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紧跟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主动奔向第一线,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而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
我们已有乡土文学创作的传统,有千百位作家艺术家趟出的农村题材创作路子,新时代的作家要有无怨无悔地走向农村、亲近农民的热情、勇气和恒心,到农村去,到农民中间去,表现乡间的生态文明、淳美乡风,表现新时代的新农村和新的农民形象,反映农民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活情状和愿望,为他们代言,为他们塑像,为他们生产美好的精神食粮。
正如歌唱家宗庸卓玛所说:“如果把物质比作乡村振兴的‘蛋白质’,那么文艺就是乡村振兴的‘维生素’”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文学创作,不能不继续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
我们提倡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用自己的笔杆和歌喉讴歌现实农村的新发展、新变化,也就必然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利用,涉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写人就要写人背后的文化。
写农村就要写农民和他们的文化。
作家描写农村日常生活和农民的喜怒哀乐,更离不开古今的乡村文化。
如果说赵树理、孙犁、柳青在写合作化运动时,都或浓或淡地写出了传统文化在当时农村的发展状况,那么今天的作家在描写故乡农村和民族地区生活时,也要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变奏。
唯有如此,才能写出作品的新颖度和思想文化的深度,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外地作家艺术家以“进入者”的身份深入某个农村而入乡随俗的过程,就是接受和认识乡村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打牢自己创作的文化根基的过程。
金太阳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式现代美术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就是把人民既作为艺术的接受者,也作为艺术的被表现者,使作品所表达的审美价值体现人民的世界观,从而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独特的话语体系。
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命题,“服务”即意味着要表现他们——体现无产者的思想情感;要让他们看得懂——体现无产者的审美精神。
“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命题,更深刻地指出了中国式现代美术要为无产者服务,这是中国艺术史上从未明确提出的艺术命题。
改革开放时期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改写为“为人民服务”,显现了意识形态领域对阶级斗争概念的淡化。
全球化语境的新时代,“人民性”成为一种国家公民的广义概念,从艺术“为工农兵服务”到“为人民服务”,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内涵不断适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人民性”从“无产者”到“有产者”再到我国宪法所表述的“公民”,从“服务”那种艺术与主人的主辅关系,到“为中心”强调艺术为民众的中心式结构,中国美术更加开放和多元,勾勒出以“人民性”为现代性内涵的鲜明标志。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转向创作人民可以理解和必要的艺术”的主张。
他指出“对艺术作品最有价值、最正确的意见,是工农兵的意见”,因而“艺术家应该努力让他们的作品得到人民的认可”。
这便是“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中国现代美术评价标准。
2024年青桐鸣高三语文5月模拟大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青桐鸣高三语文5月模拟大联考试卷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5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短视频具有明显的社交属性,是人们信息分享、情绪宣泄、消费娱乐的重要介质,是社群成员日常生活、社会关系、价值追求甚至精神文化的重要投射。
短视频在传播逻辑和体验设计上形成新的场景规则,强化了用户与平台之间的黏性,并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短视频平台的社群联结在“社区十电商”的模式下,流量成为短视频平台、内容生产者和广告商通用的具有交换功能的等价物,是内容生产者完成变现的重要途径,也直接导致主体参与短视频生产的思维方式从以作品为中心转向以消费为中心。
场景构建是短视频内容生产的重要表征。
场景可以赋予内容更多的信息,增强社群成员的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替代语言进行表意,以此来增强与信息接收者情感的互通,社群成员进入虚拟场景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处虚拟社区的认同。
当下短视频内容生产依然遵循着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模式,当生产的内容受到一定数量的“粉丝”关注时便会产生经济效益,以此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虚拟社区的构建。
场景不仅是短视频内容生产的空间形态,还是进行产品营销的重要方式。
场景营销是针对社群成员特定的消费需求制定的一种营销策略,通过营销信息的推送激发社群成员的消费意愿,短视频场景营销更是一种喧嚣的具有明显引导倾向的场景体验。
场景构建与社会的媒介化和消费转型紧密相关,后现代社会的视觉文化和消费主义已经渗透至社会实践的各个角落,并改变了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界限被彻底打破,大众已经适应了信息场景与日常生活的交织与重叠,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新的信息接收习惯和消费模式,并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无论是内容的生产还是消费行为的促成,都与短视频平台社群的另一个表征有重要关联,即社群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
情感联结既包含作为信息接收者的社群成员之间的共情效应,也包含作为信息生产者的社群成员和作为信息接收者的社群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通。
2023届高考全国卷地区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高考全国卷地区高三年级5月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4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专项治理工作自2022年8月启动,2023年12月基本结束,给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制定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农村,过去剃头酒、搬家酒、满月酒、喜事、丧事······不仅家家都要办,还会讲排场、比阔气,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沉重的负担。
经过多方治理,各地围绕移风易俗等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绩。
但是也要看到,在很多地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依然甚嚣尘上。
对此,《工作方案》提出了四个治理重点,从高价彩礼陋习,宣扬低俗婚恋观,索要、炫耀高价彩礼,媒婆、婚介等怂恿抬高彩礼金额,彩礼金额普遍过高等问题,到人情攀比陋习,人情礼金名目繁多、数额过高,甚至为了敛财举办“无事酒”,农民群众“人情债”负担沉重等问题;从厚葬薄养陋习,不履行孝道义务,丧事时间过长、丧礼中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和开展低俗活动,豪华墓等问题,到铺张浪费陋习,婚丧喜庆举办宴席时间过长、规模过大,盲目攀比追求档次,造成严重浪费······抓好这四个治理重点,对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精气神积极向上,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意义重大。
2024湖北省金太阳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高三语文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红楼梦》是艺术,艺术需要美。
因此,《红楼梦》研究也应研究它的艺术美,揭示它的审美价 值。
“红学”和美学相通。
文学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红楼梦》的内容和形式都极复杂,对它做“内在”的 研究,领域广阔,方法多样,并不只限于美学一途。
社会学的、心理学的、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多 方面地进行,从不同角度揭示《红楼梦》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不同,目的则一。
然而,要能真正揭 示它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就不能不借助于美学上的研究。
说起对《红楼梦》做美学的探讨,常被人误解为只是谈论一下艺术形式、表现手法。
其实不 然。
对《红楼梦》的美学研究,当然要探索它的艺术形式之奠,然而并不仅限于此,更重要的是要 研究它的艺术内容之美进而了解它的内容和形式是如何统一的,达到了怎样的完美程度。
《红 楼梦》的艺术形式是美的,语言、文笔都很优美,令人惊叹。
对于《红楼梦》的完美的形式结构,我 们研究得还很不够,应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甚至不妨借鉴结构主义的某些方法。
当然,对 《红楼梦》艺术形式的研究,不能脱离它的艺术内容孤立进行。
形式只有相对独立性,艺术的形 式结构归根到底还是由艺术内容决定的。
结构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不顾内容而孤立研究形式, 把艺术文学归结为只是形式。
结构主义不顾内容,但在研究文学的形式方面,却并非一无是处, 如果不是搬用而是借鉴,“红学”也应吸取一些方法用来分析《红楼梦》的形式结构。
比较文艺学 所特别重视的比较方法,也值得“红学”一试,如果能把《红楼梦》和西方小说做些比较,找出异 同,这将使《红楼梦》研究提高一步。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夏商直到春秋时期,文学传播以口头传播为主。
那时虽然有了甲骨、金石、竹木简及帛丝等文字载体,但是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它们在文学传播方式中还不能居于主导地位。
《汉书》中有“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全在竹名故也”。
也就是说,《诗经》虽然在秦代被焚毁,但是汉代还能完整保留下来,就是因为人们口口相传,不完全是依靠竹帛的记录。
西汉以后,直至唐代,随着统治者对文学典籍的重视,特别是造纸技术的不断提高,萌芽于先秦时期的抄写才真正成为文学传播的主要方式。
魏晋时期甚至出现了“佣书”,即专职抄写员。
“佣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文字的传播速度。
当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作品为世人追捧,出现过“每有一诗到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的场面。
至于雕版印刷,有史可考的说法是源自唐初。
进入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得到了统治者的鼓励。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清人编著的《书林清话》记载:“书籍自唐时镂版以来,至天水一朝,号为极盛。
而其间分三类:曰官刻本,日私宅本,日坊行本。
”描述了宋代雕版印刷呈现的特征——宫府、私人和民间集体共同参与,刻书地域分布广泛,书籍种类和数量众多。
《宋史·邢禺传》载:景德二年(1005年)夏,宋真宗到国子监视察,问及书籍刊刻情况,邢禺回答说:“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备。
”这当中就包括为宋朝统治阶层所推崇的韩愈作品集。
(摘编自郭平《宋代印刷术繁荣放大韩愈影响力》)材料二:北宋初期到中期,是印刷术逐渐成熟并渗入日常生活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士人敏锐感受到了印刷术发展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
湖北荆荆宜2023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校联考(荆州中学、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语文答案
2023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校联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B【详解】“完全依靠”过于绝对,结合材料一第二段的“‘佣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文字的传播速度。
当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作品为世人追捧,出现过‘每有一诗到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的场面”分析,只是“大大加快”,并非“完全依靠”。
2.B【详解】分析有误,文中“论诗歌的天才,李白、苏轼或可比肩;而论学识的渊博,则李白一定不如苏轼”是宋神宗的观点,而选项认为“李白就有可能在学识上赶超苏轼”的假设建立在“李白在学识上不如苏轼”的基础上,推断失当,不合文意。
3.D【详解】依据“首先,对学识积累的高度重视,成为此时期士人的共同追求”“其次,宋人不仅追求学识的积累,还追求学识的创造性转化”“再次,知识面的大幅拓展与新型知识体系的建立,推进了文学内部各文体以及文学艺术各门类之间的交汇与整合,促生了集大成式的文艺思想观念”“与此同时,文学又与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交汇,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在音乐基础上,词的独特形制与艺术专长得以成型,进而成为宋代文学之突出代表”等分析,材料二主要讲的是印刷术对宋代文艺思想演变的影响。
A强调雕版印刷版料的选择,不符合题目要求。
B是唐朝的,不符合题目要求。
C指出宋朝文学体裁多样,不符合题目要求。
D强调宋人重视学识,体现了印刷术对宋代文艺思想演变的影响。
符合题目要求。
4.①文章论述的内容是宋代印刷术繁荣放大韩愈影响力,文学传播方式的演进过程及宋代印刷术的情况属于背景性材料,应处于文章最前面,而节选部分正是这一内容。
②节选部分最后提到韩愈,从结构上讲,显然是要引出下文的关于韩愈情况的论述。
(每点2分)【详解】①结合“至于雕版印刷,有史可考的说法是源自唐初……雕版印刷技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分析,文章主要强调宋代印刷术繁荣放大韩愈影响力;宋代印刷术属于背景,应置于最前,节选部分正是这一内容,符合行文逻辑。
②结合材料一“《宋史•邢禺传》载:景德二年(1005年)夏……这当中就包括为宋朝统治阶层所推崇的韩愈作品集”分析,最后提到韩愈,是要凸显结构特点,主要是引出下文的关于韩愈情况的论述。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三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常”和“奇”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先秦到宋元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受儒家中庸思维的影响,“奇”始终处在“常”的附庸地位,以一种亚文化的面目呈现。
然而,到了晚明时期,这一现象逐渐发生改观。
晚明奇观念的蜕变肇始于诗文领域,奇人李贽虽然提出了“‘出类而无益’谓之‘奇’”“不合于‘中庸'谓之‘奇’”等相关命题,但更具其个人特色与新变意义的乃是他对于常奇地位、常奇关系的探讨。
整体而言,李贽主张以一种更为圆融的视角实现常奇之间的相互转化,由此也实现了常奇地位的基本平等。
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来源于佛教,另一方面来源于阳明心学和左派王学。
因为淡化了常与奇背后的正统、异端内涵,圣人、君子等概念在李贽那里不再具备天然的崇高性。
到了公安派,公安三袁与江盈科继承了李贽关于常奇观念、常奇关系的思考,将这一思想发展得更加细密、更加体系化,并进一步运用到文人人格、文学审美等诸多领域中。
在人格领域中,他们欣赏遗世独立的宗教奇人、经世致用的豪杰之士、骨趣兼备的文人才士,但究其本质,这种欣赏都源于一种对这些人物独立人格与超常才华的钦佩。
竟陵派虽然也推崇奇人,但和公安派赋予奇人以狂者本色不同,竟陵派的奇人更多具有一种狷者的特点。
这表现在奇人在钟惺、谭元春的笔下往往具有严冷的性格底色、深细的性格特征、深厚的道德修养与好古的学术追求,而奇人的生活环境也以幽静为主。
在晚明文言小说领域,由于许多著作大量记录神怪异事,这和传统“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传统观念形成了一种矛盾与张力,为了消解这种文化压力,晚明文人对“奇”的生成与存在、“奇”的独特功能等进行了颇成体系的言说。
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5届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实体书店最红火的年头,恰恰也是信息相对匮乏的年头,人们接收的信息大多都来自书本。而在信息爆炸的今日,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在被前所未有地重塑,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书店也必需保持“传统”的味道,还停留在记忆中的样子。作为书店生态多元化的一种体现,网红书店更有利于满意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也唯有此才能真正给社会创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同时也为实体书店赢得生存空间。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气。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书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空间。很多人的学问启蒙和思想共鸣,通常会与一两本书有关,往往从家门口的书店起先。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很大变更,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呈快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纷纷走上了转型的必由之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实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依据题干要求,“当前一些实体书店选择走网红路途,对此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可知本题有两问,首先要表明看法,然后从材料中选取观点来证明。三则材料都是针对“实体书店转型”进行阐述的,如选“赞同”,材料三中说,“确保书店能够有至少的盈利空间,开展一些复合型经营”“一家书店人气的多寡,除了书籍本身的质量,也与阅读氛围的营造有关,而这也是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城最大的区分之一”“作为书店生态多元化的一种体现,网红书店更有利于满意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也唯有此才能真正给社会创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同时也为实体书店赢得生存空间” 依据这些关键句,组织答案即可。如选“反对”,材料二中说,“过于网红,又往往被火爆所累,造成客流过剩,有丢失专业性的风险”“如今大多新开的书店都讲究空间美学,追求店面的‘高颜值’”“但未必能契合一般读者诉求,不少读者更须要深化社区的中小书店,而非大卖场的豪华摆设”“但是网红书店的常客通常就是网友,或者由网友介绍来的读者,至于线下的吸引力则相当有限”,依据这些关键句,组织答案即可。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中国道德语言主要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是全民用于记载道德生活经历、交流道德思想、表达道德情感、叙述道德意志、描述道德行为方式的工具。
中国道德语言自成体系,具有民族特色,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②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诉求的汉语表达系统。
汉语中的很多字词具有伦理表意功能,它们表达了中国传统社会倡导的道德价值观念。
在汉语表达的意义体系中,伦理意义居于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中国道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表达伦理意义。
作为汉语的一个子系统,它由文字、词语、语法、修辞等要素构成,并且借助这些要素表达丰富多彩的伦理意义。
中华民族借助道德语言来表达其伦理价值诉求,实质上就是要表达我们追求的伦理意义。
很多汉字具有伦理意蕴。
《礼记》说:“德者,得也。
”古代中国人所说的“德”在本然意义上是指“得到”,具体指人们获得仁义礼智信等美德的事实。
可见,“德”字蕴含着要求人们以德求得或以得拥德的伦理意涵。
有些汉字可以直接表达伦理意义。
例如,《说文解字》中说:“忠,敬也。
从心,中声。
”“忠”字的字形直观地显示出两个方面的伦理意义:一是指“心正”,没有歪心思;二是指“专心”,没有三心二意。
因此,“忠”的伦理要义是“忠心”或“心忠”。
在汉语中,“忠心”或“心忠”是“忠”字内含的伦理要求。
中华民族还非常喜欢用修辞手法来表达伦理意义。
《礼记》中有这样一个经典隐喻:“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其意指道德是人的本性的根端,音乐是道德开出的花朵。
这不仅将“德”与“乐”的关系形象地展现了出来,而且生动地描述了它们的伦理意蕴。
③中国道德语言反映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历来有着保护文化遗产的优良传统,《诗经》将民间歌谣与正声雅乐、宗庙祭祀舞曲歌词汇集传世就是例证。
历朝历代文人笔下对市井民生业态、百工技艺等的记载也有大量文献,而且对我们今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的物象情状和价值,亦有深刻揭示。
像康有为在他的《广艺舟双楫》中讲“口头文学”的价值:“譬江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自能蕴蓄古雅,有后世学士所不能为者。
”清人徐沁在《明画录》里也说:“琴弈之有谱,而卒莫能发其间者何也?盖琴之妙,在于抚弦拳指之间,及鼓罢而音亡,了无可传矣。
况求弈于推枰敛子之后,是何异于醒而说梦乎?”抚琴、弈棋无形的技艺及依托的文化意蕴,相比于可见的琴和棋子,更为重要。
前人的认知,对我们今天的非遗保护仍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今天大家对它的概念已越来越清晰,但也仍常见一些人仅把物质的、可见的呈现形态当作非遗项目的全部。
比如我们常看到的广告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酒”等此类的表述。
这样的说法往往会使我们忽视了非遗的实质内涵。
实际上,酒的酿造技艺及技艺的文化蕴涵才是非遗的核心。
而这样的现象,也并非个例现象。
因此,非遗保护要坚持科学保护的原则,今天仍然需要从它的基本概念、呈现形态、传承规律、保护原则与方式以及怎样认知非遗的价值、保护的意义等方面来正确认知非遗与非遗保护。
2020年余姚市阳明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余姚市阳明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惹祸的大衣李显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
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来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
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
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
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
车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
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我笑笑说不冷。
“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
俺穿的多,脱一件给你。
”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来,递到我面前。
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来。
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
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
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
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了一些,不再直勾勾地瞅,而是用两眼的余光偷窥我的胸口。
这下,我心里更害怕了,如果这大胡子不是好人,这荒山野岭的……我越想越害怕。
不行,说什么也不能束手就擒,得想办法脱身。
拿定主意后,我叫大胡子停车,说要下车方便一下。
大胡子把车停了下来,我下车后,直奔路边的小树林,见大胡子没跟上来,我心里暗喜,马上撒腿就跑。
跑出没多远,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我回头一看,妈呀,大胡子追上来了!老天,大胡子真是色狼!我拼命地跑起来,边跑边喊“救命”。
大胡子追得更紧了,边追边喊“站住”。
我跑出小树林,眼前出现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由于刚下过雨,河水很急,很浑,看不清深浅。
情况危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跳进河里,河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岸边的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处。
全国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联考语文试题(全国乙卷)
全国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联考语文试题(全国乙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学有几个主要范畴,如比兴、情景、意象、意境等。
它们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是一以贯之的系统。
从比兴范畴出发,或可将几个范畴贯穿起来。
所谓“比”,是类比、比附之意,一物与另一物基于功能、形貌的相似而相互对应。
所谓“兴”,是起兴、感应之意,物与人互相触动,相互作用,引起主体的情感有所反应即是兴。
比是内在情意先涌现出来,后寻找外在物象以表达,带有更多的理性安排,可以形成重复的修辞技巧;兴是外在物象引发情意,只能先言他物以起所咏之物,至于物象与情意的关系却是无意识的、隐微的,难以把握。
比兴虽是不同手法,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系统。
比是相互对应,兴是相互感应,对应的事物相互感应,感应的事物相互对应。
比中有兴,有所感兴,才能形成比拟,这就是把爱情中的男女比作蝴蝶、鸳鸯的原因;兴中有比,可以类比之物,才能感兴,所以《关雎》中的水鸟对鸣感发男女思慕之情。
某种情感总被比作某时,看到某物,就会引起某种情感;看到某物,总引起某种情感时,自然也将某种情感比作某物。
于是风花雪月是比,也是兴。
作为情感的比附物,是比;作为情感的诱发物,是兴。
汉人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就是对比兴的最好诠释,事物与人世之间是互相连通、层层对应的。
情景论作为传统诗学的重要范畴,所要揭示的正是主客物我的关系。
首先,情感是在某种场景中产生的,而人在任何场景中总伴随某种情感状态,或情以景兴,或情融景中,情是景之情,景是情之景,不存在与场景无关的情,也不存在无法引起情感的景。
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比兴与情景的融合还表现在情与景的固定组合中。
边塞诗的场景描写与怀乡情感相互映衬,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024年河南省创新高三语文5月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创新高三语文5月三模联考试卷本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024.05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物建筑的价值在于它历尽沧桑之后,被附加上的种种可作为人类生活见证的历史信息,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已成为文物建筑保护的基础和出发点。
建筑具有的精神创造和物质生产的两重性,使文物建筑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包含了从意识形态、人类审美趣味到社会生产水平、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广泛内容。
这种历史信息的广泛内涵,使文物建筑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社会学、经济学,及宗教、政治、美学等多重价值。
除文献资料之外,文物建筑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好例证。
它的基础就是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
对文物建筑形成的历史环境的保护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现代城市建筑》一书中,认为由文物建筑构成的历史环境“能够引起居民对自己城市和国家的发展历史的兴趣,为他们的先人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由于文物建筑所具有的令人感到自豪的标志性,而成为人类认同的方向,人们由于“认同”而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
文物建筑是历史上某一特定文明的产物,它反映了这一文明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我国来说,文物建筑的典型性本身就是文物建筑选择工作的重要标准。
这种典型性使得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包括了“代表性”的内容。
应当指出的是,这种“代表性”绝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艺术的范畴,它同样包括了政治制度、经济水平、世俗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
文物建筑所具有的这种“代表性”,使文物建筑本身成为说明古代世界最有力的实物例证。
(摘编自吕舟《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与保护》)材料二: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现在已经成了国际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普遍关心的课题。
不论中外,公认的文物建筑的价值观是:虽然它们具有历史的、科学的、艺术的、情感的、使用的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可能具有的价值,但文物建筑的根本价值是作为历史的实物见证。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联考 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南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世纪以来的非虚构写作所展示出来的独特的社会认知价值,一方面使我们意识到,很有必要重新盘点文学的各种内在功能与作用,另一方面也将文学的真实问题有效嵌入信息化的倦怠社会之中,使文学能够更有力地回应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种种关切。
这不是有关文学的内涵与外延的双重拓展,而是文学在新的社会发展境遇中的自我突破。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非虚构写作,它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既定形态的突破,已成为一种无法忽略的事实。
首先,非虚构写作虽然标举社会认知功能,但它并不是为了否定或降低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教化作用,也不是想要排斥文学的其他认知功能,而是为了更科学地反思并建构文学的认知体系。
说实在的,文学作品究竟具有哪些内在的认知功能,一直是一个有待深究的问题。
从文化认知上看,有性别、历史和族群等,并由此出现了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和后殖民主义批评等理论。
从人性及生命认知上说,有理性与非理性、欲望与伦理、感性体验等,并涌现了精神分析、感性主义、人性论等批评理论。
当然,也有社会认知功能的考察,并积淀了包括“艺术社会学”在内的相关理论。
但从总体上看,在文学认知功能的研究中,社会认知功能越来越走向边缘。
这显然有悖于“文学即人学”的核心理念,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可以说,文艺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特定产物,同时它与社会之间又构成了紧密互动的张力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文学的社会认知功能不仅取决于作品本身所承载的社会问题,还取决于接受者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思维。
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读者坚持从某种单一的认知角度来理解作品,或者恪守文学的审美标准作为唯一信念,也会使文学作品的社会认知价值受到影响。
因此,当我们重申非虚构写作的社会认知价值时,从另一种层面上说,也为了唤醒人们对于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互动的密切关注,唤醒人们理解非虚构写作的介入性——它并不只是作家对叙事本身的介入,而是创作主体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度介入,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自觉介入。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高三下学期五月校际联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高三下学期五月校际联考(三模)语文模拟试题本试卷共12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元明之际,因政局混乱以及思想控制的松动,文人的思想活力获得极大释放,一个传统的诗学话语——“穷而后工”被旧话重提。
值得玩味的是,此际文人非但丧失仕进的机会,甚至穷困潦倒,避乱山林,却反对“穷而后工”,这来源于易代文人特有的儒者心态与生命意识。
哀世有变风变雅之音本属正常,却招致一些文人的反对,以“穷而后工”为非。
刘永之、刘崧等人主张“诗非穷而后工”,其理论内涵有两点:一是超越个人穷达富贵,主张不为物累的超越性人格,如此为诗而易工巧;二是反对困厄无聊之辈的凄然愁苦之辞,倡导豪迈隽伟、怡然自得的审美趣味。
“诗非穷而后工”说虽受到元延祐以来雅正诗风的影响,但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文人心态与出处态度的变化。
由于元代汉人出仕艰难,南人尤甚,因此,江南文人普遍经历由积极仕进到甘守山林的心态历程,但其间亦有区别:有些文人仕进不能,加之遭遇元季战乱,便遵循儒家待时而动的处世哲学,蛰伏山林以待世运清平,宋濂、刘崧诸人可归于此类;有些文人则彻底断绝仕进的念头,怀道而隐,讲经论史以践行儒者之道,刘永之、梁寅诸人可归入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书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空间。
很多人的知识启蒙和思想共鸣,通常会与一两本书有关,往往从家门口的书店开始。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呈快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纷纷走上了转型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襄足不前就会被市场淘汰。
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与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书店+”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或积极进军社区、乡镇等薄弱地带。
在拥抱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体书店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实体书店转型发展创造新机遇。
2016年,中宣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其中明确了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中国”等具体举措; 2018年,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进一步延续,这些都为实体书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
“碎片化”的网络阅读不可能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实体书店的独特优势。
(2018 -2019中国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同比增长4.3%,从业人员同比增长5.5%。
一大批特色书店在各大城市兴起,规模不减反增。
值得注意的是,书店的核心是书籍,对象是读者。
在书店转型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吸睛”“圈粉”“人气”,而忽略图书质量和服务,可谓本末倒置。
那会导致能读的书越来越少,杂货商品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读书活动越来越少,商业性活动越来越多。
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
变的是书店的形式,不变的是人们从阅读中获取精神慰藉的需求。
“腹有诗书气自华”依旧是很多人的信念与追求。
相较以前,读者越来越重视阅读时的体验。
无论是老牌书店还是新兴特色书店,能否在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上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前景,毕竞书店既需要用“面子”吸引人,更需要靠“里子”留住人。
(摘编自史志鹏《实体书店转型要“面子”也要“里子”》)材料二:用“扩张速度惊人”来形容近年实体书店创办热潮,并不夸张。
越来越多“最美”“高颜值”“豪华”实体书店在全国涌现,其中有书店甚至成了网红景点和打卡地标。
“网红效应”对于书店是把双刃剑,若不够红,书店客流与业绩会受到影响;但若是过于网红,又往往被火爆所累,造成客流过剩,有丧失专业性的风险。
不难发现,如今大多新开的书店都讲究空间美学,追求店面的“高颜值”,卖咖啡、卖文创、办读书活动,多营齐下,这对经营来说无可厚非。
但有出版界人士提醒,如果读者走进书店只为了拍照或喝咖啡,那么书店存在的意义何在?书店沦为“背景板”,所谓人文情怀也不过是空话了。
“在一些投资人看来,开实体书店等于开免税的咖啡店、饭馆,且书店规模越大、装修越漂亮,减免房租就越多,得到的补贴也越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店经营者说,这是引发实体书店热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未必能契合普通读者诉求,不少读者更需要深入社区的中小书店,而非大卖场的豪华摆设。
同时网红书店固然吸引一大批读者前往线下实体店观摩、阅读,但是网红书店的常客通常就是网友,或者由网友介绍来的读者,至于线下的吸引力则相当有限。
(摘编自许肠《如何回归阅读初心,安放好书店的灵魂》)材料三:对网红书店的争议,从传统的视角来看,并不太让人意外。
一方面,网红书店只要不是喧宾夺主,为了确保书店能够有起码的盈利空间,开展一些复合型经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不应该被苛责。
毕竟,对书店而言,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另一方面,一些书店出售周边文创产品,定期组织线下读书沙龙、专家学者讲坛,抑或是像日本一些书店那样举行亲子阅读活动等,让书店从单纯的卖书变成一种以读书为纽带的线下社交场所,这其实是一种对书店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重新定义“阅读”,这是过去的书店所不具有的。
事实上,在讲究吸引力和体验感的时代,一家书店人气的多寡,除了书籍本身的质量,也与阅读氛国的营造有关,而这也是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城最大的区别之一。
二者竞争“顾客”,靠价格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把阅读体验感和仪式感做到极致,才是正确的方向。
实体书店最红火的年代,恰恰也是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接收的信息大多都来自书本。
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在被前所未有地重塑,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书店也必须保持“传统”的味道,还停留在记忆中的样子。
作为书店生态多元化的一种体现,网红书店更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也唯有此才能真正给社会创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同时也为实体书店赢得生存空间。
(捕编自蒋波丁涛《注重阅读仪式感“高颜值”网红书店胜出实属必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互联网普及后,中国数字化阅读发展迅速,纸质阅读放缓,实体书店发展受到冲击,不得不走网红路线。
B.2018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和从业人员同比增长,原因是实体书店能营造网络阅:读不能提供的阅读氛围。
C.新型书店为增加书店颜值,都讲究空间美学,这对经营来说无可厚非,但导致书店沦为打卡拍照的“背景板”。
D.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为书店生态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实体书店转型过程中,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材料二中提到书店:“卖咖啡、卖文创”等。
B.实体书店以高颜值、独特的设计吸引人们去打卡,并提供休闲方式,有的书店发展为网红景点、打卡圣地。
C.在实体书店创办热潮中,很多书店追求规模大、装修漂亮,但有些读者仍然选择去社区的中小书店。
D.为了能在与网上书城的“价格战”中占优势,实体书店重新定义“ 阅读”,将书店打造成以读书为纽带的社交场所。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对读者来说,书店不仅是文化体验场所,更是一座城市的“灯塔”,是广“大读者的心灵“栖息地”。
B.实体书店复苏明显,但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没有出现根本性好转,主要原因在于其商业模式的落后。
C.实体书店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不妨与网络书店“ 联姻”,这样能更好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D.实体书店只有调整经营方式,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将书店与图书馆结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4.请简要归纳材料一的论述层次。
(4分)5.当前一些实体书店选择走网红路线,对此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
与瓦共舞林延军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
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
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
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
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
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
“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
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
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
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
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i会朝母亲发脾气。
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
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
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
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
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
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遺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
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
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
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
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
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