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模版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91657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d.png)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旨在加强学校与周边社区、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并通过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实现共赢。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及其周边社区、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协调与合作。
第三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机制,明确责任、权利与义务,确保各方合作有序、高效。
第四条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原则包括公正、公开、协商一致、科学决策、依法治理等。
第二章协调机制第五条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机制由学校、周边社区、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形成一个联动、协调、互动的合作平台。
第六条学校应当成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第七条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小组的成员应包括学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社区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等,其具体组成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第八条学校应当制定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工作方案,并定期召开会议,对工作进展和问题进行评估和讨论,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第九条学校应当积极与周边社区、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进行沟通和合作,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和协调配合。
第十条学校应当制定周边社区意见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和处理社区居民的关切和意见,确保周边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十一条学校的职责包括:(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二)组织、协调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各类活动和项目;(三)建立健全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信息汇总和报送机制,向相关部门及社区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周边居民和师生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五)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环保宣传、培训等活动,提高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水平。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de2e6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f.png)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
是指在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套协调、合作、监督的制度框架,以确保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的规范和保障。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协调机制:设立协调机构或专门小组,由校方、政府相关部门、社区居民等各方代表组成,负责协调各方的利益,制定和调整周边环境治理的目标、政策和措施,解决矛盾纠纷。
2. 制度建设:建立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包括校园管理、环保、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各方在治理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和责任。
3. 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进行周边环境的调查和评估,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制定环境治理的规划和措施,及时通报和共享治理成果。
4. 合作机制:建立校方、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各方的合作机制,通过合作共建、共享资源,共同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推动治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5.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由各方共同参与,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现行制度和规定的有效执行。
通过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可以使各方共同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问题的共同解
决,提升校园周边环境的整体品质和居民生活的质量。
同时,该制度也可以强化各方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解决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度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f534c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a.png)
05
其他事项
附则
本工作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 未尽事宜,由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负责 解释。
本工作制度的修改和废止,须由学校后勤 管理部门提出,经学校领导审批后公布实 施。
本工作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学校后勤 管理部门所有。
解释权属
本工作制度的解释权属于学校后勤管理部门。 学校后勤管理部门有权对涉及的具体问题做出解释和补充说明。 对于涉及本工作制度的争议和纠纷,最终解释权归学校后勤管理部门所有。
2023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工作制度》
目 录
• 总则 • 组织机构与职责 • 治理措施与实施 • 保障机制与监督考核 • 其他事项
01
总则
治理目的
1 2 3
保障校园周边环境安全
通过综合治理,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周边环境 的安全隐患,保障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创造一个优美、和谐、宜人的校园周边环境, 为学校实施良好的教育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 条件。
定期检查
定期对治理措施进行检查,及时 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治理效果 持续改进。
公开透明
将治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公开透 明,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 监督,提高治理工作的公信力。
04
保障机制与监督考核
保障机制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 理工作需要建立以下 保障机制
完善组织领导:成立 由学校领导担任组长 的综合治理小组,全 面负责协调和推进治 理工作。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公开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向全校师生员工 及周边居民公开,接受监督和评价,同时为
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为确保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实 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
定期开展考核:定期对治理工作进行考核, 全面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 进行整改。
中心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制度
![中心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989de0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7.png)
中心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制度一、目的与意义中心小学位于市中心,周边环境复杂多变,存在一些困扰校园正常运行的问题,为此,制定中心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制度,旨在营造安全、卫生、有序的学习环境,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中心小学教育教学事业的良好发展。
二、环境卫生管理1.定期清扫:校园内的教学楼、操场、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进行全面清扫,并定期对学生个人的桌椅进行清洁。
2.垃圾分类: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垃圾桶,并定期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3.卫生检查: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对学生的个人卫生、寝室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整改。
4.宣传倡导:通过校刊、广播、班会等形式,加强环境卫生的宣传倡导,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三、安全管理1.防火安全:校园内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制定消防演练计划,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
2.交通安全:设立校园警示牌,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宣传,建立交通安全巡逻队,保障学生上下学的安全。
3.食品安全:加强食堂的管理,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个责任部门及人员的职责,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四、绿化环境管理1.校园绿化:加强校园绿化建设,增加绿化景观,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2.废品回收:设立废品回收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废品回收,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
3.害虫防治:定期对校园进行害虫防治,保证校园的卫生与安全。
4.节约用水用电:加强节水、节电的意识教育,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用电习惯。
五、社区合作1.建立社区合作关系:与周边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通有无,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2.邻里互助:定期开展邻里互助活动,组织师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和志愿服务。
3.共建共享:与周边社区共同规划和维护公共设施,共享资源,打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c24433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5.png)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
是为了解决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而制定的一套协调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保障校园周边环境的良好生态和居住条件,提高校园的整体品质和形象。
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2.建立协调机制。
建立涉及校方、政府、居民、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参与的协调机制,共同商讨并制定周边环境治理的具体方案。
3.设立环境监测机构。
建立独立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4.加强宣传教育。
组织宣传活动,增加公众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关注和了解,培养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5.加强执法监督。
设立执法监督机构,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
6.建立投诉举报渠道。
建立投诉举报渠道,方便公众对环境问题进行反映,并及时处理和回复。
7.开展联合治理活动。
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政府部门等开展联合治理活动,共同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
通过上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升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为校园带来更好的环境和居住条件,同时也增加了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a0ea20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c.png)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一、前言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和大学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维护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洁与安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制定一套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势在必行。
本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协调机制,明确责任与权力,并借助各方力量实施综合治理,达到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目标。
二、制度的基本原则1.政府主导原则:政府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制定整治方针,并监督实施。
2.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3.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广大师生和居民参与环境治理,提供投诉渠道、举报机制和奖励措施。
4.各方合作原则:建立学校、政府、居民和企业等各方参与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三、制度的主体内容1.学校责任(1)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小组,负责制定相关政策、计划和工作安排。
(2)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监测,定期发布环境质量报告,并接受社会监督。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组织开展各类环保活动。
(4)建立健全投诉受理和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学生和居民的环境问题。
(5)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
2.政府责任(1)制定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和法规,并监督其实施情况。
(2)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提供相关资源支持。
(3)组织开展环境状况调查和监测工作,定期公布环境质量报告。
(4)加大执法力度,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惩处违法单位和个人。
(5)加强与学校、社区和企业等各方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
3.居民责任(1)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保持家门口和小区内的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3)关注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认真执行学校和政府的规定。
(4)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和社区活动,形成良好的环保风气。
(5)向环保部门或学校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共同维护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制度(三篇)
![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f9b9e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7.png)
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制度是指学校和相关部门针对校园及周边环境问题制定的一系列规定、措施和行动,旨在改善校园及周边环境质量,提升校园整体形象和学生的生活品质。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管理责任:学校设立环境管理部门或委员会,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制定环境整治工作计划,并定期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2.环境监测和评估:学校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了解环境污染状况和问题点,为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环境问题整治:学校对发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和改善,如清理垃圾、修复绿化、维护设施设备等。
4.宣传教育:学校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5.建立制度和规范:学校制定环境管理制度和规范,如禁止乱扔垃圾、限制车辆通行、禁止污水排放等,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6.加强合作与监督:学校与相关部门、社区居民等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同时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成效。
通过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制度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校园及周边环境的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形象,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制度(二)____年中、高考将近,为了给我校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考试环境,学校决定自____月中旬开始,在我校周边开展一次整治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活动,并制定此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维护广大学生的正当权益为实现校门口安洪公路交通秩序和安全有序,学校与周边村组单位民众的团结和谐,共创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内外治安环境,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巩固和提升。
二、整治内容这次整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为两个方面。
一是重点整治学校大门口的交通秩序,进一步规范车辆停放行为,学生上、下车行为,良化交通秩序,维护交通安全。
二是重点整治校园周边的社会治安环境,包括整顿校外的商贩摊点,取缔非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等。
中心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制度范文(三篇)
![中心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8c4e8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e.png)
中心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制度范文第一章综合治理的目的和意义第一节目的中心小学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制度的目的是改善学校校园及周边的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二节意义通过综合治理,可以提高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第二章综合治理的原则第一节全员参与原则学校各级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应全员参与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第二节科学管理原则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合理规划和分配资源,科学安排工作任务,确保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节立体化治理原则综合治理包括环境整治、文化建设、安全防护、卫生保健等多个方面。
学校应以立体化的思维来进行治理,将各项工作统筹安排,相互配合,形成整体效果。
第四节长效管理原则学校应制定长期的综合治理计划和措施,将综合治理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治理成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第三章综合治理的内容第一节校园环境整治1. 统一规划学校校园空间,合理布局各类建筑物和设施,确保环境整洁美观。
2. 加强绿化工作,种植各类花草树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 维护学校门前道路的整洁与畅通,确保交通安全。
4. 设置垃圾分类桶,引导师生进行垃圾分类,提倡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5. 建立校园环境巡查制度,定期检查学校环境,及时处理各类问题。
第二节文化建设1. 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弘扬校园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2.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师生的友好关系和团队精神。
3.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比赛和展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4. 学校应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三节安全防护1. 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开展火灾逃生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cbe58c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4.png)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
是指针对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学校、政府和社区等相关单位与部门共同制定和执行的一套协调机制和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各方的合作和协调,解决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提升校园周边的整体环境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周边环境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2. 综合规划和管理: 学校、政府和社区等相关单位应制定校园周边环境综合规划和管理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治理措施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
3.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相关单位应制定并执行有关校园周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责和义务,推动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法制化。
4. 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学校、政府和社区等相关单位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5. 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学校、政府和社区等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合作,通过协调各方资源,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共同提升校园周边环境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模版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3fb2c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1.png)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模版一、引言本协调制度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机制,为学校及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区与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背景1. 校园周边环境问题的突出严重性及对学校声誉的影响;2. 学校与周边社区的交流和合作不足;3. 学校管理部门与环保、市政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4. 缺乏一个完善的协调机制,未能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问题。
三、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协调学校、社区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共同维护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洁和宜居,创建一个美丽和谐的校园社区;2. 原则:合作共赢、公正公平、用户至上、科学决策。
四、组织架构1. 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社区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大政方针、决策重大事项;2. 工作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工作组,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环境治理工作;3. 学生代表:每个班级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参与协调会议,向领导小组反馈学生需求与意见。
五、工作方式1. 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会议,邀请相关人员参加,共同研究解决方案;2. 问题定期报告:各部门、工作组和学生代表需定期向领导小组提交环境问题报告和处理进展情况;3. 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个校园周边环境问题信息共享平台,各方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问题和解决方案,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4. 优秀事迹表彰:定期评选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中的优秀个人和集体,并进行表彰激励。
六、工作内容1. 环境监测:定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监测,收集数据,评估治理效果;2. 垃圾分类: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宣传教育居民和学生正确分类投放垃圾;3. 绿化与美化:加强校园绿化,修剪草坪,种植花草树木,提升校园环境质量;4. 环境宣传: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和学生环保意识;5. 治安防范: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防范非法行为和犯罪活动;6. 交通管理: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状况,优化道路布局,加强交通信号设施的建设与维护;7. 影响评估:对环境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调查居民和学生的满意度,及时调整措施。
中学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制度(5篇)
![中学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22445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7.png)
中学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制度1.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涵盖师生人身、食品卫生、文化活动等方面,应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通力配合,实行综合治理。
学校对周边环境进行密切关注与监控,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公安、工商、文化、城管等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做好整治工作。
2.在做好内保工作的同时,学校值班人员要注意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巡查,发现社会盲流、恶少对骚扰学生,侵害师生人身、财产,要针对不同情况及时报告“110”、“120”、“122”或附近派出所。
3.学生放学、放假前,学校要教育学生注意交通等安全,防止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4.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及各类法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要敢于与坏人作斗争,并掌握正确的斗争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自护能力。
5.建立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保持高度警觉,经常开展演练活动,保持实战能力。
中学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制度(2)是指针对中学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执法和社会参与等手段,综合治理中学周边环境的一套制度安排。
中学周边环境的问题可能包括噪音扰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中学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制度中的措施:1. 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相关规定,明确周边环境的保护目标、职责分工和管理措施。
2.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对周边噪音、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及时评估环境状况。
3. 强化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对于噪音扰民、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治理和处罚。
4. 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周边居民和中学师生共同参与环境治理。
5. 建立交通管理机制:加强对周边交通状况的管理,重点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提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6.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对周边社会治安的监管和防范,确保中学师生的安全。
7. 加强合作机制:建立中学、周边居民、政府部门等相关方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范本(三篇)
![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0d4e5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f.png)
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工作,并具有约束力。
第三条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的工作目标是消除或减少各种环境安全隐患,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卫生、整洁。
第四条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的原则是依法、科学、合理、协调的原则。
第五条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第六条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应立足于维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为目标。
第二章学校周边环境的日常管理第七条学校周边环境的日常管理应实行责任制,明确责任人,明确职责。
第八条学校周边环境的日常管理应坚持卫生、安全、整洁的原则,做到“四整”,即整齐、整洁、整治、整顿。
第九条学校周边环境的日常管理应落实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垃圾分类、噪音控制、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
第十条学校周边环境的日常管理应坚持绿色生态理念,推广环保措施,例如垃圾分类、种植绿化等。
第十一条学校周边环境的日常管理应落实安全措施,例如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巡逻等。
第三章学校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第十二条学校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及时排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治,并在指定时间内完成。
第十三条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建筑物安全隐患、卫生环境安全隐患等。
第十四条学校周边环境安全风险的排查和整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书面记录排查结果和整治情况。
第十五条学校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六条学校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的整治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确保整治措施科学、合理。
第四章学校周边环境安全应急预案第十七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周边环境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应对。
第十八条学校周边环境安全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应急响应程序、救护救援措施、疏散逃生路径等。
校园周边环境及综合治理方案(3篇)
![校园周边环境及综合治理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49c34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d.png)
校园周边环境及综合治理方案为全力打造“平安校园”,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贯彻上级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全力构建管理网络,有计划、有部署地推进我校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活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保安全、抓教育、促发展”为主题,突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工作顺利进行。
正确处理好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维护学校___工作的相互联系,齐心协力,努力营造安全、文明、祥和的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活动,广泛宣传,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落实措施,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校园无安全事故,无纠纷案件,无___事件,无周边环境问题。
以求师生平安,秩序井然。
二、___领导机构组长:王军成员:学校各班班主任三、工作任务与措施(一)明确工作重点。
根据上级件精神,学校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综合治理的工作重点:1、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___危害等教育;2、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师生的遵纪守法观念;3、要认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网络文化中的腐朽、消极内容的能力;4、要加强对校舍和教学设施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危房、消除安全隐患,严防伤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5、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作重点检查,要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6、要加强对仪器室、实验室、机房等重点部位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严格___品、易燃___品的管理;7、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工作;8、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9、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
10、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帮困结对助学,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广泛宣传,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是新形势下学校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举措。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范本(2篇)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c6f6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8.png)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了提升校园周边环境品质,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促进校园城市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
本制度旨在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推动校方、周边居民、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合作,共同努力解决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实现良好的校园与社区共生。
二、协调机制的建立1. 校外居民代表、政府有关部门、校方代表应组成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及监督执行情况。
2. 协调委员会应每年选举主席和副主席,并聘请专职协调员,负责会议组织、文件起草、问题调查等工作。
3. 协调委员会会议应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并根据需要召开临时会议。
三、问题调查与整改1. 针对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协调委员会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详细的问题调查与整改方案拟定。
2. 问题调查的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噪音污染、垃圾处理、交通拥堵、违停问题等。
3. 整改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根据问题的优先级、紧迫程度和可行性制定时间表和实施计划。
4. 整改方案实施过程中,协调委员会应定期组织检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与评估。
四、信息共享与宣传1. 协调委员会成员应积极分享信息资源,包括校内外相关政策文件、治理经验、问题反馈等。
2. 协调委员会应定期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对校园周边环境问题的认知与参与度,形成全员共治的良好氛围。
3. 协调委员会可以借助校园电视台、校报、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相关治理信息。
五、效果评估与奖惩机制1. 协调委员会应定期组织校内外评估专家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2. 评估报告应包括校内外环境治理的实际效果、问题整改的完成情况、校内外居民满意度等指标。
3. 协调委员会应根据评估报告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个人或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问题治理不力的个人或单位予以问责和处罚。
六、监督与改进机制1. 协调委员会应接受校园周边居民代表和师生代表的监督,建立有效的问题反馈机制,并及时回应反馈意见。
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制度(3篇)
![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d3deb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5.png)
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校园周边环境的变化,校园周边的整治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校园周边的整治不仅是为了提升校园的形象,更是为了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制度,对于校园周边的整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校园周边的管理和整治工作,确保校园周边的环境整洁、安全和健康。
三、职责和任务1. 学校(1)制定校园周边整治规划,包括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目标、工作计划、责任分工等。
(2)组织开展校园周边整治工作,包括环境清理、绿化美化、卫生管理等。
(3)加强与社区、政府、企事业单位沟通协调,共同推进校园周边整治工作。
(4)加强校园周边的巡查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学生(1)遵守校园周边整治相关规定,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
(2)积极参与校园周边整治行动,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建设美丽的校园周边环境。
3. 教职员工(1)严格遵守校园周边整治相关规定,带头示范,做好周边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2)积极参与校园周边整治行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协助解决相关问题。
四、工作流程1. 规划阶段(1)制定校园周边整治规划,明确整治目标和任务。
(2)确定校园周边整治工作的责任单位,并明确各单位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2. 实施阶段(1)根据规划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2)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的环境清理和整治工作,包括垃圾清理、绿化美化、卫生管理等。
(3)加强与社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协调,共同推进校园周边整治工作。
(4)加强巡查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5)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和整治意识。
3. 监督阶段(1)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工作的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成效。
(2)加强对各单位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及时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方案和措施。
五、工作保障措施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意识。
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三篇)
![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73019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b.png)
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1、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涵盖师生人身、食品卫生、文化活动等方面,系综合性治理,应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通力配合。
学校对周边环境应密切关注与监控。
2、学校在做好内保工作的同时,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主动联系辖区的派出所、街道、工商管理、文化监管等部门共同抓好治理工作。
3、值日人员除做好校内的巡视工作,还应注意对校园外附近环境的巡查,发现社会盲流、恶少对学生骚扰及各种事故,要针对不同情况及时报告“110”、“120”、“122”或附近派出所,保护学生的安全。
4、每天放学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等各项安全。
5、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以及各类法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并掌握正确的维护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6、建立学校突发事件教师救护队,高度警觉,随时出动。
溪郭一小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二)1.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涵盖师生人身、食品卫生、文化活动等方面,系综合性治理,应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通力配合。
学校对周边环境应密切关注与监控。
2.学校在做好内保工作的同时,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主动联系辖区的派出所、街道、工商管理、文化监管等部门共同抓好治理工作。
3.值日人员除做好校内的巡视工作,还应注意对校园外附近环境的巡查,发现社会盲流、恶少对学生骚扰及各种事故,要针对不同情况及时报告“110”、“120”、“122”或附近派出所,保护学生的安全。
4.每天放学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等各项安全。
5.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以及各类法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敢于与坏人作斗争,并掌握正确的维护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6.建立学校突发事件教师救护队,高度警觉,随时出动。
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三)是指学校为了维护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学校周边环境安全管理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周边环境安全评估:学校对周边环境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
校园周边综治工作制度
![校园周边综治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a5342b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e.png)
校园周边综治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保障师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优化育人环境,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校园周边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全校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2. 设立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的日常事务工作。
三、工作原则1. 依法治理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
2. 综合治理原则: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治理校园周边治安问题。
3. 预防为主原则:加强源头治理,预防治安问题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4. 师生参与原则:广泛动员师生参与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
四、工作内容1. 治安管理: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理治安案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2. 交通管理: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维护,确保师生出行安全。
3. 环境整治: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消除安全隐患,优化育人环境。
4. 安全教育: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沟通协调:加强与政府、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解决校园周边综合治理问题。
五、工作制度1. 定期会议制度:校园周边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信息报告制度: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办公室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重大事项立即报告。
3. 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的,严肃追究责任。
4. 共建共治制度:加强与社区、家长、学生的互动,共同参与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
5. 宣传教育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的意义和成效,提高师生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六、工作措施1. 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增派警力,确保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稳定。
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制度范文(4篇)
![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6b452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f.png)
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制度范文是一种管理校园周边整治工作的制度。
1. 目的:确保校园周边环境整洁、安全,提高师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2. 职责: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负责校园周边环境的维护、清扫和安全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合作。
3. 组织机构:成立校园周边整治委员会,由校园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和推进工作。
4. 工作内容:- 环境整治:负责清理校园周边的垃圾、杂物,保持环境整洁。
- 治安管理:与相关警务部门合作,保证校园周边的治安秩序,疏导交通,防治违法犯罪行为。
- 沟通协调:与校园周边社区、商业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 宣传教育: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教职员工和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公共环境意识。
5. 工作流程:- 调查研究:了解校园周边的现状和问题。
- 制定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校园周边整治工作计划。
- 执行工作:按计划进行清扫、整洁和安全工作。
- 监督评估:定期对整治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 奖惩机制:- 奖励:对于积极参与整治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奖励。
- 处罚:对于不遵守相关规定、干扰整治工作的行为,依据校规校纪予以纪律处分。
通过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洁度和安全性,培养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制度范文(2)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的目的是维护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整洁和有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 原则: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公开透明的原则:对于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相关信息和政策应公开透明,确保信息对校园和社会公众可获取。
(2) 确权保障的原则:根据法律法规保护校园周边的居民和商家的合法权益,确保整治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3) 综合施策的原则:采用综合施策的方式,结合各方资源,有效推进校园周边整治工作,形成工作的合力。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c10fc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3.png)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越来越受到关注。
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不仅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也反映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办学质量。
然而,由于校园周边环境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协调各方的合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建立一个协调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各方合作,改善校园周边环境,提升师生的生活品质和学习氛围。
2.原则:a.综合治理:全面综合考虑环境治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交通、卫生、安全等多个方面。
b.协作合作:各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应形成合作共识,积极协作,共同推进环境治理工作。
c.可持续发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应注重长远发展,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不仅解决当前问题,也考虑未来发展需求。
三、制度建设1.协调机构:设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机构,由学校、行政部门、社区代表等协商确定,负责协调各相关方的合作。
2.工作计划:制定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明确治理目标和需要实施的具体措施。
3.制度建立: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包括信息共享制度、工作协调制度、资源整合制度等,确保各方有效合作和资源利用。
4.资金保障: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环境治理所需的资金,包括政府资金、社会捐赠等,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工作内容1.环境整治:组织开展针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包括道路清洁、河道治理等,提升校园周边的整体环境形象。
2.交通管理:加强校园周边的交通管理,通过增设交通设施、加强交通宣传等方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师生的出行安全。
3.卫生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卫生的监管和管理,组织定期清理垃圾、清洗卫生死角等,保持周边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4.安全防范:加强校园周边的安全防范,建立安全稽查小组,对周边环境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巡查和整治,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5.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中来,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环境志愿者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度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d280d6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3.png)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度为了维护校园周边环境,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标1.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周边环境整洁、有序、安全。
2. 预防和减少校园及周边环境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稳定。
3. 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创建和谐校园。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依法治理,标本兼治。
3.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4. 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三、组织机构1. 成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监督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 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四、主要任务1.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校园周边环境整洁、有序、安全。
2. 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管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
3. 加强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员工出行安全。
4. 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员工饮食安全。
5. 加强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管理,禁止传播有害信息。
6.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
7. 加强师生员工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8. 加强与周边单位、社区的联系与协作,共同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
五、工作措施1. 建立健全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与公安、交通、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4. 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
6. 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档案,记录工作过程和成效。
六、工作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田小学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制度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保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性工作,是关系到一方社会稳定的大事。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议的若干意见》及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目标要求,为做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保证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创建“平安校园,”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工作,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法制意识和师德修养水平,提高防范能力。
二、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以提高青少年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法制素质为重点,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不断拓展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
三、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对本校的矛盾纠纷及突出问题,快速反应,正确疏导,认真调处,杜绝“三访”(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现象。
学校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维护学校及周边稳定,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月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把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综治宣传工作,建立健全综治工作档案。
学校要做好综治宣传工作,不定期的向上级有关单位报送本单位综治工作的信息等。
五、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做好校园周边出租屋,及时排查各类治安隐患;加强学校周边的巡逻控制和治安管理,严厉打击校园周边存在的流氓团伙和黑恶势力以及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六、加强与交警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做好合理规划;完善校园周边交通指示牌等交通安全设施;强化学校的交通安全管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同时,维护好学校大门口周围的交通秩序。
七、加强与工商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做好校园周边市场的监督管理,查处取缔学校及周边的无照经营商贩、摊点及“三无”商品。
高山田小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切实抓好安全工作,根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1.建立学校安全隐患台账,是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均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内容。
2.学校安全隐患搏查工作,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按有关规定安排专人排查;各排查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警惕性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按有关安全规章及学校规定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责任目标。
3.学校安全管理台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有人员机构、检查资料。
4.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一般应安排排查以下部位.并明确排查责任人:(1)校舍安全隐患排查;(2)食物、饮用水安全检查;。
(3)用电及消防安全隐患排查;(4)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安全隐患排查;(6)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7)其他安全隐患排查(栏杆、书架及其他公共设施)。
5.安全隐患排查人员,又是安全管理责任人。
因此消除安全隐患的重点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要根据各岗位的特点,想法保证学校设施设备、食品、饮用水的安全性。
6.排查工作采用轮流密集排查方式进行,排查人员根据排查对象的特征确定排查时间。
7.排查责任人在排查时要认真仔细,不能有任何疏漏.除不可抗原因外,出现安全事故,追究排查责任人的责任。
8.排查责任人在排查吋要作好记录.有险情隐患应及时向校长汇报。
自己可以处理的应及时消除隐患,不能应急的应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交由学校讨论解决。
重大险情学校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9.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人员必须制订好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做好检查督促工作并收集好有关资料,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造成安全事故的,由责任人直接负责。
10.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维护保养设施设备。
向广大师生告知危害因素、危险状况.在安全隐患部位及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监控。
坚持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排查、整改月报告制度。
学校要将当月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11.学校对排查出来的各类安全隐患要进行登记.建立台账。
并制定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间。
如有重大安全隐患不能解决或整改有困难的.要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当地政府报告。
高山田小学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一、门卫安全管理制度1、严守校门,严禁闲人自由进出校园,不得无故脱离岗位。
2、注意观察进出校园人员情况,严禁学生课间出校门。
3、及时关锁教学楼及大门,经常巡视校园,确保校内财产安全。
4、如发现安全隐患及发生意外情况,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和联系。
<莲~山课件>5、节假日和放学后不准本校教师之外的一切人员进入校园。
二、课堂教学制度1、每堂课的科任教师是当堂课的安全第一责任人。
2、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把学生赶出教室。
3、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检查教学设备设施。
4、严禁迟进课堂或擅自脱离课堂。
5、班主任如发现学生无故不上课,应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学生家长。
三、设备设施检查制度1、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学校值月、值日领导要每天检查设备设施情况。
3、全体教职工要关注身边的安全隐患,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4、要及时维修、维护学校设施设备。
四、饮水安全制度1、保证水源安全卫生。
2、经常给饮水桶清洗、流毒。
3、教育学生有秩序地饮水。
五、课间管理制度1、值日教师必须加强课间巡视工作。
2、各班配备安全巡视员,监管同学的课间行为。
3、教育学生课间不攀高、不跳台阶、不追跑,上厕所不拥挤、不做危险性游戏等。
六、集体活动安全制度1、学校举行大型校内外活动,要有安全措施。
2、班级举行校外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得到校长审批同意。
3、开展大扫除、义务劳动等活动时,班主任必须在场参与,布置学生力所能及的工作。
4、学校举行远距离或重大师生活动,必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批。
七、物品放置安全制度1、严禁学生携带锐器、危险器具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没收。
2、严禁学生携带如剪刀、小刀等锐器上体育课或活动课。
3、学校综合实验等可能涉及的一些有毒药物注意保管和使用。
八、用电安全制度1、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常识教育,不准随意触摸电源和线头等。
2、班内要指定专人开关电源。
3、教师在使用电器前必须检查电源、线头等。
4、电源总闸安装的办公室人员在到校和放学时,及时开关闸刀。
九、组织保障制度1、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安全工作。
2、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确保安全工作落实到人,每学期要签订各类安全责任书。
3、每学期对安全工作有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4、定期排查不安全隐患。
十一、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1、学校应在各类灾害发生前做好信息收集和预测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实行全员监控。
2、在遭遇不可预见的火灾、地震等灾害时,应有序组织学生紧急疏散和撤离现场,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
3、加强对学生进行防灾、抗灾的教育,传授遇灾后的自救、互救办法,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
4、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请求有关部门和社会的援助,全力保护学生的安全。
高山田小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度一、要切实提高认识,进一步重视学校应急演练工作。
制定出各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观念和“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把应急演练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学校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领导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应急演练领导小组,把思想觉悟高、业务技术精、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应急救援队伍中,加强应急反应能力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技术素质,建设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
三、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学校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应急救援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能力。
四、定期举行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是对应急能力的综合检验,学校要结合实际,以多种形式组织由相关各方参加的预案训练和演练(地震、火灾、预防踩踏、应急疏散等),使应急人员进入“实战状态”,熟悉各类应急处理和整个应急行动程序,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协调、有效、迅速地开展,每学期各预案的演练至少组织一次。
高山田小学食堂安全管理制度1.学校食堂要依照《食品卫生法》要求到市卫生防疫站申领《食品卫生许可证》,并每年年审一次。
2.食堂要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有相应的防蝇、防鼠、防尘、清毒、更衣、盥洗、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保证学生的膳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3.食堂从业人员应每年一次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健康体检,领取合格的《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发现患传染病人员应立即换岗。
平时应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4.食堂工作间要与餐厅隔开,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以防万一。
5.严格进货渠道,建立进货登记制度,并设置档案。
采购人员不得采购来路不明的食品,制售各类食品要保证卫生质量。
6.食堂供应学生的膳食应注重营养搭配,保持新鲜,严禁向学生供应有毒、有害、腐烂、变质、过期食品;新鲜的瓜果蔬菜要认真清洗;严防食物中毒或农药中毒。
如发生食物中毒,承包经营者负一切经济、法律责任。
7.保持食堂内外的环境卫生,要经常对餐具用具进行清洗消毒,生熟案板刀具要分开存放。
8.存放食品的仓库应当干燥、通风,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贮存食品的容器必须安全、无害,防止食品污染。
9.食堂人员要协助学校做好食堂流动人口暂住证的办理工作。
认真做好防盗、防火、防毒、用电用气安全,不准私拉乱接电源;严禁将煤气罐倒置外加热使用;开油锅人员不得随便离开,防止发生事故。
电器、制冷设备应由专人管理。
10.食堂必须使用合格的压力容器、锅炉,每年要检测,要定时检查,锅炉工要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液化气罐与灶头应有1.5米的安全距离,严防事故发生。
11.认真接受卫生、防疫、质监、市局工作人员对食堂的检查,凡有不合要求之处立即整改,并实行责任追究。
学高山田小学学生在校外租住民房管理制度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管理中心的要求,本着向学生及其家庭高度负责的精神,为保持良好的教学、生活、管理秩序,学生原则上就近入学,但因确有客观原因的,须由学校及学生家长与出租房屋房主签订书面安全协管协议。
为了加强在校外租房学生的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经学校及学生家长与出租房屋房主同意,特制订本制度如下:一、在外租房的学生须在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由家长与出租房屋房主签订安全协管协议。
二、校外租房的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参与和“黄、赌、毒”有关的活动;不得从事有损学校声誉的任何形式的各类活动;不得男女生混居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