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平均分教学》

合集下载

冀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第一篇:冀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松子图片、小红花。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冬天就要到了,两只小松鼠们采来松果作为过冬的粮食,现在他们要分享劳动成果,我们去帮一帮他们吧。

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师:你们师怎么想的,谁愿意汇报?生1:左面的小松鼠分2颗,右面的小松鼠分8颗。

生2:左面的小松鼠分3颗,右面的小松鼠分7颗。

生3:左面的小松鼠分5颗,右面的小松鼠分5颗。

(学生列举出所有情况,并达成共识每只小松鼠分5个松果最公平)师: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呢?同桌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松子图片摆一摆,分一分。

(同桌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自主探索过程)生1:左面的小松鼠分5颗,右面的小松鼠也分5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生1:每只小松鼠1颗,再每只小松鼠分1颗,最后每只分得5颗,就同样多了。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生2:每只小松鼠2颗,再每只小松鼠分2颗,剩下2颗松果分给每只松鼠1颗,也是每只5颗,正好分完。

(学生列举出所有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高兴,你们真是太聪明了,用各种方法使每只松鼠分得的松果都是5颗松果,分得的松果个数怎么样?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生1:一样多。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一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2.学会运用平均分.3.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4.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5.初步认识〝平均分〞6.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三.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四.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二).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三).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写下板书:平均分(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四).平均分1. 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 完成课本第_页的做一做,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六.教学结束: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二教学内容:课本P_~_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探究例11.各小组动手操作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二)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三)教学例2: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A把_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_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_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2. 完成课本第_页的做一做,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3.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三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_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_个○卡片.2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新课1.例1,引入〝平均分〞.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_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3.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_页例2提出: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2.练习三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3.练习三的第3题.(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hellip; hellip;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四《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要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我精心设计练习,从基础题 mdash; mdash;感受〝平均分〞,到提高题 mdash; mdash;辨析〝平均分〞,最后回归生活 mdash; mdash;升华〝平均分〞.40分钟的课堂转眼结束了,师生在民主.活泼地气氛中学习着.成长着.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五在《平均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让学生自由地分,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展示出了好几种不同的分法.为了从中引出平均分,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哪种分法呢?为什么?很多学生马上就把是平均分的分法找出来了.学生说了自己的理由,与平均分的概念相去不远,我马上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归纳出了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让生再次观察黑板上的分法,汇报交流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2.注重知识的二次利用.学生经过一次实际操作,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再进行〝分橘子〞,大多数已能独立完成这一任务,学生提出了很多平均分的方法,需要师生共同探究方法的最优化.在后面的闯关游戏.巩固练习中,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把不是平均分的改成平均分,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3.渗透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闯关游戏.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四关,通过〝判一判〞.〝填一填〞.〝画一画〞.〝圈一圈,分一分〞形式多样的习题,既考查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培养孩子多方位思考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把物体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把生活和数学相联系,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认识除法,才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的教学策略有哪些?作为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需要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设计出最优秀的教学策略。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的教学策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我们需要了解这一知识点的目标与难点:目标:1.了解什么是平均数2.学会计算平均数难点:1.搞清什么是平均数2.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引入在开头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小明家有三个苹果,小华家有五个苹果,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两家平均每个人有几个苹果呢?”引导学生讨论,在这道问题中,学生可以自主总结平均数的概念——所有数的和数÷数的个数。

2.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平均数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却唾手可得,普遍存在于生活中。

只要是平均分所涉及的问题,都能提供多种生活场景的实际案例。

例如:“班里有25个人,老师给大家发了100颗糖果,请问每个人平均多少颗糖果?”“一堆铅笔有100支,如果每个同学想要均分一份,每份应该有几支铅笔呢?”这些例子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将课堂的知识连接到生活中。

3.反复讲解重要的概念和方法针对学生掌握程度,不断重复讲解重点概念和方法。

确保学生完全理解了什么是平均数,如何计算平均数。

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可能出现的疑惑和难点。

例如:“小明家有三个苹果,小华家有五个苹果,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在这个问题中,通过反复解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两个数的和与平均数,建立正确的计算意识。

4.设立锻炼环节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有必要设计相应锻炼环节,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加深印象。

例如:“班里一共有22位同学,每位同学都有一只小猫,三只小猫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同学,会有多少只小猫属于每个同学呢?”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习题,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篇1教学目标: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1. 计算:40+6×8 70-5×4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

(出示教材情景图)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刚才我们对花店里的花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

)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组织智力大闯关: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4+24÷8 5-8÷472÷8-3 36+81÷945+8×4 80-6×8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精品ppt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精品ppt教学课件
平均分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体会“几份”的含义。
2 . 通过动手操作等方式探究新知,感受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 3. 在分物的过程中, 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体 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目录
01
02
03
04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总结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
作业
用小圆片代替实物摆一摆、分
一分练习十九的 2 、 4 。
课后思考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最大收获是什么?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你今天学习有 什么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 识重点。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在以后 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的,发 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吧。
( 9 )颗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 3 ) 颗。
巩固练习
2. 6 个苹果,平均放在 2 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
巩固练习
3. 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盒。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会怎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 份。要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可以先每 份放一个,也可以每份放两个……最后,每 份分得同样多。
感谢观看
1. 什么叫平均分?
2. 说一说: 把( 6 )块糖 (平均分)成 3 份, 每份 2 块。
()
()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例2 把 18 平均分成 6 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任务单
1. 小组讨论交流并进行分一分。 2. 组长统计本组一共有几种分法,
看哪组的分法多。
合作探究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推理意思、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等。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用语言描述“每几个一份”的进行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
学习单、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学科素养
数感
量感
符号
意识
空间
观念
几何
直观
数据
意识
运算
能力
推理
意识
模型
意识
应用
意识
创新
意识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的方法,会用语言描述“每几个一份”的进行平均分的过程。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2)单元第(2)课时பைடு நூலகம்
课题
平均分(2)
课型
新授
时间
教材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其实“除”就是“分”,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真正理解“平均分”。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根据份数来平均分,这节课学习根据给定的每份数来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9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1《平均分》教学反思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在教学时,选取学生熟悉的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我并不回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听到的平均分,以及对平均分的一些感性认识,而是力求从学生的这一起点出发,让学生先说、先讲,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激发了自己内在的储存,形成新的信息,新的感悟,他们真切地感到生活中的数学。

2、“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的体现,我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

在分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分的过程感受同样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操作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眼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由于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滤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所以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

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2(1)平均分(一)【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 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 能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内容:
1. 平均数的概念。

2. 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3. 应用平均数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1.1 教师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比如:“如果班里有10个学生,他们的语文成绩分别是80分、90分、70分、85分、60分、95分、75分、80分、90分、75分,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他们的平均分来了解这个班级的整体水平。


1.2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

2. 计算平均数的方法(15分钟)
2.1 教师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然后以逐步推导的方式解释如何
计算平均数。

2.2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能够学会计算一个数列的平均数的方法。

3. 应用平均数解决具体问题(20分钟)
3.1 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解答这些问题。

3.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讨论解题思路与方法,并在讨论中逐渐掌握解题的方法。

4. 总结(10分钟)
4.1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简单总结了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方法。

4.2 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讨论,形成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评估: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吗?
2. 学生能够根据老师讲解和示范,在计算平均数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能自己解决吗?
3. 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否准确把握平均数的应用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 (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 (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 (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比较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能够正确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难点1.理解“平均分”概念的具体应用。

2.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资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等。

3.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讨论引导法等。

4.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预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重要性,如购物时平均分摊费用等。

第二步:新课讲解1.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进行示范演练,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过程。

第三步:课堂练习提供一定数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包括简单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平均分”的概念。

第四步:讲解扩展引导学生将“平均分”的概念扩展到实际生活中的更多情境,如班级活动经费的平均分配等。

第五步: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实践。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内容的布置,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 教材- 资源- 教学方法-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讲解- 课堂练习- 讲解扩展-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以上为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1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

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

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

为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源,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学设计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或人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平均分的概念。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同学。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平均分的例子,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份有几个苹果。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平均分的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然后把准备好的物品交给组长,让组长把物品平均分给组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什么是平均分,能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互助的精神,懂得尊重他人的不同见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难点: 1. 理解平均分的本质。

2. 运用平均分进行问题求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实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

3.环境准备:保证课堂秩序,提供互动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在导入环节可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展示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平均分问题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简单介绍什么是平均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定义和意义。

3. 计算方法演示(15分钟)教师以实际例子向学生演示如何计算平均分,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4. 练习与讨论(20分钟)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练习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和思维能力。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将平均分的知识应用到不同情境中,拓展学生思维。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提出问题。

五、课堂作业布置《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分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平均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次《平均分》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均分》教学设计《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平均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

(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

(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出示图3。

(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 5块糖放在一起)你们想说什么呢?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集合9篇)

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集合9篇)

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集合9篇)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同样多平均分教具学具:演示教具: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要求:(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1)作业P13 的“做一做”A 、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 、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3、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平均分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平均分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走入日常场景,初步感知分东西在生活中的常见性,为后续平均分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注重对平均分结果的表达。

3.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等分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结果,体会平均分方法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1.任意分谈话:同学们,6颗糖果,把它们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呢?师:请你上来摆一摆。

(磁钉代替)师:他把6颗糖果分成了(1颗,1颗和4颗。

)(板书数字)师:还可以怎么分呢?你来。

师:还可以分成(2颗,2颗,2颗。

)(板书数字)师:哦,还有(1颗,2颗和3颗)(板书数字)2.平均分师:我们把6颗糖分成3份的时候就这三种分法。

你觉得在这第三种分法中,你觉得哪种最特别?(2 2 2)为什么这种最特别?(每份都是2颗,每份同样多)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我们叫平均分。

你喜欢这种分法吗?为什么?(特别公平)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数学知识,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提问:这6颗糖是怎么平均分的?把几颗糖果平均分成几份了?每份几颗?你能用上“平均分”三个字来说一说吗?预设:把6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都是2颗。

师:咱们一起说一说吧!(齐读)二、观察理解,判断平均分1.判断。

师:知道了什么平均是分。

接下来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里哪些情况是平均分,如果是的打勾,不是的打叉,用手势告诉老师。

2.交流。

(1)第一幅。

师:第一幅图是吗?你怎么看出来它是平均分的?你能像这样说得更具体吗?预设:把9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都是3颗。

师:谁也能说得这么完整。

(请生个别说,再集体说)(2)第二幅。

师:第二幅图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如果想把它也变成平均分怎么办?预设:最后一堆中再添一颗。

(3)第三幅。

2024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课时平均分核心素养教案

2024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课时平均分核心素养教案
观察桌面上的东西,它们摆放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呢?
师:是的,那大家来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1.观察后汇报:糖果和果
冻每堆摆放的数量都是一样
的。
2.思考后交流汇报:他们
应该是想把这些东西都分给大
家,要每个人分得一样多才
好。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活动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的能力。同时在仔
细观察中,学生会发现许多物品堆放在一起,但桌面上有些物品的堆放却是有规律
的。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分东西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份分得一样多是
经常使用的,从而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
环节二:1.自主尝试不同分法,感知平均分的特殊之处。
师:下面,我们先来分糖果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P8例1。
教师活动:
1、请大家拿出6个小圆片代替6颗糖
过程。
师:如果没有小棒,只有图,你会
选择什么方法?
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
份或者每4根一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
连不适合。
学生也会提出更加便捷的方法,就
是直接想乘法口诀。因为6个4就是
24,所以24根香蕉,每4根一份,
正好可以分成6份。表扬这样掌握了乘
法的意义,会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
的联系,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学生。
这样的分法可以概括为“每几个一份”。
活动意图:
适当的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拓宽思路,理解问题的本质,此题是把总数拿来
分,知道每份数量,所以每份放的数量要是一样的,最后数出份数即为我们要的结
果。不管是哪种思维方式,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同时对图形表征处理问题形成
直观的对比,两种分物方法所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加深理解两种活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优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优质教案

平均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水果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二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准备去参观科技园。

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题一师:你能帮她把糖果粉一份吗?动手试一试吧!分好了吗?一共有几种可能?生:一共有三种分法。

师:老师把你们分得的结果整理出来了,我们来看一看,你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生:第三种,因为每份都是2块糖。

师:我们把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叫做平均分。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道练习。

师:既然都了解了,那我们就来看一看下面这些食物哪一组是平均分的。

生:第一组的糖果是平均分的。

师:其他几种呢?请你说一说理由。

在平板上完成练一练教学例题二师:怎样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小组试一试。

生:一个一个分。

生:两个两个分。

师:不论怎样分,结果都是……生:每份3个。

师: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师:接下来我们做个小练习,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在平板上完成。

师:我们接着看,思考一下,“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分?讨论一下。

师:大家来汇报一下。

生: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

生:可以用摆一摆的方法。

生:还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来分。

师:我们来看,后面的两种分法,也就是想怎样?生:也就是问8里面有几个2。

师: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每份()个。

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广西河池天峨县实验小学翟红涛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参与1.2.3.法。

1(1)(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

(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1)问题:同学们要把10个面包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2)学生独立操作学具完成。

小组交流。

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操作的不同情况。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你能不能根据分的结果,把它们分分类?(2)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一种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一种是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3)根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份是多少,有几份。

(4)突出“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逐步出示含义)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第(2)种是平均分的。

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1(2)231(1有124个,(24只小猴) (3(4(5)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是2个)(6)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

(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2.师:小猴高兴的吃到了自己喜欢的香蕉!我们也很高兴,但这位小朋友却愁眉苦脸,他一定遇到了问题。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篇1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简析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

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

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

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平均分》教学设计3篇

《平均分》教学设计3篇

《平均分》教学设计3篇《平均分》优秀教学设计1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尝试平均分。

3、学情分析:“平均分”的概念学生不是很了解,但学生对“每份同样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是很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分一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学习目标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评价设计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我们先来分糖。

(1)学生用6个小○表示,尝试分一分。

(2)说说你是怎样分的?(3)汇总分的结果后告诉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让学生再次分一分,这次要求把6个糖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看清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2)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2题。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让学生用12张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摆一摆。

摆好后,按要求填空。

3、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平均分教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

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

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

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

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

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

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平均分的认识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

(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第二单元《平均分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2~14页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分组准备各种食品、每人一张卡纸、圆片(18个)、作业纸。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桔子等贴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联欢会情境,让学生感受平均分1、让学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

(1)师:就要过年了,今天我们来开个联欢会。

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组准备了什么食品?(饼干、巧克力、糖果)我们想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你们能帮我把这些食品分成四份吗?(2)让学生分组分一分食品。

(3)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4)师: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2、(1)(出示多媒体课件)刚才老师和一组同学一起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个苹果。

(2)让生把分苹果的过程读一读。

(3)让学生用这句话把本组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

3、巩固练习:判断哪种分矿泉水的方法对。

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1、在活动中学习书中例2(1)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请同学们分组把15个桔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2)分完后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上黑板演示。

(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组分食品的过程。

2、拔河比赛:师请8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比赛中适当穿插德育渗透,如集体主义教育等。

3、给获胜选手发奖品:12支铅笔平均发给4个同学,每人几支?请学生用/代替铅笔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集体核对。

4、集体游戏:我们班有40位同学分8组做游戏,平均每组几人?让学生按分好的组在歌曲声中向自己的同伴说新年好。

三、迎新年队列展示活动(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

(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出一个最佳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

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

(4)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四、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第二单元《平均分教学》教学设计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1.例1,引入平均分。

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

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

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2.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