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合集下载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 的
总之 ,作为教师 ,应该时刻把养
成教育放在 自己的议事 日程上, “ 润
物细无声 地进行德育教育。


家访 ,取得家长的配合 ,孩子取得进
步 时也 要 家访 ,因为 此 时家 长 心情 特 别好 ,心 中充 满 希望 与 信心 ,当然 愿 坦诚 相待 ,紧 密配合 。 五 、要通 过 多渠道 进行 德 育教育
生养成 良好的习惯 , 包括 :自主读书; 认 真写 字 :按 时完成 作 业;举止 文
明;诚 实守信 ; 尊 重他 人 ;勤俭 节约 ; 感 恩 等等 。在 日常 的 教学 管 理 中 ,我 们 老 师要 遵 循 学 生 日常行 为规 范 和 学 生 守 则 上 的要求 ,严格 要 求 我 们 的学 生 。 教师 要 检查 学 生校 纪 校
改正错误 。有人说如今 的学校是 “ 文 明监狱 ,老师是 “ 管教” ,如果真
想 深 入 到学 生心 里 。 比如搞 各 种各 样
少能感受到家庭 的温暖和父母的爱 。 因此 ,教师平时要像父母那样关心他
们 的生活 起 居 和 学 习生 活 ,让学 生 们
规等 日常行为规范 ,注重利用思想 品
德 课 的理 论 灌 输和 班 主任 对 学 生 日常 行 为 规范 的强 化训 练 以及学 校检 查 督 促 ,不 断加 强 学生 的养成 教 育 。 二 要 加 强 少先 队 员 和共 青 团员 的模 范 带头 作用 班 队活 动 和 团 队活 动 是 对 学 生进
过对学生的礼仪要求 ,使学生明确做
人 的准 则 。使 法制 和 德 智教 育 生 动活
身感受到学生的成长环境 ,了解家长 的文化修养素质 ,家庭经济状况 ,家 庭人文气氛等 ,有助于教师在教育过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这是一句警示和鞭策我们当今教育工作的名言。

在这个信息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更加关注经济利益和物质满足,而忽视了心灵的培养和道德的修养。

我们必须要重视育心和树德的教育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育人先育心,意味着教育要从心灵层面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需求和人格塑造。

心灵是人的精神核心,涵盖了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等方面。

只有培养学生真善美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情感,才能真正做到心灵健康和快乐成长。

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审美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价值观念,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

树人先树德,强调了德育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品德和道德修养的核心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道德规范,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品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友爱精神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实施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重德育与智育的结合,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德育和智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教育要突破知识灌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注重示范和引导,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只有教育者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价值观念,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和影响。

要注重动态德育,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心态。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和优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追求真理、关心他人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要注重关爱与尊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教育工作者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成才先成人,育才先育德

成才先成人,育才先育德

成才先成人,育才先育德摘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即教育首先应是“成人”的教育。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视网络中的自私自利、腐化堕落等等的影响,常常导致一些初中学生不守规矩,学习马虎,过分关注自我,责任意识淡薄。

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初中学生的“成人”教育尤为重要。

本人作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利用学科进行“成才先成人,育才先育德”的“成人”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学生“成人”教育德育教育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即教育首先应是“成人”的教育。

所谓“成人”就是要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即具有健全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远大的理想的人。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初中生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加上影视、网络中的自私自利、腐化堕落的熏染,常常导致一些初中学生不守规矩,做事不认真,学习马虎,过分关注自我,责任意识淡薄。

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初中学生的“成人”教育尤为重要。

作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如何利用学科进行“成人”教育呢?本人结合教育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与研究。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育人先育德”。

要让初中学生“成人”,首先必须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过:“一个没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礼仪,却有成就、有价值的人,哪儿都是找不到的。

”《中学德育大纲》也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中。

”在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有很多渗透着德育思想的好材料,如:名人事迹、历史故事、发展历程等,教师要发挥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长,找出好的德育素材,有机地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德育深入课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熏陶,使初中学生既接受知识教育,又受到德育教育。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可进行的德育渗透很多,下面介绍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这是一项永恒的教育任务和责任。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让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和良好品行的人。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理念。

一方面,育人先育心意味着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内心的成长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困扰着许多青少年。

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怀和支持学生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只有健康的心态才能支撑学生健康的成长,育人先育心的理念正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健康的成长。

树人先树德意味着教育工作者要以德育为先,注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培养。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才纷纷际际,技术能力是硬实力,但能否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爱心和正直的公民,关键在于道德修养和品行养成。

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引导他们懂得尊重、爱心、诚信等美德,让他们成为有良好品行的人才。

树人先树德的理念正是要求教育工作者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育实践中,落实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理念有许多可行的途径。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来贯彻这一理念。

在课程设置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德育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慈善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的改革,可以更好地实现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目标。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日常教育管理来贯彻这一理念。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学校可以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品德表现进行认可和奖励,激励他们树立良好的品行。

通过日常教育管理的改革,可以更好地实现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目标。

育人先“育心”,育才先“育德”

育人先“育心”,育才先“育德”

育人先“育心”,育才先“育德”作者:钟俐云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24期【摘要】小学德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着关键性的教育引领作用。

小学德育工作者,需要时刻谨记“育人先‘育心’,育才先‘育德’”的教育宗旨,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导向,大力开展小学德育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并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时刻重视完善自身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建立起优秀的道德品质,将小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德育;立德树人;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的德育,不仅关乎学生自身成长、成材,而且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输送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性教育事业,容不得教育工作者的丝毫懈怠。

在小学德育的领域中,广大德育工作者应当“从心出发”,利用自身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关心、对教育事业的热心、对学生的爱心,真正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发展环境,促使学生在德育发展的带动下,更为有效地实现全面发展。

以下结合具体小学德育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一、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导向“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基本导向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

我们在小学德育的具体开展过程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于帮助学生认识“三个倡导”的重要内涵,促使学生能够对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先进价值导向产生了解,帮助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作为自身的日常行为规范标准,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德育发展。

例如,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根据“文明”“和谐”“自由”“法制”“诚信”等具体的价值导向,开展了形式丰富的主题班会以及专题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过程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重要道德意义,从而切实提升了小学德育的教学实效性。

二、大力开展小学德育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小学德育的教育,同样离不开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

这是一句简短而深刻的箴言,决定了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和基本原则。

它告诉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首先注重培养他们的内心世界,注重他们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育人先育心,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智素质。

心智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只有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能力也是心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情感智慧,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学生的情感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他们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情感关系,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创造能力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只有具备创造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创新的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创造。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是一条面向未来的教育之路。

唯有注重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品德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时刻铭记这句箴言,努力培养学生的心智素质和道德品质,培养他们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高尚道德的人,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贡献。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理念和使命。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但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孩子的心灵成长和品德培养。

正如一位知名思想家所说:“教育应该是培养品格的活动,而不是填鸭子一样向学生灌输知识”。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育人先育心,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孩子的心灵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因为只有健康成熟的内心才能支撑起一个完整人格的形成。

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让他们的内心充满正能量和乐观向上的力量。

树人先树德,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人心浮躁的现象愈发凸显,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做一个有爱心、责任心和担当的人,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学会承担责任、勇于担当,学会坚守诚信、尊重公平。

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孩子们拥有的品格与品质。

在实践中,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意味着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贯彻这一理念。

我们要注重孩子们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与情感表达能力。

我们要用爱心呵护孩子,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我们要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不仅要有知识、技能,更要有品格、修养,不仅要有学术成就,更要有人格魅力。

我们要注重道德教育,塑造孩子们的品德风采和道德情操。

我们要让道德成为孩子们成长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益、对家庭有力、对自己有信心的人。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肩负着培养未来一代的责任,要联手合作,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目标。

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的理解

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的理解

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的理解
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意指要先从培养自己开始,从自身品德出发,为人民树立榜样,让他们效法、向往,从而道德高尚、党性坚强,这不仅是一句口号,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凡非真正在实践中模仿自己的人,不能带头树立榜样。

就拿教育领域来说,教师作为搭起师生桥梁的桥梁,时刻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多学多研究,不断引领学生进步;时刻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多深入参与、实践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积
极向上地影响学生成长。

另外,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还包括全面发展自己的行为举止,以身作则、以行动言教。

社会中的一切正直公正、负责任的行为和举止,都是我们榜样的基础;所有可以增强
教育专业技能的行为,都是一种值得倡导的社会公德。

特别是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要积极乐观、欢笑之中,让学生有了良好心理素质和良好认知习惯,而节欲、宽和、体恤和谦虚等优秀品格,也可作为我们教师带头示范的行为和举止。

总而言之,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其实就是要我们狠抓自身全面修养,从身边从自己做起,从言行之处巩固党性,让宣传“育人先育己、立德先立人”的理念不断影响人们,前行。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这是一句古训,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民族,渗透进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在当今社会,这句话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这句话的内涵,并探讨在当今社会中如何贯彻落实这句庄严的教诲。

我们来解读“育人先育心”这句话。

育人,就是培养教育下一代,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而育心,则是指培养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品德。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灵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举止和处事态度,只有在心灵上得到健康的培养的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的环境,我们更应该重视育心这方面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品格,让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要首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校也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使之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我们急需有良好品德的人才。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底线,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直、诚实、守信、友爱、勤俭等良好品质。

学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时,能够理智、正义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

如何在当今社会贯彻落实这句庄严的教诲呢?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德育方案,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育才须先育德 成才须先成人

育才须先育德 成才须先成人

3 . 提倡 “ 和谐家教”的理念。所谓 “ 和谐家教” ,是一种协调
其一 ,重智轻德 ,家庭教育观偏离教育本质 。 和兼顾社会需求、家庭期望及个人理想的教育模式。和谐家教的根 父母只关注学业和分数 ,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 、行为习惯 、情 本 目的是要让孩子能够真正有益于社会 ,并能够幸福地生活。
在 亲戚 家 中。 由于思 想观 念 落后 ,对 孩子 的照 顾也 只 限于 让他 们 吃 数论人才、以升学率论效率的质量观,确立德、智、体全面发展 , 饱穿 暖 ,而 对他 们 的思想 成长 、情 感世 界却 很少 关 心 ,也不 知 道应 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质量观。不仅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 ,也重视非 该关 心更 不 知道 如何 关心 。另 外 由于监 护人 自身文 化水 平有 限 ,无 智 力 因 素 的 培养 ;不 仅 重 视 单科 的教 学 目标 ,也 注重 跨 学 科 的 目 法与 老师 形成 有效 的 沟通 ,不 能更 好地 促进 孩 子 的学 习及身 心健 康 标 ;不仅重视统一要求 ,也重视因材施教 ;不仅重视知识 、能力的 成长 。 培养,也重视品德的陶冶等等。 其三,亲情缺乏 ,身心成长需求得不到满足。 2 . 建 立健 全 学生 档 案机 制 ,成 立德 育 教 育领 导小 组 ,抓 好 思想 由于 离 校 远 ,上 学不 方 便 ,或 很 多 学 校 实行 寄宿 制 ,每 周 只 品德教育。领导小组给每个学生确定联系人 ,指导监护人。学校原 允 许 学 生 回 家 一 次 。这 直 接 导 致 了 父母 与 孩 子不 能 及 时有 效 的 则上 每周 对 学生 家访 一 次 ,做到 学校 、监 护人 、联 系人 互相 沟 通 , 沟 通 ,孩 子 长 时 间 得 不 到 父 母 的关 爱 ,久 而 久 之 就 会 导 致 性 格 并定 期 向其在 外务 工 的父母 通 报 。 3 . 寄宿制学校 ,设 立专职的管理人员 ,负责对住校生进行思 孤僻 ,心理 承受力脆弱 ,不愿与别人 相处 ,在 思想 、行 为和心 理 上容易发 生偏差 ,不利 于孩子 的心理成长 。此 外离开 了父母 想、情感教育和 日常生活的集中管理。学校为学生建立学习和生活 的直 接 管 教 ,大 多 数 学 生 都 对 老 师 及 亲 人 的 管 教 感 到 反 感 ,放 档案 ,开设亲情热线电话 。外 出打工的家长可以经常与学校和 自己 任 自我 ,有 的还会沉迷 于电子游戏或 网吧 ,甚 至受到不 良少 年 的子女保持联系 ,经常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 ,帮助孩子健康 的影 响 而 误 人 歧 途 。 快乐成长。学校应特别关注少部分同学的心理需求 ,开设心理工作 其 四 ,导 向偏 差 ,学校惟 求 学生 的考试 成 绩 。 室 ,为学 生进 行 心理 微 调 。我校 的 心理工 作 室 ( 花 季心 语 ) 就 发挥 “ 惟 升 学 者 是 人 才 ,惟 升 学者 能成 才 ” 的功 利 性 观 念 侵入 校 了很好 的作 用 。 园 ,应 试教 育下 只重 成 绩 的单 向突进 演化 出 升学 的 巨大压 力 ,往 往 是导 致未 成人 各种 问题 的主要根 源 。 其 五 ,社会 环境 ,人 才观 与用 人机 制不 完善 。 目前 ,社 会 上 的 人 才 观 、就 业 观 、用 人 机 制 等都 存 在 问题 。

育才先育德

育才先育德

育才先育德育才先育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人为了追求一些利益和目标而忽略了道德和情操方面的培养。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伤害,也对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因此,在教育中品格培养必须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师应该注重品德教育中的基本原则,首先,树立正面榜样。

学校教育中的每一个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求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并且将这种精神培养成学生群体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注重道德教育的灵敏性。

学生的道德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构建的。

因此,要考查学生的道德背景,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

同时,要意识到道德是做,不是说。

教育者需要注意组织学生行为的方式,以帮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内化道德规范和理念。

还应该注重道德的普及性。

在学校中,教师应该关注不同地区、文化和年龄的学生,在教育中灵活应对不同情况,以便使教育思想能够更广泛地传播。

此外,品德教育中天然的教育方式是例外与制度教值。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通过制度和举例来扩展品德规范,从而对学生进行一种贯彻教育到生活中的品德指引。

学校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对于品德教育而言尤其如此。

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序、规范、纪律和正义的环境,为品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制度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校中遵守规则和制度,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从而逐渐建立起正义的品德观念。

举个例子:以“贪污勾结”为题的案例分析就是非常好的品德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社会中一些反社会的不良行为,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到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危险和不良影响。

所以,在教育中要注意育人先育德。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品德教育的责任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品德感受,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校中建立人格成长的基石。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良好的公民,才能在改革开放中的社会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育才县育人,育人先育德

育才县育人,育人先育德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野竹坪小学向萍2012年我走出了大学校门,走上了教师岗位。

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班主任的工作,同时,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

做了教师,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最平凡的职业,同时也是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

我们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教育着民族的未来,三尺讲台是我们的终生舞台,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而教学先行,应以德育为首,从无数有成就的莘莘学子身上,我们看到:识高是基础,而德厚才应是他们成人的内核所在。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教育管理者,我一直坚信着“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为了培育德才兼备的学生,我们不断努力着。

一、做好六心活动,见证学生成长我们保靖县教育局于2015年3月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六心”教育活动,我校积极响应号召,加入到“六心”活动大队伍中。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六心”教育这项活动,大力在学校宣传、推广。

每班学生每人一本六心银行登记本,让学生将自己每天在学校的表现以存分的形式记录下来。

给学生强调,优点折成一定分值存入,缺点贷出、纠正补存。

每个月评一次“最佳六心”学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开始实行的时候,困难重重,学生们不会登记,草草的只登了个分数,有些学生弄虚作假,记假分。

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规范合理的登记。

我们强调,只要你今天做的好事你都可以登记下来,好事不分大小,帮助同学、拾金不昧、主动捡垃圾、主动跟老师问好、积极完成作业、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等都可以登分。

这样一来,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存分这么简单。

为了规范登分,我们要求学生在登分时把自己存分、减分、续存的原因简要的记录,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知道你到底是为哪些事情而记载。

这样一来,学生们做起来有劲了,原来不一定成绩好才行,平常做些小事也可以加分。

渐渐地,学生们有礼貌了,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了;做好事的人多了,爱学习的人多了。

二、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习惯书籍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最伟大的东西,它小到单细胞,大到宇宙,它包罗万象,能带给孩子们不同的生命的体验。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第一篇: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网络游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单亲、离异、流动家庭……这些都是摆在班主任工作面前的难题。

当好班主任难,当好中职班主任更是难上难。

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几乎没有入学门槛,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组织纪律性、行为习惯等方面也不好。

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少年多志、朝令夕改”的青春期。

他们忽而表现出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充满热情,但稍有一点挫折或不满,又变得悲观和失望。

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不良引诱时,很容易失去理智,误入歧途,染上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面对重重困难,作为一名中职服装专业的班主任,如何才能让学生不虚度年华、学有所成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做到“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做事先做人,育人先育德著名教育家斯霞指出:“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个“三品之说”值得深思。

中职生在应试教育者眼中就是被普通高中招生淘汰掉的“次品”。

当中职生走在大街上,有人问:“你读哪所学校?”如果学生说是中职学校,别人就会投来不屑的眼光。

在以学历论英雄的评价体制下,中职生常常感到前途一片迷茫,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

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什么是人才呢?人才就是“人”和“才”的结合。

诚实、善良、富有爱心,这些代表人文情怀的东西就属于“人”的部分,简称“人格”。

“才”就是能力、聪明才智、知识技能。

常言道:“万事德为首,百业德为先”。

如果把“人”与“才”放在一起相比,“才”只是处于零价值的地位。

“才”的价值只有依靠良好的“人格”方能显现,人格的分值越高,人才越有价值。

人格就像阳光雨露般沐浴着“才”。

知识也好,能力也罢,只有通过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滋润,才能生机勃发,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对整个人类有益。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包钢五中德育工作理念与实践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

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营造了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为我校的跨越式和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作为一所学校,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我校的发展印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教学的成功来自德育教育的成功。

我校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到以下几点:1、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

学校领导开拓创新、高屋建瓴,树立全新教育办学理念。

建校伊始,就提出:“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处为中心的职能处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生会、团委等群众学生团体的三级德育工作队伍,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德育体系,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教育途径,营造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2、育智先育人首先学生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

育才先育德

育才先育德

育才先育德育才先育德,这是一句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言,也是对教育理念的深刻诠释。

育才,即培养学生的才能,使他们具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先育德,则强调要先培养学生的品德,让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这句名言深刻地反映了“以德育人”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教育的目的,绝非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这正是“育才先育德”所强调的核心意义。

如果一个人只有才智而缺乏道德,那么他的才智也许能够带来一时的成功,但却很难带来持久的幸福。

因为只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才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与幸福的保障。

教育必须以德为先,要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根本目标,让他们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育才先育德”呢?这需要教育者在教育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智慧。

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与榜样。

一个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靠教育者的示范和引领来实现。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者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品行培养。

要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孝顺、懂得尊重,懂得关爱他人,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教育者要注重课堂外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教育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责任和担当,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品行。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育才先育德”,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育才先育德”,这句名言对于当今社会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那么简单,更多的是要培养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

“育才”先“育人”

“育才”先“育人”

“育才”先“育⼈”德育,是教育⼯作的核⼼。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全过程以及学⽣⽇常⽣活的各个⽅⾯,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学⽣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和保证的作⽤。

要开展好学校德育⼯作,除了重视“学科育⼈”之外,还应以下五个领域进⾏有效拓展。

⼀、经典育⼈―――从博⼤精深的中华⽂化中汲取德育营养⽂化,是维系⼀个国家的精神纽带。

中华⽂明绵延五千年,并始终保持着勃勃的⽣机,其巨⼤的包容性和⾃我修正能⼒是有⼒的保证。

传统⽂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有价值的道德理念,⾄今仍然具有强⼤的⽣命⼒。

深⼊挖掘和利⽤传统⽂化中的道德精髓,对于加强学校德育⼯作、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把中华传统⽂化纳⼊校本课程教学体系,可以通过举办中华经典讲座、古诗⽂诵读、戏曲欣赏、社交礼仪学习等形式,加强中华传统⽂化的教育和熏陶;也可以利⽤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民族传统节⽇,培养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节,弘扬中华传统⽂化。

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的年龄特点,加强对以下三⽅⾯内容的教育。

⼀是《三字经》。

这是我国⼴为流传的道德经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化遗产。

⾃宋朝以来,流传了七百多年,可谓家喻户晓。

其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些民间传说等,⼴泛⽣动⽽⼜⾔简意赅。

三字⼀句的韵⽂脍炙⼈⼝,极易成诵。

“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更重要的是,还能提⾼学⽣的道德认知⽔平。

⼆是《弟⼦规》。

它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成,集中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成,是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

列述了弟⼦在家、出外、待⼈、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对提⾼个⼈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学⽣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的上佳读物。

三是《道德经》。

这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部著作,为其时诸⼦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对于中学⽣⽽⾔,学习《道德经》就是要做⼀个有道德的⼈,树⽴培养理想⼈格,确定⼈⽣的信仰和价值观,以获得做⼈办事连绵不绝永不枯竭的动⼒和信⼼。

育人先育德 育德孝为先

育人先育德 育德孝为先

育人先育德育德孝为先
闻羡华
【期刊名称】《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年(卷),期】2022()6
【摘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形成了传统美德,孝德更是
其中的精髓所在。

《小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
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

”那么,如何才能将孝
德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在具体践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维度,使学生可以感知孝、走进孝、践行孝。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闻羡华
【作者单位】南通市海门区育才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2.百行孝为先,百育德为首——浅谈课堂内外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
3.小议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
4.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
——试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5.百行孝为先,百育德为首——浅谈课堂内外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育才先育德

育才先育德

育才先育德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认为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多元化,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也在逐渐改变。

传统意义上的育才被逐渐转变为‘育德先’,即在培养人才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

育才先育德的理念是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一理念的提出,是由于现代社会面临诸多道德问题和思想理念的多元化,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只有通过育德先育才,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有责任心的人才。

育才先育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生的素质不仅仅体现在学术成绩之上,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的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育才先育德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问题层出不穷,人们的道德底线逐渐模糊。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育的责任就更加重要了。

通过注重育德的教育,学校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育才先育德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行为不仅仅关乎自己,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利益。

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才能主动关心社会、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育才先育德的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懂得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公民意识。

育才先育德可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品德教育的社会,必然具备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文明素质。

通过育才先育德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操守和品德修养,使他们成为社会的阳光公民,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育才先育德的理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有责任心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5月25日至2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中指出了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的人才建设理念。

我深表赞同。

人才乃立国之本。

人才建设的重心是人才的培养,“德才兼备,德为先”,
儒家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家园,也构建了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并影响着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被西方伦理学家称为道德金律,是普世道德观的构成基石。

儒家思想向来重视修身,认为“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孙中山先生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中国最早,最系统的人生哲学。

梁濑溟先生将重视修身称之为“向内用功” “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为内在修为的外拓,这也是儒家思想中一个人成才的最高境界了。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即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身”是升华自己心灵的高度。

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修正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方向,从而确定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

育德的过程就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过程。

“德为立身之本” 可见,育德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

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决定着德作用的范围。

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育德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才的培养,不可偏颇一方。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必须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

首先,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是人才成长的原动力。

理想和信仰是我们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也是人才成长的航标和原动力。

理想和信仰可以让一个人在这个物欲过度诉求,精神世界空虚的时代里,荡涤心灵的杂质,保持一种“笑看花开花落,景观云卷云舒”的平和心态;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信步闲庭”的坦然心境;
一种“低头向暗壁,千呼万唤不一回”的坚韧品质,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去奋斗,不断鞭策自己去学习,进步,必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次,不断学习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支撑。

毛主席说过:“活到老,学到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学习上除了“勤”和“苦”二字外,是没有其它捷径可走的。

立志成才就要用“天道酬勤”这是一条铁律鼓励自己不断的学习知识拥有特长而有前途,有多种技能而有多种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进而实现理想和追求这一最有分量的生命承载,
最后,“人尽其才”的育才观念是人才成长的外在推动力。

所谓:用人之长,天下皆可用之才;用人之短,天下皆无用之辈“。

每个人都有他的禀赋和特长,“犬能守夜,司晨不如鸡;马能行千里,犁田不如牛。

”人才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成长模式。

“九方皋相马,不识其毛色,不辨其雌雄,只看其是否具备了千里马的资质”“人尽其才”就是要根据人才的特点和特长去培养,塑造,使其才能的发展最大化。

温总理说过:“我们确实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心里装着国家和世界。

同时又需要一些脚踏实地的人,踏踏实实的去做苦功夫”我们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什么样的人才都要有,什么样的人才也都有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只有全社会都树立“人人皆有其才,人人皆能成才”的育才理念;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构成体系;努力形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开放局面。

才能实现我国人才建设的战略目标,进入世界人才强国的行列,最终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