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复习课评课案例

合集下载

评初三历史复习课

评初三历史复习课

评初三历史复习课历史组陈兰红今天听了王老师一节复习课,受益匪浅!。

960年—1368年是宋元时期,历时460多年。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与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

对于本单元的内容,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头绪凌乱,难以形成整体印象,王老师用总括法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重要的史实,采用各种不同方法加以引导,展示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

第9课,第10课,第12课这三课是政权建立的基本史实,王老师采用图示法教学,分别标明建立的时间、建立者、政权名称,民族,都城。

既明确知识点,各自的地理方位,又形象地反映出它们之间战与和的关系。

讲与练相结合,适当的阶段小结,提升整合了知识点,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11课,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教师适时总结加强统治措施,这是政治上,那么经济上怎么样呢?课件展示,列出题条,此环节王老师是采用简略处理。

建议应该进行经济分类展示,如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生活等。

这样学生更容易形成知识网络,留下深刻印象。

第13课,第14课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采用表格形式提炼知识点,教师语言生动,引经据典,如讲述司马迁的故事,司马光的故事,这些在新授课时应该都讲过,将知识再现,进行横向对比,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体感觉王老师的这节复习课,是一节成功的复习课。

他采用了讲练相结合的形式,方法多样,不枯燥,内容涵盖面大,教师语言生动,引导重点突出,依据大纲有取有舍,对知识进行恰当整合,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记忆。

课堂学生提问率高,注重提问顾及个别学生和应关注的问题生,可以说,如果我是一名学生,感觉有很大的收获,不枯燥,不迷惑,是一种易于接受值得推广的复习形式。

今天听了高玉国老师的一节初三复习课,有很多收获!高老师非常注重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思想引领,可以说如果从思想教育上来说,也是一节不错的德育与智育互补并行的示范课。

课前他首先和一些学生交流,过去的自己是什么样,现在的自己有什么改变或者进步?学生坦然叙述,有进步有尴尬,那么我们怎么端正这节课的学习意志品质呢?都有真诚的态度,课堂气氛融洽。

初中历史复习课评课案例[最终版]

初中历史复习课评课案例[最终版]

初中历史复习课评课案例[最终版]第一篇:初中历史复习课评课案例[最终版]初中历史复习课评课案例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

课堂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

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落实较好。

二、教学内容课堂的时间分配比较科学合理,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

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重难点非常突破,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到位。

课堂中选取了许多相关习题材料,非常贴切地解决了复习课的相关问题,而且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亮点:1、课堂导入简洁、自然。

利用提问直接切入正题,也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感情共鸣,很快进入复习佳境。

2、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采取调查学生情况的方式,给了每个学生足够的复习空间和时间。

3、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展示相应的问题材料,并提问“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半开放的问题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课本上“动脑筋想一想”这块内容中的材料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是相对较难的,课本所指示的是让学生直接解释其表达的观点,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太难。

教师从实际学情出发,利用很多针对性的问题将各个材料承接起来,问题贯穿材料始终,层层突破,非常自然地解决了许多相关问题,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资源。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课堂起伏,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来调整学生的思维活力。

比方说自查、互查和抽查等形式的变换,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四、教法学法本课以“自主互助”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导学、问题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自主互助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是整堂课的一大特色。

初中历史评课稿 (1)

初中历史评课稿 (1)

初中历史评课稿 (1)介绍本文档是一份初中历史评课稿,用于评价一堂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堂内容这堂历史课的内容是关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老师使用了多媒体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技术和农民生活。

课堂上还进行了一些互动讨论,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在这堂课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下是一些使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 视听教学:通过多媒体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如讨论或合作任务。

这种合作研究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农田、农具和农民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古代农业的实际情况。

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和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得到以下评价:1. 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展示了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2. 知识掌握扎实:学生能够准确记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理解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3. 教学方法多样化: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和互动中得到了全面的研究和理解。

优化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对这堂课的一些优化建议如下:1. 结合案例讲解:在讲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

2. 激发思考:在互动讨论环节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多样化评估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如小组展示、个人写作或综合测试,以全面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结综上所述,这堂初中历史课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优化建议,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点评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点评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点评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以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为载体,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二、教学案例概述本案例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

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亮点1.导入新颖,激发兴趣教师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辛亥革命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革命事业的艰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史料运用得当,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史料,如文献、图片、地图等,使学生能够全面、立体地了解辛亥革命。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多个情境,如革命志士的英勇事迹、民众的生活状况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情感。

4.注重双边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不足1.课堂节奏把握不够恰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启发式教学,导致课堂节奏较为松散,部分学生可能对重要知识点掌握不牢。

2.部分史料难度较大,影响学生理解教师在运用史料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部分史料难度较大,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导致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五、建议与展望1.优化课堂节奏,确保知识点掌握教师应适当调整课堂节奏,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与巩固,确保学生对重要历史知识点的掌握。

2.注重史料的筛选与处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运用史料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筛选适合学生的史料,并对其进行适当处理,以提高教学效果。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最新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历史不断地在重演,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历史经验,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历史是一条沉重的负担,过去的阴影会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现在和未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篇1一、考试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我所带班级初三6、7班级历史成绩总体下滑,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

现归纳如下:失分原因:从试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失分较多的题是第23、24、25、28和36题。

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1、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

如第24题,此题首先要读懂古文,而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获取信息,造成答题困难,从而失分。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如36题,这道题目失分率相当高。

主要是对材料了理解不准确。

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对一些地理概念比较陌生。

如第28题失分较多,如在材料中,提到古巴和海地,这是美洲的,好多学生不知道5、材料题失分较多。

原因是综合性比较强,训练也较少,学生没有注重方法,随意性比较大。

二、今后的对策:1、强化训练。

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

检测试卷要创新,问题情境要精妙,要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比较、综合的能力。

2、个别辅导。

对于各科成绩都较好,而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全年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激发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牵引着他们探究历史的奥秘,靠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4、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初中历史万能评课稿

初中历史万能评课稿

初中历史万能评课稿初中历史万能评课稿篇一:初中历史评课稿篇一:历史评课稿历史评课稿:《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课题: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授课人:李建磊地点:乔集中学八(8)班教室教学过程简介:优点:1、把任务分到各组,通过预习提出了一些预习题目;2、学生能够积极回答提问;3、老师的讲解弥补了学生准备的不足。

不足:1、老师讲解过多;2、黑板没能充分利用:只用了三小块,还是写的一些预习题。

建议:李老师是新参与进来的实验老师,还需要和大家一起共同摸索历史及其它副科教学如何使用好杜郎口模式。

这也是我校课改实验小组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1、从本课我发现师生没有充分的课外参考材料,几乎就拿一个课本说事,也只照本宣科,用书上的文本讲讲,问问,念念,画画。

如何走出课本,高于课本,我想杜郎口课堂教学实录的相关内容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

象本节课中介绍英雄事迹和历史大事件的内容,可建议小组采用表演、小品、诗歌、演讲等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加以再现。

2、如何准备更多的丰富材料,老师可利用卫星ip教学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或指导学生进行收集。

我校现有条件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而我们需要的是有这种意识。

3、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家学英雄的高尚情怀,书上的课后资料就有这方面的建议,如影视欣赏《甲午战争》。

4、师生通过各种渠道准备的材料和题目可在课前写在黑板上,每节课都把黑板充分利用好,也是副科提高教学效率的可行之道。

5、这也给信息技术课老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应该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科老师也应就自己本学科的特点与信息技术课老师搞好沟通初中历史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张老师执教《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一堂课,值得回味之处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历史课教学是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张老师通过设置9个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了思考力,发展了历史思维,这也是目前考试形式下一种好的历史教学方法,值得历史教师借鉴。

初三历史复习课《百家争鸣》评课稿

初三历史复习课《百家争鸣》评课稿

初三历史复习课《百家争鸣》评课稿初三历史复习课《百家争鸣》评课稿一、注重方法的指导1、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初三毕业班的学生马上就要迎来自己人中的第一次最重要的考试,对解题方法的指导是初三毕业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必须要提高的能力。

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

如:要求学生“请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的作用”,第一个学生在回答时说通过丝绸之路使我国的丝绸、陶器、铁器、漆器等商品运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

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流行的马球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李老师说这题是用史实来说明作用,这位同学回答的答案中“史实”有了但是丝绸之路的“作用”呢则没有答到,正确的答案应是“史实”加“作用”给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了很好的榜样。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知识点在上新课的时候老师们都讲过了,学生们对所复习的内容已经缺乏了新鲜的感觉,如何让学生们在复习课上有新的感觉,如何把复习课上出新意来、上得有好的效果,是上复习课的一大难题。

李老师对课的基本知识点做出了较好的处理,如孔子的思想有很多,李老师在上课时问学生“仁”“德”“礼”这是对谁的要求,学生答是对统治者;“有教无类”是对谁的要求,学生答是对教师;“温故而知新”是对谁的要求,答是对学生的要求。

李老师不是简单的说“仁”“德”“礼”是政治方面的思想,其他是在教育方面的思想,而是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如果说复习是炒饭的话,李老师的复习课则是“蛋炒饭”。

二、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李老师在上复习课时,注重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系统化。

如在讲述孟子的“仁政”时问,古代的众多君王中谁对这一思想运用的较好,同学们答是唐太宗李世民;李老师又说同现在的什么思想相似,同学们答是“民生”思想。

中学历史评课稿万能模板5篇

中学历史评课稿万能模板5篇

中学历史评课稿万能模板5篇
1.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中学历史课的评课稿,旨在帮助教师拟定一份完整、有条理的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效果。

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 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概念;
- 理解历史事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 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3.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以下主题:
- 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 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研究;
- 地理与历史的关系;
- 历史与时代变迁。

4.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 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视听辅助教学;
- 组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历史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5. 教学评价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日常作业与课堂互动;
- 课堂小组合作项目的成果评价;
- 期中期末考试及历史探究报告的评阅。

以上是本中学历史评课稿的基本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希望本课程能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提供一份参考,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成效。

感谢您的阅读!。

初中历史教研课的评课(3篇)

初中历史教研课的评课(3篇)

第1篇一、前言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文化素养和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历史教研课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教研课评课,旨在对本次历史教研课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历史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本次教研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2. 讲授新课(1)抗日战争的爆发原因教师通过讲解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件,分析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抗日战争的过程教师通过讲解抗日战争的各个阶段,如局部抗战、全面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等,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3)抗日战争的影响教师通过讲解抗日战争对国内外的影响,如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课堂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抗日战争的历史精神传承下去。

四、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参与度本次教研课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发现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3. 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本次教研课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方面本次教研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 教学内容方面本次教研课的教学内容较为全面,但在讲解抗日战争的影响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优质文档】初中lishi评课案例-推荐word版 (13页)

【优质文档】初中lishi评课案例-推荐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lishi评课案例篇一:初中历史复习课评课案例初中历史复习课评课案例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

课堂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

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落实较好。

二、教学内容课堂的时间分配比较科学合理,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

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重难点非常突破,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到位。

课堂中选取了许多相关习题材料,非常贴切地解决了复习课的相关问题,而且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亮点:1、课堂导入简洁、自然。

利用提问直接切入正题,也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感情共鸣,很快进入复习佳境。

2、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采取调查学生情况的方式,给了每个学生足够的复习空间和时间。

3、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展示相应的问题材料,并提问“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半开放的问题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课本上“动脑筋想一想”这块内容中的材料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是相对较难的,课本所指示的是让学生直接解释其表达的观点,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太难。

教师从实际学情出发,利用很多针对性的问题将各个材料承接起来,问题贯穿材料始终,层层突破,非常自然地解决了许多相关问题,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资源。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课堂起伏,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来调整学生的思维活力。

比方说自查、互查和抽查等形式的变换,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四、教法学法本课以“自主互助”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导学、问题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自主互助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是整堂课的一大特色。

初中历史教案和评课

初中历史教案和评课

初中历史教案和评课
课题:古代希腊文明
教学内容:希腊古代历史、文化、艺术
教学目标:
1. 了解希腊古代历史的基本发展轨迹;
2. 了解希腊古代文化和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希腊古代城邦制度;
2. 希腊古代文化和哲学;
3. 希腊古代建筑和雕塑。

教学方法:
1. 演讲讲解;
2. 图片展示;
3. 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古希腊的地图和文物图片,引起学生对古希腊的兴趣;
2. 讲授:介绍希腊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的基本背景和发展过程;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希腊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4. 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学资源:地图、图片、文献资料
【评课范本】
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希腊古代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基本特点,增强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希腊古代城邦制度,文化和哲学,建筑和雕塑。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引人入胜,通过展示地图和文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讲授环节详尽全面,结合图文资料讲解古希腊的发展历程;分组讨论环节活跃热烈,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对古代文化的思考和理解力;总结环节简洁明了,对学习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

教学方法:多种方法有效结合,演讲讲解、图片展示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评价: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学生表现积极参与,教学目标达成明显,整体评价优秀。

【教学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

初三历史复习课评课稿

初三历史复习课评课稿

初三历史复习课评课稿初三历史复习课评课稿采众长,促发展山东省潍坊新华中学孙文香学校组织了组内听评课活动,目的在于促进老师的发展。

在听了郑老师和王老师的复习课之后,确实收获颇丰,这两堂课从大的方向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是比较成功的课改课。

郑老师和王老师的自主复习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环环相扣。

整堂课是通过教师的精新设计和学生的自主互助复习、检查进行的,课堂气氛轻松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谈我的粗浅看法: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

课堂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第一是知识能力目标;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

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以及引导,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细致的认识了解,不仅知识目标很好地达成,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落实较好。

整节课始终贯穿着情感的熏陶,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更使本课的情感得以升华。

值得商榷之处:复习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有效资料、整合分析资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课前学生的准备中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这一目标是不是在复习课中都不能设计和实现呢?二、教学内容课堂的时间分配比较科学合理,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

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重难点非常突破,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到位。

课堂中选取了许多相关习题材料,非常贴切地解决了复习课的相关问题,而且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能有效地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初中历史优秀讲评课教案

初中历史优秀讲评课教案

初中历史优秀讲评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和特点;2. 掌握商代至周代的君臣关系和分权制度;3. 能够分析商周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周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和特点;难点:商周君臣关系和分权制度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商周政治制度演变过程的图表、商周时期的历史文献资料等;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看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有什么样的君臣关系和分权制度?二、讲授(1)简要讲解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和特点,介绍商周君臣关系和分权制度的基本情况。

(2)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图表,详细分析商周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商周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四、总结(1)总结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和特点;(2)强调商周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五、作业(1)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商周政治制度的观点和体会;(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和特点,掌握了商周君臣关系和分权制度。

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的历史认识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初中历史评课稿范文(共7篇)

初中历史评课稿范文(共7篇)

篇一:初中历史说课稿:《戊戌变法》说课稿范文初中历史说课稿:《戊戌变法》各位评委专家:我说课的题目是:“戊戌变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要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将从教材、方法、过程三个大的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把握。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戊戌变法”是新编教材上册)第二章的第七节,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地位非常重要。

一方面,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继续: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饱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希望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来寻求救亡图存之路。

但最终,由于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的措施触及到顽固派利益,变法运动遭到扼杀。

这样的结果,又进一步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思,为之后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作了铺垫。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也标志着中国人开始跳出了“中体西用”的迷局,越过学习“器物”的层面,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步骤;同时,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考虑到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有变法的背景,兴起,高潮(百日维新),结果,评价等,本课教学准备用两个课时。

第1课时主要解决变法的背景、兴起;第2课时,继续完成变法的高潮、结果以及评价。

为了教学内容、过程的连贯性、延续性,应安排连堂课。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地方,一是康、梁的维新思想。

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

它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它的产生发展也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

另外,变法的内容也是重点。

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变法的本质,也可以在比较中发现维新思想与变法内容的差异。

从而体会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社会改革的不易。

初中历史教研组评课(3篇)

初中历史教研组评课(3篇)

第1篇一、背景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初中历史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及教研组全体成员参加。

本次评课活动旨在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剖析,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1. 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为教师提供改进方向。

3. 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增强初中历史教研组的凝聚力,推动教研组工作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活动共展示了三节初中历史课,分别为:八年级上册《秦汉的统一与巩固》、九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和九年级下册《隋唐盛世》。

2. 教师自评展示课后,三位授课教师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自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3. 同行评议同行评议环节,其他教师针对三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优点和不足,并给出了改进建议。

4. 教研组讨论教研组讨论环节,全体成员针对课堂教学展示、教师自评和同行评议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共同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四、活动总结1. 课堂教学展示本次课堂教学展示的三位教师都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们能够准确把握教材,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与联系,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自评三位授课教师在自评环节中,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体现了良好的自我反思意识。

3. 同行评议同行评议环节,教师们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教研组讨论教研组讨论环节,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不足等。

初中历史的说课与评课教案

初中历史的说课与评课教案

初中历史的说课与评课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历史》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主要特点,明确华夏、夏朝、商朝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主要特点,夏、商两代的重要特点。

2. 难点:夏朝和商朝的历史资料解读及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初步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介绍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引发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兴趣。

2. 导入新知识:介绍华夏、夏朝、商朝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3. 深化教学: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根据给定的历史文献资料对夏、商两代进行分析和解读,深入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

4. 拓展延伸:学生进行相关的历史资料分析和解读,探讨夏、商两代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5. 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巩固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理解,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评课一、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展开,通过介绍华夏、夏朝、商朝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手段:1. 展示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合作能力;3. 历史资料分析:通过提供历史文献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相关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价:1. 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成功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兴趣;2. 学习效果: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夏、商两代的主要特点,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3. 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历史资料分析和解读,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和提升。

八年级历史评课稿范文

八年级历史评课稿范文

八年级历史评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发展脉络。

在本节课中,授课教师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往往是教材中的重点部分,例如[具体章节内容],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相关历史时期的某个关键方面,如社会变革、民族觉醒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教师明确地设定了让学生掌握[列举几个具体的历史知识点,如某个条约的内容、某场运动的主要经过等]的目标。

从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要点,这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例如,在讲解[某个历史事件]时,教师通过展示丰富的史料,包括图片、文字记载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记忆。

- 在技能方面,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历史文献进行分析,如让学生解读[具体的一段史料],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准确地找出关键信息,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

讲述法能够清晰地将历史事件的主线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讲述[某个复杂的历史时期]时,将各个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讲述,让学生能够建立起完整的历史框架。

- 讨论法的运用也较为成功。

教师设置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讨论话题,如“[具体的讨论话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还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史料分析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一手和二手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来探究历史真相。

这一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让学生明白历史研究需要依据可靠的史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教师成功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案例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案例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案例一、评价背景。

我有幸观摩了李老师的一节历史课,课题是“唐朝的对外交往”。

这堂课是面向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故事充满好奇。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唐朝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例,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理解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小组讨论唐朝对外交往的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唐朝的开放包容精神,体会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评价。

1. 导入环节。

李老师一上课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趣事:“同学们,假如你们穿越回唐朝的长安城,你们会发现大街上有好多外国人呢。

有蓝眼睛高鼻梁的西域人,还有穿着奇装异服的东瀛人。

那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唐朝会有这么多外国人吗?”这个导入就像一把小钩子,一下子就把学生们的兴趣勾起来了。

同学们的眼睛都亮闪闪的,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一个个都坐得笔直,准备听老师接下来的讲解。

这可比那种干巴巴地说“今天我们来讲唐朝对外交往”的导入强多了,就像一道开胃菜,让大家对这堂课充满了期待。

2. 知识讲解环节。

当讲到玄奘西行的时候,李老师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

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路线图,从长安出发,经过西域,一直到天竺。

然后一边指着路线图,一边绘声绘色地讲:“玄奘大师啊,那可是一个超级勇敢的人。

他背着行囊,一路向西,那路上可都是荒无人烟的沙漠、高耸入云的山脉。

但是他为了求取真经,一点都不害怕。

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在历史的长河里开启了一场伟大的冒险。

”这样的讲解,让同学们仿佛能看到玄奘西行的场景,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西行的路线。

而且李老师还穿插了一些玄奘在印度的有趣故事,像曲女城大会啊,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讲鉴真东渡的时候,李老师拿出了一个小道具,一个简易的船模型。

他说:“同学们,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可不容易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复习课评课案例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

课堂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

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落实较好。

二、教学内容
课堂的时间分配比较科学合理,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

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重难点非常突破,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到位。

课堂中选取了许多相关习题材料,非常贴切地解决了复习课的相关问题,而且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亮点:
1、课堂导入简洁、自然。

利用提问直接切入正题,也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感情共鸣,很快进入复习佳境。

2、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采取调查学生情况的方式,给了每个学生足够的复习空间和时间。

3、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展示相应的问题材料,并提问“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半开放的问题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课本上“动脑筋想一想”这块内容中的材料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是相对较难的,课本所指示的是让学生直接解释其表达的观点,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太难。

教师从实际学情出发,利用很多针对性的问题将各个材料承接起来,问题贯穿材料始终,层层突破,非常自然地解决了许多相关问题,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资源。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课堂起伏,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来调整学生的思维活力。

比方说自查、互查和抽查等形式的变换,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四、教法学法
本课以“自主互助”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导学、问题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自主互助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是整堂课的一大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又能节外生枝地引起波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教师素养
教师本身有扎实的基本功,语音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严谨,引导总结也很到位。

六、目标达成度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复习认真积极,思考问题也比较深刻。

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能自主的选择复习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最终整体复习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学习了两位老师的复习课之后,我认为复习课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分类整合。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梳理方法,并提高梳理总结的能力。

通过小组交流或个人对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用图表、文字或其他的方式表示出来,形成网络状的知识系统。

(2)、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更系统化。

(3)、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1单选题对于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项目,对于残
疾人福利性单位、监狱企业及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政策下方表述错误的是:
A、价格给予6%-10%的扣除
B、价格扣除方式应在招标文件或者谈判文件、询价文件中作出规定
C、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和监狱企业视同小型、微型企业,受预留份额、评审中价格扣除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D、当某供应商既属于残疾人福利性单位,有属于小微企业时,价格扣除可以累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政府采购促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对于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项目,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招标文件或者谈判文件、询价文件中作出规定,对小型和微型企业产品的价格给予6%-10%的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具体扣除比例由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确定。

《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明确,三、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型、微型企业,享受预留份额、评审中价格扣除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向残疾人福利性单位采购的金额,计入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统计数据。

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属于小型、微型企业的,不重复享受政策。

《财政部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二、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监狱企业视同小型、微型企业,享受预留份额、评审中价格扣除等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向监狱企业采购的金额,计入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统计数据。

2判断题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响应文件编制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或者询价小组应当在提交响应文件截止之日3个工作日前,电话通知所有接收询价通知书的供应商。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
《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提交响应文件截止之日前,采购人。

采购代理机构或者询价小组可以对已发出的询价通知书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作为询价通知书的组成部分。

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响应文件编制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或者询价小组应当在提交响应文件截止之日3个工作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接收询价通知书的供应商,不足3个工作日的,应当顺延提交响应文件截止之日。

3多选题在竞争性谈判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评审报告应由谈判小组编写
B、谈判小组负责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3家的供应商参加谈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