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
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3 . 2 其他常用术式及其特点
( 1 ) B P D: B P D具 有更好 的减
肥效果 , 且胰 岛素抵抗 能够 基本 纠正” 。但其 术后 常致肠 道功能紊乱 、 严重营养 不 良。也 有学者指 出 ” , B P D也可 有效改善非过度肥胖 的 T 2 D M、 B MI >5 0 k g / 1 1 , 1 2的患 者血糖
平的游离脂肪酸能够 改善甚 至提 高胰 岛素 的敏 感度 , 因
不同 胃肠重建 方法 对术 后血 糖影 响存 在 较大 差异 j 。
迄今为止 , 对T 2 D M 的手术方式 包括 : 胃转 流术 ( R Y G B) 、 胆 胰转流术 ( B P D) 、 腹 腔镜 可调 节 胃捆绑 术 ( L A G B ) 、 回肠 间 置 胃袖套状成型术 ( Ⅱ一 S G ) / 回肠 间置 胃袖套状 成型转 流术
特殊类 型的糖 尿病 。此 外 , 合并严重 糖尿病并 发症 、 胃肠 功能紊乱 、 中重度糖尿病性 胃瘫也不在手术范 围内 。
3 手 术 方 法
4 外科手术治疗机制
4 . 1 摄 食减少和体重 减轻
在R Y G B治疗 T 2 D M 中, 切除 ; 同时 , 肌 间的 乙
部分 胃体后 , 食物摄入较术 前明显 减少 , 使 得 乙二腈水 平增 高( 它具有提高胰 岛素 敏感性 的作 用 ) 酰辅酶 A氧化酶 ( 具有 降低胰 岛素敏感性 的作用 ) 的表达下 降 , 总体 提高 了胰 岛素 的 敏感 性 。此 外 , 早 前有 研 究证 明, 高水平 的游 离脂 肪酸 能够诱 发胰 岛素 拮抗 ,而低水
2 型糖尿病 ( T 2 D M) 。1 9 9 5 年P o r i e s 等I 报道 , 约8 2 . 9 %的 肥胖且 伴有 T 2 D M 的患者在 实施 了 胃旁路手术 ( R Y G B ) 后,
2型糖尿病_病因及可逆性研究
2型糖尿病:病因及可逆性研究泰勒引言通过减肥手术或低热量饮食使2型糖尿病逆转回正常代谢状态是基于观察到的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发展的时序性。
反过来,同样的机制很可能决定了最终导致高血糖的过程,为我们揭示2型糖尿病的病因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证明,通过饮食干预或减肥手术保持显著负热量平衡状态,7天内空腹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这个快速的改善过程是因为肝内脂肪成分的明显减少以及肝脏恢复对胰岛素的正常敏感性。
若超过8周,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及最大分泌速度逐渐恢复正常,这个改变与胰腺组织内脂肪含量的逐步下降相一致。
上述两个过程在时间进程上有明显差异。
近来关于过多脂质中间产物所产生的细胞内效应的相关研究信息解释了这其中可能的生化基础,这大大简化了我们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管理的状况和理念的基本理解。
最近很多关于患者诊断为糖尿病之前血糖和胰岛素分泌变化进程的大型长期人群调查研究与此次提出的新理念不谋而合。
2型糖尿病长期被认为是不可逆性进展的疾病,需要不断增加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甚至最终需要胰岛素治疗,然而现在我们确信,可以通过恢复正常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代谢而阻止该疾病进展。
2 型糖尿病可以理解成慢性器官内脂肪沉积这一单一原因所导致的一种潜在可逆性的代谢状态。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尽管予以降血糖治疗,作者单位:纽卡斯尔大学细胞医学研究所磁共振中心doi:10.3969/j.issn.1672-7851.2013.08.0102型糖尿病仍然不断进展,50%的患者在患病十年内需要胰岛素治疗。
这种在控制中不断无情恶化的情况总是被解读成2型糖尿病是可治的但是是不可治愈的。
临床指南根据这种病情的转归制定了阶段性的治疗策略。
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衰竭是我们熟知的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因素。
然后这些因素在如何起作用上有着完全不同的时间进程。
肌肉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可被我们发现的最早的异常因素。
比较起来,胰岛素分泌的改变不仅决定了高血糖的开始而且决定了疾病向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方向进展。
2型糖尿病的手术
整理课件ppt
13
手术适应症
❖ 目前,国际上尚未界定糖尿病病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但一 般来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程较短、体重指数>35的2型 糖尿病病人才建议采用减重手术的方式来治疗肥胖症和糖尿 病。
❖ 对于病情较重的2型糖尿病病人来说,如果术前其C肽水平非 常低,胰岛β细胞功能已基本丧失,手术能够治愈 糖尿病的 概率则大大减低。因此,术前需检查糖尿病相关抗体如谷氨 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 (ICA)、胰岛素自身 抗体(lAA)、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等。
整理课件ppt
9
手术方式
(4)可调节胃绑带术(LAGH) :经典的减重手术, 对于血糖的控制效果不及其他术式,但适合 年轻病人及不愿承担高手术风险的病人
整理课件ppt
10
手术方式
(5)新的手术方法如十二指肠空肠绕道(DJB)、 回肠转位手术等。手术较复杂,并发症发生 率高,效果不及RYGB。
整理课件ppt
整理课件ppt
17
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
(I)胃短路术:围手术期死亡率约为0.5%,手术并发症 发生率约为5%,包括吻合口漏、出血、切口感染、 肺栓塞等。远期并发症可能有倾倒综合 征、吻合口 狭窄、边缘性溃荡、闭合线开裂以及内疝等。
(2)胆胰分流术和十二指肠转位术:围手术期死亡率约 为1%,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远期并发症可能有 腹泻, 微量元素的缺乏,以及蛋白质的缺乏。每日 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
整理课件ppt
7
手术方式
(2)胆胰分流术和十二指肠转位术(BPD & BPDDS):对于糖尿病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手术较 为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非常 严密的术后长期监测,对国人并不推荐开展。
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
15
RYGB
16
T2DM外科手术治疗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手术对胃肠道激素分 泌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胰岛素分泌或敏感性改变有关。
17
DJB应用于治疗T2DM或肥胖患者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国外亦 尚不多见。国外文献累计报道了DJB治疗人体T2DM总共数十例. 国内未见报道。 2007年,巴西 Cohen 等 2例 随访9个月,术后第15周时2例患 者完全脱离糖尿病药物且血糖控制良好。 2009年,Ramos AC等报道20例,术后6月只有2例病人还需服 用口服药物。同年Geloneze B等报道 12例术后24周,只有2例 患者仍然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
讨论
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 是目前治疗T2DM最经典也是疗效最肯定的手术方式[见图]; RYGB治疗肥胖或T2DM,国外已经有40余年历史,国内近几年 也有不少报道。 最近几年,通过DJB的动物实验研究,Rubino等认为,经典的 RYGB之所以能治疗T2DM,主要是由于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和 空肠上段发生改道而引起了胃肠道激素分泌改变的缘故,并于 2008年指出,T2DM或许就是一个小肠外科疾病;DJB才是直接 体现治疗机制的手术方式。 DJB可以认为是胃旁路术的改良手术,减少了手术步骤和创伤却 有望达到类似的效果。
【诊断】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术后
【治疗经过】
于2009年3月30日在我科室行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 duodenal-jejunal bypass ,DJB)。
腹腔镜DJB的体位与Trocar
脐孔下10mm,置入腹腔镜;调整至头高较低右侧稍高 卧位。右腋中线肋缘下、剑突下偏左、左锁骨中线肋缘 下分别取长约5mm、10mm、5mm切口,相应直径 的TROCAR穿刺进入腹腔。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是一份全面阐述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策略的权威指南。
本文旨在提供关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方法的最新信息和实践建议,以指导医生和患者在做出治疗决策时参考。
随着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这些疾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外科治疗,尤其是减重手术,已被证实对于某些重度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手术风险、术后管理等因素,外科治疗的选择和实施需要谨慎和专业的指导。
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法、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指南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提倡建立由外科、内分泌、营养、心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评估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的发布,旨在提高我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推动我国肥胖及糖尿病外科治疗领域的持续发展。
二、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原则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治疗、长期随访的基本原则。
在治疗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肥胖程度、糖尿病病情以及心理状况,确保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和益处。
个体化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并发症情况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多学科团队协作原则: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等。
应建立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
综合治疗原则:外科治疗只是肥胖及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应结合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长期随访原则:术后应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腹腔镜胃旁路手术促进肥胖型Ⅱ型糖尿病好转
腹腔镜胃旁路手术促进肥胖型Ⅱ型糖尿病好转【摘要】目的评价经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9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按照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实施腹腔镜胃旁路手术。
术后6个月检测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等指标。
结果与手术前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相比,术后6个月四个指标分别降低了43.70%、38.80%、22.04%和50.27%(P<0.01)。
与术前抑胃肽(GIP)比较,术后6个月或餐后1小时血浆GIP明显降低(P<0.01)。
结论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良好。
【关键词】胃旁路手术;肥胖型2型糖尿病;体重指数全世界范围糖尿病患者将由2013年3.66亿人增加到2035年5.22亿人[1,2],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3]。
T2DM患者肥胖发病率却呈现逐年升高趋势,虽然胃切除手术可以减小胃的容积,有效的降低食物的摄入与吸收,但是却不能减少能量的摄取与糖代谢负荷[4]。
腹腔镜下开展的胃旁路手术(laparoscopicRoux-en-Y gastric bypass, LRYGB)可以通过改变消化管道解剖学结构和功能,在不用禁食的条件下,也能较好的控制降低血糖的效果[5]。
齐齐哈尔地区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肥胖等疾病比较高发,观察LRYGB对本地区肥胖型2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普及LRYGB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本试验得到齐齐哈尔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
平均年龄61.92±2.25岁(20岁-65岁);男62例,女36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外科手术方式及其机制
2型糖尿病外科手术方式及其机制什么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由身体不能充分利用胰岛素所致,导致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等症状。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增加等,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2型糖尿病外科手术方式近年来,外科手术已被广泛运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
常见的外科手术方式包括胃肠动力性手术、胃肠代谢性手术、胰岛素分泌调节性手术等。
1. 胃肠动力性手术胃肠动力性手术主要通过改变胃肠道的解剖结构,达到改变能量吸收和分布、提高组织敏感性、影响肠道激素等的目的。
其中常见的术式有胃电刺激术、胃电子切除术、胃电无创刺激术等等。
这些术式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刺激、切除、改变胃肠道的电刺激或神经支配,使荷尔蒙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达到促进糖代谢的效果。
2. 胃肠代谢性手术胃肠代谢性手术通过改变肠道的代谢功能,减少荷尔蒙的分泌和增强胃肠内激素的分泌,以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的。
代表性的术式包括代谢型减胶高分子结直肠灌肠术、胃肠代谢性减重手术、肠胃减重术等。
这些术式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改变肠道内胰高血糖素等荷尔蒙的代谢、增强肠黏膜对激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等机制,实现促进胰岛素敏感性、弱化胰岛素抵抗、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效果。
3. 胰岛素分泌调节性手术胰岛素分泌调节性手术是指通过改变胰腺或小肠hormone创建糖尿病胰岛素/糖调节平台,以尽量回避胰岛素抵抗和调节体重等多种因素影响糖代谢,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的。
代表性的术式包括胰岛素增生切开术、胰岛素制动术等。
这些术式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和增生,使胰岛素得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控制血糖的升高。
手术机制上述手术方式通过调节机体能量代谢、肠道内激素的分泌、胰岛素分泌和利用等机制,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的。
其中,改善能量代谢是胃肠动力性手术主要机制,其通过改变胃肠运动、分泌酶和肠道内物质的吸收等方式降低能量吸收和分布,从而降低血糖的升高。
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及现状
脂 肪酸的氧化 , 改 善胰 岛 素 的敏 感 性 , 减 轻 高 胰 岛 素 血 症 。瘦 素水 平在 G B P后 迅 速下 降 , 且 与术后 体
质 量 指数无 关 。推测 十二 指肠 或空 肠 的食 物刺激 产
祝永 刚 , 翟喜超. 胃转 流 手 术 治 疗 2型糖 尿 病 的机 制 及 现 状
下 游 通 路后 , 可对 周 围神经 起 营养 支 持 和 促进 再 生 的作用 _ 9 ] 。胰 岛素样 生长 因子一 1 水 平 的下 降或是 功 效 减 弱很 可 能 会 导致 周 围神 经 病变 的发 生 . 当胰 岛 素相对减少 、 活性减弱时 , 可 导致 肝 胰 岛 素 样 生 长
因子 一 1分 泌减 少 、 活性 减 弱 和 清 除增 多 。 表 现 为 胰
素发 生 明显 改 变 n 们 。多数 研 究 表 明 , 肠 道激 素 的改 变 体 现 在转 流 术 中 , 比减 轻 体重 及 减 少饮 食 对 于 血
糖 的作 用更 明显 I 1 。
1 . 6 脂肪 一 胰 岛 轴 学 说 假 说 认 为 行 G B P后 的
变化 , 从而使 T 2 D M 得 以控制 [ 1 2 ] 。
1 - 3 胃肠 转 流 学 说 假 说认 为 上 消化 道 黏 膜 中分
布 着 大 量 K细 胞 , 食 物 通 过 时刺 激 K细胞 , 抑 胃肽 释放增多 , 导致 胰 岛 素抵 抗 。 提 高 血糖 水 平 。肠 一 胰 岛轴机 制 : G B P手 术 旷 置 了 胃远端 、十二 指 肠 和 近 端 空肠 ,这 提示 G B P改变 了 胃肠 道激 素 的分 泌 , 食 物 较早 地 进 入 下 消化 道 ,使 胃肠 道 激 素 发生 变 化 , 胰 岛素值 升 高 , 糖 代谢 改善 H 。 1 . 4 远 端 肠 道 作 用 学说 假 说 认 为 远 端 回肠 黏膜 中存 在 L细 胞 。 能分 泌 胰 高 血 糖 素 样 肽一 l , 促 进 糖
手术根治糖尿病
手术根治糖尿病可能没有得糖尿病人没有觉得糖尿病是多么可怕的病,但是正在忍受糖尿病折磨的患者,他是是有深深的体会,糖尿病会引起失明、截肢、尿毒症状等等可怕恶果。
那么,如何才能根治糖尿病呢,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建议采用胃转流手术。
手术根治糖尿病胃转流手术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革命性突破。
自胃转流手术成功应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引起了国内外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
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科技之光、健康报等权威媒体竞相报道了手术治疗糖尿病的神奇之处,并且在2011年北京召开的"2011手术治疗糖尿病学术会议"上提出了手术治疗糖尿病的可行性,并得到全国糖尿病专家的共识。
胃转流手术为什么能治好2型糖尿病?陶世强主任:胃转流手术治好2型糖尿病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发达国家早已是一种普遍运用的手术,已经有40多万例二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胃转流手术摆脱降糖药、胰岛素的困扰。
相比之下在我国胃转流手术发展较慢,2004年引入,不过经过9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
所以在2013年卫生部主导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办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明确了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2013年公布的全球十大医疗创新胃转流手术治疗糖尿病占据榜首!胃转流手术是通过改变食物在胃肠道的流经途径来干预糖及脂肪的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改善胰岛功能,使发生紊乱的糖代谢得到纠正从而治好糖尿病。
胃转流手术降血糖的两种机制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第一是胰岛功能的修复作用;重建胃肠道激素的胰岛修复,胃肠激素的省立作用是调控胰岛功能,而糖尿病患者存在胃肠激素调节胰岛素功能障碍。
手术后,远端小肠仍然有食物通过,此处小肠分泌的激素具有降血糖作用,如胰高血糖素样态-1.而远端胃,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没有食物通过,此处分泌的激素有升血糖的作用。
第二是胰岛的减负荷作用;即人体的重量越重,所需的能力就越多,所需的胰岛素自然也就越多。
十二指肠改道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
十二指肠改道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全世界糖尿病患者超过1.5亿,其并发症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和生命。
糖尿病的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25年估计患病人数将翻一番。
Ⅱ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其特征是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
就是说,患者机体能产生胰岛素,按道理这样就能正常地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但实际上,患者的机体细胞却不再对之应答,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85%~90%。
流行病学证据显示, 9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呈肥胖状态,肥胖程度越严重,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概率也就越高。
特别是苹果型身材,即腹部堆积大量脂肪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较高。
Ⅱ型糖尿病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内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等。
但是,所有上述内科治疗方法都不能保证病人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不能避免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和进一步加重。
歪打正着的手术英国研究人员颇瑞斯W.J自1980年开始,采用胃转流手术治疗608例肥胖病患者。
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将小肠上部、即十二指肠切除的胃转流手术(也叫胃旁路手术)。
手术后,胃中食物直接进入中部小肠,减少了机体吸收食物热量的时间,所以有明显的减肥效果。
结果医生注意到,那些患有糖尿病的胖人,在做了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大多数的病例在手术做完几个星期后,糖尿病居然也就自然痊愈了,糖尿病好转的速度竟然比体重减轻更快。
在接受颇瑞斯手术的病人中,有165例合并Ⅱ型糖尿病,165例并存葡萄糖耐受损害。
其中14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152例葡萄糖耐受损害获得术后随访,发现患者体重明显下降,91%的病人空腹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甚至在发生明显的体重下降之前就出现葡萄糖代谢恢复正常的变化。
现在,一个由意大利、巴西和法国医生组成的研究小组为7个体重正常到轻微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做了十二指肠切除术,想看看这种手术是否有相似的结果。
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与展望
型糖尿病 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 的循证医学依据。 所 以, 胃 旁路术
后对肠 道相关激素 的影响及肠胰 岛轴 学说受 到越来越多学者 的
关注 。
1 . 5 肠胰 岛轴 学说
食 物 通 过 对 胃及 近 端 小 肠 粘 膜 的 长 期 刺 激 , 破 坏 了胰 岛 一 胰
分 离 胃体后 。用 闭合器 在距贲 门 4 e m左 右将 胃分成 2部 分, 近侧保 留 胃腔容积约 1 / 3 , 旷置远端残 胃, 在T r e i t z 韧带 下 1 0 c m左右 ( 根据胰 岛素抵抗指数 和体 质量指数决 定 ) 处切断空肠 ,
G L P 一 1 ) , 神经 肽 Y Y( p e p t i d e Y Y, P Y Y) 是 回肠末 端 L细胞 分 泌 ,
具有抑制胰高血糖 素和 胃酸分泌 ,延缓 胃排空 ,促 进胰 岛素 释
近端空 肠与远端小肠 吻合 , 远端 空肠 与近端 胃吻合 , 缝合 小肠系 膜, 分层关腹.
岛素应 答机制 , 导 致胰岛 素受体敏感 度 降低 , 胰 岛素抵抗 , 最终
引起 高胰岛素血症 。胃旁路术后 , 食物绕过 胃及近端小 肠 , 去 除
了食 物对其粘膜 的刺激作 用 , 使肠一 胰 岛轴重新调 整 , 肠道相关
综
述
C h i n a & F o r e i g n M e d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口固 — — ■ 譬 誓 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胃旁路 术治疗 2 型糖尿病 的机制 与展望
刘 昕 贺永 刚 尹 家俊
大连大学附属 中山医院普外二科 . 辽宁大连
1 1 6 0 0 1
怎么治疗2型糖尿病
怎么治疗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医院专家指出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多数病人“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往往在查体时才发现血糖升高,有的甚至出现急慢性并发症时才去医院就诊。
岂不知很多病人往往因此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甚至常因各种并发症复杂多变而增加治疗难度。
所以我们提倡2型糖尿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那么,2型糖尿病应该如何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治疗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很难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保持患者血糖的长期稳定,也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糖尿病各种并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严格的饮食控制和反复的血糖水平波动对患者造成持续精神压力,并影响着生活质量。
患者迫切需要一种能良好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手段。
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其手术的原理为:胃转流手术通过改变食物的流向,影响患者的内分泌机制,最终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的,但并非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都适用手术治疗。
什么样的患者可以进行胃转流手术呢?1、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历长期的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者,只要无明显手术禁忌的,均可考虑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治疗。
2、由于2型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效果与其糖尿病病程、胰岛细胞功能、患者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当患者符合如下条件者,可期望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患者年龄≤65岁;(2)患者T2DM的病程≤15年;(3)患者胰岛储备功能在正常下限1/2以上。
3、由于中国人的肥胖多属腹型肥胖,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及其它并发疾病的风险更高,因此当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时,应更加积极地考虑手术治疗。
减重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进展
收不 良来 实 现 减 重 ,约 有 9 %的患 者 可 减 去 至 少 0
5 %的过 重体 质量 ,并 显著 改善 与肥 胖 相关 的 合并 0 症 。小 肠 旷置段 越长 , 重越 显著 , 维生 素缺 乏和 减 但 营养不 良的风 险越 高 。该 术式 可 以在 开腹 或腹 腔镜 下 完成 。并 发症 的发 生取 决 于医 师和 治疗 中心 的经 验 以及 患 者 的依 从 性 , 主要并 发 症 包 括术 后 伤 口感 染、 深静 脉 血 栓 、 吐 、 泻 、 呕 腹 便秘 、 合 口漏 及肺 栓 吻 塞 , 结石 、 合 口狭 窄 、 胆 吻 吻合 口溃 疡 、 倒 综 合 征 倾
接受 B D术前 1 、 P 周 术后 1 、 周 术后 4周 , 血糖一 用 高
胰 岛素 血症 钳制 技 术 (u l cmi— y e sl e i e gy e e h p r nui m c i n
以解决 或 改 善 , 且糖 尿 病 的 改善 优 先 于体 质 量 的减
少 , 至在 患者 出 院前 即有显 著 的改观 。 1 甚 7 %的 高脂 血 症 和 8 %的高 血 压 病 以及 9 %的呼 吸 睡 眠 障 碍 7 5 得 以解决 或 改善 。 2 胆胰 转 流 术 . 2 该 术 式 通 常 切 除部 分 大 弯 侧 胃 而 保 留小 弯 侧 迷 走 神 经 的 完 整 性 , 回肠 与 胃窦 吻 合, 近侧 空 肠 与远 端 回肠 吻 合 , 要 是 通 过 吸 收 不 主
术后 4周持平 , 差异极 为 显著 。空腹 胰岛素分泌 率从
1 8 62 . m  ̄ nm 降至 7 .2 8 4p  ̄ n1 4 . ± 0 7 omi・ 1 0p 0 . . momi・1 0 ̄ 1 1 '
外科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肠-胰岛轴机制和展望
维普资讯
36 28
实用 医学杂 志 20 0 8年第 2 4卷第 l 8期
外科 手 术治 疗 2型糖 尿病 : 一 岛轴 机 制 和展 望 肠 胰
刘 赵琪 综述 翁 山耕 审校
18 9 2年 。 P r s oi 等在 手术 治疗 病态 低 血糖 的效果 [, e 8 可见 , 食减 少不 是 改 壁上存在 的一种 的 K细胞 。 其释放 G P ] 饮 使 I 肥胖症 时偶然 发现合并 有 2型糖尿 病 的 善 糖代谢的主要原 因。 水平增 加 , 从而 造成胰 岛素抵抗 , 引起 血 患者接受 减肥手 术后 .体重 显著减 轻 的 22 体重减轻 人们 曾经认 为肥胖手术 糖 水平 增加 。造成 2型糖 尿病 。行 G P . B
一
出 胃旁路 术 (atcbp s, B ) g si y as G P 和胆 胰 例行 B D手术 。术后 1个月血糖水 平就 232 远端 回肠的 作用 r பைடு நூலகம்P ..
远 端 回肠的假
转 流术 (ioa c ai dvro 。 P 与 明显 下降 。 blp n r t ies n B D) i e c i 而体 质指数 在 术后 1 月才 说 于 19 2个 9 9年第 一次被 Mao ] snn描述 。提 9 % ~10 0 0 %糖 耐 量 异 常 患 者 和 8 % ~ 有 明显 的改 善。可见 体重 减轻 并不 优先 出除 了未 消化或 者部分 消化 的食 物减少 0 9 %早 期 2型糖尿 患者 的术 后糖 代谢 改 于血糖 和血 清胰岛素 的恢 复。 o
腹腔镜减重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新进展
多临床 实践证 实, 重手 术 可显著 改善 2型 糖尿 病病 情 。作 者 综述 了腹腔 镜 减 重手 术治 疗 2型 糖 尿 病 的进 减
展 及 可能机 制 。
[ 关键 词 ]腹腔 镜 ;减 重手 术 ; 2型糖尿 病 ;综述 [ 中图分类 号 ]R 8 . ; 66 5 5 7 1 R 1. [ 文献 标识 码 ]A [ 章编 号 ]17 。24 2 1 )40 3 。3 文 6 166 (02 0 。530
优势 很好 地解 决 了这一 难题 。
胰 岛素 抵抗 以及 胰 腺 B细胞 功 能进 行 性 衰 竭 导 致 血 糖 升 高为 主要表 现 的复杂 代谢 性疾 病 。据世 界卫 生组 织 统计 , 目前全球 T D 患 者 约 2亿 , 2M 预计 23 00年 将 达 3亿 ¨ 。 目前 T D 的治 疗 仍 以 内 科 综 合 治 疗 为 2M 主 , 口服 降糖药 物 、 如 注射 胰 岛素 、 动 与饮食 控 制等 , 运
叶 辉 石 欣 ,
(. 1 东南大学 医学院 , 江苏 南 京 200 ; . 10 9 2 东南大学 附属 中大医院 普外科 , 江苏 南 京 200) 10 9
[ 要 ]2型 糖尿 病 的治 疗是世 界性 的难 题 , 摘 长久 以 来 , 内科 综合 治 疗未取 得 突破 性 进展 。近年 来 , 内外许 国
外科手术治愈2型糖尿病
外科手术治愈2型糖尿病作者:梁海清陈天平来源:《养生大世界》2009年第05期专家简介张新国,1997年获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证书。
现任武警总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近40年,精通肠胃、肝胆、甲状腺、乳腺、肛肠、血管外科等。
近年来开展的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达1100多例,成为全世界第一大病例组,治愈率达92%,收治的病人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并协助多家军地医院开展了该项技术,连续三年被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继续教育中心作为重点推广项目。
获国家级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14项,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获大军区授予“卫生科技标兵”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上世纪50年代,医学界意外地发现,一种针对减肥的胃转流手术(简称GBP),竟然可以“附带”治好2型糖尿病。
这一“歪打正着”的发现,打破了内科治疗糖尿病这片“宁静的水面”,从此拉开了外科手术治疗糖尿病研究的序幕。
50多年过去了,国际医学界经过不遗余力的研究,在效果肯定、得到患者认可的同时,机制也渐渐明晰起来。
武警总医院普外科张新国主任被誉为“GBP中国第一人”,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张主任。
意外的发现记者(以下简称“记”):糖尿病的治疗和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内科的范畴,手术治疗糖尿病在医学界也是个新生事物,请您讲讲它的由来。
张主任(以下简称“张”):上世纪50年代,美国爱荷华大学外科医生发现了一个现象:肥胖症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做了治疗肥胖症的胃转流手术后,血糖水平明显改善,甚至不再使用胰岛素。
1998年,美国东卡来罗纳大学医学院的世界权威性学术期刊报道了146例随访研究结果,再次证明胃转流手术后糖尿病病情改善这一事实。
随后,关于这方面的临床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
目前,国际糖尿病联盟、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均认同手术治疗糖尿病的客观事实。
记:您是怎么想起来开展这项新技术的?张:2003年,我的学生、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的杨学军教授打来电话,希望共同合作进行这一研究,并阐明了两点理由:第一,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研究方向;第二,手术效果的确非常好。
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
THE ECHANI M M S oF GAS UC TI BYPAS S I TREATI N NG THE TYP 2 DI E ABETES M ELLI TUS
LA G Y e ME G X n —k i Q A in— i g e a. IN u , N ig a, I O J a ln , t 1 a
人血糖完全恢复正常 , J不能最终 避免各种并发
收 稿 日期 :0 7— 9—2 ; 回 日期 :0 8— 3— 3 20 0 7修 2 0 0 2
基金项 目: 内蒙古卫生厅重大课题项 目( 05 7 ) 2 0 0 1 作者简介 : 梁越 ( 9 6一) 男 , 17 , 内蒙古 医学 院附属 医院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 : 兴凯 , 孟 教授 , 博士研究生 导师 , m i m nx ga 78 ao.o .n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100 E— al egi ki 8 @yhocl c : n 6 n O0 5
Ke r s mo b d o e i ; p ib tsmel u ; o x—e y wo d : r i b s t e 2 d a ee l t s R u y t y i n—Y a t c b p s ; c a im g s i y a s me h n s r
前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其手术 指征是并发症 的
存在 , 加上 体重 指数 ( M )> 5~ 0以上 。 B I 3 4
2 治疗病 理性 肥胖 的手 术类 型
GP B 不仅可导致显著 而持久 的体重下降 , 而
且可 以改善或治愈其并 发症 , 尤其是 T D J 2 M 。 有大宗病例报道 8 % 一1 %伴 T D 的病理性 0 0 0 2M 肥胖病人 , 术后血糖 、 血胰岛素、 糖化血红蛋 白恢复 正 常并长期维持 。术后还可以恢复胰岛素敏感性 ,
外科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与机制
第 1 期
川
北
医
学
院
学
报
Vo 1 . 29. No . 1
2 0 1 4年 2月
J OUR NAL OF NORT H S I CHUAN MED I C AL C OL L E GE
F e b ・ 2 0 1 4
1 01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3 6 9 7 . 2 0 1 4 . 0 1 . 2 4
d i a b e t e s me l l i t u s
P EN G T a o , HE J i n - s o n g, WEI S h o u - j i a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t h e F i r s t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 , A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N o o n h S i c h u a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N a n c h o n g 6 3 7 0 0 0 , S i c h u a n ,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T y p e 2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 T 2 D M)h a s b e c o me o n e o f t h e l e a d i n g g l o b a l e p i d e m i c s . R e c e n t l y t h e m a i n t r e a t me n t a n d c o n t r o l
手术治好糖尿病
手术治好糖尿病我们的生活比蜜甜,可是血糖却天生是苦命,颇有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意味。
近些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也像房价一下,持续上涨。
所不同的是,房价是富于泡沫的,可糖尿病增长却是童叟无欺,中国糖尿病病例达9600万例,未来可以轻松过亿。
小米手机的雷军说对于创业而言,一个巨大的市场最重要,任何一个大公司的创业背景一定是巨大的市场。
我说任何一个知名的医生都需要拥有巨大的患者群,而2型糖尿病占据了糖尿病总病例数的90%,因此,2型糖尿病将是产生医学巨匠的沃土。
人体血糖的控制有极其复杂的机制,我们借助猪肉的价格调节模式来解释一下。
生活好了,过去看猪跑,Baby-booming的一代现在要吃猪肉了。
于是,需求增加,猪肉价格上涨,超过了一定限度,政府就要干预了,出台降价政策,使猪肉降价,价格降低得太离谱了,养猪人要吃不上饭了,这时又要出收购政策,保护养猪积极性。
人体内糖量增加,血糖上涨,下丘脑出台抑制政策,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血糖过低,都快成农夫山泉了,下丘脑就保增长--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
但是当没有足够的手段,猪肉价格持续高位时,这时就是糖尿病,因为胰岛素不足;若是调控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那就是胰岛素抵抗,分泌了胰岛素,但是没起到作用。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小事,不就是血糖高点吗?试想,猪肉贵1年,大家可以忍忍少吃点,若10年不知猪肉味?后果很严重啊,孔夫子也只达到过3月不知肉味的境界。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10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达98%。
代谢紊乱,血脂、血压、血液流病学异常,全面祸害心、脑、肾、眼、口、足、皮,此外还能导致神经病变,胰腺癌、性病和阳痿等一系列并发症。
2型糖尿病的治疗自然就是提高胰岛素供应量,消除胰岛素抵抗,主要通过内部挖潜和外聘念经和尚来解决。
素有五驾马车之说,即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改变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
但是,很多患者没有恒心和毅力去坚持五驾马车,终至积重难返了。
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激酶可以通过大量 的靶 点 , 直接提高胰 岛素受体底物 l ( i n s u —
l i n r e c e p t o r s u b s t r a t 1 , I R S — 1 ) 和I R S 一 2丝 氨酸磷 酸化 的一 系列转 录事件, 使机体对胰 岛素 的 敏感性降低从 而产生胰 岛素抵抗【 8 J 。
征、 非酒 精性脂肪 肝等与糖代谢 异常密切相关 的病理状态 , 均伴有胰 岛素抵抗 , 在这些人群中 , 2 型糖 尿病 的发生 比例 明 显增 。2 型糖 尿病 胰 岛素抵 抗发生之 前, 机体 为了维持 血糖水 平的稳定, 胰岛 B细胞分 泌更多 的胰 岛素进行代偿 ,
一
萄糖代谢 过程 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 。胰岛素抵抗 和糖 尿病状 态下存在着镁 、 铬等微量元 素缺乏 现象 。镁作 为高能磷酸化 代谢途 径酶 的必需辅 助 因子 , 参与能量代 谢 、 蛋 白质合成 和
有2 型糖尿病 的患者接受减肥治疗手术后 , 体重显著减轻 的
依存 、 相互作 用 , 使干扰胰 岛素信号 的细胞 因子病理性升高 ,
导致 2 型糖尿病 的发生 【 0 I 。
2 胰 岛 素 抵 抗 的 主 要机 制
同时血糖也恢复 了正 常 , 2 型糖 尿病的治愈率达 9 0 %。当时 分 析手术治疗糖 尿病 的机制有 : 体重 减轻 , 降低身体脂 肪负
作用。当调节紊乱 时, 产生 了胰 岛素抵抗 。 2 . 3 微 量元素 有 些学者【 J 叫 认为, 微量元素 如镁 、 铬, 在葡
目前普遍认 为 , 2 型糖尿病是 由多种 因素共 同作用所引
发的, 胰 岛素 抵抗 、 B细胞 分泌功 能受 损和肝糖 原 的产生过 多是主要 的病理 改变【 J 】 。肥胖 、 代谢 综合 征 、 多囊卵 巢综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
目前胃转流手术(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重减轻,降低糖毒性及脂毒性,改善β细胞的功能。
2、肠—胰岛轴的改变
抑胃肽(GIP),GIP水平升高,形成胰岛素抵抗,而GIP下降,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GBP及BPD 手术降低了GIP水平。
3、食欲调节学说,手术可使胃肠十分的肽类激素如:Ghrelin、PYY、GLP-1胰多肽等减少,从而有助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4、脂肪—胰岛素轴学说
旁路手术后瘦素水平降低,脂连素水平升高,可参与维持血糖的长期正常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达到血糖长期稳定。
5、炎症介质学说
临床研究证实GBP手术后,IL-6和TNF水平显著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种假说。
最初有人认为GBP术后血糖水平的下降与肥胖症病人体重减轻有关,但是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又否定了这一观点。
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医学院Scopinaro等人研究发现:GBP术后10天内,病人的血糖水平即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此时尚未发生体重的减轻;GBP术后1月,病人血糖水平已经恢复正常,体重指数仍然超出正常标准80%;国内武警总医院的临床研究发现:GBP术后1月,体重减轻的效果尚不明显时,患者的糖耐量已经明显改善,因此上述资料表明术后血糖水平恢复与体重下降并无必然联系。
第二种观点认为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与病人术后进食量减少有关,但是也被否定,原因如下:①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讲,限制摄食量作用最强的减肥手术不是GBP,而是可调节式胃束带术(AGB)等纵行减肥手术,但是AGB术后未见血糖水平的明显改善;②从动物实验研究的角度来讲,武警总医院的张新国、高宏凯等人采用GK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实施保留全胃的转流手术,术后动物摄食量没有减少,体重反而增加,术后4周空腹血糖水平及糖耐量明显改善,因此上述研究结果不支持手术后进食减少与GBP的降糖作用相关。
现在多数的学者认为:GBP术后胃肠道内分泌激素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是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机制,即肠道神经内分泌学说——GBP手术改变了食物的流向,通过肠道-胰岛轴,调节胰岛内分泌功能,提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是否接触食物与糖尿病病情的改善相关,由此出现了两种假说:①后肠道理论(hindgut hypothesis):转流手术使未消化或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提前进入回肠,食物刺激诱导肠源内分泌激素合成和/或分泌增加,这些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活性因子到底是什么,是哪些,至今尚无定论。
可能参与的因子有瘦素(Leptin)、IGF-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以及高血糖素、抑胃肽等,通过肠道-胰岛轴调控胰岛内分泌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或释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控制糖尿病的作用。
②前肠道理论(foregut hypothesis): 手术前,糖尿病易感者的上消化道经食物刺激产生“胰岛素抵抗因子”,使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现象,被认为是Ⅱ型糖尿病主要病因。
手术后,营养物质避开对胃十二指肠的刺激,食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消失或减轻,减少“胰岛素抵抗因子”等物质
的释放,导致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拮抗减轻或消失。
卢比诺认为,十二指肠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一个信号源。
卢比诺说:“这个分子信号,可能是藏在对养分通道的反应中,在糖尿病人中有可能被放大,或者以一种不合适的形式产生出来,干扰了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的调节。
” 这一研究结果在2008年9月于葡萄牙波尔图召开的肥胖症外科手术国际联盟会议上被宣布。
如果卢比诺的设想是正确的,十二指肠转流能让“胰岛素抵抗信号”沉默的话,那么,术后在胰岛素和糖之间就可以重新建立一个正常的平衡。
注意事项:
2004 年,我国首次引进“胃转流术”,济南糖尿病医院陶世强主任及其带领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由于东西方人种体质不同,糖尿病患者在症状、手术耐受力等方面也有所区别,如果完全照搬西方“胃转流术”治疗,势必会造成“水土不服”。
为此,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团队针对亚洲人体质,特别是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及病症特点对“胃转流术”进行了全面升级改良设计,改良式“胃转流术”(也称中国式“胃转流术”)由此诞生,迄今为止国内通过胃转流手术成功治疗糖尿病10000多例。
(本文由济南糖尿病医院供稿)。