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
汉语学习心得体会3篇

汉语学习心得体会3篇汉语学习心得体会【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每一份收获的背后,必是辛勤的耕耘。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难学的一门,但我们不能谈其色变,因为那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知识遗产。
透过她,我们可以去感受先人的爱憎,可以去领悟哲人的思想,还可以去欣赏远古的风光……就让我们的思古幽情去穿越一次时空吧,这何尚不是一件幸事呢。
一、学习《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是一种定型化的语言,沿用了两千多年,诸子散文,两汉辞赋,历史著作,唐宋古文……这些都在它的范畴之内。
毫无疑问,这种语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里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
在我看来,其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言简意赅。
综观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大多由文言写成,而当中许多不朽之作尤其以简约精炼著称,如《诗经》、《史记》。
只需作简单的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其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则比较少;二是古代汉语中多省略。
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省略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之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便构成了其严密简洁的风格。
(二)持久不变。
以文言为主体书面语的古代汉语在“五四”以前一直被人们世代相传,代代沿用。
语言成分基本未变。
诸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使用中得到了保存。
此外语言三要素中最活泼的词汇,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口语的传递过程中,有些词的古义早已消失,而在古代汉语里却依旧使用。
尽管后人也模仿,但当中难免会渗入些许其时的口语,从而给语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
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语法方面还是保留了它的原始面貌。
(三)言文解构。
普遍认为,口语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两者同影响共促进,关系十分密切。
文言形成于先秦口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
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_学习古代汉语心得总结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_学习古代汉语心得总结"无礼于'或"贰于'句式虽然相像,但表达的意义则不完全相同。
"无礼于晋'是指对晋国无礼,"贰于楚'则不是对楚有二心,而是指表面上跟晋好,实际上向着楚。
要熟读成诵。
古汉语在用词造句等许多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有一套特殊词汇,句式和修饰手法,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时代的书面语。
要真正生疏古汉语,把握古汉语的微妙差别,最好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读熟,有些片断要能够背诵。
假如有十几篇,几十篇古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烂熟于心,那对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常规的实词、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也就"看来百事只在熟',"熟则精'、"精则巧'。
"工夫自熟中出'。
学习古汉语,在重视读文选的同时,还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理论学问,把前人总结归纳出来的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学问学到手,用它来驾驭分析古汉语语言材料。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今日学问不断更新的年月,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行能也不应当像古人那样十"年寒窗',完全沉醉在古书堆中,慢慢用自己的感性阅历去摸索、体会。
这样做花力费时太多。
何况今日我们还有许多有利条件,由于前人已花了许多精力,为我们整理出有关古汉语的规律学问。
古汉语学问涉及面很广,重点应当是学习词汇学问和语法学问。
词是语言的建筑料,要能读懂古书,至少到把握一千多个常用词。
所谓常用词,是指那些古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而不是那些冷僻的使用频率很低的词。
所谓"把握',就是要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弄懂并记住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特别是那些微小差别。
《史记。
项羽本纪》:"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使者,皆斩之。
'我们知道羊是很温驯的,怎么说"狠如羊'呢?原来古代"狠'是"不听从'的意思。
学习汉语心得体会3篇

学习汉语心得体会3篇【篇一】历时一个半学期的古代汉语课结束了,在听张教授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真正学到了很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学习心得和体会。
于是在结课之际,来谈谈自己的关于学习古汉语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文化始终传承的文明古国,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字。
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考古发掘的斑驳甲骨文,再到历朝历代遒劲奇秀的书法艺术,无不散发着历经数千年洗礼的汉语言的神奇魅力。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去了解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学习古代汉语使我们更便捷的阅读古代优秀典籍,去聆听古圣先贤的教诲。
在《古代汉语教程》的第一页写着摘自《论语》的一句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告诉我们要广博的学习,更要有一个坚定的追求目标;好问又要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我想这也应是做学问之道。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也读了十几年的书,读书容易,但确立一个坚定的目标,并为之坚持努力是不容易的。
也许多数人认为学习古代汉语会是枯燥的课程,但通过张教授的讲解和学习的深入,发现学习古汉语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每个汉字被创造时都有它最初的意义,而历经岁月的变迁,它的样子会变,也许你依然可以认出它,但却读不懂它了。
现在,我们普遍使用学习的是简体字,简体字虽然使用简单方便,但也使文字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意义和造型原则。
张教授在讲解繁体字时,用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使我们清晰的记住汉字的原有意义和创造由来。
同时老师在上课时,用幽默的语言结合现实的事例,来讲解枯燥的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这些的确应该感谢张教授。
苏轼曾有言“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在信息量巨大而且便捷的当今社会,我们应尽力去读书,去读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古代经典。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知识的影响,让书卷气来点缀生活的色彩。
古代汉语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古代汉语这门课程,我便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古代汉语知识,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我对古代汉语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古代汉语的独特魅力1. 语言之美古代汉语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语言课程,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汉语的韵律之美、意象之美和哲理之美。
如《诗经》中的《关雎》一首,短短二十八字,却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爱情画卷,令人陶醉。
2. 文字之美古代汉语的文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态优美、结构严谨。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了各种字体之间的差异,对汉字的美感有了更深的认识。
3. 文化之美古代汉语课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到《庄子》中的道家哲学,从《楚辞》中的浪漫主义,到《史记》中的现实主义,每一部作品都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1. 注重积累学习古代汉语需要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积累。
在学习过程中,我要做好笔记,整理生词和短语,不断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同时,要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2. 加强阅读阅读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古代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汉语的语境、用法和修辞手法。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善于品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注重实践学习古代汉语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注重实践。
我们可以通过写作、翻译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
三、古代汉语课程带来的收获1.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文化自信。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古代汉语使我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代汉语初学心得体会总结

古代汉语初学心得体会总结古代汉语是我国文化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文化的源头所在。
在学习古代汉语过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要先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六书、音韵学等。
如果这些基础不扎实,学习古代汉语将会非常困难。
所以我们应该在学习古代汉语之前,好好学习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
二、敢于尝试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用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学习古代汉语很容易遇到困难。
但是我们应该放下心理障碍,大胆尝试去理解古汉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它。
三、同时学习多种方法
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阅读古典文献,认真理解古代诗词,还有听教授讲解等。
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所以我们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来学习古代汉语,这样才能更好
地掌握它。
四、多做题来巩固知识
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训练来
巩固自己的知识。
可以通过做测试题、模拟题等来检验自己的考
试水平。
五、增强语感
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有足够的语感,只有通过经常阅读、理解古
代文献,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发
挥出自己的语言优势。
以上就是我学习古代汉语的体会总结,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具
体的方法和步骤也可能有所不同。
但总之,我们要做到基础扎实,敢于尝试,同时学习多种方法来学习古代汉语,多做题来巩固知识,并增强语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的语
言结构和特点,找到学习古代汉语的最佳方法。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古代汉语学习心得篇1以前学习古文,是有许多迷糊的,许多地方不理解。
就算对照翻译读懂了,也是走马观花,模棱两可的感觉。
不知道学习古文中的乐趣,读之困难,于是,丢弃一旁。
可学习古代汉语之后就不是这样的认为了。
上课老师讲的井井有条,生动又有些幽默,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提升,老师讲的孜孜不倦,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知疲倦与困意。
同时,觉得古代汉语是很有生命力的,并为之感兴趣。
原因如下:在文字方面,中国的文字是汉子,是表意文字,根据其字形结构就可以了解一些其字的意义,在老师教的过程中,与我们的理解中,让我们有了一些画面感和联想、想象的空间。
例如,日字本是,用圆圈中间加一点来表示太阳的,圆圈代表太阳的形状。
汉字最初是象形字,后通过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方式出现的新字,当然,错别字除外。
其任是表意字,这种造字的规律,有利于中国的文化传播,同时利于我们的学习记忆。
例如,暮本意是日暮,虚词莫字借而用之。
古人是很具有创造力的,骄傲;同时,根据书体得演变由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最后到隶书楷书,我们要根据其笔画形态、风格、组装结构的变化来学习,其中都是有丰富的多彩的。
在字与意义方面,也是在逐渐的变化,同字古今不同意的古今字,同音同意替换字的通假字,同音同意的异体字,听着就有种神秘感,很古老。
所以在阅读古文时,我们要通过字形知道意义,锻炼了观察能力,通过上下文来推敲词义,培养了联想能力,考验了记忆能力。
很有趣味。
在古今词构成方面,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
并且,古汉语单音词具有多义性和灵活性,例如,谢字有谢罪、辞别、告诫、凋谢的意思。
所以要多记忆。
在词义的变化方面,变得复杂了,古今义里,有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褒贬差异、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多查字典,不然就望文生义闹笑话了。
在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方面,本是词最早的词义,然后加以时间地域的变化,和人的思维思想变化所形成的文化,我们要去记忆,是很有意思的过程。
古代汉语实践心得体会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成果。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我有幸参加了古代汉语的学习和实践,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古代汉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认识古代汉语的独特魅力古代汉语作为汉语的源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以下几点:1. 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古代汉语词汇丰富,表达方式多样。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阅读,我发现许多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历久弥新。
例如,“猥琐”、“鄙陋”等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较少使用,但在古代文献中却频繁出现,反映了古代人对事物评价的标准和审美观念。
2. 精美的文学艺术古代汉语是文学艺术的载体,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小说、戏曲等作品都出自古代汉语之手。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深刻体会到古代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如唐诗的豪放、宋词的婉约、元曲的通俗等,无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
3. 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代汉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我了解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为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我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了实践,收获颇丰:1. 阅读古代文献阅读古代文献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诗经》、《楚辞》、《史记》、《汉书》等经典著作,我逐渐掌握了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古代汉语研究的最新动态。
在讲座和研讨会上,我与专家学者交流心得,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3. 撰写学术论文通过撰写学术论文,我锻炼了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深入研究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文化内涵,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古代汉语与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模板5篇 古代汉语与中学语文教学

古代汉语与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模板5篇古代汉语与中学语文教学下面是分享的古代汉语与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5篇古代汉语与中学语文教学,以供借鉴。
古代汉语与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1古代汉语学习心得学习古代汉语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古代汉语也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我们从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初高中六年的文言学习,为我们积累了不少文言知识。
但在接触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后,我发现我们对古代汉语的认识只停留在表层,或者说只是“略知皮毛”,并未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从前以为语文课上学习的文言文就是古代汉语,但在学习了古代汉语这一门课后才发现,文言与古汉语不同。
文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而古代汉语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都是非常广泛的。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
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可见,文言只是古汉语的一部分,我们从前只学习了古汉语的一个“小分点”,因此我们对古汉语的学习仍需一段漫长的时间。
古代汉语这本书把古代汉语常识进行系统分类,先从文选开始,让我们对古文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从字到词、从古今词义到语法知识进行分类讲解,使我们更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古代汉语常识的演变与发展。
学习古代汉语目前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对汉字的结构和发展的学习。
一个汉字的写法并不是随意构造的,是按照一定形体结构进行创造的。
在书本上我们学习到,关于汉字的形体结构,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但在实际上汉字的形体结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因为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绝不是某一个人事先订好了条例再着手造字的。
因此这些分类只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字体分类,是从汉字的实际情况进行出发的,绝不是造字的必然规律。
汉语学习心得体会3篇

汉语学习心得体会3篇汉语学习心得体会【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每一份收获的背后,必是辛勤的耕耘。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难学的一门,但我们不能谈其色变,因为那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知识遗产。
透过她,我们可以去感受先人的爱憎,可以去领悟哲人的思想,还可以去欣赏远古的风光……就让我们的思古幽情去穿越一次时空吧,这何尚不是一件幸事呢。
一、学习《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是一种定型化的语言,沿用了两千多年,诸子散文,两汉辞赋,历史著作,唐宋古文……这些都在它的范畴之内。
毫无疑问,这种语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里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
在我看来,其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言简意赅。
综观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大多由文言写成,而当中许多不朽之作尤其以简约精炼著称,如《诗经》、《史记》。
只需作简单的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其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则比较少;二是古代汉语中多省略。
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省略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之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便构成了其严密简洁的风格。
(二)持久不变。
以文言为主体书面语的古代汉语在“五四”以前一直被人们世代相传,代代沿用。
语言成分基本未变。
诸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使用中得到了保存。
此外语言三要素中最活泼的词汇,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口语的传递过程中,有些词的古义早已消失,而在古代汉语里却依旧使用。
尽管后人也模仿,但当中难免会渗入些许其时的口语,从而给语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
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语法方面还是保留了它的原始面貌。
(三)言文解构。
普遍认为,口语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两者同影响共促进,关系十分密切。
文言形成于先秦口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
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精选12篇)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精选12篇)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篇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每一份收获的背后,必是辛勤的耕耘。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难学的一门,但我们不能谈其色变,因为那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知识遗产。
透过她,我们可以去感受先人的爱憎,可以去领悟哲人的思想,还可以去欣赏远古的风光……就让我们的思古幽情去穿越一次时空吧,这何尚不是一件幸事呢。
一、学习《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是一种定型化的语言,沿用了两千多年,诸子,两汉辞赋,历史著作,唐宋古文……这些都在它的范畴之内。
毫无疑问,这种语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里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
在我看来,其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言简意赅。
综观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大多由文言写成,而当中许多不朽之作尤其以简约精炼著称,如《诗经》、《史记》。
只需作简单的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其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则比较少;二是古代汉语中多省略。
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省略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之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便构成了其严密简洁的风格。
(二)持久不变。
以文言为主体书面语的古代汉语在“五四”以前一直被人们世代相传,代代沿用。
语言成分基本未变。
诸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使用中得到了保存。
此外语言三要素中最活泼的词汇,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口语的传递过程中,有些词的古义早已消失,而在古代汉语里却依旧使用。
尽管后人也模仿,但当中难免会渗入些许其时的口语,从而给语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
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语法方面还是保留了它的原始面貌。
(三)言文解构。
普遍认为,口语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两者同影响共促进,关系十分密切。
文言形成于先秦口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
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
古代汉语心得体会

古代汉语心得体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可以表明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如何写好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古代汉语心得体会”分析报告,不要忘记将这个网页加入收藏夹以备后续阅读!古代汉语心得体会【篇1】作为一个初学古代汉语的人,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习这门语言的困难和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但也收获了许多收获和体会。
首先,学习古代汉语需要对现代汉语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虽然两者有很大的相似处,但是古代汉语更加古老且复杂。
因此,学习古代汉语需要对现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注重语言环境的学习。
虽然学习语法和词汇很重要,但是语言环境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需要在语言环境中感受汉语的韵律和语调,理解经典诗词和古代文献的表达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并更好地运用它。
第三,学习古代汉语需要不断地琢磨和思考。
古代汉语有许多奥秘和语言特点,使它更加深奥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琢磨,思考句子中的含义和语言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古代文献。
最后,学习古代汉语需要积极开放的心态。
学生需要积极开放自己的心态,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汉语。
总之,古代汉语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对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深入研究古代汉语以及古代汉语文献。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认真地探究和钻研,切实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汉语心得体会【篇2】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体会和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些我学习古代汉语初期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学习古代汉语需要对现代汉语有一定的掌握。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古代汉语学习篇1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又到了期末了。
同时也预示着这一学期古典文学的学习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古典文学的余音还回旋在我的脑海里。
它并将激发我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去体会,让我们去了解等等。
最主要的还是要了解中国博大精的文化。
这样的文化里:有现实的真实再现;有思想上的名家名著;有情感上的真知真谛;有军事上的智谋才能……这些都被后人记录下来,而文学在此就承担了相当的责任和重量。
回溯泱泱历史之海,回顾这一学期老师的授课情景:是我了解了许多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章:有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开启浪漫主义诗风的《楚辞》;有教人育人的《论语》;有宏阔豪迈的汉文章《史记》;有嬗变风采的《古诗十九首》;也有建安风骨式的《短歌行》……这样有丰富蕴含的中国史文化,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待到何时,我才能把他们一一了解透呢?我不仅仅了解了作品,我还了解了许多名人名家。
首先是孔子,名丘,字仲尼。
被称为“孔圣人”。
学生遍布各地,足有三千,贤者七十。
他的教育主张是多学多练多思多问;教育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
在办学实践中可做到“有教无类”在古代文学中还要数他编写的《诗经》《尚书》《春秋》和《论语》了。
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学到了谦虚的态度;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到要不断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理解;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学到要多读好书,大胆质疑……接着是屈原。
他是位爱国主义诗人,堆起了我国诗歌的第二座高峰。
他的精神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所敬仰,他的“楚辞”也濡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
他的精神思想,文学成就都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对他个人而讲,却是抗争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
他虽然逝世了几千年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因此,我们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他。
汉语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汉语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汉语是分析语,一般有三到十五种声调。
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
汉语包含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古代书面汉语被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被称为白话文,以现代标准汉语为规范。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母语-古代汉语有比较充分儿准确的了解,也就是说,决不能满足于会熟练的说汉语,而应该是掌握古代汉语内部的规律,了解古代汉语发展的趋势。
所以联系古代汉语学习,首先应该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进行有关的专业学习是绝对达不到目的的。
其次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运用古代汉语的自觉意识。
第三,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好古代汉语对语言学概论等其他语言学课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文学概论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掌握了一定的语音学知识和方法,对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平仄、押韵可以理解的更加透彻。
又如掌握了修辞手法后,就会真正体会到文艺作品中的妙处。
第四,增强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鉴别能力。
语言现象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语言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对语言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鉴别其正误。
学习古代汉语,当然应该首先学习语音、语法、词汇这三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一点古代文化常识。
这些一般教师都是比较重视的,教材也有充分的介绍。
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必须知道一些古汉语修辞常识。
不懂修辞,特别是不了解古汉语特殊的修辞方式,古诗文中有些句子就可能读不懂,即使懂得大意,也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何况中学教材中还有些注释没有兼顾修辞,甚至在修辞上处理欠妥,造成理解上的歧误或费解。
下面就几种修辞手法来谈谈学习古代汉语的认识。
一、比兴。
"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
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
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
中国语言文学学习心得体会5篇

中国语言文学学习心得体会5篇汉语是分析语,一般有三到十五种声调。
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国语言文学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语言文学学习心得体会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每一份收获的背后,必是辛勤的耕耘。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难学的一门,但我们不能谈其色变,因为那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知识遗产。
透过她,我们可以去感受先人的爱憎,可以去领悟哲人的思想,还可以去欣赏远古的风光……就让我们的思古幽情去穿越一次时空吧,这何尚不是一件幸事呢。
一、学习《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是一种定型化的语言,沿用了两千多年,诸子散文,两汉辞赋,历史著作,唐宋古文……这些都在它的范畴之内。
毫无疑问,这种语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里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
在我看来,其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言简意赅。
综观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大多由文言写成,而当中许多不朽之作尤其以简约精炼著称,如《诗经》、《史记》。
只需作简单的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其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则比较少;二是古代汉语中多省略。
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省略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之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便构成了其严密简洁的风格。
(二)持久不变。
以文言为主体书面语的古代汉语在“五四”以前一直被人们世代相传,代代沿用。
语言成分基本未变。
诸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使用中得到了保存。
此外语言三要素中最活泼的词汇,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口语的传递过程中,有些词的古义早已消失,而在古代汉语里却依旧使用。
尽管后人也模仿,但当中难免会渗入些许其时的口语,从而给语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
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语法方面还是保留了它的原始面貌。
(三)言文解构。
普遍认为,口语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两者同影响共促进,关系十分密切。
谈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

谈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第一篇:谈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谈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历时一个半学期的古代汉语课结束了,在听张教授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真正学到了很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学习心得和体会。
于是在结课之际,来谈谈自己的关于学习古汉语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文化始终传承的文明古国,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字。
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考古发掘的斑驳甲骨文,再到历朝历代遒劲奇秀的书法艺术,无不散发着历经数千年洗礼的汉语言的神奇魅力。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去了解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学习古代汉语使我们更便捷的阅读古代优秀典籍,去聆听古圣先贤的教诲。
在《古代汉语教程》的第一页写着摘自《论语》的一句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告诉我们要广博的学习,更要有一个坚定的追求目标;好问又要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我想这也应是做学问之道。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也读了十几年的书,读书容易,但确立一个坚定的目标,并为之坚持努力是不容易的。
也许多数人认为学习古代汉语会是枯燥的课程,但通过张教授的讲解和学习的深入,发现学习古汉语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每个汉字被创造时都有它最初的意义,而历经岁月的变迁,它的样子会变,也许你依然可以认出它,但却读不懂它了。
现在,我们普遍使用学习的是简体字,简体字虽然使用简单方便,但也使文字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意义和造型原则。
张教授在讲解繁体字时,用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使我们清晰的记住汉字的原有意义和创造由来。
同时老师在上课时,用幽默的语言结合现实的事例,来讲解枯燥的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这些的确应该感谢张教授。
苏轼曾有言“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在信息量巨大而且便捷的当今社会,我们应尽力去读书,去读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古代经典。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知识的影响,让书卷气来点缀生活的色彩。
个人汉语学习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个人汉语学习心得体会五篇范文汉语,即汉族的传统语言,又称华言、华语、唐话,是中国通用语言、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属汉藏语系,与藏语、壮语、侗语、黎语、彝语、苗语、瑶语等都是亲属语言。
以下是整理的个人汉语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个人汉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历时一个半学期的古代汉语课结束了,在听张教授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真正学到了很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学习心得和体会。
于是在结课之际,来谈谈自己的关于学习古汉语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文化始终传承的文明古国,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字。
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考古发掘的斑驳甲骨文,再到历朝历代遒劲奇秀的书法艺术,无不散发着历经数千年洗礼的汉语言的神奇魅力。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去了解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学习古代汉语使我们更便捷的阅读古代优秀典籍,去聆听古圣先贤的教诲。
在《古代汉语教程》的第一页写着摘自《论语》的一句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告诉我们要广博的学习,更要有一个坚定的追求目标;好问又要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我想这也应是做学问之道。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也读了十几年的书,读书容易,但确立一个坚定的目标,并为之坚持努力是不容易的。
也许多数人认为学习古代汉语会是枯燥的课程,但通过张教授的讲解和学习的深入,发现学习古汉语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每个汉字被创造时都有它最初的意义,而历经岁月的变迁,它的样子会变,也许你依然可以认出它,但却读不懂它了。
现在,我们普遍使用学习的是简体字,简体字虽然使用简单方便,但也使文字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意义和造型原则。
张教授在讲解繁体字时,用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使我们清晰的记住汉字的原有意义和创造由来。
同时老师在上课时,用幽默的语言结合现实的事例,来讲解枯燥的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院系:公共管理学院班级:2013级行政管理二班学号:2013190602姓名:杨华杰谈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历时半学期的古代汉语课结束了,在听张教授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真正学到了很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学习心得和体会.于是在结课之际,来谈谈自己的关于学习古汉语的心得体会.众所周知,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文化始终传承的文明古国,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字。
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考古发掘的斑驳甲骨文,再到历朝历代遒劲奇秀的书法艺术,无不散发着历经数千年洗礼的汉语言的神奇魅力。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去了解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学习古代汉语使我们更便捷的阅读古代优秀典籍,去聆听古圣先贤的教诲。
在《古代汉语教程》的第一页写着摘自《论语》的一句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告诉我们要广博的学习,更要有一个坚定的追求目标;好问又要多考虑当前的问题.我想这也应是做学问之道。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也读了十几年的书,读书容易,但确立一个坚定的目标,并为之坚持努力是不容易的.通过对古汉语的学习,我学到了好多知识。
古代汉语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是非常广泛的。
从时间上看,在“五四”前的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即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算,也有了三千多年。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
一个人的语言素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二层面: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三层面: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一个人的层次水平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其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应该有比较明显进步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一般学生也应该有所提高,而对比较好的学生则应该有长足的进步.至于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不但比较好的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培养,优秀学生尤其应该着力开拓。
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母语-古代汉语有比较充分儿准确的了解,也就是说,决不能满足于会熟练的说汉语,而应该是掌握古代汉语内部的规律,了解古代汉语发展的趋势。
所以联系古代汉语学习,首先应该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进行有关的专业学习是绝对达不到目的的。
其次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运用古代汉语的自觉意识。
第三,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好古代汉语对语言学概论等其他语言学课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文学概论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掌握了一定的语音学知识和方法,对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平仄、押韵可以理解的更加透彻.又如掌握了修辞手法后,就会真正体会到文艺作品中的妙处。
第四,增强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鉴别能力。
语言现象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语言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对语言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鉴别其正误。
学习古代汉语,当然应该首先学习语音、语法、词汇这三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一点古代文化常识。
这些一般教师都是比较重视的,教材也有充分的介绍.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必须知道一些古汉语修辞常识。
不懂修辞,特别是不了解古汉语特殊的修辞方式,古诗文中有些句子就可能读不懂,即使懂得大意,也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何况中学教材中还有些注释没有兼顾修辞,甚至在修辞上处理欠妥,造成理解上的歧误或费解.下面就几种修辞手法来谈谈学习古代汉语的认识。
一、比兴。
“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
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
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
《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
"就是由物象引发情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联系。
《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
“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的写法开头的。
其中《周南•关雎》一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可见,诗歌之起兴本身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这本身就给诗歌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空间。
“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
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
《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魏风•伐檀》内容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的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二、避讳。
《修辞学发凡》解释说:“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说该事物,却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者装饰美化的,叫做避讳辞格。
"所谓避讳,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修辞格,通常也叫“讳饰”.即说话时,遇有不良的连带意义,或有隐情而不便启齿时,不直接说出该事物,而用旁的话间接地表述。
比如“死”,从古到今,人们用了很多种同义的说法来间接表述,而不直接说“死"。
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触龙在赵太后面前,称自己的死为“填沟壑”,称太后的死为“山陵崩”。
李密《陈情表》中用“慈父见背"来婉指父亲去世,又用“舅夺母志”来婉称母亲的改嫁。
在古人笔下,凡是可能引起别人产生不良联想的事物,也尽可能地采用讳饰的方法。
如生病说成“采薪之忧”(《孟子•公孙丑下》),意谓自己卧病在床,不能出门采伐柴薪。
上厕所被说成“更衣”。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课文《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中学语文中遇到的避讳,一般都是“国讳"。
比如,秦以前的皇帝,都要在每年的第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这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便称为“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出生在一月,便取名为“嬴政"。
嬴政当了皇帝以后,便改用同音的“正"来代替“政”,“政月”改称“正月”。
这还不彻底,后又改“正”的读音为“zhēng",“正月”读成“征月”。
汉文帝名恒,因为“恒”与“常"同义,于是改“恒山”为“常山",改“姮娥”为“嫦娥”。
汉光武帝名刘秀,便把“秀才”改称为“茂才”。
鲁迅《阿Q正传》中称赵太爷的儿子赵秀才为“茂才先生",其源盖出于此.晋文帝名叫司马昭,“昭"字别人就不许用,于是古代的王昭君改称为“王明君"(“昭"与“明"同义)。
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明妃”就是由此而来。
唐代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字改用“人”字。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杜牧《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两个“人”均为“民"。
唐高宗叫李治,当时在行文中凡遇到“治"字都要改成“理”字(“治”与“理”同义)。
柳宗元《郭橐驼传》:“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学习古代汉语有六大环节,有预习、听讲、复习、作业、阅读、应用等。
其中前四项是主要环节,后面两个是补充环节.通过预习可以使我们发现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发现妙处。
老师的讲课,往往包含着他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的心得体会,其中有不少东西是教材中没有的,对学生来讲,这些也是相当宝贵的。
所以听课时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听课笔记。
课后复习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复习是一个整理、归纳、补充、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通过做大量的作业,可以用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因为古代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
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上,效果一定不会太好.所以只有通过大量练习达到实践的目的。
文言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而白话总共还不到100年,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啊.因此,我们可以说,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其根源就在于文言.文言是白话的奠基石.上个世纪前期,我国文坛“星光”璀璨,大师辈出,如鲁迅、胡适、梁实秋、闻一多、老舍、巴金等,都堪称楷模,这些人在我们算来,如数家珍,意趣不减。
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们风流儒雅,气质非凡,与其说他们是提倡白话文的文学大师,不如称其为熟谙文言的先贤圣人。
可时光骤转,到了上世纪后期中国文坛却“风流尽去",“黯然失色",再也没有大师群体涌现,即便是仅有的几为大师,却也是前期出生的,留给我们的,也只有无尽的哀思。
积攒了千年的瑰宝,顷刻间就被全盘否定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苏轼曾有言“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在信息量巨大而且便捷的当今社会,我们应尽力去读书,去读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古代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知识的影响,让书卷气来点缀生活的色彩。
学习古汉语,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也许我们不是专门去搞古汉语的研究,但是它提升的不只是我们的单纯的语言知识,还有阅历和能力.古代汉语还有许多我们要探索的地方,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兴趣是做学问最重要的动力,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学习古汉语课的过程中,虽然学的不深,但的确很受用,就像老师给了你一把钥匙,然后,剩下的就靠你自己去探索了.只有有了较深的古代汉语文化底蕴,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消化吸收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才能更好保护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才会让我们拥有更较强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