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

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
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
第1课 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人类
第4课 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初中语文《百家争鸣诸子散文》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百家争鸣诸子散文》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国民性格的精神,积 累文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中国哲学思想源头,培养学 生对文言文和古代文化的兴趣。
对应课标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
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
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3.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惠子相梁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
化品位。
专题问题设计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 2、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3、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 4、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 5、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 平作贡献。
专题问题设计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 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2、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3、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 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4、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 塞责的呢?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5、《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 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6、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 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思维导图分享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思维导图分享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一、儒家儒家是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

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

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代表人物:孔子二、道家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

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

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代表人物:老子三、墨家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墨子)。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高中历史 必修3 大事年表 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  必修3  大事年表  思维导图

‎220~589年
‎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期
‎欧洲文化的发展受到封建神学的钳 ‎制
‎5世纪
‎581~907年
‎907~1368年
‎意大利文艺复兴 ‎薄伽丘创作《十日谈》
‎14~15世纪
‎马丁·路德 ‎欧洲宗教改革 ‎16世纪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17世纪初
‎创立经典力学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7年
‎概况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
‎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002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
‎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003年 ‎中国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苏格拉底 ‎柏拉图
‎智者学派
‎欧洲人文主义萌芽 ‎公元前5~前4世纪 ‎远古~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21~220年
‎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
‎19世纪
‎雪莱
‎海涅 ‎19世纪30年代
‎拜伦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1年
‎柴可夫斯基 ‎俄国民族乐派 ‎19世纪中后期
‎巴尔扎克
‎列夫·托尔斯泰 ‎现代主义文学
‎安徒生
‎列宾
‎米勒
‎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
‎莫奈
‎梵高
‎威尔第 ‎比才
‎欧洲
‎19世纪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
‎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
‎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
‎1970年 ‎1973年 ‎1977年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成功 ‎高考制度恢复

诸子百家思维导图来了!给你梳理清楚,利于区分和记忆名句

诸子百家思维导图来了!给你梳理清楚,利于区分和记忆名句

诸子百家思维导图来了!给你梳理清楚,利于区分和记忆名句这两天小朋友常常问我孔子和庄子有啥区别,怎么那么多“子”?我都要搞蒙了。

是呀,这不是9岁孩子会搞蒙,估计很多人都搞不清具体的区别和关系了。

因此想通过思维导图来综合表达相互之间的关系。

尝试以“孔孟之道”为原点来做个思维导图。

孔子特意拜访过老子,所以他们之间存在师徒关系。

所以以孔孟为原点的话,那老子的道家思想,是孔孟的老师,但是老子的思想真正影响到的是庄子。

自绘思维导图: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关系图道家学说——老子和庄子老子,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

认为自然有一种内在的规律“因循为用”。

事物也经常在变化,所以提出“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因此老子的《道德经》是高智慧,高境界的阅读物,一般很难读懂,估计也是因为境界没到。

庄子是黄老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出的“老庄思想”。

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说服。

用意象构建的哲学世界,让人们去猜测、领悟。

倡导身无长物,却逍遥快乐。

在《庄子》里面讲了很多故事。

鸟兽虫鱼都是他的故事。

崇尚无拘无束的Z Y,提倡人与人之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来呼应老子的“上善若水”。

比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 H。

鹓鶵非梧桐不栖息...... 也跟惠施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庄子故事。

儒家之核心——孔孟之道,继承周天子的礼和仁孔子倡导的儒家是以“仁”为核心,倡导积极入世、治世,主张仁政、德治,重视伦常关系,不管是孔子还是孟子,他们都是从人性出发,倡导的是以“仁”治国。

孔子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其中《春秋》被孔子本身看得特别重,甚至自己说,成也《春秋》败也《春秋》。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这些都是出自《论语》。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王阳明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知 行合一”学说
影响
明清之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
历史背景
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阶级因素
“离经判道”的李贽
“异端”思想 历史评价
黄宗羲
主张
顾炎武
明未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王夫之 特点及影响
理解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的思想


汉武帝大力提倡
政治方面:起用许多儒学家参政
教育方面:将儒家经典规定为教科书,兴办太

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理学兴起的背景

二程
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内容
程朱理学
朱熹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宋明理学
地位及特点
陆九渊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认为只需反省内心 即可得到天理
陆王心学
政治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伦理观:性本善 政治主张:“仁义”,“王道” 伦理观:性本恶

历史背景

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学说到儒家思想中并

渊源
加以改造而形成了新儒家思想体系

董仲舒的新儒学
内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特点 影响
思想方面:全面肯定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 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道家
诸子百 家思想 的比较
主要派别
法家 墨家
儒家 影响
原因,特点,意义
老子
宇宙观,政治主张,辩证思想
庄子
辩证法思想

《百家争鸣》历史图表

《百家争鸣》历史图表
第8课 百家争鸣
知识点图表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牛耕和铁制工具的推广
社会变革
思想文化空前 发展
商鞅变法 各诸侯国变法
封建制度确立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 针对种种社会现象,提 出不同的政治主张
百家争鸣
知识点图表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孔子、孟 子、荀子 老子、庄子
墨子 商鞅、韩非
仁爱、仁政、 《论语》
“制天命而 《孟子》
用之”
《荀子》
无为而治、 《老子》
顺应自然《庄子》Fra bibliotek“兼爱”、
“非攻”
《墨子》
提倡法治、 《商君书》 中央集权 《韩非子》

初中语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4.如何看待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近诸子散文——以《公输》、《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为例 (2 课时)
专题二,感悟百家争鸣——我所了解的诸子百

(2 课时)
专题三,走进孔孟——我所了解的孔子、孟

(1 课时)
其中,专题三中“走进孔孟——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专题一,走近诸子散文——以《公输》、《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为例
评价要点
学习成果评价 1、学生朗读效果的评价,采取互评、师生共评的方 式。 2、学生积累的文言词句和质疑的内容掌握情况的评 价。 3、各组品读文章重点语句的效果评价;
4、学生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的展示。 学习态度评价 1、学习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 评价指标: 1、文中勾画的数量和记录的程度; 2、学生写的感受能契合主题单元的要求。
专题二
感悟百家争鸣——我所了解的诸子百家
所需课时
2 课时
专题二概述
专题二,感悟百家争鸣——以《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 结合两篇文章,了解阅读先秦散文的方法,体会诸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分析诸子百家的不同主张。 本专题设计活动关注三个方面,首先在专题一的基础上加以拓展,要 求扩大阅读面,走进生活,结合经典作品带来的启示,表达自己的观 点。其次在学习文章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朗读、小组学习、 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等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力图实现读和写的结合,文本学习和现实生活的结合。
结合两篇文章,了解阅读先秦散文的方法,体会诸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分析诸子百家的不同主张。在专题一的基础上加以拓展,要求扩大阅 读面,走进生活,结合经典作品带来的启示,发表自己的观点。 专题三,走进孔孟——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这是探究性学习部分, 结合《论语》、《孟子》和走访孔孟故里,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 孟子,走进两位先哲的思想世界,亲身了解和体验灿烂悠久的中华文 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单元学习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学生学习采用活动式设 计,在学习文章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朗读、小组学习、合 作交流,自主展示等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力图实现读和写的结合, 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的结合,文本学习和现实生活的结合。

一、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
提供了政治前提 (3)社会环境:社会大动荡使思想活跃 (4)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5)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造
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6)民族关系:民族融合,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了
文化的繁荣 (7)文化积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夏商周文化的奠基 (8)各国统治者基于战争和社会变革的需要,重用有才之
西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1、春秋战国:创立、发展 2、秦:遭到打击 3、汉:成为正统 4、魏晋-唐中后期:受佛道冲击,地位受到挑战,逐渐形成“三
教合一”趋势 5、宋明:发展到新阶段-理学 6、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未从根本
想理论成果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改革-启蒙运动
现代:
科 技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
西方
追求生命的起源 三次科技革命
全书知识结构导图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

古代: 中 国
文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

现代:文化教育曲折发展
孔子重礼: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问题1、如何看待孔子的 “仁”“德” ?
•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 隶主的统治。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
上动摇其主导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地图
一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年代:BC8C——B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 个战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
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 家等十家。

高一历史第二三分册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高一历史第二三分册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考点解析:
一、原始农耕:(A) 1.时间 一万年前开始原始农耕。 2.标志人类实现第一次伟大经济变革; 3.意义:食物持续供给,定居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 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 4.特征:南稻北粟, 5.典型:姜寨遗址。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二、炎黄传说(A) 中华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经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传承的。在 华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 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地位。近年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三、特征与核心区域(A) 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核心地区。
考点解析:
一.从“无为”到“有为”【A】 实质是汉武帝加强皇帝中央集权。 (1)内外朝制度:为加强皇帝集权,裁抑丞相职权;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参与朝 廷大事的讨论,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而以丞相为首 的政务机关称为“外朝”。 (2)刺史制度:汉武帝创设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宫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 监督和控制。 (3)推恩令:颁布“推恩令”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 来的负面影响。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1)汉武帝时,采用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 其他诸子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在长安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拨官吏。 (2)影响:儒学在官学中“独尊”地位确立,经学的教授、学习,为儒家学者置身 仕途开辟了道路,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 想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3)武帝的执政原则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他所信任的大臣多是既精通儒术又 深明刑法的人。 三.对西域疆土的拓展【A】 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三次战争,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并在河西走廊设河 西四郡,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考点解析:1、什么是第 Nhomakorabea手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图片版)(20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图片版)(20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列PPT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 (图片 版)(2 0张)( 精品系 列PPT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件(图片版)(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件(图片版)(共20张PPT)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19课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课 件(图 片版)( 共20张 PPT)

七上历史思维导图

七上历史思维导图


◎关注学生---解决怎么教?
教学目标 ---教学的归宿
案例:宋元文化: 1.知识与能力:简述宋元时期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外传,提高表 达与交流的能力。刻制活字,进行印刷实验,提高动手实践 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验活字印刷的过程,探究活字印刷术的优 缺点;结合“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示意图”及培根的等人 的精辟论述,认识四大发明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 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创新的精 神。认识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领悟 科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
的故事,游历了他们曾经到达的地方,从他们身上你能学 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生:(回答略)师:对,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应 该学习先人的优秀品质,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事应该 坚持不懈,不畏困难,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老 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关注学生---解决怎么教?
教学目标---教学的归宿
美国学者马杰认为,清晰的教学目标应具备的三个要 素: ①说明在学生身上预期的终点行为; ②完成任务的行为条件; ③使教师满意的并能表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成绩水准。
行为主体是学生,在陈述时往往略而不写。 行为动词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学习水平是指学生学习结果的程度。
基于学生的经验和思维的稚嫩,需要借助教师的帮 助,所以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知识背后的 教育信息,同时要善用策略和机智,有效的去传递 信息,更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达成引领。

◎关注学生---解决怎么教?
教学策略---价值引领
【案例一】 :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讲了关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

高考历史培优补差思维导图课件: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高考历史培优补差思维导图课件: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识点 点拨
一个时代特征
大变革、大动荡、大 发展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两大历史趋势 社会由奴隶社会走向
“百家
封建社会
争鸣” 可归纳
儒家
推崇“人治”, 实行“仁政”
为“一、
二、三、 三种治国思想 四”
法家
主张“法治”, 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 儒家
主张“无为而 治”,顺应时
势和民心
四个政治流派
墨家 道家
高考历史
培优补差思维导图课件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 争鸣”及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各自的 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即位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建 议,从此,儒学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社 会的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的
统治
地主阶级统治。
课标解读 叁 逐级 剖析
汉武帝
焚书坑儒 大一统
课标解读 叁 逐级 剖析
儒家经典 太学
地方教育系统
课标解读 肆 构建 体系
时观 空念
1.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 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2.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思想: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 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 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办太学,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体现。《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 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有君舟民水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