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分类:创新题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创新试题(全册)doc-初中化学创新试题(全册)(共9页)

初中化学创新试题(全册)doc-初中化学创新试题(全册)(共9页)

初(Chu)中化学创新试题〔全(Quan)册〕第一(Yi)卷〔选(Xuan)择题,共38分〕一.选(Xuan)择题〔此题包罗 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物质中属于纯正物的是〔〕A.自来水B.水银C.白酒D.生铁2.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记。

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记是〔〕ABCD3.在气焊、炼钢、医疗、登山等出产,生活中都要用到的一种气体是〔〕A.氢气 B.一氧化碳4.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

以下变化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此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牛奶变酸C.瓷器破碎D.酒精挥发5.臭氧〔O3〕能够吸收紫外线庇护地球生命,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O3〕,即3O22O3。

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O2和O3都是单质;②O2和O3是不同的物质;③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④不异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的数目不异;⑤不异质量的O2和O3,所含原子的数目不异。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6.我国博得2021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

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的形象,某校同学提出以下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出产无汞电池;③分类回收垃圾;④倡导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⑤倡导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⑥倡导不使用含磷洗衣粉;⑦农业上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A. ①②③④⑥⑦B. 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③⑤⑥⑦D. 全部7.右图为某加碘食盐包装(Zhuang)袋上的局(Ju)部图表(Biao)文字〔I为碘的元素(Su)符号〕。

由此,你得到的信息和(He)作出的猜想是〔〕A.此盐为纯正物B.“加碘食盐〞中的“碘〞是碘单质C.1Kg此食盐中含碘酸钾〔35±15〕mgD.“菜未烧熟不宜参加加碘盐〞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不变8.如以下图,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容器的气密性良好。

(人教版)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分类 创新题(含解析)

(人教版)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分类 创新题(含解析)

专题分类:创新题1.(2019吉林)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答案】(1)< (1分);(2)纯净物(1分);(3)C(1分);(4)P2O5(1分)【解析】(1)白醋是酸,pH<7;(2)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3)金刚石含有C元素;(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2.(2019安徽)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答案】 A【解析】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不能生成盐。

故选A。

3.(2019重庆B)小明笔记中有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A.a处B.b处C.e处D.d处【答案】B【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利用了一氧化碳还原性把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铁发生了还原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B。

4.(2019南京)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解析:A、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B、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多少,溶液分别显酸性、显中性、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题型四创新实验(含微型实验)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题型四创新实验(含微型实验)

B. 供水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侧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右侧无变化
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
(2021山西)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
C. 由该实验可推出H 的密度比空气小 Y形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若将图中氢氧化钠固体更换成氯化钠固体,实验
(1)实验1: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形管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燃着的蜡烛逐渐伸入集满氢气的集气瓶中(己验纯),发现瓶口有火焰出现,而将燃着的蜡烛继续伸入集气瓶内,蜡烛却熄灭了。
实验1
实验2
(2)实验2:①缓慢倾斜Y形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_左___
_侧_有__气__泡__产__生__,__溶__液__变__为__浅__绿__色__,__右__侧__无__变__化__现象,可得出铁的金属活
动性比铜强。
②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F_e_+__H_2_S_O__4=__F_e_S_O__4+__H__2_↑_。
7.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可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体积 约为5 mL的发热剂放入针筒中(反应前后发热剂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将活塞停留在“100”刻度处(如图一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充分反应后 活塞最终停留在“80”刻度处,如图二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C ) A. 发热剂与氧气反应不产生气体 B. 反应放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 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 D. 实验中应不断转动针筒,使发热剂充分反应

中考化学中的8种典型创新题-10页精选文档

中考化学中的8种典型创新题-10页精选文档

化学中的8种典型创新题题型一 情境渲染型解题策略 首先粗略阅读“信息”,看提问与信息有无联系,其实信息只是起到一种渲染题目的效果,对解题没有任何意义。

这种题型对考生心理素质是一种考验,考点仍旧是课本中的知识,解题时完全可以不要理会“新信息”,按照已有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1】 “嫦娥二号”卫星将于2019年年底前发射。

“ 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同样由长三甲火箭发射。

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 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月球上有丰富的矿藏,如铝、钛和铁等金属,硅、氧等非金属,以及大量的核能源材料3He 。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铝的金属性强于铁,很活泼,所以铝制品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B.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铝和铁常温下都可在浓HNO 3中钝化D. 3He 与4He 互为同分异构体【解析】 铝在空气中易形成氧化膜保护层,所以铝制品能稳定存在,A 错;硅的原子半径比铝小,B 错;3He 、4He 互为同位素,D 错,故选C 。

答案:C 【技巧点拨】 本题新情境描述与解题没有联系,此信息只起到一种渲染作用,这种题型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影响比较大,一看情境就觉得没学过,从而无法冷静思考问题。

其实仔细分析如同将题干换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与金属性质、冶炼技术水平的发展有关,一百多年前,在地壳中含量位居第一的铝还是贵族人家的收藏品,但现在的铝制品已是平常百姓家必备生活品,这主要得益于电解法冶炼铝技术的发明。

Ⅰ.现代工业在1273 K 温度下电解熔融氧化铝(熔点2323 K)与冰晶石( Na 3AlF 6 )的混合物可得到金属铝与氧气,回答下列问题:(1) 电解Al 2O 3法制取铝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

(2)在生产过程中电解池的阳极材料石墨要定期补充以弥补被消耗掉的部分,用必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及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石墨被消耗的原因 。

初中化学创新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创新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创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蒸馏水B. 氧气C. 空气D. 纯碱2.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的化合物是()A. 氧化铁B. 四氧化三铁C. 三氧化二铁D. 二氧化铁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D. 以上说法都正确4.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值()A. 小于7B. 等于7C. 大于7D. 无法确定5. 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碳酸钙B. 氢氧化钠C. 硫酸铜D. 水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盐是_________。

2.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这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和水反应。

3. 根据元素周期表,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

4.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H2 + O2 → 2H2O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

5.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有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其中氢氧化钠是_________干燥剂。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描述实验室中如何安全地进行氢气燃烧实验。

2. 解释为什么在实验室制备氧气时,通常使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

四、实验题(每题5分,共20分)1. 根据实验操作规范,描述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

2. 描述实验室中如何正确地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3. 根据实验安全原则,解释为什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佩戴安全眼镜。

4. 描述实验室中如何正确地处理废弃的化学试剂。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已知100克碳酸钙(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计算反应中消耗的盐酸的质量。

2. 已知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气体的体积为22.4升。

如果一个容器中装有5摩尔的氧气,计算容器的体积。

2023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解读创新实验题

2023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解读创新实验题

创新实验题例1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例2U型玻璃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1)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1所示,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如图2所示:①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此现象说明________。

②实验结束时,细心的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说明本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利用原有装置提出具体改进方案___________。

(3)借助U型玻璃管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3所示,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例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改进,请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一: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②改进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实验二:①两套装置中作用相当的仪器:漏斗与_________(填“b”、“c”或“d”);②装置改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双选)。

A.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冰块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C.比原装置得到的蒸馏水更纯D.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替代品可户外自制饮用水例4某兴趣小组对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回顾】(1)按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入溶液中产生了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初三化学创新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创新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创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空气C. 二氧化碳D. 水答案:B2.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发生的现象是()A. 颜色变化B. 放出热量C. 产生气体D. 质量守恒答案:D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答案:D4.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氢气B. 二氧化碳C. 氯化钠D. 氧气答案:B5.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常选用的药品是()A. 过氧化氢溶液B. 高锰酸钾C. 氯酸钾D. 以上都可以答案:D6.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 铁B. 铜C. 锌D. 银答案:C7.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碳酸钠B. 硫酸C. 氢氧化钠D. 氯化钠答案:B8.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反应的是()A. 氢氧化钠B. 氯化钠C. 硫酸D. 碳酸钠答案:A9.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氢氧化钠B. 硫酸C. 碳酸钠D. 氯化钠答案:A10. 根据燃烧的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B.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C.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D.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氧气浓度足够就能燃烧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11.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中,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2,112.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答案: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氧气浓度足够13.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七 创新题型推荐

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七 创新题型推荐

4. (2018海南)为了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某实验小组 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铁片、镁片、锌片,分别与 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温 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请分析反应中温度升高的原因_金__属__与__稀__盐__酸__反__应__时__放__出__热__量____。 (2)根据曲线总结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关规律_相__同__条__件__下__,__金__属__越__活__泼__,__与__酸__反__应__放__出_ _的__热__量__越__多___。
处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变__浑__浊____。
5. (2020淮安)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 简便。Y型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 验的趣味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型管设计 了以下三个实验进行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据图1所示实验,其设计的目的是_探__究__二__氧__化__碳__与__水__反__应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 到Y型管右侧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C_O__2+__H__2O__=_=_=__H_2_C__O_3____。
(1) ClO2的名称是二__氧__化__氯__,分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4_____。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_B_D__(填字母序号)。
A. 84消毒液(含NaClO) B. 双氧水
C. 氯气
D. 过氧乙酸(C2H4O3)
(3)ClO2的化学性质有_二__氧__化__氯__受__热__或__者__见__光__易__分__解__,__具__有__强__氧__化__性__和__很__强__的__腐__蚀__性_
(5)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和两种气态单质。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专题分类:创新题1.(吉林)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答案】(1)< (1分);(2)纯净物(1分);(3)C(1分);(4)P2O5(1分) 【解析】(1)白醋是酸,pH<7;(2)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3)金刚石含有C元素;(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2.(安徽)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答案】 A【解析】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不能生成盐。

故选A。

3.(重庆B)小明笔记中有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A.a处B.b处C.e处 D.d处【答案】B【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利用了一氧化碳还原性把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铁发生了还原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B。

4.(南京)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解析:A、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B、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多少,溶液分别显酸性、显中性、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成都)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为SO2 B.X只能是硫酸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解析:A、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氧化物应为三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X不一定只能是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②可能有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 (重庆B )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材料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发生了反应。

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A.NaClB.NaOHC.CaO(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 (填“上升”或“下降”)。

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水和氧气(或H2O和O2) BC (2)下降 CO2+2NaO H===Na2CO3+H2O【解析】(1)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生成铁锈,使杠杆左侧下降;NaOH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CaO与H2O反应都使杠杆左侧下降;(2)由于CO2密度大于空气,左侧乒乓球受到浮力大,使乒乓球上升,而右侧乒乓球下降,杠杆失去平衡;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即CO2+2NaOH===Na2CO3+H2O,使得左侧乒乓球下降,杠杆重新平衡。

7.(黄冈)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

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设计与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实验I 实验II【探究与结论】(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气泡冒出 (2). CaCl2+Na2CO3=CaCO3↓+2NaCl (3). 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 (4). 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一定体积的饱和NaOH乙醇溶液试管中 (5). 有白色沉淀产生【解析】(1)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所以实验I中步骤一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气泡产生现象;(2)实验Ⅱ步骤二中加入的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3)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此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拓展延伸】有资料卡片中的信息可知,氢氧化钠既溶于水,也溶入酒精,而碳酸钠能溶于水,不溶于酒精中,可设计如下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一定体积的饱和NaOH乙醇溶液试管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8.(北京)【科普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上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

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右图。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

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骑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

(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该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中Bi2Te3由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答案:(1)石油,煤炭;(2)CO,化学;(3)两;(4)ABD解析:(1)化石能源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石油由2015年的33%到2030年的31%,到2050年的27%,为比例降低;天然气由2015年的23%到2030年的26%,到2050年的27%,为比例升高;煤由2015年的30%到2030年24%,到2050年的18%,为比例降低,故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应为石油,煤炭;(2)H 2O + CO 2 —————→光子晶体光催化H 2 + CO + CH 4 + CH 3OH ,在H 2、CO 、CH 4、CH 3OH 等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 ,由于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3)Bi 2Te 3由Bi 和Te 两种元素组成;(4)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是目前清洁、高效能源的发展方向,故A 正确;随着科技进步,能源的利用效率会越来越高,故B 正确;石油和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一旦用完,就不可以再产生,故C 错误;能量可以同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生活中的废热可以通过一定设置转化为电能,故D 正确。

9.(安徽)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 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4)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则该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g)(5)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6)乙同学取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g溶液,由此能否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请补充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同时说明需要测定的数据(用a表示),并计算a的取值范围。

(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D(1分)(2)Ca(OH)2+CO2=CaCO3↓+ H2O(2分)(3)CaCl2(1分)(4)不饱和(1分)(5)①稀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HCl 的挥发量(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②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均加酚酞溶液,分别滴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的量(2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6)不能。

实验方案:将变质后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g。

a的取值范围:4.00<a<5.30。

(4分)(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解析】(1)水在空气挥发中质量减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2)石灰水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变质,其反应方程式:Ca(OH)2+CO2=CaCO3↓+ H2O;(3)根据表格判断浓硫酸和氯化钙的质量增加,均具有吸水性,但CaCl2安全、环保;(4)根据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g可以判断10.00g氯化钠浓溶液达到饱和时还有氯化钠的质量为2.65g,最终得到2.26g晶体,说明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5)①稀盐酸也可以挥发,可以猜想稀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HCl的挥发量;②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均加酚酞溶液,分别滴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的量;(6)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该题只知道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无法通过计算判断溶液溶质的组成;可以通过方程式计算:设完全反应后生成Na2CO3质量为x2NaOH+CO2=Na2CO3+H2O8010620.00g×20% x80/106=(20.00g×20%)/ xx=5.3g ,即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为5.30g若氢氧化钠没变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00g×20%=4.00g实验方案:将变质后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