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左翼文学思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左翼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的提出
一、早期共产党的提倡
1922年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先驱》上开辟了“革命文艺”专栏,1923年《新青年》季刊在《新宣言》中也强调“收集革命的文学作品”,此后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萧楚女等共产党人都有提倡革命文艺的文章。
恽代英在《文学与革命》中明确提出了“革命文学”的概念,认为“要先有革命的感情,才会有革命文学”。
沈泽民在《文学与革命的文学》中强调“现代的革命的泉源是在无产阶级里面,不走到这个阶级里面去,决不能交通他们的情绪生活,决不能产生革命的文学”。
二、国民革命文学
国民党在北伐前后也倡导过一阵革命文学,目的是动员民众进行国民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即普罗文学运动(proletariat “普罗列塔利亚”的音译)。1922年2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其机关刊物《先驱》上开辟了“革命文艺”专栏,郭沫若1923年开始倡导“反抗资本主义”的“文学新运动”,1927年国民党也曾倡导过革命文学。
一、原因
1、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
左翼文学的活动与其说是一种文学思潮,不如说是一场以文学为手段的革命运动,它以组织化的文学活动推动文坛格局的变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
2、苏联、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影响
左翼文学是三十年代的世界文学主潮,有“红色的30年代”之说。
二、倡导者
后期创造社: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成仿吾、郭沫若,《文化批判》
太阳社:蒋光慈、钱杏邨,《太阳》
三、主要观点
1、强调文学的宣传煽动作用
一切的文学,都是宣传。普遍地,而且不可逃避地是宣传;有时无意识地,然而常时故意地是宣传。
——李初梨
2、强调文学的组织机能、武器论
文学,有它的社会根据——阶级的背景。文学,有它的组织机能,——一个阶级的武器。
——李初梨
3、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党派性
普罗文学不是普罗的消闲艺术,是一种斗争的艺术,是一种斗争的武器!它是有它的政治的使命!创作的内容必然是要适应政治的宣传的口号和鼓动的口号的!
革命文学论争
一、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
1、全面批判五四文学和资产阶级文艺
1928年1月15日,后期创造社在其创办的《文化批判》创刊号上,公开提出“将从事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的批判”,全面清算五四文坛,其中冯乃超在《艺术与社会生活》中以叶圣陶、鲁迅、郁达夫和郭沫若为五四代表作家,拉来了对“小资产阶级”的“全面批判”。
2、提出新的文学定义
前一派说:文学是自我的表现。后一派说:文学的人物在描写社会生活。一个是观念论的幽灵,个人主义者的呓语;一个是小有产者意识的把戏,机会主义者的念佛。
文学为意德沃罗基的一种,所以文学的社会任务,在它的组织能力。所以支配阶级的文学,总是为它自己的阶级宣传,组织。对于被支配的阶级,总是欺瞒,麻醉。
——李初梨
文艺决不能与社会的关系分离,也决不应止于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应该积极地成为变革社会的手段。为文艺的文艺是布尔乔亚的麻醉药,在十字街头竖起象牙之塔的人是有产者社会的走狗。
——成仿吾
3、鲁迅、茅盾的反击
但我以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这正如一切花皆有色(我将白也算作色),而凡颜色未必都是花一样。革命之所以于口号,标语,布告,电报,教科书……之外,要用文艺者,就因为它是文艺。
4、论争的调停
周恩来、李富春、李立三的干预——夏衍、冯雪峰、冯乃超拜见鲁迅——成立左联
左联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鲁迅、冯雪峰、夏衍、冯乃超、田汉、郑伯奇、李初梨、阳翰笙、郭沫若、茅盾、周扬、钱杏邨、洪灵菲等人(划线的为常委)。
左联是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支部,在全国各地设有分部。左联设有左联常委会,隶属于中宣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实际并非一个作家联盟,而是中共下属的一个组织机构,内部是党团化的。
左联带来了文坛的组织化和革命化,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但存在着严重的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
一、主要活动
1、创办刊物:主要有《拓荒者》、《萌芽》、《北斗》、《文学周报》等。
2、译介马列主义理论和文学批评、文学作品
3、加强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4、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5、探讨新的创作方法: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二、论争
1、与新月派论争——梁实秋
2、“文艺自由”论争——胡秋原、苏汶(杜衡)
3、批判论语派的“性灵文学”——林语堂
4、“大众语”之争
三、左联的解散
1、王明与萧三的来信、《八一宣言》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两个口号之争:“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左翼文学论争
一、“文艺大众化”讨论
1、大众
大众文艺!你要认清楚你的大众是无产大众,是全中国的工农大众,是全世界的工农大众。
日本人近年新创大众文艺的名词,然而内容却是反动的勾当。……它的所谓“大众”要是把无产阶级除外了的大众,是有产有闲的大众,是红男绿女的大众,是大世界新世界青莲阁四海升平楼的老七老八的大众!
——郭沫若
这里所谓的大众,固然不妨广泛的说是国民的全体,可是主要的分子还是占全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以及手工业者,新式产业工人,小商人,店员,小贩等等。
——陈子展
2、大众文学
大众文艺的标语应该是无产文艺的通俗化。通俗到不成文艺都可以……
——郭沫若
大众文学应该是大众能享受的文学,同时也应该是大众能创造的文学。……大众所欢迎的文学,无条件的是普罗列塔利亚写实主义的文学。
——郑伯奇
3、作家立场
大众文学的作家,应该是由大众中间出身的:至少这是原则。……智识阶级出身的作家,也不是应该排斥的。……他们先要克复他们环境所养成的种种,而获得大众的意识,大众的生活感情。其次他们应该抛却自己的洁癖,而学习大众的言语,大众的表现方法。
——郑伯奇
革命的作家要向群众去学习。现在的作家,难道配讲要群众去高攀他吗?老实说是不配。
——瞿秋白
只有到大众中去,从大众去学习,产生健全的大众作品。——周扬
4、写什么
普洛作家要写工人民众和一切题材,都要从无产阶级观点去反映现实的人生,社会关系,社会斗争。
(一)开始俗话文学革命运动(二)街头文学运动(三)工农通信运动(四)自我批评的运动。
形式问题上,要会改良旧小说的形式,同着群众提高文艺的形式。——瞿秋白
5、大众语
所谓大众语,包括大众说得出,听得懂,看得明白的语言文字。——陈子展
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是产生了一个非驴非马的新式白话。这五四式的白话仍旧是士大夫的专利,和以前的文言一样。……中国还是需要再来一次文字革命。……我们可以把这个新的文字革命叫做“俗语文学革命运动”。
五四式的新文言,是中国文言文法,欧洲文法,日本文法和现代白话以及古代白话凑起来的一种文字,根本是口头上读不出来的文字。……革命的大众文艺,尤其应当从运用最浅近的新兴阶级的普通话开始。
——瞿秋白
倘要中国的文化一同向上,就必须提倡大众语,大众文,而且书法更必须拉丁化。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