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doc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篇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千呼万唤始出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2023年9月18日正式出炉。
初次听到这个名字觉得非常的“高大上”,对其内容持怀疑态度,认为也是“换汤不换药”,因此没有细读。
深入的了解它的精髓却是在2023年的寒假,静下心来真正的走进它,才发现它是真正“高大上”的培养人的标准体系。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近几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触到了数学教学。
发现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便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下面结合自己所带学科,谈谈自己对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粗浅认识。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
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6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6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近日我参加了县《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网络远程培训,几位专家学者的报告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学习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过往的教育太单一片面,而导致因为"得到了不该得到的",所以"错过了不该错过的",因为"填充了不该填充的",所以"失去了不该失去的"。
"方向先于目标,战略先于战术。
"当今社会,人类和人工智能将重新分工。
基于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注,基于对基础教育的反思与检讨,我们提出和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现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理念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和能力。
个体与他们所处的多样化情境间不断变化的互惠关系的构成了人类发展的本质。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
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我从学习中感受到,核心素养就是在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为此,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二、“素质”与“素养”的区别教授首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不同概念,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两个问题到底谁更重要些,显然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让我体会到我们总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总想着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学生受教育后会变成怎样的人,能力上会表现出什么,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二十一世纪需要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核心素养”是20XX年的一个教育热点话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随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教学效果与质量不容忽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热议的话题。
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之举,正确的培养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心智品格的发展。
我们英语教师应针对教学目的合理调整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认知能力,更要侧重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让学生在敏锐的语言感知中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氛围,为之后的系统性学习提供支持。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启蒙英语学习和夯实英语基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语言能力,指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以及表现出态度;思维品质,指个人的思想特征、思维方式,反映出其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学习能力,指学生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适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能力。
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学习能力则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前三者提供支持,同时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提高,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一、用兴趣作为引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小学生正是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的时候,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老师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性,让学生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和文学中的灵魂有一个直接的碰撞,这样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完善他们的思维方式。
2020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4篇)
2020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4篇)2020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4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结合我的教与教学经验,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体会。
一、责任担当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法治观念。
现实中一些学生由于不懂法,不能明辨是非,做事没有原则,不会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法律方面的学习,多宣传守法的重要性,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人文底蕴在国际化的世界,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同时真正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模仿或任意跟随一种文化,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与世界观。
因此,课堂上教师们强调在传授学生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
通过思品课堂上学生理解和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
既要反对故步自封、自高自大,又要反对崇洋媚外。
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创新民族文化。
学生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们广大教师的艰巨任务。
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论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获取鉴别利用各种信息,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要想叫学生乐学善学,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好学的人,自己养成好学的习惯。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看得出来,学校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场所之一。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无缝的链接,共同努力来完成!我认为在学校里,核心素养要依靠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慢慢地养成,是一个滋养的过程,重在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的引领和助推。
学生的周围是老师,老师们的素养在不断的影响着、引领着学生素养的形成,因此学校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教师素养,教师就应该成为核心素养的标杆和引领者!毕竟老师们的一言一行总会种植在学生的记忆中。
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老师的我,就一直在掂量: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马?好像不全是,有缺项!所以要想在学生核心素养上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自感还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到终身学习,学到老,活到老!目标就是以身作则,事事处处为人师表。
从此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教师:“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我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
我将自己置身学习之中,把学生‘代入’共同学习的状态,我可以有情感表达,可以有质疑和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学生,只有这样以学习共同体身份出现的最本真的我,才会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1通过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知道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这个方面包含了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核心素养。
1、人文底蕴,是古今中外现成的、成熟的文化体系的学习,是学生一切发展的基础。
只有有了人文积淀,基本的知识才能沟通和发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怀,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审美情趣,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才能对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
有了“核心素养”的明确后,教师一定继续做实细致,严把学生的“人文底蕴”关,对学生的一生美好奠基。
2、科学精神对于人文底蕴来说,就更多了些方法、技巧,少了情感投入了。
情理是不分家的,讲“情”的同时,还要“理”。
科学精神就是理,它建立在基本的科学原理之上,影响着学生对世间万物的理解。
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索是这个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点。
以数学学科为典范的课程学习,学生思维清晰,逻辑缜密就是在阐述理性思维;学生做学问,除了学还要问,对于问题,学生能管理好自己的问题,独立思考,设法分析、解决问题这就是批判质疑;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屈不挠,不断尝试,直至问题解决这就是勇于探索。
3、学会学习,拥有学习力。
即便是再新的东西和知识,都在学习意识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巧妙的学习方法,准确快速地掌握住。
做好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才算是学会学习,“选择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信息飞速发展,“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下,学会自觉、有效地使用信息,势必要事半功倍的。
这也和二七教育的“信息化”紧密相连,所有的学习资源都可以共享开源,让所有的学生学习都能够高效,在数字化时代,更具活力。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必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受之父母。
要自我保护,适当锻炼,拥有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例如,课间操的坚持,站姿、坐姿的标准,书写的习惯等都是小学生要知道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5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1“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
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
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
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
”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
“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
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1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
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
核心素养成为教改的支点,未来学校的六大变化究竟有哪些“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其中有计划地学习和能力培养是各国都普遍关注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将为学校带来诸多变化。
归纳起来有6大方面1、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
3、实践活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4、课业负担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5、课程发生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应加强师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他们的品行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来进行的。
在天真的孩子眼里,老师一般具有某种权威,甚至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作为教师,总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
所以,教师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育职能,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乃至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此意义上讲,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读后感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读后感篇120xx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
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今年寒假拿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地研读起来。
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路径是什么?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做出了系统回应。
余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
我们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养的内涵。
如果概念不清、理论不明,且战且行,改革必然会迷失方向,走入误区。
所以在研读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区别及联系,明晰了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品质及关键能力的内涵。
余教授告诉我们,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那么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凭空形成,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而学科活动则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
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素养只有在需要素养的活动中才能形成。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教师拥有什么,才能够给予学生什么。
教师只拥有知识,就只能给学生知识。
唯有智慧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育素养。
学科老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要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师转变成素养型教师。
这样,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就要重建,余教授认为: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从观念开始的,教学改革也不例外。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时间语文迷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习新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近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火遍教育界,铺满博客圈,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也“闻声赶来”,今天也一睹“核心素养”的芳容。
很庆幸的是,不单单是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这份“核心素养”,我还庆幸作为一位父亲看到了这份详尽的孩子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建议每一位社会人都认真的研读一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刻理解理解具体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和细化的十八个基本点。
无论是不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细致的学习一下,一是给自己的终身学习定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二也是对自己以往的生活、学习历程做一下总结,时刻反思自己。
更何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从标题上看也看不出是对学校的要求啊,细读后你会发现“核心素养”实则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体要求,甚至还有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范畴。
每一个自然人都会是学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的过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国,这份“核心素养”都离不开我们。
既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衔接宏观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对每一个年龄段、每一个社会分工的中观层面的解读,指导着具体教学实践过程的落实。
根据这一框架,我也联系自身实际说一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小学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吧,仅代表个人拙见。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这个方面包含了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核心素养。
1.人文底蕴在小学阶段毋庸置疑就是以语文学科为集团的人文领域的知识储备了,古今中外现成的、成熟的文化体系的学习,是学生一切发展的基础。
只有有了人文积淀,基本的知识才能沟通和发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怀,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审美情趣,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才能对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120xx年2月8日上午,马校长为我们解读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后我感受颇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文化基础),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自主发展),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社会参与)。
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人文底蕴);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索(科学精神);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和信息意识(学会学习);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健康生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社会担当);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和技术应用(实践创新)。
由3个大方面逐步细化为6个基本点,再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7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7篇)核心素养是近年来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崭新概念,下面这7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篇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细读后你会发现“核心素养”实则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体要求,甚至还有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范畴。
每一个自然人都会是学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的过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国,这份“核心素养”都离不开我们。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
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
”核心素养成为教改的支点,未来学校的六大变化究竟有哪些?归纳起来有6大方面1、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
3、实践活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4、课业负担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5、课程发生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6、课程适应发生变化: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进一步突出地方、校本课程的时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6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
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
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
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
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
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
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
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
心理学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
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
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
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两篇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两篇该怎样培养这些生命力旺盛的种子该怎样塑造未来的参天大树这是中国教育的大事,下面是两篇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欢迎参阅!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有科学性,富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六大素养,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出了现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再也不是仅仅传授知识了,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
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
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
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
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
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
每节课都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二: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
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
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篇)同学进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核心素养是关于同学学问、技能、情感、看法、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同学获得胜利生活、适应个人终生进展和社会进展都需要的、不行或缺的共同素养;其进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育,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同学的学习过程是在老师的科学帮助下,将书本上的学问结构转化为同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学科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同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这便是培育了同学的核心素养。
谈谈自己对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熟悉。
历史学科思维是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要在重视传授学问的同时,结合历史材料引导同学体会构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明确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和关系。
一、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看、分析的观念。
通过学习,同学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表达过去;能够根据时间挨次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大事、人物、现象之间的互相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改变与连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熟悉现实社会时,能够将熟悉的对象置于详细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二、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猎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看法与方法。
通过学习,同学能够知道史料是熟悉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把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意图的认知,推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牢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熟悉;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表达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熟悉。
通过学习,同学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表达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怜悯理解的看法,即根据牢靠史料设身处地熟悉详细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表达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怜悯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表达;在对历史和现实的熟悉中,能够表达出敬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看法。
2023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通用3篇)
2023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通用3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结合我的教与教学经验,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体会。
一、责任担当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法治观念。
现实中一些学生由于不懂法,不能明辨是非,做事没有原则,不会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法律方面的学习,多宣传守法的重要性,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人文底蕴在国际化的世界,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同时真正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模仿或任意跟随一种文化,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与世界观。
因此,课堂上教师们强调在传授学生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
通过思品课堂上学生理解和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
既要反对故步自封、自高自大,又要反对崇洋媚外。
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创新民族文化。
学生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们广大教师的艰巨任务。
随着学生获取信息________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论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获取鉴别利用各种信息,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要想叫学生乐学善学,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好学的人,自己养成好学的习惯。
以身作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学兴趣,产生了好学的激情,催发了学生好学的嫩芽,使学生逐渐从模仿老师到自觉需要好学的精神状态。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文章一在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素养的重要性。
素养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知识的总和,包括认知素养、信息素养、方法素养等多个方面。
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人生成长的基础。
认知素养是一种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
它包括自我了解、分析思考、信息识别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经常会陷入思维定势中难以自拔。
但只有自我了解清楚,才能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知道哪些是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同时,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学会观察、归纳、推理和质疑,这些都是认知素养的具体体现。
信息素养是一种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的搜集、筛选、管理和利用。
如何获取的有效信息和利用这些信息,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具备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学会善于利用各种媒体途径,积极发现和挖掘有效信息,是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
方法素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它包括学习方法、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多个方面。
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我们应该在学习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并不断优化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来认识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我深刻认识到,素养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希望未来能够不断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
文章二通过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意识到素养对我们人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素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认知素养、信息素养、交往素养、情感素养和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
而在这些素养中,情感素养对于人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情感素养是指人们在情感体验、情感交流和情感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看得出来,学校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场所之一、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无缝的链接,共同努力来完成!我认为在学校里,核心素养要依靠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慢慢地养成,是一个滋养的过程,重在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的引领和助推。
学生的周围是老师,老师们的素养在不断的影响着、引领着学生素养的形成,因此学校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教师素养,教师就应该成为核心素养的标杆和引领者!毕竟老师们的一言一行总会种植在学生的记忆中。
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老师的我,就一直在掂量: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马?好像不全是,有缺项!所以要想在学生核心素养上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自感还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到终身学习,学到老,活到老!目标就是以身作则,事事处处为人师表。
从此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教师:“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我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
我将自己置身学习之中,把学生‘代入’共同学习的状态,我可以有情感表达,可以有质疑和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学生,只有这样以学习共同体身份出现的最本真的我,才会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
有资料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15%—30%左右与教师的知识传授有关,其余大部分都取决于非知识层面的因素。
如教师的情感、格局、胸怀、视野,看待事物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都说谁带的学生像谁,验证了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一)开学初,我学习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专题学习,通过学习,我对核心素养有全新的认识和体会。
现将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
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它包括三个方面,六篇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近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火遍教育界,铺满博客圈,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也“闻声赶来”,今天也一睹“核心素养”的芳容。
很庆幸的是,不单单是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这份“核心素养”,我还庆幸作为一位父亲看到了这份详尽的孩子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建议每一位社会人都认真的研读一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刻理解理解具体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和细化的十八个基本点。
无论是不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细致的学习一下,一是给自己的终身学习定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二也是对自己以往的生活、学习历程做一下总结,时刻反思自己。
更何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从标题上看也看不出是对学校的要求啊,细读后你会发现“核心素养”实则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体要求,甚至还有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范畴。
每一个自然人都会是学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的过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国,这份“核心素养”都离不开我们。
既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衔接宏观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对每一个年龄段、每一个社会分工的中观层面的解读,指导着具体教学实践过程的落实。
根据这一框架,我也联系自身实际说一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小学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吧,仅代表个人拙见。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这个方面包含了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核心素养。
1.人文底蕴在小学阶段毋庸置疑就是以语文学科为集团的人文领域的知识储备了,古今中外现成的、成熟的文化体系的学习,是学生一切发展的基础。
只有有了人文积淀,基本的知识才能沟通和发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怀,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审美情趣,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才能对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
在我的身边的小学学习现况中,早读、午读读背国学经典,教师的引导理解,学生们这就是在人文积淀;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关心,一个学生需要帮助,多为同学伸出援手,这就是人文情怀;学生衣着干净整齐、教室整洁卫生、美术及音乐课上喜悦的笑容,还有学生自己的爱好特长都是审美情趣的范畴。
有了“核心素养”的明确后,这些内容学校及教师一定继续做实细致,严把学生的“人文底蕴”关,对学生的一生美好奠基。
2.科学精神对于人文底蕴来说,就更多了些方法、技巧,少了情感投入了。
情理是不分家的,讲“情”的同时,还要讲“理”。
科学精神就是理,它建立在基本的科学原理之上,影响着学生对世间万物的理解。
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索是这个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点。
以数学学科为典范的课程学习,学生思维清晰,逻辑缜密就是在阐述理性思维;学生做学问,除了学还要问,对于问题,学生能管理好自己的问题,独立思考,设法分析、解决问题这就是批判质疑;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屈不挠,不断尝试,直至问题解决这就是勇于探索。
学生的学科学习以及现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创客教育”就是在要求学生要有科学精神,不迷信,认知到凡事都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有路可走。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这也和课程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紧密的契合。
主体本身“活自己”,管理自己生活,有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他人的傀儡、木偶,为他人所利用,而不觉自己有丝毫的自由,那就要自己主动学习,健康合理的生活。
1.学会学习,拥有学习力。
即便是再新的东西和知识,都在学习意识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巧妙的学习方法,准确快速地掌握住。
做好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才算是学会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学生要先知道为何学习,找准自己的学习偏好,利用自己的学习偏好,拥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技巧,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开心。
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丰沛的经验储备,有选择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信息飞速发展,“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下,学会自觉、有效地使用信息,势必要事半功倍的。
这也和二七教育的“信息化”紧密相连,所有的学习资源都可以共享开源,让所有的学生学习都能够高效,在数字化时代,更具活力。
2.健康生活不单单是身体健康。
前段时间“徐玉玉事件”及一系列令人深省的电话诈骗事件所造成的悲痛结果就是典型的教学反例,受害学生不珍爱生命,没有健全人格,不能够自我管理,以至于轻生、激动不已等现象的出现,这是学生学习的悲哀,我们要再尽力去做好“健康生活”。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必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要自我保护,适当锻炼,拥有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例如,课间操的坚持,站姿、坐姿的标准,书写的习惯等都是小学生要有认识的。
对于小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还需更多的锻炼,健全的人格正在形成,小学阶段学生做好对于人生大局观的认识即可,为成长打好基础。
自我管理方面,小学生的自我管理需要教师引导、家长监督,适时的鼓励、奖励,拥有持续行动力,正确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每一个人终归是要成为社会人的。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社会参与非常狭窄,现阶段仅局限于学校参与和家长所带领的社会的部分参与而已。
这样一来,对于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这些基本要点在小学阶段就需要有所调整了。
社会责任范畴在小学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班级责任。
在班级内,和同学们之间,诚信友善,文明礼貌;同学犯错误时,宽和待人等校园班级生活就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很不够具体的,做到知国就不容易了,爱国则只能从小事做起了,在公共场合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不文明现象及时的制止,就是对国家利益和尊严的捍卫。
那么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完成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自己在班集体这个小集体中的“位置”认识,自己在班级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影响作用,或是任劳任怨“小蜜蜂”、或是出主意的“点子大王”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发展成为国家的“一块砖、一块瓦”。
这样的责任担当教育在小学阶段才更具体,更实际。
国际理解就又和二七区的教育方向中的“国际化”完美接轨。
“国际理解”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学生大开眼界,认识不同的人种、生活习惯,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
学生可以从小树立广泛的全球观,认识到和而不同。
中外文化的强烈碰撞,精彩纷呈,多元共生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全面发展,成就多彩人生。
学生的实践创新就是要求学习要落实,服务于实际,服务于未来。
所有的学习都可以知道劳动,使劳动提高效率。
小学阶段的优化等实践课程可以让孩子合理安排和设法提高劳动效率,加强劳动意识。
全班集体分工大扫除就是劳动意识的体现。
学生的学习是终生的,在离开家长和老师后,依然能够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怎么办?这就要求了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日常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设法解决问题,然后动起来真真正正的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这是学的目的。
若是不用,就白白浪费了学习的精力和时间。
小学生学习的多为生活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和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做到小学阶段的“技术运用”,就是把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着用,用着学,不断进步。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一定会形成教学新常态,落实在课程改革上,国家课程的改变,校本课程的研习和发展都将迎来新的春天;落实在教学实践上,更注重能力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的方法,真正提高学习力,以无招胜有招、胜百招;落实在教育评价上,解放卷子的局限,解放教室的局限,解放一朝定输赢的局限。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结合我的教与教学经验,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体会。
一、责任担当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法治观念。
现实中一些学生由于不懂法,不能明辨是非,做事没有原则,不会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法律方面的学习,多宣传守法的重要性,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人文底蕴在国际化的世界,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同时真正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模仿或任意跟随一种文化,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与世界观。
因此,课堂上教师们强调在传授学生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
通过思品课堂上学生理解和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
既要反对故步自封、自高自大,又要反对崇洋媚外。
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创新民族文化。
学生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们广大教师的艰巨任务。
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论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获取鉴别利用各种信息,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要想叫学生乐学善学,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好学的人,自己养成好学的习惯。
以身作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学兴趣,产生了好学的激情,催发了学生好学的嫩芽,使学生逐渐从模仿老师到自觉需要好学的精神状态。
要想叫学生勤于反思。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
当然,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四、健康生活健康的生命是我们享受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成才、发展关系重大。
我们要教育学生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应放弃生的希望。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调控情绪,自尊自爱,将心比心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有科学性,富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六大素养,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出了现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再也不是仅仅传授知识了,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