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认识1-100的数

1. 数的读法:十以内的数,首先说出十位上的数,然后连读个位上的数,中间加上“零”。

20以上的数,如26,先读出十位上的数“二十”,再读出个位上的数“六”。

2. 数的顺序:从1开始,逐个向后数,即为自然数。

3. 数的大小比较:数值大的数较大,数值小的数较小。

4. 数的顺序排列:根据大小关系,将一组数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

5. 数的分类:奇数和偶数。个位是1、3、5、7、9的数为奇数,个位是0、2、4、6、8的数为偶数。

第二章:加法运算

1. 加法的定义: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它们的和。

2. 加法的性质:

- 交换律:a + b = b + a

-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加零律:任何数加0等于它本身

3. 一位数的加法:直接相加即可。

4. 补数法:加法运算中,若某一数不便计算,则可用一个数与它相加得到一个方便计算的数,再减去该数得到所求结果。

第三章:减法运算

1. 减法的定义:用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

2. 减法的性质:

- 减法的定义决定了减法运算没有交换律,即a - b ≠ b - a。

- 减法的逆运算是加法:a - b = c 可以写成 a = b + c。

3. 一位数的减法:直接相减即可。

4. 消去法:减法运算中,若两个数的差与其中一个数相等,可将这两个数消去。

第四章:数字之间的关系

1. 大于、小于、等于:数的大小关系。

2. 数的顺序:根据数的大小关系,连起来判断顺序。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集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集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集合以下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知识点集合:

1. 数字的认识与书写:认识0-20的数字,并能正确书写。

2. 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数字相加得到另一个数字的过程。

3. 加法的运算法则:掌握小于等于20的加法口诀。

4. 加法的应用:能利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5. 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另一个数的过程。

6. 减法的运算法则:掌握小于等于20的减法口诀。

7. 减法的应用:能利用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8. 顺序数和顺序数的比较:了解顺序数的概念,能够比较大小。

9. 数量概念的认识:认识各种数量,包括少、多、相等等。

10. 数量的对应关系: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比如一对一、多对一。

11. 数字的顺序:学习1-100的数字顺序。

12. 位置的认识:认识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语。

13. 图形的认识: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

14. 图形的特征: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比如边数、角数等。

15. 长度的认识:认识米、分米、厘米,能够进行长度的比较。

16. 长度的估测:能够估算物体的长度。

17. 时间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秒,能够读取时间。

18. 时间的比较:能够比较两个时间的先后顺序。

19. 金钱的认识:认识元、角、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0. 数据的整理:能够整理数据,比如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这些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7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7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7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7篇

知识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等特点。在知识的传递和积累过程中,语言是重要工具。知识不断发展,可以被推翻或更新。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①线段有两条对称轴,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线段所在的直线。

②角有一条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③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④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分别是三个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⑤矩形有两条对称轴,是相邻两边的垂直平分线。

⑥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是相邻两边的垂直平分线和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⑦菱形有两条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⑧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是两底垂直平分线。

⑨正多边形有与边数相同条的对称轴。

⑩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是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

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①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二章实数

1、认识无理数

①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平方根

①算数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

②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数平方根是0

③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5、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 米的线段。)
第1页/共9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
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第2页/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页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1、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 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 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 直角。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 角。 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 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 作角。)
第6页/共9页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知识点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 漏。 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 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 进行3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 如4、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 能组成4个两位数。如:0、4、7能组成40、47、70、74。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带练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带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不进位加法;

2、进位加法;

3、不退位减法;

4、退位减法;

5、“多几”、“少几”的应用;

6、连加、连减;

7、加减混合;

8、加减法的估算;

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千万不要忘了写进位1)

2,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千万不要忘了写退位点)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注意≈)

方法:

个位小于5(1,2,3,4)的往下估,个位等于或大于5(6,7,8,9)的往上估,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28+45+24≈100

(画横线,横线下面写估出来的数,注意中间的符号是加还是减)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5、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搞清楚求的是大数还是小数或者是相差数)

例题1.口算

51-30= 60-35=

59-28= 10+13=

12+10= 42+24=

10+55= 25+66=

89+10= 66+16=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法时: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定顶点)后画边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3、认识锐角和钝角

4、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 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0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2刻度画起,画到6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或绳子,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是: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可以量出长度;

6、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7、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8、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30厘米或1米3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減,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住减去退位的1;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

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就是画5-2=3,3厘米长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后再相减。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为单位,用“cm”表示;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为单位,用“m”表示。在测量时,通常将尺子的刻度与物体的左端对齐,然后看右端对应的刻度即可得到长度。例如,要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可以从尺子的任何刻度开始,画到对应的厘米刻度处。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等于1米。线段是直线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出长度。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在计算两位数加法和减法时,要将相同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开始计算。如果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需要向十位进1.如果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1,然后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需要注意加减号,不要混淆。在估算时,可以将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如果个位小于5,可以少看一些,如果个位等于或大于5,可以多看一些,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如果

问题里出现了“大约”两个字,就需要估算。如果需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或少几的数,可以使用加法或减法计算。如果需要连续两次解决问题,需要采用相应的解决方法。

先解决一个问题,再将答案作为已知信息,解决下一个问题,这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在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中,我们研究了角的基本知识。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两条边是直线且都从顶点出发。我们可以用三角板来画出直角,画角时应标出各部分的名称。要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可以使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方法。直角三角尺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与张开的大小和程度有关。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导语】数学给予⼈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这种能⼒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和培养,将使⼈终⾝受益。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第⼀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

1、常⽤的长度单位:⽶、厘⽶。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厘⽶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厘⽶。

4、⽶和厘⽶的关系:1⽶=100厘⽶100厘⽶=1⽶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法:先⽤笔对准尺⼦的’0”刻度,在它的上⾯点⼀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刻度,在它的上⾯也点⼀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第⼆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

要点归纳:

⼀、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向⼗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要向⼗位进“1”,⼗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个加数=和-另⼀个加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笔记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笔记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笔记

一、数的认识

1.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能正确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3.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4.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图形的认识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会用简单的图形拼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长度单位的认识

1.认识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3.了解线段,会画线段,能比较线段的长短。

四、重量单位的认识

1.认识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 1 —

2.会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会进行简单的重量单位换算。

3.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的重量,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五、时间的认识

1.认识钟表,会读整时和半时的时间。

2.了解时、分、秒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时间。

六、统计与概率的认识

1.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会看图表中的数据。

2.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能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七、数学广角

1.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会进行简单的推理。

2.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能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点总结笔记,希望能帮

【小学数学】(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

1、一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扎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公共汽车两站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知识点: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1米=10分米或1m=10dm;

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知道1分米或1毫米的实际长度。

3.能利用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进行单位换算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

知识点:

1.体验1千米有多长。

2.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3、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10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乘法口诀:掌握1-9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图形与几何:认识基本图形,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代数初步知识:初步了解代数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应用题:能够读懂简单的应用题,并能够根据题意进行解答。

数学广角:通过数学广角的学习,初步了解数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练习:

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4)刻度画起,画到(8)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图钉的长约莫1厘米;食指的广约莫1厘米;田字格广约莫1厘米;

7、常考: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

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课本15页练习二第4题.16页第7题)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课本20页练习三第4题,21页第7题)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课本24页做一做。练习四第1.2.3题)

5.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不要混乱。(课本28页两个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第7题)

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0页图例)。画角时应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课本44页第7题以及给出顶点和一条边,把角补充完整。)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11.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课本41页做一做2.连一连)

12.直角的标志,锐角.钝角的标志。

13.怎样在一张不规则的纸中得到一个直角。(课本40页)

三.表内乘法

知识点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 表示:5×4或4×5(用电子图表示出一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如2×6

∶∶∶∶∶∶,横看是2个6,竖看6个2)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

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7.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熟练地背诵1-9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课本67页第4题,区分用加法还是用乘法。)

四.观察物体

知识点

1.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不一样。(课本68页做一做。70页第一题.第二.三.四题)

2.根据立体图形判断平面图形,根据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71页第5题)

五.认识时间

知识点

1.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60分,1小时=60分。(课本95页第7题)

3.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4.30分钟也可以说半小时。15分钟可以说一刻。

5.认识时间以及时间的书写,包括电子计时法和文字计时法。强调几时5分和几时55分两种计时方法的书写。会认过十分钟,过二十分钟的时间。(课本95页第十题,101页第3题)

6.会根据给出的信息推断需要求的时间。(课本94页第4.5题)

六.数学广角

知识点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位置有关,组合与位置无关。

2.明确不同的问题排列组合的个数或次数不一样,99页练习二十四所有题。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