通过学习礼乐,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培养出高尚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礼乐制度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互动,通过参与各种仪式和活动,人们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责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此外,礼乐制度还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礼乐制度将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得这些文化形式能够广泛传播和发展。
同时,通过学习和传承礼乐制度,人们能够了解和传承古代的文化传统,使得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周朝礼乐制度内容
![周朝礼乐制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7c7c94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d.png)
周朝礼乐制度内容1. 周朝的礼乐制度里,那个祭祀之礼可太重要啦!就像咱们过年要隆重地贴春联、放鞭炮一样,周人对祭祀那可是极其严肃认真的。
比如说,在祭祀祖先的时候,要准备各种丰盛的祭品,还要有特定的仪式和舞蹈,这难道不神奇吗?2. 还有那宴饮之礼呢!你想啊,咱现在吃饭也有各种规矩,周朝更不例外呀!在宴会上,不同身份的人坐的位置都有讲究,难道不像咱们现在重要场合的座次安排吗?这就是一种礼仪的传承呀!3. 音乐之礼也很有意思呢!你知道吗,周朝有专门的雅乐,那可是高大上的音乐呀!就好比现在的高雅音乐会,可不是谁都能随便演奏和欣赏的呢!比如天子听的音乐和诸侯听的就不一样,多有意思呀!4. 周朝的婚礼之礼也超级繁琐但又充满意义呀!从纳采到亲迎,一步一步都有严格规定,这和现在结婚的各种流程也有点像呢!不精心准备怎么行,这可是人生大事呀,不是吗?5. 丧礼之礼更是不得了!那一套套复杂的仪式,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就好像亲人去世后,我们会用各种方式去缅怀一样,周朝人把这种情感体现在了严谨的丧礼中呢!6. 朝会之礼也很有看头呀!大臣们见天子的礼节,那可是马虎不得。
这不就跟现在去见重要领导得注意言行举止一个道理嘛,那种庄重感真的能感受到周朝的威严呢!7. 军礼也很关键呢!出征打仗前得有一系列仪式,鼓舞士气。
这就像咱们现在体育比赛前要喊口号加油一样,都是为了让大家更有斗志呀!8. 宾礼更是体现了周朝的好客之道呀!对待贵宾要有特定的礼节,这和我们热情接待客人有啥区别呢!都是为了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友好呀!9. 那时候的嘉礼,包括各种庆祝活动,比如登基呀、立后呀,都是盛大而隆重的。
这就如同现在我们庆祝重大节日一样开心又热闹呀!周朝的礼乐制度真的是丰富多彩,充满了魅力,它让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得有规有矩,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礼仪的重视,这绝对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研究呀!。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040cc55284ac850ac024279.png)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周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
下面是有周朝的礼乐制度,欢迎参阅。
周朝的礼乐制度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然而西周统治者在推行礼乐制度的同时,必然会加强礼乐方面的教育,它对我们今天又有怎样的意义呢,本文通过论述西周礼乐制度的含义及内容的阐述,又进一步探悉它对当今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和意义.西周礼乐制度更多的是等级制度而非文化制度,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
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穿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
它严格地划分了等级观念,不同等级的人能听什么样的音乐,能用多少人的乐舞,都有严格规定,《论语》里孔子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是可忍孰不可忍”,那么是什么事儿让孔子这么生气呢?是因为当时的一个诸侯用了“八佾”也就是六十四个人的乐舞,而这是天子才有资格享用的,这句话的原文是“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因为孔子是推崇周礼的,同时孔子也认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实际上就是说奴隶制度的崩溃周朝得了政权以后,西周王朝以夏商礼乐为基础,在公元前1058年制订了周代礼乐(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的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等等。
),将其作为奴隶主的行为准则,各级奴隶必须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享受礼乐——在礼的中间,把贵族和人民分成许多等级,对各个等级都规定了有关生活各个方面的区别和限制。
同时周朝的统治者对音乐的社会功能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
他们把礼与乐看得一样的重要,并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的有效手段。
他们也为各个等级严格规定了应用音乐的制度,从而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相互间的关系。
浅谈周朝的礼乐制度
![浅谈周朝的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39f629f915f804d2a16c111.png)
浅谈周朝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相传为周公所创建。
它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思想和艺术影响巨大。
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部分。
西周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释名》曰:“礼,体也。
言得事之体也。
”《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
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
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古代的乐器浩如烟海,周朝时有记载的就有80多种,仅《诗经》中提到的乐器就有29种之多,周朝以制作乐器的材料的不同而进行分类,按照这种方法乐器被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亦称八音。
在周朝,金乐居八音之首。
其实,单纯从乐器发展史来说,最早出现的乐器应该是石乐,可为什么金乐在周朝却高居八音之首呢?我们所讲的金乐,最有名的代表乐器就是钟。
钟能代表金乐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这还得从商周两朝音乐的区别及周朝的礼乐制度说起。
西周礼乐制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礼乐不分家的地步,所谓“礼之所及乐必从之”。
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
周人玩音乐与商人玩音乐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周礼》对此曾有详细比较:“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而“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商朝时,人们对自然认识不足而敬畏鬼神,有全职的巫师负责人与神之间的沟通,商朝的巫师的工作职能就是“娱神”与“媚神”,换句话说就是让鬼神们高兴快乐心情愉悦以便让它们施福人间。
所以商朝巫师的工作更像是一台演唱会的总导演,人们在巫师的带领下一起“娱神”和“媚神”,每个人都手拿两根牛鞭跟着音乐的节拍起舞。
所以在甲骨文中,“巫”与“舞”其实就是同一个字,其字形就是一个人手拿两根牛鞭跳舞的样子。
浅谈周朝的礼乐制度
![浅谈周朝的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99c69a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e.png)
浅谈周朝的礼乐制度时间:2013-11-05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作者:中国传统文化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相传为周公所创建。
它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艺术和思想影响巨大。
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
礼乐制度曾经是周朝社会生活的支撑。
它既有理想层面的东西,也有现实层面的东西,既有物质层面的东西,也有精神层面的东西。
中国古代的乐器浩如烟海,周朝时有记载的就有80多种,仅《诗经》中提到的乐器就有29种之多,周朝以制作乐器的材料的不同而进行分类,按照这种方法乐器被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亦称八音。
在周朝,金乐居八音之首。
其实,单纯从乐器发展史来说,最早出现的乐器应该是石乐,可为什么金乐在周朝却高居八音之首呢?我们所讲的金乐,最有名的代表乐器就是钟。
钟能代表金乐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这还得从商周两朝音乐的区别及周朝的礼乐制度说起。
周人玩音乐与商人玩音乐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周礼》对此曾有详细比较:“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而“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商朝时,人们对自然认识不足而敬畏鬼神,有全职的巫师负责人与神之间的沟通,商朝的巫师的工作职能就是“娱神”与“媚神”,换句话说就是让鬼神们高兴快乐心情愉悦以便让它们施福人间。
所以商朝巫师的工作更像是一台演唱会的总导演,人们在巫师的带领下一起“娱神”和“媚神”,每个人都手拿两根牛鞭跟着音乐的节拍起舞。
所以在甲骨文中,“巫”与“舞”其实就是同一个字,其字形就是一个人手拿两根牛鞭跳舞的样子。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商朝的音乐是一种歌舞结合的艺术,一种真正的万民同乐,算是一项公益活动。
而到周朝,音乐的功能与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周朝由于农业的发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感消失了许多,而富起来的少数统治者已经不满足于与民同乐,于是他们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礼乐”制度。
而在当时所有乐器当中,钟由于是用金属冶炼而成的,属于当时的高科技产品,钟的生产从来都是“限量版”的,因此钟逐渐成为统治阶层所独享的乐器。
简述周代礼乐制度
![简述周代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62a29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d.png)
简述周代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周武王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
礼乐制是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
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知识拓展:
读《周朝使用礼乐的规定》的表格,回答问题。
周朝使用礼乐的规定
(1)你从表格中获得什么信息?
(2)周朝为什么对使用乐器的数量和乐舞的规模做出具体的规定?
答案:
(1)对不同的等级使用乐器的数量和乐舞的规定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等级越高,规格越高。
(2)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由于分封是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只有对不同等级的礼仪做出严格的具体规定,才能维护等级秩序,如果“违礼”就是对等级秩序的挑衅。
周代的礼乐制度
![周代的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43f856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9.png)
周代的礼乐制度周代的礼乐制度是指周朝在礼仪和音乐方面所建立起来的一套制度和体系。
这一制度对后世的礼仪和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被后代吸收和发扬。
周代的礼乐制度建立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统一国家统治。
礼与乐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其中礼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仪式和礼节,乐是指宴会和音乐方面的活动。
周代对礼乐制度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和规范,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和礼仪。
在礼仪方面,周代制定了一系列的仪式和礼节,例如祭祀、宴饮、婚丧等各种场合的礼仪规范。
周朝的祭祀制度非常庄重严谨,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以祈求国家的平安和丰收。
同时,周朝还制定了宴饮的规范,规定了各种宴会的形式、场合和礼仪。
这些礼仪规范不仅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也体现了尊重和礼遇的原则。
在音乐方面,周代的乐曲被称为“雅乐”。
雅乐常用在各种宴会和祭祀仪式上,既具有娱乐性,又有凝聚人心、增进团结的作用。
周代的雅乐以“大雅”为主,被认为是文化和道德的表现。
同时,在音乐演奏方面,周朝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规定了乐曲的演奏方式、节奏和音质等。
周代的礼乐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首先,这一制度成为后世礼仪制度的重要参考,对于后世各个时期的礼仪规范起到了指导作用。
其次,在音乐方面,周朝的乐曲和演奏方式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周朝的音乐形式中的“宗教音乐”成为后世宗教音乐发展的重要源泉。
总而言之,周代的礼乐制度是一套完善的制度和体系,对后世的礼仪和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统一国家统治,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化和道德的追求。
周代的礼乐制度被后世吸收和发扬,成为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代礼乐制度
![周代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789603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8.png)
周代礼乐制度周代的礼乐制度,是指周朝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中所推行的重视礼制和音乐的政策和制度。
周朝的礼乐制度体现了其对文化教育和社会秩序的高度重视和规范化管理。
下面就来具体介绍周代的礼乐制度。
首先,周代的礼乐制度体现了尊崇礼仪的重要性。
在周朝的社会中,礼仪被视为一种符号,代表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周朝制定了丰富的礼仪制度,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
例如,周朝建立了五礼制度,包括宗庙祭祀、朝会礼仪、封建爵位、婚丧嫁娶和军事礼仪等,通过这些礼制,周朝希望能够加强君臣之间的威信和对等关系,维系国家的稳定。
其次,周代的礼乐制度中特别重视音乐的作用。
音乐在周朝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周朝制定了音乐教育的课程和考试内容,以培养人们的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
同时,周朝还建立了官方的音乐机构,如乐府和宫廷乐队等,以保障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音乐被视为一种凝聚力量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力量,在周朝的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次,周代的礼乐制度体现了阶级和等级制度的差异性。
周朝的社会由君王、贵族和庶民等不同等级组成,因此在礼乐制度上也有所不同。
贵族阶层享有更多的特权和优待,他们可以参与更高级别的礼仪活动和音乐表演,并享受更多的文化教育和艺术修养。
庶民阶层则参与较低级别的礼乐活动,并受到更加严格的约束。
最后,周代的礼乐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朝所倡导的礼制和音乐的文化传统,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为后世的礼制和音乐制度奠定了基础。
封建社会和古代王朝继承了周朝的礼乐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同时,周朝的礼乐制度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至今。
总结起来,周代的礼乐制度是一个重视礼仪和音乐的制度体系,体现了尊崇礼仪、重视音乐的价值观。
这一制度通过规范化管理和差异化处理,维系了周朝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对后世的礼制和音乐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77b14c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a.png)
谈谈(一)周朝的礼乐制度在我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西周是一个政治文化制度大变革的时期,它上承远古夏商的图腾崇拜、巫术祭祀文化,下启华夏礼乐文化的先河。
其中礼乐制度既是对历史的延续,又是对此之前文化体制的反映,同时也启发了后世人文精神和理性思想。
由于礼乐是西周这一特定的时期出现的,其必定局限于社会上层的活动,因此,为了了解西周的礼乐制度,有必要先了解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及起主要作用的社会上层结构。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也就是说,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国家大事有两件:一是要祭祀祖先,二是要带兵打仗。
周武王死后,周公摄行王政。
为了巩固其统治,他依照周国原有的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制度。
西周统治的巩固,与这套稳定的制度很有关系。
其中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
根据封建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子把爵位、土地连同居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天子有纳贡、从征等义务,但可把土地及居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之下又有士。
这就构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形之贵族等级制。
为了维系封建制度,西周还形成了按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制度——宗法制,规定从天子到士各级贵族的名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并建立以全国最高宗主——周天子为核心的层层藩屏。
封建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心。
井田制是维持封建的经济制度。
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则是维持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
从历史上考察,商代就有分封诸侯的现象,因为领土大了,分封便于统治。
但商代没有把自己的同姓封到各地去。
周代也搞分封,应该说是取法于商的,但周人的分封,绝大部分封的是同姓,也就是把周的族人分封到全国各地去成为当地的统治者。
因此周代的分封诸侯,是把“宗法”与“封建(封侯建国)”结合起来的做法,由此便形成了围绕姬姓宗族的层层“大、小宗”的严密等级关系。
礼乐制度,正是对于这个严密的宗法等级网的强调和固定。
某一等级的人,才能享用这一等级的礼乐。
初中历史人教版《周朝的礼乐文化》教案2023版
![初中历史人教版《周朝的礼乐文化》教案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cd0b1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1.png)
初中历史人教版《周朝的礼乐文化》教案2023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初中历史人教版的《周朝的礼乐文化》。
该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周朝的礼乐文化,掌握周朝礼乐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周朝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 掌握周朝礼乐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了解周朝礼乐对后世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周朝礼乐文化的作用;- 能够通过对比,评价周朝礼乐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差异。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周朝礼乐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了解周朝礼乐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解释周朝礼乐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周朝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出与周朝相关的知识。
2. 知识讲解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周朝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
b. 教师讲解教师对周朝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周朝的基本情况。
c. 知识点讲解依次介绍周朝礼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深化理解a. 分析讨论学生们就所学内容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对比分析,评价周朝礼乐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差异。
b.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相关内容的展示和分享。
4. 拓展应用a.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一些与周朝礼乐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b. 知识拓展介绍周朝礼乐文化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六、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周朝的礼乐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周朝的教育制度贵族子弟的礼乐教育
![周朝的教育制度贵族子弟的礼乐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37ee0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7.png)
周朝的教育制度贵族子弟的礼乐教育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而辉煌的时期,其教育制度也是古代教育制度的典范之一。
在周朝,贵族子弟接受的教育不仅注重文学和技艺的培养,更加重视礼乐教育。
本文将详细探讨周朝贵族子弟的礼乐教育内容及意义。
一、礼乐教育的背景礼乐教育在周朝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周朝的治理基于礼乐制度,而且礼乐被认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手段。
因此,周王室对贵族子弟进行礼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很高。
二、礼乐教育的内容1. 乐器学习乐器学习是贵族子弟在礼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他们需要学习各种乐器的演奏和鉴赏,包括钟、鼓、磬、箫、琴等。
乐器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追求音乐的美感,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2. 舞蹈学习舞蹈也是贵族子弟在礼乐教育中必须学习的一项内容。
他们需要学习各种礼仪性质的舞蹈,如礼舞、祭舞等。
通过舞蹈的学习,他们能够培养出协调的身体动作,增强气质和仪态的培养。
3. 音乐曲目学习周朝贵族子弟需要学习并熟悉各种音乐曲目,特别是《九歌》、《颂》等经典乐曲。
对于周王室而言,这些音乐曲目是重要的祭祀和宴会活动中的音乐表演内容。
4. 礼仪学习礼仪是周朝贵族子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他们需要熟悉各种场合的礼仪规范,包括祭祀、婚嫁、葬礼等。
通过礼仪的学习,他们能够了解和遵循社会的规范和准则,培养出端庄、正直的品质。
5. 文学学习文学学习在周朝的礼乐教育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贵族子弟需要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如《诗经》、《书经》等。
通过文学的学习,他们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6. 道德伦理教育周朝的礼乐教育还包含了道德伦理教育的内容。
贵族子弟需要学习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兄弟之道等,以培养出忠诚、孝顺、友爱的品质。
三、礼乐教育的意义1. 培养高尚的情操通过礼乐教育,贵族子弟能够接触到高雅的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形式,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和艺术鉴赏能力。
2. 培养社会责任感礼乐教育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使贵族子弟了解社会的规范和准则,并承担起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责任。
初中礼乐西周教案
![初中礼乐西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15645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1c.png)
初中礼乐西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西周礼乐制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作用,理解礼乐制度在维护西周社会秩序和促进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礼乐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理解礼乐制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西周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作用及影响。
2. 难点:对礼乐制度在维护西周社会秩序和促进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2. 辅助材料:关于西周礼乐制度的图片、文献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西周的建立和分封制。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礼乐制度吗?它在西周社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讲解礼乐制度的定义: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的一种社会制度,包括礼仪、乐舞、宗法制度等方面,旨在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
2. 分析礼乐制度的内容:礼乐制度包括对天、地、祖先的崇拜,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礼仪,以及各种乐舞表演等。
3. 阐述礼乐制度的作用:礼乐制度有助于维护西周社会的稳定,促进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传承和发展古代文化。
4. 介绍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中的具体实践:如君主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必须遵循礼乐制度的规定。
三、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1. 请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礼乐制度相关的话题,如礼乐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礼乐制度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等。
2.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史料等方式,提炼出观点,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四、课堂分享与总结(15分钟)1. 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点评、提问。
2.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礼乐制度在西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强调礼乐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它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
礼乐制度规范教案
![礼乐制度规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b091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e.png)
礼乐制度规范教案教案标题:礼乐制度规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起源、发展和作用;2. 理解礼乐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规范作用;3. 掌握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相关术语;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了解礼乐制度的起源和发展;2. 掌握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相关术语。
教学难点:1. 理解礼乐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规范作用;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教材、课件和多媒体资料;2. 教具:投影仪、音乐播放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盛况,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你们对礼乐制度有什么了解?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礼乐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强调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2. 介绍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礼仪、音乐、舞蹈等方面;3. 解释礼乐制度中的相关术语,如乐舞、礼乐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体的礼乐制度案例,如《礼记》中的某个礼仪仪式;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介绍他们讨论的案例,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3.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礼乐制度的规范作用。
四、情感教育(10分钟)1. 播放一段古代音乐或舞蹈表演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中的美;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礼乐制度如何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3.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礼乐制度;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网站链接,供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
六、总结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2. 提问:你对礼乐制度的认识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和感悟?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学生对礼乐制度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古代音乐和舞蹈的欣赏和感受;4.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拓展延伸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
在我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西周是一个政治文化制度大变革的时期,它上承远古夏商的图腾崇拜、巫术祭祀文化,下启华夏礼乐文化的先河。
其中礼乐制度既是对历史的延续,又是对此之前文化体制的反映,同时也启发了后世人文精神和理性思想。
由于礼乐是西周这一特定的时期出现的,其必定局限于社会上层的活动,因此,为了了解西周的礼乐制度,有必要先了解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及起主要作用的社会上层结构。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也就是说,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国家大事有两件:一是要祭祀祖先,二是要带兵打仗。
周武王死后,周公摄行王政。
为了巩固其统治,他依照周国原有的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制度。
西周统治的巩固,与这套稳定的制度很有关系。
其中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
根据封建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子把爵位、土地连同居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天子有纳贡、从征等义务,但可把土地及居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之下又有士。
这就构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形之贵族等级制。
为了维系封建制度,西周还形成了按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制度——宗法制,规定从天子到士各级贵族的名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并建立以全国最高宗主——周天子为核心的层层藩屏。
封建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心。
井田制是维持封建的经济制度。
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则是维持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
从历史上考察,商代就有分封诸侯的现象,因为领土大了,分封便于统治。
但商代没有把自己的同姓封到各地去。
周代也搞分封,应该说是取法于商的,但周人的分封,绝大部分封的是同姓,也就是把周的族人分封到全国各地去成为当地的统治者。
因此周代的分封诸侯,是把“宗法”与“封建(封侯建国)”结合起来的做法,由此便形成了围绕姬姓宗族的层层“大、小宗”的严密等级关系。
礼乐制度,正是对于这个严密的宗法等级网的强调和固定。
某一等级的人,才能享用这一等级的礼乐。
就乐而言,等级的内容包含有对乐舞名目,乐器品种和数量,乐工人数等等的绝对限定,超出规格就是严重违法。
在各等级贵族自己以及他们之间的活动中基本采用所规定的雅乐,,无疑能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加强宗族观点,形成“天下一家”思想的作用。
2礼乐制度的内容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规定的时代,即所谓得制定礼乐。
如果说商代人尊崇鬼神的话,那么周代人尊崇的则是礼。
据说这一重大措施是周初的大政治家周公颁行的。
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
因此,“礼”并非“礼貌”,“礼节”那样简单。
“礼”的本质是差异,用来显示社会中各等级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以混淆。
这样就形成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
周公把“尊礼”看作推行德政的重要内容。
如果违背了“礼”,就是“僭越”。
所以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但是,一个社会只讲究差异,不讲和同,社会就没法和谐。
因此,周公在制“礼”的同时又作“乐”,使“礼”与“乐”相辅相成。
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
“乐”,当然是音乐,但是它超越了音乐,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和社会色彩。
“乐”的功能是,以音乐激起共鸣情绪。
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
“礼”与“乐”不能混淆,有着本质的区别。
《乐记》中说得好:“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意思是说,“乐”的和同使人们相互亲爱;“礼”的差异使人们相互尊敬。
“礼”,讲究差异;“乐”,讲究和同。
因
此,“礼”与“乐”,亦即“异”与“同”,两者缺一不可,否则社会就会失衡。
西周的礼乐,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文明。
三礼乐制度的发展与影响
礼乐制度的影响从其后几千年一直到清代结束,每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理论上都与周公的礼乐制度是一致的。
礼乐文明在周代获得了高度的发展。
起初,周文化落后于商文化,后来继周朝建立之后,吸收了商文化的成果,文化迅速发展起来,意识形态也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大司乐是周朝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的音乐机构;六代之乐是周朝继承和吸收上古传统乐舞和创作乐舞精华之体现;八音分类法的出现,是古代音乐开始进入一个较高发展层次的反应;西周确立“乐悬制度”(乐舞等级制度),对于维护西周奴隶社会近三百年间统治秩序的稳定和文化方面的创造起到了积极地作用,西周的雅乐,则将乐舞形态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所有这些,都是我国奴隶社会音乐文化发展时期的产物。
标志占着音乐和政治完美结合的礼乐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完善。
到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彻底瓦解了,随即奴隶制度开始趋向衰落,“礼崩乐坏”成为周代社会上层建筑全面崩溃瓦解的标志。
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利地位遭到了各国诸侯的挑战。
曾经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小雅。
北山》)的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不但丧失了控制诸侯的能力,反而成了”小国之君“,常常被人利用。
这反应在音乐文化方面,周王室垄断和主宰文化的局面一曲不复返,各诸侯国的音乐却迅速地膨胀发展起来,即所谓的”文化下移”新乐风靡朝野,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礼乐制度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即统治阶级的要求),社会需要,经济需要,文化需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统治秩序,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它忽略了下层人民的文化需要,而且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不可能永久停留在奴隶社会,也不可能就只有礼乐制度这一种音乐文化。
按礼乐制度规定不能变动的音乐,随着时间的远逝,即使是贵族也已越来越对之感到隔膜,逐渐把它们看成只是“古乐”而已;西周雅乐的政治作用将与其无味的“古乐”一起萎缩、僵死,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