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合集下载

出名戏曲介绍

出名戏曲介绍

出名戏曲介绍
中国戏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戏曲类型,其中一些成为了非常出名的戏曲。

以下是一些出名戏曲的简介:
1.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之一,起源于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剧目。

京剧以唱为主,融合了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特点是唱腔婉转动听、表演矫健有力、装饰艳丽繁复。

2. 黄梅戏: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地区,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

黄梅戏以歌唱为主,歌唱方式婉转柔美,剧情较为细腻,代表作有《黑旋风李逵》、《梁山泊》等。

3. 粤剧:粤剧是广东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粤语唱腔为特点。

粤剧演唱技巧独特,表演以歌唱、曲艺、舞蹈为主,擅长表现戏剧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4. 川剧:川剧是四川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四川方言演唱。

川剧以脸谱和变脸为特色,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形象。

代表剧目有《二进宫》、《智取威虎山》等。

5. 评剧:评剧源于上海,以评书为基础,发展出了独特的表演形式。

评剧以全扮演为主,以评书、歌唱、说唱等形式演唱,剧情内容丰富多样。

以上只是其中几种著名的戏曲剧种,还有许多其他戏曲类型和
剧目,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这些戏曲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也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视为国粹之一。

戏曲的知识

戏曲的知识

戏曲的知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1. 分类:戏曲大致可以分为京剧、豫剧、越剧、粤剧、昆曲等多个剧种。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起源:戏曲起源于民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经过演化、发展,戏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表演形式:戏曲是综合艺术,包含了音乐、舞蹈、唱腔、表演、器乐、戏服等元素。

演员以唱念做打的方式表演剧情,通过特殊的音乐和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4. 传承与发展:戏曲一直在中国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剧种和流派。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戏曲,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了对戏曲的扶持和保护力度。

5. 著名剧目:戏曲有许多经典剧目,如《红楼梦》、《西游记》、《白蛇传》、《桃花扇》等。

这些剧目在戏曲演出中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6. 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戏曲在表演方式、唱腔和曲调上都有各自的特色。

如京剧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而越剧则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

总之,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元素,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和文化。

戏曲大全100首

戏曲大全100首

戏曲大全100首1. 凤阳太守(梆子)2. 青岩古镇绕(杂剧)3. 柳梢青(评剧)4. 晚伽劝学(闽剧)5. 青山白水(越剧)6. 游仙梦(昆曲)7. 红豆结(黄梅戏)8. 唐调秋江曲(秦腔)9. 霸王服(高腔)10. 满庭芳(折子戏)11. 信天游(梅花萧)12. 两个黄鹂鸣翠柳(黄梅戏)13. 画鞍(皮影戏)14. 绿茵白马(昆剧)15. 雁儿报晓(豫剧)16. 水调歌头(宋词曲)17. 陕北春(豫剧)18. 张仪入辽(粤剧)19. 暮雪连延(评剧)20. 铜雀台(京剧)21. 芦花汀洲(黄梅戏)22. 天仙配(昆曲)23. 折桂令(评剧)24. 落花神风(粤剧)25. 翩翩下凡(梆子)27. 生擒新郎(河南梆子)28. 滚雪芙蓉(婺剧)29. 忆江南(闽剧)30. 花筵开(河洛腔)31. 山坡羊(评剧)32. 往事知多少(江浙腔)33. 猴子偷桃(琵琶戏)34. 醉家春(越剧)35. 情义缠绵(四川腔)36. 桃夭(剪纸戏)37. 一剪梅(宋词曲)38. 凤求凰(陕西杂剧)39. 气吞山河(折子戏)40. 靖康怨(昆曲)41. 牛郎织女(梆子)42. 天净沙(崇明评剧)43. 渭桃一树(吴越腔)44. 江湖浪(评剧)45. 青莲禅师(昆剧)46. 秋江夜(越剧)47. 蝶恋花(徽剧)48. 霓裳行(梅花萧)49. 九九重阳(黄梅戏)50. 无言独上西楼(宋词曲)51. 公子恩仇(豫剧)52. 天下朝拜(粤剧)54. 霜桃变(京剧)55. 赤水故人(昆曲)56. 海上明月(折子戏)57. 西窗听雨(宋词曲)58. 兰陵王(豫剧)59. 三姑娘踏莎行(粤剧)60. 桃蹊桥下(评剧)61. 风入松(梆子)62. 白日乌头(秦腔)63. 飞马醉扬州(越剧)64. 拔剑四顾心茫然(京剧)65. 横塘晚照(黄梅戏)66. 绿野仙踪(昆剧)67. 草堂情(折子戏)68. 长安夜(江浙腔)69. 平江调(婺剧)70. 马头琴(浙剧)71. 桃源忆故人(闽剧)72. 灵威连天(河南梆子)73. 破阵子(皮影戏)74. 苏堤春晓(宋词曲)75. 铁骑行(河洛腔)76. 水调歌头·大明湖畔(宋词曲)77. 空山新雨(豫剧)78. 菩萨蛮(粤剧)79. 江城子·木兰辞(宋词曲)80. 江山春色(评剧)81. 天涯歌女(越剧)82. 小桃红(昆曲)83. 十面埋伏(梆子)84. 七省贡院(秦腔)85. 满江红(京剧)86. 情深似海(折子戏)87. 武陵春(黄梅戏)88. 江湖调(徽剧)89. 画楼醉公子(梅花萧)90. 南歌子(河南梆子)91. 红梅花(吴越腔)92. 杨柳枝(评剧)93. 射雕英雄传(昆剧)94. 吴门琴话(越剧)95. 锦瑟(宋词曲)96. 歌乐喜(豫剧)97. 九辩(粤剧)98. 玉环客(秦腔)99. 水浒传(京剧)100. 花鼓戏(折子戏)。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下是戏曲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戏曲的分类戏曲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京剧、昆曲、越剧、评剧、黄梅戏、沪剧、粤剧等。

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1.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起源于北京地区,流行于北方地区。

京剧以唱功、功夫为主要表演方式,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

京剧的表演服饰、化妆和音乐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2.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苏州地区。

昆曲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强调唱腔的表现力和唱腔技巧,以及角色的精神内核。

3. 越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一,流行于浙江地区。

越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以其细腻的唱腔、灵动的表演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4. 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戏曲剧种之一,以说唱、打击乐器等表演形式著称。

评剧的表演特点是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5. 黄梅戏: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湖北黄梅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域。

黄梅戏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音乐节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

6. 沪剧:是中国上海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说唱、念白为主要表演形式。

沪剧的表演特点是语言清晰,表演技巧独特。

7. 粤剧:是中国广东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粤语为演唱语言,表演形式以唱、说、做、打为主要。

二、戏曲的表演艺术戏曲的表演艺术是戏曲艺术的核心,演员在表演中需要通过动作、声音、表情等多种方式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

1. 唱:唱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演员需要掌握不同的唱腔和音乐技巧,通过歌唱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不同的唱腔形式,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来选择合适的唱腔进行表演。

2. 念:念是戏曲表演中的朗诵形式,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轻重缓急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念白也是戏曲表演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十大戏曲

中国十大戏曲

中国十大戏曲一、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二、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唐山师范学院为评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三、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
欣赏 《花为媒——报花名》

豫剧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 种,因又名河南梆子。豫剧以唱腔铿锵 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 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 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 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欣赏 《谁说女子不如男》

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 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 及全国。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中国戏曲 三鼎甲“榜首”及“国剧”之称。
欣赏 《贵妃醉酒》、《三家店》

越剧


越剧——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 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 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 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 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江南地 区。 欣赏 《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
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 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汉族戏曲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 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 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 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声誉。 欣赏 《天仙配》《女驸马》
评剧

Hale Waihona Puke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 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清末在河北滦 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 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 称“唐山落子”。
中国戏曲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 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 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 表演方式。
中国戏曲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 剧、豫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 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 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 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 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京剧、 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等五十多个 剧种。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戏曲的知识点归纳戏曲一般指中国戏曲。

戏曲的意义和魅力

戏曲的意义和魅力

戏曲的意义和魅力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它的意义和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历史文化: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通过表演形式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经典文学作品传达给观众,帮助人们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 艺术表现力强:戏曲以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通过音乐、舞蹈、服装、道具等元素的协调配合,展现出丰富的戏剧性和艺术感染力。

3. 人物形象丰富:戏曲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有儒雅文士、豪迈英雄、妖魔鬼怪等各种性格特点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表演方式,给观众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

4. 语言表达精彩:戏曲中运用了独特的语言方式,如京剧的念白、豫剧的讲唱等,通过声腔和换调的技巧,将文字转化为韵律婉转、富有感情的表达方式,使观众在欣赏中体验到美妙的文学魅力。

5. 传统审美观念:戏曲中的服饰、化妆、动作等方面都受到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激发观众的审美情感,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通过语言、音乐、舞蹈和表演的综合运用,传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具
有非常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通过欣赏戏曲,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审美体验,提升精神境界。

中国戏曲基本概念解析

中国戏曲基本概念解析

中国戏曲基本概念解析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析中国戏曲的基本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1. 戏曲的定义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总称,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唱腔、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艺术形式。

它通常以唱念做打的方式进行,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元素。

2. 戏曲的分类中国戏曲可以按照地域、剧种和表演形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戏曲剧种包括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每种剧种都有独特的表演风格、音乐曲调和服饰特点。

3. 戏曲的特点戏曲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音乐性: 戏曲强调音乐的重要性,演员通过唱腔和乐器伴奏来表达情感和塑造角色。

- 装饰性: 戏曲舞台布景、服饰和化妆都非常讲究,以突出角色特点和故事情节。

- 动作性: 演员通过舞蹈、动作和肢体语言来表现情节和人物性格。

- 表演技巧: 演员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巧,以生动地演绎故事情节。

4. 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为了推广戏曲艺术,许多机构和团体积极开展戏曲培训和演出活动,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和了解戏曲。

5. 戏曲的价值与意义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欣赏和研究戏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智慧。

以上是对中国戏曲基本概念的解析,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了解和启发。

戏曲作为一门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形式,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

戏曲知识点总结

戏曲知识点总结

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戏曲是一种由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演艺形式。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戏曲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的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逐渐形成。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一,起源于清代,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是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之花”,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黄梅戏:黄梅戏是江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由湖北省黄冈地区的地方戏发展而来。

黄梅戏以其柔和、细腻的表现方式,以及温婉典雅的唱腔而著称,被称为“江南第一声”。

3、越剧:越剧是中国戏曲的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上海地区,以其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和细腻婉转的唱腔而闻名于世。

越剧以其浓厚的地方文化风格和细腻的表演技巧,被誉为“东方曼妙之声”。

4、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粤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方式和独特的音乐特色而著称,被誉为“南国昆曲”。

5、豫剧: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清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豫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形式和浑厚、深沉的唱腔而著称,被誉为“中原昆曲”。

6、秦腔、沪剧、晋剧、川剧、湘剧、闽剧、滇剧等,各地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形成并发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戏曲文化。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中,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演艺形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戏曲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瑰宝。

二、戏曲的表演形式1、唱、念、做、打:唱指由主要角色演员用唱腔来表演,念指对白的念白表演,做指角色的身段动作表演,打指表演中使用的击打动作,包括武打和打击乐器。

这四种表演形式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也是戏曲艺术的核心。

2、唱段、念白、大面、小面:唱段是戏曲中由主要角色演员演唱的乐曲,念白是角色之间的对白表演,大面是全体演员演出的大型场面,小面是由少数演员演出的小型场面。

中国戏剧的种类

中国戏剧的种类

中国戏剧的种类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种类。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戏剧的主要种类。

1. 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手段,融合了舞蹈、音乐、杂技和武术等元素。

京剧的剧本通常取材于历史故事和名著,演员的表演技巧要求高超,尤其以脸谱和唱腔的表现为特色。

2. 评剧:评剧起源于北方地区,是以评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剧种。

评剧的表演形式以念、说和唱为主,讲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演员常常要通过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来描绘人物形象和情节。

3. 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湖北地区的代表性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梅戏以湖北方言演唱,音调柔婉动听,以歌唱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闻名。

4. 豫剧: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流行于豫东、豫南和豫中地区。

豫剧的表演形式以唱为主,注重唱腔的表现力和舞台形象的塑造。

豫剧的剧本题材广泛,既有历史传奇,也有现实题材,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5. 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流行于广州、深圳等地。

粤剧的唱腔独特,以粤语演唱,音调婉转,富有变化。

粤剧以其细腻的表演和丰富的音乐元素而著名,被誉为“东方歌剧”。

6. 歌仔戏:歌仔戏是台湾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流行于潮汕地区。

歌仔戏的唱腔优美动听,以闽南语演唱,以其细腻的表演和多样的音乐形式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7. 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流行于成都、重庆等地。

川剧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独特的变脸技巧而闻名,表演形式独特,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以上是中国戏剧的一些主要种类,每种戏剧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和风格。

这些戏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通过欣赏和传承这些戏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希望中国戏剧能够继续传承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中国十大戏曲种类

中国十大戏曲种类

中国十大戏曲种类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

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

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口语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气息浓厚。

京剧:流行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

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改称京剧。

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

演唱时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在唱、念、做、打方面自成京剧艺术体系,对各地剧种影响很大。

越剧: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

发源于浙江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粤剧:我国南方一大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港澳、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唱念均用广州方言。

它以“梆簧”为基本曲调,同时又保留昆、戈、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

伴奏除用二弦、高胡、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外,还大胆地采用西洋乐器,如小提琴、萨克斯管等中低音乐器。

黄梅戏:安徽省地方剧种,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发展而成。

初以演出“两小戏”、“三小戏”见长,后受青阳腔和徽调影响,逐渐发展为演出完本大戏。

它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动人,在表演上保持载歌载舞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厚。

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昆剧: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

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取海盐腔、戈阳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创造闻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乐获得很大的发展。

名词解释戏曲

名词解释戏曲

名词解释戏曲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一种文学形式,杂剧和传奇中的唱词。

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

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16种戏曲及其代表作

16种戏曲及其代表作

1、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白蛇传》《定军山》《借东风》《空城计》《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苏三起解》《让徐州》等。

2、越剧越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发源于浙江,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梅兰芳》等。

3、黄梅戏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省安庆市。

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罗帕记》《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4、评剧评剧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又称为“唐山落子”。

代表剧目:《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花为媒》《刘巧儿》《小女婿》。

5、豫剧豫剧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流行于河南省、流传中国各地的传统戏剧。

代表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拷红》《花打朝》《断桥》《花枪缘》《大祭桩》《秦雪梅》《宇宙锋》《桃花庵》《打金枝》等。

6、昆曲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代表剧目:《牡丹亭》《鸣凤记》《长生殿》《浣纱记》《游园惊梦》《玉簪记》《桃花扇》《南柯记》《琵琶记》《风筝误》《刀会》《西厢记》《断桥》《思凡》《清忠谱》《邯郸梦》《狮吼记》7、粤剧粤剧又称为“广东大戏”,在岭南地区非常流行。

代表剧目:《紫钗记》《帝女花》《西楼错梦》《白燕迎春》《三笑姻缘》《李后主》《昭君公主》《梦断香销四十年》《柳毅传书》《九天玄女》。

8、淮剧淮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等地。

代表剧目:《孔雀东南飞》《莲花庵》《金龙与蜉蝣》《牙痕记》《哑女告状》《三女抢板》《玉杯缘》《太阳花》《西楚霸王》《水漫泗洲》《九件衣》《马陵道》。

9、川剧川剧流行于川贵高原地区,川剧脸谱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

代表剧目:《旧正楼》《望娘滩》《秋江》《巴山秀才》《皮金滚灯》《易胆大》《刺目劝学》《乔子口》《御河桥》《肖方杀船》。

什么是戏曲

什么是戏曲

什么是戏曲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

它作为中国传统的戏剧样式,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王国维给戏曲下过一个简练的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曲音乐的特点1.综合性戏曲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综合性。

相当时期以来,有人向外介绍戏曲时,把戏曲翻译成“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把京剧翻译成“Peking Opera”,把川剧翻译成“Sichuan Opera”。

这种把戏曲与西方歌剧“opera”简单类比的作法,其效果是一种误导。

戏曲的综合性远远超出“opera”(歌剧)的综合范畴。

中国这个农业社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对中国人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戏曲的综合特性不无内在因果联系。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许多农民祖祖辈辈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村庄,房子自己盖、粮食自己种,衣服自己织、自己染、自己缝制。

能干的农民往往是生活的全才。

他们还会自己酿酒、做酱、做醋、腌菜等一应生活所需本领。

这就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生活,自成系统,万事不求人。

有些村落,还有碾米的碾坊,轧油的油坊,做粉条、粉丝的粉坊,能够对家织布进行粗加工的染坊,有便于简单交换的定期小集市,这些设施虽已是流通环节的雏形,但仍处于较低级状态,物物交换的情况还不少见,仍属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补充形式。

商业体系,一是被统治阶层所排斥、限制,二是也被下层农民所忽视。

农民们开掘自己的各种潜能,目的只是更好地创造自己的田园生活,而绝非为了交换。

所以,他们不会向单一化发展,而执着追求“小而全”。

这种经济文化在数千年的长期延续中,便积淀为一种喜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的民族心理。

因此,说中国民间音乐具有载歌载舞的综合特性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渊源关系,应该算不上过分。

那么,中国民间音乐的集大成者――戏曲,正是最符合中国农民“小而全”理想的艺术类别。

五大戏曲剧种介绍

五大戏曲剧种介绍

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是京剧、豫剧、越剧、评剧和黄梅戏。

1. 京剧:被称为“国粹”,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首,形成于北京,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

代表作品有《宇宙锋》、《华容道》、《白门楼》等。

2.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主要流行于河南省,被誉为“最大地方剧种”。

其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主要声腔板式有二八、慢板、流水、散板四种,唱腔铿锵大气,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

代表作品有《花木兰》等。

3. 越剧:被称为第二国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流传于世界。

4. 评剧: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东路评剧为主,源于民间“莲花落”。

5.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以上就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的介绍。

戏曲课件ppt

戏曲课件ppt

家庭剧
以家庭生活为题材,通过家庭 矛盾和纷争来反映社会问题和
道德观念。
爱情剧
以爱情为题材,通过男女主角 的爱情经历来展现人性和情感

喜剧
以幽默和讽刺为主要特点,通 过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反映
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
著名戏曲作家及其作品
关汉卿
王实甫
汤显祖
洪昇
《窦娥冤》、《救风尘 》等。
《西厢记》、《牡丹亭 》等。
戏曲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戏曲概述 • 戏曲表演艺术 • 戏曲音乐与乐器 • 戏曲文学 • 戏曲欣赏与审美 • 戏曲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
01
戏曲概述
戏曲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戏曲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杂技等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具有 独特的艺术魅力。
详细描述
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它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手段融合在一 起,通过音乐、舞蹈、表演、杂技等艺术形式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戏曲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表演形式和表现手法深受观众喜爱。
服饰与化妆
服饰是戏曲表演中角色形象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服 饰来表现角色的身份、地位和
性格特点。
化妆是戏曲表演中角色形象的 重要手段,通过化妆技巧来表 现角色的年龄、性别、身份和
性格特点。
服饰与化妆相互配合,共同表 现出角色的形象特点。
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 践,才能掌握服饰与化妆的技 巧,表现出角色的形象特点。
品味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两部 分,品味唱腔的韵味和伴奏的 配合,感受戏曲音乐的独特魅 力。
理解剧情和人物
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分析人 物性格和情感,有助于深入理

介绍一些好听的戏曲

介绍一些好听的戏曲

介绍一些好听的戏曲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其中一些戏曲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观众喜爱。

以下是一些好听的戏曲: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被誉为“国粹”。

它的唱腔优美,表演精湛,剧情丰富。

著名的京剧有《红楼梦》、《霸王别姬》、《白蛇传》等。

2.越剧:越剧是浙江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以唱腔柔美、表演细腻而闻名。

越剧的代表作有《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

3.黄梅戏:黄梅戏是湖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以唱腔清新、表演生动而受到观众喜爱。

著名的黄梅戏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

4.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以唱腔高亢、表演热烈而著称。

川剧的代表作有《白蛇传》、《王贵与李香香》、《狄青传》等。

5.昆曲:昆曲是江苏地区的一种古老戏曲,被誉为“百戏之祖”。

它的唱腔典雅、表演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昆曲的代表作有《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等。

6.河南豫剧:河南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以唱腔激
昂、表演朴实而受到观众喜爱。

豫剧的代表作有《花木兰》、《秦香莲》、《红楼梦》等。

7.秦腔:秦腔是陕西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以唱腔豪放、表演粗犷而著称。

秦腔的代表作有《王贵与李香香》、《樊江关》、《夜行黄粱》等。

8.湖南湘剧:湖南湘剧是湖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以唱腔抒情、表演细腻而闻名。

湘剧的代表作有《拜月记》、《珍珠塔》、《红楼梦》等。

以上是一些好听的戏曲,它们各具特色,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戏剧剧种介绍

中国戏剧剧种介绍

1、京剧京剧又称平剧、京戏。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

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京剧艺术与当代人的审美距离逐渐加大,观众锐减。

2、川剧川剧,俗称川剧,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四省市的汉族地区。

川剧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3、越剧越剧在影响遍及全国的同时,还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赢得盛誉,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4、黄梅戏起源并发展壮大于安庆地区的黄梅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5、评剧评剧,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曾经被封为全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

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6、粤剧关于粤剧的产生和形成,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普遍认为,粤剧于明朝中叶开始萌芽,孕育于本地班。

7、辽剧要源于辽南皮影戏,是农村祭祀娱乐的一种演出形式。

2002年1月辽南戏正式命名为辽剧。

8、臧剧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

9、沪剧沪剧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由说唱形式的滩簧发展为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后由艺人流入上海,并固定在茶楼坐唱,称作本滩,后易名为申曲。

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

10、淮剧早期的淮剧有生活小戏《小打瓦》、《种大麦》、《大补缸》、《磨豆腐》、《对舌》、《赶脚》、《巧奶奶骂猫》等,内容简单纯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

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等五十多个剧种。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

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戏曲的起源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都城北京,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

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

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

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春台”和“和春”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楚调(汉调、西皮调),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

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

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

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

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

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

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经典剧目:霸王别姬(梅派)、白蛇传、定军山、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群英会、借东风(须生)、玉堂春(程派)、九件衣、文昭关、望江亭、徐策跑城、辕门斩子、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全部)锁麟囊、探阴山、杨门女将、文姬归汉、罗成叫关、孟丽君、游上林(折子戏)、赵氏孤儿、谢瑶环......评剧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形成于唐山,故又名“唐山落子”。

民国十二年(1923),创建该剧种的警世戏社在天津演出时,因其上演剧多有“惩恶扬善”、“警世化人”、“评古论今”之新意,纳名宿吕海寰建议,改称“评剧”;民国二十五年名伶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版《海棠红》,新闻界将评剧之称谓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评剧源于冀东民间歌舞“秧歌”,秧歌是民间农历新正花会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之一,由双人彩扮,对歌对舞,群体伴唱伴舞,锣鼓击节,唢呐或丝竹配乐伴秦,以歌唱民间生活故事、历史人物、四季风光为主要内容。

明、清两代多有以唱秧歌为业者,所唱曲调以莲花落为主。

至清末,秧歌又汲取了乐亭皮影、鼓书等,遂演变成为具有冀东地方特色的“蹦蹦戏”。

蹦蹦戏初期为两小戏(一旦一丑),有唱有白,载歌载舞;所演剧目有百种以上,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首尾贯穿的人物,以叙事体第三人称为其主要特点。

音乐上也是向板腔体过渡的形态。

因蹦蹦艺人所唱曲调以莲花落为主,并以竹板(节子板)击节,故有蹦蹦戏与莲花落之混称。

演出形式是先以群体合唱“四喜歌”开场,再引出正戏。

道光二十年(1840)后,农民以习蹦蹦戏谋生者日益增多,涌出了大批唱蹦蹦戏的艺人。

由于艺人们各自所操的乡土方言和活动地域的不同,遂形成了东、西、北三路蹦蹦戏。

光绪六年至二十六年(1880-1990)间,出现了许多半职业和职业性的班社。

班社中优秀的蹦蹦艺人在互相竞争中,又彼此交流,互相汲取,从而推动了蹦蹦戏不断向前发展,将对口彩唱两小戏推进到三小戏(即拆出戏)阶段。

折出戏扮演者由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剧本由说唱体演变为代言体,出现了分场式的小型剧目,表演上也开始有了简单的脚色行当划分,表演上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秧歌舞蹈动作外,在一些剧目中开始引进模拟现实生活的写实动作,同时也开始仿效大剧种的程式动作。

但又不受严格的程式规范束缚,动作较为自由。

念白以唐山地方语言为基础稍加韵化而成。

音乐唱腔,初具板腔体样式。

有了慢板、二六板、小悲调、锁板等;伴秦,以板胡为主,兼用唢呐、笛子;击节乐器甩掉了竹子板,改用枣木梆子并借用河北梆子锣经,启秦时以拉板胡者跺脚为令来指挥乐队伴秦。

舞台设施只置一桌二椅和"守旧",别无他物。

折出戏剧目计有百余种,大部分来源于两小戏,或影卷、梆子剧本。

另一部分则是依据民间现实生活、时事传闻、古今传奇、历史小说、子弟书鼓词等编写而成。

在折出戏时期,清光绪三十四年,由于光绪、慈禧的相继逝世,清政府下令百日内禁止娱乐活动,致使蹦蹦戏各班社处于瘫痪状态,多有解体。

同年秋,一些艺人成立了庆春社。

为防止当局禁演,遂仿照大戏模式对折出戏进行全面改造,大量汲取了梆子板式和锣鼓,使蹦蹦戏具有了大型剧种的雏型。

改革后的蹦蹦戏,定名为“平腔梆子戏”。

宣统元年,唐山兴盛了永盛茶园,邀请庆春社做开业演出,深受广大工人及观众的热烈欢迎,从此庆春社在唐山站住了脚跟。

为巩固蹦蹦戏在城市中的阵地,班社艺人奋力赶写赶排新戏,至民国元年,创作、改编、移植的大型剧目已达三十余部,与此同时,也健全了表演行当,完善了唱腔板式和伴秦体制,从而使蹦蹦戏具有了崭新的艺术风貌。

至此,孕育在秧歌母体中的民间小戏,终于在民国初年以新的姿态脱颖而出,时人称其为唐山落子,后定名为评剧。

《杨三姐告状》、《安重根刺伊腾博文》等现代戏面对社会现实生活,以时事新闻为题材,在当时很有影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评剧呈现了一派繁荣景象;有许多省、市、自治区组建了评剧艺术团体,至此,评剧一跃而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杨三姐告状》又名《枪毙高占英》。

根据真人真事编剧。

写民国七年,富绅富贵章之子高占英娶贫女杨二姐为妻,高流氓成性,与其大嫂裴氏、五嫂金玉通奸。

二姐劝夫改邪归正,高便怀恨在心。

奸夫淫妇合谋,害死二姐。

三姐杨玉娥在吊孝中发现疑点,乃赴滦县告状,县官受贿,致使三姐败诉。

三姐不服,上告直隶总厅(天津),斗争终于胜利。

高占英伏法遭枪决。

此剧民国八年(1919)首演于哈尔滨庆丰剧院。

剧本首载1929年诚文信书局出版的《评戏大观》;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12月出版的《成兆才剧本选集》亦收此剧。

《花为媒》故事见《聊斋志异-寄生》。

写王俊卿与表姐李月娥互相爱慕,但月娥父坚不允婚,俊卿相思成病。

媒婆阮妈另选张五可,并定计花园相亲。

张、王一见钟情。

迎娶之日,月娥母趁丈夫外出,亦将月娥送至王家,俊卿遂娶二妻。

此剧民国三年(1914)由庆春平腔梆子班首演于唐山盛茶园。

后收入《评剧大全》第2集。

评剧表演艺术家有新凤霞、赵丽蓉等。

越剧它的前身是流行于浙江嵊县一带的“落地唱书”,至三十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女子绍兴文戏”。

四十年代初女子越剧在上海蓬勃发展,在艺术上吸取了昆剧、话剧的营养,逐渐成熟。

以尹桂芳、徐玉兰、王文娟、袁雪芬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较早地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在体制和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新编越剧《祥林嫂》的演出是越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