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各省发展目标
北京市宏观目标: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作出了“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实施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南北两大产业聚集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加快通州等重点新城和城市西部地区建设等,在“十二五”末期,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市城镇化率达到90%,10个远郊区县城镇化率全部超过70%。
产业规划: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大力支持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鼓励发展服装、食品、印刷、包装等都市型工业,限制和转移无资源条件的高消耗、重污染的产业。
改变中心地区功能过度聚集的状况,疏散传统制造业,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就业为宗旨,在有条件的边缘集团发展都市型工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支持发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会展、旅游等产业。
加快完善房地产业发展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政府行业管理与服务,积极引导和调控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注重社会公平,积极为低收入居民提供必要的住宅保障。
重大项目:加快城南建设投资,预计未来三年,市区两级财政投资将超过500亿元,加上带动的社会投资,总投资将达到2900亿元。
城南地区的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将会有较大规模的改善,帮助城南走出发展缓慢的怪圈。
发展“首都圈”城市群规划建设:一是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高标准做好园区和基地总体规划;二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
将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北京将向河北延伸城铁1100公里推进13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三是通讯体系建设规划。
将通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固话通信等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加快河北与北京联网、同网改造,实现与北京固话通信无长途、移动通信无漫游。
除此之外,还包括信息体系建设、金融体系建设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等。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铁路运输【发文字号】晋政办发[2013]23号【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发布日期】2013.03.01【实施日期】2013.03.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13〕2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3月1日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及现状“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抓住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依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山西省“十一五”铁路规划》,加快铁路干线建设,铁路路网进一步完善,线路质量明显提升,运输能力大幅度增长,运输状况不断改善,有效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一)发展成就。
1.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路网格局不断完善。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铁路的快速发展期。
部省合作建设的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太原南站及相关工程、太兴铁路、吕临支线铁路、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准朔铁路等全面推进,其中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已建成运营通车,累计投产新线353.7公里,建成车站9个。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太兴铁路、大西客运专线、吕临支线铁路、太原铁路枢西南环线、准朔铁路以及北同蒲韩家岭至应县增四线、应县至原平新建取直线、黄陵至韩城至侯马铁路等新建和改建项目已开工建设。
到‘十一五’末,运行速度160公里/小时以上的快速铁路达353.7公里,以高速重载运输为重点的高标准铁路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科技的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科技的发展方向杨 丽1,2(1.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 100013;2.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3)摘要:文章介绍了煤炭在世界和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分析了目前制约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煤炭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国家能源科技 十二五”规划“为指南,提出今后几年在煤炭开采㊁煤层气开发㊁煤炭加工转化㊁煤矿数字化等领域的科技发展重点;指出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㊁煤层气利用率,提高煤机装备和生产环节自动化控制水平,促进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将是煤炭科技发展的奋斗目标㊂关键词:十二五;煤炭科技;发展;重点中图分类号:TD84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772(2013)01-0112-03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uring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YANG Li 1,2(1.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e ,Beijing 100013,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Efficient Mining and Clean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13,China )Abstract :Introduce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coal in energy structure,analyse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China coal industry development,meanwhile,introduce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China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welve Five⁃Year"Plan,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emphases in coal mining,coal bed gas extraction,coal processing and conversion,digital coal mine construction.The goal of the plan is to improve recovery of coal resources,utilization rate of coal bed gas,automatic control level of facilities and production,promote low⁃carbon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Key words :the Twelve Five⁃Year;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development;emphases 收稿日期:2012-11-05 责任编辑:孙淑君 作者简介:杨 丽(1973 ),女,四川安岳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国家能源科技 十二五”规划“(煤炭组)执笔人㊂ 引用格式:杨 丽. 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科技的发展方向[J].洁净煤技术,2013,19(1):112-114,124.1 煤炭的战略地位1.1 煤炭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煤炭是最丰富的化石燃料㊂‘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表明,2010年世界化石能源探明储量构成中,煤炭占54.78%,远高于石油(24.12%)和天然气(21.10%)㊂近20多年来,受世界经济增长㊁人口增长及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由于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广泛㊁储量丰富㊁价格低廉且稳定,决定了其在世界能源格局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2011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30.3%[1]㊂据国际能源署(IEA)和美国能源信息局(EIA)等机构预测,即使到203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需求中比例仍将维持在29%左右的高位,煤炭消费量也将达到84.12亿t 左右㊂1.2 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2011年中国原煤产量达到35.2亿t (折合19.56亿t油当量),占世界煤炭生产量的49.5%;煤炭消费量为18.39亿t油当量,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49.4%,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0%左右[1]㊂根据煤炭行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煤炭需求量约为39亿t㊂据中国工程院预测,按现在能源需求计算,到203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将达到45亿t以上㊂1)煤炭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中国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煤炭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能源㊂煤炭的稳定供应在确保经济发展㊁居民生活质量㊁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用显著㊂作为基础能源及上游原材料,煤炭价格㊁产量㊁运输能力的变化对下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㊂例如煤价,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传导到电力㊁化工㊁化肥㊁钢铁㊁建材等下游行业,对企业正常生产㊁商品价格㊁居民生活质量等造成很大影响㊂此外,煤炭产业链由煤炭开采㊁调配运输㊁洗选加工㊁洁净转化(发电㊁煤化工)㊁资源(煤矸石㊁煤层气㊁矿井水㊁煤系伴生矿物)综合利用等环节构成,从产业链构成分析,既需要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操作工人,不但可吸纳高等院校各种专业技术人才,还可以安置矿区大量社会富裕劳动力,在全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局面下,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㊂2)煤炭是区域经济发展领域中的重要支撑煤炭在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与各区域的煤炭储量㊁产业结构㊁经济发展水平㊁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㊂在晋陕蒙宁甘区,煤炭产业是核心支柱产业,是该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推手,全区GDP煤炭能源贡献率达到80.7%,为全国最高㊂在华东地区,煤炭资源短缺,但煤炭消费强度高,全区GDP煤炭能源贡献率为70.8%,居全国第二㊂在西南地区,煤炭生产也对地区经济起着推动作用,尤其是云贵大型煤炭基地担负着向西南㊁中南地区供应煤炭的重任,也是 西电东送”的南部主力㊂东北地区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国家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推进,其工业重新步入发展快车道并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在经济总量显著增长的同时能源需求急剧增加,该地区煤炭供需缺口日益扩大㊂在新青区,区域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其中新疆为第14个国家大型煤炭基地,是未来中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调出区㊂该区单位GDP煤耗仅次于晋陕宁蒙甘区,随着煤炭开发力度的加大呈显著增加的趋势㊂2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中国煤炭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为发展能源工业㊁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㊂近10a,中国煤炭工业发展迅速㊁行业改革成效显著,但随着产业基础的壮大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复杂的资源赋存条件㊁煤炭开采过程对环境的损害㊁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在煤炭利用过程中的高碳排放等因素愈来愈制约煤炭工业的发展㊂2.1 资源赋存条件复杂中国煤炭资源总量5.5万亿t,其中50%以上埋深在千米以下㊂经过长期大规模开发,中国东部地区浅部煤炭资源已开采殆尽,平均开采深度已超过500m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部开采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㊂中国西部煤炭资源丰富,储量超过总量的60%,但开采出的煤炭资源以及就地转化的产品涉及到长距离输送问题,如何保证安全和高效输送是亟待解决的难题[2]㊂2.2 环境损害严重不管是井工矿还是露天矿,煤炭的开采都将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损害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因采煤而造成的地表塌陷总量已达40万hm2,而且以每年3.3万~4.7万hm2的速度增加㊂除一些大的企业,靠近大城市的开采区域对塌陷区进行了部分治理之外,其余基本上没有得到治理㊂我国今后煤炭开发重点的西部地区生态脆弱,如何处理好煤炭集中开发而减少环境损害是今后煤炭科技面临的另一个难题㊂2.3 安全形势严峻中国煤层赋存条件非常复杂,大部分煤层的开采普遍存在着生产效率低㊁安全状况差等问题㊂中国煤矿受瓦斯㊁水㊁火及动力灾害等威胁严重,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煤矿每年发生灾害的次数及因灾死亡人数虽在不断下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2.81下降到2010年的0.749,下降了71%)[3],但每年死亡人数仍然在千人以上(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煤炭企业已经实现了 零死亡”)㊂2.4 高碳排放煤炭是高含碳的能源资源,煤炭消费中排放大量的CO2㊁SO2㊁NO x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大量CO2的排放加速了温室效应,利用过程中高碳排放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煤炭的低碳排放利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㊂以上4个方面严重制约着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只有通过科技攻关,突破制约才能获得发展空间㊂煤炭资源安全㊁高效㊁清洁开发利用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㊂3 中国煤炭科技面临的挑战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煤炭科技在地质勘探㊁煤机装备㊁煤炭加工利用和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与国际上的主要采矿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㊁装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㊂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分析,中国煤炭科技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㊂在煤炭资源勘探方面,勘查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煤炭勘探精度有待提高;在煤炭开采方面,大型矿井快速建井技术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炭高效开采技术还不成熟,大型露天煤矿设备㊁井工矿高性能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煤炭综合机械化成套装备需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等;在煤炭加工与利用方面,大型关键选煤设备与进口设备存在较大差距,煤炭转化技术和大型装备尚未实现国产化,量大面广的中小型燃煤锅炉普遍存在效率低㊁污染严重,燃煤发电整体技术水平不高,需进一步缩小与引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在煤层气资源化利用方面,复杂的煤层地质条件导致了煤层气开发难度大,制约了煤层气规模化利用,抽采量和利用率低;在矿井数字化㊁信息化方面,存在可靠性差㊁无矿用安全标志准用产品全过程管控系统,应急通信可靠性㊁及时性差等问题[3-6]㊂4 十二五”煤炭科技发展的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应对环境污染㊁气候变化问题是未来煤炭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㊂经济㊁高效㊁清洁㊁安全的煤炭开发㊁转化和利用是未来煤炭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㊂‘国家能源科技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从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等方面出发,开展战略性科技攻关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㊂要注重资源开发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节能减排和低碳利用㊂ 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科技发展的重点主要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㊁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㊁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㊁煤矿数字化㊁信息化等方面㊂4.1 煤炭资源安全㊁高效开采煤炭资源综合勘探与地质保障技术是煤炭资源安全㊁高效㊁清洁开采的前提,需加强煤田地质研究㊁提高煤炭资源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㊁开展基础地质和勘探技术研究等㊂高效集约化矿井建设是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大幅度提高煤炭产量㊁效益与安全的有效途径,应重点研究大型矿井快速建井技术㊁建设大型矿井快速施工与工作面自动化示范工程㊁研究煤炭高效自动化采掘成套技术及装备㊁大型露天煤矿装备等㊂随着煤炭开采向深部延伸,复杂困难地质条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炭高效开采技术㊁煤矿灾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也需要攻克[7-8]㊂4.2 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煤矿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同时也可以缓解中国能源紧缺问题㊂由于中国煤层气赋存条件复杂㊁抽采难度大,因此加快研究开发煤矿区煤层气高效抽采技术与装备㊁煤层气与煤炭一体化协调开发技术㊁低浓度煤层气有效利用技术与装备㊁建设煤层气直井㊁水平井开发和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工程,促进不同赋存条件的煤层气开发与煤炭开采的协调发展模式将是今后煤炭科技发展的重点[9-10]㊂4.3 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实施煤炭清洁利用是改善环境㊁保障能源安全㊁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㊂以煤炭的先进加工与转化技术为基础实现能源多元化供给是适合国情的发展之路㊂重点研究低排放㊁高效煤炭加工与转化技术,包括先进的选煤㊁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㊁油煤共炼技术,大型煤制氢和煤制天然气技术,低阶煤提质改性技术㊁水煤浆技术以及高效煤粉工业锅炉岛技术体系及关键装备等可显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改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达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11-12]㊂4.4 煤矿数字化㊁信息化煤矿监控㊁通信与监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下转第124页)6 结 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全柱状采样器的推广使用,能科学的评价入厂煤的真实质量,解决企业因煤质差异产生的纠纷,对分层装车㊁糖包心㊁混装煤等不法行为有效的控制,还原煤炭的真实质量,在中国与贵州具有相同煤质特点的地区有很好的推广性㊂参考文献:[1]孙刚.商品煤采样与制样[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2]白骏仁,刘凤妓,姚星一,等.煤质分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3]杨金和,陈文敏,段云龙.煤炭化验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4]GB 474 2008,煤样的制备方法[S].[5]GB 475 2008,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S].[6]李向利,张国良.煤炭采样制样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7]段云龙.煤炭试验方法标准及其说明[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8]段云龙,韩立亭.GB /T 19494煤炭机械化采样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9]方文沐,杜惠敏,李天荣.燃料分析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0]朱海,王海涛.煤质特性对燃煤电厂炉型选择的影响[J].洁净煤技术,2012,18(6):49-52.[11]杨兴伟,陈宝华,张宝青,等.煤样破碎㊁缩分和干燥问题分析[J].洁净煤技术,2012,18(4):35-38.[12]李英华.煤质分析应用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13]曹长武.电力用煤采制化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14]GB /T 19494.3 2004,煤炭机械化采样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S].[15]毛光剑,孙刚.煤炭机械化采样随机误差分析[J].洁净煤技术,2012,16(3): 44-47.(上接第114页)保障,在应急避险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㊂高可靠性全矿井综合监控与监视关键技术㊁煤矿物联网技术和煤矿一体化通信技术与系统,能实现矿区物物相连,信息相通,具有应急联动和灾害预警等功能㊂此外,面对国际国内新的能源形势,需要深入研究煤炭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全国煤炭物流方向战略选择和大型储备基地布局㊁全国煤炭资源梯阶开发与利用㊁煤矿安全培训关键技术等㊂5 结 语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逐渐降低,但消费总量还会逐年增加,煤炭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㊁可靠的一次能源㊂煤炭生产布局的转移和供需格局的转化给煤炭科技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㊂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㊁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㊁煤炭清洁转化㊁多元化利用㊁煤矿数字化㊁信息化等将是 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十年煤炭科技发展的重点㊂围绕国家能源科技 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结合煤炭行业特点,积极攻克相关领域难题,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㊁煤层气利用率,提高煤机装备和生产环节自动化控制水平,促进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将是煤炭科技发展的奋斗目标㊂参考文献:[1]BP 公司.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M].2012.[2]申宝宏,雷毅.我国煤炭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J].煤矿开采,2011,16(3):4-7.[3]杨丽.中国煤炭科技发展现状及展望[J].洁净煤技术,2012,18(3):1-3,32.[4]申宝宏,雷毅,郭玉辉.中国煤炭科学技术新进展[J].煤炭学报,2011,36(11):1779-1783.[5]‘国家能源科技 十二五”规划(2011 2015)“煤炭组.用科技解决资源环境约束[N].中国煤炭报,2012-05-11(2).[6]张翔.安全高效开采是个系统工程[N].中国煤炭报,2012-05-14(2).[7]王金华.中国煤矿现代化开采技术装备现状及其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1-5.[8]刘志强,洪伯潜.改革开放30年煤矿井筒建设技术及装备发展[J].建井技术,2011,32(1/2):4-7.[9]申宝宏,杨丽.煤矿区低碳发展途径探讨[J].中国能源,2010(2):5-7,37.[10]申宝宏,雷毅,刘见中.中国煤矿灾害防治战略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11]陈贵锋. 十二五”期间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值得关注的方向[J].中国能源,2011,33(8):5-7.[12]赵嘉博,刘小军.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露天采矿技术,2011(1):66-69.。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12•【字号】晋政办发[2012]101号•【施行日期】2012.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12〕10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2月12日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全省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省”建设的重大契机,以全局循环、高端循环为基点,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一大批具有强大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循环经济园区、企业和重大工程应运而生,开启了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清洁发展、低碳发展的转型跨越新篇章。
1.1进展与成效1.1.1重大项目投资效应凸显近年来,全省充分发挥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对循环经济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以直接投资、贷款贴息和资本金入股等方式,重点支持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循环化改造,先后建设了余热、余压回收,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煤层气综合利用及污水、矿井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等一批循环经济重大示范项目,初步形成了具有山西特点的煤电材、煤电铝、煤焦化等循环经济模式。
截止2010年,67%的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投向循环经济项目,《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08-2012)》确定的100个重大示范项目80%以上已经建成投产,带动全社会投资1400亿元。
1.1.2试点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继2007年我省被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省以来,2010年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全省域循环经济统计试点省份,太原、晋城、长治、运城市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市。
科学发展助推煤炭强国——解读《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二)
时 代 呼 唤 生 产 力 的 根 本 性 解 放 股 市 上 的 起 落 背 后 .是 国 家 经 济 发 展 大 格 局 下 煤 炭 行 业 发 展 战 略 的根 本 性 转 变
学稳 定 产 能 、 坚持 理性 投 资 , 准备 好 应 急预 案 , 以 备 形势 恶化”
从 国外 看 . 炭 的 走 势 也 进 入 了低 潮 期 。2 1 煤 00
不 给 他 们 提 供 贷 款 .保 险 公 司 不 为 其 提 供 保 险 服
大规模 的 结构调 整 意味 着风 向变 了.中 国煤
炭 工 业 的 发 展 已经 从 求 数 量 、 求 规 模 变 成 了 求 质
求 一 科 学发 颍 ■c — 量m< mv 家 。 z oc、 可持 续、 独 展 点 V 敏 感 的 市场 为政 策 调 整作 了 注脚 :0 2年 第 21
量 、粗 钢 产 量 、水 泥 产 量 的 同 比增 速 分 别 回 落 23 . 个 百 分 点 、 04个 百 分 点 和 43个 百 分 点 。 受 此 影 1. _
好 21 0 2年 煤 炭 行 业 淘 汰 落 后 产 能 工 作 的 通 知 》 。 全 面部 署 了 2 1 0 2年 煤 炭 行 业 淘 汰 落 后 产 能 的 各
一
个 相 当 长 的 时 期 内 .煤 炭 仍 将 是 支 持 经 济 发 展
的 主 体 能 源 . 个 时 代 仍 然 属 于 “ ” 这 煤 。
事 实上 .任何 一 个行 业 都会 经 历起 步一 快速
17
项工作 。通 知说 , 年计 划淘 汰 落后煤 矿 6 5处 , 全 2
淘汰 落后 产 能 24 3 7万 吨 / 年 这 将 加 快 全 国 煤 炭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08•【字号】晋政发[2012]10号•【施行日期】2012.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12〕1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十一五”时期,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目标,把推进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实施了“三个发展”和“五个转型”等重大战略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66%,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降低17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降低13.93%,均超额完成分别降低22%、14%和13%的约束性指标。
成功扭转了“十五”后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快增长的势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充分认识“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转型跨越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要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实现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能源资源需求必将保持刚性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树立全局意识,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把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13]25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3.01施行日期2013.03.01文号晋政办发[2013]25号主题类别节能管理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13〕2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3月1日山西省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新兴能源产业是以新能源资源开发、传统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状况。
我省风能、太阳能、煤层气资源丰富,黄河北干流水电资源尚待开发,据估测,风能资源≥200w/m2的技术可开发量在3000万千瓦以上;全省年日照数在2200-2900小时之间,年日照百分率为51.67%,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在2800小时以上,属于日照充足的地区,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总量约10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资源量的1/3。
具备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的较好条件和市场空间。
2010年,我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6.33亿吨标煤。
其中,非化石能源生产总量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0.55%;新兴能源发电装机317万千瓦(其中,风电37.05万千瓦、水电182.1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6.6万千瓦、煤层气发电18.1万千瓦、焦炉高炉煤气及工业余热发电72.45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的6.74%;煤层气(瓦斯气)抽采量达44亿立方米,占全国抽采总量的61%,煤层气利用率达40%,居全国首位。
山西工业经济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增 长 l .%,生 铁 完成 产 量37 9 吨 ,增 长 1 .%, 81 6 万 33 电解 铝 完 成 产 量 1 47 吨 ,增 长3 .%,氧 化 铝 完 0 .万 93 成 产 量5 1 吨 ,增 长3 .%, 肥 ( 纯 )完成 产 量 0万 96 化 折 3 4 吨 ,增 长 1 .%,水泥 完成产 量39 6 吨 ,增 6万 02 3 万
以上 。
主导 产 品产 量 保持 较 快增 长 ,煤 炭 产 量创 历史 新 高 。全 年 煤 炭 产 量 达 N87 吨 ,同 比增 长 1 .%。 . 亿 77 焦 炭 完成 产量90 8 4 万吨 ,增 长8 %,粗 钢 完 成产 量达
34 0 吨 ,增长 1 .%,钢 材 完 成产 量 33 9 吨 , 9 万 62 6 万
产 量 持续 增 长 ,价 格保 持 高位 ,产 能稳 定 释放 ,为保
从市 场 趋势 来 看 , “ 两大 因 素 ”对 山西 工业 经 济 增 长 产 生直 接 和 问接 的不 利 影 响 ,制 约山 西工 业 经 济
平 稳 较快 发 展 。 一是 冶 金 、焦 炭 、化 工等 行业 产 能过
同比增  ̄ 1 4, 。 J 2" U 时 企业 经 济效 益 保持 较快 增 长 。 山西规 模 以 上工业 化 工 行 业 一 一 全 年 化 工 行 业 实 现 销 售 收 入 7 91 元 ,同比 增 长3 .%,实 现 利 润2 . 元 ,同 2 .亿 31 46 亿
企 业 实现 主 营业 务 收 入 达  ̄ 1 9 . 元 ,同 比 增长 J 8 4 '6 3 亿
剩 ,在 全 国需 求 回落 的 大背 景 下 ,产 品价 格 存在 继续
回落 可 能 ;电力 行业 受 制于 煤 电价 格 矛盾 影 响 ,发 展
科学发展助推煤炭强国——解读《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三)
煤 炭 企 业 一 定要 警 醒 . 分 认 识 煤 炭 市 场 所 充
面临 的需求 增长放 缓及 产能快 速增 长的 形势 . 从 大 局 出发 . 强 自律 意 识 . 低 未 来 几 年 煤 炭 产 加 调 量 增 长 目标 . 学 组 织 生 产 . 照 市 场 需 求 适 当 科 按
政 策 . 取 “ 逼 机 采 倒
制 ” 对 煤 炭 供 应 总
量瓤 - 0 m<一V 独 加 以控 制 . 煤 ●cz一 mv 家 点 实现
炭 产 量 稳 步 增 长
同 时 . 家要 进 国
一
开 采 . 可 避 免 地 造 成 了地 表 塌 陷 、 资 源 破 坏 、 不 水
其是在 开发较 早 的老矿 区 . 境 破坏 更为严 重 , 环 恢 复 治 理 投 入 不 足 . 将 来 的 发 展 埋 下 了隐 患 。 给
同样 . 果 仍 然按 照 传 统 的 开 采 方 式 , 纷 涌 如 纷 向 西 部 进 行 资 源 开发 将 会 给 西部 本 就 脆 弱 的 生 态 环 境 造 成 更 大 的 威 胁 在 当 前 高 度 关 注 环 境 保 护 问 题 的 社 会 背 景
瓦斯 直 接 外排 污 染 环 境 .矸 石 堆 存 占 用 大 量 土地
甚 至 可 能 造 成 自燃 . 重 破 坏 了矿 区 生 态 环 境 。 严 尤
步 严 格 新 建 煤 矿
审批 制 度 . 高 煤 矿 提
生产 准 入 门槛 加 大 监 管 力 度 . 格 限 制 严
煤 炭 企 业 超 能 力 生
可 能 不 会 主 动 调 低 煤 炭 产 能 目标 . 降 低 煤 炭 产 量 国 家 还 要 从 宏 观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办信发[ 2012]598号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市煤炭工业局、各国有重点煤矿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公司、有关直属单位、机关有关处室:为推进我省煤炭工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煤炭经济各领域信息化水平,着眼于建设世界一流、全国先进的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矿井,实施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商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率先走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省厅编制了《山西省煤炭工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现将该《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并强调以下几项工作:一、进一步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两化融合认识信息化是山西煤炭工业率先走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的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
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特别是两化深度融合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的认识。
“十二五”时期,我省煤炭工业要打造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新格局,煤炭企业要增强经济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安全生产,两化融合是不可跨越的、是早晚必然要做的事情,不能用别的方式替代。
一定要从当前、长远,战略、全局、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两化融合的现实意义、重要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各市、县(区)煤炭局要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形成省、市、县三级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机构,要有明确职能、编制,落实经费来源。
各集团公司、各煤矿企业,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各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信息化(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要直接参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工作重要决策,协调、推动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机构,强化统一管理职能;要建立健全信息化激励约束机制,将信息化成效列入对各部门和各成员单位工作绩效考核内容,促进责任与权利紧密结合,从组织上、制度上确保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
牛建明副厅长在各市煤炭局山西省煤矿新标准信息调度推进会上的讲话
牛建明在各市煤炭局山西省煤矿新标准信息调度推进会上的讲话牛建明(2012年8月29日)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在我省煤炭行业全面学习、培训、贯彻执行省煤炭工业厅制定的《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等五个标准和《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十分及时,非常必要。
集团公司的会议已于本月上旬在阳煤集团公司召开。
我们今天在此召开各市煤炭局会议。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各市煤炭工业局信息调度部门学习领会新标准,执行新标准,用新标准引领信息调度工作,落实年度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和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快全省煤矿机械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矿井,促进全省煤炭工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在此,我代表省煤炭厅,向吕梁市煤炭工业局、向方山县政府给予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向参会的各位代表表示欢迎。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深刻认识学习执行山西煤矿新标准的重要意义我省煤炭工业经过重组整合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煤炭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转型跨越发展、科技创新升级,迫切需要新的更高的标准来指导和引领,以适应全省煤炭工业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发展。
山西省煤矿新标准的出台,顺应了全省煤炭工业集团化、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适应了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需求。
《山西省煤矿办矿企业标准》。
主要是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办矿企业等级管理制度,重点是严格准入标准和实施淘汰机制,在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实做强主体企业,实现煤矿企业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秩序化运行,提高煤矿办矿水平。
《山西省煤矿建设施工管理标准》。
主要是加强我省煤矿施工队伍、施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重点是严格施工队伍准入,整体提升煤矿施工队伍素质,规范煤矿建设和施工管理,提高我省现代化矿井建设质量和水平。
《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
从资源保护、生产建设、安全保障、从业人员等十个方面,进一步规范煤矿管理行为,实现集约高效、生态和谐、科学安全,提高煤矿综合管理水平。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摘录)
发强 度 , 维持现 有供应 能力 。中部资源 相对丰 富 , 开发强 度偏大 , 缓开发增 速 , 放 保障稳 定供 应 。西 部 资源 丰富 , 发潜力 开
大 , 高供 应能 力 , 提 增加调 出量 。 ( ) 二 建设 布局 按 照上大 压小 、 产能 置换 的原则 , 合理控 制煤炭新 增规模 。“ 十二五 ” 开工规模 7 4 t a 新 . 亿 / 。东部 ( 东北 ) 含 地区建设 接续 煤矿 , 新开 工规模 0 2 . 5亿 t a 占全国的 3 3 ; /, . % 中部地 区适度放 缓建设 , 开工 规模 1 8 亿 t a 占全 国 的 2 % 西部 新 .5 /, 5; 地 区重点开发 建设 , 开工规模 5 3亿 ta 占全 国的 7 . % 新 . /, 1 7 。内蒙古 、 西 、 陕 山西 、 甘肃 、 夏 、 宁 新疆 为重点 建设省 ( )新 区 ,
6 %以 上 。 5
( ) 矿建设 二 煤
“ 十一 五” 结转 建设 规模 3 6亿 t a “ . / , 十二 五” 开工 建设规 模 7 4亿 ta 建成 投产 规模 7 5亿 t a 结转 “ 三五 ” 新 . /, . /, 十
建设 规模 3 5亿 ta . /。
( ) 业 发 展 三 企
( ) 出 问题 二 突
() 1 资源 支撑难 以为继 。 国煤 炭人均 可采储量 少 , 我 仅为世 界的三 分之二 ; 发规模 大 , 采 比不 足世 界平均水 平 的三 开 储 分之 一 ; 资源 回采率低 , 分大 矿采肥丢 瘦 、 部 小矿乱 采滥挖 , 源破坏 浪费严重 ; 资 消费量大 , 占世界 的 4 % 约 8 。资源开 发和利 用方 式难 以支撑经 济社会 长远发展 。 () 2 生产 与消费 布局矛盾 加剧 。 东部煤 炭资源 日渐枯竭 , 量萎缩 ; 产 中部受资 源与环境 约束 的矛盾加 剧 , 煤炭 净调入 省 增加 ; 资源开发 加速 向生态环 境脆弱 的西部转 移 , 不得不 过早动用 战略后 备资源 。 北煤 南运 、 西煤 东调 的压力增 大 , 煤炭 生
“十二五”:煤炭生产开发重新“大布局”
零排 放” 。 加 大 技 术 开 发投 入 。 进 一 步 加 大 技 术 投 入 ,设 立 策 ,支 持采 用先 进适用 工艺 技术 ,实现 生产 “
专 项开 发基金 ,以 企业技 术 中心为 重点 ,走产 学研 联合 之 加 快建 设覆 盖全 社会的 有色 金属再 生利 用体 系 ,支持具备 路 ,加 强关键 技术 领域 攻关 ,积极 开发 国 民经济 急需的 有 条件的 地 区建设 有色金 属 回收交 易市场 、拆 解市场 。推动
内 , 中部 煤 炭 产 量 占3 %左 右 , 西 将 成为 “ 二五 ” 的 目标 ,并将 “ 5 十 大 湖南 、广 西 、四 川 、重庆八 省 区市 的 部 煤 炭 产量 占6 %。 届时 , “ 煤 南 集 团煤 炭 产 量 占全 国的 5 %以上 ”调 小煤 矿也 将逐 步关 闭 和淘汰 。根 据规 5 北 0 运 、 西 煤 东 调 ” 的 规 模 将 进 一 步 扩 整 为 “ 集 团煤 炭 产量 占全 国6 %以 划 目标 ,到2 1 年 ,年产3 万吨 以 下 大 5 0 5 0
口钟 有文
十 煤 炭 工 业 “ 二 五 ” 布 局 将 与 划区 , 自给 区为西 南 、新 甘青 两个 规 续 延 续 “ 一 五 ” 的 关 停 方 针 。 具 体 十 “ 一 五 ” 有 较 大 变 化 。 一 位 参 与 煤 划 区 。 十 是 , 山 西 、 内 蒙 古 、 宁 夏 、 甘 肃 和 新
占 全 国 的 5 %以 上 。 然 而 “ 一 五 ” 0 十
生 产 区 , 小 煤 矿 “ 二 五 ” 期 间 或 大 十
末 ,东 部 的 煤 炭产 量 控 制 在 5 吨 以 期 间该 目标 实施 较 为艰 难 ,这一 目标 幅 减 少 ;江 苏 、福 建 、 江 西 、 湖 北 、 亿
浅析十二五规划下煤炭资源城市转型
其 次 ,产 ̄ f 构 的转 型 还 应使 各 类 生 I4 k 产 要 素 从 占主 导 地 位 的 资 源 型产 业 转 移 到 新 兴 产 业 。 _以 是 合适 的 与原 有 产 业 完 全 u 丁 无 关 的 新兴 主 导产 业 ,从 而 彻 底 改 变 资源 型 城 市 对 原 有 资 源 优 势 的依 赖 ,带 动建 立 新 的城市产业体系 。新兴产业 也可 以是 与 原 有 资 源 型 产 业 是 相 关产 业 。这 时 资源 型 城 市 的 产 业 结 构 的转 型 与 优 化就 是 向产 业 基 础 技 术 相 通 或 具 有 一 定 地方 优势 的产 业 领 域 拓 展 ,使 生 产要 素 实 现在 产业 间 的横 向转 移 。新 兴 产 业 也 可 以是 替 代 产 业 。这 时 资 源 型 城 市的 产 业 结 构 的转 型 与 优 化 就 是 在 原有 产 业 链 的基 础 上 ,增 加产 品 的 加 工 深 度 ,提 高资 源 的 附 加 价 值 ,实 现产 业 链 条 的 延伸 。 最 后 ,凋整 经 济 结 构 、产 业 结 构应 与 发 展 高 新 技 术 同步 进 行 ,调整 原 有 的经 济 结 构 、产业结 构 已到 r刻 不容缓 的 时候 了 。发 展 高 新 技 术 、增 7 产 品高 科 技 含 量 』 口 及 其 附 加 值 , 使 新 兴 产 业 出 现 、传 统 产 能 业 优 化 , 根 本 j 改 变 煤 炭 城 市 的 经 济 结 从 - 构、 产业 结 构 的现 状 。 者 的 联 动 效 应 , 二 必 能 J速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为 此 要 在 加 大 经 济 J 口 结 构 整 力 度 的 同 时 , 化 对 高 新 技 术 的 强 扶 持 政 策 , 加 投 入 , 步 建 立 高 科 技 基 增 逐 金 、技 术创 新 投 资公 司 、高 新 产 业 投 资 服 务有限 公司等风 险投 资体系 , 强对发展 加 高 新 技 术 的 领 导 和 管理 。有 关 部 门 应 实 行 推 进高新技 术产业化 的 目标责任制 , 年终 进 行 考 核 , 考 核 结 果 作 为 评 价 工 作 业 绩 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潞安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与“十二五”回顾(四)“十二五”发展简要回顾1、各项经济指标连闯新高2、煤炭核心产业做大做强2006~2009年是“中国潞安”全面实施“7654321,方方面面争第一,建设能化大集团”发展战略的四年。
集团公司本着“科学管理、超前预控、重点落实”的原则,围绕年度生产工作报告精神,制定生产重点工作实施纲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克服采掘衔接紧张和生产地质条件复杂的不利因素,特别是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二季度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三季度保障奥运电煤供应、四季度全球金融海啸等宏观经济形势对公司的煤炭生产组织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的影响下,克服“瓦斯高、构造多、压力大、战线长、生产不均衡”的困难,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煤炭集约高效生产实施纲要为工作主线,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和采掘接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2009年的大面积资源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9年是山西省煤炭经济大变革的一年,是潞安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面临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大趋势,积极参加了整合工作,同时更要精心组织生产,完成公司的资源整合和安全生产任务。
截止2009年底煤炭产业现状:(1)2009年大矿 11 对,核定能力 2726万吨。
(2)2009年资源整合矿井34对,能力万吨。
(3)2006~2009年各矿产量变化趋势(详见表一)和2006~2009年度百万吨死亡率(详见表二)。
2006~2010年煤矿数量(省内):11、11、11、45、45核定能力:2296、2167、3246、2726生产能力:3000、3165、4100、5455矿井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3、 1、 5、 2(4)截止2009年底,采掘机械化程度(详见表三)、资源回收率、集约高效煤炭生产效率,没有形成千万吨级矿井。
2006~2009年煤炭主业连续大幅增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煤碳生产产量大幅增长:2006年:全年完成3160.1699万吨,比05年净增产量500万吨以上。
生产效率:全公司回采工作面平均单产达15.6259万吨/个/月;回采工效达12.5吨/工。
2007年:全公司全年可生产原煤3718.0899万吨,比06年净增产量558万吨。
生产效率:全公司回采工作面平均单产达16.6742万吨/个/月,同比增长6.8%;回采工作面效率达73.177吨/工,同比增长6.7%。
2008年:全公司原煤产量完成4069.1089万吨,比07年同期净增351.019万吨。
全公司回采工作面平均综合单产19.57万吨/个/月,同比增长16.3%。
2009年:全公司原煤产量完成5190.2778万吨,比08年净增1121.1699万吨;全公司回采工作面平均综合单产19.9886万吨/个/月,同比增长126.7 %。
从2006~2009年年均产量递增676.7026万吨。
矿井数量也从11个增加到46个。
采掘技术创新发展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采煤方面:2006年准大采高放顶煤开采技术在屯留矿S2202工作面进行工业性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最高日产达24188吨,顶煤回收率达89%以上,探索出了一条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下新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对我集团公司今后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
2007年王庄煤矿利用大采高四柱电液阀放顶支架,将自动化集成技术应用于6203综放工作面,建成了全公司第一个自动化综采工作面,并顺利通过技术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203自动化工作面创造了日产原煤33060吨的好水平,开创了放顶煤工作面日产最高纪录;最高月产65万吨的全国同类矿井领先水平。
2008年屯留矿按照重型化、自动化,拓展型、实用型的要求,探索高瓦斯复杂条件下集约高效开采新方法。
该矿S1201综采工作面,面长280米,装备8000KN大采高支架、930电牵引采煤机、槽宽1米的刮板机,循环产量2000吨,不仅大幅提高单产,提高了采区回收率,而且采掘衔接也得到缓解。
2009年屯留矿在持续总结S1201综采工作面,面长280米,装备应用8000KN大采高支架、930电牵引采煤机、槽宽1米的刮板机,循环产量2000吨的高效采煤技术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论证300米超长工作面集约高效生产技术。
并于2010年将在N1203进行工业性试验和在N2105持续推广应用。
掘进和巷道支护方面:2006年复杂困难条件下巷道支护技术取得突破。
针对高应力、软煤层、高瓦斯复杂困难条件下巷道支护难题,集团公司生产处与天地公司合作并成功开发“新型强力锚杆、锚索、W钢带” 锚杆支护技术,该技术在常村矿S4-1皮顺、屯留S2203轨顺、漳村2202轨顺成功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掘进效率。
采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系统,在保证巷道支护效果和安全程度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锚杆支护密度,提高掘进速度。
2007年快速掘进实现大突破。
从适应现有地质条件、开采方法和生产能力的要求出发,在技术、装备和人员素质上进行综合攻关,技术上采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系统,在保证巷道支护效果和安全程度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锚杆支护密度,推广应用了高强度高预应力让压锚杆支护技术(美国捷马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复杂条件下的巷道支护状况、提高了掘进效率,装备上积极探索掘锚一体化,人员上着力提高综全素质。
将先进的支护技术和科学合理的工序组织在全公司迅速推广,调动了公司各矿掘进队组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了掘进水平。
掘进工效有了明显的提高,从去年的0.291米/工提高到今年的0.31米/工,提高了6.5%。
2008年进一步总结并推广应用了高强度高预应力让压锚杆支护技术(美国捷马技术),并进一步探索掘锚一体化和掘进自动化。
王庄矿与佳木斯煤机厂合作开发EBZ—150型自动化掘进机及前配套设备,在6207工作面进行工业性试验,该设备适应工作面地质条件和生产环境,实现了掘进生产工艺自动控制,工业性试验期间日平均进尺可达20米,直接工效达到0.8米/工;漳村矿积极引进ZLT—120型机载液压超前支护设备并在2204工作面运巷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该设备保证了对顶板的主动支护,额定初撑力可达10KN,尤其是在过地质构造时,该设备可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此外,屯留矿、常村矿等矿井根据本单位实际积极进行锚杆钻车、液压锚杆钻机等施工设备的开发与研制。
掘进工效由去年的0.31米/工提高到0.36米/工,增幅为16%。
2009年王庄矿、漳村矿按照自动化、一体化,综合型、实用型的要求,全面提升采掘技术管理水平,在掘锚一体化、掘进自动化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王庄矿与佳木斯煤机厂合作开发EBZ—150D型自动化掘进机及前配套设备,在4341工作面进行工业性试验;漳村矿积极引进ZLJ—10/21型机载液压超前支护设备并在北翼运输巷进行了工业性试验;此外,屯留矿在南翼轨道大巷试验EBZ200岩巷掘进机,为确保2009年掘进进尺顺利完成起了积极作用;集团公司掘进工效由去年的0.309米/工提高到0.326米/工,增幅为5.5%。
集约高效生产水平进一步增强:2006年矿井集约化生产有了新进展。
漳村煤矿自动化矿井建设初成效,矿井集约化生产水平有了新进展,一矿一井一面年生产原煤400万吨;屯留矿采用准大采高放顶煤开采技术,最高日产达24188吨,;王庄煤矿综采二队利用国产设备创造月产601868吨,年产630万吨的综采放顶煤开采新纪录。
由煤炭协会授权山东枣庄集团组团来我公司进行高产高效矿井的验收,经验收团井上下的检查漳村矿和王庄矿达特级高产高效矿井,五阳矿达一级高产高效矿井。
王庄矿综掘二队创造年进12000米煤巷的新纪录,王庄矿综掘一队、漳村矿综掘队、常村矿综掘二队年进尺在10000米以上。
2007年煤炭集约高效生产水平得到大提升。
各生产矿井通过优化采掘部署和生产设计,扩大单面圈定储量,依靠不断提升装备水平,使工作面单面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各矿应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半自动机械式简易端头支护技术”,简化端头管理;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开展掘进竞赛活动,完善高强锚杆支护体系,优化微观工艺,使掘进单进水平再上新台阶;煤炭集约高效生产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
漳村矿、王庄矿、常村矿通过了煤炭协会委托窑街煤电公司组织的2007年特级安全高效矿井验收;五阳矿、石圪节煤业公司通过了行业级安全高效矿井验收。
2008年加快构建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生产技术管理体系,煤炭集约高效生产水平得到大提升各生产矿井通过构建透明的地质平台,优化采掘部署和生产设计,依靠提升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的能力,使工作面单面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打造源头高效和源头安全,及时下发了《大超前管理规范》,把生产的系统性、超前性和创新性纳入到具体工作中;各矿应因地制宜简化端头管理、开展掘进竞赛活动、完善高强锚杆支护体系,优化微观工艺控制体系,使煤炭集约高效生产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
漳村矿、王庄矿、常村矿继续保持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司马煤业公司也通过了特级安全高效矿井验收。
2009年随着公司的发展,煤炭生产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瓦斯越来越高,造成生产条件越来越差、困难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因此,我们积极调整思路,积极构建“三大、六超前”大超前管理体系,确保变化条件下的安全高效生产。
“三大”就是“大布局、大衔接、大系统”。
“六超前”就是“地质超前、瓦斯抽采超前、探放水超前、技术超前、机电设备装备(监测监控)超前、支护超前”。
通过抓“超前调度、变化调度、重点调度”为切入点,建立强有力的调度指挥体系,将大超前管理体系落实到日常管理中,提高管理的高度、力度和精度,构建透明、简洁、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真正达到“管重点、管变化、管提升”的目的,努力确保变化条件下的矿井安全生产。
漳村矿、常村矿、司马煤业公司继续保持特级安全高效矿井,五阳通过了行业级安全高效矿井验收。
各矿过地质构造能力不断增强。
王庄矿62B1工作面通过了一条最大的正断层,王庄矿6206工作面在落差5.6米的断层中收尾。
温庄矿150301综放面、五阳矿7802工作面均通过了落差4.0米以上的断层,公司各矿在提高过地质构造能力方面都有较好的经验。
顶板管理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成熟科技手段,探索试验新技术:2006年开始股份公司四矿及石圪节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全部安装测初撑力的测力表,按科学数据操作支架。
乳化液泵站全部自动配液。
其他矿也积极推广应用测初撑力的测力表。
同时加强了锚杆支护软件系统的升级工作,有效地保证了支护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特别是潞宁矿坚硬顶板采煤技术、司马矿薄基岩开采技术取得圆满成功,保证了安全与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