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

合集下载

职业病防治宣传核心知识十问十答

职业病防治宣传核心知识十问十答

职业病防治宣传核心知识十问十答
问:什么是职业病?
问:职业病的分类有哪些?
答:根据病因的不同,职业病可以分为化学因素职业病、物理因素职
业病、生物因素职业病和精神因素职业病等四大类。

问:常见的化学因素职业病有哪些?
答:常见的化学因素职业病包括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中毒性肝病、职业性骨质疏松症等。

问:常见的物理因素职业病有哪些?
答:常见的物理因素职业病包括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振动病、职业
性电离辐射病等。

问:常见的生物因素职业病有哪些?
答:常见的生物因素职业病包括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过敏性鼻炎、
职业性农药中毒等。

问:常见的精神因素职业病有哪些?
答:常见的精神因素职业病包括职业性心理障碍、职业性压力症候群等。

问:职业病的危害有哪些?
问:职业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职业病的防治需要从源头控制、工作环境改良、个体防护等多方面入手,如加强职业危害源监测与评估、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推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

问:职业病防治宣传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答:职业病防治宣传的重点内容包括职业病的危害、常见职业病的防治方法、个体防护措施、工作环境改良的意义和方法等。

问:如何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

职业病防治知识

职业病防治知识

职业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公司、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任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余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要素而惹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要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以致职业病的各样危害,包含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样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要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余职业有害要素。

2、职业病有哪些特色(1)病因明确,其病因就是职业性有害要素,假如职业性有害要素获取除去或控制,便可防备或减少职业病发生。

(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半是化学要素或物理要素,往常接触量是能够检测的,并且接触量超出必定限度才能令人生病。

(3)在接触相同职业性有害要素的人群中,经常有必定人数发病,极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4)初期发现,合理治疗,较易恢复,发现愈晚,疗效愈差,并且有些职业病当前还没有殊效治疗方法。

3、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哪些依照国卫疾控2013年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分为10大类132种,包含19种尘肺及其余呼吸系统职业病、11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60种职业中毒、7种物理要素所致职业病、5种职业性传得病、9种职业性皮肤病、3种职业性眼病、4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1种职业性肿瘤、3种其余职业病。

4、什么是职业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许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要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到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许可能以致原有自己疾病病情加重,或许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引发可能以致对别人生命健康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别生理或许病理状态。

5、怎样确立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要素能否为职业病危害要素依据《职业病危害要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目录中所列危害要素为职业病危害要素。

存任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即为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

假如公司管理者不可以确立工作场所中能否存任职业病危害要素,或对接触的程度不认识时,应拜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展开职业病危害要素辨别和检测评论。

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100条及试题

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100条及试题

附件8: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100条1.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 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应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3. 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等有害因素,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工作组织和工作制度不合理,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等。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往往危害更大。

5. 职业病一般病因明确,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6. 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应着眼于保护健康人群的预防措施。

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

7. 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职业病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8. 预防职业病三级预防原则分别为:一级预防,即从根本上杜绝或最大可能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

二级预防,即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当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作业者健康时,应尽早发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治疗,及早脱离职业有害因素,防止病损的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即对已发展成职业病的患者综合治疗,延长生命。

9. 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共包括10类132种,包括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及其他职业病。

2023年职业病的防治常识

2023年职业病的防治常识

2023年职业病的防治常识引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职业病的防治问题日益突出。

职业病是由于长时间接触、吸入或接触工作环境中某种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因此,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对保护工人的健康,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病的主要分类及常见病种1. 职业尘肺病:职业尘肺病是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由于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肺部病变。

常见的病种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等。

2. 职业性中毒:职业性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或吸入有毒物质而导致的身体疾病。

常见的病种包括铅中毒、苯中毒、汞中毒等。

3. 职业性听力损失: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容易导致职业性听力损失。

噪声源包括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建筑施工等。

4. 职业性皮肤病:长期接触刺激性或有害物质容易引起职业性皮肤病。

常见的病种包括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特应性皮炎等。

5. 职业性骨骼肌肉疾病:长期重复性劳动容易导致骨骼肌肉疾病,如腱鞘炎、颈椎病等。

二、职业病的防治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雇主和雇员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2. 提高职业病防治意识和知识:加强职工和雇主的职业病防治培训,增强职业病防治意识,学习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和技能。

3. 做好职业病危害评估:对各类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明确危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职业病危害。

4. 加强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管理:建立健全的工作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操作流程,保障工人安全与健康。

5. 个体防护措施:雇用更优质的劳动防护设备,如呼吸系统防护设备、耳塞等。

6. 加强职业病监测与诊断: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病体检,提高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7. 强化职业病防治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公众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024年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三篇)

2024年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三篇)

2024年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在实际工作场所,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综合作用,以至产生职业性疾病。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在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环境因素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对健康有害的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如生产性毒物,铅、苯、汞、一氧化碳、三硝基甲苯、有机磷农药、粉尘等。

(2)物理因素: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2、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劳动者依法享有以下权利:1、劳动者在订立合同时,有了解所在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设施情况的权利,对健康检查结果知情的权利。

2、有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的权利。

3、未成年人、女职工、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享有特殊的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4、享有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健康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

5、有权拒绝在没有卫生防护条件下从事职业危害作业,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的冒险作业。

6、享有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民主管理的权利。

7、享有职业卫生健康监护、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卫生保健的权利。

8、患有职业病后享有获得赔偿的权利。

以上是防止职业危害侵袭的可x法律保障,劳动者可以依据这些规定,依法捍卫自身的健康权益。

2024年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二)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不断进步,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在工作场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掌握预防职业病的核心知识

掌握预防职业病的核心知识

掌握预防职业病的核心知识一、职业病的基本概念1. 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生产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2. 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具有明确的病因、病程、临床表现和预后等特点。

3. 职业病的分类:职业病分为职业传染病、职业慢性病、职业急性病和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其他疾病。

二、职业病的预防原则1. 消除病因:从根本上消除或替代有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2. 降低暴露程度:对于无法完全消除的有害因素,采取措施降低其浓度、强度和接触时间,减轻对人体的危害。

3. 加强个体防护:为从业人员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正确使用。

4. 健康监测与评估: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评估职业病风险,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5. 法规与管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法规体系,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

三、职业病的常见病因与预防措施1. 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等。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化学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

2.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等。

预防措施:加强设备维护,降低噪声和振动,加强通风散热,合理调整工作强度。

3.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预防措施: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提高从业人员免疫力。

4. 心理因素:包括紧张、压力、焦虑等。

预防措施:加强心理辅导,调整工作节奏,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1. 诊断:职业病诊断应由具备资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职业史等。

2. 治疗:职业病治疗应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3. 康复:职业病康复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采取康复训练、康复治疗等措施。

五、企业职业健康管理1. 建立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明确职业病防治的目标、责任和措施。

2. 制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包括职业病预防、监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职业病的预防知识1、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

2、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

3、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4、必须对从事或接触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性健康检查,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岗,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5、有害作业场所应当与其他作业场所分开,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6、易发生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的作业场所,应当配备紧急防范设备和医疗急救用品,并确定专职或者兼职急救人员。

7、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

8、有放射源或者产生放射线的作业场所,应当设置放射性警示标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9、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检测、评价。

10、不得安排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对已受到职业性损害的劳动者应及时安排诊治,必要时调离原工作岗位。

常见的职业病类型一、尘肺。

具体包括: 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炭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具体包括: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

三、职业中毒。

具体包括: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钡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碳中毒等等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职业病防范的关键知识

职业病防范的关键知识

职业病防范的关键知识
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引起的疾病。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和策略:
了解职业病的类型和危害
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职业病,如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肌骨疾病等。

了解不同职业病的危害和症状
是关键的防范措施。

掌握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 工作场所的安全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符合安全规范,例如通
风良好、防护设备齐全等。

- 个人防护措施: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

- 规范工作行为:遵守工作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保养工作设备。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病征兆。

加强职业病防控教育和培训
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加强职业病防范意识。

通过培训,传授职业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控管理体系
组织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控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作环境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职业卫生监护等。

加强职业病监测和报告
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实施职业病事故应急预案
建立职业病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以应对职业病事故的发生和处理。

定期评估和改进职业病防控工作
定期评估职业病防控工作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以上是职业病防范的关键知识,通过了解职业病的类型和危害,掌握预防措施,加强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监测
和报告,实施应急预案以及定期评估和改进工作,可以有效预防职
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防治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核心知识2020

《职业病防治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核心知识2020

《职业病防治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核心知识2020年主题:职业健康保护•我行动第一部分:《职业病防治法》2020年4月最后一周是第18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作为工业类企业内工作的职工,尤其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了解《职业病防治法》、掌握职业病防治要点,对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自身职业健康权益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1.职业病危害因素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2.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等有害因素,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工作组织和工作制度不合理,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等。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往往危害更大。

3.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职业病一般病因明确,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应着眼于保护健康人群的预防措施。

如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

6.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预防职业病三级预防原则分别为:一级预防,即从根本上杜绝或最大可能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

二级预防,即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当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作业者健康时,应尽早发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治疗,及早脱离职业有害因素,防止病损的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即对已发展成职业病的患者综合治疗,延长生命。

二、如何诊断职业病?1.当劳动者怀疑自已得了职业病,可携带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等材料到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条

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条

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条职业病是一种由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性较大,防治十分关键。

在职业病防治中,掌握一些核心知识十分重要。

以下是职业病防治的核心知识条。

一、职业病的常见类型职业病包括了很多种类型,常见的职业病主要有:1.煤肺病:主要是指矿工在开采煤矿时吸入煤尘,造成的肺部疾病。

2.尘肺病:主要是指在建筑、采石、陶瓷等行业中因长时间吸入粉尘而引发的肺部疾病。

3.噪声聋:主要是指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由于长时间的噪声刺激而引发的耳聋。

4.化学品中毒:主要是指接触了有毒化学品后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5.放射性物质中毒:主要是指接触了放射性物质后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二、职业病防治的原则1.预防为主:职业病防治的核心就是预防,尽量减少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预防职业病发生。

2.控制有害因素:尽可能把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降到最低。

3.个体防护:采用各种有效防护措施,预防个人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

三、职业病防治的措施1.安全教育:针对某些职业病,提供必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醒职工在工作中保护自己。

2.健康监测:通过健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职业病的危险。

3.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有效监测职业病的情况,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及时处理。

4.有效防护措施:对于存在职业病威胁的职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四、职业病防治的应急措施面对突发职业病事件,采取应急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等级评估:根据事故等级评估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2.危害评估:对职业病的危害作出快速、准确的评估。

3.伤害控制:在尽最大可能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

五、社会责任职业病是一个社会问题,整体解决职业病不能仅仅依靠企业或个人责任。

社会应该为职业病防治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障。

1.鼓励企业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2.政府应鼓励企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对涉及职业病防治的企业进行政策支持。

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100条

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100条

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100条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100条2020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18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为深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现将收集整理的“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100条”予以发布,供广大员工学习参考。

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应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3.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4.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等有害因素,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工作组织和工作制度不合理,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等。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往往危害更大。

5.职业病一般病因明确,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6.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应着眼于保护健康人群的预防措施。

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

7.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职业病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8.预防职业病三级预防原则分别为:一级预防,即从根本上杜绝或最大可能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

二级预防,即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当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作业者健康时,应尽早发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治疗,及早脱离职业有害因素,防止病损的进一步发展。

职业病防范的关键知识

职业病防范的关键知识

职业病防范的关键知识
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所致的一类特殊疾病。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以下是关键的知识和策略:
1. 了解职业病的种类和危害:不同行业和工作岗位存在不同的
职业病,了解这些职业病的种类和危害是预防的第一步。

2. 掌握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根据不同的职业病,采取相应的预
防措施。

例如,对于接触有毒物质的工作,应戴上个人防护装备;
对于长时间工作的人,应定期休息和做适当的体检。

3.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

员工应了解职业病的症状、防护知识和应急处理
方法。

4.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职业病相关的健康检查,以及
职业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职业病问题,并采取及时的干
预措施。

5. 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雇主应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
确保员工免受职业病的危害。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控制度,包括定期检查、记录和报告职业病情况。

6. 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的执行:雇主和员工都应积极遵守职业病
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推动其执行。

这包括对违反职业病防控规
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

7. 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职业病防
控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关键知识和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资料:
- 职业病防治法
-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
- 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
- 职业病防治知识手册。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或工作所致的一类疾病,其发生与职业的特定性及工作环境的有害因素有关。

预防职业病的关键是要认识和控制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提高劳动者的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

以下是关于职业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一、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法律。

根据该法,雇主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卫生和无职业病危险的工作环境,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估和控制制度。

二、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及其防控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等。

下面对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控进行详细介绍。

1. 化学性危害的防控化学性危害指的是工作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损害。

防控化学性危害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替代原则,尽量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物;(2)加强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有毒气体的浓度;(3)严格使用和管理有毒化学物品,遵循相应标准和操作规程;(4)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手套等。

2. 物理性危害的防控物理性危害包括噪声、振动、电离辐射等。

防控物理性危害的方法如下:(1)噪声控制:采用降噪设备、减少噪音源、提高工作环境的隔音性能等;(2)振动控制:采用防振装置、降低振动源,加强员工的个人防护意识;(3)电离辐射控制:合理布局工作环境,提供防护设备,进行定期辐射监测等。

3. 生物性危害的防控生物性危害包括各类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以及一些动植物毒素对人体的危害。

防控生物性危害的方法如下:(1)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工作环境清洁;(2)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佩戴口罩等;(3)针对特定工种,进行相关的疫苗接种。

4. 粉尘的防控粉尘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呼吸系统有严重影响。

防控粉尘的方法如下:(1)采用局部排尘、通风和吸尘装置;(2)佩戴防护口罩,阻隔粉尘进入呼吸道;(3)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职业卫生检查。

职业病预防重要知识点

职业病预防重要知识点

职业病预防重要知识点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或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
职业病对工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可能引发永久性伤害甚至死亡。

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尘肺病、职业性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等。

职业病预防的重要性
职业病预防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

职业病预防的重要知识点
1. 了解有害因素:必须了解与自己工作环境相关的有害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因素。

只有了解了有害因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个人防护措施: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耳塞、
防护眼镜等,以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早发现职业病的征兆,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治疗或调整工作环境。

4.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5. 安全教育培训:参加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了解职业病
的预防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增强安全意识。

6. 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收集、统计和报告职业病发病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
职业病预防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任务,它需要我们了解有害
因素,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参加安
全教育培训,以及建立监测和报告制度。

通过这些重要知识点的掌
握和实施,我们能够降低职业病的风险,为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保驾
护航。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三篇)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三篇)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卫生部其官方网站发布《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对尘肺病、铅中毒、镉中毒、汞中毒、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农药中毒等做出详细的介绍说明。

具体如下:1、什么是尘肺病?我国法定的尘肺病有哪些?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病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矽肺和煤工尘肺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

2.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是哪几种?我国以往的职业病专项调查数据和十几年来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报告数据都表明,矽肺和煤工尘肺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占报告尘肺病例总数的90%左右。

3.接触粉尘的职业及工种主要有哪些?粉尘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尘肺病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

可以说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是随时随处都存在的,主要的职业及工种是:(1)金属矿山及非金属矿山开采:是最严重的粉尘危害行业。

在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接触粉尘最多的工种是凿岩工、放炮工、支柱工、运输工等,在煤矿主要是掘进工、采煤工、搬运工等。

(2)机械制造:机械制造业首先是制造金属铸件主要接触粉尘的工种包括配砂、混砂、成型以及铸件的打箱、清砂等。

(3)冶炼:金属冶炼中矿石的粉碎、烧结、选矿等,可产生大量的粉尘,冶炼工人广泛分布在钢铁冶炼和其它金属冶炼业中。

(4)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制造业,石料的开采、加工、粉碎、过筛以及陶瓷中原料的混配、成型、烧炉、出炉和搪瓷工业。

主要接触二氧化硅粉尘和硅酸盐粉尘。

(5)筑路业:包括铁道、公路修建中的隧道开凿及铺路。

(6)水电业:水利电力行业中的隧道开凿、地下电站建设。

(7)其他:如石碑、石磨加工、制作等。

职业病防治知识内容

职业病防治知识内容

职业病防治知识内容在现代社会,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加,职业病已经成为广大劳动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长期接触某种有毒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疾病。

有效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对维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下面就职业病防治知识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了解职业病的种类和危害职业病的种类非常多样,主要包括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呼吸道疾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等。

不同的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会导致急性中毒、过敏、疲劳、中暑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劳动者首先要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种可能存在的职业病种类和危害,做好防范工作。

2.遵守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依靠法规和标准的支持,劳动者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工作过程中,要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耳塞、护目镜等,减少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机会。

同时,在遇到类似健康问题时及时向上级主管或卫生部门汇报,不怕得罪上级,保障自己的健康权益。

3.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职业病同样至关重要。

劳动者要注意适当休息,每隔一段时间就站起来活动一下,缓解长时间坐姿带来的不适。

在工作中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紧张。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度的运动量也是预防职业病的有效方法。

4.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职业病体检工作。

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职业病的征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在进行职业病体检时,劳动者要如实填写各项相关信息,并配合医生的检查,尽量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5.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培训作为一名劳动者,了解职业病的防治知识至关重要。

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培训,使劳动者了解更多关于职业病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劳动者在参加培训时要认真听讲、积极提问,掌握和实践相关的防治技能,做到知行合一。

2020年职业病防治宣传周宣传资料

2020年职业病防治宣传周宣传资料

2020年职业病防治宣传周宣传资料2020年职业病防治宣传周宣传资料——职业病防治知识简介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我国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职业病包括十大类,132种职业病,其中包括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

这些疾病的分类和目录由X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职业病有以下四个特点:病因明确,其病因就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常常有一定人数发病;大部分的职业病目前无特效药或治疗方法,早期发现,较易恢复,发现越晚,疗效越差。

因此,预防职业病非常重要,应该采取控制和消除危害因素的措施,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健康监测和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病危害是指各种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六大类,包括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其中,呼吸道是最主要的途径。

气体、液体、气溶胶、粉尘、烟、雾等都可通过呼吸道吸收。

皮肤也可透过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而进入人体,尤其是脂溶性毒物。

掌握预防职业病的核心知识

掌握预防职业病的核心知识

掌握预防职业病的核心知识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特定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这些有害因素可能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

职业病的危害
职业病对工作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

它们可以导致各种不同的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并且可能对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预防职业病的核心知识
1. 了解工作环境: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

掌握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是预防职业病的第一步。

2. 个人防护措施:根据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等。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可以降低职业病的风险。

3. 定期体检:定期接受职业病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
职业病症状和体征。

及早发现并治疗职业病是预防其进一步发展的
关键。

4.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
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患职业病的风险。

5. 职业培训和教育: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了解有关职
业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可以帮助减少职业病
的发生。

总结
预防职业病的核心知识包括了解工作环境、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参加职业培训和教育。

通过掌握
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自己的健康和生
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100条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应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3.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4.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等有害因素,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工作组织和工作制度不合理,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等。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往往危害更大。

5.职业病一般病因明确,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6.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应着眼于保护健康人群的预防措施。

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

7.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职业病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8.预防职业病三级预防原则分别为:一级预防,即从根本上杜绝或最大可能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

二级预防,即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当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作业者健康时,应尽早发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治疗,及早脱离职业有害因素,防止病损的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即对已发展成职业病的患者综合治疗,延长生命。

9.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共包括10类132种,包括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及其他职业病。

10.当劳动者怀疑自已得了职业病,可携带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等材料到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

11.诊断职业病需提供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及体检结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及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

12.职业史是指劳动者工作经历,记录劳动者既往工作过的用人单位的起始时间和用人单位名称和从事工种、岗位。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在岗时间、工种、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

13.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14.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15.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16.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

17.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18.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19.劳动者有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20.劳动者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权利,有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的权利。

21.劳动者有让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及改善工作条件的权利。

22.劳动者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权利,可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23.劳动者上岗前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遵守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或其它安全规程。

24.劳动者作业时要坚持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防噪声耳塞及防辐射设施等。

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超标时,应佩戴过滤式防尘口罩或电动送风式呼吸器。

25.劳动者要及时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按体检机构要求及时复查相关职业异常项目,发现身体出现可能与职业有关的疾病或异常,请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或咨询。

26.劳动者要积极参加用人单位开展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或通过媒体、网络搜索职业病知识,提高自己防护的意识。

劳动者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注意休息。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与吸烟。

27.职业紧张引起的心理反应有焦虑、抑郁、易怒、感情淡漠,引起的生理反应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尿酸增加,引起的行为表现有怠工、缺勤、过量吸烟。

28.职业生命质量是指劳动者对工作的感受和职业对劳动者的身心效应,如职业满意度、身心健康和安全等。

29.职业接触限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30.生物监测指定期、系统和连续地监测劳动者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代谢产物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易感或效应水平,并与参比值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

31.效应指一定剂量的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反应指一定剂量的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呈现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比率,或产生效应的个体数在某一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32.职业健康促进是对工作场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改善工作条件,改变劳动者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预防职业病,减少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劳动者健康和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活动。

33.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是指政府、企业及卫生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的符合当地需求、适应当地条件、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都能负担得起的职业卫生服务。

34.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颗粒物,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及混合性粉尘。

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

35.粉尘的对人体的危害性与其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硅类型、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防护措施、接触者的个体状况等因素等有关。

36.尘肺的规范名称是肺尘埃沉着病,该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37.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的法定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及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38.游离SiO2的粉尘大于10%的粉尘称为矽尘。

矽肺患者可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X线胸片上已呈现较显著的矽肺影像改变。

39.尘肺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和体征。

常见并发症有肺结核、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

40.速发型矽肺指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SiO2含量粉尘,经1-2年左右发病的尘肺病。

41.电焊工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氧化锰、氟化物、臭氧、各种微量金属和氮氧化物的混合物烟尘或气溶胶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42.有机粉尘是指在空气中漂浮的有机物颗粒,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源性的颗粒和微滴。

43.粉尘综合治理的八字方针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44.生产性毒物指生产中经常接触的有毒物质,也称为工业毒物,进入人体最主要途径是呼吸道。

45.窒息性气体指被机体吸收后,可使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组织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的一类有害气体的总称。

46.硫化氢为无色易燃并有强烈腐败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

经呼吸道吸收所致的全身毒作用,引起细胞内窒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多脏器官损伤,接触高浓度可在数秒内突然倒下,呼吸停止。

47.急性氰化物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立即采用解毒药治疗和支持疗法。

最有效的解毒药物为亚硝酸盐加硫代硫酸钠。

48.一氧化碳俗称为“煤气”,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味的的剧毒气体。

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进入人体后可迅速弥散穿透肺泡、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得血红蛋白失去载氧功能从而导致组织缺氧。

49.刺激性气体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以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气态物质。

50.氨在常态下是一种无色具有辛辣刺激性的气体,易液化成无色液体,其水溶液为氨水。

51.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52.光气、二氧化氮、氯气、二氧化硫(刺激性气体)急性中毒可导致肺水肿,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53.硫酸、盐酸及硝酸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54.砷化氢为是最简单的砷化合物,剧毒可燃气体,无色有大蒜气味,为强烈溶血毒物,红细胞溶解后的产物可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衰竭。

55.砷及其化合物可导致中毒、肺癌、皮肤癌、溃疡。

56.臭氧对上、下呼吸道刺激性很强,吸入臭氧后,可出现咽喉干燥、咳嗽、咯痰、胸闷等。

57.铅以铅烟或粉尘形式吸入人体或通过皮肤接触,水、食物经消化道侵入人体后,积蓄于骨髓、肝、肾、脾和大脑等处“储存库”,其后慢慢放出进入血液,引起慢性中毒。

58.铅中毒特征性表现为腹绞痛、贫血、周围神经病。

铅性腹绞痛常发生于脐周,铅中毒首选驱铅药物为依地酸二钠钙。

59.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态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主要损害神经、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

慢性汞中毒特征的表现为易兴奋症、口腔炎、意向性震颤。

驱汞治疗的首选药物是含巯基解毒剂(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丙磺酸钠)。

60.职业性镉中毒主要是吸入镉烟尘或镉化合物粉尘引起。

一次大量吸入可引起急性肺炎和肺水肿;慢性中毒引起肺纤维化和肾脏病变。

61.锰中毒主要为慢性中毒,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重者出现“锰性帕金森氏综合征”。

62.六价铬有强氧化作用,慢性中毒往往以局部损害开始逐渐发展到不可救药。

经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开始侵害上呼吸道,引起鼻炎、咽炎和喉炎、支气管炎。

63.铊化合物极毒,具有蓄积性,为强烈的神经毒物,可引起肝脏及肾脏的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