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数比的意义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主要讲解的是比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107页至第109页,包括比的定义、比的书写、比的计算以及比的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定义和比的运算,难点是理解比的实际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们提前准备好笔和纸,以便于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引入比的概念,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那么小明和小华的苹果数量比是多少?2. 新课讲解:接着我会在PPT上展示比的定义,比的书写方式,以及比的计算方法,同时配合黑板上的板书,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比如“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5倍,乙车速度是丙车的0.8倍,甲车、乙车和丙车的速度比是多少?”来帮助学生们理解比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的定义、比的书写、比的计算三个方面,用清晰的文字和符号展示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甲、乙、丙三个人分别用10分钟完成了30道数学题,他们完成题目的数量比是多少?答案:甲、乙、丙三个人完成题目的数量比为3:2: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同时我还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比如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在科学等其他学科中的运用等,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并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求比值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

2.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主动探索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引导学生认识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卡片,展示一些比的例子,如“2:3”、“4: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比的练习,如写出相应的比,求出比的比值等。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比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进行解答,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两辆汽车的速度比是多少?”等问题。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比的意义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比的性质、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他们在学习除法和分数的过程中,已经对数量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混淆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区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和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比的意义。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掌握比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这样一个情境:“在一次篮球比赛中,甲队得了 20 分,乙队得了 30 分,你能比较出哪个队的得分高吗?”学生很容易得出乙队的得分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第四单元比课题第一课时比的意义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了比的意义,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中我时常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比”课件展示教科书P48上方描述及图片。

师:杨利伟在太空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1:相差关系的两个问题:长比宽多多少厘米?宽比长少多少厘米?预设2:倍数关系的两个问题:长是宽的多少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师: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

那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认识“比”1.同类量的比。

师: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倍数关系?预设1:可以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

预设2:也可以用“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除法、分数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能对比的概念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对比的读写方法也可能会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写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共同遇到的问题。

4.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比在生活中的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比的各部分名称:前项、后项、比值比的读写方法:前项比后项 = 比值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1课时“比的意义”这一部分。

具体包括:1.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理解比的概念。

2. 掌握比的意义,能正确写出比,并能进行化简。

3. 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写法和化简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写出比,并能进行化简。

2.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概念,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两杯液体,一杯是50毫升的水,一杯是100毫升的糖水,让学生比较哪一杯更甜。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比的概念,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用比来表示。

比的形式为a:b,其中a和b为两个数,a称为比的前项,b称为比的后项。

3. 写比和化简比:教师引导学生写出比,并进行化简。

例如,教师给出一个比5:8,让学生写出它的前项和后项,并思考如何化简这个比。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小明的身高是1.5米,小华的身高是1.2米,写出他们的身高比,并化简。

5. 随堂练习:6. 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个问题,如:一瓶饮料有240毫升,喝掉了一半,还剩下多少毫升?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的概念:前项: a比号::后项: b化简比:6:9 = 2:312:18 = 2:38:12 = 2: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作业答案:(1)10:15 = 2:3;18:27 = 2:3;14:21 = 2:3。

(2)360 × (1 1/3) = 240毫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能正确写出比,并能进行化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教学内容《第1课时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比”的概念,包括比的定义、性质、以及比的简单应用。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比的概念,并学习如何运用比来表达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运用比来表达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关于比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1. 比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比的应用,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2. 投影仪和PPT,用于展示比的概念和应用实例。

3. 纸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比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5分钟)介绍比的定义和性质。

3. 实例讲解(20分钟)通过几个实例讲解比的应用。

4. 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做练习,巩固比的概念和应用。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1. 板书《第1课时比的意义》2. 板书内容:比的定义和性质比的应用实例练习题目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目。

2. 思考题:思考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比的定义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讲解和学生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比的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比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1. 比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定义:在引入比的概念时,需要强调比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数量关系,它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

例如,如果有8个苹果和4个橘子,我们可以用比8:4来表示苹果和橘子数量的关系,即每个苹果的数量是橘子的两倍。

性质:比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它可以通过除法来表示,即比的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是一个比值。

在上面的例子中,8:4的比值是2,这意味着苹果的数量是橘子数量的两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第1课时,主要学习比的意义。

学生需要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比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比较。

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运用比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比的计算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讲解比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练习。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较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4. 应用: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应用比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计算和比较。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2. 内容:比的概念、比的定义、比的性质、比的计算、比的应用作业设计:1. 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应用题:设计一些应用比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计算和比较。

课后反思:对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

例如,可以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长度或者数量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比较的过程。

教师可以提问:“这两个苹果哪个更重?”或者“小明和小红谁跑得更快?”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比较的概念。

在讲解比的定义时,教师需要明确比是由两个数量通过除法关系建立起来的比较。

可以用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如果有8个苹果和4个橙子,苹果和橙子的比是2:1”,这里的“2:1”就是比的表达方式。

教师需要强调,比的两个部分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比的表达方式是前项除以后项的结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4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版 (共16张PPT)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4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版 (共16张PPT)

被除数
÷
分 数
分 子


前 项

除 数

分 母
分数值




2. 比与分数、除法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但又 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 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各有不同的意 义。所以在说它们之间关系的时候,要说“相 当于”,而不能说“等于”或“是”。
课堂练习
1.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小敏买 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 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4单元 比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会正确写出两个数 倍比关系的对应比,并能联系实际,应用比 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 比号和后项;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 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 间是相互联系的。
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15 ∶ 10 = 15 ÷ 10 = 2 3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
……
…… …… ……
前比 后 项号 项
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
比 表示。 值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
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15∶10也
可以写成
15 10
,仍读作“15比10”。
归纳新知
1.
除 法
再见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 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 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 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单元整体教学课件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单元整体教学课件
汽车模型小组共有 12 人,共做了 18 个汽车模型。
(教材P50 练习十一T1)
(3)汽车模型小组做的模型总数与人数的比
是( 18 )∶( 12 ),比值是(
3 )。 2
5.求比值。
52∶
1 6

12 5
0.8∶1.6=
1 2
9∶115 =135
1.5t∶120kg=
25 2
60m∶70m=
6 7
15cm
15cm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的长都是15cm,宽都是 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倍数关系?
可以用“15÷10” 也可以用“10÷15”
表示长是宽的多 表示宽是长的几分
少倍。
之几。
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还可以这样说。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都是长度 (两个同类量的比是两个量倍 数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汽车模型小组共有 12 人,共做了 18 个汽车模型。
(教材P50 练习十一T1)
(2)航空模型小组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16 )∶( 10 ),
比值是( 8 )。女生人数与小组总人数的比是
( 10
5 )∶( 26 ),比值是(
5 )。 13
4. 航海模型小组有男生 14 人,有女生 8 人。
航空模型小组共有 26 人,其中男生有 16 人。
拓展 性作业
6.甲、乙两人走路的速度比是2∶3,走路的时 间比是7∶4。甲、乙两人走的路程比是多少? (2×7)∶(3×4)=14∶12 答:甲、乙两人走的路程比是14∶12。
环节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 …… ……
15 ∶ 10 = 15 ÷ 10 = 3 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比的意义。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并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值。

这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法、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除法、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意义,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意义,理解比的概念。

此外,学生可能对比的读写方法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示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值。

2.教学难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情景,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比的意义。

2.讲解比的读写方法:讲解比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比。

3.求比值: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比值。

4.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比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比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比的读写方法:比号(∶)前项比号(∶)后项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求出比值。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在授课之前,我先给学生呈现一个实践情景:学校举办篮球赛,甲队得分为100分,乙队得分为80分,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队得分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比的意义,这一部分主要出现在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

我们会详细讲解比的定义、比值的概念以及如何求比值。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定义和求比值的方法,难点则是理解比值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情境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学校篮球赛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队得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我使用PPT展示比的定义,并通过动画形式展示比值的概念。

接着,我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一起求出比值。

3. 练习:我给出几个实际情境,让学生独立求出比值。

例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分钟,让学生求出汽车行驶的距离。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出比的定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方便学生在课后复习。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求小明的身高是小红的多少倍。

答案:1.5 ÷ 1.2 = 1.25,所以小明的身高是小红的1.25倍。

2. 题目:一本故事书有300页,小明已经看了150页,求小明看了这本书的百分之几。

答案:150 ÷ 300 = 0.5,所以小明看了这本书的5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比的定义和求比值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学生会对比值的概念感到困惑。

在课后,我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比值的概念。

我还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比的运用,例如在商业、体育等领域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比的意义课件PPT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比的意义课件PPT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 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 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 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二、探究新知
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15比10记作15∶10 10比15记作10∶15
四、巩固练习
1.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小敏买了6本, 共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元。
小敏和小亮买的练习本数之比是( 6 )∶( 8 ),比值是( 0.75 ); 花的钱数之比是( 1.8 )∶( 2.4 ),比值是( 0.75 )。
2. 3∶( 1 )=24
8
( 4 )∶8=0.5
点击此处添加标 题 点击添加正文、温提示正文行距在1.2~1.3之
间点击添加正文、温提示正文行距在
点击此处添加标 题 点击添加正文、温提示正文行距在1.2~1.3之
间点击添加正文、温提示正文行距在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 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需概括精炼,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添加内容
添加内 容
01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02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LOREM IPSUM DOLOR
03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添加内容

新人教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

新人教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一线教师纯手写)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的意义》,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除法和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的意义》一课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究、自主发现、小组合作、自学的过程,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衙门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比的简洁美;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利用“黄金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有关比的实际问题,体会比的应用价值。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实现学习者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三、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铺垫,设疑激趣,引出新知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九寨沟的风景图片,并对九寨沟做一个简短的介绍接着我重点指出日若朗瀑布,与此同时播放”放《西游记》片头曲的镜头。

然后我与学生谈话“看得出这是谁吗?”“这是暑假我去九寨沟在瀑布前的留影。

把我的身影剪下来,太小了,将照片放大”(四张照片同时放大)“这四张照片与原图计较效果一样吗?”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入今天的新课《比的意义》。

数学人教版6上 电子教案:第1课时 比的意义

数学人教版6上  电子教案:第1课时 比的意义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时 比的意义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时 比的意义课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
式。例如:15∶10也可以写成
15 10
,仍读作“15比10”。
三 、课堂小结
1
.除 法
被除数
÷
分 数
分 子


前 项

除 数

分 母
分数值




三、课堂小结
2. 比与分数、除法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但又有区
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是表示两个 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各有不同的意义。所以在说它们 之间关系的时候,要说“相当于”,而不能说“等于” 或“是”。
六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4 单元

第 1 课时 比 的 意 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 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 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 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 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旗。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提问: (1)图上画了些什么?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有何感 想? (2)根据画面情境,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3)杨利伟在载人飞船上向人们展示的两面国旗的长 和宽是多少?你是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关系的?
42252比90记作42252∶90
“∶”是比号。
二、探究新知
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
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
商,叫做比值。例如:
15 ∶ 10 = 15 ÷ 10 =
3 2
……
…… …… ……
前 比后

项 号项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 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比的意义》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比的意义》优质课件

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6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比
比的意义
比 的 意 义
2
目录
课前导入
新课精讲
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3
01课前导入
4
情景导入
羊村举行趣味知识竞赛,获胜者可当选“羊村智慧星”,并 得到奖品一大袋棒棒糖。比赛规则是每只小羊10道题,答得又对 又快者获胜。沸羊羊很快就做完了前面的9道题。剩下的最后一题 把它难住了。只见最后一道题是这样的:你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到 不一样的一张图片吗?题中有5个大小不一的红旗,它们的长和宽 分别是:9m和3m、27cm和9cm、48dm和16dm、15m和4m、 81cm和27cm,它想了好也没有想出来,眼看时间都到了,它急 得汗都出来了。同学们,你能帮它做出来吗?
25
03学以致用
26
小试牛刀
1.填一填。 (1)下面队旗的长是80厘米,宽是60厘米,宽是长的(( 43 )) ,长与宽
的比是( 80 )∶( 60 )。
(2)15∶16读作( 15比16 ),还可以写成(
15 16
)。
(3)两个数( 相除 )又叫做两个数的( 比 )。
(4)如果x∶y=k,那么x叫做比的( 前项 ),y叫做比的( 后项 ),
16:24= 2
3
1 :1 = 1 1 =24 :16 3
16 24 16 24
2
2
答:玥玥与玲玲所用时间的比是 3,她们的工作效率 的比是3 。
2
31
04课堂小结
32
归纳总结:
1.用字母表示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a∶b=a÷b= ab(b≠0)。
2.比的后项不能是0。 比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时 比的意义 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时 比的意义 教案

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的意义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自主预习】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新知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2、求比值的方法是:用()除以()所得的商是(),它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

3、观察,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4、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随堂练习】1、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下面两个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比的意义-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比的意义-课件
•7、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10/282021/10/28October 28, 2021 •8、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2021/10/282021/10/282021/10/282021/10/28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21/10/282021/10/282021/10/2810/28/2021 6:43:58 AM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6、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0月 2021/10/282021/10/282021/10/2810/28/202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

四、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教科书第48、49页内容及“做一做”。

1.理解比的意义,学习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比的意义。

比和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自主预习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8页主题图,播放“神舟”五号发射视频。

(1)师:图上画了些什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何感想?(2)杨利伟在载人飞船上向人们展示的两面旗的长和宽是多少?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倍数关系?2.导入: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比。

那么比是什么意思?怎样写?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比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1.学习比的意义。

(1)学习同类量的比。

像上面的例子,长是宽的1510倍,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是长的1015也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2)学习不同类量的比。

①“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 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运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②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与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分钟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师: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2.自学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看书自学。

(教科书第49页上边的内容)(2)汇报交流,你学到了哪些有关比的知识。

3.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小组讨论:比与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又有什么关系?(2)汇报交流,教师在投影上连线成表。

(3)教师指出:比与分数、除法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但又有区别。

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各有不同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
1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C、比值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2)比与分数的关系。
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a)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例如15:10,可写成 ,读作15比10。
结合上面的讲解,板书下表: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3∶2=3÷2=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A、观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被除数),后项相当于什么?(除数)比值相当于什么?(商)。
B、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是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
2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3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
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记作15∶10 10比15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B、小组汇报并举例:
课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49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会正确读、写任意向关联的两个数量的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
过程与方法:经历比的发现及认识过程,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1、2题。
本课作业
四、布置作业。
1.课本练习十一的第3题。
2.补充:求出比值。
0.375∶0.875 ∶ 0.75∶ 2.6∶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