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的种类
蝗虫种类图片大全
![蝗虫种类图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c02430481c758f5f71f67c0.png)
蝗虫种类图片大全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常见的蝗虫主要有稻蝗、东亚飞蝗、红后负蝗、台湾大蝗、拟稻蝗、台湾稻蝗、沙漠蝗虫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稻蝗
在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稻蝗有中华稻蝗、日本稻蝗、小稻蝗、长翅稻蝗、无齿稻蝗5种,均隶属直翅目斑腿蝗科昆虫,其中中华稻蝗为优势种,占稻蝗总数的85%以上。
在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夏威夷、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地,国内稻区几乎均有发生,而已长江流域及华南稻区为害较重。
成虫体长30~44毫米,雌大雄小,黄绿色或黄褐色,复眼灰色,触角褐色,丝状,头部两侧复眼后方各有深褐色纵纹l条,直达前胸背板后缘,雄虫尾须近圆锥形,雌虫下生殖板表面向外突出,卵长约4毫米,长圆筒形,中部稍弯,两端纯圆,深黄色,由平均30多粒卵、不很整齐地斜排成卵块,卵块处包有坚韧胶质物的卵囊。
若虫称蝗蝻,形似成虫,一般6龄。
东亚飞蝗
蝗虫是直翅目短角亚目蝗总科昆虫的统称,中国有600多种,为害性大的有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属直翅目蝗总科,分布在中国北起河北、山西、陕西,南至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东达沿海各省,西至四川、甘肃南部,黄淮海地区常发。
中国史籍中的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先后发生过800多次。
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
飞蝗有六条腿,驱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体黄褐色,雄虫在交尾期呈现鲜黄色,雌蝗体长39.5~51.2毫米,雄蝗体长33.0~41.5毫米,成虫善跳,善飞。
浅谈我国一些重要代表性蝗虫
![浅谈我国一些重要代表性蝗虫](https://img.taocdn.com/s3/m/125c69669b6648d7c1c7468b.png)
浅谈我国一些重要代表性蝗虫蝗虫俗称蚂蚱,隶属于昆虫纲直翅目。
世界上蝗虫已知有万种之多,准确区分识别这些蝗虫显然不是一件易事,但识别我国农林牧业上一些重要有害种类也并非是件难事。
我国已知蝗虫800余种,其中约有50多种能对农林牧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现仅对最有代表性的8种蝗虫简介如下:(1)笨蝗体型粗壮。
头较短小,其长明显短于前胸背板。
前胸背板中隆线呈片状隆起,全长完整或仅被后横沟微微割断,前、后缘呈锐角或直角状。
腹部第二节背板侧面具摩察板。
后足股节外侧具不规则短隆线,基部外侧的上基片短于下基片。
前翅短小,其顶端最多略超过腹部第一节背板的后缘;后翅甚小。
(2)中华稻蝗体型匀称,中等。
前胸腹板具有圆锥形前胸腹板突。
后足股节上侧中隆线平滑,下膝侧片端部呈锐刺状。
后足腔节端部扩大,呈狭片状。
前、后翅发达,其顶端远远超过后足股节端部。
雄性尾须呈锥形,缺尾片。
雌性下生殖板后缘具4齿,二中齿较接近。
复眼后具黑褐色眼后带。
(3)斑角蔗蝗体型粗大。
前胸腹板具有圆锥形前胸腹板突。
前胸背板3条横沟均呈黑色。
后足股节上侧中隆线平滑,下膝侧片顶端呈锐角形。
前、后翅发达,其顶端明显超过后足股节端部。
雄性尾须呈长圆锥状,其顶端远远超过肛上板的端部。
雌性下生殖板具有颗粒状纵隆起。
(4)意大利蝗体型粗短。
前胸腹板具有圆柱状前胸腹板突。
前胸背板具有明显的中、侧隆线。
后足股节粗短,上侧中隆线呈细齿状,下膝侧片端部圆形。
前、后翅发达,其顶端明显超过后足股节端部。
雄性尾须呈狭片状,端部上枝长于下枝,下枝又分二齿,下小齿尖锐。
后翅基部红色。
后足股节内侧红色,具2个不完整黑色横纹。
(5)东亚飞蝗体型大而匀称。
散居型前胸背板中隆线呈弧形隆起;群居型前胸背板中隆线平直而中部微凹。
后足股节上侧中隆线呈细齿状。
前、后翅发达,其顶端远远超过后足股节端部;前翅中脉域的中闰脉具发音齿;后翅透明无色。
鼓膜片较大,几乎盖住鼓膜孔的一半。
(6)西藏飞蝗与东亚飞蝗十分相似,但体型明显小于东亚飞蝗,二者的分布区域完全不同,此种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上。
主要蝗虫种类的识别及分布1
![主要蝗虫种类的识别及分布1](https://img.taocdn.com/s3/m/bd5d84c1fab069dc5022016b.png)
新疆主要蝗虫种类的识别及分布蝗虫的识别蝗虫(locusts&grass hoppers)属直翅目(Orthoptera),蝗亚目(Acridodea=Locustodea),包括蚱总科(Tetrigoidea)、蜢总科(E umastacoidea)、蝗总科(Acridoidea=Locustoidea)的种类,俗称蚂蚱一、蝗亚目的特征头较宽,触角较粗短,一般不超出体长之半,常少于30节。
单眼三个。
前胸背板发达,复盖胸部背面和两侧,在蚱总科(菱蝗类)中向后延伸。
常达到或远超过腹部末端;有时向前延伸,越过头顶。
前翅狭长,较厚,复于腹部背面;后翅宽大,三角形,膜质,静止时呈扇状纵褶,藏于前翅下;少数种类翅退化成鳞片状或完全退化。
有翅的种类一般具发音齿,分别着生于前翅、后翅、后足腿节内侧或外侧以及腹部的侧面,短翅及翅退化的种类发音器常退化残缺;若具发音器,则由后足股节内侧与前翅或腹部摩擦发音。
腹部第一节背板两侧常有一对鼓膜听器,少数种类缺如。
后足适于跳跃,跗节3节;蚱类的前足、中后足跗节2节,末端有爪。
产卵瓣粗短,卵产于土中,形成卵块,外围有胶状物保护,称为卵囊。
渐变态,若虫称为蝻。
二、蝗虫的分类特征蝗虫和其它昆虫一样,全躯可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各部分均又具有若干附属器官,如亚洲飞蝗的结构如下:(一)头部:触角分节明显,一般不超过30节,基部一节称柄节,基部第二节称梗节,其余所有的节通称鞭节。
触角的形状变异颇大,通常有丝状触角、剑状触角和棒状触角三种。
2.口器由上唇、1对上颚、1对下颚、下唇和舌等组成。
上颚颇发达,顶端坚硬,常呈锯齿状,左右不对称,取食不同植物的蝗虫,其上颚齿面常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
(二)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部分组成。
1.前胸前胸背板通常具有纵形隆起的中隆线,它一般呈线状,有时则呈片状隆起或被横沟切割成齿状。
侧隆线位于中隆线两侧,与中隆线平行或在中部向内弯曲,而在两端向外扩展;侧隆线有时不发达或仅呈现为淡色条纹。
蝗虫种类图片大全
![蝗虫种类图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8079d2410a6f524cdbf852f.png)
蝗虫种类图片大全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常见的蝗虫主要有稻蝗、东亚飞蝗、红后负蝗、台湾大蝗、拟稻蝗、台湾稻蝗、沙漠蝗虫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稻蝗
在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稻蝗有中华稻蝗、日本稻蝗、小稻蝗、长翅稻蝗、无齿稻蝗5种,均隶属直翅目斑腿蝗科昆虫,其中中华稻蝗为优势种,占稻蝗总数的85%以上。
在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夏威夷、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地,国内稻区几乎均有发生,而已长江流域及华南稻区为害较重。
成虫体长30~44毫米,雌大雄小,黄绿色或黄褐色,复眼灰色,触角褐色,丝状,头部两侧复眼后方各有深褐色纵纹l条,直达前胸背板后缘,雄虫尾须近圆锥形,雌虫下生殖板表面向外突出,卵长约4毫米,长圆筒形,中部稍弯,两端纯圆,深黄色,由平均30多粒卵、不很整齐地斜排成卵块,卵块处包有坚韧胶质物的卵囊。
若虫称蝗蝻,形似成虫,一般6龄。
东亚飞蝗
蝗虫是直翅目短角亚目蝗总科昆虫的统称,中国有600多种,为害性大的有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属直翅目蝗总科,分布在中国北起河北、
1。
蝗虫的种类
![蝗虫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bad1dd3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7.png)
蝗虫的种类蝗虫的种类(2010-03-23 09:26:30)1.稻蝗稻蝗形态特征:中华稻蝗属直翅目,蝗科。
成虫雄虫体长15~33毫米,雌虫20~40毫米,黄绿色或黄褐色,有光泽。
头顶两侧在复眼后方各有1条黑褐色纵带,经前胸背板两侧,直达前翅基部。
前胸腹板有1锥形瘤状突起。
前翅长度超过后足腿节末端。
卵圆筒形,长约3.5毫米,宽约1毫米,中央略弯。
具卵囊,卵粒在卵囊内斜排。
卵囊茄果形,褐色,长9~14毫米,宽6~10毫米,前端平截,后端钝圆,平均有卵10~20粒,卵粒间有深褐色的胶质物相隔。
若虫称蝗蝻,一般6龄。
1龄若虫体长约7毫米,绿色有光泽,头大。
2龄后体形渐大,前胸背板中央渐向后突出,体绿色至黄褐色,头、胸两侧黑色纵纹明显。
3龄时翅芽出现,逐龄增大,至第5龄时向背面翻折,第6龄时可伸达第3腹节,并掩盖腹部听器的大部分。
生活史及主要习性:平地地区、低海拔地区〈800公尺以下〉。
中华稻蝗在南方一年发生2代。
第一代成虫出现于6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出现于9月上、中旬。
以卵在稻田田埂及其附近荒草地的土中越冬。
越冬卵于翌年3月下旬至清明前孵化,1~2龄若虫多集中在田埂或路边杂草上;3龄开始趋向稻田,取食稻叶,食量渐增;4龄起食量大增,且能咬茎和谷粒,至成虫时食量最大。
6月出现的第一代成虫,在稻田取食的多产卵于稻叶上,常把两片或数片叶胶粘在一起,于叶苞内结黄褐色卵囊,产卵于卵囊中;若产卵于土中时,常选择低湿、有草丛、向阳、土质较松的田间草地或田埂等处造卵囊产卵,卵囊入土深度为2~3厘米。
第二代成虫于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中产卵越冬。
食性:中华稻蝗在南方各地都有分布,主要为害水稻、玉米、高粱、麦类、甘蔗和豆类等多种农作物。
对作物的为害是以成、若虫咬食叶片,咬断茎秆和幼芽。
水稻被害叶片成缺刻,严重时稻叶被吃光,也能咬坏穗颈和乳熟的谷粒2.东亚飞蝗飞蝗:昆虫纲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Locustidae)。
昆虫记蚱蜢分类
![昆虫记蚱蜢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75fb2b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4.png)
昆虫记蚱蜢分类蚱蜢是昆虫中的一类,属于直翅目、蚱蜢科。
蚱蜢的分类相对较为复杂,主要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下面将从蚱蜢的外部形态、内部解剖、生活习性等方面对其进行分类介绍。
一、外部形态分类蚱蜢的外部形态特征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
根据蚱蜢的体长、体色、触角形态等特征,可以将蚱蜢分为以下几类:1. 大型蚱蜢:体长通常超过5厘米,体色多样,触角较长。
2. 中型蚱蜢:体长在3-5厘米之间,体色较为单一,触角较长。
3. 小型蚱蜢:体长不超过3厘米,体色较为单一,触角较短。
二、内部解剖分类除了外部形态,蚱蜢的内部解剖结构也可以用于分类。
根据蚱蜢的咀嚼式口器和消化道结构的差异,可以将蚱蜢分为以下几类:1. 咀嚼式蚱蜢:具有坚硬的咀嚼式口器,适应于咀嚼植物的纤维。
2. 吸食式蚱蜢:具有细长的吸食式口器,适应于吸食植物的汁液。
3. 捕食式蚱蜢:具有锐利的口器和强壮的消化道结构,适应于捕食其他昆虫。
三、生活习性分类蚱蜢的生活习性也是对其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
根据蚱蜢的生活环境和行为特点,可以将蚱蜢分为以下几类:1. 草地蚱蜢:主要栖息于草地和农田中,以吃草为主要食物。
2. 森林蚱蜢:主要栖息于森林中,以吃树叶为主要食物。
3. 沙漠蚱蜢:主要栖息于沙漠地区,以适应干旱环境为特点。
四、地理分布分类蚱蜢的分布范围也可以用于分类。
根据蚱蜢的地理分布情况,可以将蚱蜢分为以下几类:1. 热带蚱蜢: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2. 温带蚱蜢: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3. 寒带蚱蜢:主要分布在寒带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蚱蜢的分类主要包括外部形态分类、内部解剖分类、生活习性分类和地理分布分类等。
这些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蚱蜢的多样性和不同种类的特点。
通过对蚱蜢的分类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昆虫资源。
蝗虫知识点总结
![蝗虫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24609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1.png)
蝗虫知识点总结一、蝗虫的分类蝗虫是飞禽纲昆虫中蝗科虫目的一种昆虫,类群复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东、亚洲和澳大利亚地区。
蝗科虫目包括多种蝗虫,如沙蝗、草原蝗、沙漠蝗、红蝗等。
不同种类的蝗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一旦数量激增,将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
二、蝗虫的生活习性1. 适应环境蝗虫通常栖息在干旱的草原、沙漠和荒漠地区,适应性强,能够忍受高温、高辐射和干旱的环境。
2. 活动规律蝗虫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活动,白天常在植物上休息。
它们主要以禾谷类作物和绿色植物为食,披食性强,数量庞大时能够将农田完全吃光,造成严重的危害。
3. 繁殖方式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的生命周期。
成虫交配后,雌虫会将卵产在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孵化成为若虫。
若虫经过5-6次蜕皮后,发育成成虫,形成一个新的种群。
三、蝗虫的繁殖规律蝗虫的繁殖规律非常复杂,一旦形成蝗虫暴发,往往难以控制。
主要的繁殖规律包括:1. 天敌稀少蝗虫的天敌相对较少,使得它们的数量一旦激增,难以受到天敌的控制。
2. 性成熟快蝗虫从若虫到成虫的时间短,一般在30-5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发育。
这使得蝗虫的数量激增迅速。
3. 超级迁飞蝗虫具有超级迁飞的能力,一旦形成群体,会进行大规模的迁飞,迁飞距离可达数百公里甚至千公里,将蔓延到更广阔的区域。
4. 群居现象成虫蝗虫常常形成群体,密集聚集在一起活动,造成大面积的危害。
四、蝗虫的危害程度蝗虫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害虫,一旦形成蝗虫暴发,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其主要危害表现为:1. 作物损失蝗虫主要以禾谷作物和绿色植物为食,数量庞大时能够将农田完全吃光,造成严重的作物损失。
2. 生态破坏蝗虫在大面积活动时会破坏植被,导致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恶化,影响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平衡。
3. 经济损失蝗虫暴发会导致农业生产严重受损,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增加政府的防治成本。
蝗虫分类学
![蝗虫分类学](https://img.taocdn.com/s3/m/d64e1d5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3.png)
蝗虫是一种食性很广的动物,可以吃任何东西。
它们有很多品种,每个品种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性。
1:蝗虫分类蝗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也是许多人餐桌上美味佳肴。
它们通常有扁平、直立或者趴着的头部和身体,大多数种类都具有大眼睛。
然而,有些种类具有特殊形状或颜色。
比如,赤褐色或棕褐色色彩鲜艳的蝗虫称为“黄条螽”。
黄条螽是一种很有趣的生物,因为它的外表看起来像一只美丽而又可爱的小精灵。
它们的身体光滑无毛,并且翅膀上有一层彩色颜料,因此人们常常把这种蝗虫误认为蝴蝶。
此外,这些蝗虫还经常以植物叶子中提取出的花蜜为生。
2:不同类型的特征蝗虫的主要特征是:头部为长圆形,边缘有一些小凸起;胸部有许多深绿色或黑色斑点;腹部浅黄色;背部褐色。
根据不同类型的蝗虫,可以分为三个大类:草原蝗虫、亚洲蝗虫和澳大利亚蝗虫。
草原蝗虫是典型的食草昆虫,体型较小,体色呈棕红色或红褐色;头部通常比较圆钝,眼睛较大且凸出明显;身体细长,前胸宽阔而扁平,后躯发达但不那么粗壮;尾部很长;多只脚上长着一对粗大、弯曲的爪子,非常适合捕捉猎物。
3:生物学意义蝗虫分类学对于研究蝗虫的生物学意义重大。
首先,不同类型的蝗虫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结构。
这些特点使得研究者可以通过区分不同类型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功能。
其次,根据蝗虫分类学,人们能够对蝗虫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什么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有助于他们制定针对性的战略,从而帮助农作物生长良好、收获丰裕,并增强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最后,蝗虫分类学还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基础。
目前已知地球上约70%左右的物种都分布于蝗虫种类繁多的山区。
因此,如果能有效控制这种威胁性昆虫,就可能保护多种物种免遭灭绝。
中华蚱蜢
![中华蚱蜢](https://img.taocdn.com/s3/m/116a0f307375a417866f8f7f.png)
中华蚱蜢中华蚱蜢(属直翅目锥尾亚目蝗总科剑角蝗科剑角蝗属,拉丁学名:Acrida cinerea),有夏季型(绿色),秋季型(土黄色有纹)。
直翅目,蝗科。
别名尖头蚱蜢、括搭板(握住大腿上身上下摆动)。
在中国通常叫蚱蜢,有一些地区称其为“秀才”、‘扁担锅’、‘刀伶’‘担杖钩’。
比中华负蝗大,细长。
中华蚱蜢为杂食性昆虫,寄主植物广泛,有高粱、小麦、水稻、棉花、各种杂草、甘薯、甘蔗、白菜、甘蓝、萝卜、豆类、茄子、马铃薯等作物,蔬菜,花卉。
常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光。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北至黑龙江,南部到海南,西至四川、云南均有分布。
在皖北地区,农村人也称其为蚂蚱。
中文学名:中华蚱蜢,拉丁学名:Acrida cinerea,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亚门:六足亚门,纲:昆虫纲,亚纲:有翅亚纲,目:直翅目,亚目:蝗亚目,科:蝗科,亚科:蚱蜢亚科,属:剑角蝗属,种:中华蚱蜢。
目录1 特点与习性: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特点,食用方法,防治方法。
2 药用价值特点与习性形态特征中华蚱蜢(6张)成虫体长80~100毫米,常为绿色或黄褐色,雄虫体小,雌虫体大,背面有淡红色纵条纹。
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及腹缘呈淡红色。
前翅绿色或枯草色,沿肘脉域有淡红色条纹,或中脉有暗褐色纵条纹,后翅淡绿色。
若虫与成虫近似。
卵成块状。
生活习性各地均为一年一代。
成虫产卵于土层内,成块状,外被胶囊。
以卵在土层中越冬。
若虫(蝗蝻)为5龄。
成虫善飞,若虫以跳跃扩散为主。
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的产卵和卵的孵化。
一般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
为害特点成虫及若虫食叶,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降低农作物商品价值。
食用方法我国食用蚱蜢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迄今蚱蜢仍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秋后从田间采收,油炸后即可食用,另外也可加工成各种食品。
蚱蜢产卵量特别大,可以此为原料加工制作蚱蜢卵酱。
防治方法发生严重地区,在秋、春季铲除田埂、地边5cm以上的土及杂草,把卵块暴露在地面晒干或冻死,也可重新加厚地埂,增加盖土厚度,使孵化后的蝗蝻不能出土。
蚂蚱的基本种类有哪些?
![蚂蚱的基本种类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5ab5f1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1.png)
蚂蚱的基本种类有哪些?虽然差别较为细微,但是全世界有将近30种的蚂蚱,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长角蚂蚱和短角蚂蚱。
短角蚂蚱更常见,两种蚂蚱都会在阳光好的日子发出吱吱叫声。
长角蚂蚱比短角蚂蚱要大出5倍而且能飞。
虽然差别较为细微,但是全世界有将近30种的蚂蚱,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长角蚂蚱和短角蚂蚱。
短角蚂蚱更常见,两种蚂蚱都会在阳光好的日子发出吱吱叫声。
长角蚂蚱比短角蚂蚱要大出5倍而且能飞。
1、稻蝗外观特征:体长雄性21~31mm,雌性26~39mm。
体背灰褐色;腹部和各脚绿色。
生态习性:本种是平地与低海拔地区草丛间极常见的蚂蚱。
成虫除了冬季外,几乎随处可见。
主要以禾本科植物叶片为食,早期是稻作的重大害虫。
生活环境:平地地区、低海拔地区〈800公尺以下〉。
生活小环境:草丛环境。
食性:植食性昆虫,包括植物各部位与腐果。
活动时间:昼行性昆虫。
2、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
据统计,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
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
现在人工养殖可以转换为每年四代。
飞蝗有六条腿;驱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
体黄褐色,雄虫在交尾期呈现鲜黄色。
雌蝗体长39.5~51.2毫米,雄蝗体长33.0~41.5毫米。
成虫善跳,善飞。
东亚飞蝗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适应性强,从孵化成幼蝗后,经35天的饲养过程即可为成虫,50天左右肥壮后即可销售,所以时间短、回报快。
饲养1万只东亚飞蝗成虫可达20公斤,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并且购种只一次。
自繁数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多年饲养,不断卖钱,一只雌蝗一次可产卵35~90多粒。
飞蝗之所以受人青睐,是由于它肉质松软,鲜嫩,营养丰富。
经专家分析测定,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39.5mdash;51.2mm,雄成虫33.5mdash;41.5mm。
蚂蚱吃什么能养活,蚂蚱和蝗虫有什么区别
![蚂蚱吃什么能养活,蚂蚱和蝗虫有什么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abf0b0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4.png)
蚂蚱吃什么能养活,蚂蚱和蝗虫有什么区别回答蝗虫俗称蚂蚱,主要分为飞蝗(主要为东亚飞蝗、亚洲飞蝗以及西藏飞蝗)和土蝗。
其中土蝗主要以水稻、谷子、玉米、烟草、芦苇、小麦、豆类、蔬菜、果树、杂草、林木的叶片、嫩茎、花蕾和嫩果为食,而飞蝗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食,尤其喜欢吃芦苇,稗草和红草等杂草,当食物缺乏时,会危害花、大豆和蔬菜等农作物。
一、蚂蚱吃什么能养活1、蝗虫俗称蚂蚱,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
在我国,飞蝗主要为东亚飞蝗、亚洲飞蝗以及西藏飞蝗,其中东亚飞蝗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为严重。
2、土蝗指的是除开飞蝗以外的其他蝗类,食性较杂,主要以水稻、谷子、玉米、小麦、豆类、烟草、芦苇、蔬菜、果树、林木及杂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为食,将叶片啃食成缺刻或孔洞。
当蝗虫大规模爆发时,会将作物啃食成光杆,甚至全部吃干净。
3、飞蝗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食(主要啃食植物叶片、嫩茎和幼穗等地上的所有绿色部分),尤其是芦苇,稗草和红草等杂草,最为嗜食。
当食物缺乏时,会危害棉花、大豆和蔬菜等农作物。
二、蚂蚱和蝗虫有什么区别蝗虫俗称蚱蜢,包括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
1、头部头部主要结构包括触角、眼睛以及口器。
(1)触角:共一对丝状触角,为蝗虫的感觉器官,拥有触觉和嗅觉功能。
(2)眼睛:共一对复眼和三只单眼,其中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一只,为蝗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而三只单眼中,两只分别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另外一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部位,三者形成倒等腰三角形,主要起到感光的作用。
(3)口器:蝗虫的进食器官,包括一片上唇,一片下唇,两片上颚,两片下颚以及一片舌,其中上颚十分坚硬,为切断、嚼碎植物茎叶的主要结构。
2、胸部(1)胸部为蝗虫的运动中心,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并且分别长有一对足,称之为前足、中足、后足(跳跃足)。
(2)蝗虫中胸以及后胸上分别长有一对翅,称之为前翅和后翅,其中前翅(革质)覆盖于后翅上,较为狭长,主要起到保护作用,而后翅(膜质)宽大、柔软,为蝗虫的飞行器官。
蚂蚱的特征三年级
![蚂蚱的特征三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85f6546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c.png)
蚂蚱的特征三年级
摘要:
1.蚂蚱的基本特征
2.蚂蚱的生活习性
3.蚂蚱的种类
4.蚂蚱的繁殖方式
正文:
蚂蚱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其基本特征如下:
1.蚂蚱的基本特征
蚂蚱属于直翅目昆虫,身体细长,通常呈绿色或棕色。
它们的头部较小,有一对触角和复眼。
蚂蚱的翅膀长而薄,使它们能够在空中飞行。
此外,蚂蚱还有六条细长的腿,可以帮助它们在陆地上行走和跳跃。
2.蚂蚱的生活习性
蚂蚱主要生活在草原、农田和树林等地。
它们是典型的草食性昆虫,以植物的茎、叶和花为食。
蚂蚱非常活跃,白天可以在植物上觅食、交配和产卵。
在夜晚,它们通常栖息在植物的茎叶上。
3.蚂蚱的种类
蚂蚱种类繁多,我国常见的有中华大蚂蚱、亚洲飞蝗、亚洲短角蝗等。
这些蚂蚱在体型、颜色和食性上都有所差异,但它们都具有蚂蚱的基本特征。
4.蚂蚱的繁殖方式
蚂蚱的繁殖方式是通过卵生。
雌性蚂蚱会在植物的茎叶上产卵,每次产卵
数量可达数十枚甚至上百枚。
卵孵化后,幼虫会从卵壳中爬出来,开始它们的生活。
蚂蚱的繁殖能力非常强,数量过多时容易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总之,蚂蚱是一种具有独特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昆虫。
蝗虫种类资料
![蝗虫种类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646ab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6.png)
蝗虫种类
蝗虫是一类以植食性为主的昆虫,它们通常生活在草原和农田等植物资源丰富的地方。
蝗虫是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种不同类型的蝗虫,它们在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蝗虫种类。
草地蝗
草地蝗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蝗虫,身体通常呈绿色或黄色。
它们喜欢生活在开阔的草原地带,主要以各类草本植物为食。
草地蝗繁殖能力强,数量庞大,一旦发生虫灾,将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灾害性的破坏。
沙漠蝗
沙漠蝗是适应沙漠环境的一种特殊蝗虫。
它们身体较小且呈现出与沙漠环境相似的颜色,有利于其在沙漠中进行隐蔽。
沙漠蝗生活习性独特,经常会发生大规模的集群迁徙,对当地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稻蝗
稻蝗是一种以水稻为主要食物的蝗虫。
它们通常生活在稻田周围或水稻种植区域,对水稻的叶片和茎部进行大量啃食。
稻蝗能够迅速繁殖并形成大规模的虫群,一旦大量孳生,将对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威胁。
苜蓿蝗
苜蓿蝗是一种主要危害豆类作物的蝗虫。
它们外形特征明显,通常呈现出黑色或棕色,并且拥有发达的跳跃能力。
苜蓿蝗群体生活在草地或豆类种植园地,会大量损害植物的叶片和嫩芽,严重影响豆类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蝗虫作为一类昆虫类害虫,其种类繁多,各具特点。
农业生产者需要加强蝗虫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保护农作物的安全。
愿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进对蝗虫种类的了解,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主要蝗虫种类的识别及分布1
![主要蝗虫种类的识别及分布1](https://img.taocdn.com/s3/m/bd5d84c1fab069dc5022016b.png)
新疆主要蝗虫种类的识别及分布蝗虫的识别蝗虫(locusts&grass hoppers)属直翅目(Orthoptera),蝗亚目(Acridodea=Locustodea),包括蚱总科(Tetrigoidea)、蜢总科(E umastacoidea)、蝗总科(Acridoidea=Locustoidea)的种类,俗称蚂蚱一、蝗亚目的特征头较宽,触角较粗短,一般不超出体长之半,常少于30节。
单眼三个。
前胸背板发达,复盖胸部背面和两侧,在蚱总科(菱蝗类)中向后延伸。
常达到或远超过腹部末端;有时向前延伸,越过头顶。
前翅狭长,较厚,复于腹部背面;后翅宽大,三角形,膜质,静止时呈扇状纵褶,藏于前翅下;少数种类翅退化成鳞片状或完全退化。
有翅的种类一般具发音齿,分别着生于前翅、后翅、后足腿节内侧或外侧以及腹部的侧面,短翅及翅退化的种类发音器常退化残缺;若具发音器,则由后足股节内侧与前翅或腹部摩擦发音。
腹部第一节背板两侧常有一对鼓膜听器,少数种类缺如。
后足适于跳跃,跗节3节;蚱类的前足、中后足跗节2节,末端有爪。
产卵瓣粗短,卵产于土中,形成卵块,外围有胶状物保护,称为卵囊。
渐变态,若虫称为蝻。
二、蝗虫的分类特征蝗虫和其它昆虫一样,全躯可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各部分均又具有若干附属器官,如亚洲飞蝗的结构如下:(一)头部:触角分节明显,一般不超过30节,基部一节称柄节,基部第二节称梗节,其余所有的节通称鞭节。
触角的形状变异颇大,通常有丝状触角、剑状触角和棒状触角三种。
2.口器由上唇、1对上颚、1对下颚、下唇和舌等组成。
上颚颇发达,顶端坚硬,常呈锯齿状,左右不对称,取食不同植物的蝗虫,其上颚齿面常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
(二)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部分组成。
1.前胸前胸背板通常具有纵形隆起的中隆线,它一般呈线状,有时则呈片状隆起或被横沟切割成齿状。
侧隆线位于中隆线两侧,与中隆线平行或在中部向内弯曲,而在两端向外扩展;侧隆线有时不发达或仅呈现为淡色条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蚂蚱的种类
蚂蚱在平时是很常见的东西,特别是在农村,是很容易看见蚂蚱的,蚂蚱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比较大的昆虫,但是蚂蚱其实还是可以用来食用的。
蚂蚱不仅可以用来食用,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人身体的好处是非常多的,蚂蚱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不同种类的蚂蚱所具有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蚂蚱的种类
登倒山:腿功了得。
一般是绿色的,会飞。
体型偏大,有的体长能有7、8厘米。
后腿生有锯齿,劲特别大,号称能”登倒山“。
若是一不小心,被它登到,锯齿会把皮肤,登出血来。
农村娃对它是既爱又怕。
爱它个大又肥,逮一个能顶两三个,又怕被它登下子,破皮受伤。
不过,登倒山的皮偏硬,油炸过后,吃起来,口感偏皮,不够酥脆。
大花鞋:体色褐、绿相间,颇像只大花鞋。
个头也比较大、肥。
非常好吃。
只不过,很难抓。
它能飞出很远,一次抓不住,再抓就很难了。
老婆脚:一般是绿色的,不会飞,只会蹦来蹦去的,很好逮。
个头小小、头尖尖的,很像旧时,女人的小脚。
老农民形象的,称之为:老婆脚。
太小没肉,不稀吃它。
刷么杆:细长如杆,长的跟老婆脚很像,但是比它要大、长
许多,有一对修长的,大长腿。
而且,也不怎么动,农村娃还是很喜欢逮来吃的。
小蹦豆:也叫小肉墩。
顾名思义,体型又短又胖,个头很小。
一般也不吃。
过冬仙:大多数蚂蚱通常只能存活三个季节,到深秋时,便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活不过秋天。
但有一种,却是可以过冬的,体色枯黄,跟枯草颜色相近,待到深秋时节,便藏身在,枯草丛中,能够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这在蚂蚱家族中,颇为奇特。
老农民称它:过冬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