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_0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
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
(重点)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难点)教学步骤:导入: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孤篇盖全唐”。
A级一、作者简介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唐朝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工诗,尤擅七言。
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
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
二、熟读品味诗歌三、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下列知识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重在写月。
这首诗从月升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
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
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
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四、深入研读诗人用丰富的情感和旷达的胸怀创作此诗。
诗中情景理融为一体,使此诗具有经久不衰的意境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下面我们分别从情、景、理三个方面来欣赏此诗。
1、景——春江月夜美景找出诗中描写月夜美景的语句,。
,。
,。
,。
2、理——宇宙人生哲理看到如此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呢?请找出本诗中阐述人生哲理,江、月、人和谐一体的诗句,并体味一下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思考?诗句: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3)
六、板书设计
七、分层作业
1、用散文的语言改写全文。
2、自主学习同学抄写课文两遍。
八、自主反思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导学案总数
题目
春江花月夜(3)
______周______节
任课教师
高二语文
授课班级
高二年组
导学案制作时间
核心
素养
1、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语言。
2、学习诗歌,增强和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重难点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景物、哲理与情感浑然天成之美。
学习过程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本诗与李白的《把酒问月》相比,在对宇宙和人生诗结构和内容。
3、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分析本诗的写作特色。
4、拓展练习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本诗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相比,在书写游子思妇离愁别恨的范围和境界方面有什么不同?有人说张若虚的相思之苦已经超越了自我,上升到天下的离人思妇,你怎样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表格导学案
铜山中学2016—2017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导学案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执笔:厉岑审核:李雪峰审批:顿珊珊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小组:课题:《春江花月夜》课型:新授课总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找出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诗歌的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3、懂得诗人由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学习流程】预学寻疑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结合书本P6注释)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导学探疑1、熟读诗歌,结合诗后注释理解全诗大意,说得出全诗表达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高二选修)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方法指导
三、预习导引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人,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
开元初与、、号称。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
背景再现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
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
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
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四、基本知识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一)、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解题:《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
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
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二单元第1课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习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1、感受诗歌意境,体味文本的丰富意蕴;2、学习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6)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驰名京都。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另一首即《春江花月夜》,是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千古绝唱。
其人才气横溢,情思浓郁,神采飞扬,意境清美,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反映出盛唐前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气息。
2.解题及写作背景《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诗歌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3.诗歌结构第一部分(开头8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第二部分(接下8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余下20句):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人教版选修《春江花月夜》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课题:《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2、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学习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的艺术魅力,体味诗歌意境。
【学习难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考纲要求】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作品分析方法。
【学法指导】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知识链接】即景抒情诗专题阅读指导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诗人将个人的强烈感情倾注到客观景物上,使笔下的自然景物也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愫。
1“风格特点”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但也不排除直抒胸臆类的即景抒情诗。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例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023年《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整理
2023年《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整理一、整体感知:1、课前导语:自古以来,月亮就始终是中国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他寄予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寄予着人们的肤浅思索。
在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有一位叫张若虚的诗人,被誉为吴中才子。
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他仅凭一轮明月便成就千秋美名。
古今评说:“孤篇横绝,竟成一家”,“孤篇盖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确定目标:同学找出最难理解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理解本诗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提高诗歌鉴赏力量:(1)诗人面对寥廓海天产生了什么样的哲理思索?(2)本诗描写思妇游子之恋情与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有何内在联系?3、同学朗读:(1)字词音义:鱼龙潜跃水成文:“文”通“纹”,波纹;江潭落月复西斜:“斜”读xiá;斜月沉沉藏海雾:“斜”读xié。
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老师提问:从整体上来看,本诗写的是什么景?明的是什么理?传的是什么情?景:春江月夜之美理:宇宙人生之思情:思妇游子之恋(3)诗句翻译:提问:全诗中说理的诗句是哪几句?请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说理的诗句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
”翻译时留意两个“初”字,“初”翻译为“最先”、“第一个”。
二、焦点透视(一)问题一探究:1、问题探究:“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说明诗人在面对寥廓宇宙时引发了对宇宙人生怎样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初”表明诗人在追问:人类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江月何年初照人?”,“初”表明诗人在追问:江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他思索的是:我从哪里来?月从哪里来?宇宙从哪里来?这是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究。
(板书)2、问题探究:“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是诗人对宇宙人生的进一步思索,你怎样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这一句?--在永恒的宇宙面前,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却是永恒的,这是由于:(1)人类种族的连续是永恒的。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春江花月夜》教案《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江花月夜》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以“月”为线索,赏析本诗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感受诗中美景。
3、缘景明情,把握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的时候,心中总是会产生无限遐想,也自然会想到一些与月相关的诗句,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诗人们总是对月亮怀有深厚的感情,这就是一种“月亮情结”。
1、思乡怀亲之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2、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3、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4、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师: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
二、诗歌美读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意境。
2、学生齐读三、以“月”为线索,具体研读课文﹙一﹚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月之景”。
1、全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在众多的意象中哪一个意象是能统摄全诗的意象?明确:月。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越与打动,一切世俗的丑陋与鄙俗都在诗意的的光泽中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的浸润这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然后任情感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宇宙的那一端…….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大爱与大美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与华美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欣赏朗诵视频,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课文的朗诵视频)2、欣赏完视频后,有什么感受?诗歌美、画面美、声音美。
那你们也来有感情的读一读,怎么样?在读的时候,希望大家能沉浸到诗歌所创设的意境中,并尝试着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画面,来个自我陶醉式的朗读。
3、由学生推荐两位同学朗读。
4、分组齐读。
5、这首诗是山水诗?哲理诗?还是爱情诗?明确:前八句写景,后八句阐发哲理,后二十句抒情,抒情部分前十句写思妇怀人,后八句写游子思乡。
三、合作探究,赏析诗歌。
分组讨论:按内容分为四组品味和赏析诗句,可以整体说,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两句,或者就个别用词炼字来谈。
明确要求:赏景要抓住意象,分析意境;析理要明确观点,谈谈自己见解,结合以往古诗文谈谈体会;明情要分析形象,弄清景和情之间关系。
(一)、学生赏析诗歌的景物美1 出示诗歌前八句(幻灯字幕)。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3我们请一位同学描绘一下他根据诗文所想象的画面吧。
4、问:这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那些意象?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短语概括一下)讨论明确:春、江、花、月、夜。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他笔下的春江花月夜是如此的幽美恬静、澄澈空明。
(板书)(二)、学生体会诗的哲理美1、导: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诗人想到了什么呢?(幻灯字幕)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春江花月夜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_1
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学问目标:引导同学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力量目标: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练习描写、抒情、谈论等手法教学重点:1、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2、写作练习。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1、朗读吟诵。
加强朗读训练,使同学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的感情。
2、情景再现。
启发同学的制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间游子思妇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情感把握。
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4、写作训练。
诗歌教学不管是观赏境界,还是鉴赏语言,其目的在培育同学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力量,更要提升同学的写作力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当我们遥望夜空,观察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自由回答。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李白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二、整体感受(配乐朗读。
配乐宜用洞箫曲《春江花月夜》,以收清净幽远之效)认真倾听,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对这首诗意境特点的整体感受。
(安静、肤浅、寥廓、怅惘)这种美丽意境的营造主要依靠什么?(春?江?花?月?夜?提出“月为诗之魂”)三、欣赏江月诗中描绘了哪些美丽动人的月景画面?1.明月初生(1)指导诵读。
(传达出寥廓的感受来)(2)画面想象。
(3)词句揣摩:“生”“升”之辨--初出海面;生命、灵性和活力。
【人教版】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一、二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课前学习】结合注释读懂诗意,完成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2.整体感知,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字词。
月下之()(1—8)月下之()(9—16)月下之()(17—36)【合作探究】1.从开头到“汀上白沙看不见”,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3.面对宇宙无穷,同样想到人生短暂的张若虚找到解脱没有?【目标检测】结合文本,赏析“明月”这一意象的寓意。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完成自测自评相关习题(A层完成8—10题,B层完成11—12题)《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二【学习目标】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情理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课前学习】诗人在这长江滚滚、朗月孤照之下,除了思考人生与宇宙的命题之外还引发了什么思绪?【合作探究】1.“徘徊”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2.根据“卷”和“拂”两个动作,发挥你的想象揣摩思妇的心理?3.“鸿雁”、“鱼龙”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4.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结尾,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目标检测】作者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主要描绘了哪种景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结合全诗来分析。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完成自测自评相关习题(A层完成13—14题,B层完成15—16题)《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教师版)【学习目标】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课前学习】结合注释读懂诗意,完成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春、江、花、月、夜。
月,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的生命纽带,统摄全诗。
2.整体感知,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字词。
月下之(景)(1—8)月下之(思)(9—16)月下之(情)(17—36)【合作探究】1.从开头到“汀上白沙看不见”,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春江、潮水、海、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问题一文中含有月的句问题二:诵读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文章内容问题三找出句诗中的意象,体会画面特点(意境)问题四:“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问题五诗人此时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他思索了什问题?与古人的思索“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曹植《送应氏》),“人生若尘露,道邈悠悠”(阮籍《咏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是一致问题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你有怎样的领悟的问题七思考诗歌 1—3句,写了什么内容”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白云一片去悠问题八:问题九“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问题十“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四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问题十一“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表达出思妇什么样的感情拓展延伸: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略问题一答案:) 景物美春江月夜的美景 (问题二答案:) 哲理美江畔月下的美思 ()情感美因月而起的美情 (前八句写了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描写了一副清幽恬淡的意境。
问题三答案:明月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与江潮相互辉映,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感叹江月长明而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问题四答案:生短促,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问题五答案:略问题六答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重点诗句解读与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诗描绘了春江潮水与海平齐的壮阔景象,明月随潮涌 生,气势磅礴。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句诗表达了春江月夜的壮美景色,波光粼粼,月色皎洁, 无一处不是春江月夜的美景。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这句诗描绘了江水绕着芳草萋萋的沙洲流淌,明月照在花 林上,如同撒了一层洁白的雪粒。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月色下的霜比喻成在空中飘动 的白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夜的静谧与美丽。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主题思想探讨
思乡之情与人生哲理
女性形象与爱情主题
诗歌意象与象征意义
导学案设计思路与实施 方案
导学案设计目标与原则
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春江花月夜》的文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
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建议
● 存在问题分析: *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不足 *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 课堂互动不够,学生参与 度不高
• *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不足 • *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 * 课堂互动不够,学生参与度不高
● 改进措施建议: * 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 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 *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共3篇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共3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1《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教案(高二选修)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张若虚所创作的《春江花月夜》,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拓展语言表达技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春江花月夜》作品介绍2.文化内涵分析3.修辞手法分析4.诗歌与时空背景对照5.学生课堂发言和思考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进入课堂前,教师在黑板上预备一张名为《春江花月夜》的宣传海报,展现给学生看,激起学生对此部作品的兴趣,开启慕名而来的求知之旅。
2.讲授《春江花月夜》的作品介绍首先,教师详细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内容、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首经典诗歌。
3.讲解文化内涵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孕育出张若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价值观。
一篇短小精悍的诗,却表达了作者对爱情、人生、自然等多个层次深刻的理解,并传达出对诗人个性的理解,唤起读者对于生命的思考,激发读者感情共鸣。
4.修辞手法探究通过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张若虚运用到的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对仗、意象等,为毛笔落纸之间的短诗注入生动和灵气,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认识,将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古人带来的诗歌美学魅力。
5.时空背景对照通过复杂语言的整理,讲授唐代时期的装饰艺术、绘画技法、文学风格等,为理解《春江花月夜》的诗歌文化下等价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支持。
6.课堂发言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文学对于人生价值观的引领,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课堂交流和思考。
教师主导形式不拘,可以是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发言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收获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7.总结反思带领全班总结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所授知识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笔下留学(Eduboat)建议每堂课都应从多个角度去考量学生的授课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沟通与佐证,为后续教学进行铺垫总体来说,教授《春江花月夜》这篇诗歌应该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结合,从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创作诗歌的背景、思想和美学价值。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上课教师:班级:学生姓名:教学目标: 1、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教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学前磨剑: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2、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即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然景物形象即景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即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3、什么是诗歌的意境?“意境”也叫境界,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理解和认识生活的基础上的主观感受;所谓“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征的艺术形象。
两者相互渗透,形成和谐的统一体。
因此,所谓“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4、意象与意境是否相同?意象与意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与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境生于象外”,意境由意象的总和中产生,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诗歌的鉴赏只有通过“意象”这把钥匙,让读者去开启,领悟到诗歌的意境。
(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和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概述隋、唐帝国的建立,南北分裂局面的结束,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为诗歌艺术创作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唐代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统治者对各种思想采取的兼容并包态度,为作家诗人们的修养和创作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
前朝诗人诗歌创作经验的丰富累积,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这些使得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在唐朝的发展盛况空前。
初唐诗人的主要贡献在于:开拓了题材,使之面向社会,贴近现实;逐步用刚健清新的文风取代六朝文风;确立律体。
初唐诗坛有两大潮流:一股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股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楼榭移向市井边塞,从歌功颂德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
他们的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健清新,启迪盛唐。
在律诗、歌行等体裁的创新上,也有所贡献。
陈子昂不仅批判了当时“采丽竞繁”的文风,而且标举“风骨”、“兴寄”,并在创作实践上垂范。
他的作品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思索人生,较之四杰,深广有加,风格雄浑高古,寄托遥深,洗尽六朝铅华。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
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
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很能引人入胜。
同是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也在统一之中出现了变化,取得班斓多彩的效果。
高中语文常规材料之《春江花月夜》导学案-(附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制作:一组审核:马晓英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诗,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学习重点:掌握诗歌内容,进入诗歌意境学习难点: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记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指导课前预习一、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作者作品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背景再现:《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
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
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
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二、字音辨识、词语释义滟.滟()芳甸.( )似霰.()汀.上()纤.尘()皎.皎()浦.上()扁.舟()扁.担()砧.上()碣.石()潇湘..()滟滟芳甸霰穷已但见扁舟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可怜徘徊无限路三、思考问题1、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夜》导学案标: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导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引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考·语·语·语·人·人·人·苏·苏·语·语·粤·粤·鲁·北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峰”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的幽美意境识甸()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义穷已但见扁舟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可怜徘徊无限路释,疏通文意意,划分本诗的层次(提示:本诗可以分为三层)难:习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导,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可分为三层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间的相互关系余下二十句,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的离愁别绪目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界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调歌头》?把酒问表明天阙,仿夕是何年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夜思》,疑是地上霜,低头思故乡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思考?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月夜中中心景物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起线索作用,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诗歌的主要意象,结合本文及所学课文思考一下月亮意象的深刻内涵?、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里的“月”心的传递再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玉阶生白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江潭落月复西斜”等句;有代表性的还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明月,低头思故乡”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广阔情怀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明月可以跨越表现空间之美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读张若虚,楼台别望违,开镜觅春晖,蜂来上画衣,心寄管弦飞,风花暝不归,寂寂掩重扉写的意象,谈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春晖”、“燕入”、“蜂来”、“桃李艳”等词语点明这是个春意盎然、热闹欢乐的季节“试衫”、“开女子纤柔的情态举止;“罗幕”、“画衣”描绘女子的生活环境与装束打扮“关塞”、“别望”、“相待”,这是在写两地相思之情天的热闹映衬了女子的青春美丽、欣喜欢乐,反衬了女子的孤独期盼、相思离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抒情强思带上了苦涩的滋味,但正是因为这份苦涩表现了纯粹爱情之美为戍守关塞,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了场景是凄清动人的,但作者仅仅是一笔带过,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绘了送别的尾声: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这是,却是全诗的开始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但也要强打精神来梳妆打扮穿上了新衫,才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简单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生机盎然、花红柳绿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看看她不知何时,有几只蜜蜂也打起画衣”的主意诗人在此著一生花妙笔,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的用心这句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花烂漫的季节,桃红李白,而女主人公的心绪却纷乱如麻忽然从遥远的方向,传来了悠扬的乐声,大约是《折是她让自己沉醉在其中,让自己的心飞向遥远的边塞,飞到丈夫的身边对外物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而下面笔锋一转,又转到了女主人公本人她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是盛装打扮,等待着遥远的离人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夜渐渐深了,她进入了梦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最后她醒了,重重的长叹一声,“唉——”在寂静的夜里,这一声长重重在重重的回声中,她无奈的再次把大门关上了方落雪,北方落雪②雨总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落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富春江的柔鱼鳞瓦风火墙草顶屋吊脚楼,打湿了衡山庐山峨眉山雁荡山,打湿了太湖洪湖洞庭湖鄱阳湖,打湿了白娘子煜的雕栏、唐伯虎的桃花、白居易的青衫梅子黄时雨,黄梅时节家家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涨秋池方的雨啊在江南三月杏花村一蓑纷飞的细雨中,我们看见严凤英赤脚在青草池塘畔“打猪草”,那清甜婉转人想起南方故乡的炊烟牧歌与青梅竹马③雪总是落在赭黄色的北方,落在长安马嵬坡、黄河风陵渡,落在乾、边关燧火台上覆盖着平遥老宅草原敖包黄土窑洞四合大院,覆盖着天山阴山昆仑山祁连山,覆盖着渭河黄绥芬河,覆盖着蔡文姬的斗篷、穆桂英的战袍、苏武的额发、成吉思汗的墓草大雪满弓刀,燕山雪花大如席,无声,飞雪连天射白鹿——这是北方的雪啊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天空下,秦腔总是如狼烟般冲天而起,那是呐喊,如暴风雪般抽打得我的脸与心像刀割一般痛④温暖湿润风调雨顺的气候让南方人民种稻植桑,酿酒水足的生活又让南方的才子佳人多如鸳鸯蝴蝶寒冷干旱让北方多风沙,常常是荒沙千里寸草不生风不调雨不顺类的生存雪上加霜,恶劣的生存条件造就了强硬的民魂只有狂风才吹得起猎猎大纛,只有苦难才塑得出坚毅才子北方的将,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⑤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结果,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南北温差当西伯利亚冷空气横扫中国大陆便使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落红萧,这便是冬天立春以后南方沿海的湿润季风以持久的恒心一点一滴地向北方反攻,进入盛夏但紧接着北方繁活动,一阵阵清凉秋风是它们打入南方的“先遣部队”,紧跟着的是一股又一股无情冷漠的“百万大兵”,领南方⑥北方的风雪中,大豆高梁小麦棉花早已收获;南方的烟雨里,水稻茶叶甘蔗桑叶正在成熟北方的雪,黄河岸边走着骆驼与牦牛;南方的雨流进长江里,长江岸边腾飞起孔雀与凤凰北方的黄河像男人,是龙的的长江像女儿,是凤的传人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因为,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国土之上③段分别描述了落雨的南方和落雪的北方,请简要归纳这两段从哪几个方面对南北方进行比较,并请据此用言概括南方和北方的特点从南北方的名胜、民居、山河、人物典故传说、诗词名句、戏剧等方面进行比较;突出了南方的的秀丽(柔雄健(粗犷)的特点段罗列了不少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景和物,如“断桥”“桃花”“斗篷”“墓草”等等,却不直接写人物这样处?写,一是与首段的“雨”、“雪”相衔接,只有景和物才能承接“落雨”“落雪”,行文丝丝入扣(2分);明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景和物,引发我们联想起与这些人物相关的典故传说,使文章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文学色彩(3分)写南北气候,寒风暖气来来回回“反攻”“打入”“占领”联系全文,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这样写,强调南北关系密切、互补和谐;呼应了上文“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历史”,为第⑥段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点明“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国土之上”作了铺垫尾,作者以“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作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末尾运用比喻,以黄河长江比喻祖国大地南北儿女,以同归大海比喻中华民族的融合,形象生动,含意隽永,儿女对团结和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