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诗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式。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丰富的形象描写,领悟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能够模仿散文诗的写作方式,写出优美的散文诗。

【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写作方式。

2. 分析教材中的语言特点和形象描写。

3. 模仿教材,创作一篇散文诗。

【教学难点】1. 体会散文诗中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2. 确定主题和形象,完成题目为“我的故乡”的散文诗创作。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材《散文诗二首》、相关诗句与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听课文音频,了解散文诗的大致意思。

二、分析课文(25分钟)1. 意义理解分组阅读课文,并选择1-2个段落进行朗读,理解每句话的意义和寓意。

2. 语言特点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语言特点。

例如,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写表达情感,运用夸张、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衬托主题等。

三、诗歌写作(40分钟)1. 理解创作方式根据教材中的特点和示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夸张、深入、细微等手法写出自己的感受。

在创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创作真实的散文诗计划和安排: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或事物,把它形象化、情感化。

组织语言:利用比喻、拟人、对销、排比等手法,运用形容词等修辞手法。

检查和修改:将写的散文诗进行修改,主要检查是否有语言错误、是否符合创作要求。

四、总结反思(10分钟)1. 学习目标分析回答,你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2. 提高点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自我检查,活跃思维,倡导自由创新。

【板书设计】散文诗特点1. 增补意向强烈2. 艺术表现自由3. 寓意深刻,情感较强【作业】完成写一篇“我的故乡”的散文诗,力求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情感深刻。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三、核心素养《散文诗二首》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包含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与冰心的《荷叶∙母亲》。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间亲情,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都以母爱为主题,篇幅短小,却语言凝练优美,内涵丰富,诗意深刻隽永,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学生阅读这些文章,能够加深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接触过现代诗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秋天的怀念》《散步》的学习,学生对于母爱、亲情也有了进步的感受与体会,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要想品读散文诗中所蕴含的深意,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朗读,品读语句,进一步的感受人间亲情。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七、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金色花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带来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了解文体,初识作者1.了解文体课件出示: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7、散文诗两首》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7、散文诗两首》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7、散文诗两首》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两首》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秋天的思念》和《金色花》。

这两篇散文诗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母爱的伟大。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魅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散文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散文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散文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散文诗的特点,深入体会课文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3.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散文诗的意境。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散文诗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诗的特点和作者情感。

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 母亲》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 母亲》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和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2、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的手法,了解以小见大的手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领悟母爱的伟大教学难点诗歌以物喻人的手法及联系生活实际体味母子之间的情深核心素养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感知深厚的人文底蕴。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大家是不是都听过这首歌:《烛光里的妈妈》,我们来听几句歌词:“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你能说说妈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对,大家都会说,这是因为母爱!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自己却变得不再年轻漂亮,不再光华依旧!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再一次体会一下母爱是什么。

走进作者冰心 (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宣扬“爱的哲学”。

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补充资料:1.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很少的几位的女弟子)”(徐志摩《泰戈尔来华》)2.在没有看到《飞鸟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诗作只是平时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整理成为两本诗集《繁星》《春水》。

3.冰心一直信奉爱的哲学她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今天,让我们沿着她铺起的爱的长途,感受她内心对母亲至真至纯的感激和爱。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表格式)
《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文中将“我”比作“风吹雨打的荷花”;将母亲比作“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歌颂了母亲对子女无私奉献的爱。
【环节2:教师提升】
本课小结
本课的两篇作品,情思隽永,语言精美,都表现母爱,表现出崇高的人性美。
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荷叶 ————————母亲
护 爱 托物抒情
红莲——————法,试着写一个片段,展现你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形象。
教学后记
【环节2:教师指导】
学友回答,师傅补充,其他师友完善,教师最后点拨指导。
第二步 研读共品
【环节1:师友研读】
1.散文诗中孩子想到了用一种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
【环节2:教师点拨】
指导明确
1.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2.如果哈里•波特送你一次魔法,你可以变成任何一样东西,去感恩母爱,那么,你会变成——
3.这首《荷叶母亲》散文诗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你也可以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表达对母亲的爱。
【环节2:教师归纳】
这两首诗都是表达母爱的,但在表达手法上又有所不同。
第五步 总结提高
【环节1:师友总结】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诗人借助想象,设计了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嬉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比较阅读,感受散文诗语言风格的异同。

2.了解两首散文诗在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比较阅读,感受散文诗语言风格的异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朗读是倾听自己的声音,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字的印象和理解。

通过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树灿烂的金色花开,嗅到了淡淡的花香,感受到孩子与母亲之间温馨的亲情;通过朗读,我们仿佛看到那繁密的雨点跌落在荷叶上,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专意守护着亭亭的袅娜的红莲,感受到少女对母亲的感激……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朗读法和比较法来感受这两首散文诗独特的语言之美。

PPT出示:朗读不仅要做到准确、流畅,还要声情并茂——“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

【设计意图】上课的初始环节,温习回顾第1课时的内容,并明确提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明确朗读的要求,除了做到准确、流畅,还要有感情,让学生有目标方向意识。

二、美读,感受语言风格之异1.内容感知:PPT:你能试着说说:这两首散文诗分别写了什么?提示:可以从内容和主题方面来说。

明确:《金色花》通过想象孩子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和母亲嬉戏的三个场景,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荷叶母亲》写作者由眼前之景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佑护,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明确:主题表达的共同点——都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板书:同——主题2.那么,从语言风格上说,它们带给你的感觉一样吗?你更喜欢哪一篇?明确:同:语言清新雅致。

不一样的地方,第一篇更灵动活泼,第二篇则更含蓄。

板书:异——语言风格3.PPT:你从哪些地方能读出来这种特点?选择你喜欢的一两句读给你的同桌或其他小组成员听,并交流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先读你喜欢的句子,然后简单谈谈你的感受。

在单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

07 《散文诗二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07 《散文诗二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7课散文诗二首(第2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2.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2.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2.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课件中写母亲的诗句,带领学生吟诵。

学生背诵其他写母亲的诗句,说说对这些诗句的感受,由此进入课题。

新知探究一、解读人物【活动内容】分析《金色花》中的孩子和《荷叶·母亲》中的母亲这两个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重点从孩子和母亲的互动来分析《金色花》中孩子的形象;着重从荷叶的象征意义来思考《荷叶·母亲》中母亲的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这两篇作品想象丰富、富有童趣和意蕴丰富的写作特点,把握文中塑造的形象特点,了解象征的写作手法。

二、合作探究【活动内容】分组朗读两篇作品,制作对比表格,小组合作填写。

通过自主分析文本,得出对两篇课文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分别从思想内容、感情基调、艺术手法、构思角度、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两篇作品,让学生感受两篇作品的异同,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提供比较的维度,作为学生学习的支点。

三、拓展提升【活动内容】1.学生自主练习朗读。

根据自主学习的成果,把对课文的理解融入朗读中,反复练习,尽量读出课文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标示朗读提示符号,写提示语。

【活动内容】2.朗读学习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

其他同学点评,给出建议,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散文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活动内容】3.你更喜欢哪一篇?与同学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活动内容】4.学生快速阅读《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完成比较阅读的学习活动,重点关注抒情的不同特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7《7 散文诗二首》优质精品课课堂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7《7 散文诗二首》优质精品课课堂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7《7 散文诗二首》优质精品课课堂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散文诗《草原》和《背影》,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散文诗的美。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的描绘,也有画面的展示,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后,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散文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感受散文诗的美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散文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感受散文诗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散文诗的美。

2.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散文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音韵美。

2.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写作法: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对美的感受。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课文: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

3.相关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散文诗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让学生自由阅读,感受散文诗的音韵美。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散文诗的美。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散文诗的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7 散文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
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而本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努力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不具备欣赏诗歌的经验,还不能揣摩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并加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也有困难,对于诗歌主旨和情感内涵的丰富性还不能准确全面地说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诗歌能从整体上说出诗歌内容。

2.通过诵读诗歌,说出诗歌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诗歌,能从整体上说出诗歌内容。

难点:通过品读诗歌的关键语句,能总结出诗歌主旨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抓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通过课内两首散文诗的对比来整体把握它们在思想内容等方面的异同。

3.通过冰心同一主题——母爱的三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诗、散文、散文诗来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荫蔽"的读音是[yīn bì])2.分小组自读3.两校学生展读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1.宁一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结构。

(简单介绍思维导图,学生提前要进行完成,便于在课堂中进行展示)2.毛坝河学校学生概括文章内容①《金色花》一文通过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按时间顺序写了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也表现了美丽圣洁的母子之爱。

②《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雨打红莲和荷叶护莲的感人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关爱,由此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三、对比阅读,加深理解比较维度相同点不同点《金色花》《荷叶·母亲》思想内容表达母爱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亲昵表现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感情基调热爱、依恋、赞美欢快、明朗凝重、沉郁构思角度从生活细节中获取灵感想象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着手描写语言风格清新温情活泼、口语化典雅、书面化形象分析塑造母亲形象贤淑温良、有文化修养无正面出场,象征无私、伟大的母亲“我”的形象活泼、调皮、机灵、可爱;对母亲时刻关注,表现出对母亲的热爱与亲昵。

情感细腻,喜爱莲花,对母亲的依恋以及对母爱的赞颂。

金色花以花喻儿童,赞美孩子的可爱,表现母爱的光辉。

红莲、荷叶“红莲"形象:是作者自己的象征。

“荷叶”是母亲、母爱的象征。

艺术手法象征“金色花"象征孩子的天真,赞美孩子的可爱,表现母爱的光辉。

“荷叶”象征着母亲的厚爱,借“荷叶"对“红莲”的荫蔽象征母亲对儿女的爱。

四、品析语句,欣赏形象(分析两文中“我"“母亲”“金色花"“红莲”“荷叶"的形象),明晰写作手法,理解文章主题。

07 《散文诗二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07 《散文诗二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7课散文诗二首(第1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初步感知作者在两首散文诗中寄寓的丰富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初步感知作者在两首散文诗中寄寓的丰富感情。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作者在两首散文诗中寄寓的丰富感情。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课件中的漫画,并提问:你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你对她有怎样的感情?学生分享交流,由此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两位作者及其作品,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写作背景”的内容,并简单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感情。

二、知识链接【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散文诗”的知识。

三、正音释义【活动内容】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并加以点拨。

匿笑()花瓣()沐浴()嗅到()衍()荫蔽()并蒂()菡萏()攲斜()心绪()徘徊()匿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攲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整体感知【活动内容】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这两首散文诗,读通顺。

把读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小组讨论互助;或在全班提出,由同学或老师解答。

听教师范读后,再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注意朗读的语气。

可以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进行个性化朗读、品析。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7课 散文诗二首 教案02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7课 散文诗二首 教案02

《散文诗二首》【教导学目标要求】1.理解并积累诗中的生字生词。

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品味作品的情感。

3.珍爱亲情,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导学重点难点】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品味作品的情感。

2.学习《荷叶·母亲》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导学过程(2课时)教导学方法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我的资料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2.我的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

匿笑(nì)花瓣(bàn)沐浴(yù)祷告(dǎo)菡萏(dàn)徘徊(huái)攲斜(qī)荫蔽(yìn)(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洗澡;比喻受到润泽。

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荫蔽:(枝叶)遮蔽。

(3)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拟人)B.当你沐浴后……当你吃过中饭……当你黄昏时……(排比)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比喻)D.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设问)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一、朗读《金色花》1.教师范读前四段(或听朗读音频)2.学生朗读后五段要求:读准读顺。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明确:捉迷藏——三次嬉戏——母子对话三、问题探究1.“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玩起捉迷藏,只是为了好玩吗?明确: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上册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散文诗的朗读语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体会人间至爱亲情,感知散文诗的语言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4.体会散文诗中浓浓的母子情,学会感恩母亲。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人间至爱亲情,感知散文诗的语言美。

2.教学难点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体会散文诗中浓浓的母子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人和父母一起玩过?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

这时妈妈估计会生气得要打你了,问你躲哪儿去了。

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

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装满了幸福。

现在我将这首诗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们的心里。

(二)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

其主要作品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泰戈尔是亚洲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

他的诗歌多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格调清新,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他的作品在 20 世纪,曾经对中国文坛产生过比较重大的影响。

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三)文体知识——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文学体裁。

对于散文诗,我们可以说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因此,在本质(内容)上,散文诗属于诗。

它虽然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它又不缺少诗歌内在的音韵美。

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是保留了诗意的散文,能够给读者带来诗的情绪和美的想象。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重描写客观生活中思想情感的波动。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匿笑、祷告、菡萏、攲斜” 等重点字词。

(2)了解散文诗的特点,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画面描写三步骤”,还原诗歌情景,想象并描绘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的多读、多品、多思、多说、多写,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品味诗歌中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浓浓的母子情。

(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母爱,培养学生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与家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品味两首散文诗中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浓浓的母子情。

(2)通过学习“画面描写三步骤”,还原诗歌情景,想象并描绘画面。

2.教学难点(1)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感受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同学们,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们无私地关爱着我们,为我们付出了一切。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散文诗,感受诗人笔下的母爱。

2.展示相关图片或播放音乐,营造温馨的氛围,引出课题《散文诗二首》。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泰戈尔及其作品《金色花》的创作背景。

明确: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是他早期的作品,创作时“梦幻多于现实”,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

2.介绍冰心及其作品《荷叶・母亲》的创作背景。

明确: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她的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 著称,母爱是其根本出发点。

《荷叶・母亲》是她看到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场景后有感而发所写。

(三)积累字词1.教师出示字词,学生朗读。

匿笑、祷告、菡萏、攲斜沐浴、徘徊、荫蔽、花瑞梗、蒂、姊妹、莲蓬繁杂、烦闷、心绪、流转2.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7 散文诗二首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7 散文诗二首

7*散文诗二首【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味人间挚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挚爱亲情,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冰心和泰戈尔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金色花【课时目标】1.把握散文诗基调,有感情地朗读《金色花》,培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同学们,提到母亲你会想到哪些事物?那么,诗人笔下又会怎样表达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感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5)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代表作长篇小说《沉船》《戈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

泰戈尔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2)课文知识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散文涉及的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6)金色花,即黄兰,木兰科常绿乔木,树形高大,开金黄色花朵。

印度将其视为圣树。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7)教师提示:注意“嗅”“梗”“徘徊”“荫蔽”“姊”的读音。

(2)析一析多音字。

(出示课件8)(3)辨一辨形近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散文诗二首【教材分析】《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由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想——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篇课文,可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不仅能唤醒学生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1.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金色花【课时目标】1.初步了解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有感情地朗读,准确把握课文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妈妈的吻》)师: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母爱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了解文体,初识作者1.了解文体课件出示: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2.了解作者课件出示:泰戈尔的代表作有:诗集《吉檀(tán)迦(jiā)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的创作深受泰戈尔的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创作以爱的颂歌为主,简洁、清新、细腻。

三、自读课文,学以致用1.自主阅读《金色花》,初步感知课文(1)一读:不看旁批,“裸读”。

(2)二读:带着旁批的问题阅读。

(3)三读: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问题等进行旁批。

2.师生交流,点拨指导提示:师指导时重在了解学生的“知”与“不知”,梳理问题,生成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抓住关键和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四、合作探究,品读课文1.揣摩感情,深情诵读师:学习散文诗一定要诵读,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感情。

(生自由诵读,师点评并明确)课件出示:(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读出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孩子的顽皮)(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急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读出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2.学习方法,培养习惯生诵读诗歌,练习标画朗读提示符号,学习写旁批。

常用的朗读提示符号(1)“.”表示重读;(2)“”表示停顿,“”表示连贯读;(3)“↗”表示音调上扬,“↘”表示音调下降;(4)“→”表示音调拉长。

【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不响。

..,却一声儿...在那里匿笑【设计意图】对于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深情诵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而结合诵读练习标画朗读提示符号、学习写旁批又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想象感知,感受美好师: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1)请用“当妈妈______时,我就______”的句式说一说,并写写批注。

预设①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批注:让妈妈可以闻到花香。

②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批注: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③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

批注:妈妈给我知识与智慧。

师小结:孩子三次与妈妈捉迷藏,从儿童的视角,通过儿童的奇思妙想,以虚拟的情境,表现出孩子的活泼调皮、机灵可爱,同时也表现出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位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在阅读中仿佛看到了一个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预设①我在阅读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和一个慈祥、爱读书的妈妈。

②我在阅读中仿佛看到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和一个温柔善良的妈妈。

③我在阅读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和一个勤劳美丽的妈妈。

④我在阅读中仿佛看到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和一个爱孩子的妈妈。

师小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爱撒娇、爱妈妈的孩子;这是一位沉静、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这个环节通过两个仿句练习,帮助学生自主阅读。

4.探疑解惑,理解主旨师: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玩起“躲猫猫”,只是为了好玩吗?预设中国人喜欢用花朵比喻孩子,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印度人同样喜欢用花朵来比喻孩子。

泰戈尔借美丽的金色花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沐浴在母爱中的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总想无时无刻地关注妈妈,所以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亲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三次跟妈妈玩起“躲猫猫”,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亲昵之举跃然纸上,也突出了孩童活泼顽皮的天性。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利用课文旁批,探疑解惑,突破难点。

通过朗读,既能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五、布置作业试一试将《金色花》改成小诗。

【板书设计】第2课时荷叶·母亲【课时目标】1.诵读课文,在赏析画面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悟读课文,在理解探究中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泰戈尔以虚境写实情,他是成年人,却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通过虚拟之境表现了动人的母爱和童真。

冰心的创作曾受泰戈尔的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荷叶·母亲》。

【设计意图】前后勾连,在复习比较中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以致用1.自读课文师: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来阅读学习《荷叶·母亲》。

(1)裸读。

(2)看旁批读。

(3)边读边作旁批。

2.自主完成下面表格预设课件出示:现实环境红莲与荷叶“我”的心情师:文章通过眼前之景、现实之事,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少女对母亲的感激、赞美之情。

“荷叶”象征着母亲的厚爱,“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坷,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女儿的心灵庇护。

插叙有关莲花的往事,说明“我”家对莲花有着深厚的感情,并暗示“我”与莲花之间的关系,为下文以花喻人做铺垫。

3.在自读的基础上梳理问题课件出示:问题:(1)荷叶与母亲有什么关系?(2)文章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3)作者为什么写风雨中的红莲?(4)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预设(1)荷叶象征母亲。

(2)说明“我”家对莲花有很深的感情,大家都很喜爱莲花,为后文写惦记雨中的莲花埋下伏笔。

(3)以风雨中的红莲为喻,用荷叶保护红莲,赞颂母亲对儿女的关爱和守护。

(4)最后一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爱恋和赞颂之情。

“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

【设计意图】将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表格的设计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破解难点。

三、诵读感悟1.根据要求自读《荷叶·母亲》课件出示:要求:(1)选取喜欢的部分,在原文标注重音、停连符号,注明语气、节奏等。

说明这样处理朗读的理由。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生朗读片段,师点评并指导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3.深情诵读,感受魅力学生再次诵读,读出美好的情感和意境,感受语言的清新典雅。

【设计意图】学习朗读是第一单元和本单元的重点,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是本文的重点。

四、读写结合1.仿写句子课件出示:仿“荷”抒情,以“母亲是______,我是______”写一句话。

2.点评指导预设示例: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既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母爱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对比拓展1.小组合作,对比阅读找出《荷叶·母亲》与《金色花》两篇文章的异同,将自己的对比分析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课件出示:比较方面相同点不同点2.交流展示,讨论明确3.拓展阅读师:读一读冰心的这首诗,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思考: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请说说纸船象征什么。

预设纸船象征“我”对母亲的思念。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是两篇自读文章,我们首先要明确统编教材“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其次要明确教读和自读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