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归因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情绪归因指导
【摘要】情绪归因是情绪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了解大学生情绪归因方式以及特点,指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归因,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归因;研究综述
一、情绪归因的界定
情绪归因是归因的一种,指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个人对他人的情绪体验并对他人产生情绪体验的情境做出原因性解释和推断,即对情绪做出归因。有一些研究者则认为,情绪归因就是指个体根据他对行为当事人情绪反应的知觉。以往的概念反应的大都是针对他人情绪原因问题的。我们则认为情绪归因不仅包括对他人情绪的归因,也应该包括对自我情绪的归因,对自我情绪的归因即个体对自己在某种情境中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进行的原因性理解和推论。总起来说,情绪归因是人对他人和自我情绪的认知归因,是个体对他人或自己某种情绪体验发生的原因进行认知上的推理的一种现象。
二、情绪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英国心理学家海德开创性的提出,他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行为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了归纳,提出内归因和外归因。后来,罗特对归因理论进行发展,提出控制点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维纳在海德和罗特的基础上,对归因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把归因理论推向心理学研究的最高峰。韦纳认为个体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原因都有三个特征:第一,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第二,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第三,原因是可控还是不可控的。归因理论对指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归因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指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归因
情绪归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积极的情绪归因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能起到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归因则有损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的情绪归因主要表现在把成功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因素,即当自己成功时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而不归因于运气好,这样的归因模式能增强自己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当失败时归因于内在、可控的因素,即归因于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不强,这样的归因使自己对将来还充满希望,通过努力争取成功,避免产生沮丧、绝望的情感。相反,消极的归因引发不良的情绪。李占江等人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作稳定的和整体的归因者,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状。因而在实践中,我们要指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归因,以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改变不合理信念。艾里斯的合理情绪理论告诉我们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即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因此改变不良情绪的困扰的关键不是改变外界事件,而是改变对外界事件的态度、看法和评价,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当代大学生不管是面对大学的学习、情感或者生活等问题时,都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理念。纵观他们的不合理理念,都符合艾里斯所提出的非理性信念的特点,即要求绝对化、过分概括化,
和糟糕至极。比如,他们会因为学习成绩的不好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等。因此,我们在指导大学生归因时,要指导他们发现自己这些不合理的观念,提醒他们经常反思,冷静的思考,养成良好的自省习惯,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改变错误的观念,进而克服不良情绪和培养健康的情绪。
2.对积极的情绪归因给予强化。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S-R联结理论,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外界环境去改变人的行为,进而改变人的情绪。这也启示我们,在归因指导时,一旦学生对某一事件作出了积极的归因,就应该给予及时强化,立即给予奖赏或鼓励,以维持积极归因的行为。除了这种直接的强化,还可以进行间接地强化。“替代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实践中学生如果看到他人因为积极的归因方式而获得成功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的归因倾向;如果看到因消极归因方式而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因此,我们可以对榜样行为进行强化,让学习者进行观察、体验,最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动机作用。
3.进行积极归因训练。归因训练的基本思想表明通过归因训练,个体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从而消除归因偏差,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期望。归因训练是增强成就动机、矫正自卑心理、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指导大学生的情绪归因时,主要是进行积极归因训练。所谓积极归因训练,就是以归因理论的整体模式为基础,在积极心理学理论观点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纠正或改善不适当的归因方式,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方式,从而进一步改变情绪和行为的训练举措。
每个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和身边发生的事的好坏归因的方式是不同的,当某件事发生时,首先会评估自己的行为表现并对成功或者失败的行为结果作出主观评价,而这个评价依赖于个体已形成的内部标准、抱负水平、对社会模式的思考等信息而进行的。对于不同归因特点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予不同的训练,引导他们形成一个积极归因的模式,进而维持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日昇.咨询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0-23.等
项目:陇东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XYSK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