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对中国是现代化的认识
对中国是现代化的认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在经历了饱受战乱、贫困和落后的历史时期之后,中国选择了一条现代化的道路。
现代化是指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和繁荣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文化闭塞等问题束缚着中国的发展。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中国人民开始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满清政权,建立了共和国,但国家发展仍然艰难。
此后,中国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动荡,直到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才真正开始了现代化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政治体制逐渐完善,社会文化也开始多元化。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如“两步走”战略的实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奥运会等。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大国。
二、中国现代化的现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同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正在逐步完善,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的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中国航天事业、高铁技术、5G技术等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呈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三、中国现代化的未来展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未来,中国需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在经济方面,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创新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文化方面,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于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将继续秉持和平、发展、合作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阶段(1949年-1978年):这一阶段,
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阶段(1978年-2012年):这一阶段,中国实
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加快了现代化建设步伐,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2012年-至今):这一阶段,中
国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3年-2017年):这一阶段,中国进行了全面
深化改革,推进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2018年-至今):这一阶段,中国进
入了新时代,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总的来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店铺。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
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中国现代化历程-PPT课件
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中国现代化内容——09年
山东文综 选择题13题 辽宁文综 材料题37题 江苏历史 选择题10题 广东历史 选择题13题 材料题27-3 天津文综 选择题10题 材料题12-5 福建卷 选择题19 安徽文综 材料题36-3 上海历史 选择题23 新时期的工业化 4分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 37分 人民公社化运动 3分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分 建国后政治、经济的发展 4分 建国初的时代背景 4分 文革及新时期的经济发展 10分 国有企业改革 4分 新时期外贸快速发展的原因 6分 建国后初期的经济发展
知识整合一
看过影像一的图片,你能想到的新中国的 现代化有哪些主要的成就? (提示:注意从现代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思考总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政治上: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一化三改 经济上: 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思想上: 坚持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54年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中国现代化内容——08年
山东文综 材料题29-2 宁夏文综 选择题33题 广东历史 材料题28题 江苏历史 选择题9题 材料题23-3 北京文综 材料题37-4 重庆文综 材料题39-4 上海春季 选择题3题 上海历史 选择题14题 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4分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分 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历程 13分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分 新时期的思想和经济实践 6分 新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12分 新时期的经济 6分 居民选举 2分 大跃进 2分
静静地想一想
怎样做图片资料题?
看懂图片
抓关键词 展开联想 写出要点 梳理思路,整理答案,规范格式
高考链接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是晚清时期的启蒙和运动。
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压力,清朝政权日渐腐败。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积极思考和讨论如何和现代化的问题。
他们研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以知识分子为主导,他们扮演着启蒙者和者的角色。
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和早期共和时期。
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彻底结束,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经历了国家建设和政治制度的探索。
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抗日战争受到了诸多阻碍,但仍然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是开放和市场经济时期。
1978年,中国开始了开放政策,开启了向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转型。
在这一阶段,中国引进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技术,加速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农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对外开放的加深。
第五阶段是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继续加快现代化进程,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以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中国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此外,中国还重视改善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加强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经历了晚清时期的启蒙和、辛亥革命和早期共和时期、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放和市场经济时期以及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征,但都体现了中国不断追求现代化和发展的努力。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过长期的实践运用,积累经验,最终形成的一种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有所不同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
当时,中国面临着广泛的贫困、落后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着力实现国内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现代化。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强调了以发展经济为重点。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实行了以农业为重心的经济建设,实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推行工业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一步加大了经济改革开放的力度,吸引外资,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系列的经济成功使中国在国际上跻身为世界强国。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强调了以人民福祉为底线。
中国实行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推行了教育普及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证了人民享有基本的教育、医疗等权益。
中国积极推动减贫工作,实行了农村改革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中国还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强调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中国积极推动科技发展,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资和支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中国在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了世界领先的国家之一。
中国还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艰辛而又成功的过程。
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根据自身国情,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政治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成为了一种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有所不同的现代化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二)面临三大政治障碍: 外国列强的阻挠破坏; 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官僚资本主义的束缚。 (三)缺乏正确的道路和安定的环境。
三、世界历史现代化进程
第一次浪潮(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叶) 经济工业化 :英法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完成;
特征: (1)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
发展,经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 国营到私营的发展过程。(2)仅仅停留在表层,政 治体制的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3)向西方学 习(4)过程艰难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5年)
经济现代化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思考五:
在政治领域里欧美现代化 的道路各有不同,试结合18- 19世纪后期的有关史实,概括 不同道路的表现,分析其原因。
思考六:
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而动荡的 过程,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 变过程。以美国和中国为例,简述 这一过程的主要表现,比较其异同。
(4)曲折发展阶段:(1919——1949)
四、世界历史现代化进程
(一)孕育阶段(15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 经济:各国商业资本和大西洋贸易兴起 政治:王权兴起及随之而来的重商主义和中 央集权加强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国际:列国争雄、优胜劣汰 思考1:中国现代化是否经历这一阶段?为什么? 它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什么影响?
四、世界历史现代化进程
思考题: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 位20世纪的历史巨人在中国近代化方 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孙中山: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 毛泽东: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为我国的工业化扫清了障碍;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探索出一条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中国现代化的艰难
基本概况:
现代化的前夜:康乾盛世 在屈辱中开始艰难的现代化历程: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革命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四阶段 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 1949-1978年 革命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 1978年以来 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山河破碎/主权残缺/经济侵略 •四条线索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农民阶级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决定其必定失败
⑵、地主阶级:
代表人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鸦片战争后) 主张: 作用及局限: •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时间/背景: 代表人物/指导思想/目的: 前期(60年代): 洋务运动 内容 后期(70年代后): 其他: ★评价:主、客观
★器物变革
㈠、革命时期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1、“以俄为师”: 仿效苏联,走城市革命的道路
①中国仿效欧美走民主共和道路行不通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软弱性和妥协性
•背景 西方列强对中国弱肉强食的政策 本国反动势力异常强大(北洋军阀) ②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中国看到希望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决定的)
•过程:
①新文化运动后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 附约 《虎门条约》(1843年) 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 鸦片战争 (1840-1842) 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天津条约》(1856年) 《北京条约》(1860年) 条约 《爱珲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沙俄 《中俄北京条约》 (1856-1860)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影响: 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独特的现代化路径,它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让中国社会逐渐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政治改革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改革始于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秩序不稳定,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这些活动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政治动力。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等阶段,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治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加强法制建设,推行民主化改革,实现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中国先后实施了选举法、宪法修正案、地方人大代表选举等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推进了政治体制的现代化进程。
二、经济改革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改革始于1978年,当时中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引进外资,推行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建立市场机制和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
中国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家和出口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改革也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文化改革始于20世纪初,中国先后进行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文化活动,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现代文化的兴起。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推行文化改革,加强了文化市场建设,提高了文化产业的地位,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中国还大力发展互联网和数字文化产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即中共始终处于领 导核心
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由定期选举产生 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
经济上: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读本P64)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造) (一五计划特点、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创举、意义) 外交上: (读本P63-64) 国际背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个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内容意义) 日内瓦会议1954年 万隆会议1955年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年)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6年以后)
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
【阶段特征】 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⑴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 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1949年——1956年 过渡时期
1956年——1966年 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6年——1978年 徘徊时期
1978年——至现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内容总论】
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分为三阶段: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年)
人民民主
民主集中制 政治协商
民族区域自治
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 议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 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人民 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 资产阶级专政 按三权分立的原则 资产阶级 采取两党或多党 轮流执政制度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知识梳理——现代中国(1949~1956)
4、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工业指标超额完成。①全国工业 总产值大增。②新建了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初步建立了 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③我国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 步基础。 5、两大阵营对立中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中国与苏联等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 志中国外交走向成熟。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 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在亚 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洪武二十年(139应7年了)商中品禁经人济民发无展得的出要海求与。外国互
市。
实行“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
市场,—阻—碍张了晋社藩会《经中济国的法发制展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4分)这 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4分)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材第料8法私系条三律有。面财阅前产所读有人;材法人契国料平约人,等 具都; 有回享保 法有答护 律民问事题权。利。 第5效37力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英制国外颁,布私人《得权自利由处法分案属》于其 所有维的护财了产资。产阶级革命确成立果了;君主立宪政体; 第1成13为4条资本依法主成义立世的界契的约美法,国律在通缔结过契1约7当8事7 人年间宪有法相当 于法法律经响律规典的定;效的对力 原世。 因界前 取产项消契之生约。广确法,泛立国影仅了通得联依过当邦—1事8制—人7《共相5拿互年和破的宪政仑同法体法意典或;》
A A.1951年,推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鸦片战争(1839-1842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开始。
中国在与英国的战争中战败,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辟了对外贸易并为外国列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洋务运动(1861-1895年):洋务运动是中国自主开展现代化的首次尝试。
清政府鼓励洋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产业,建立了一些近代工厂和造船厂,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3.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综合性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变革。
该变法力图在政治、经济、教育和军事等方面使中国实现现代化。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失败,并导致了庚子拳起义和义和团运动。
4.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铺平了道路,开创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时代。
5.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个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爱国运动,反对不平等条约和外国侵略,并倡导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对中国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激发了中国现代化的追求。
6.新文化运动(1910-1920年代):新文化运动是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挑战,倡导科学、民主、普及教育和女性解放。
这一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文学、哲学和社会思想的发展。
7.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1927-1945年):国共两党在对抗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进行了合作。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9.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它造成了政治混乱和经济崩溃。
然而,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逐渐恢复了秩序,并启动了开放的进程。
10.开放(1978年至今):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中国开始引进外国投资和技术,并实施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
这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总结起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社会变革,为中国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然而在近代历史中,中国却曾经历过一段较为痛苦的历程。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开始踏上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一、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历程尽管中国在古代就拥有了许多伟大的科技成就和文化遗产,但在近代以来的历史中,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在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战败,不得不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此后,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了严重侵犯,社会经济也遭受了严重破坏。
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开始逐步推进。
20世纪初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北洋政府成立后,开始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如制定新的民法典、实行德系法律体系、兴办新式学校等。
此后,中国发生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国家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期。
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快速地发展和变革。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推进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主要体现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政治和文化方面进展较为缓慢。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道路。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措施是1992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种继承中国自身传统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发展路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中国纳入了全球经济体系,并走上了与世界各国进行合作发展的道路。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
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文化事业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例如,中国在北京成功举办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其现代化实力的重要机会。
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仍在不断前进。
5、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历程
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历程:
1、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洋务派领导洋务运动:
建立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教育制度;建立近代国防;开始近代外交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3、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八股倡西学
极大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实行内阁制;奖励和发展实业;废除科举制;编练新军
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5、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临时约法》);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思想近代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生活方式近代化
6、新文化运动:
宣传民主和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7、新中国建立后:(50——60年代)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协商
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
8、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香港和澳门回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入世贸组织;)。
七中国现代化历程.
• 19世纪末的清末新政也是值得一提的重大事件。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受义和团运动的冲击和八 国联军侵略的鞭挞后,为巩固统治而被迫进行 的改革。就其性质而言,不言而喻应是资本主 义的或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在客观上也促进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传播,有 利于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在清末新政中形 成的立宪派,积极倡导兴办实业,抵制洋货, 收回矿权、路权等,他们虽然反对革命派用武 力推翻清政府,但在向清政府请愿立宪遭到拒 绝后,便转而加入反清行列,支持辛亥革命。
突出特点: 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1)现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 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 排斥或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现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 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现代化启动时期 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 真正掌握过现代化的领导权。
•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
主要表现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 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 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现
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 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 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 银行,实行币制改革;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推动了工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现代化的进程。 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 了民营工业的发展。抗战期间,中国现代化的 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 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 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 现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2.资产阶级对国家民主化的求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静地想一想
怎样做图片资料题?
看懂图片
抓关键词 展开联想 写出要点
梳理思路,整理答案,规范格式
高考链接
走苏联的路
(2008年高考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 是先生教出来的,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 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1)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绩?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 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 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戍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 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 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 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2分) 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 国经济迅速发展。 (2分)
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中国现代化内容——09年
山东文综 选择题13题 辽宁文综 材料题37题 江苏历史 选择题10题 广东历史 选择题13题 材料题27-3 天津文综 选择题10题 材料题12-5 福建卷 选择题19 安徽文综 材料题36-3 上海历史 选择题23 新时期的工业化 4分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 37分 人民公社化运动 3分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分 建国后政治、经济的发展 4分 建国初的时代背景 4分 文革及新时期的经济发展 10分 国有企业改革 4分 新时期外贸快速发展的原因 6分 建国后初期的经济发展
影像4——骄傲的中国龙
GDP快速增长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国庆大阅兵——鹰击长空
火树银花映鸟巢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功夫
——厉害无比
请你给今天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命名,并说明理由。 命名:发展的中国、崛起的中国、腾飞的中国、 复兴的中国、时尚的中国、苏醒的中国…… 理由:
(1)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64年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试爆成功
“东方红—1”号卫星
影像3——现代化新时期(1978年----至今)
村民行使民主权力
进入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主要表现及突出特点?
华西村阳光集团
知识整合三
通过影像3的图片请思考: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主要表现及突出特点。 经济上: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政治上: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思想上:形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 特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走自己特色的路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3)中国在科技文化领域成就显著; (4)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曲折探索阶段(1956----1976)
(3)现代化新时期(1978----至今)
现代化考纲点击
政治史部分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现代化考纲点击
经济史部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中国现代化内容——08年
山东文综 材料题29-2 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4分 宁夏文综 选择题33题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分 广东历史 材料题28题 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历程 13分 江苏历史 选择题9题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分 材料题23-3 新时期的思想和经济实践 6分 北京文综 材料题37-4 新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12分 重庆文综 材料题39-4 新时期的经济 6分 上海春季 选择题3题 居民选举 2分 上海历史 选择题14题 大跃进 2分
(1)50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化考纲点击
思想史部分
3.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影像1——初步奠定基础阶段(1949--1956)
天安门前狂欢的人群 (1949年)
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第一部宪法
1956年长春 一汽第一辆汽车
公私合营
看过影像一的图片,你能 想到的新中国的现代化有
哪些主要的成就?
(提示:注意从现代化的 三个主要方面思考总结)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知识整合一
看过影像一的图片,你能想到的新中国的 现代化有哪些主要的成就? (提示:注意从现代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思考总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政治上: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一化三改 经济上: 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思想上: 坚持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54年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3、(2009年安徽文综36题第(3)小题) 材料三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 改革开放的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 主要原因。(6分)
4、(2008年山东高考)
思维火花
从缺乏民主意识的个人崇拜到人格独立、 平等的肯定和敬仰; 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在文化心理和精 神层面的进步。
1984年北大学生参加国庆游行
对领导人称呼的变化说明了是什么?
知识迁移一
请思考:苏联和中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 其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特点? 给我们什么借鉴? 20世纪30年代中期,优先发展重工业, 同时大搞农业集体化,为了积累资金, 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要重视农业的发展, 关注农民的利益,注意农、轻、重的比例问题。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左”倾错误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 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大跃进 "运动、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社化运动。忽视经济 规律;超越国情。
影像2——曲折探索阶段(1956----1976年) 红色的海洋(1966年)
高考点兵场
1、有位学生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看到下边 这幅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 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 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 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
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中国现代化内容——07年
江苏历史 山东文综 广东历史 广东文基 上海历史B 上海历史C 选择题15题 选择题13题 材料题29-5 选择题25题 选择题3题 材料题37题 一国两制 3分 50年代末的经济 4分 中苏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4分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2分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分 改革开放 10分
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 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
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这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情节来判断,这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 “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 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 在大量反革命分子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概念阐释
现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近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 社会而言。其过程就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 社会(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的变迁过程。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科学化、理性化
现 代 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腾飞阶段 (1949----至今)
(1)初步奠定基础阶段(1949----1956)
知识迁移二
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以日本为例
请思考:二战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是如何实现的?
内部——政治:战后对日本的民主改革; 经济:国内采取的各项措施(如重视科技教育、把发展 济放在首位、制定经济计划); 外部——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利用美国的扶植等。
试比较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差异的原因。 内部——政治:“左”倾错误; 经济:偏离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现代化的基础薄弱; 外部——孤立和封锁。
批斗刘少奇
知识整合二
概括影像2的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我们什么深刻的教训?
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经济建设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民主和法制建设也是国家现代 化的重要标志。
民主和法制遭到摧残;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个人崇拜盛行。 现代化出现大倒退
尖端科技成就巨大
1967年中国第一颗 氢弹试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