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车臂架的参数化设计目的和意义.doc
《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动力学分析及振动主动控制研究》范文

《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动力学分析及振动主动控制研究》篇一一、引言混凝土泵车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设备,而其臂架系统是整个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混凝土泵车向着高效率、高自动化、高精度的方向发展,臂架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和振动控制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本文将重点对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振动主动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旨在为实际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动力学分析1. 动力学模型构建为了分析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我们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在此过程中,应考虑到泵车的机械结构、材料属性、工作条件等因素。
通过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描述臂架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2. 动力学特性分析通过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我们可以得到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具体包括臂架系统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阻尼比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臂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1. 振动主动控制原理振动主动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外部能量输入来抑制或消除系统振动的技术。
在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臂架的振动情况,然后通过控制器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驱动执行机构对臂架进行主动控制,从而达到减小或消除振动的目的。
2. 振动主动控制策略针对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振动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控制策略。
例如,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这些控制策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振动控制效果。
四、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动力学分析和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搭建了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实验平台,然后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臂架的振动情况。
接着,我们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对臂架进行主动控制,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
最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评估各种控制策略的优劣。
《2024年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动力学分析及振动主动控制研究》范文

《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动力学分析及振动主动控制研究》篇一一、引言混凝土泵车作为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设备,其臂架系统动力学特性及振动控制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分析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对其振动主动控制进行研究,以提高泵车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保障施工安全。
二、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动力学分析2.1 动力学模型建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其动力学模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臂架的几何形状、材料属性、负载情况等。
本文通过建立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对臂架系统的运动过程进行描述。
该模型将臂架分为若干个刚体段,考虑了各段之间的连接方式及运动约束,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了臂架系统的实际运动情况。
2.2 动力学特性分析通过对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可以得出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包括臂架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参数。
同时,还可以分析臂架系统在不同负载、不同速度下的动态响应,为后续的振动主动控制提供依据。
三、振动主动控制研究3.1 振动产生原因及危害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振动主要来源于机械系统内部的动态激励和外部环境的干扰。
振动不仅会影响泵车的工作效率,还会对结构造成损伤,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对臂架系统的振动进行主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3.2 主动控制策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振动主动控制策略。
该策略通过安装在臂架上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振动信号,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根据信号特征,通过自适应滤波算法计算控制指令,驱动执行机构对臂架系统进行主动控制,以减小振动。
3.3 控制效果分析通过在实验室和实际工况下对控制策略进行测试,发现该策略能有效减小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振动。
在实验室条件下,与未进行控制的臂架系统相比,采用该策略的臂架系统振动幅度降低了约30%。
在实际工况下,该策略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有效提高了泵车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四、结论本文对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及振动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
混凝土泵车主要技术参数的优化设计

min f ( x ) = 1/ L ; 为保证混凝土的足量供应 , 取最大排出量 Q 为目标函数 ,即
min f ( x ) = 1/ Q · (2) 约束条件 在满足混凝土泵车的工作性能要求的同时 , 计算参数的设计还应受到下列条件的限制· ①泵送压力的限制 p1 ≥2 M Pa ; ②混凝土缸直径的限制 , 常用的混凝土缸直 径 D 在 150~230 mm 之间· ③输送管路半径 R 的限制 , 输送管路半径 应在下列范围内 选 取 : 50 、65 、70 、75 、100 、125 、 140 、150 、200 mm ; ④冲程长度的限制 ; S 应在 800~2 000 mm 之间 ; ⑤坍落度的限制 , S t 的取值在 8~12 cm 之 间; ⑥泵送能力指数的限制 ; M = p1 Q ≥M min· 综上所述 ,建立约束函数 :
1 混凝土泵车的主要性能指标与计算公式
1. 1 混凝土排出量 混凝土排出量是指泵车在单位时间内输送的
混凝土量 ,即混凝土泵车的生产率·一般可以通过 调节发动机转速或主液压泵的流量来改变泵车的 混凝土排出量·
活塞式混凝土泵的排出量可用下式[1 ]计算 : Q = 60 ×10 - 6πD2 S nη1η2 ÷ 4 (1 + t2/ t1) ( m3/ h)
参考文献 :
[ 1 ] 张国忠. 现代混凝土泵车及施工应用技术[ M ] . 北京 :中国 建材工业出版社 , 2004 :90 - 122.
[ 2 ] 黄长礼 ,刘古岷. 混凝土机械[ M ]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混凝土泵车臂架力学特性及可靠度分析

混凝土泵车臂架力学特性及可靠度分析混凝土泵车臂架力学特性及可靠度分析摘要:混凝土泵车臂架作为混凝土输送装置的重要部件,在工程施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通过对混凝土泵车臂架的力学特性和可靠度的分析,为混凝土泵车臂架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 引言混凝土泵车作为一种常见的工程机械,在高层建筑和大型结构施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混凝土泵车的臂架作为混凝土输送过程中重要的承载部件,其力学特性和可靠性对工程施工的安全和效率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混凝土泵车臂架的力学特性及其可靠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混凝土泵车臂架的力学特性2.1 材料力学特性混凝土泵车臂架一般由钢材制成,钢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满足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承载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要对臂架材料的强度、韧性、疲劳特性等进行测试和分析,确保其能够承受施工中出现的各种力和振动。
2.2 结构设计特性混凝土泵车臂架的结构设计需满足强度要求,同时要兼顾轻量化和刚性化。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臂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降低其自重,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设计者需考虑臂架的整体刚度、连接方式和节点设计等因素,确保臂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承受各种力的作用。
3. 混凝土泵车臂架的可靠度分析3.1 力学分析通过对混凝土泵车臂架的受力分析,可以确定其最大承载能力和疲劳寿命。
在使用过程中,要控制臂架的受力情况,确保不超过其承载能力,避免因力过大而导致臂架破损或发生事故。
3.2 疲劳分析混凝土泵车臂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频繁的起升、伸缩和旋转运动,这些运动对臂架的疲劳寿命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臂架的疲劳特性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周期,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
4. 混凝土泵车臂架的优化设计与改进通过对混凝土泵车臂架力学特性及可靠度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结合实际施工需求,可对臂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其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如采用新型材料、优化结构设计、改进连接方式等手段,提高臂架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混凝土泵车臂架连杆机构创新设计

混凝土泵车臂架连杆机构创新设计1. 引言说到混凝土泵车,您可能会想,这玩意儿有什么好说的?可不是嘛,咱们今天聊的可是个大件事!这泵车,之所以受欢迎,完全是因为它那灵活的臂架和超牛的连杆机构。
遇到工地上大块头的混凝土,它就好像是“变形金刚”一般,一下子就能把重重的水泥送到咱们想要的地方。
不过,今天咱们不光要称赞它,咱们还要聊聊如何创新设计这些臂架和连杆,让它们更厉害。
所以坐稳了,咱们开始这趟痛快的设计之旅!2. 臂架与连杆的基本原理2.1 臂架的作用首先,咱们得了解臂架的作用。
臂架就像是泵车的手臂,长得又高又能伸展,简直就是建筑工地上指挥交通的小助手。
只要一按按钮,它就能轻松把混凝土送到二楼、三楼,甚至更高,真是个“神手”。
但是,想要它健康地伸展和收缩,就离不开那连杆的支持。
连杆好比人体的肌肉,给臂架力量和灵活度。
2.2 连杆的设计挑战哦,当然,连杆的设计可不是那么简单。
这玩意儿不仅要承受重力,还得保持灵敏。
如果设计得不好,臂架一僵硬,不仅作用减半,甚至连大工人都得“累惨”!所以,连杆的材料、结构、连接方式,样样都很讲究。
咱们就得从这些方面想点法儿。
3. 创新设计的思路3.1 材料的选择那么,创新设计的第一步,就是选对材料。
要知道,咱们现在有很多新型材料可以用。
比如,碳纤维、铝合金这些轻巧又结实的材料,性价比绝对高。
如果用这些材料做连杆,既能减轻泵车的负担,又能提升其承载能力,简直是“一举两得”!而且,一些新型复合材料,这可是未来的趋势,轻盈又强韧,绝对能让泵车走得更远,跑得更快!3.2 结构的优化再说到结构,那真是要好好琢磨一番了。
臂架和连杆的连接方式,很多时候都是个“命门”。
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部分都能简单拆装、更换。
这样不仅方便维修,还能在不同工地上灵活调整,以应对不同的工作需求。
像极了拼图,哪儿硬了,哪儿松了,自己调节就好,不必一味抱怨。
4. 未来展望与总结当然,谈到未来,咱们不能光顾着坐在设计图纸上瞎晃悠。
43m混凝土臂架泵车的研发与设计

设计参数臂架系统:最高可达43m工作高度,配管为125A管回转系统:采用国产回转轴承及回转减速机满足使用要求泵送系统:混凝土泵送出口压力12MPa,输送钢内径⨯行程=2302000mmφ⨯理论排量3m h120/混凝土塌落度1525mm任务:泵车整体设计,臂架系统设计,回转装置设计,泵送系统设计,相关零件设计,部分电气原理设计正文一般不少于15000字,图纸折合A0不少于3.5张摘要混凝土泵车是通过管道依靠压力输送混凝土的施工设备,它能一次连续地完成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工作强度极大。
而臂架系统是混凝土泵车重要的工作部件之一,要求臂架系统具有较高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良好的工作适应性和可靠性。
泵送系统要有较强的泵送能力和系统稳定性。
本文主要针对泵车臂架系统及其配管、回转机构、泵送机构及泵送电气控制进行了设计,同时运用软件对泵车上成结构进行了建模、运动仿真和结构分析。
利用Pro/E进行混凝土泵车的臂架、转塔、支腿、泵送系统及副管的设计,建立了泵车的模型,并进行虚拟装配及运动仿真。
建立的几何模型为后续分析提供模型数据。
Pro/E建立的几何模型数据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经过简化建立有限元模型,对部分重要结构进行了结构分析,提高了结构的强度及合理性。
本文分析了泵车泵送系统的特点,对泵送系统的液压回路进行设计,并根据泵送系统的控制要求,进行了基于PLC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本文运用了现代设计方法。
并行设计提高了整车一次设计成功的概率,缩短了从设计到整车试制成功的周期,可为企业赢得市场和利润。
关键词:泵车结构分析液压系统电气控制ABSTRACTThe concerte pump truck is one of construction facility that transport concrete by virtue of press throuth the pipe and it can transport the concrete wi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ntinuously.Its work strength is very high.The arm system i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equipment in concrete pump.It must have high strength and stiffness, good working adap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Pump system need have strong pump ability and stability . This paper designed the arm system、turret、leg、pump system and electrical control.It make the concrete pump truck model by Pro/E and designd the arm system,pump system and so on.The virtual assembly and movement simulation is successful and it served for the later design.The simplified date provided by Pro/E is used by ANSYS during the structure analysis.This can improve the important structer’s strength and rationality. This paper analysised the concrete pump trucks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the hydraulic system. Base on the pump's control ,it also designd the electrical system.This paper use the modern design method. Parallel designed can decrease the design period and inhance the design efficiency. It can help the company win the market and make profit.Keywords: Concrete pump Structure analysis Hydraulic systemElectrical system目录1 绪论 (1)1.1 混凝土泵车的设计背景 (1)1.2国内外泵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2.1臂架系统方面 (2)1.2.2泵送系统方面 (2)1.2.3节能技术方面 (2)1.2.4自动化、智能化方面 (2)1.3课题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3)2 混凝土泵车的总体设计 (4)2.1泵车臂架系统设计 (5)2.1.1臂架折叠方式 (6)2.1.2臂架结构特点特点 (7)2.1.3连杆的结构 (8)2.1.4臂架油缸结构型式 (8)2.2泵车转塔结构 (9)2.2.1转台结构 (9)2.2.2回转机构 (9)2.2.3 固定转塔结构 (9)2.2.4支承结构 (10)2.3泵送机构的基本构造 (11)2.3.1泵送系统组成 (12)2.3.2料斗和S阀总成 (13)2.3.4搅拌机构 (15)2.3.5配管 (16)3 臂架系统详细设计 (18)3.1臂架箱型结构分析 (18)3.2臂架钢板及焊接性能 (18)3.2.1钢板性能 (18)3.2.2焊接性能 (18)3.3臂架系统结构设计 (19)3.3.1第五臂架设计 (20)3.3.2第四臂架设计 (22)3.3.3第三臂架设计 (23)3.3.4第二臂架设计 (25)3.3.5第一臂架设计 (26)3.4臂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27)3.4.1臂架五的仿真过程 (28)3.4.2臂架二的仿真过程 (29)3.5连杆的受力 (31)3.5.1直连杆二设计及应力校核 (31)3.5.2弯连杆二设计 (32)3.6臂架1号液压缸的详细设计 (33)3.6.1液压缸的结构选型 (33)3.6.2活塞杆内径及缸径计算 (33)3.6.3活塞及其密封的设计 (35)3.6.4活塞杆的设计 (38)3.6.5安装连接元件 (39)3.6.6连接油口设计 (40)3.6.7内卡环的设计 (41)4 转塔设计 (41)4.1回转支承设计 (41)4.1.1回转支承的结构 (41)4.1.2回转支承选型 (42)4.1.3外载荷的确定 (42)4.1.4安装螺栓的选择 (43)4.2回转减速机设计 (43)4.2.1回转阻力计算 (44)4.2.2输出齿轮轴的设计 (45)4.3回转减速机轮系设计 (47)4.3.1 齿数及行星轮数的确定 (47)4.3.2马达的选取及轮系输出转矩计算 (48)4.3.3齿轮材料、热处理工艺及制造工艺的选定 (49)4.3.4第一级轮系计算 (49)4.3.5第二级行星轮系计算 (51)4.3.6减速机轴承设计 (54)4.4摩擦片式离合器 (58)4.4.1离合器总体结构 (58)4.4.3摩擦式离合器的发热计算 (59)4.4.4活塞及弹簧的设计 (60)4.4.5其它辅件的设计 (61)4.5臂架与转塔铰接设计及应力分析 (62)4.6支腿设计要求 (63)5 泵送机构设计 (63)5.1管路长度及泵送阻力计算 (63)5.2 泵送压力计算 (64)5.3活塞杆设计 (65)5.4限位油缸的设计 (65)5.5摆摇机构的设计 (65)6 泵送PLC自动控制 (67)6.1 泵送系统液压回路 (67)6.2泵送系统电气自动控制 (71)6.2.1泵送系统的PLC控制回路的设计 (72)6.2.2硬件选型图 (72)6.2.3PLC流程图 (73)7 结论 (74)参考文献 (75)翻译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混凝土泵车布料臂架系统的仿真及参数化设计

从 而建 立 了参数 化模 型 。 为方便 用
件在任意状态下 的运动和 受力参数 。
通过 上表 比较 ,该 模 型 的仿 真 户 的使 用 还 需建 立用 于变量 输入
图 3中 曲线 的阶跃 性 变化 表示 结 果与 实验 数据 基本相 符 该 模型 的用户 对话 框 用 户可 以通 过对话
一
用户对话 框 使 得不十 分熟 悉仿 真
软 件的 工程设 计 人 员能够通 过简单
的数值输 入 改变 臂架模 型的长 度 和 联结位 置 等参 数 实现 对其他 产
—
^ 1 1
一
廿. 1
、 . 一 1
.
2
2 2 2
—。 。 ’
品进行 仿真 。参 数化 模型 的建立 可
一
般 为隐式 非线 性的微 分 一代数
在第 2 s 0 开始施加载荷 用该工况来 最 大 压 力 为
混合 方程 。通 过求 解该类 方程 可 以得 到动 力学 模型 中所有 构件 的边 界条件 ,即力 速度 .加速度等。而
考 察 一 节 臂 液 压 缸 的 最 大 受 力 情
-77 ( 3 .3
经过 仿 真后得 到 液压 缸 的 受力 曲线如 图 3所 示 :
同样模 拟其 它几 只 液压 缸的 作 惯性 压缸 的最 大 初始 条件 设 为可 变量 ,并 相应 的给
在仿 真 过程 中 软 件 自动 运用 压 力值 并将 测量 值与 压 力实验 测 出 其适 当的 变化范 围 ,通 过改 动该 内部 求解 器 ,通 过 运动 学 静 力学 量得 到 的液压 缸最 大压 力相 互 比较 变量 的值 即可实现修改模 型的 目的
混凝土泵车臂架位姿方程建立及相关参数分析

混凝土泵车臂架位姿方程建立及相关参数分析高凤阳;王珊;张亚【摘要】通过研究和分析一种混凝土泵车的臂架系统,得到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关节角与末端位置的正解和反解,为实现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提供理论基础.论文利用机器人D-H法理论,建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数学模型.结果表明D-H法建立的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满足关节角与末端位置的正反解的求解过程,提出的反解方法满足混凝土泵车的实际工作特点和要求,也满足反解的唯一性要求.【期刊名称】《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年(卷),期】2014(027)002【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混凝土泵车;D-H法;位姿;关节角;正反解【作者】高凤阳;王珊;张亚【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沈阳建筑大学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沈阳建筑大学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11机电一体化与机器人技术已成为高性能工程机械的发展方向,混凝土泵车作为现代建筑业有效的工具,其施工操作自动化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实现混凝土泵车操作自动化,我们需解决:当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关节角给定时,确定浇筑点的位置;当浇筑点的位置给定后,经逆运算反求出臂架系统的各个关节角的相应值。
前者称为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关节角与末端位置的正解,后者称为反解。
另外,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是一具有冗余自由度的空间机构,因此其反解不是唯一确定的解,需要采用某些方法使多节臂的臂架系统达到最优控制,且其解是唯一反解。
这一理论分析为进一步实现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自动化和机器人化奠定了基础,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基本是由底座、回转机构、大臂、中臂(以2个为例)、小臂和软管等部分组成的串联开链机构。
利用D-H法建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机器人化简图如图1所示,其中Zi轴与关节轴重合,Xi轴为沿着臂架的方向,Yi轴根据右手定则确定;角度θi为绕Zi轴,Xi轴到Xi-1轴转过的角度,规定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泵车臂架的参数化设计目的和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将进一步加大水利、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大战略性工程相继启动,同时也进行大量的城市道路、城镇住宅的开发和和建设,这都需要大量的商品混凝土。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到2006年,城市建设基本实现商品混凝土商品化,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的需求量将至少增长一倍。
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在我国都有很大的应用市场。
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的臂架由许多节臂杆组成,对于大范围作业的多节臂臂架式泵车,人工控制不仅要求操作工人技术水平高,且劳动强度大。
尤其实在高层建筑上或建筑底层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臂架式泵车操作者往往无法看到施工现场,只能靠哨声或旗语等指挥,控制起来比较麻烦。
在这些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布料软管大距离移动由机械系统完成,小距离移动则需要2~3名工人拖动布料管移动,移动起来非常费力,如果能够实现商品混凝土智能浇筑,则必将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自主开发能力弱,很多关键部件都依赖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们产品的竞争力。
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租赁资料显示,但从数量上看,我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混凝土臂
架式泵车逐年上升,如果能够对臂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提高臂架式泵车的使用寿命、减轻重量、减低臂架摆动,系统分析对臂架式泵车臂架结构进行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分析参数变化对臂架性能的影响,增强我们产品的竞争力,这必将扭转不利局面。
因此对臂架式泵车臂架的参数化设计有重大意义。
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迫使国内各大臂架式泵车企业开发、研制符合国内工程要求的,具有自己专利的产品,然而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结构复杂,如今还没有一套完整、全面的总体设计方法应用于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设计中,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各种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各种典型结构的基础上完成了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的参数划设计,主要包括:①臂架式泵车的总体结构优化;②臂架式泵车的布料装置的选择;③臂架式泵车的主要技术参数计算;④臂架式泵车臂架的稳定性分析.商品混凝土泵送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可以说这成为了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总体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产品不同程度的代表了商品混凝土泵送设备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成为设计,制造人员在设计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仿真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将计算机动画仿真应用于工程实际,将会使设计和分析工作变成直观、实际的过程。
该文给出了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固定式布料杆构计算机仿真
方法,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①臂架式泵车固定式布料杆构的运动仿真;②固定式布料杆构包络图仿真;③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性能曲线仿真。
固定式布料杆构计算机仿真通过简化的模型的运动,来模拟机械部件的动作,能直观地显示机构运动是否发生干涉,结构的尺寸设计是否合理。
然后将信息反馈回来,修改设计方案,再仿真,直到结构设计合理。
性能仿真可预测机械的工作性能,事先进行修正,直到达到最优。
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被列为商品商品混凝土施工的主要设备,它可以一次同时完成现场商品混凝土的输送和布料作业,具有泵送性能好,布料范围大,机动灵活和转移方便等特点。
商品混凝土商品化在国外发展很快,到20世纪80年代,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商品商品混凝土已经在商品混凝土生产总量中占有绝对比重。
例如,美国占84%,日本占78%,英国占57%。
今年来,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厦门等大城市,商品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量较大,占这些城市商品混凝土总用量的60-80%左右,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国内外实践表明,采用商品混凝土一般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以上,节约水泥10~15%,降低工程成本5%左右。
伴随着商品商品混凝土的迅速发展,商品混凝土输送机械、搅拌输送机械及商品混凝土施工技术也都迅速发展。
目前国内生产的商品混凝土布料杆有手动和机动两种。
在20世纪
80年代中期手动机械式布料杆问世,它的布料半径10m,臂架采用两节臂水平折叠式,能作360度回转1989年至1991年我国研制成功了HG28型独立式船用液压布料杆。
该布料杆半径28m,折叠方式为四节臂卷绕式,有手动电动和有线遥控三种操作方式,其技术水平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80年代出的水平。
1991年至1992年研制了HG30型独立式塔布料杆,采用液压驱动,布料范围大,适用大跨度的厂房和电站。
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了内爬式布料杆,按传动方式可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
1996年7月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开发了HGY10型全液压式商品混凝土固定式布料杆。
它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移动灵活,操作方便。
现代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臂架向智能化发展,在结构上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
国外臂架式泵车发展趋势:臂架式泵车在操纵,臂架结构,支腿型式,电控、以及其他细节上进行技术改进,反映臂架式泵车臂架在方便实用,臂架展开方式灵活,在智能化方向上了迈2上新的台阶。
30m级别的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仍然受市场欢迎,臂架展开方式灵活,臂架式泵车支腿设计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并且开发了功能臂架式泵车或特殊功能的泵送产品。
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在获取动力的技术方面,国外已经研发了多种型式。
综上所述国外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向智能化、多功能化、大型兼小型化方向发展,对布料杆操作采用新技术,无限遥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液比例技术,负荷传感技术。
在国外,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设计制造技术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产品已形成系列化。
如施维英公司生产的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臂架的垂直高度16~62m共13个品种,其商品混凝土的输送量很大,臂架节数二节,三节,最多有四节。
普茨迈斯特公司生产的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臂架的长度也有13个品种,臂架的垂直高度16-62m,臂架节数最多为5节,国外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型臂架式泵车所使用的底盘驱动型式,汽车的发展促使超长臂大型臂架式泵车的形成。
1.课题的构想与思路
本课题对臂架式泵车臂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参数设计及结构构优化,改善臂架式泵车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臂架式泵车的使用寿命、减轻重量、减低臂架摆动、疲劳寿命,分析参数变化对臂架性能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优化达到如下目的:臂架的应力分布更合理,承载能力提高。
重量降低臂架工作更平稳,动作更灵巧。
臂架抗疲劳能力加强,寿命提高,保证了臂架式泵车工作的可靠性。
2.主要设计内容
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对臂架式泵车臂架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参数化设计,为臂架式泵车臂架选择合理的臂长和转角。
对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
用SOILDWOKS把所设计的臂架式泵车臂架尺寸转化成臂架式泵车臂架实体。
用程序进行实体仿真。
整理上述内容书写论文。
3.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运动学分析(臂架式泵车臂架运动学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臂架运动和控制提供分析的手段和方法)
动力学分析(为臂架运动控制提供动力学依据,改善臂架动力特性,为动态仿真提供数学模型)
参数化设计(对臂架式泵车臂节的长度转角及相应的功能进行优化设计)
结构优化(对臂架式泵车的总体结果进行优化以增强臂架式泵车的功能)
4.总体设计方案[前三项可以不写,第四项详细阐述。
可参考另一份样例。
]
搜集材料,查阅文献,对臂架式泵车及主要设计对象臂架有总体的认识。
再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设计目标,选择臂架的材料,对臂架进行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对臂长及转角等参数选择。
进行校核分析,确定选择是否合理,优化结构。
确定选择合理后,分解各零件,画零件图。
画装配图,调试设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