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方法 (5)2.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6)2.1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 (7)2.2 中国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8)2.3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现状分析 (10)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 (11)3.1 相关政策的演变历程 (12)3.2 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 (14)3.3 政策环境中的问题与挑战 (16)4. 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 (16)4.1 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18)4.2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 (19)4.3 乡村旅游经济效应的案例分析 (21)5. 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效应 (22)5.1 乡村旅游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23)5.2 乡村旅游与地方文化特色发展 (24)5.3 乡村旅游在社会融合中的作用 (26)6. 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影响 (27)6.1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28)6.2 乡村旅游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29)6.3 乡村旅游的环境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 (31)7. 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与管理 (32)7.1 乡村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4)7.2 乡村旅游管理的经验与策略 (35)7.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36)8.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7)8.1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39)8.2 问题的原因分析 (41)8.3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2)1. 内容描述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涵盖其发展背景、现状、特征、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系统分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政策导向下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并探讨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发展背景与演变:回顾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史,分析其受政策、市场和社会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指出其发展阶段和特点。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综述中国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为基础,以农业生产、农村民俗文化和乡土风貌为内容,以满足居民和游客的休闲、观光、度假和体验等需求为目标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对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进行综述。

在近5年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中,乡村旅游的规划定位更加精准。

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注重对乡村的特色和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规划定位。

一些南方山区的乡村规划将农田文化、茶叶文化和温泉文化作为重点,强调挖掘当地特色资源,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

乡村旅游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中,普遍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注重乡村旅游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在规划中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保护好村庄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

注重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农民参与旅游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乡村旅游规划注重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中,普遍提出了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的要求。

规划中强调提高农家乐和民宿的服务水平,改善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规划中还鼓励培养乡村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乡村旅游规划研究还注重乡村旅游与文化传承的结合。

乡村旅游规划强调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鼓励开展乡村文化传承和乡土文化展示,以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特色。

一些地方对乡村旅游进行规划时,注重发展传统手工艺品产业,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注重乡村旅游的定位精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品质提升以及与文化传承的结合。

通过这些规划研究的推动,中国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为乡村地区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乡村旅游规划,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综述中国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乡村旅游有了兴趣。

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近5年来中国进行了大量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

本文将对近5年来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进行综述。

近5年来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旅游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不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调研和分析,研究者们发现了乡村旅游的潜力和机遇。

一些乡村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可供游客们进行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

而另一些乡村地区则具备农业、手工艺和传统文化等特色,可开发农家乐和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们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方向和策略,以激发乡村旅游的潜力。

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关注于如何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在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中,研究者们强调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他们指出,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能够提升游客体验,增加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他们建议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他们还提倡加强乡村旅游的管理和监管,以确保旅游活动的安全和卫生。

乡村旅游规划研究还关注于乡村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乡村旅游被普遍认为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乡村旅游规划研究者们通过对乡村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一方面,乡村旅游能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比如增加地方居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乡村旅游还能够间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比如推动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少策略和建议,以促进乡村旅游与地方经济的良性循环。

近5年来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还关注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旨在确保乡村旅游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体验农村文化、参与田园活动等旅游活动的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乡村旅游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乡村旅游的定义、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发展策略、市场需求、农民收入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多样化。

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既有定性研究方法,如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也有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为乡村旅游研究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视角。

三、研究成果丰硕。

国内学者在乡村旅游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提出了一些新颖的理论观点和实用的研究结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一、多元化产品和服务。

未来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将更加多元化,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二、可持续发展。

未来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市场化运营。

未来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市场化运营,建立健全的旅游市场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基础设施薄弱。

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限制,游客的游玩体验受到影响。

二、管理水平不高。

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存在一些管理混乱、秩序不佳的情况,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形象和品牌。

三、文化传承不足。

一些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存在丧失和流失的现象,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综述近5年来,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热点和亮点。

下面就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在研究方法上,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研究。

一方面,研究者开始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研等实证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来获取有关乡村旅游的客观信息和旅游者需求。

研究者还将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入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中,从不同角度分析乡村旅游的影响和效益。

在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内容上,近5年中国研究者对乡村旅游的主题和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主题上,乡村旅游规划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观光和农家乐,而是拓展到了乡村文化体验、民俗文化保护、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

研究形式上,乡村旅游规划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如乡村民宿、特色小镇、休闲农业等。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对旅游目的地规划和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者们意识到,乡村旅游规划不仅仅是规划乡村旅游开发项目,还要考虑到旅游目的地的整体规划和管理。

研究者们提倡“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注重旅游者的需求和体验,将目光放在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参与上。

在政策和实践方面,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农村旅游示范村等。

许多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动乡村旅游规划和开发,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在方法、内容、目的地规划和政策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中国乡村旅游市场的迅猛发展,相信未来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将继续深入研究,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建议和支持。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引言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农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活动的旅游形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备受关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探讨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1. 乡村旅游的兴起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于欧美国家,并逐渐传入其他发展中国家。

乡村旅游携带着对自然、农耕文化、乡村生活的向往,符合现代人对于放松、亲近大自然与追求缓慢生活的需求。

2. 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乡村旅游相对于传统旅游具有独特的特点,例如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体验乡村生活、享受乡村美食等。

乡村旅游注重游客与农民、民间艺术家等乡村居民的互动和交流,强调对乡村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二、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挑战1.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乡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压力。

如何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

2. 乡村旅游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需要定位自身的市场定位,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并开发创新的旅游产品。

此外,对于乡村旅游从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到农事体验、生态旅游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如何进行差异化的市场营销,也是乡村旅游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乡村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不仅能够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收益,也能推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然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土地流转、土地利用转变等问题,也给乡村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挑战。

三、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1. 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整合不同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的融合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保护好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旅游形式,其以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为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兴趣。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对农村地区的影响。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乡村旅游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纷纷推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鼓励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

据统计,近年来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一些具有独特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受到了更多游客的青睐。

同时,乡村旅游不仅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理位置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独特地理环境和风貌的乡村更容易吸引游客的兴趣。

其次,乡村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也决定了其发展的潜力。

具有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将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政府的政策和投入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的支持和投入能够为乡村旅游提供必要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支持,推动其健康发展。

三、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同时也推动了农业和农村产业的发展。

其次,乡村旅游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

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游客能够了解和体验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乡村旅游也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农村地区需要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从而也惠及了农村居民。

总之,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形式,其发展对农村地区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不合理的开发和管理、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等问题。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影响,加上市场经济营造的激烈竞争的氛围,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园⽣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

20世纪80年代,西班⽛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

随后,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中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我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的倡导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

迄今为⽌,学者们对它进⾏了研究,并创造了⼤量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

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章综述如下。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兴起研究(⼀)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

迄今为⽌,还没有⼀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

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Bramwell&LaneB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是⼀个多层⾯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然旅游、⽣态旅游,在假⽇步⾏、登⼭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1]何景明,李⽴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然和⼈⽂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2]杜江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标市场,以满⾜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然等⽅⾯需求为⽬的的⼀种旅游⽅式。

[3]王兵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化景观、农业⽣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体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体验传统农村生活、欣赏自然美景、参与农田劳动等活动。

乡村旅游的兴起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参与者、动因和目标等方面。

乡村旅游的参与者包括来自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游客、当地居民和相关机构。

城市居民通过乡村旅游来远离都市生活的压力,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身心健康。

而农村居民则通过乡村旅游来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和改善社区设施。

相关机构包括乡村旅游协会、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等。

乡村旅游的动因主要包括环境、文化和农业等方面的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清新空气、美丽风景等,文化因素则包括传统民俗、民艺等。

而农业因素则包括参与农田劳动、采摘水果等。

乡村旅游的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等方面。

乡村旅游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促进乡村就业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

生态保护方面,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保护,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社区发展方面,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当地居民的参与和自治,增强社区凝聚力。

乡村旅游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市场开发、社会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市场开发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游客需求调研、产品设计和推广策略等。

社会影响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乡村旅游对社区的影响和改变。

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平衡乡村旅游的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政策支持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扶持和合理规范。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乡村旅游与其他领域的关系,比如乡村旅游与农业发展、传统文化保护和城乡协调发展等之间的关系。

总之,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关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人们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因此,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在近年来迅速发展。

本文旨在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概述和研究,以期对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点乡村旅游指的是以乡村为主要景点,以农业、自然和文化为支撑的旅游形式。

它与传统的城市旅游有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乡村旅游的景点都位于乡村,具有地域性和特色性,不同景点之间的接待能力较小,需要通过农家乐、农村旅馆等类似的住宿方式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其次,乡村旅游的主要特点是参与性和体验性,旅游者可以参与到农业生产和文化活动中,真正感受到乡村的风貌和特色。

二、乡村旅游的现状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正在迅速发展,并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有效途径。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收入已达2100亿元,游客数量巨大,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三、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城市近郊型城市近郊型是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城市周边的农村为主要景点,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提供便捷的旅游服务。

由于交通便利、周边资源丰富,这种模式的乡村旅游受到城市居民的热捧,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和发展。

特色小镇型特色小镇型乡村旅游模式是近年来的新兴发展方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一些具有特色的小镇或村庄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走“小而美”的路线,注重品牌塑造和提升服务质量。

在这种模式下,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点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或乡土风情,旅游者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并享受到独特的生活体验。

乡村度假型乡村度假型乡村旅游模式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的度假需求而设计的。

这种模式的乡村旅游资源各方面条件较为完善,包括住宿、餐饮、娱乐等一系列服务设施,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

这种模式的乡村旅游相对成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

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一)政策支持政策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者对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 乡村旅游在欧洲、日本、美国和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发
展状况良好,这些国家和地区都从本地的旅游资源、经济条 件和社会环境出发,选取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 效果。近10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国外乡村旅游发达地区发展 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分可为政 府与市场作用、旅游项目与产品、开发经营模式三大类型的 研究。
23
旅游管理研究
2014年2月下半月刊
的主导景观。许多学者通过对国内不同旅游资源、不同地域环 境、不同经济发展条件的地区进行调研,总结出各地的典型发 展模式,以期为中国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打好坚实的理论基 础。
笔者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 文献资料,总结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旅游资源与区域、旅 游开发与经营、旅游项目与产品等三大领域的研究成果。
2014年新热点,要保持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选择具有科学性、战略性的发展模 式。本文首先对国内学者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出当前乡村旅游的主要发展模式,最 后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形势做出总结与展望。
旅游管理研究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陈友华(2013)首先从旅游项目开发主体、运作方式和收 益分配上分析了中日两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区别,最后他总 结出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五种开发模式:“碧风峡模式”、 “凤凰模式”、“富春江模式”、“北京乡村旅游开发模 式”、“栾川模式”。
3.基于乡村旅游的项目与产品的研究 王云才(2006)认为,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已完成第一次积累,当前应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乡村旅游产 业升级和产品替代传统乡村旅游产品,他提出了7种旅游新形 态和新模式:主题公园与农庄发展、传承地方性遗产之乡村 主题博物馆、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发展模式、乡村 旅游基地化之乡村俱乐部、现代商务度假与企业庄园模式、 农业产业化与产业庄园发展、区域景观整体与乡村意境梦幻 体验。 刘春(2012)等人以通过研究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产业的 发展情况,结合当地的实际开发经验总结出了五种与之相适应 的发展模式: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原生态文化村寨 型、民族风情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红色乡村旅游型。 张满林(2013)等人对辽宁省乡村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的 模式和类型进行研究,总结出嵌入式融合、互动融合、重组融 合三种融合模式,最终形成康体养生型、乡村民俗体验型、体 育观赏型、探险(刺激)型等多种乡村体育旅游业态。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综述与展望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综述与展望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综述与展望一、引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以乡村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乡村生活为吸引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

本文旨在综述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特点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

与传统的城市旅游相比,乡村旅游具有以下特点:1. 自然风光:乡村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田园风光、山水画廊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2. 人文景观:乡村地区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村落、传统手工艺等,展现了独特的乡村风貌。

3. 乡村生活体验:乡村旅游提供了与自然和农民互动的机会,游客可以参与农业生产、品尝农家美食等,体验真实的乡村生活。

三、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现状1. 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研究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 乡村旅游的社会影响研究乡村旅游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点,还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3. 乡村旅游的环境影响研究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给乡村地区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景区的开发和管理上,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发展展望1. 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乡村旅游需要提升其品质和服务水平。

可以通过改善旅游设施、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等方式来实现。

2. 加强乡村旅游的整合和联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3. 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性发展的关键。

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资源,确保乡村旅游的长期发展。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综述与展望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综述与展望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综述与展望引言概述: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研究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有助于深入了解乡村旅游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一、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概述1.1 乡村旅游的地域特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体现在其地域特征上,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传统文化等方面。

1.2 乡村旅游的产业特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还体现在其产业特征上,包括农业、农村手工业、乡村旅游服务业等。

1.3 乡村旅游的社会特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还体现在其社会特征上,包括乡村社会组织、居民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传承等。

二、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现状2.1 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2.2 政府对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政府部门也对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进行了关注,提出了相关政策和规划。

2.3 企业对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一些旅游企业也开始重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开展相关研究并推出相应产品。

三、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发展趋势3.1 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未来乡村旅游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

3.2 乡村旅游的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乡村旅游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游客体验和管理效率。

3.3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的发展主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平衡。

四、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挑战与对策4.1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挑战乡村旅游的乡村性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乡村资源开发不均衡、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等。

4.2 加强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为应对挑战,需要加强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促进农业、乡村旅游服务业等产业的协同发展。

4.3 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加强规划设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五、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展望5.1 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是对乡村旅游发展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的综合性研究文献。

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关注和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进行概述,明确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发展特点和内涵。

同时,还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支持、社会经济因素、文化资源等。

2. 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乡村旅游发展可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就业机会的提供。

3. 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实践:通过对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实践进行综述,总结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同模式和实践经验。

如农家乐、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度假区等,以及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

4. 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了未来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如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等。

总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概括、总结和分析,从不同方面揭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模式和实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这为进一步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2023-10-26•引言•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实践案例目•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启示与展望•结论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01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02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增加就业机会。

03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对于指导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提升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总结现有的发展模式,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搜集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概念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活动场所,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农民日常生活与丰富多样的民风民俗为资源,融参观、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特点乡村旅游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双重性、农业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参与体验和休闲娱乐的趣味性等特征。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形式是城市居民到农村参观农产品展览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

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乡村旅游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农家乐、农业观光园、民俗文化村等形式的乡村旅游。

提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逐渐向高端化、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休闲农庄、度假区、民宿等形式的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主要包括农家乐、农业观光园、民俗文化村、休闲农庄、度假区、民宿等类型。

类型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农民自主型等。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地区、特色乡村资源为旅游目的地,以农村特色文化、自然景观和农耕生活为旅游体验,实现农村地区的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国内逐渐兴起,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进行综述。

首先,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机会。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农村地区的特色资源,吸引游客、带动消费和就业。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可以通过提供民宿、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增加自己的收入。

同时,乡村旅游也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工业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其次,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乡村地区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乡土风情,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传承。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了解到乡村地区的传统习俗、民间故事和手工艺品制作等。

同时,乡村旅游也可以激发农村地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重视程度,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另外,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对乡村环境的改善和生态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乡村地区通常具有清新的空气、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例如,通过推广农田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活动,可以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促进农村地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

最后,尽管乡村旅游在国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乡村旅游还存在一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

有些农村地区缺乏合适的住宿设施和旅游设施,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乡村旅游还面临着乡村地区人口减少和年轻人流失的问题。

许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

因此,乡村旅游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乡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自然、文化、社会资源为基础,通过开展农业、民俗、旅游等多种业态,使乡村成为旅游目的地并提供旅游服务的一种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乡村旅游的研究从1990年代开始兴起。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
乡村旅游的定义、特点、功能和发展模式等方面。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研究内容逐渐延伸到乡村旅游的影响、管理、营销、规划等方面。

以下是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的一些主要综述:
1.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模式选择和效果评价等方面。

研究者发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自发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和农户组织发展模式等多种形式。

2. 乡村旅游的影响: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保护乡村环境等。

3. 乡村旅游的规划与管理: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对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者针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原则、规划方法、管理体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4. 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如何有效地推广和宣传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者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产品的特点和游客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和措施。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的国内研究主要关注发展模式、影响、规划与管理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侯瑞萍1 庞雪如2(1.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2.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摘 要: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特殊的发展环境与目标要求能够可持续、高质量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中国乃至世界迅猛发展,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乡村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320;F592 文献标识码:A一、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认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开展的旅游,核心和独特的卖点是乡村风情。

目前国内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基本上涵盖了地域性、功能性两个特征,如何景明等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的自然、人文为旅游吸引物,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一系列的旅游活动[1]。

林刚等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牧区风情、农业生产与生活活动等自然、文化景观为吸引物的休闲、观光和度假活动[2]。

左晓斯也持相似观点,认为乡村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类型的重要标志是其独特的乡村属性[3]。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也是旅游内容多元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产物。

乡村旅游在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保护乡村文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乡村旅游规划开发及运营上仍面临各种挑战,最核心的是如何使游客获得满意的乡村体验并且兼顾当地居民、政府和开发商的利益。

相应的,乡村的本体经济与从属经济平衡[4]、主客关系协调[5]、乡村文化传承[6]等也是学术层面的重点研究内容,尤其是在目前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更需要关注农村经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综述与展望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综述与展望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综述与展望一、引言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是指其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乡村特色和乡村文化的独特性。

本文旨在对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进行综述与展望,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征1. 自然环境特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主要体现在其自然环境特征上。

乡村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美丽的山川河流、清新的空气和独特的植被。

这些自然环境特征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 人文特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还体现在其人文特征上。

乡村地区通常保留了传统的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乡村旅游通过展示乡村的传统建筑、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吸引游客体验乡村的独特魅力。

3. 产业特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还体现在其产业特征上。

乡村地区通常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开展农家乐、农产品销售和农业观光等活动,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综述1. 国内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征、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和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2. 国际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国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发展趋势、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保护和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营销等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

四、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展望1. 强化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定位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应更加注重乡村性的定位,通过挖掘乡村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具有独特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加强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保护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注重乡村性的保护,保护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市场经济营造的激烈竞争的氛围,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

随后,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中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的倡导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它进行了研究,并创造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

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文章综述如下。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兴起研究(一)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

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而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Bramwell&LaneB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1]何景明,李立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2]杜江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3]王兵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4]肖佑兴 (2001)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即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

[5]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如果对这个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

(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任何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力都来自于需求市场和旅游动机两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兴起也同样如此。

甘巧林和陈忠暖(2000)从乡村非农化角度出发进行了探讨。

[6]黄洁(2003)认为,“乡土情结”是引发乡村旅游的根本动机,具体表现在中国人身上就是“土地情结”和“家情结”。

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人与土地有着生命之源式的感情,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参加乡村旅游暂时逃离喧嚣的生活环境,寻求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7]李力、谷明(1998)则把农业旅游看作是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和市场效应三大效应的结果。

[8]刁宗广(2006)把乡村旅游的兴起归结为三个方面:(1)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推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2)中国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身心需要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3)人们追求旅游新体验带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

[9]刘涛; 徐福英(2010)则把乡村旅游的兴起从内力方面,包括农民增收、农村就业和农业现代化压力,外力方面,包括市场拉动和政府、要素推动。

[10]二、乡村旅游的特点及类型研究(一)乡村旅游的特点研究关于乡村旅游的特点,众多学者也是各抒己见,下面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赖碧瑛(2010)指出乡村旅游具有游乐行为的体验性、产品文化的高品性、客源市场的城市性和旅游发展的持续性的特点。

[11]杨载田、刘沛林(2006)指出中国乡村旅游产品与城市旅游产品相比具有本质上的乡村性、空间分布的独特性、产品供给的丰富多样性、旅游消费的低水平性以及参与性和体验性。

[12]乌恩、蔡运龙和金波(2002)认为乡村旅游不但具有一些生态旅游活动共有的特点,而且它还具有许多自身的特色:乡村旅游的资源——乡村环境和乡村生活;乡村旅游活动要处处体现环境保护意识;资源价值和旅游产品具有层次性;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自然原生性特点,同时乡村旅游也是一种环境教育和城乡交流形式。

[13]赛江涛、乌恩(2006)认为乡村旅游的特点是:乡村旅游的资源是乡村环境和乡村生活;乡村旅游的市场具有定势性;乡村旅游的产品具有体验性和文化性;乡村旅游的效益具有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14]邹统钎(2005)简明扼要地指出,乡村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四大特点是:特(特殊环境和地方特色)、优(优质产品,优质栽培)、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具有集约经营的规模)。

[15]乡村旅游的特点其实就是定义界定的延伸,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探讨,侧重点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资源特点,产业特点和发展特点。

(二)乡村旅游的类型研究目前国内鲜有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类型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以下是笔者认为比较合适的两种分类:隋春花(2000)认为由于受乡村旅游自身独特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条件影响,乡村旅游的开发项目可以集中以下几种基本类型: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拓宽视野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教育型乡村旅游;以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以观花采果和品尝美食为主题的参与型乡村旅游以及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等。

[16]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等人这样划分乡村旅游:按旅游对象来划分:田园型、局所型和复合型;按对资源和市场的依赖程度来划分:资源型、市场型和中间型;按地理位置来划分:城郊型、边远型和景区边缘型;按科技含量来划分:现代型和传统型。

[5]有关乡村旅游的概念还没有统一,因此有关学者在对其分类的方式上也不尽相同。

三、乡村旅游的开发研究(一)乡村旅游的开发思路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和思路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罗列了以下学者的观点:曹扬(2010)从我过农民市场角度分析,认为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大宣传,扩大乡村旅游在农村的影响;要开发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产品,如以观摩考察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品和具有农村题材的影视旅游产品;要构建完善的交流平台,促成各方的共同参与共赢。

[17]李玉新(2010)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集约利用乡村各种资源,采用生态化的开发模式,结合当地的农业和特有的民俗文化开发系列化旅游产品,借助现有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避开生态敏感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政府、企业、社区等利益相关者需要以多种模式进行密切合作,设计合理的社区参与方案,才能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社区的健康发展。

[18]田定湘、何源(2010)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误区,指出要想我国的乡村旅游有持续的发展, 必须走农旅合一两栖化的路子, 同时在原有古老建筑的基础上设立农具博物馆、民俗博物馆、老式家具博物馆等多种乡土式博物馆, 加强民族特色技能人才培训,积极保护好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

[19]王云才(2005)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地还多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存在着经营理念低俗化、品牌定位趋同化、乡土文化城市化、管理模式混乱化和产业组织自发化五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未来乡村旅游的开发应该走加强特色、挖掘文化、强化基地的道路. [20]杨载田,刘沛林(2006)提出了21世纪的中国乡村产品的开发中有几个特别值得研究问题:一是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和项目论证;二是强化自身特色和独特性卖点塑造;三是进行综合系列产品开发;四是营造自然化的乡村环境和民族化的人文景观。

[12](二)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针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很多学者都作了研究,现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提炼如下:黎洁、刘俊、李明明(2007)在综合了目前国内研究的基础上,从发展路径方面将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归纳为景点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资源模式)和都市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客源模式)两种。

[21]李力和谷明(1998)则认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在不同地区均有其特殊性,其中主要的模式包括:乡村田园风光模式、旅游农业开发模式、地域风情文化模式和居民住宿旅游型。

[8]任何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总结在时间和区域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不断演进,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对促进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农业界、旅游界的学者们均对这一课题怀抱着极大的研究热情。

总的来说,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很快,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但由于起步得较晚,发展的速度又比较快,因此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没来得及做深入的研究和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甚至研究的盲点尚多: 第一,对相关理论的研究还不够。

有关理论研究还比较零散,系统性不够。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在许多基本性的问题上,争议尚多,还未具备大家所共同认可的权威理论体系。

第二,研究方法还较为单一。

目前,多数学者借助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旅游理论和社会经济学理论用于研究中。

实际上,仍然有很多其他理论有待于引入,如城乡一体化理论、旅游人类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GIS) 等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

第三,研究重点还有待于考虑。

目前国内关于农业旅游的研究还偏重于一般理论、规律和宏观区域研究。

就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农业旅游开发来看,大多文章都还只停留在对开发地旅游条件的宏观评价、优势分析、开发意义、开发设想和思考上。

目前,对于具体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匮乏。

第四,关于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来说,国内更加关注的是农业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对带动当地相关行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而国外则更加重视研究在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认为这是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当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研究的侧重不一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国农业旅游要进一步地发展,走上新的台阶,就必然要兼顾生态、社会、文化、经济这四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在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上。

具体地说,由于我国的城乡差别依然存在,都市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之间的消费水平差距显现。

另外,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看,理想化的农业旅游是旅游业与农业的一种结合,是第三产业在不影响第一产业的基础上的一种附加,是农业向多样化经营转化的最佳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