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总
结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可以让
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
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
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
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
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
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
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
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
起来。
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做好复习工作。
4、与生活密切联系。
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
密联系。
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
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
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
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
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
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
7、提供最新和免费模板参考复习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交流问题中的哪些问题在总复习中得到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复习收获。
二年级上册 数学 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复习总结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9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那就是让你画出一条长度是6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三、《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复习总结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填空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3、量一个物体时,厘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4、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二、填上“>”“<”或“=”。
35厘米25厘米5米厘米45厘米54厘米20厘米2米5米50厘米1米8厘米180厘米三、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3. 教室宽6()4. 一棵树高3()5.小明的身高130()6. 操场长80()四、画一画。
1、请你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请你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提纲,1-4单元知识小结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提纲,1-4单元知识小结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
型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重难点和题目类型总结如下:
知识点:
1. 数字认知:认识数0-100,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数字比较: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3. 数字的组成: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数字的十位和个位的表示方法。
4. 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5. 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运算,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
6. 量的认知:学习认识长度、容量、重量等基本度量单位。
7. 数的排列组合:学习数的排列组合,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重难点:
1. 数字的认知和大小比较是孩子们最初的难点,需要多进行练习和游戏来巩固。
2.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些孩子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理解和掌握。
3. 量的认知中的单位转换和度量单位的换算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题目类型:
1. 数字认知题:比如填空写出数的读音、写出正确的数字等。
2. 大小比较题:比如用符号>、<、=来比较大小。
3. 加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加法运算结果。
4. 减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减法运算结果。
5. 数量判断题:比如给出一些物品的图片或描述,选择数量最多的一个。
6. 单位换算题:比如将一些物品的数量进行换算,比如换算成个、打、袋等单位。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排列组合题:比如给出一些数字,让孩子们组合出多个不同的数字。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结(精选20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结小学二年级数学总结(精选20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总结篇1期末考试已临近,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
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数学冀教版教材,对我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挑战。
但是我没有退却,而是迎难而上。
一、对学生的分析。
本班学生数学总体水平一般,约有半数学生基础较好,约三分之一学生成绩很差,甚至有的学生连最简单的十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计算都有困难,书写不认真,作业脏乱者有之。
二、具体工作。
(一)制定教学计划。
开学初,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编写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
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
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抓好以下几点:1、适度使用学具。
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
我使用学具教学,把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过渡到乘法的意义。
但值得注意的是摆学具时也应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摆花片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两份数目相同的,最后摆很多份数都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
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义,很乐意去学习乘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总结2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总结 (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总结 (2)精选2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的认识:认识0-999之间的整数,了解数的顺序,数的排列和组合。
2. 数的比较:比较大小,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3. 加法和减法: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以及运算法则。
4. 数量的认识:认识并比较不同物体的数量,学习进行数量的加减运算。
5. 形状和图形:认识不同形状的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等,学习进行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6. 时间的认识:学习认识小时、分钟和秒的概念,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时间单位。
7. 金钱的认识:认识和辨认不同面额的货币,学习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8. 刻度和度量:认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习测量长度和重量的基本单位。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内容,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习题和练习册进行巩固练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总结 (2)精选2篇(二)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小数的认识与比较、逆序数、连续数等。
整数加减法:学习了整数的概念和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数轴的概念,对加法和减法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小数的认识与比较:学习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够将小数与分数进行转化。
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并能够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运算。
逆序数:学习了逆序数的概念,并通过逆序数的排列规律进行求解。
能够找出给定数字的逆序数。
连续数:学习了连续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通过分析连续数的规律,能够准确地求解连续数问题。
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
要善于运用数轴、数表和图表等工具辅助学习和解决问题。
并且要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起来,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主要是整数加减法、小数的认识与比较、逆序数、连续数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提高数学计算的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一、100以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复习资料
二年級上冊數學復習資料一、米和釐米角和直角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釐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釐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時: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這幾,對著幾就是幾釐米。
45、線段的特點:①線段是直的。
②線段有兩個端點。
③線段可以測量出長度。
6、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它的兩條邊是射線不是線段。
射線就是只有一個端點,不能測量出長度。
如:(邊)(頂點)(邊)7、角的畫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邊,就畫成一個角。
用三角板可以畫出直角(課本41頁圖例)。
8、三角板上的3個角中,有1個是直角。
正方形、長方形都有4個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只和兩條邊張開的寬度有關。
直角比直角大或大於直角的角比直角小或小於直角的角二、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1、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法時:①相同數位對齊,加號寫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從個位加起。
③如果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用豎式計算兩位數減法時:①相同數位對齊,減號寫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從個位減起。
③如果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作10再減,計算時十位要記得減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個接近整十整百的數看作整十整百來計算。
方法:個位小於5的少看,個位等於或大於5的多看,看成最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
如:49+42≈90 28+45+24≈10050 40 30 50 20注:當問題裏出現“大約”兩個字時,就需要估算。
3、求“一個已知數”比“另一個已知數”多多少、少多少?用減法計算,用“比”字兩邊的較大數減去較小數。
4、多幾、少幾已知的問題。
比誰少幾,就用誰減去幾;未知數比誰多幾,就用誰加上幾。
三、表內乘法1、幾個相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簡捷。
2、相同加數相加寫成乘法時,用如:5+5+5+5 表示:5×4或4×53、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结1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结15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
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结1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接近尾声了。
一期来,我们二年级数学备课组的三位教师同心协力,以高效教学为指导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学校领导本学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充分发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作用,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以课堂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就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做出总结如下: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三人分工协作,共同探究,相互磋商,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
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
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
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每堂课下来,及时探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课堂的教学设计与程序,以便让学生更能理解和把握每一单元的知识。
2、上课。
创设各种情境,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习在同层次的习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我们每学期初备课组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活动有总结。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开展组内随堂听课和公开课教研活动。
开展公开课活动之前,总是认真备课。
设计教案,互相切磋。
听课后认真评课。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 =100厘米 1米-40厘米 =60厘米 1-401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40厘米 ?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顶点)(边)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3、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主要围绕数的认知、加法和减法的计算、简单的分数概念、各种简单形
状的识别等内容展开。
下面将对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
1. 数的认知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于数字的认知,包括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认识
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概念,认识比较大小、顺序关系等。
学生通过数的比较、排列等活动来
加深对数字的理解,为后续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打下基础。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在加法方面,学生将进一步学习10以内的加法计算,包括各种形式的加法算式以及相关
的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也将学习加法的逆运算——减法,包括10以内的减法计算和相
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于数的认知和计算能力。
3. 分数的概念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还将初步接触分数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理解分数的概念,初步认识
分数的表示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分数的认知和运用,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
基础。
4. 简单形状的识别
学生在二年级还将学习识别各种简单的几何形状,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能够初步认知这些形状,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的辨认和运用。
以上就是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的总结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1.厘米和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物体的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4.数学书的厚和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张开手臂和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
5.线段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
6.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就数有几条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4.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退一当十),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要注意看清楚运算符号。
三、加减估算估算方法:1.读题,弄懂题意,有“大约”要估算。
2.把每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3.口算整十数,得出估算结果,记着得数前面写约等于号。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画直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个点出发画一条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4.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不变。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8.数角:先数单个小的再数组合成大的,最后全部加。
.数角窍门:如右图:数出单个的角有4个,然后从4开始依次递减相加:4+3+2+1=10(个)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数的认识与数的大小比较:了解0-999的数的规律,学会将数码与实物进行对应,学习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2. 数的加减法运算: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通过实物、图形、花朵等进行加减法实际运算,并能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3. 大数的认识和口算:认识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学习使用竖式计算大数的加减法,进行简单的口算运算。
4. 几何图形的认识:认识圆、直线、曲线、横线、竖线、斜线等图形,学习简单的图形名称和特点,能够在实物中识别和绘制各种图形。
5. 长度的认识:认识米、厘米,学习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学习加法和减法解决长度问题。
6. 重量的认识:认识千克、克,学习使用秤进行重量的测量,学习加法和减法解决重量问题。
7. 时间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学习读钟、写钟、比较时间的先后顺序,学习加法和减法解决时长问题。
8. 金额的认识:认识元和角,学习使用金额的运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运算,解决简单的金额问题。
这些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孩子可以提高数学的基本操作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扩展资料: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①线段有两条对称轴,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线段所在的直线。
②角有一条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③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④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分别是三个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⑤矩形有两条对称轴,是相邻两边的垂直平分线。
⑥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是相邻两边的垂直平分线和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⑦菱形有两条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⑧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是两底垂直平分线。
⑨正多边形有与边数相同条的对称轴。
⑩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是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21、建立观察角度(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一些常见的分数化无限循环小数1/3=0.3333……1/6=0.1666……1/7=0.142857142857142857……1/9=0.1111……1/11=0.090909……1/99=0.010101……1/101=0.009900990099……1/111=0.009009009……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总结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
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
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
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做好复习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
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
如复习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
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
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
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
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
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
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
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
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
7、复习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交流问题中的哪些问题在总复习中得到解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复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